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持之以恒地次第系统闻思修行。
闻思佛法断除对世间贪执,生起出离心。
思维末法浊世之相生起厌离心。
认识人天安乐如杂毒食的本性。
看破放下自在解脱。
本课难点
心的本性就是光明和空性。
认识世间本性就是无常痛苦。
断恶行善谨慎取舍因果。
本课脉络
课前开示。
断除贪执。
世间的真实本相。
末法时代浊世的状况。
思维总结。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按次第修行净土法。
1.净土法门的殊胜性。
①是迅速脱离苦海、往生极乐世界的捷径。
②佛法隐没或自己离开人世,就很难再值遇这样的妙法。
③应由衷生欢喜心和珍惜心。
2.实修净土法。
①要持之以恒的实地修持。
A.应舍。
a.好奇心偶尔听法。
b.对法生厌倦心。
c.不好好学习。
d.不实地修持。
e.对世间琐事有兴趣和努力。
B.应取:尽量且持之以恒修持。
②按次第、有系统的闻思修行。
A.不应舍弃净土法、前行法而追求高法。
B.修行的关键问题有传统和要求。
a.高僧大德的教言说明了修法的必要。
b.大德们按次第修行。
c.应遵循历代传承上师的教言。
d.人的根基没有随着科学发展而进步。
C.按前辈高僧大德的传承和要求修持。
a.按规矩闻思修行很保险。
●打好基础。
●要有基本的佛法正见。
●即使行为退堕,见解也不会出问题。
b.没必要听从个别上师的不了义方便语。
二.断除贪执。
设使人转人,受生老病死,
浊世违缘多,人天之安乐,
犹如杂独食,愿毫无贪求。
1.释义。
即使来世继续转生为人,依然要感受生老病死的痛苦,而且末法时代有许多修行的违缘;即便转为天人,也不会有真正的安乐。总之,人天的安乐犹如杂毒的食物一般,但愿我们对此无有丝毫贪执。
2.颂词要点。
①贪执世间是往生净土的很大障碍。
A.没有贪执很容易往生极乐世界。
B.往生极乐世界的关键是断除对世间的贪执。
②消除对世间的贪执关键就是闻思修行佛法。
A.反复思维教理,了知世间一切不值得贪执。
B.有经历的非修行人也能有体悟。
3.出离心的重要性。
①应发愿早日生起出离心。
②小乘获得阿罗汉果位需要出离心,大乘往生极乐世界也需要出离心。
③没有出离心会障碍自己的解脱。
三.世间的真实本相。
1.世间皆苦。
①身苦。
A.人身要感受最初降生、中间衰老患病、最终死亡的痛苦。
B.大人物小人物有各自的痛苦。
事例:财富引发身外之苦。
a.富人:有谋财、守财、财产毁灭的痛苦。
b.穷人:有无财、绝望、求财的痛苦。
②心苦。
A.【教证】《中观四百论》:“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
B.胜劣皆苦。
a.胜者:具足世间圆满之人,经常感受内心的痛苦。
事例:老板和领导担心下台、被超越;想超越别人、获得更多财富和名声。
b.劣者:世间的小人物,经常感受身体的痛苦。
事例:农民、牧民、工人等靠卖力气维生。
③所有的人日日为身心二苦所折磨,没有真实的安乐可言。
④人生充满了未得、得到和舍弃的痛苦。
A.未得:想得到许多钱财、感情、地位等。
B.得到:对财富的保管、维护等。
C.舍弃:卖掉车、房等。
2.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
①世上的一切快乐都没有真实性可言。
【教证】《正法念处经》:“虽数受欲乐,得已而复失,必当皆坏灭。”
②世间的希求虚妄不实。
A.自己分别念认为的美好,但真正拥有时却并非如想象的理想。
B.物质享受不一定让人快乐。
C.财富虚幻不实、不稳固,最终带来痛苦。
3. 佛法才能真正让人获得快乐。
①内心自在才是一切快乐的根本。
A.认识心的本性能获得内心自在。
B.心的本性是光明和空性的。
C.通过上师指示获得领悟。
②观想菩提心和出离心。
③生前应好好修持佛法。
