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98课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本课脉络

 

脉络展开

一.课前开示。

1.闻法规矩。

①身体的威仪要如法,内心要具足恭敬心,放下一切琐事、专心致志地听闻。

②闻法三殊胜:首先要发菩提心、中间听法时不能散乱、最后要将闻法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2.闻法态度。

①空出时间专门用于听法,不应迟到、早退。

②在听课的过程中也不能有说话、接电话等行为。

③应边听边看法本。

 

二.劝诫遮止恶愿。

1.因嗔恨心发恶愿。

【公案】一位老僧人经常受到众人的欺凌,念诵了七亿遍玛哈噶拉心咒,因临终发愿,死后转生为新龙暴君滚波南加,一生中残杀很多人,后世不断转生地狱。

【公案】吴姓将军铸剑后发恶愿——杀死千人,后来作战失败而自刎。

【公案】瓦龙战败于蒋扬夏巴,后来他以念诵两亿遍观音心咒发恶愿,死后转生为恶魔,兴妖作怪。

【启示】 千万不能将自己的善根作颠倒回向!

2.一边做善法一边发恶愿。

【公案】《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仙人因贪恋仙女退失神通,后因修行过程中对鱼鸟的叫声生厌烦心而发恶愿,死后变成残害鱼鸟的飞狸。

3.临终恶愿。

【公案】《涅槃经》国王因未打到鹿,而将仙人杀死。仙人临死发恶愿,转生为阿阇世王,将由国王转生的频婆娑罗王禁闭在密室中活活饿死。

4.为博得信任而发恶愿。

【公案】微妙比丘尼前世因嫉妒小妾的儿子,而将其杀死。为掩盖罪行,发恶愿以示清白,以此生生世世遭受恶愿果报。

【启示】仅以一次恶愿也会带来生生世世的痛苦。

5.为了隐瞒、澄清某事,甚至以说妄语来发恶愿。

【事例】为了洗清自己而发誓:如果我贪污了,但愿我怎样怎样。夫妻吵架时发誓:如果我做了这件事,但愿我下地狱。

【启示】所发恶愿将来一定逃不脱因果的制裁。

 

三.以善缘印持所行善法。

1. 发善愿获善果。

①即便点滴善法也要以善缘印持。

A.以此功德,愿我度化无量众生,愿我获得什么境界……

B.依全知无垢光尊者《窍诀宝藏论》恒时念诵的六种发愿而发愿。

“愿我乃至生生世世中,获得具足七德之善趣;愿我出生立即遇正法,具有如理修持之自由;愿我能令上师生欢喜,日日夜夜之中行正法;愿我悟法后修精华义,彼生越过三有之大海;愿我能为众生传妙法,成办他利无有厌倦心;愿我能以无偏大事业,令诸有情一同成正觉。”

C.将来会依愿成熟果报。

②公案说明。

A.【公案】《佛本行集经》难陀具有远超他人的三十种妙相。

a.在毗婆尸佛时代,难陀曾营造浴室供养僧众,之后发愿:愿我来世恒常得到清净庄严的身体。

b.他曾经给一位辟支佛修舍利塔,并以珠宝璎珞装饰舍利塔,之后发愿:愿我来世具足三十大丈夫相。

c.迦叶如来圆寂时,他在如来的舍利塔上铺盖金瓦,然后发愿:愿我来世获得金色之身。

B.【公案】《毗奈耶杂事》佛陀时代的妙光美女,她出生时身体放射出太阳一样的光明。因迦叶佛时代她在如来的舍利塔上供养了一面明镜,并发愿道:“愿我来世所在生处,光明照耀犹如日光。”以此因缘成熟获得了如是果报。

③启示。

A.对三宝所依所做微小的供养,以善愿作印持,这都有极大的意义。

B.在遇到修经堂、供斋等善事时,自己也要努力结上善缘,之后作如理回向。

C.主要看发心,以清净心发任何善愿都可以。

2.发善愿非常重要。

①做任何善事要具足四个条件。

A.要有强烈的意乐。

B.要发愿。

C.誓言要坚定。

D.要经常祈祷诸佛菩萨。

②发善愿就是让心安住于善的意乐。

A.善的意乐有强大的力量,对今生的利益。

a.抄写佛经可以激发老人大脑的活力,对老人的健康很有利。

b.许多高僧大德和念佛的老人神智都很清晰,甚至到了七八十岁、八九十岁还很健康。

c.临终的癌症老人,还能平静的祈祷三宝。

B.保持清净意念可以安详离世。

 

四.净土法门因易修果易成。

1.因易修。

①修持往生四因,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困难。

【教证】喇拉曲智仁波切:“此《极乐愿文》是因易修、果易成的稀有捷道,当今的人们都能够修持此四因,只要肯修持,任何人往生极乐世界都不会有困难。”

②净土法门是佛法中的易行道。

【教证】《净土十疑论》:“净土法乘阿弥陀佛的愿力,很快就能获得解脱,就像海上行船一样须臾即至千里;而其他法单单依靠自力,要经历漫长的苦行,就像腿脚不方便的人在陆地行走一样非常缓慢。”

