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88课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本课脉络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出家人、在家人都有弘扬佛法的责任。

1. 弘法利生的责任。

①学佛目的。

A.不是为了逃避世间苦恼。

B.不是为了自我解脱。

C.应为了一切众生而学佛,发起无上的菩提心、在力所能及范围内饶益有情。

②弘法权利。

A.在家人也有弘法权利。

B.普通修行人也可以帮助众生、弘扬佛法。

③弘法的发心。

A.每个人都有权利受用佛法如意宝。

B.要让每个众生与佛法结缘。

C.要有让一切众生得到佛法的利益的发心。

D.有正确的发心,自然而然会做利益众生的事。

2. 弘法的关键是讲闻佛法,不要流于形式。

①现今的不良状况:

A.汉地寺院出家人把精力放在塑佛像、搞建筑上,没有闻思修行。

B.在家人喜欢办皈依证、听受灌顶、修气脉明点,没有学习慈悲观、断恶行善的理念。

C.泰国民众普遍满足于供养出家人,研究经论的很少。

D.为了世间的名闻利养而烧香拜佛。

E.结论:没有把闻思修行当做最重要的事。

②要成为弘法利生的一员。

A.佛教徒应发挥各自的作用,改变这些不良习气。

B.帮助高僧大德弘法或自己为佛教做一些事情,都算是弘法利生。

 

二.应积极讲闻佛法。

1. 佛法的关键在于心。

①判断佛法存亡的标准。

A.佛法完全隐没。

a.在某个地方既没有了知一句正法的人,又没有生起一刹那善心的人。

b.教法灭尽:连一句法义都不了知。

c.证法灭尽:连一刹那的悲心、信心等善念都没有,更不用说证悟的境界。

B.佛法存在。

a.证法角度:人心中有如法的善念。

b.教法角度:人心里了知法义。

C.佛法不在于外面的建筑、佛像、经书,而在于人的内心。

②真正的道场。

A.寺院中出家人和居士没有善念,对教理一窍不通,不能算真正的道场。

B.有讲闻佛法、人们相续中不断生起善心的家庭式精舍,也是真正的道场。

C.佛教的道场应该对佛法的弘扬起到作用。

【名言】“何为道?心存善念即为道,有道之人居止之处即为道场。”

2. 佛教的核心在于法。

①对法没有兴趣的人,根本没有办法解脱。

【教证】《正法念处经》:“若人不爱法,虽人而非人,不住于真道,不至涅槃城。”

②弘法利生的关键也在于法,而不在于外面的形象。

③让正法融入人心,即便一个人能生起善心,就是在弘扬佛法。

【事例】很多人通过现代网络了解佛法,产生信心等善念,学佛之后不再做非法事。

3. 讲闻佛法的方式:要以清净意乐来弘扬佛法。

①精进弘法。

【教证】《入行论》:“他尚勤俗务,我怎悠闲住?”

②行菩提行的誓愿。

【教证】续部:“于此末法恶世中,佛陀难行我行持,菩萨难行我行持。”

③清净意乐心。

A.应取:如今佛法衰败,即便让一个人懂得佛法也有无量功德,我应该发心讲经说法。

B.应舍:为获得名声、财产和地位而说法。

C.古德说:“心善地道亦贤善。”

4. 讲闻佛法的意义:远离生老病死的痛苦,趋入究竟的涅槃。

【教证】“听闻正法后,广弘之智者,远离诸老死,转生无上处。”

(所谓无上处,暂时指人天善趣,究竟指菩提果位。)

5. 不传讲佛法的过患。

①因吝啬心舍不得说法,有些人因懈怠不肯说法,从而生生世世成为愚笨之人。

A.【公案】周利槃特前世因吝啬不愿意讲法、屠杀旁生以及转生无想天,感得今生成为特别愚笨之人。(详见法本P137-138)

B.【公案】《法句譬喻经》摩诃卢前世是三藏法师,因不愿传法而感得生生世世成为愚钝之人。(详见法本P138-139)

②法师和有智慧的人,舍不得给别人讲法,在因果上有过失。

③从菩萨戒角度来说,这也是犯戒的行为。

 

三.抓紧时机行持善法。

1. 想行持善法并且具足顺缘时,应立即行持。

①凡夫人的善心不会存留很久,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

②如果没有精进行持善法,自相续逐渐会充满恶业,不会出现善法的光明。

【教证】《毗奈耶经》:“若勤修善时,罪恶心不起,于福不勤者,心便造诸恶。”

③依靠共修的加持力。

A.共同闻思时容易专注佛法。

【事例】上师自己备课、讲课时不会生烦恼。

B.大家一起念经、参加法会时相续中的无明黑暗也不会存在。

④人身无常,行持善法的因缘无常,应当下立即修持。

2. 造恶业要尽量往后拖。

①罪业力量强大,若没有修持善法,一旦恶业习气现前时,会不由自主地随恶业而转。

【教证】《律藏》:“应当速行善,制止罪业心,福德若耗尽,意将喜罪业。”

②恶业魔王会扰乱道心。

A.前兆表现。

a.不愿意看书、学习、参加学会、共修。

b.想造恶业,对乱七八糟事有信心。

B.道心一退,就会往痛苦的方向迈进,无法可救。

③造恶业自己感受恶果。

A.【教证】《正法念处经》:“独造作恶业,独受恶果报,独自到恶处,世间无同伴。”

