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做上供下施?(多选题)
A.随学藏民供佛,一毛钱一块钱意思一下就行了。
B.尽量大手笔,不能栽面输气场。
C.只有去参访寺院或道场时做供养。
D.以清净心做供施。
E.只在初一、十五、佛菩萨节日做供养。
F.乞丐是悲田,咬咬牙给他五块钱吧。
G.供养僧众能积累很大功德。
H.见到僧人赶紧供养结缘。
2.刑满释放的人,如何面对自己的污点?(多选题)
A.大家会看不起,自己也无地自容。
B.大家会小心防范,自己破罐破摔。
C.力所能及做善事,让大家看到改过自新的自己。
D.就像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改变自己太难了,保持自我吧。
E.做善事的快乐果报,和恶业的不悦意果报,一起形成杂业。
3.如何看待起外号?(多选题)
A.绰号代表一个人的特点。
B.会显得亲近亲切。
C.要感受果报。
D.恶口感受果报,不是恶心起外号就没事。
E.人无外号不富。
F.不论如何不能起外号。
4.舍利子以哪些供品的缘起现前智慧方面的果报?(多选题)
A.明灯。
B.法本。
C.金币。
D.刀子。
E.剪子。
F.针。
G.镜子。
H.坐垫。
I.发愿。
5.做了善法,如何发愿回向?(多选题)
A.发弘扬佛法的愿。
B.发利益众生的愿。
C.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D.要闭目合掌念念有词。
E.念诵《普贤行愿品》。
F.回向自他一切众生。
G.内心一直不能离开发愿的内容。
H.不能发恶愿。
I.不发愿,善根不一定成熟。
6.想积累福德的人应如何做?(多选题)
A.每日磕头、供灯、供水等。
B.把佛像观为真佛做供养。
C.对三宝所依做供养。
D.供养传承上师。
E.携带佛像。
F.清净供养的发心。
G.心中有佛。
7.具足福德表现在哪些方面?(多选题)
A. 做慈善既有人力又有财力。
B.让众生心想事成还毫不费力。
C.分分钟证悟大圆满。
D.今生来世获得安乐。
E.虽然恶业没少造,却能功成名就。
F. 经过拼搏成为首富,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1
如何做上供下施?(多选题)
【答案】
D.以清净心做供施。
G.供养僧众能积累很大功德。
【解析】法本P81。
作上供下施不一定非要有丰厚的财产……只要有作上供下施的心,无论富贵还是贫穷,甚至“穷得叮当响”的人也能积累福德,不一定要拿出多少万元钱才是作上供下施,即使一毛钱、一分钱都可以作上供下施。
在作上供下施的过程中,关键是心要清净,不能掺杂傲慢、吝啬等烦恼,这才有功德。比如,你遇到一个乞丐,本来想给他五元钱,但如果觉得有点舍不得,为了避免在布施时夹杂吝啬心,布施他一元钱也可以。而且,作上供下施也不要仅限于在特定的日子去作,要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去作,这样日积月累方能积累大福德。
我曾经再三强调过,作供养虽然有功德,但要选择好对境,最好是供养佛陀和僧众,而对个人的供养则要慎重。虽然供养个人完全是可以的,佛经中曾说,凡是穿着红黄色袈裟的人都值得恭敬供养,但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是供养佛和僧众(四个以上的比丘),这样不容易产生后悔心。如果你遇到了真正的圣者,供养他当然有很大的功德,但在末法时代,真正的圣者不那么容易遇到,如果你不幸遇到了一个持有邪见、戒律不清净、行为不如法的人,供养他有没有功德也不好说。
2
刑满释放的人,如何面对自己的污点?(多选题)
【答案】
C.力所能及做善事,让大家看到改过自新的自己。
E.做善事的快乐果报,和恶业的不悦意果报,一起形成杂业。
【解析】法本P83
如今有些人虽然很富裕,但是相貌不好,有些人虽然相貌好,却很贫穷,这也是由于往昔的杂业所致。当然有些人的宿业是纯粹的白业,所以今生既富裕又相貌好;而有些人的宿业是纯粹的黑业,今生既贫穷又相貌丑陋。所以善恶果报是毫厘不爽的。有些人觉得:既然无法做到彻底断恶行善,那索性一点善事都不做了,干脆当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这种想法非常愚痴,即使现在不能断除一切恶业,也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做善事,这样的话,将来恶业成熟之后,虽然会感受不悦意的果报,但是善业成熟后,也会相应地感受快乐的果报。
