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弥陀经》的教证中体现“明观福田”的是?(单选题)
A.再三观想彼如来。
B.积累诸多无量善根。
C.发菩提心圆满回向。
D.发愿往生彼佛刹土。
E.阿弥陀佛在众比丘眷属的围绕下,现于彼前,垂视而住。
2.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是什么?(多选题)
A.积资净障。
B.明观福田。
C.观修空性。
D.发菩提心。
E.发清净愿。
F.受持净戒。
3.为什么说汉传净土宗的实际修持中具足往生四因?(多选题)
A.边观想边念佛等。
B.在作早晚功课时,要供佛、拜佛,有的还要念忏悔文。
C.除了对大乘佛教一无所知的人以外,大多数念佛的人都会发菩提心,不可能为了自己而念佛。
D.很多念佛人都念《普贤行愿品》和各种净土愿文,就是在《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中也有发愿的方法。
4.念佛学佛有哪些利益?(多选题)
A.解脱的妙道。
B.对治心里疾病的妙药。
C.面对衰老和死亡,多一份从容与自在。
D.以发心和回向来摄持念佛,功德利益不可限量。
E.对世间一切故意不理会。
F.临终时安详。
G.生活得心安理得。
H.有归属感。
5.修持净土法门者,如何遣除怀疑?(多选题)
A.一心念佛。
B.以逻辑和辩论来遣除怀疑。
C.闻思教理。
D.到有智慧的人面前去请教。
E.竟然怀疑这么殊胜的法门,太没福报了,罚自己不准吃饭。
6.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理解正确的是?(多选题)
A.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真实存在。
B.极乐世界是依阿弥陀佛福德力现前的刹土。
C.阿弥陀佛度化众生非常辛苦。
D.阿弥陀佛如今也是色身住世,且广为众生宣讲正法。
7.关于净土修法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A.汉传净土法也有观想的传统。
B.汉传净土宗初创时以持名念佛修行。
C.唐代以后汉传净土宗以持名念佛为主。
D.汉地盛行持名念佛,离不开佛菩萨的加持。
E.随着藏传净土的弘扬,汉地修行人结合了其中观佛的修法。
8.念佛要注意什么?(多选题)
A.不能给自己回向。
B.不要掺杂自私自利念头。
C.善根要回向给众生。
D.不能为了得到世间安乐做狭隘回向。
E.日日夜夜精进念诵,不讲话。
9.欲往生极乐世界,要了知哪些关键内容?(多选题)
A.极乐世界的来源。
B.往生四因。
C.极乐世界存在之理。
D.藏汉佛教不相违。
E.念佛重要性。
1
《阿弥陀经》的教证中体现“明观福田”的是?(单选题)
【答案】A.再三观想彼如来。
【解析】法本P18。
《阿弥陀经》云:“阿难,任何众生若能再三观想彼如来,积累诸多无量善根,发菩提心圆满回向,发愿往生彼佛刹土,则其临命终时,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阿弥陀佛为数多比丘众围绕,现于彼前,垂视而住。彼等现见无量光佛后以极其清净之心死去,将往生极乐世界。”
2
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是什么?(多选题)
【答案】
A.积资净障。
B.明观福田。
D.发菩提心。
E.发清净愿。
【解析】法本P15。
其实,明观福田、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清净愿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对于修学净土法门的人来讲,这四因必须了达并再再修持,否则很难往生。
3
为什么说汉传净土宗的实际修持中具足往生四因?(多选题)
【答案】
A.边观想边念佛等。
B.在作早晚功课时,要供佛、拜佛,有的还要念忏悔文。
C.除了对大乘佛教一无所知的人以外,大多数念佛的人都会发菩提心,不可能为了自己而念佛。
D.很多念佛人都念《普贤行愿品》和各种净土愿文,就是在《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中也有发愿的方法。
【解析】法本P15-16。
实际上,这四因在汉传净土宗的实际修持中也具足,只不过没有这样明确归纳而已。比如,边观想边念佛等,其实明观福田已经具足;在作早晚功课时,要供佛、拜佛,有的还要念忏悔文,这样积资净障也已具足;除了对大乘佛教一无所知的人以外,大多数念佛的人都会发菩提心,不可能为了自己而念佛,这样发菩提心也已具足;很多念佛人都念《普贤行愿品》和各种净土愿文,就是在《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中也有发愿的方法,这样发清净愿也已具足。可见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唯一修持的就是这四种因。
