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生生世世一切安乐的根本?(单选题)
A.上师三宝。
B.脱离轮回。
C.积累资粮。
D.往生极乐。
E.戒律清净。
2.欲求世出世间的安乐,怎样做最好?(单选题)
A.守持一分以上戒律。
B.听闻佛法。
C.多念佛号。
D.精勤供养三宝。
3.修行人如何才能轻而易举地积累广大的资粮?(多选题)
A.尽可能多地诵读经书。
B.随时随地作上供下施。
C.供养传法的善知识。
D.受持清净戒律。
E.对僧众共修的法会作供养。
F.参加每天的直播课进行闻法。
G.每天持诵佛号不少于五千遍。
H.修菩提心、慈悲心。
I.小组共修的时候做五供。
4.下列哪些可以供养三宝?(多选)
A.公园里的鲜花。
B.大街上的俊男美女。
C.优美的自然风景 。
D.新买的衣服。
E.有钱人的别墅豪车。
F.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G.商场里的精美商品。
5.弟子对传法的善知识要作供养,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多选题)
A.弟子必须对上师观清净心。
B.为了不耗尽弟子的福报。
C.弟子财富少可以不供养。
D.为了显示对佛法的尊重。
E.上师不愿意接受供养时,弟子要随顺上师。
F.舍不得供养时,可以做意幻供养。
G.要慷慨供养。
H.上师们没有收入来源。
I.就像上MBA,交的钱多才会珍惜闻法。
6.为转变供养三宝时的悭吝,我们应该怎样认知财富?(多选题)
A.财富有无常性,最终会被五家共用。
B.财富少供养三宝作用小,等财富多了再供养。
C.要转有漏财富为坚实财富。
D.因为财富而散乱不定,也是一种痛苦。
E.生活必需资具以外的财物都可以做上供下施。
F.生前再多的财富,也将两手空空离开人间。
G.供养三宝能感得富贵。
7.下面哪些是在法会上做供养功德大的原因?(多选题)
A.法会严格按密宗的仪轨修持。
B.法会以三殊胜摄持。
C.法会一般选择殊胜的日子开。
D.法会僧众多且有很多高僧大德。
E.法会要添置大量五供品。
F.法会加持力大。
G.法会中有众多戒律清净的出家人。
H.参加法会的信众特别多。
1
什么是生生世世一切安乐的根本?(单选题)
【答案】C.积累资粮。
【解析】法本P287。总而言之,一切今生来世安乐的根本就是积累资粮。许多人罪业深重、善根薄弱,好不容易遇到了三宝,此时千万不要空过了,要以三宝作为积累资粮的对境,好好作供养,多多积累资粮。
2
欲求世出世间的安乐,怎样做最好?(单选题)
【答案】D.精勤供养三宝。
【解析】法本P287-288。见到悦意对境以及得到新东西时都要供养三宝,这是要大家养成随时随地作供养的习惯。一旦有了这样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顺便就能积累广大的福德。有了广大的福德,必然会出生世出世间的一切安乐。所以我们应恒时精勤供养三宝。
《地藏十轮经》云:“三界中安乐,皆由三宝生,故求安乐人,常供养三宝。”
3
修行人如何才能轻而易举地积累广大的资粮?(多选题)
【答案】
B.随时随地作上供下施。
C.供养传法的善知识。
E.对僧众共修的法会作供养。
F.参加每天的直播课进行闻法。
I.小组共修的时候做五供。
【解析】法本P277。如果能把握住几个要点,则会轻而易举地积累资粮。这些要点是:一、随时随地作上供下施;二、在传法善知识前作供养;三、对僧众共修的法会作供养。
不仅如此,现在我们每天学习净土法,这也可算是开极乐法会,因为我们每堂课都有前行发心、正行闻法念佛、后行回向,所以此时若能作一些供养,比如供灯、供水、供花,也会有很大的功德。
4
下列哪些可以供养三宝(多选题)
【答案】
A.公园里的鲜花。
B.大街上的俊男美女。
C.优美的自然风景 。
D.新买的衣服。
E.有钱人的别墅豪车。
F.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G.商场里的精美商品。
【解析】法本P277。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见到悦意的外境,如公园里的鲜花,蓝天上的白云,路边的清泉,外出旅游时能见到优美的自然风景,到商场购物时能见到精美的商品……在见到种种悦意的外境时,道友们不要轻易放过,这其实是积累资粮的大好机会,大家应该马上将其供养三宝。不仅无情法可以供养,甚至人也可以供养,《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说,当见到俊男美女时,要作意将他们供养三宝。此外,当自己得到一件新东西时,也要首先供养三宝,然后自己再享用。比如得到一件新衣服时,先在空中甩一下,心里想或者口中说“供养三宝”,再观想三宝将衣服赐予自己使用。许多藏族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前几天我和几个藏族人吃饭,一个人佩戴了一件精美的银饰,另外两个人见到后,马上异口同声地说:“真好看啊!供养三宝!”
5
弟子对传法的善知识要作供养,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多选题)
【答案】
A.弟子必须对上师观清净心。
B.为了不耗尽弟子的福报。
D.为了显示对佛法的尊重。
E.上师不愿意接受供养时,弟子要随顺上师。
G.要慷慨供养。
【解析】法本P279-280。具有法相的善知识不会为财富而传法,但为了不致耗尽自己的福报,尤其是为了显示佛法的珍贵,也为了表明对佛法的尊重,弟子应该慷慨供养。
其实根据密宗的观点,在依止上师时,弟子必须对上师观清净心,应当想到:上师的任何行为都有甚深的密意。
这里讲应该对上师作供养,但如果上师不愿意接受供养,弟子也没必要强迫上师接受……其实,在这种事情上,弟子应该随顺上师。法王如意宝曾说,如果上师不情愿接受钱财,弟子也没必要供养这些有漏的财物,只要内心作意幻供养就可以了,这同样可以积累资粮。
6
为转变供养三宝时的悭吝,我们应该怎样认知财富?(多选题)
【答案】
A.财富有无常性,最终会被五家共用。
C.要转有漏财富为坚实财富。
D.因为财富而散乱不定,也是一种痛苦。
E.生活必需资具以外的财物都可以做上供下施。
F.生前再多的财富,也将两手空空离开人间。
【解析】法本P281-282。有些人一辈子辛辛苦苦积累财富,但死亡来临时,只能两手空空离开人间,随着业风漂泊在中阴界。
这个商人通过供养三宝,把被五家共享的财产变成了坚财,看了他的故事后,大家懂得该如何保管财产了吧。
财富虽然能带来暂时的快乐,但一切都是无常的,最终自己的财富会被五家共用,而且人的心会因为财富而散乱不定,这也是一种痛苦;而且,人什么时候死是说不准的,因此生前有自在时,除了留下生活必需的资具以外,多余的财物都要用来上供下施。
7
下面哪些是在法会上做供养功德大的原因?(多选题)
【答案】
A.法会严格按密宗的仪轨修持。
B.法会以三殊胜摄持。
D.法会僧众多且有很多高僧大德。
G.法会中有众多戒律清净的出家人。
【解析】法本P286。在举行大规模的法会时,因为法会中有密宗的仪轨(此为藏地的情况),具有前行、正行、结行(即三殊胜),并且僧众当中有许多高僧大德,所以行持善法具有巨大的变数,功德能成百上千倍地增上,因此尤其要在这样的大法会中精勤作供养。学院每年都开极乐法会,每次都有成千上万的僧众参加共修,这些都是清净戒律的出家人……
编辑:定解G22
审核: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