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做了哪些善法需要立即回向?(多选题)
A.听法。
B.念佛号。
C.放生。
D.禅修。
E.吃素。
F.忆念师恩。
2.以下哪些做法能将大乘修行人的善根毁灭无余?(多选题)
A.愿我的对手马上遭遇违缘、障碍。
B.希望我健康发财。
C.没回向。
D.赶紧发朋友圈把自己供僧的事告诉大家。
E.今天放生害的我没参加公司聚餐,好可惜。
F.和师兄们每人随喜了500块钱放生,我的钱啊。
3.哪些是好的回向方法?(多选题)
A.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B.回向菩提。
C.我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享福去。
D.心里观想和三世诸佛一样回向。
E.念诵《普贤行愿品》。
F.安住在大圆满境界。
G.念诵《极乐愿文大疏》。
H.自己认真写一段心仪的回向文来念。
4.三殊胜包括哪些?(多选题)
A.皈依。
B.发心。
C.正信。
D.回向。
E.念恩。
5.下列关于回向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A.回向世上恶人死光光。
B.回向应随缘,不要太执着,偶尔忘了也没什么。
C.缘佛果而回向是实际回向。
D.缘众生离苦得乐回向是上等回向。
E.人天安乐就像杂毒的食物,应抛弃这种下士道的回向。
F.先自利才有能力利他,所以应为了自己的解脱好好念佛。
6.下列关于回向的定义正确的是?(多选题)
A.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
B.依靠发愿使善法在特定方面成熟。
C.所作善法如何成熟取决于回向。
D.回向是加行殊胜。
7.世人常回向健康、财富等有漏安乐,这样做有什么过失?(多选题)
A.这样属于下等回向。
B.没有恒久的安乐,最终自他二利一无所成。
C.像杂毒的食物一样没有意义。
D.与大乘菩提心的承诺完全相违。
E.回向不能成熟。
F.有善根耗尽的危险。
8.怎样的做法属于正行无缘殊胜?(多选题)
A.平等安住于止观实义。
B.入定于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
C.禅坐。
D.行持善法时一心专注善法,心不外散。
E.安住于现空双运的境界。
F.随缘行持,不必执着。
1
我们做了哪些善法需要立即回向?(多选题)
【答案】
A.听法。
B.念佛号。
C.放生。
D.禅修。
E.吃素。
F.忆念师恩。
【解析】法本P330。
不管是任何大大小小的善根,包括坐一次禅、听一次法、讲四句偈,甚至念一遍阿弥陀佛的名号,以及一刹那间忆念出离心、菩提心与产生信心,乃至在日常生活中做一次取舍善恶之事等,在完成了之后都必须立即作回向,这非常重要。
2
以下哪些做法能将大乘修行人的善根毁灭无余?(多选题)
【答案】
A.愿我的对手马上遭遇违缘、障碍。
B.希望我健康发财。
C.没回向。
D.赶紧发朋友圈把自己供僧的事告诉大家。
E.今天放生害的我没参加公司聚餐,好可惜。
F.和师兄们每人随喜了500块钱放生,我的钱啊。
【解析】法本P332-333。
在积累福慧二资后,一定要将善根立即回向的道理。如颂云:“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意谓:在积累善根之后,如果颠倒回向,或者不回向,以及宣扬和产生后悔心,那以此四因就能将以前所积累的善根无余毁灭。
首先是颠倒回向。比如,我今天行持了听课、放生等善法,但我却将它们这样回向:愿他不要快乐,愿他痛苦,愿对手马上遭遇违缘、障碍,这就是颠倒回向;更为可怕的是,我现在就修一个降伏法,愿我的怨敌马上家破人亡。当然,从最严格的角度来讲,大乘修行人将所积累的善根回向健康发财,也是颠倒回向。
其次是不回向。如果做完善法后根本不作回向,那当出现一些恶分别念,或出现毁坏善根的违缘时,以前所积累的善根就会被彻底摧毁无余。
第三是宣扬。一般来讲,善根不能在别人面前宣扬,因为宣扬会导致善根毁坏;而过失则应尽量宣扬,因为发露过失可以摧毁罪业。
第四是生悔心。比如我今天做一件善事,要么供养上师、要么供养僧众,或者在佛前供养,但过一段时间就生起了后悔心:我当时错了,那天不应该作这样的供养。
3
哪些是好的回向方法?(多选题)
【答案】
A.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B.回向菩提。
D.心里观想和三世诸佛一样回向。
E.念诵《普贤行愿品》。
F.安住在大圆满境界。
【解析】法本P335-338。
如果作上等回向,则所积累的善根资粮根本不会穷尽。《大乘义章》云:“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其中,菩提回向是缘佛果而回向,众生回向是缘众生离苦得乐而回向,实际回向是缘真如而回向。这三种回向都是上等回向,若能随一而行,则善根不但不会穷尽,反而会越来越增上。
那我们应该怎样回向呢?一句话,三世诸佛如何回向,我们亦应如是回向。《三十五佛忏悔文》云:“过去诸佛世尊云何回向,未来诸佛世尊云何回向,现在诸佛世尊云何回向,我亦如是普皆回向。”这宣讲了回向的方法。《华严经》云:“过去一切诸如来,未来现在诸导师,若能如是知回向,则与三世诸佛等。”这是在讲如是回向所具有的功德。故大家皆应随同三世诸佛而作回向。
如果完全能以能回向者、所回向的对境以及回向的善根三者,都远离一切戏论的方式来作回向,那就最好不过,因为这是最了义的随同三世诸佛回向的方法;但这样的三轮体空回向,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真正做到,所以对普通人来讲,想作这样的回向也不太可能。而藏传佛教宁玛派和噶举派的部分大德认为,修行人安住在大圆满或大手印的境界中作回向,也可以叫三轮体空的回向。
能随学普贤十大愿中的第十大愿——普皆回向而作回向,这也是随同三世诸佛而作回向。或者在心里面观想:三世诸佛怎么样回向,我也如是回向,这也算随同三世诸佛而作回向。