4
念佛学佛有哪些利益?(多选题)
【答案】
A.解脱的妙道。
B.对治心里疾病的妙药。
C.面对衰老和死亡,多一份从容与自在。
D.以发心和回向来摄持念佛,功德利益不可限量。
F.临终时安详。
G.生活得心安理得。
H.有归属感。
【解析】法本P16-18。
其实,净土法门不仅是解脱的妙道,还是对治心理疾病的妙药。……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没有归属感的人寿命不会长,而且心里也不健康。如果大家都能修学净土法门,好好念佛,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阳光当中,这样就会过得心安理得。……如果他们都能像藏地老人那样念佛,那精神上就会有归宿,自然心里就没有这样的波澜。
可见,在面对衰老和死亡等问题上,念佛的人往往有不同于世人的一份从容与自在。
当然上面举的例子,着重讲了对今世的利益,其实学佛、念佛对来世的利益更不可言喻。哪怕即生当中只念一句佛,或者磕一个头,若能以发心和回向来摄持,那功德利益也不可限量。
5
修持净土法门者,如何遣除怀疑?(多选题)
【答案】
B.以逻辑和辩论来遣除怀疑。
C.闻思教理。
D.到有智慧的人面前去请教。
【解析】法本P22。
所以,所有修持净土法门者,都应以逻辑和辩论来遣除怀疑;如果相续中有疑惑,那就必须闻思教理,或者到有智慧的人面前去请教,这极为重要。
6
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
【答案】
A.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真实存在。
B.极乐世界是依阿弥陀佛福德力现前的刹土。
D.阿弥陀佛如今也是色身住世,且广为众生宣讲正法。
【解析】法本P21-24。
其实若有人真正懂得净土法门,那就不会觉得这有多么了不起,因为他知道,再也没有比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以及所成就的极乐世界更为稀有的事了。
所以,对唯依阿弥陀佛福德力才现前的此刹土,我们一定要有充分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遣除不必要的怀疑。
因为佛陀往昔所发大愿全部已经成就,依靠他的福德力,刹土也已形成,一切众生只要能如理持名、观想,皆可自在往生;而且佛陀度化众生的方式也无有勤作,所以佛陀绝不会因度众生而感受痛苦。
后来阿弥陀佛成就一切大愿,现前成佛。在此贤劫之前,虽然已经过了十大劫,即成佛以来已过十劫,但这只是极乐刹土的十天。阿弥陀佛如今也是色身住世,且广为众生宣讲正法。
7
关于净土修法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答案】
A.汉传净土法也有观想的传统。
C.唐代以后汉传净土宗以持名念佛为主。
D.汉地盛行持名念佛,离不开佛菩萨的加持。
【解析】法本P19-20。
对于修持的方法,现在汉地修学净土的佛友普遍偏重持名,不太强调观想;但从历史资料来看,以前汉地净土宗也有观想的传统。中国净土宗创立于东晋,在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与高僧名士123人共同结为白莲社,精修净土法门。后来慧远大师被后人奉为净土宗初祖,东林寺也成为净土宗的祖庭。当时就是以观想来修持净土法。到了唐代,道绰大师和善导大师极力提倡持名念佛,由于他们的影响,唐代以后,汉地都以念佛作为修行净土的正行,而观想则不太强调。
当然,汉地如是盛行持名念佛,这也离不开诸佛菩萨的加持。
8
念佛要注意什么?(多选题)
【答案】
B.不要掺杂自私自利念头。
C.善根要回向给众生。
D.不能为了得到世间安乐做狭隘回向。
【解析】法本P20。
但也要注意两点:一、念佛时不要掺杂自私自利的念头,不应仅为自己快乐而求生净土;二、念佛的善根要回向给众生,不要成天为了家人得到世间安乐而作狭隘回向,而应在大愿摄持下做广大回向。
9
欲往生极乐世界,要了知哪些关键内容?(多选题)
【答案】
A.极乐世界的来源。
C.极乐世界存在之理。
【解析】法本P21。
一切欲往生者,皆应了知极乐世界的来源,及其存在之理等内容,这非常关键。
编辑:定解E07
审核: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