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一个修行人,下列哪项是最重要的?(单选题)
A.在上师身边。
B.信心和正见。
C.多做功德。
D.考试得高分。
2.下列功德最大的是?(单选题)
A.组团朝圣。
B.如理如法讲经闻法。
C.一个人修行。
D.一个人念诵。
3.下列哪种布施的功德最大?(单选题)
A.给路边的乞丐500元钱。
B.捐赠40万元给孤残儿童。
C.以清净心作法布施。
D.大千世界遍满黄金,以此布施于某人。
4.关于戒律,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多选题)
A.佛教的戒律只是条条框框,是约束人的教条,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B.如果所有的人都守持居士五戒,那人们马上就能生活在“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太平盛世当中。
C.济公和尚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所以不需要外在的戒律,只要心中有佛就行。
D.离开了外在的戒律,内心也很难真正有佛。
E.戒律是调伏心的方便,持戒就是持心。
5.关于闻思和修行,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多选题)
A.闻思和修行必须结合起来。
B.闻思修不可偏废。
C.即使听闻一句正法,也需要反反复复思维它的甚深意义,并且要再再进行修持。
D.上师讲的颂词一定要背下来,这样在道友面前显得见多识广。
E.听上师的话,选择一部经论深入研究。修行可以先放一放。
F.经过实修后,可以遣除怀疑和增益。
6.以下选项是真实的修行人的是?(多选题)
A.本质上下手,对治烦恼。
B.学佛先不急,急得是先办个皈依证,把身份搞定。
C.剃光头发、披上袈裟,跑到深山老林里一猫,债主们肯定找不到我,这就叫解脱。
D.为了将法融入相续,我一定要精进实修。哪怕只听到点滴法义,也应落实在身心上。
7.下列属于闻法的功德的是?(多选题)
A.端正好色。
B.心悟通达。
C.依靠闻法可以趋入正法,依靠闻法能去除贪嗔痴所造的一切罪业,依靠闻法能使身语意三门清净。
D.增上智慧。
E.想去闻法而向传法地点迈出一步也可获得等同梵天的福德。
8.下列行为正确的是?(多选题)
A.虽然周末去参加共修的路上被领导喊去加班,但还是非常想去共修。
B.能参加网络共修就不去现场,节省不少时间。
C.把多余的房子拿出来做共修的道场。
D.全力以赴为自他闻法提供顺缘。
E.听经闻法不避风雨、不辞辛劳。
F.有考勤要。
9.怎样能知道道友有没有实修?(多选题)
A.是否办了皈依证。
B.是否继续参加学习。
C.是否诚信因果。
D.是否如理取舍善恶。
E.是否能讲法。
F.通过现量观察了知。
1
对于一个修行人,下列哪项是最重要的?(单选题)
【答案】B.信心和正见。
【解析】法本P306。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做,而只一味注重广闻博学,那就很有可能成为佛法油子。如此之人,还有对佛法不起信心者,他们必将成为善星比丘那样,十分危险。像善星比丘,虽然他在圆满一切功德、断除一切过患的释迦牟尼佛前依止了25年,但最后还是因相续中的邪见而堕入饿鬼。所以信心和正见非常重要。如果你的信心不足以及缺乏正见,那无论多少年依止再好的上师,你的相续也不会变得贤善,反而会滑向罪恶的深渊。所以大家应反复观察自相续,看自己到底有没有信心和正见。上师当然很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自己,如果自己没有信心和正见,那谁也救不了你。
2
下列功德最大的是?(单选题)
【答案】B.如理如法讲经闻法。
【解析】法本P310。
佛经中说:“阿难,二人可积大福德。为何?即一者以恭敬心讲法,一者以恭敬心听闻。”佛陀告诉阿难,两个人可以积累大福德,怎样积累呢?一人以对上师三宝的恭敬心讲法,另一个人则以对上师三宝的恭敬心听法。其实,这样一人讲、一人听的功德,远非一般的朝圣、念诵、独修的功德所能比拟。因此我要求,在法师讲完法后一定要有辅导,因为作辅导时至少也有几个人听,故功德非常大。麦彭仁波切也说:“世间一切功德中,说法闻法最殊胜,自己修行为中品,独自诵经为下品。”意思是,在世间所有功德中,闻法和说法的功德是上品,一个人修行的功德是中品,一个人念诵的功德是下品。
