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丨《藏传净土法》第34课

1.同学聚会时,看到以前学习不好的同学现在很有钱,您会给下列哪种态度点赞?(单选题)

A.老天是如此的不公啊。

B.我一定要努力超过他,先定一个小目标。

C.为他感到高兴,没什么可比的,知足少欲才是真快乐。

D.人才啊,跟他混了。

E.我太差劲了,以后同学聚会再也不来。


2.什么样的财富才是最坚固的?(单选题)

A.自已用汗水赚来的。

B.银行卡里的定期存款。

C.以福德力所感召的。

D.以智慧力所感召的。



3.关于积累资粮,下列哪种观点不可取?(多选题)

A.最好的方法就是供养三宝。

B.证悟空性后资粮达到圆满,无需刻意积累。

C.以清净的发心做小小善法也有大功德。

D.福慧二种资粮缺一不可。

E.修大圆满最殊胜,不用再供养顶礼。

F.大成就者二资圆满不需要积累资粮。


4.供养的违品有哪些?(多选题)

A.傲慢。

B.吝啬。

C.嫉妒。

D.贪心。

E.嗔心。


5.如何使用财富才更有意义?(多选题)

A.经常上供下施。

B.合理投资理财。

C.充分享受生活。

D.帮助身边可怜的众生。


6.供养的功德这么大,我们应如何做供养?(多选题)

A.经常在佛菩萨面前作供养。

B.“没钱寸步难行”,有钱才能供养,先挣到钱再说。

C.没钱的话可以把公园里的鲜花意幻供养上师三宝。

D.供养时必须以出离心和菩提心摄持,否则一点功德也没有。

E.这次功德主名单里,我竟然只排第二,下次我要供养两倍的钱,一定要抢到头名。


7.既然贪欲的过患这么大,我们应如何对待贪欲?(多选题)

A.钱越多贪心越大,所以还是穷点好,别上供下施了。

B.贪心就是志向,没志向的人没出息,能鼓舞奋斗的动力,所以贪心应该培养。

C.之所以想要更多的钱,就是因为钱少,等发了大财自然就不贪了。

D.学习佛法,用智慧调伏贪欲。

E.经常自我反省,把烦恼消灭在萌芽阶段。

F.知足少欲,不要盲目攀比。

G.有存起来的足够的优质财物,心里很有底。

H.闭关清苦生活来断除贪欲。


1

同学聚会时,看到以前学习不好的同学现在很有钱,您会给下列哪种态度点赞?(单选题)

【答案】C.为他感到高兴,没什么可比的,知足少欲才是真快乐。

【解析】法本P6。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佛教提倡的知足少欲理念更具现实意义,谁拥有这种理念,谁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许多人有不经观察、盲目攀比的毛病。如果别人在财富上超过了自己,自己就会有强烈的不平衡感,进而想超过对方。比如同一所学校毕业的两个人,一个人在财富上超过另一个人时,落后者就会想:他的能力不如我,现在却比我有钱,我一定要超过他!产生竞争心之后,就会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奋斗,在此过程中必定会感受许多痛苦。

2

什么样的财富才是最坚固的?(单选题)

【答案】C.以福德力所感召的。

【解析】法本P12。无有福德者不可能拥有财富,即使偶尔得到一些财富,很快就会以种种因缘耗尽,而以福德力所感召的财富是坚固的,可以自在地享用。

3

关于积累资粮,下列哪种观点不可取?(多选题)

【答案】

B.证悟空性后资粮达到圆满,无需刻意积累。

E.修大圆满最殊胜,不用再供养顶礼。

F.大成就者二资圆满不需要积累资粮。

【解析】法本P1。真正的大修行人都是二资双运的,正因为他们有空性的境界,所以才格外注重世俗中的积资净障……积累资粮的最好方法就是供养三宝……供养的前提是发心要清净,如果心非常清净,即使供品很微小,得到的功德也很大。

4

供养的违品有哪些?(多选题)

【答案】

B.吝啬。

D.贪心。

【解析】法本P3。这几天我们讲的是“对治吝啬或贪心之供养支”,既然供养是对治吝啬或贪心的,反过来说,吝啬和贪心就是供养的违品。

5

如何使用财富才更有意义?(多选题)

【答案】

A.经常上供下施。

D.帮助身边可怜的众生。

【解析】法本P4。在现实中有这样的例子,有些人以前特别贪财,而且自己的钱财只是自己享受,皈依佛门后却完全变了,经常舍财作上供下施。我觉得这样使用财富才是最有意义的。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无衣无食、疾病缠身的人,自己的钱是用来帮助这些可怜的众生,还是花在个人的享受上,到底怎么花钱才有意义?我觉得有智慧的人应该好好考虑。

6

供养的功德这么大,我们应如何做供养?(多选题)

【答案】

A.经常在佛菩萨面前作供养。

C.没钱的话可以把公园里的鲜花意幻供养上师三宝。

【解析】法本P1,P2。积累资粮的最好方法就是供养三宝,所以每个佛教徒都要有供养三宝的强烈意乐,大家应经常在诸佛菩萨面前作供养,有钱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作供养,没有钱的人也应随喜他人的供养。供养的前提是发心要清净,如果心非常清净,即使供品很微小,得到的功德也很大。相反,如果在供养的过程中,掺杂了傲慢心、嫉妒心等不良心态,比如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或者为了跟别的施主进行竞争,这样即使供养的钱再多,功德也不大。因此以清净的意乐作供养非常重要。

永明延寿大师在《万善同归集》中说:“若有人能于佛法僧,少作微善,如毫发许,所生之处,受报弘大,无有穷尽。”有些地方有很好的传统,每逢吉日到寺院里供养花、香、水果的人络绎不绝,虽然这些人供养的目的各不相同,不一定都以出离心、菩提心摄持,但毕竟在殊胜的对境前作了供养,所获的功德还是不可思议的。

7

既然贪欲的过患这么大,我们应如何对待贪欲?(多选题)

【答案】

D.学习佛法,用智慧调伏贪欲。

E.经常自我反省,把烦恼消灭在萌芽阶段。

F.知足少欲,不要盲目攀比。

【解析】法本P4-6,P9。所以人应该以智慧来调伏自己的贪欲,不能简单地想用外在的受用或者钱财来平息贪欲,这样只会如同火上加油那样使欲望更加炽盛,最终会变成彻底被贪欲左右的疯子。

所以欲不可纵,应当及早刹车,人人都要以佛法对治内心的贪欲,要经常自我反省:我是什么人?我在做什么?应尽早发现自己的问题,趁烦恼尚处于萌芽阶段时就将其消灭。

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佛教提倡的知足少欲理念更具现实意义,谁拥有这种理念,谁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

还有些将优质财物贮存起来,而使用下劣的财物,妄想以后再使用优质财物,但这些人往往没有等到使用优质的财物,就遇到违缘而死去。


编辑:定解E07

审核: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