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尚的人应如何使用钱财?(单选题)
A.放高利贷。
B.上供下施。
C.宴请亲朋。
D.存进银行。
E.投资种地。
2.上师对吝啬之徒用了哪些比喻?(多选题)
A.守护宝藏的饿鬼。
B.守着骨头的无牙老狗。
C.守着幼鸟的乌鸦。
D.头具珠宝的毒蛇。
E.头戴面具的葛朗台。
3.有漏的钱财有何过患?(多选题)
A.被强者掠夺。
B.被卑贱者偷走。
C.被损耗鬼损坏。
D.被黑社会暗算。
E.被乞丐惦念。
F.被鸟叼走。
G.会障碍修行。
H.引发争论。
I.金融危机时化为泡影。
4.为何说财产是痛苦的?(多选题)
A.积累财富时历尽艰辛。
B.可能遇到金融危机。
C.经常需要请客送礼。
D.需要给父母养老。
E.胆战心惊,生怕被坏人惦记上。
5.供养时哪些行为是可取的?(多选题)
A.以清净心供养,钱多钱少都可以。
B.没有吝啬心时,供养的越多,功德越大。
C.赶上初一十五人多的时候去做供养。
D.把钱亲自递给寺院住持。
E.把厚厚一沓钱摆在佛台上。
F.以欢喜心放到功德箱就可以。
6.佛法兴盛的藏地,为何经济比较落后?(多选题)
A.没有以上供下施积累福德。
B.一代穷,代代穷的宿命。
C.时值福报衰减的浊世。
D.阿底峡尊者的授记。
E.经常宴请亲朋。
F.佛陀没有加持该地区。
G.放生牦牛花销太大。
7.出家僧众有哪些功德而成为殊胜的福田?(多选题)
A.一心弘扬佛法。
B.发愿度化一切众生。
C.舍弃了亲朋好友。
D.生活清苦。
E.远离一切非法而行持善法。
F.剔除须发,身着坏衣。
G.没有财产。
H.终生居于寂静地,远离尘世。
1
高尚的人应如何使用钱财?(单选题)
【答案】B.上供下施。
【解析】法本P293-294。高尚者将财产用于正法方面。如果能以财产作上供下施,就会像商人放高利贷,或者在良田中播下种子一般,自己的福报不但不会耗尽,反而会成百倍增长。看看这三种人,前两种人将财产无义耗尽,只有第三种人的财产才用得有意义。希望道友们回顾一下,看自己以前是如何使用财产的,今后大家要有正确使用财产的智慧。
2
上师对吝啬之徒用了哪些比喻?(多选题)
【答案】
A.守护宝藏的饿鬼。
B.守着骨头的无牙老狗。
D.头具珠宝的毒蛇。
【解析】法本P289。吝啬之徒就像守护宝藏的饿鬼、头具宝珠的毒蛇或者守着骨头的无牙老狗一样。有些饿鬼以前世的业力,虽然守着宝藏,却没有享用的权利;有些毒蛇虽然头上顶着珍宝,却也无法享用;有些无牙的老狗虽然守着骨头,自己却啃不动,又不愿意让给其他的狗。与这些相同,有些人虽然拥有一些钱财,但因为相续被吝啬所缚,自己舍不得用,也不愿意给亲戚朋友用,更不愿意作上供下施。
3
有漏的钱财有何过患?(多选题)
【答案】
A.被强者掠夺。
B.被卑贱者偷走。
C.被损耗鬼损坏。
D.被黑社会暗算。
F.被鸟叼走。
G.会障碍修行。
H.引发争论。
I.金融危机时化为泡影。
【解析】法本P290。作一番详细的观察,看看有漏的钱财到底有什么过患。
首先,有些人虽然拥有许多财产,但这些财产不得不和怨敌盗贼共同享用,或者成为引发争论之因。
佛经中说:“须知世上有为财,水火盗贼俱可夺。”钱财是众矢之的,强者会强行掠夺,卑者会悄悄偷走,损耗鬼 等鬼神会伺机损坏。
现在有些黑社会一直盯着有钱人,这些有钱人也害怕遭到歹徒的暗算,日夜处于担忧之中,甚至出门都非常谨慎,一定要保密行踪。
此外,财产还有最初积累的痛苦,中间守护的痛苦,最后无常毁灭的痛苦。
过多的财富还会障碍修行。
4
为何说财产是痛苦的?(多选题)
【答案】
A.积累财富时历尽艰辛。
B.可能遇到金融危机。
C.经常需要请客送礼。
D.需要给父母养老。
E.胆战心惊,生怕被坏人惦记上。
【解析】法本P292-293。财产还有最初积累的痛苦,中间守护的痛苦,最后无常毁灭的痛苦。
寂天菩萨曾经说:“积护耗尽苦,应知财多祸。”财富在初中后三个阶段都是痛苦的来源,最初积累财富就充满痛苦,现在积累财产很不容易,许多在家人为积累财富而饱尝艰辛。中间即使得到了一些财富,又要面临守护的痛苦,甚至连睡个好觉的机会都没有。最后财富会以种种因缘而耗尽,人们又会因此而痛苦。
