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我们都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因缘,应对往生极乐怀有强烈信心,并经常发愿。
对于失毁密乘三昧耶戒的罪业,越早忏悔越好。
应该分开守护三乘戒律(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
了知贪欲的过患。
在家居士应尽量断除淫欲、在家人应远离一切邪淫、梵净居士遮止一切非梵行。
守持清净戒律会顺利解脱。
本课难点
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不能混为一谈。
了知佛制罪与自性罪的区别。
三戒本体转依并非指初学者相续中三戒的细微、单个戒条可以混为一谈。
了知淫欲、邪淫、非梵行的差别。
本课脉络
课前开示。
忏悔破密乘戒之理。
忏悔未认识之自性罪。
分说自性罪之非梵行。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
1.欲忏悔首先要认识罪业。
2.对往生要有强烈信心。
①忏悔罪业并信愿往生极乐世界。
②上师对往生净土的信心。
A.净土法和传承上师的加持。
B.不论何时离世,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的强烈信心。
③随学上师发愿。
A.我死后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法王如意宝等圣众,圆满菩萨的如海功德,然后再回到娑婆世界利益无量众生。
B.应恒时念念不忘的发愿。
④往生净土的殊胜因缘。
A.凡是和法王结缘的众生都能往生极乐世界。
B.依靠对净土法的系统闻思,往生净土不困难。
⑤不轻视自己,对往生极乐世界怀有信心。
二.忏悔破密乘戒之理。
1.忏悔期限。
①最好在过夜之前忏悔。
②时间越长越难忏净,过了三年就没办法忏净了。
2.认识戒律的重要性。
①要重视守护密宗誓言。
②误区:灌顶时热心,守护誓言时不在乎。
③进入误区的原因。
A.相续中没有因果正见。
B.跟随世间见解,不以佛法为准绳。
3.严持戒律的重要性。
①守护密宗誓言的功德。
A.认真忏悔旧罪、防犯新罪,可以迅速获得佛果。
【教证】《水晶楼续》:“若具殊胜之誓言,长寿无病受用增,空行相助并护佑,暂时获得八成就,究竟现前菩提果。”
B.平时好好护持戒律,有希望很快解脱。
C.能从根本拔出受持净戒者的一切罪过。
a.守持净戒的表现:平时很好护持戒律,稍有所违犯并马上忏悔。
b.【教证】《增一阿含经》:“设有作重罪,悔过更不犯,此人应禁戒,拔其罪根原。”
②不守护密宗誓言的过患。
A.一定会堕入金刚地狱感受无量痛苦。
B.堕入地狱。
【教证】《功德藏》:“入密士夫之去处,恶趣佛外无三处。”
4.三种戒律(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忏悔、恢复方法。
①三戒要分别护持。
A.以马、牛、羊的饲养方式不同比喻戒律不同的护持方法。
B.犯戒后要依各自的仪轨和要求进行忏悔。
②三乘戒律不能混为一谈。
A.不能以得过密宗的灌顶为借口,便忽视别解脱戒和菩萨戒。
B.三戒本体转依并非指初学者相续中三戒的细微、单个戒条可以混为一谈。
5.守护三戒的方法。
①三戒应分开守护。
②要根据自己的分别念和烦恼分别进行对治。
③自相的烦恼都是不合理的、应遮止的。
【教证】《三戒论》:“不管声闻乘、菩萨乘还是密宗金刚乘,都要遮止自相的烦恼。”
三.庚三、忏悔未认识之自性罪:
未受戒律造恶业,非梵行及饮酒等,
一切自性之罪过,发露忏悔未知罪。
1.释义:
如果一个人没有受戒,虽然不会犯下佛制罪,但可能造下不可胜数的自性罪,如非梵行、饮酒、杀生、偷盗、抢夺、吸烟等,应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发露忏悔往昔所造的一切罪业。
2.佛制罪与自性罪。
①佛制罪:佛陀在戒律中制定的,违犯了三乘戒律就会造下佛制罪。
②自性罪。
A.以烦恼引发的一切恶业。
