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佛陀为对境种下解脱之因包括哪些?(多选题)
A.眼见诸佛菩萨像。
B.耳闻诸佛名号。
C.忆念诸佛菩萨时时刻刻都在垂念、观照着我。
D.手触诸佛菩萨像。
E.讽诵大乘经典。
2.哪些做法是可取的?(多选题)
A.坚持每周共修,不管世人理解与否,都坚持自己的见解与行为不退转。
B.不论是否明观佛陀身像等,一定不要忘记佛陀名号。
C.只要有虔诚的信心,就一定能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若没有信心,那所谓的学佛也只是口头上的游戏。
D.人在临死时千万不要贪执财产、亲人等世间一切。
3. 哪些属于具足信心一定能获得加持的教证(多选题)
A.“何者作意佛,能仁现彼前,赐灌顶加持。”
B.《宣说文殊刹土功德经》中曾说:“诸法依缘生,住于意乐上,何者发何愿,将获如是果。”
C.《三摩地王经》亦云:“能仁身相极庄严,何人行住坐卧时,忆念能王佛陀尊,本师恒时住彼前。”
D.邬金莲花生大士说:“我常伴随具信者。”
4. 信心的重要性(多选题)
A.要毫无怀疑的生起信心才能获得加持。
B.信心是最宝贵的财富。
C.有信心才会得到加持。
D.如果不承认佛法的加持,上师三宝的加持就无法融入相续,自然也得不到实际的利益。
5. 如何生起信心?(多选题)
A.通过闻思遣除相续中的疑惑来产生信心。
B.通过忆念诸佛菩萨的功德来产生信心等等。
C.顿信—依靠宿世的殊胜因缘,今生以一点点外缘就能生起信心。
D.渐信—最初很难产生信心,通过培养慢慢也能生起信心。
E.以一切方便来引发信心。
6.临终时如何依靠阿弥陀佛的加持往生极乐世界?(多选题)
A.已经请了道长做过法事了。
B.观想将世间一切都供养给阿弥陀佛。
C.相信怙主阿弥陀佛会来接引。
D.请亲友赶快去寺院功德箱放点儿钱。
1.以佛陀为对境种下解脱之因包括哪些?(多选题)
【答案】
A.眼见诸佛菩萨像。
B.耳闻诸佛名号。
C.忆念诸佛菩萨时时刻刻都在垂念、观照着我。
D.手触诸佛菩萨像。
【解析】法本P79。
无论是眼见佛陀的身相或耳闻名号,甚至仅仅忆念阿弥陀佛垂念或手触佛像……,都必定成为解脱之因。
2. 本课中上师的教诫包括哪些?(多选题)
【答案】
A.坚持每周共修,不管世人理解与否,都坚持自己的见解与行为不退转。
B.不论是否明观佛陀身像等,一定不要忘记佛陀名号。
C.只要有虔诚的信心,就一定能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若没有信心,那所谓的学佛也只是口头上的游戏。
D.人在临死时千万不要贪执财产、亲人等世间一切。
【解析】
法本P79。不管世人理解与否,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见解与行为,千万不能退转。
法本P80。我们无论能否明观佛陀身相等,但一定不要忘记其名号。
法本P82。这位冬瓜和尚表面上经常逛街,但心里从来没有离开过念佛,可以说念佛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我们也应像他那样,时时处处不忘念佛。
法本P86。可见,只要有虔诚的信心,就一定能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若没有信心,那所谓的学佛也只是口头上的游戏。
法本P87。要提醒大家的是,人在临死时千万不要贪执财产。
3. 哪些属于具足信心一定能获得加持的教证(多选题)
【答案】
A.“何者作意佛,能仁现彼前,赐灌顶加持。”
C.《三摩地王经》亦云:“能仁身相极庄严,何人行住坐卧时,忆念能王佛陀尊,本师恒时住彼前。”
D.邬金莲花生大士说:“我常伴随具信者。”
【解析】法本P84。
“何者作意佛,能仁现彼前,赐灌顶加持。”意思是:不管是谁,只要他以诚挚之心观想、祈祷佛陀,佛陀就会安住在他面前,经常赐予灌顶加持。《三摩地王经》亦云:“能仁身相极庄严,何人行住坐卧时,忆念能王佛陀尊,本师恒时住彼前。”意谓:能仁的身相极为庄严,任何人在行住坐卧时,若能经常至诚忆念佛陀的身相,本师就会安住在他面前。邬金莲花生大士也说:“我常伴随具信者。”在莲师离开藏地前往罗刹国时,很多信众都哭着劝他不要离开,此时莲花生大士承诺:“我经常伴随具有信心的人。”
B属于具有虔诚、坚定的信心,就能获得成就的教证。法本P82。世尊在《宣说文殊刹土功德经》中曾说:“诸法依缘生,住于意乐上,何者发何愿,将获如是果。”意思是说,一切诸法皆依因缘而生,而因缘又住在心上,所以,如果我们能以佛陀为对境,而至诚发愿、祈祷的话,那必将获得所期望的果;如果内心没有虔诚的信心,即使表面上念了再多的经、做了再大的善事,也不一定有很大的功德。
4. 信心的重要性(多选题)
【答案】
A.要毫无怀疑的生起信心才能获得加持。
B.信心是最宝贵的财富。
C.有信心才会得到加持。
D.如果不承认佛法的加持,上师三宝的加持就无法融入相续,自然也得不到实际的利益。
【解析】法本P85-86。
莲花生大士也说:“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成所愿。”颂云:“信心如宝轮,昼夜修善道。”若想积功累德或证悟法性,首先必须产生信心。如果我们不承认加持,那上师三宝的加持就无法融入相续,自然也得不到实际的利益。
5. 如何生起信心?(多选题)
【答案】
A.通过闻思遣除相续中的疑惑来产生信心。
B.通过忆念诸佛菩萨的功德来产生信心等等。
C.顿信—依靠宿世的殊胜因缘,今生以一点点外缘就能生起信心。
D.渐信—最初很难产生信心,通过培养慢慢也能生起信心。
E.以一切方便来引发信心。
【解析】法本P86-87。
通过闻思遣除相续中的疑惑来产生信心,或通过忆念诸佛菩萨的功德来产生信心等等。在汉传佛教中,还有顿信与渐信之说。我们应以一切方便来引发信心。
6.临终时如何依靠阿弥陀佛的加持往生极乐世界?(多选题)
【答案】
B.观想将世间一切都供养给阿弥陀佛。
C.相信怙主阿弥陀佛会来接引。
【解析】法本P87-88。
人在临死时千万不要贪执财产。为了避免对它们产生贪执,要观想将它们全部供养给阿弥陀佛;不但对财物不能贪著,乃至对亲人等世间一切皆不能贪执,若能以毫无贪恋之心一心一意祈祷阿弥陀佛,那他就能顺利往生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