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93课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本课脉络

 

脉络展开

一.贪执障碍往生。

1.发愿不贪执亲友与财食。

食财亲友朋,无常如梦幻,愿毫无贪恋。

释义:饮食、财产和亲友皆是无常的,犹如梦幻一般,愿我们对此毫无贪恋。

2.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

①舍法罪和五无间罪。

②对亲友、钱财、饮食、资具等的贪执。

3.一心念佛不一定往生净土。

①有些人一心念佛确实可以往生。

②有些人本来可以往生,由于临终或者死后所喜爱的对境现前,产生贪执心念而不能如愿往生净土。

4.临终时只有佛法对自己有益。

①没有闻思修行佛法,心不能与佛法相应,会被世间的幻相染污,言行也会越来越不如法,最终前途一片黑暗。

②选择光明之路为来世解脱做准备。

A.把心思放在正法上。

B.趁身心自在又具足顺缘时,认真学法、修法。

C.让学佛有意义。

a.在佛法上用功,真正感受到佛法的殊胜性。

b.以善法功德庄严自身。

c.离开人间时就会对解脱胸有成竹。

③应以欢喜心、恭敬心、利他心听法。

A.具足这些心态,依靠无欺的缘起力,上师三宝的加持自然而然会融入心中。

B.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的验相。

a.学法、修行、做事都很容易。

b.心念会逐渐调柔,烦恼会逐渐熄灭,智慧会逐渐增上。

c.获得解脱不困难。

C.以清净心来接受佛法的甘霖。

D.重视净土法的学修。

a.每个道理都值得深思。

b.经论是佛陀和古德的金刚语。

c.不要轻视公案,看似简单,却意义深刻,做到也并不容易。

d.依靠净土法门往生极乐世界和度化众生。

E.应舍的心态:厌倦心、满足心、傲慢心。

F.甚深的法义不能融入心中,也是修行的一种违缘。

5.应发愿不贪执世间一切。

①轮回中的众生独来独去,没必要贪执他人。

②断贪执不能偏堕走极端。

A.不能不吃不喝。

B.不能把亲友看做怨敌而毫不关心。

C.应舍弃世间贪执的颠倒见行。

a.对所执着的人离开一步都不放心,甚至死亡都不肯放手。

b.贪执对亡人和活人都无益。

③大乘佛教徒要具足人格。

A.要有感恩心、报恩心、孝顺心。

B.感恩心不是贪执心,应该关心于己有恩者。

C.关心≠贪执。

 

二.分说贪执的过患。

1.总说应断贪之理:

①世间一切无常,如梦如幻。

②以喻说明。

A.家宅如同虫穴瞬间被摧毁。

B.亲友如同市场上集聚的客人迟早各奔东西。

C.恶业深重者如猪狗贪食不净物般执着世间人、财。

③【教证】《大宝积经》:“亲友共交欢,往来相爱念,贪名著利养,难陀汝应舍。”

2.应选择修法之路。

①前辈大德们放弃世间享受而选择修法。

A.释迦牟尼佛舍弃王位和荣华富贵,出家修道证果,利益无量众生。

B.莲花生大士舍弃王位,依靠密宗获得金刚持果位。

C.印汉藏无数修行人,放弃世间享受,选择了修行佛法之路。

②发心求解脱有无比的功德。

A.因暂时违缘舍弃家室,通过修行可获成就。

【事例】古代新龙一位长官,因害怕受迫害精进修法而获得成就。

B.遇善知识和佛法后,通过修行可获成就。

【公案】米拉日巴尊者最初为报仇外出求法,后来真正生起出离心一生成就。

3.贪执亲友的过患。

①死后将转生为亲友身边的魔鬼、旁生等可怜众生。

②亲友是修行人解脱最大的障碍。

4.贪著饮食的过患。

①因生前贪执饮食而受痛苦。

【事例1】雅多的老僧人因贪执一条牛腿,死后神识缠绕其上。(详见法本P219)

【事例2】藏地的一个小孩夭折后,神识被酥油桶里的烧饼吸引,上师把烧饼烧焦烟作回向后得到超度。

【公案】《大智度论》印度一个沙弥因临死贪执奶酪而转生为奶酪里的一只小虫。(详见法本P221)

