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86课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本课脉络

 

脉络展开

一.对治舍法之请转法车仑支。

十方浩瀚世界中,圆满正觉后不久,

我于彼等前祈请,迅速广转妙法车仑,

佛以神通知彼义。

1.请转法车仑的含义。

①转法车仑是将佛陀相续中的智慧如同车仑子一样转到所化众生的相续中。

②【教证】《法华经》:“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是名转法车仑。”

③【教言】智者大师《妙法莲华经文句》:“转佛心中,化他之法,度入他心,名转法车仑。”

④通过语言等方便法,让众生相续中产生佛陀或者善知识的智慧,这就叫做转法车仑。

2.重要性。

①佛陀的正法要在世间延续下去,一定离不开转法车仑,也就是说要有佛法的教育,否则佛法没办法延续。

②如今佛法已经接近隐没了。

A.很多佛教徒不懂佛法,甚至有些出家人对佛法都一窍不通,只是流于表面形象、行为。

智者土观·却吉尼玛:作佛事只是表面的行为,并不能算真正的佛法。

B.真正的佛教就是佛陀的智慧。如“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这样的思想内涵在人们心中已经不存在了。

③佛法的存在与否和转法车仑有密切关系。

A.每个人都要以利他心转法车仑。

B.必须结合他人的接受程度和自己的表达能力。

C.转法车仑需要因缘。

④没有转法车仑,众生一直沉溺在车仑回中没有解脱机会。

3.佛法在各地的弘扬应该入乡随俗,融合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佛教从印度传到汉地后,与汉地文化完美融合得到大力弘扬。

4.转法车仑的条件。

①转法车仑者的角度。

A.过去的愿力。

B.大悲心:如果对众生没有大悲心,长期坚持转法车仑肯定有一定困难。

C.不舍众生:如果没有不舍众生的心,法车仑也不可能长期转下去。

D.智慧自在:智慧如同车子的油一样,没有油车子就无法开动,只有自相续与正法相应了,才可以转动法车仑。

E.言辞自在:如果言辞不自在,即使转法车仑也没有人愿意听。

②请转法车仑者的角度。

A.如果没有人对法感兴趣,法车仑也转不下去。

B.往昔圣者弘法过程因见到众生懈怠、无人实修法要,而生厌倦心不再传法。

③转法车仑需要因缘具足。

A.转法车仑者、所转的法、听受的对境,这些因缘都必须具足,才能转法车仑。

B.如果因缘具足就必须抓紧时间转法车仑。

C.世间有漏的受用并不重要,在众生的相续里播下佛法的种子最重要、最有意义。

5.请佛转法车仑。

①缘由:一切转法车仑中,以佛陀转法车仑最为殊胜。

②缘起物:往昔大梵天供养金车仑、帝释天供养右旋海螺。

③再三祈请佛陀转法车仑。

【公案】《方广大庄严经·大梵天王劝请品》当年佛陀现前佛果后,并未转法车仑,在大梵天的再三祈请下,才为众生广转妙法车仑。(详见法本P104)

④经论要求请转法车仑。

【教证1】《梵网经》:“常请法师,三时说法。”

【教证2】《宝鬘论》:“我稽首合掌,请转妙法车仑。”

⑤佛陀转法车仑的必要性。

A.佛陀观知有三种众生。

a.正聚众生:不管转不转法车仑,他们都能开悟。

b.邪聚众生:即使转法车仑也无法饶益他们。

c.不定聚众生:如果佛没有说法,他们不能解脱,如果佛说法,他们就会解脱。

B.【公案】《金刚经感应录》宋代一朱姓居士,死后本来要变为狗,但因听了《金刚经》的一个偈颂而免堕恶趣。(详见法本P105)

⑥观想祈请佛陀转法车仑:在十方浩瀚无垠的所有世界中,有无数现前圆满正等觉不久、未说正法而安住的佛陀,还有很多菩萨和善知识,自己幻化出无数身体,每一个身体手持法车仑、海螺等吉祥物,劝请他们为了饶益有情而转甚深广大妙法车仑。祈请以后,他们以神通了知此事,并欣然应允。

【教证1】《入行论》:“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

⑦祈请有能力的法师和居士讲经说法。

A.每个人都有权利讲经说法。

B.正法像河水,都可以享用。

C.随学法王如意宝,重视串习佛法善习和讲经说法。

D.善知识相续中有如意宝般的无边智慧,趁他们的住世期求法以获得他们的智慧。

⑧请转法车仑的关要。

A.善知识转法车仑。

B.善知识的相续中有菩提心和智慧。

C.祈请转法车仑并得受佛法。

D.要以信心听受。

【教证】“若有净信者,听受如是法”。

6.请转法车仑的功德。

①观想祈请和自己亲自祈请,同样都有极大的功德。

②在具有教法和证法的具相善知识面前请法,即使只请到四句佛法,也可以让众生获得善妙法雨。

③请转法车仑是积资净障重要的方便法。

④可以听闻妙法,净除舍法罪,遣除修行中的违缘,生生世世不离上师三宝的光明,永远不会转生于暗劫,也不会转生于三恶趣。

7.没有请转法车仑的过失。

①【公案】阿底峡尊者的上师来到藏地,因没有人请转法车仑,结果没有广利众生就圆寂了。(详见法本P108)

②【事例】学院一位84岁的老堪布对年轻时的求学经历仍记忆犹新,可却一直没人向其求法。

③【教言】根登群佩大师:“自己死了不可惜,如果自己相续中的智慧死了(没有传给后人),那就太可惜了。”