③随时随地都可以祈祷阿弥陀佛。

A.阿弥陀佛示现不同形象广度有情。

【公案】阿弥陀佛化现成鱼度化执师子国岛屿上的众生。

B.阿弥陀佛佛光无处不在。

2.果易成。

①往生后意味着彻底摆脱轮回。

A.再下劣的人也只会顺利成佛。

B.不会退转。

C.不会以业力牵引堕入恶趣,最终成佛而不会退转。

②应遣除怀疑。

A.怀疑的过患。

a.断绝自己的善根。

b.断绝随行他人的疑惑者和信心不稳固者的资粮。

B.遣除怀疑的方法:

a.对佛法的怀疑主要是因为智慧未提升所致。

§  无依据的怀疑毁坏自他。

§  随意评论和随声附和会令自他造恶业。

§  自己智慧不够而产生怀疑,不能说明佛教有过失。

§  凡夫浅薄的智慧,对佛陀的观点,月称论师、圣天论师的观点,甚至后代佛弟子的观点都没办法破斥。

b.多闻思佛教经论能断除怀疑和邪见。

§  阅读净土经论遣除对净土法门的怀疑。

§  翻阅密宗续部和论点,能对密法破除怀疑,生起信心。

§  初学佛者产生怀疑是允许的,要通过闻思去解决,最终驱散怀疑,显露信心。

3.相比其它刹土。

①极乐世界是凡夫修行人最好的选择。

A.报身刹土:登地的圣者才能往生报身刹土,凡夫人无法往生。

B.化身刹土。

a.许多化身刹土五浊泛滥、器情衰败,或存在一些不足,没有往生必要。

b.极乐世界:既清净又容易往生。

c.乔美仁波切示现。

§  兜率天照样有生死之苦,并非十全十美。

§  莲花生大士的刹土也是化身刹土,也有生死之苦,信心不大者在那里看到的都是罗刹,反而生邪见造恶业。

§  乔美仁波切因极乐世界容易往生,无生老病死苦,不会造业堕落,最终发愿往生净土。

d.一想到生老病死的痛苦,选择往生其他刹土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②不能毁谤净土、密法等甚深法门。

A.一定要广泛闻思教理,多与智者们交流。

B.摒除怀疑和邪见,树立真正的信心,念佛、修密法就非常容易了。

4.具足信心易往生。

①依靠积累修持四因的资粮及阿弥陀佛的愿力也很容易往生。

A.抓紧时间修行。

B.极乐法会发愿念诵的三十万阿弥陀佛心咒,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因,应尽早完成。

②具信心的表现。

A.以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相关的话作为祝福和问候,缘起非常吉祥,也是内心有信心的表现。

B.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想到阿弥陀佛,随时随地可以得到佛的加持,往生极乐世界就不难了。

5.阿弥陀佛的加持不可思议。

①往生后成就无量大愿。

【教证】《普贤行愿品》:“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②内心产生任何善心都是佛陀的加持所致。

A.【教证】《入行论》:“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B.善念来之不易,要抓紧时机立即实行。

C.信受佛法、行持善法才是幸运之事,这才值得欢喜。

【教证】《往生礼赞偈》:“宿世见诸佛,则能信此事,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

D.产生行善的意乐后,应该诚心发愿。

a.应舍:为了今生发愿,家庭平安、工作顺利、婚姻美满的短暂目标。

b.应取:着眼长远。

§  愿自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  为了生生世世发愿,利益众生、发愿成佛。

③以《普贤行愿品》作回向。

A.包含了从胜解行地到佛果之间的一切修法。

B.愿依靠凡夫之身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因,往生后现前一切普贤大愿。

 

五.思维刹土功德而发愿。

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佛之佛刹,

功德庄严皆合一,愿生胜过诸刹土,

无上殊胜极乐刹。

1.释义:

往昔,世自在王如来在俱胝年中为法藏比丘宣说了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有些经中说是二百一十亿)佛刹的一切功德庄严,并以神通力令其亲见,了知这些刹土的功德后,法藏比丘将其铭记于心,并在五劫中专精思维,将所有刹土的功德合而为一,最后发愿受持胜过其他一切刹土、圆满殊胜、至高无上的刹土。

2.极乐世界功德。

①极乐世界之名。

A.【教证】《阿弥陀经》:“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B.藏地的经论中,阿弥陀佛的刹土称为安乐世界;汉地的经论中常称极乐世界。

②功德。

A.法藏比丘多生累劫积累资粮,最终圆满修成了刹土。

B.具有无量功德,即便对其中的微小部分加以广说,则纵使佛陀在多劫中也说之不尽。

3.忆念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很重要。

①念佛。

A.不能只是口里念诵,心中也要忆念

a.“念”字:上面是“今”,下面是“心”,合起来讲就是运用现在的心。

b.汉地大德对念佛偏重于口念,而藏地大德则比较强调心里的观想、忆念。

B.念佛的本义包含内心的观想和忆念。

a.口念佛号、心咒。

b.心中念念不忘佛陀。

②【教证】《楞严经》:“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4.明确修行的方向和目标。

①往生的目的:并非为了享受,而是为了求得正法,让自心获得解脱。

【教言】善导大师:“一一诸佛,从初发意终至菩提,专心求法,不顾身财。”

②诸佛从最初发心到最后成就之间,唯一关心的就是佛法和众生。

③修行人应寻求正法、调整身心。

④以闻思修行为根本,衣食住行应该放在次要位置上。

 

编辑:定解D02

审核:定解E10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