②如果过于贪执饮食,人的内心不会寂静。

【教证】《正法念处经》:“若人常喜乐,知诸论中义,不贪着饮食,名寂意比丘。”

【事例1】证严法师一顿饭只要五六分钟。

【事例2】特蕾莎修女从不挑剔饮食,有什么就吃什么。

5.贪执财产的过患。

①贪欲是一切痛苦、堕落的根源。

【公案1】《贤愚经》:舍利子的前世因贪执七个金瓶,死后于数万年的许多生死中都转生为一条毒蛇缠绕于金瓶上。终于有一天幡然醒悟,叫人帮它用金瓶尽数供养僧众后才得以解脱。(详见法本P222-223)

【公案2】佛陀在世时一位比丘,因贪执自己的钵盂,死后转生为钵盂中的一条毒蛇,还不断的燃起嗔恼之火。(详见法本P224)

6.贪执色身的过患。

①色身本质。

A.充满业惑和不净物。

比喻说明:涂抹着美色的不净物或者绫罗绸缎包裹的荆棘。

B.对自他没有利益。

C.执着色身没有意义。

②因贪执而堕落。

A.【公案】萨巴施主的妻子因贪执自己的美色转生为一条毒蛇,在自己尸体的口鼻中钻来钻去。

B.【公案】《经律异相》:一个平时持戒、修行很精进的居士,临终时由于妻子哭泣而生贪,变成妻子鼻中的小虫。(详见法本P228-229)

【引申】按佛教的传统,人死后亲人不能哭泣,应该马上念经、念佛,给死者的离去创造良好条件。

7.贪执微不足道之物也会导致堕落。

【事例1】一个牧童因贪著自己的石簧而转生为一条石簧蛇。

【事例2】一个老人因贪执打火器而转生为形似打火器的乌龟。

8.总说贪欲的过患。

①贪执对修行是极大障碍。

②不断贪执,只能生生世世在轮回中感受无量的痛苦。

③生前所贪执的,死后神识还会缠着不放。

A.【公案】《现果随录》:某寺院监院因贪执藏在地藏王菩萨的华冠中的银子死后变作业障鬼每晚都现形。(详见法本P219-220页)

B.利益亡人之法。

a.请有能力有修行境界的上师为亡人做超度。

b.将亡者执着的东西供养僧众,请僧众做超度。

C.因亡人执着活人而出现的违缘,可以做烧施或请僧众做佛事。

④贪执会带来即生痛苦,无法自在。

⑤贪欲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A.【教证】《坐禅三昧经》:“诸欲初软乐,后皆成大苦,亦如怨初善,灭族祸在后。”

B.贪执对自己没有利益。

【教证】《毗奈耶经》:一切财物如同梦幻泡影,没有什么可执著的,应该彻底放下它们。

C.临终的一念贪执有可能导致多生累世沉溺于轮回中。

【事例1】一位比丘因贪执一颗精美的松耳石,死后转生为一只青蛙。(详见法本P226页)

【事例2】藏地一位一生念观音心咒、平时修行很不错的老人,因贪爱一颗松耳石,死后转生为松耳石上的小虫。(详见法本P226页)

D.对贪执财产的处置。

a.生前处理掉。

b.死时不想它。

c.临终作意将其供养诸佛菩萨或者布施一切众生。

•把握好临终时的自心。

•莫因一念贪执毁坏一辈子修行。

【事例1】哲蚌寺的一位僧人,因贪执银币,死后转生为银币上的一只蜘蛛。(详见法本P227页)

【事例2】一位比丘因耽著法衣而转为毒蛇。

 

三.总结劝诫。

1.贪执任何事物都很危险。

【教证】《辟支佛因缘论》:“如大炽火中,飞蛾投而死。”

2.无贪者生活快乐。

①原理:因佛法融入相续,内心贪执的疙瘩解开了,痛苦也就自然熄灭了。

②佛法是解除痛苦的殊胜妙药,理应好好服用。

【教证】《现观庄严论》:“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缘不获善。”

3. 应努力断除一切贪执。

【教证】佛经:“智者不用贪,贪著皆束缚。”

 

编辑:定解D07

审核:定解E01

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