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参考丨《藏传净土法》第13课 

1.明观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的西方。

从名言的角度来讲,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日落的西方。我们希望趋往西方极乐世界,在明观福田时,以向西方遥望的方式去观想、顶礼阿弥陀佛,这也是一种缘起,会得到殊胜的功德。

2.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的距离。

① 凡夫人无法衡量。

经中说的经过百千俱胝那由他世界的西方极乐世界,以现代科学是无法了知的。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中说:银河系就是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一个单位世界,现代科学连一个单位世界都无法衡量,更何况释迦牟尼佛所化的三千大千世界呢?所以,我们想凭借仪器或者肉眼直接看到极乐世界还是比较困难的。

② 极微尘的西方也有极乐世界。

如果以净见量来衡量,一个小小微尘的西方也有极乐世界。《普贤行愿品》云:“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意思是:在一个微尘中,有无数的刹土,在每一个刹土中,有不可思议的佛陀。以凡夫的分别心是很难想象的,因为这是菩萨通过修证产生的一种相。

米拉日巴尊者为了调伏弟子惹琼巴,下大雨时,米拉日巴尊者钻到牛角里面,牛角没有变大,尊者也没有变小。我们用分别心去想就觉得无法理解,在我们的眼界中,大就是大,小就是小,这是凡夫观现世量的心识和五根识所能照见的很局限的范围。阿罗汉看到一钵水中有八万四千虫,这和凡夫众生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大乘菩萨的境界就更加不可思议了,究竟了义的见解讲到了有寂等性,所有的二取和观待(比如好坏、苦乐、取舍、高矮、长短、胖瘦、大小等等)都已消融于法界。

③ 极乐世界是自心的妙用。

从实相的角度来讲,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的心。心净则国土净,心证悟的当下,在自现的刹土当中就会显现极乐刹土的功德庄严。远离了色身之后,意识是无形无色的,它不再受色身以及时间的局限。

3.修行人要观清净心。

观音菩萨的刹土普陀山处在娑婆世界,在不清净的所化众生面前显为不清净,但在清净所化众生面前显的就是清净刹土。邬金莲花生大士的刹土在不清净的众生眼里就是一个罗刹国,他们会把莲花生大士看成罗刹王;但在清净众生面前,邬金刹土是极其清净庄严的世界。东方琉璃世界和现喜刹土在本性上也非常清净,但想往生就必须是证悟者、获得成就的菩萨,业力凡夫去不了。极乐世界极为特殊,只要有清净的信心,哪怕带业都有机会往生,而且往生后所见都是清净的状态,这是极乐刹土的殊胜功德和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修学净土的禁忌是眼界不清净,如果看到不同环境的出家人就生起种种邪分别,随便评判出家人的好坏、僧团的好坏,这都是障碍自己往生的因缘。

我们要学会观清净心,即便看到行为不如法的修行人,也要观想“这有可能是佛菩萨的化现,是为了告诫自己作为修行人应该如理如法,不要像这些形象性的修行人那样度过一生。不管怎样,他的相续中有如来藏,总有一天也会成佛,我又何必和他暂时的习气和烦恼斤斤计较?自己远离一点儿就好了。”我们对于名言中的好坏取舍还是要有的,该取的取,该舍的舍,该防范的防范,但不要对别人一直耿耿于怀,生起严重的嗔心。观他人好的一面,遮止自己一些不好的分别,这也是一种串习清净心的方便方法。如果能经常观清净心,相续自然会比较清净,这对修学净土法门也是有好处的,因为极乐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相续清净之后的所现。

4.修行人要平等恭敬所有法门。

有些修行人没有懂得高僧大德所讲教言的密意,在知见上有点偏激,所以只学净土,只念佛,对于其它内道的法就好像看了以后会障碍往生一样。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佛陀度化众生的方便,佛法的力量非常强大,每一个教派都能让我们获得解脱,修学净土的道友对此一定要平等恭敬,若对度化不同众生的不同法门进行回避,就会沾染舍法罪,是不可能在临终时往生的。

《藏传净土法》跟汉传的净土法门在意义上完全相合,只不过一个在藏地流传,一个在汉地流传。大家的心胸要广博,狭窄分别念的认知只会耽误自己的修行,让自己趋入歧途。

5.年轻人在修学净土法门的同时也应广泛闻思。

人的一生很短,很多事情不一定有意义,只有佛法对我们的生生世世是最有利益的。一方面,大乘佛教徒如果完全舍弃家庭、舍弃工作,也不照顾家人,就自己闷头学佛,这样是我们呵责的;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赞同为了家人和工作把学佛舍掉,大家要把握中道。年轻人如有精力,可以学习五论的内容,里面的基本要义确确实实是一种增长智慧的因。懂了这些道理之后,我们就不会迷惑,在抉择问题或在面对新生事物的时候会有自己的评判。通过受持清净的戒律,自己的行为才能如法,依靠持戒的功德,相续中的功德才会留存住。从名言究竟的角度来讲,一切万法都是幻化的;而从名言暂时的角度来讲,极乐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它有方向、有距离,有具体位置,若因缘具足,我们就可以往生到那里。在中观的理论中,一切万法乃至于佛陀、涅槃都不实有,但在显现上又存在,这就叫做缘起性空。