3
下列哪种布施的功德最大?(单选题)
【答案】C.以清净心作法布施。
【解析】法本P311。
佛经中说:“如是一切布施中,法施最胜我宣说。”意谓:在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中,以清净心对别人作法施的功德最大,这是佛陀亲口宣说的。又云:“何者无财以净心,行持法施佛极赞。”意思是:不管任何人,虽然他没有钱财,但只要能以清净心作法布施,那十方佛都会极力赞叹他的功德。又云:“大千世界遍满金,以此布施于某人,宣说一偈四句法,其利前者不可比。”意谓:大千世界遍满黄金,以此布施于某人,其功德也不如为人宣说一个四句偈子的佛法功德大。
4
关于戒律,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多选题)
【答案】
A.佛教的戒律只是条条框框,是约束人的教条,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C.济公和尚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所以不需要外在的戒律,只要心中有佛就行。
【解析】法本P303。
有些不懂佛法的人认为,佛教的戒律只是条条框框,它是约束人的教条,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其实并不是这样。以居士五戒而言,如果所有的人都能远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和饮酒,那人们马上就能生活在“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太平盛世当中;正因为绝大多数人不守五戒,才导致现在的社会如此混乱:党政管理失序、贪污受贿成风、杀人放火接连不断、天灾人祸此起彼伏……这一切都是由于人们缺乏最基本的戒律所致。但有些没有智慧的人认为,不需要外在的戒律,只要心中有佛就行。说起来倒很简单,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离开了外在的戒律,内心也很难真正有佛。佛教认为,戒律是调伏心的方便,持戒就是持心,所以大家一定要守持戒律,这非常重要。
5
关于闻思和修行,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多选题)
【答案】
D.上师讲的颂词一定要背下来,这样在道友面前显得见多识广。
E.听上师的话,选择一部经论深入研究。修行可以先放一放。
F.经过实修后,可以遣除怀疑和增益。
【解析】法本P305-309。
在《华严经》中,这样的比喻还有很多,比如:“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如人善方药,自疾不能救,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可见,理论的学习和实际的修行还是有很大差别,所以闻思和修行必须结合起来。
《经庄严论》云:“如是善逝圣教非无义,如此瑜伽观修非无义,倘若不闻而修法无义,若仅闻而知义修无义。”意谓:善逝佛陀所宣讲的佛法并非没有意义,修行人所观修的止观瑜伽也并非没有意义。但这两者一定要结合,如果没有听闻就可以修行,那佛陀宣说的教法就没有意义;如果仅仅听闻就能证知甚深之义,那修行就没有意义。因此修行离不开闻思、闻思离不开修行,这两者一定要并行不悖,切切不可偏废。
如果没有最初的听闻佛法,那就没办法遣除相续中的怀疑与增益;但在遣除怀疑和增益之后,如果没有实际修持所闻之法,那也不可能获得解脱。所以闻思修相结合非常重要。
因此,即使听闻一句正法,比如诸行无常,也需要反反复复思维它的甚深意义,并且要再再进行修持,这样才能感受到真正的佛法妙味。否则,将导致听闻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
6
以下选项是真实的修行人的是?(多选题)
【答案】
A.本质上下手,对治烦恼。
