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97课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本课脉络

 

脉络展开

一.愿赴其他清净剎。

以无碍神变,愿上午前赴,

现喜具德刹,妙圆密严刹。

1.释义。

往生极乐世界后,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可以很快获得一地菩萨果位,具有一刹那现见一百个刹土、面见一百尊佛等无碍神变,愿我们以此神变每天上午自在前往东方现喜刹土、南方具德刹土、北方事业妙圆刹土、中部密严刹土,再加上极乐世界本身,如是自在游行五部如来的刹土。

2.极乐世界的菩萨具有无碍神变。

①很容易前往其他刹土,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致。

【教证】《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②菩萨有十二种百功德。

【教证】《入中论》:“菩萨时能见百佛,得佛加持亦能知,此时住寿经百劫,亦能证入前后际。智能入起百三昧,能动能照百世界,神通教化百有情,复能往游百佛土。能正思择百法门,佛子自身现百身,一一身有百菩萨,庄严围绕为眷属。”

3.学习《极乐愿文》的意义。

①《极乐愿文》的内容完全出自佛经,作者以窍诀的方式做了归纳。

②应取:

A.牢记其文字、通达其意义。

B.务必全面了解阿弥陀佛往昔如何发愿、极乐世界如何庄严、往生后有何功德等内容。

C.摆正学法心态,正确掌握每个偈诵。

③佛法不同于世间法,应分清二者的差别。

A.佛教经论具有甚深意义,必须知道其中的道理。

B.佛教公案相较一般世间故事,对今生来世产生天壤之别的效益。

C.对任何教证、公案提不起信心,觉得和世间书籍内容没有差别,这是邪见。

D.学习过程敷衍了事只为混过去,是非常不好的。

 

不动宝生佛,不空毗卢佛,

求灌顶加持,受戒作广供,

傍晚无艰难,返回极乐国。

1.释义。

到其他刹土后,向那些刹土中安住的东方不动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部毗卢遮那佛等无量佛菩萨前祈求灌顶、戒律等众多显密法要,广作供养。到了傍晚时分,再无有艰难地返回极乐世界。

2.其他佛刹与极乐世界并不矛盾。

①娑婆世界出行艰难,而极乐世界出行十分方便。

②往生极乐世界后能到十方佛陀面前求灌顶、得加持、闻妙法。

③认为只能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不能对别的佛和刹土起信心,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3.应广泛寻求佛法,有佛法的地方就应该前去求法。

 

普陀杨柳宫,邬金妙拂洲,

十亿化身刹,愿见观世音,

度母金刚手,莲师十亿尊。

奉如海供品,求灌顶深教,

速直返自刹。

1.释义。

南方普陀山、东北杨柳宫、西南妙拂洲的铜色吉祥山以及邬金空行刹土安住着观世音菩萨、度母、金刚手菩萨、莲花生大士等圣尊,娑婆世界有百俱胝此类化身刹土,这些刹土中的每位主尊有无量眷属。愿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后,也前去拜见这些圣尊。向他们奉献内外密的如海供品,请求显宗因相乘的法要以及密宗金刚乘的共与不共灌顶、教言,之后依靠佛陀的加持力和自己的神变力,无有阻碍地迅速返回自己居住的极乐世界。

2.化身刹土与极乐世界不相违。

①化身刹土。

A.往生极乐世界以后并不是呆着不做事,要前往各刹土向圣者们求法。

B.各圣尊刹土在娑婆世界,所以称为化身刹土。

C.化身刹土同样有无量功德。

a.藏地很多大德往生到铜色吉祥山。

b.藏、汉很多人往生观音菩萨的刹土。

§  观音菩萨的刹土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

§  最根本的观音刹土在印度,名为补怛洛迦山。

【教证】《华严经》:“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

【教言】玄奘大师《大唐西域记》:“秣剌耶山东有布呾洛迦山。山径危险岩谷敧倾。山顶有池。其水澄镜流出大河。周流绕山二十匝入南海。池侧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往来游舍。其有愿见菩萨者。不顾身命。历水登山。忘其艰险。能达之者盖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请见。或作自在天形。或为涂灰外道。慰喻其人。果遂其愿。”

§  藏地的观音刹土则是布达拉宫。

§  藏地是观音菩萨的所化世界。

§  从松赞干布国王到现在,历代都有观音菩萨的化身应世度化众生。

§  【事例】布达拉宫于17世纪重建成时,出现了许多观音菩萨显圣的瑞相。

§  汉地的观音刹土是浙江舟山的普陀山。

【公案】《普陀山志》:日本的慧锷和尚携带观音菩萨像到达普陀山时,遭无数铁莲花拦船,从而在普陀山筑庵供奉,形成了普陀山第一座寺院“不肯去观音院。”