A.财富对修行人有没有都可以。
B.临终时不贪执一切便能从轮回中解脱
C.真正做到死时不贪执一切,生前要认识世间万法的本性。
四.末法时代浊世的状况。
1.灾难频生令人生厌离心。
①现状。
A.如野马翻身一样变化无常。
B.罪孽深重的丑陋恶人降生。
C.饥馑、疾疫、刀兵的邪教日益猖獗,佛教日益隐没。
②莲师授记。
A.“空中出现噩星时,偏执宗派起争论。”
B.“地山发出恶声时,边地刀兵遍中土。”
C.“不闻了义真教时,一地兴起一凶魔。”
D.“骤然改变装束时,边地众人皆入藏。”
E.“饥疫刀兵泛滥时,众生唯有依靠山。”
当疾病、刀兵泛滥时,本来众生应该依靠三宝,可是人们不重视这些,却逃到山里、水边,或者依靠外道以及没有修行境界的人。
F.“众生乱行罪业时,出现地震降雷雨。”
G.“佛教寺宇内争时,边地军队入中土。”
H.“边地汉人遍境时,藏地毫无自由也。”
2.灾难频生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①原因。
A.人们造的恶业太严重。
【教证】《金光明最胜王经》:“由敬恶轻善,复有三种过:非时降霜雹,饥疫苦流行。”
B.人们行持恶法导致的。
a.【教证】《大楼炭经》:“行十恶事故,天雨不时节。”
b.对比。
劫初: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些灾难,民风淳朴的古代也没有这么多灾难。
现代:由于人们造的恶业越来越严重,所以导致了现在的状况。
c.事例: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二十世纪人类十大灾难之一,导致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无数家庭被毁坏。
d.事例:泥石流、洪水造成伤亡事件频发。
C.人们自身的行为导致的:杀盗淫妄,无恶不作。
D.众生的业力所感召的。
E.五浊炽盛的恶世,是令人生起厌烦之处。
【教证1】《宝云经》:“三界皆苦,如实知之。”
【教证2】《大般涅槃经》:“生死之中,实无有乐。”
②应对方法。
A.应行持善法:哪怕一个人行持善法,对改变人类环境都有作用。
B.一切众生平等,应该和睦相处,不应互相争斗。
C.应保护佛教文化,使之利益众生获得快乐。
D.大乘佛子应为一切众生祈愿:愿没有自由者获得自由,没有解脱者获得解脱,愿一切烦恼众生最终抵达清凉寂静的涅槃彼岸。
3.修法遇到种种违缘。
①佛法逐渐隐没,众生的根基越来越差。
②魔障和违缘重重。
A.【教证】莲花生大士:“恶魔黑教兴盛时,修行正法违缘多。”
B.【教言】阿底峡尊者:“魔类擅长谄诳术,以财诱惑大贪者,以假法骗修行人,以自诩诱净戒者,以我慢欺有智者。”“以歌舞诱散乱者,以韶华诱诸多人,以妙饰诱众多人,以恶友敌骗多人。”
③在浊世获得人身还不如初劫时转为旁生。
【对比】
初劫:即便转为旁生也不会造很多恶业,也经常有闻法修行的机会。
现在:人很可怜了,造恶业方面很擅长,行持善法方面力量却很薄弱。
④修行人务必要小心谨慎。
五.思维总结。
1.认识世间本性。
A.娑婆世界是虚妄、痛苦的,根本不值得贪恋。
【教证】《华严经》:“一切欲乐,皆悉无常,虚妄颠倒,须臾变坏,但诳愚夫,令其恋着。”
B.一切感受皆为无常痛苦。
C.一切世间的圆满都是暂时的,无常是其本性。
【教证】《坐禅三昧经》:“世界若大小,法无有常者,一切不久留,暂现如电光。”
D.人天的幸福安乐就像杂毒的食物一般,苦乐混杂在一起无法分开。
2.具足法缘者求解脱。
A.遇善知识开导。
B.听闻真理后能对轮回生起厌离心。
C.思维佛法道理会对世俗本质有所体悟。
D.能反复思维,明白世间真相。
E.认识到世间本质,会当下看破放下,获得自在安乐。
编辑:定解D05
审核:定解E01
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