D.为了将法融入相续,我一定要精进实修。哪怕只听到点滴法义,也应落实在身心上。
【解析】法本P307。
因此,闻法后一定要有脱胎换骨的巨变,旧的身心要抛弃,新的生命要拥有;也就是说,一定要在本质上下手,而并非仅在形象上做文章。如果像做整容手术一样,只在表面上修修补补,那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有些人表面上办个皈依证,实际上他的丑恶本质并没有改变;有些人剃光头发、披上袈裟,但习气却跟在家时一模一样;有些人越学佛越下劣,原来烦恼还不是很重,但后来嫉妒、傲慢非常强,这就不太好。而有些人在听闻佛法以后彻底转变了,身边的人都说:以前他天天干坏事,现在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我们也需要这样,否则只能得到闻法的功德,而在对治烦恼方面却没有任何实义。
因此,所听的法义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非常重要。哪怕只听到点滴法义,或仅学到一颂半偈,也应落实在身心上。为了能将自己的身心纳入正道,我们还应随时随地这样提醒自己:我是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已经听闻了那么多佛法,为了将法融入相续,我一定要精进实修。
7
下列属于闻法的功德的是?(多选题)
【答案】
A.端正好色。
B.心悟通达。
C.依靠闻法可以趋入正法,依靠闻法能去除贪嗔痴所造的一切罪业,依靠闻法能使身语意三门清净。
D.增上智慧。
E.想去闻法而向传法地点迈出一步也可获得等同梵天的福德。
【解析】法本P312-313。
在《方广大庄严经》中讲了八种功德:一、端正好色,闻法后相貌会端严;很多人都喜欢漂亮,那就要好好听法。二、力势强盛。三、心悟通达,闻法以后可以了悟佛法。四、得妙辩才。五、获诸禅定,通过闻法可以调伏躁动的心。六、智慧明了。七、出家殊胜,即出家学道。八、眷属强盛。
此外,亦有颂云:“以闻可入法,闻法能除罪,三门得清净,故闻为最胜。”意思是说,依靠闻法可以趋入正法,依靠闻法能去除贪嗔痴所造的一切罪业,依靠闻法能使身语意三门清净,所以闻法最为殊胜。
《宝鬘论》亦云:“能增智即闻,及思若兼具,从中定生修,获无上成就。”意谓:能增上智慧的就是闻法和思维,如果在闻思之后还能兼具修行,那从中一定能产生修所生慧,如此必将获得无上成就。
《宝积经》还说:一个人以七宝供养十方三世诸佛,另一个人受持其一句一偈,后者的功德也远远超过前者。
不仅如此,想去闻法而向传法地点迈出一步也可获得等同梵天的福德。
8
下列行为正确的是?(多选题)
【答案】
A.虽然周末去参加共修的路上被领导喊去加班,但还是非常想去共修。
C.把多余的房子拿出来做共修的道场。
D.全力以赴为自他闻法提供顺缘。
E.听经闻法不避风雨、不辞辛劳。
【解析】法本P313-315。
关于“想去闻法而向传法地点迈出一步,也可获得等同梵天的福德”可以这样理解:比如你想去听法,但走了一步路后就打消了闻法的念头,虽然你并没有真正去听法,但这样迈一步的福德也等同梵天的福德。
以前上师如意宝住世时,居士林部分居士在山下通过收音机上课,上师劝他们:“你们不要在家里听法,最好还是上来听课,上来听一次法要走一两里路,这样就能积累很大的福德。”所以希望大家,有在经堂闻法的条件时,就尽量不要在家里听课。
菩提学会中的个别佛友非常颠倒。有些人害怕烧汽油,所以舍不得开车去听法,其实这个时候不用,其他时候用也没有什么价值。有些人明明有空房子,但却舍不得提供给大家学习佛法。本来在家人的房子:厨房里杀生,客厅里说妄语,卧室里作不净行……杀盗淫妄样样具足,可以说无恶不作,但他们却心甘情愿;而让佛友在里面听一堂课,功德那么大,他却舍不得。所以在有能力时,我们应全力以赴为自他提供闻法的顺缘,否则在死的时候也带不走,到时后悔也来不及。
希望各位道友在认识到闻法的功德后,一定要以欢喜心、不辞辛劳地听闻正法。
9
怎样能知道道友有没有实修?(多选题)
【答案】
C.是否诚信因果。
D.是否如理取舍善恶。
【解析】法本P302。
而听闻经论之后有没有实修,也可以通过比量观察来了知,只要看他对因果是否诚信、是否能如理取舍善恶,便能知道他有没有实修。
编辑:定解E08
审核:定解E10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