§  藏地、汉地的观音刹土是观音菩萨的加持而显现的,所以一般人都可以到达。而印度的观音刹土一般人很难前往,以前佛密论师就是依靠神通前往补怛洛迦山的。

②极乐世界是半化身半报身刹土。

③对一切法门观清净心。

A.【教诫】念佛者不要排斥观音(西方三圣之一)法门、度母(观世音菩萨化身)法门、莲师(阿弥陀佛化身)法门。

B.【教诫】莫对密宗生邪见。否则将障碍往生。

C.内道一切宗派的究竟观点都是圆融无违的。

a.佛教各宗都源于释迦牟尼佛,就像人的五个手指一样,虽然指端不同,实际上都是一个根。

b.内道各宗派都有不同的修法、窍诀和理论,虽然我们不能视其为水火不容,但也没有必要混为一谈。

D.应取之法。

a.首先要对自宗生起定解,在此基础上对其他宗派观清净心,对任何法脉都不生邪见,也不去排斥,这样自己的修法才能成功。

b.能对他宗的殊胜之处有所了解,一般就不太容易生邪见。

c.闻思很有必要,切忌盲修瞎练。

【教言】某上师:“对个人的修行来讲,闻思其实是很重要的,有闻思的修行和没有闻思的修行差别很大。”

【举例】以修净土和大圆满为例,说明闻思的重要性。

E.往生后前往其他刹土,并非只能见到化身刹土和化身佛,可以相应地见到报身刹土和报身佛。

【教证】佛经:“以神变力游众刹,供养数俱胝佛陀,于善逝前作供养,傍晚返回极乐刹。”

3.极乐世界的殊胜之处。

①极乐世界没有日月、星辰、昼夜等差别。

【教证】《无量寿经》:“极乐世界……亦无四时春秋冬夏。”

②观待世人的时分概念,佛陀也安立了这些概念。

A.根据莲花开闭、鸟儿是否鸣叫等,也可以区分白天和夜晚。

B.夜晚也是光明的。

③极乐世界的上午、下午、年、劫等是以佛陀的遍知智慧安立的,娑婆世界的一劫等于极乐世界的一天。

④秽土和净土差别非常大。

A.【教证】《无量寿经》:娑婆世界凹凸不平,很不清净,众生也是苦难深重;极乐世界则没有不如意的环境,所有的往生者都快乐无比,都具有神通,只不过神通暂时有大小之别。

B.【公案】袁宏道居士的弟弟于梦中游极乐世界见到哥哥,因生前戒律不是很清净,没有大菩萨的神通,但因为造《西方合论》广赞如来不可思议度生之力,感得飞行自在,凡诸佛说法之处都能前往听法。并告诫他要严持净戒,特别是不能杀生,否则很难往生净土。

C.【教诫】平时的串习非常重要。

a.应多看净土方面的精彩公案,而非世俗刊物,非法的迷乱显现会影响解脱。

b.凡夫人一定要强迫自心不要入于邪道,如果随顺自己的分别念,会趋入恶道。

【教证】《念佛三昧宝王论》:“恶欲想女,梦见于女;善欲想佛,梦见于佛。”

c.解脱就像登山一样困难,堕落则像下山一样容易,要远离堕落之路,走上解脱的光明大道。

D.遣除邪见。

a.可以依止不同的上师、学习不同的佛法,广泛闻思。

b.往生后也会去其他刹土求法,现在只念阿弥陀佛而不接触其他法,是过于偏执的作法。

c.【遣疑】杂修:

§  应剔除的“杂”:对解脱有害的法,如贪嗔痴等恶分别念。

§  应留存的“杂”:对佛法进行广泛闻思、对佛菩萨生信心并非解脱的违品,这样的“杂”完全是开许的。

 

二.愿游不清净刹土。

愿天眼明见,生前友侍徒,

加持并护佑,亡时接彼刹。

1.释义。

往生净土后,愿以清净无垢的天眼明见与自己有法缘并且未破誓言的亲友、侍者、弟子等,保护他们免遭各种违缘,使之具足一切顺缘,并以等持加持他们的相续,待命终时接引其往生极乐世界。

2.极乐世界的菩萨没有亲怨的执著。

①极乐世界的菩萨会度化与自己有缘众生,制造顺缘,让他们修行得以成功。

②法王如意宝加持不可思议。

A.有了法王在极乐世界的加持,与之结缘的众生应该很容易往生净土,应对往生净土充满信心。

B.法王一定在对弟子们恒时赐予无形的加持,令修行得以成功。

C.通过法王,也可以得到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加持。

【教言】法王如意宝:“我和我弟子的一切善根,乃至相续中生起一刹那善心,都来自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加持。”