另外在回向时,也必须念诵回向偈或大愿文来印持。如果有时间,就应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华严经·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入菩萨行论·回向品》、《极乐愿文》等大愿文;如果没有时间,则应念一些简短的偈颂来作回向,如:“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或者念:“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等等。
4
三殊胜包括哪些?(多选题)
【答案】
B.发心。
D.回向。
【解析】法本P233-234。
一、善根为方便摄持加行发心殊胜;二、善根不为他缘所坏正行无缘殊胜;三、善根日日增上之结行回向殊胜。
5
下列关于回向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答案】
D.缘众生离苦得乐回向是上等回向。
E.人天安乐就像杂毒的食物,应抛弃这种下士道的回向。
【解析】法本P332-335。
首先是颠倒回向。比如,我今天行持了听课、放生等善法,但我却将它们这样回向:愿他不要快乐,愿他痛苦,愿对手马上遭遇违缘、障碍,这就是颠倒回向;更为可怕的是,我现在就修一个降伏法,愿我的怨敌马上家破人亡。
其次是不回向。如果做完善法后根本不作回向,那当出现一些恶分别念,或出现毁坏善根的违缘时,以前所积累的善根就会被彻底摧毁无余。
如果作上等回向,则所积累的善根资粮根本不会穷尽。《大乘义章》云:“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其中,菩提回向是缘佛果而回向,众生回向是缘众生离苦得乐而回向,实际回向是缘真如而回向。
其实,人天安乐就像杂毒的食物一样,为了它们而作回向毫无实义;况且积累善根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一定要抛弃这种不究竟的下士道回向,而以清净心印持而作回向。
其次,也不能为获得声闻、缘觉果位而作中等回向,否则趣入无余涅槃、仅为自利不饶益他众,最初的发菩提心也成了妄语。现在不少念佛人都作中等回向,即为自己获得解脱而希求往生极乐世界,这非常不好。如作中等回向,虽然暂时能得到寂灭的安乐,但这仅仅是自己一人离开了三界轮回的痛苦,并不能饶益广大的众生。而我们最初都发了菩提心,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管众生,只为自利而行持寂灭道,那这就与最初的承诺完全相违。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连世人也不会赞叹,更不用说佛弟子了,所以也不能作这种中士道的回向。
6
下列关于回向的定义正确的是? (多选题)
【答案】
A.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
B.依靠发愿使善法在特定方面成熟。
C.所作善法如何成熟取决于回向。
【解析】法本P330。
丙三、善根日日增上之结行回向殊胜:
所谓回向,回者回转、向者趣向,即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大乘义章》云:“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也就是说,依靠发愿使善法在特定方面成熟,就是回向。以比喻说明:一块黄金是用来做马桶、装饰品,还是做佛像,这主要取决于主人的想法;同样的道理,我们所作的善法如何成熟,这也取决于回向,故回向至为关键。
7
世人常回向健康、财富等有漏安乐,这样做有什么过失?(多选题)
【答案】
A.这样属于下等回向。
B.没有恒久的安乐,最终自他二利一无所成。
C.像杂毒的食物一样没有意义。
【解析】法本P331,P334-335。
如果没有做回向,善根就有耗尽的危险。
不应为了获得健康、财富等人天果位而作下等回向,否则如生长的大黄秆一样:于夏季生长后就立即干枯,从而化为乌有;同样,这样的回向对自他都没有真实的利益,也即无有恒久的安乐,最终将灭尽成为无实法,自他二利一无所成,所以我们不能作这种回向。
有些人虽然回向,但相当一部分人却是为了获得有漏安乐而回向。其实,人天安乐就像杂毒的食物一样,为了它们而作回向毫无实义;况且积累善根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一定要抛弃这种不究竟的下士道回向,而以清净心印持而作回向。
其次,也不能为获得声闻、缘觉果位而作中等回向,否则趣入无余涅槃、仅为自利不饶益他众,最初的发菩提心也成了妄语。现在不少念佛人都作中等回向,即为自己获得解脱而希求往生极乐世界,这非常不好。如作中等回向,虽然暂时能得到寂灭的安乐,但这仅仅是自己一人离开了三界轮回的痛苦,并不能饶益广大的众生。而我们最初都发了菩提心,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管众生,只为自利而行持寂灭道,那这就与最初的承诺完全相违。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连世人也不会赞叹,更不用说佛弟子了,所以也不能作这种中士道的回向。
8
怎样的做法属于正行无缘殊胜?(多选题)
【答案】
A.平等安住于止观实义。
B.入定于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
D.行持善法时一心专注善法,心不外散。
E.安住于现空双运的境界。
【解析】法本P340。
三殊胜中,正行无缘有不同的解释方法。严格来讲,真正的正行无缘殊胜是指平等安住于止观实义中,也即入定于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或真如实相当中。但在这里,作者对正行无缘的定义比较容易行持,即:所谓正行无缘,就是在行持善法时一心专注善法,心不往外散乱。这样每个人都能做到三殊胜,否则凡夫人要真正安住现空双运的境界,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编辑:定解E01
审核:定解E10
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