 

二.对治邪见之请不涅槃支。

于佛菩萨持教师,诸欲涅槃彼等前,

祈请住世不涅槃。

1.祈请诸佛菩萨、持教上师长久住世。

①往昔铁匠之子珍达请求佛陀住世,佛陀因此多住世了三个月。

【公案】佛陀示现涅槃的缘起,阿难因受魔王波旬的干扰而没有请佛住世,佛陀只多住世三个月即涅槃。(详见法本P109)

②高僧大德示现涅槃时,经有缘弟子祈请也延长了住世时间。

【实例】法王如意宝依靠僧众的祈请以及大量放生等因缘,而多住世了好几年。

③祈请诸佛菩萨和善知识长久住世。

A.观想方法:在有意趋入涅槃的诸佛菩萨或持教善知识面前,诚心祈请他们为了利益众生而于无数劫中住世,他们以神通了知后欣然应允。

B.【教证】《入行论》:“知佛欲涅槃,合掌速祈请,住世无量劫,莫令世间迷。”

2.祈请住世之因。

①诸佛菩萨和善知识是世间的明灯,如果他们离世了,世间将会一片黑暗,众生也将失去依怙,而不知如何取舍,非常可怜 。

②高僧大德趋入涅槃,世间的智慧明灯消失,众生将被无明愚痴所覆,所作所为会逐渐变得不如法。

③高僧大德能对世间的吉祥起到很大作用。

3.诸佛菩萨示现涅槃的原因。

①如果没有所化众生,就像没有水器则不能显现月影一样,佛陀的色身也会自然而然融入法界。

②诸佛菩萨如果住世时间过长,众生会生起他们将恒久住世之想,导致对修法产生懈怠之心,为了使众生生起无常心,圣者们会示现涅槃。

A.【教言】法王如意宝:“我在世的时候,你们不一定对我有很大信心,当我离开以后,你们对我的信心会增上。”

B.【比喻】一个良医为了让孩子们早日康复而离开家并捎信说自己去世了,孩子们立马服药而痊愈。《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

C.上师住世期往往觉得教言无所谓也不精进修法,而对涅槃的上师教言会生起难得之想和精进修行。

③末法时代的众生刚强难化,行持各种非法邪行,如果暂时无法调伏他们,善知识也会生起厌烦心而趋入涅槃。

【公案】世亲论师因看到出家人在耕田,不禁感慨佛法衰败,而示现圆寂。(详见法本P112)

④不能对圣者寿命长短有邪见。

A.登地的圣者生死是自在的,他们愿意住世多久就能住世多久。

B.圣者住世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果觉得对众生有利益就会继续住世。

4.祈请圣者住世非常重要。

①圣者安住在世间也能利益无量众生。

【教证】《普贤行愿品》:“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剎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②把所作善根回向给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同样有作用。

③利用高僧大德长久住世的反作用力,可遣除自身寿障。

 

三.为众生获得究竟佛果作回向。

以此为主三世善,回向一切诸有情,

愿皆速得无上果,根除三界之车仑回。

1.释义:

①回向的内容:自己三世所积累的一切善根,包括现在的善根在内的过去、未来的一切善根。

②回向的对象:给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这是以大悲缘众生而回向。

③回向的目的:愿一切众生早日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彻底空尽三界车仑回。这是以智慧缘佛果而回向。

2.回向与发心的异同。

①相同点。

A.内容上相同:缘众生和佛果。

【教证】《现观庄严论》:“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B.汉地净土宗虽然表述不同,但所缘与藏传佛教无异。

【教言】印光大师:“回向有三: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②不同点。

回向是在做善法以后,发心是在做善法之前。

3.回向的方法。

①最好的回向方法。

A.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

B.诸佛菩萨和历代传承上师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

C.回向大菩提果。

【教证】《入行论》:“直接或间接,所行唯利他,为利诸有情,回向大菩提。”

【教诫】一定要记住、背诵这个教证,然后经常运用。

②回向的原理。

A.以微小的善根作究竟的回向,一切众生也都能获得。

B.这是佛陀的威德力、法性的谛实力以及自己增上意乐的善心力所致。

C.【应用】依三种因缘聚合的作用,弟子念上师住世祈祷文,上师就能长久住世。

4.不回向的过患。

①凡夫人将有漏善根执为我所而不作回向,善根很可能被嗔心等烦恼所毁。

②【理证】愚笨之人从来不知道回向,一边造善法、一边摧毁善法,最后什么善法都没有积累下来。

5.回向的功德。

①以菩提心摄持而作回向,善根则不会失坏。

【教证1】《大宝积经》:“由回向菩提,所有善根无复失坏。”

【教证2】《菩萨藏正法经》:“舍利子,譬如百川流注大海,其水无尽。今此善根回向菩提亦复如是,无有穷尽。”

②为自他获得佛果而回向善根,则因为法界无有穷尽的缘故,善根根本不会耗尽。

【比喻1】如同水滴融入大海一样。

【比喻2】像钱存在银行一样。

③只要做了如法的回向,自己的善根乃至获得佛果之间都不会耗尽。

④回向是断恶行善的方便法。

A.出现修行境界的方法。

a.只有不断积累善根,尽量忏悔恶业,修行境界才会不断提高。

b.跟前世的因缘有关。

c.和会不会修行也有关。

B.【教诫】掌握大乘的方便法,妥善保管自己的善根,尤其是要懂得以七支供来积资净障。

 

编辑:定解D05

审核:定解E01

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