D.仅仅听到法王的名号或者忆念他的身相,也能得到殊胜的加持。

a.【教证】《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若复有人称十万亿诸佛名字,或复有人称观世音菩萨名字者,彼二人福正等无异。”

b.持诵法王如意宝的名号,忆念他的身相,或者随喜他弘扬佛法的功德,也能积累无量的福德资粮。

c.往生净土的菩萨对自己的亲眷会做特别的加持。

【公案】《往生集》中记载,魏世子女儿往生后回来度化母亲,母亲精进学佛后亦往生。

E.随学法王如意宝,自己往生极乐世界后,一定不要忘记度化与自己有缘的众生。

【教言】法王曾发愿说:“我往生到极乐世界后,首先要加持佛学院的四众弟子,然后要幻化不同的身相,度化色达、藏地乃至一切有缘的众生。”

F.人生短暂,应及早与净土结上善缘。

a.方法:念诵阿弥陀佛名号,藏文一百万遍、汉文六百万遍。

b.临终前不生大的邪见,不造特别严重的恶业。

c.往生极乐世界的前提:自己要有往生的意乐。

d.往生极乐世界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要度化一切众生。

【教证】《普贤行愿品》:“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e.随学高僧大德,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贤劫一大劫,极乐刹一日,

无数劫无死,愿恒住彼刹。

1.释义。

贤劫一大劫相当于极乐世界的一日,极乐世界的众生在无数劫里连死亡的名字都听不到,更不用说有真正的死亡,愿我们在寿量无边的极乐世界恒时具足妙身而安住。

2.极乐世界的寿命长久。

【教证1】《华严经》:“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

【教证2】《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的第十五愿说:“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即除了以愿力示现死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娑婆世界的人寿非常短暂,每天为琐事忙碌奔波的众生很可怜。

 

弥勒至胜解,贤劫诸佛陀,

降临此刹时,以神变诣此,

供佛闻正法,尔后愿无碍,

返回极乐刹。

1.释义。

未来从怙主弥勒佛到胜解佛之间的诸殊胜导师贤劫千佛来到娑婆世界时,愿我们以神通回到娑婆世界供养他们,在他们面前听闻正法后,再无碍地返回极乐世界。

2.应该到诸佛面前闻法。

【教证】《药师经》等佛经:释迦牟尼佛转法轮时,十方刹土的佛菩萨都来听法,闻法后再回到自己的刹土。

 

三.总说发愿的作用力。

1.应从现在起精进积累资粮、发清净愿,临终时才能顺利往生。

①超度也要依靠祈祷阿弥陀佛将死者超度到净土。

②不应懈怠而住。

A.不要把解脱大事寄托在他人身上,应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精进修行。

B.【教证】莲花生大士:“神识未离肉身勤修法,灵牌之上灌顶时已迟,意识漂泊中阴如愚狗,彼时引导善趣有困难。”

③多积累资粮,具福德者很容易现前一切所愿。

【教证1】颂云:“具有福德者,成办诸所愿。”

【教证2】《十住毗婆沙论》:“多集福德故,舍命时无畏。”

2.自力、他力和合,容易往生。

①自力:自己的信愿力,要对娑婆世界产生厌离心,对极乐世界产生欣乐心。

②他力:阿弥陀佛已经现前的宿愿力。

3.善愿必定实现,无需怀疑。

①以微乎其微的有漏善根发恶愿也会成熟。

【公案1】能空被杀害时以供养舍利子斋食的善业发下恶愿,死后转生为牧区的黑夜叉,伤害了很多众生。

【公案2】《印度佛教史》两个婆罗门因偷盗被国王惩罚后,以供养阿罗汉斋饭的善业发下恶愿,死后转生为夜叉,在国城内散布瘟疫,导致很多人畜死亡。

【公案3】《百业经》胜光王的一个大臣发恶愿而变成无恶不作的夜叉。

【公案4】因三位尊者建造佛塔回向时,忘了回向给公牛,它因此以嗔心发下恶愿,死后投生为朗达玛国王,摧毁了藏地的佛法,藏传佛教前弘期也因此而结束。

【公案5】因近部与弟媳行邪淫,弟弟怀恨在心,在猎杀近部时自己反被杀害,临死时发恶愿,死后转为毒蛇,最终杀死了身为阿罗汉的近部。

②发恶愿的后果非常可怕,今后应劝导自他不发恶愿。否则,如果在发恶愿中死去,对自他都不会有任何利益。

③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发善愿。

 

编辑:定解D07

审核:定解D03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