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真正的佛教?(单选题)
A.建寺院。
B.做慈善。
C.闻思修行。
D.塑金身。
2.关于讲经说法,理解正确的是?(单选题)
A.只有出家人才有讲经说法的责任。
B.在家人肯定不能讲法,只能听法。
C.有能力和智慧,也具备讲经说法的素质,尤其有清净的发心,这样的居士可以讲经说法。
D.讲经说法一定要有高学历才行。
3.为什么在藏传佛教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都将《极乐愿文大疏》作为主要宣讲的内容之一?(多选题)
A.宣讲了往生四因。
B.广泛阐述显宗、密宗的基本佛教知识。
C.针对在家人和刚刚对佛教有所认识的人,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详细阐述非常甚深的佛教道理。
D.针对出家人和对佛教有所认识的智者,宣讲了很多具体适用的修行教言。
E.藏地大德所著。
F.藏地很多人念《极乐愿文》获得成就。
4.作为在家居士,在上师弘法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多选题)
A.发一点小小的心。
B.当帮手、当啦啦队。
C.劝人皈依三宝、听闻正法。
D.有一定基础的人还可以给别人开示佛法。
E.随声赞叹。
F.自己好好听闻佛法。
5.为什么要反复听闻佛法?(多选题)
A.欲者不厌受用多,学者不厌格言多。
B.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示现的,一辈子都在精进地闻思修行与讲经说法,甚至在圆寂前也从未间断。
C.对于我们无始以来便以不善业干涸了的相续,仅仅听一次佛法也难以调柔。
D.如果经常听闻,或多或少都会懂得一些法义,即使是文盲和愚笨者也没问题。
E.防止散乱放逸。
6.不听闻佛法有哪些过患?(多选题)
A.具足佛法的殊胜因缘却不闻法,是将自己置于暗劫中。
B.获得人身却无暇闻法,将来只有堕入恶趣。
C.获得人身后不闻佛法,是第九无暇处。
D.也不必过于担心,只要种下解脱的种子,以后总有机会。
E.伦理道德不断退堕。
7.获得殊胜人身后却不愿闻法,应如何对治?(多选题)
A.了知获得人身之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佛法。
B.早起晚睡少散乱。
C.合理安排时间,比如领导讲话时默念咒语等。
D.抽一部分时间来学佛。
E.放下一切琐事,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佛法上,即使不能完全放下,也尽量约束自己,千万不要过于散乱。
F.修行人要对自己狠一点,不想学就不吃不睡。
8.居士担当讲经说法重任,需要哪些条件?(多选题)
A.有高学历。
B.有讲法能力。
C.有智慧。
D.有讲经说法的素质。
E.发心清净。
F.皈依多年。
G.平时工作中能独当一面。
H.辩才无碍。
1
什么是真正的佛教?(单选题)
【答案】C.闻思修行。
【解析】法本P289-290。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佛教徒,但真正能认清佛教的人却少之又少,比如很多人都将建寺院、做慈善等行为认为是佛教,其实真正的佛教就是闻思修行,也就是说唯有教法和证法二者堪为佛教。
2
关于讲经说法,理解正确的是?(单选题)
【答案】C.有能力和智慧,也具备讲经说法的素质,尤其有清净的发心,这样的居士可以讲经说法。
【解析】法本P291-292。
其实,讲经说法的责任并非出家人仅有,在家的善男信女也有这个重任。所以在家人千万不能认为:自己是在家人,肯定不能传法,最多只能听法。如果你有能力和智慧,也具备讲经说法的素质,尤其自己有清净的发心,并不是为了名闻利养,那就应担负起讲经说法的重任。
当然,作为讲经说法者,世间的文凭并不是很重要,对世间法稍微了解一下就行,但对佛法一定要精通,否则要讲经说法也很困难。
3
为什么在藏传佛教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都将《极乐愿文大疏》作为主要宣讲的内容之一?(多选题)
【答案】
A.宣讲了往生四因。
B.广泛阐述显宗、密宗的基本佛教知识。
C.针对在家人和刚刚对佛教有所认识的人,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详细阐述非常甚深的佛教道理。
D.针对出家人和对佛教有所认识的智者,宣讲了很多具体适用的修行教言。
【解析】法本P286。
其实,《藏传净土法》不仅宣讲了往生四因,还广泛阐述了显宗、密宗的基本佛教知识。尤其针对在家人和刚刚对佛教有所认识的人,它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详细阐述了非常甚深的佛教道理;同时也针对出家人和对佛教有所认识的智者,宣讲了很多具体适用的修行教言。所以在藏传佛教历史上,不管是在开法会的时候,还是平时在出家人或在家佛教徒当中讲法的时候,许多高僧大德都将《极乐愿文大疏》作为主要宣讲的内容之一。
4
作为在家居士,在上师弘法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多选题)
【答案】
A.发一点小小的心。
B.当帮手、当啦啦队。
C.劝人皈依三宝、听闻正法。
D.有一定基础的人还可以给别人开示佛法。
E.随声赞叹。
F.自己好好听闻佛法。
【解析】法本P293-294。