B.特点:只要造了就会感受果报。
a.对象:不管在家出家、是否受戒、是否了知罪业的本性。
b.杀盗淫妄都称为自性罪。
c.一切痛苦都有往昔造作的无欺因缘。
【教证1】《因缘品》:“愚者若未知,造作诸罪业,一旦果成熟,各自受其苦。
【教证2】《诸法集要经》:“若人造恶业,随因则受报,应知苦因缘,自作而自受。”
【教言】大德:“一想到异熟果报的痛苦,仅仅口中都不敢言说,所以这种恶业称为罪。”
四.分说自性罪之非梵行。
1.贪执异性的过患。
①男人贪执女人的过患。
A.【教证】《月灯三昧经》:“为贪诸愚者,依靠腐女身,将成恶劣众,彼堕恶趣中。”
B.【教证】《月灯三昧经》:“极大怖畏之绳索,乃为难忍女人索,是故诸佛皆未赞,依止贪欲及女人。”
C.【教证】《正法念处经》:“女人祸害根,毁坏现后世,若欲利己者,当舍一切女。”
D.【教证】《正法念处经》:“女人坏世间,令善皆尽灭,是地狱因缘,大仙如是说。”
E.【教证】《月灯三昧经》:“菩萨恒远离,犹如恶毒蛇,常不亲女色,知非是佛道。”
②女人贪执男人的过患。
A.【教证】《正法念处经》:“如妇女身,男身亦尔,妇女男子,九种疮流。”
B.【公案】《佛说摩邓女经》:摩邓女喜欢阿难,一直缠着阿难要嫁给他,后来在佛陀的引导下,摩邓女思维男身不净而证得了阿罗汉果。(详见法本P333-334)
C.女众贪执不净的男身会增长贪心,以贪心会摧毁相续中的善根。
D.对治法:观修男身不净可以获得解脱。
2.在家居士应断除淫欲之理。
①过患:行淫引发的贪心是轮回胜义不善业之因。
【教证】《俱舍论释》:“解脱是胜义善,因为远离一切痛苦、最为安乐之故;轮回是胜义不善业,因为被痛苦所缚、最不快乐之故。”
②善恶业皆由心造。
A.善恶业的判定不能仅根据身语的行为。
B.应该根据内心的动机来确定业的善恶。
C.【教证】龙树菩萨:“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
③贪欲推动下的所作所为都是下劣的恶业,不入于解脱正道。
A.烦恼现前时,会不顾今生来世的果报,亦不能以正知正念约束行为。
B.【教证】《宝积经》:“愚夫耽欲故,弃舍诸佛教,贪求下劣法,造作诸罪业。”
C.【教证】佛经:“为贪所缚者,不知理非理。”
D.【公案】欧阳修在颍州任职时,当地一官妓前世是比丘尼,精进诵持《法华经》三十年,但因为一念之差,致使后世沦落风尘。
④在贪欲的推动下,甚至连五无间罪都会造下。
【公案】《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 舍卫城少年因贪恋女孩,杀母和女孩约会,为清净罪业出家精进修行,因杀母被僧团开除后去往边地弘扬佛法,死后因杀母的无间罪堕入地狱,又因善法的力量很快转生天道。(详见法本P335-338)(同《亲友书》第4课能乐公案)
公案教诫:要努力对治烦恼。
3.在家人应远离一切邪淫之理:贪执他人妻室会毁坏自己的今生来世,生生世世都会不幸。
A.【教证】《喜者婆罗门经》:“佩带装饰他人妻,犹如火焰当舍弃,获得自妻应满足,邪淫如毒切莫行。”
B.【事例】2009年,在中纪委查处的贪污腐败大案中,95%以上的贪官都有女人问题。
C.【事例】英国一位女士通过催眠回忆起有一世她是一位男子,喜欢强奸妇女,以此恶业,许多世转生为女人感受被强奸的果报。
4.梵净行居士断除贪欲之理。
①一切非梵行都应该遮止,仅仅以贪心眼看女人也属于犯戒。
【教证1】“宁可燃铁片,蒙蔽自双目,不可失正念,眼看女人面。”
【教证2】《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宁以火星流入眼中,失于双目,盲无所见,不以乱心,观视女色。”
②守持清净戒律,不以烦恼心看女人和接触女人。
5.守持清净戒律的功德。
①如果恒时不失正念并守持清净的戒律,则会顺利获得解脱。
【公案】《莲社高贤传》: 晋朝的昙翼法师对一位夜晚来借宿的妙龄女郎没有起丝毫的淫欲心。第二天女郎现出普贤菩萨身相授记,因他戒律清净死后可往生普贤菩萨的刹土。
②清净戒律者可以轻易往生清净刹土。
编辑:定解D52
审核:定解D06
定解E10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