B.类比:任何人无法代替犯罪之人受罚。

3. 当下身体力行,精进积资净障。

①造山王般的罪业没作过忏悔,没造过些许善业却想得财得利,是痴心妄想。

②死后,很难从子女和遗产中得到利益。

③唯有恶业如影随形般跟着自己。

【教证】《大宝积经》:“父母兄弟及妻子,朋友僮仆并珍财,死去无一来相亲,唯有黑业常随逐。”

④有了善念、善心,一定把握因缘立即实行。

【教证】《入行论》:“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⑤若在无需指望他人之时尽力积资净障,死时就会胸有成竹。

A.内心的善法最珍贵。

B.修行人死时可以快乐面对,无怨无悔、无所畏惧,如火宅中获解脱。

4. 妥善保存善根。

①如果没有长期行善的机会,哪怕在短暂的时间内行善,然后以回向印持,也是明智的做法。

②因果不虚,必定拥有快乐果报。

5.极乐法会修法。

喇拉曲智仁波切的传统,观想七支供的后四支意义,双手合掌念诵《极乐愿文》:“闻听他人行善时……使此人身具意义。”

 

四.暂停偈。

已获趋极乐刹胜人身,

欢喜积累白法资粮者,

愿不沉迷劣缘轮回事,

恒时精进行法祈加持。

1. 释义。

已经获得了可以往生极乐刹土的殊胜人身,并且又欢喜积累白法资粮的人,愿你们不要沉迷于轮回的无义琐事,恒时精进行持善法,活到老修到老。为此祈祷上师阿弥陀佛赐予加持。

2.自己恒时精进于善法,再依靠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的加持,修行会善始善终。

①即生幸福安乐,来世往生极乐世界。

②【教证】《杂阿含经》:“若人自爱己,应修诸善业,速疾能获得,种种诸快乐。”

 

五.往生第三因——发菩提心。

1. 发菩提心的意义。

①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助缘。

②要把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他们获得无上的佛果。

③包括在回向支。

2. 发菩提心的实修。

①观想:在自己前面的虚空中,安住着阿弥陀佛等诸佛菩萨以及金刚上师,然后在圣众面前受菩萨戒。

②受戒时的念诵。

A.念三遍:“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

B.念三遍:“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或者念三遍:“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C.最后念:“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已生勿退失,辗转益增长。”

③每天这样受菩萨戒,不仅能生起、增长菩提心,还可积累不可思议的福德。

3. 发菩提心的频率。

①大乘修行人最好一天六次或者三次发菩提心。

②最起码一天要一次发菩提心。这样相续中的菩提心会生起、增上乃至不退。

【举例】上师不管到哪里去,每天都不间断地念《发心仪轨》。

4. 发菩提心的功德巨大。

①生起菩提心的功德要远远超过财物供养。

【教证】《慧海请问经》:“以诸十方妙珍宝,供养无数俱胝佛,生起一次菩提心,前者不可比此福。”

②一切佛、菩萨、声闻的安乐都是由此出生的。

【教证】《华严经》:“菩萨发心功德量,亿劫称扬不可尽,以出一切诸如来,独觉声闻安乐故。”

③可速见如来。

A.【教证】《诸法最上王经》:“若人疾欲见,未来诸佛者,须发菩提心,当修菩萨行。”

B.发菩提心、修加行,是佛法修行的必要次第。

④不生邪见、不舍善心。

A.以发菩提心来修炼自心,即便因宿业所感而堕入恶趣,也不会生邪念。

B.因菩提心的力量,佛陀在因地即便身体成为旁生,也没有舍弃内在善心。

【教证】《本生传》:“业之异熟不可思,大悲主亦转旁生。”

⑤身处恶趣也可净消业障。

【公案】《大方便佛报恩经》:佛陀因地为地狱众生时,最初依靠菩提心的力量消除了百劫罪业,当下转到天界。(见法本P147)

⑥相续中生起了菩提心,在轮回中的流转就有尽头了。

【教证】《华严经》:“若欲灭众生,无量生死苦,应建坚誓愿,速发菩提心。”

⑦发菩提心的人是具有无上功德的对境,乃成佛之因。

⑧发菩提心后,即使犯戒堕恶趣,也可以很快从恶趣解脱,之后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教证】龙树菩萨《菩提心释》:“若人一刹那,修持菩提心,所生诸福德,佛亦难衡量。”

⑨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将轻而易举实现所愿。

5.立下坚定誓愿:我要发菩提心,要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让他们获得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快乐。

6.暂停偈。

自利声缘亦无此胜心,不思自利愚者岂知晓?成办二利圆满正觉因,祈愿修习利他菩提心。

①释义。

希求自利的声闻缘觉都没有如此殊胜的菩提心,更何况连自利都不考虑的世间凡愚呢?成办自他二利、圆满正等觉的因就是菩提心,所以祈祷诸佛菩萨加持,愿自己修持如意宝般的菩提心。

②要把佛法和众生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样顺带就能成就自利,这也是菩萨的方便法。

③加持祈祷诸佛菩萨加持自相续生起无伪菩提心。

 

编辑:定解D03

审核: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