前些日子有些居士说:“虽然我们不能像上师那样,担负起广大的弘法利生事业,但也可以发一点小小的心,要么当帮手、要么当啦啦队。”的确,在真正的高僧大德发出佛法狮吼声时,弟子虽然做不到这样,但至少也可以听闻佛法,或者劝人皈依三宝、听闻正法,有一定基础的人还可以给别人开示佛法,等等。哪怕只在一个人的相续中种下善根,这也非常有意义,实际上这也就是弘扬佛法。
尽管如此,我们也要尽量发心,即使看到路上有一块石头挡着行人过路,也要尽力将其挪开;或者见到一个不懂佛法的人,也应多多少少给他讲一点佛法;至少也可以随声赞叹:“念阿弥陀佛功德很大”、“你这样听法很好”、“学习佛法对身心有帮助”。其实这也非常善妙,由此也能成办众多利益。
5
为什么要反复听闻佛法?(多选题)
【答案】
A.欲者不厌受用多,学者不厌格言多。
B.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示现的,一辈子都在精进地闻思修行与讲经说法,甚至在圆寂前也从未间断。
C.对于我们无始以来便以不善业干涸了的相续,仅仅听一次佛法也难以调柔。
D.如果经常听闻,或多或少都会懂得一些法义,即使是文盲和愚笨者也没问题。
【解析】法本P297-299。
要弘扬佛法,首先必须听闻。但听闻也不能仅听一两次就心生满足,一定要反反复复地闻受。很多人都是,在听闻一两节课或一两部法后就认为可以了,其实这远远不够,必须要反复听闻。
萨迦班智达亦云:“欲者不厌受用多,学者不厌格言多。”
的确,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示现的,他们一辈子都在精进地闻思修行与讲经说法,甚至在圆寂前也从未间断;这就说明,我们亦应以毕生的精力来修学佛法。
譬如,荒芜的田地,只降一次雨水并不能彻底湿润。同样,对于我们无始以来便以不善业干涸了的相续,仅仅听一次佛法也难以调柔。
所以,除了聋哑人或精神不正常者外,凡是知言解义的人都应反复听闻佛法。如果经常听闻,或多或少都会懂得一些法义,即使是文盲和愚笨者也没问题。
6
不听闻佛法有哪些过患?(多选题)
【答案】
A.具足佛法的殊胜因缘却不闻法,是将自己置于暗劫中。
B.获得人身却无暇闻法,将来只有堕入恶趣。
C.获得人身后不闻佛法,是第九无暇处。
【解析】法本P286-288。
当今时代,有些声称“我无有空闲听法”之人,真是把自己置于暗劫中还不知晓,实在可悲!……本来佛光普照的时候,无数众生皆可依靠佛法的甘露得以苏醒,但他们却偏偏将自己置于没有佛法的暗劫当中,自己根本不愿听闻佛法。实际上这就像不懂事的孩子,认为读书是为了别人而不是自己的事一样荒唐可笑。
如今获得人身之时,如果没有空闲闻法,那将来只有堕入恶趣而别无出路,难道那时还有空闲闻法?确实是业力现前,很多人都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斩断自己闻法、亲近善知识的因缘。这样的话,必将随着恶业之风而堕入三恶趣,在那个时候你难道还有机会听闻佛法?
佛经中说:“获得人身不闻法,乃为第九无暇处。”通常佛经论典讲的是八无暇,然而获得人身后不闻佛法,按有些经论的观点,这是第九无暇处。现在这个时代就有许多这样的第九无暇者,日常法师曾说:以前的人再怎么忙,学习知识和听闻佛法的时间还是有的,而现在的人终日忙于各种琐事,根本没有学佛的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第九无暇。
7
获得殊胜人身后却不愿闻法,应如何对治?(多选题)
【答案】
A.了知获得人身之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佛法。
B.早起晚睡少散乱。
C.合理安排时间,比如领导讲话时默念咒语等。
D.抽一部分时间来学佛。
E.放下一切琐事,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佛法上,即使不能完全放下,也尽量约束自己,千万不要过于散乱。
【解析】法本P288-289。
道友们应该清楚,获得人身之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佛法,所以大家应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早上早点起床,晚上晚点睡觉,白天少一点散乱,每天都要挤时间学习佛法。我们原来没有安排学习《入行论》的时候,很多人的生活都很散乱,双休日要么去观光旅游,要么跟朋友聊天吃饭,经常做一些无意义的事。自从安排学习以后,很多人都有时间学法,可见我们并不是没有学佛的时间,只是自己没有安排好时间而已。本来政府官员学佛很不方便,但有些人还是有办法,比如领导讲话时默念咒语等。
当然,像前辈高僧大德和山洞中的修行人那样,把所有时间全都用在佛法上,这对城市里的人来讲非常困难,但抽一部分时间来学佛也应该没有问题。对于安住在寂静地方的修行人来讲,自然应该放下一切琐事,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佛法上;即使不能完全放下,也要尽量约束自己,千万不要过于散乱。
8
居士担当讲经说法重任,需要哪些条件?(多选题)
【答案】
B.有讲法能力。
C.有智慧。
D.有讲经说法的素质。
E.发心清净。
【解析】法本P291。
如果你有能力和智慧,也具备讲经说法的素质,尤其自己有清净的发心,并不是为了名闻利养,那就应担负起讲经说法的重任。
编辑:定解E07
审核: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