因明的作用主要是胜伏、摄受外道。它依靠辩论的方式,用现量、比量来进行推证。这种推证类似现代逻辑学的推证方法,如果推证出来这个结论成立,不管是否承认,结论就是这样子,用事势理(事势理:因明专用词汇,即法尔理,就是说一切万法的客观规律就是这样)和比量来成立的结论是没有办法能摧破的。什么是比量?比如看到烟囱在冒烟,即使没进到房子里面,也没有看到火,但可以通过比量推知房子里一定在生火;看到天空有水鸟飞过,虽然没有看到水,但我们可以通过比量推知,在周围不远处一定有水源存在。

因明中有一个主要的推证——证成佛陀是量士夫。什么叫量士夫呢?就是佛陀口中所说所宣讲的语言完全远离了非量之因,佛陀所讲到的法义或教言完全是不欺惑、不虚耗、不欺狂的正量,这一点可以用因明的推证去证成。“无因不说妄”(《释量论》),一个人说妄语肯定是有因缘的,没前因不会说妄语。因为没有因的缘故,佛陀不可能说妄语,所以他说极乐世界存在、地狱存在,那就一定存在。这是粗泛的讲法,具体内容只能等大家学了五论才能了知。

6.学佛不能盲信。

有道友说:“最初学佛的时候,有时发现自己对于佛教的观点乃至于净土的说法产生疑惑,会思考这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些道友甚至觉得“虽然我心里面很喜欢学佛,但这种疑惑它自己往外冒,控制不住。”其实这都是我们学佛过程当中出现的正常状态,闻思佛法得、的时间久了,这种现象就会消失。我们要从客观的角度去思维,对佛理也要正确地审视,最终产生定解后就不会迷惑。

7.明观福田。

①通过比量的智慧,以推理的方式了知,佛陀所说的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是真实不虚的,心中没有疑惑、邪见、怀疑的障蔽。对极乐刹土以及阿弥陀佛的真实不虚产生定解以后,应如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唐卡现于心中一样明观福田。我们虽然不能亲眼见到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但通过经教的描述,以及观看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的唐卡图案,去观想他们大概的形象,就能起到与佛心心相印的作用。

②观想的过程要具足方便。

极乐世界刹土的唐卡看起来很复杂,里面画得满满的,如果不能明观广大庄严的极乐世界,也不要太过于执著;如果只是专注在有几根眉毛、头发、飘带等,忘记了以信心进行祈祷,这就有点本末倒置。即便不能很清晰全面地明观,但以信心去祈祷,这就是往生最关键的因。我们可以这样忆念:在娑婆世界的西方,有一个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具足一切无上安乐的极乐世界。一心专注于西方,我们睡觉的时候,可以头朝北、面朝西,以右侧吉祥卧的方式入睡,如果做不到,以观想的方式入睡也是可以的,并且将所做的一切善根回向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明观福田。

③将观想融入生活。

平时行住坐卧都应常以特别虔诚恭敬的信心来忆念阿弥陀佛,感恩阿弥陀佛,常把自己所做的善根回向发愿往生净土。《藏传净土法》里讲了很多殊胜的窍诀,比如像惦记自己的恋人一样惦记阿弥陀佛。当然,也要区分开对待,老年人这样做挺好,但年轻人都有工作、有事业,那该工作时也要专注在工作上,但在干工作之前,可以先祈祷阿弥陀佛——愿我今天一天工作顺利,愿我能够好好完成这项工作。可以用穿插的方式经常忆念佛——痛苦的时候想到佛陀,祈祷佛陀加持,愿我早点远离痛苦;快乐的时候也忆念佛陀,思维这是佛陀的恩赐,让我今天如是开心。碰到好的事情想到这都是佛的加持,碰到坏的事情想到是为了让自己转为道用,清净业障……这不是就有点像恋人之间的关系吗?天天想,一会不见就想得慌。当然,世间层面恋人关系的本质是贪染心,是一种欲爱,但我们修行人是一种清净信心的想,也不要把阿弥陀佛变成那种很强的执著点,这终归也是要断的。这里主要是用形象一点的比喻去形容我们心里能装着佛陀,能够经常忆念佛陀,经常缘于佛陀以清净心虔诚祈祷、回向发愿,这都会成为我们未来往生的资粮。

8.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八地以上菩萨具有圆满、清净、成熟的功德(成熟指的是成熟众生,清净指的是清净刹土,圆满是指圆满修行的功德),能以自力修建清净刹土。修力差的初学者可以依靠净土法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在那里圆满功德后,就有度化无量无边众生的能力,然后再发愿创造自己的刹土,这是一个很殊胜的方便法和捷径。

【拓展】往生净土需要具足福报。

具足福报才能没有任何障碍地往生净土。大家要珍惜机会,好好地去培积福德。在发心的过程中,要学会修行、忆念佛陀,学会把痛苦、违缘、矛盾转为道用,这样自相续会逐渐成熟,修行会越来越圆满,往生净土的机会就越来越高。我们修行一定要精进,还要磨练自己的身心,让自己变成一个相续比较成熟、睿智的修行人。

编辑:定解E12

审核:定解E11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