财富就像流水一样,非常容易耗尽,《别解脱经》中说:“财富如流水。”有漏的钱财都是动摇性的,没有什么实质性可言,《亲友书》中也说:“知财动摇无实质。”只要观察一下,自然就会对这些道理生起信解。许多人以前很富裕,但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短短几个月就丧失了所有的财产。所以暂时拥有财产时,不要认为自己会永远富裕,也许今天你是众人羡慕的富翁,明天就会沦为沿街乞讨的乞丐。有些人以前世的善业而拥有许多财产,如果没有以此作上供下施,一旦往昔的善业穷尽,以后将一无所有。
5
5.供养时哪些行为是可取的?(多选题)
【答案】
A.以清净心供养,钱多钱少都可以。
B.没有吝啬心时,供养的越多,功德越大。
F.以欢喜心放到功德箱就可以。
【解析】法本P297。确实任何人都不能轻视作供养。在作供养时,钱多钱少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心要清净。如果自己的心清净,供养多少钱都有功德;而如果心不清净,供养时掺杂了烦恼,那即使供养的钱再多,也没有很大的功德。我们的心态有时候会受行为的影响:比如供养的钱很多时,可能会产生吝啬心;当着众人的面作大供养时,可能会产生傲慢心。所以为了能保持清净的供养心,大家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为了避免产生吝啬心,就不一定要拿很多钱作供养(当然,若没有吝啬心,还是供养的钱越多,所获的功德越大);为了避免产生傲慢心,就不要当着大众作大供养,可以悄悄地作供养,或者可以像南方一些地方那样,把供养的钱封在红包里,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供养的钱再多,别人也看不到,自己也不至于产生傲慢心,一张薄薄的红纸保住了一个清净的供养心。
6
佛法兴盛的藏地,为何经济比较落后?(多选题)
【答案】
A.没有以上供下施积累福德。
C.时值福报衰减的浊世。
【解析】法本P294。为什么藏地这样贫穷呢?一方面是因为时值福报日趋衰减的浊世,但主要的原因就是藏人的吝啬心重,没有以上供下施来积累福德。
以前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的时候说:“在你们藏地,甚至没有一个享受供施一把青稞果报的人,简直成了饿鬼世界。”尊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按照因果的规律,在殊胜的对境前作小小的供养,也必定会成熟巨大的果报,如果藏地的人们曾经作过一把青稞以上的供施,一定会比现在富裕得多,既然藏人现在非常贫穷,这说明他们没有作过一把青稞以上的供施。
7
出家僧众有哪些功德而成为殊胜的福田?(多选题)
【答案】
A.一心弘扬佛法。
B.发愿度化一切众生。
C.舍弃了亲朋好友。
E.远离一切非法而行持善法。
【解析】法本P299。《佛说诸德福田经》中说:“毁形守志节,割爱无所亲,出家弘圣道,愿度一切人。五德超世务,名曰最福田,供养获永安,其福第一尊 。”出家僧众因为具有五种功德而成为最殊胜的福田:一、毁形,在家人化妆打扮,追求华丽的服饰,而出家人剃除须发,身著坏色衣。二、守志节,出家人远离一切非法的行为,一心一意行持善法。三、割爱无所亲,出家人舍弃了亲朋好友,这种看破放下的精神非常可嘉。世间人在这方面是很困难的,总是放不下自己的亲人,有些放不下父母,有些放不下妻儿。有一个人曾对我说:“我现在能放下父母,但有一个人怎么也放不下,所以我暂时不能出家。”四、出家弘圣道,出家人一心弘扬佛法,虽然有些在家人也能弘扬佛法,但跟出家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五、愿度一切人,大乘的出家人都是发了菩提心的,他们都发愿要度化一切众生。
编辑:定解E01
审核: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