3
如何看待起外号?(多选题)
【答案】
C.要感受果报。
F.不论如何不能起外号持。
【解析】法本P86。
有些人经常用“笨蛋”、“青蛙”、“老猪”等字眼来骂别人,还有些人喜欢给别人取外号,像“大胖子”、“大个子”、“小矮子”、“大鼻子”、“小眼睛”等,其实我们说一次恶口,自己至少会感受五百次这样的果报。以前法王如意宝讲《百业经》时曾经反复叮嘱:千万不要给别人取外号,否则因果不虚,自己将来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法王如意宝教诫之后,全学院的人再也没有互相取外号。我希望在座的道友们今后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尽量不要恶口骂人,也不要给别人取外号。
4
舍利子以哪些供品的缘起现前智慧方面的果报?(多选题)
【答案】
E.剪子。
F.针。
I.发愿。
【解析】法本P87。
独觉用那把剪刀割布,因为剪刀非常锋利,裁割布匹非常迅速,妹妹见后便发愿:愿我的根性像剪刀一样锐利,能成就锐利的智慧。独觉又用针来缝补法衣,妹妹见到针能无碍地缝刺,又发愿:愿我的智慧像这根针一样深远,能够无碍通达一切。以此因缘,后来她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成为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尊者。
5
做了善法,如何发愿回向?(多选题)
【答案】
A.发弘扬佛法的愿。
B.发利益众生的愿。
C.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E.念诵《普贤行愿品》。
F.回向自他一切众生。
H.不能发恶愿。
I.不发愿,善根不一定成熟。
【解析】法本法本P89-90。
现在有些人不知道怎么发愿,其实发愿很简单,只要心里想:以此善法的功德,愿我变成如何如何,这就是所谓的发愿。只要在作完供养后,这样想一想就可以了,这最多是几分钟的事情,并没有要求从此以后,内心永远不离这种念头。此外,发愿的内容也要慎重,佛经中说:“何者发何愿,将获如是果。”所以,如果作功德后发了善愿,以后会现前善果,如果发了恶愿,也会现前恶果。我看到在汉地的很多寺院里,有些人供上花果、点上香后,一直闭目合掌、口中念念有词,很难说他们发的是善愿还是恶愿。道友们一定要发善愿,千万不要发恶愿,否则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总的来讲,我们应当发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愿,如果能以清净心念一遍《普贤行愿品》,这就是非常好的发愿;分别来讲,我们应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如果能往生极乐世界,自然而然会具足一切福德妙相,并能成办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事业。……法王如意宝也经常强调:我们每天都要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同时观想将自己的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愿自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没有念一遍《普贤行愿品》的时间,也可以念“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以这个偈颂来发愿。
6
想积累福德的人应如何做?(多选题)
【答案】
A.每日磕头、供灯、供水等。
B.把佛像观为真佛做供养。
C.对三宝所依做供养。
D.供养传承上师。
E.携带佛像。
F.清净供养的发心。
【解析】法本P94-95。
希望道友们不要说大话,要老老实实地积累资粮,尤其要以三宝为对境来积累福德。
现在我们能够见到供养处的佛像,这说明自己往昔曾经积资净障,如果能把它们观为真佛来作供养,则与供养真正的佛没有任何差别。如《右绕佛塔经》云:“谁以等信心,供养在世佛,与其舍利塔,福德无有别。”作为末法时代的众生,从一方面看,我们无缘见到佛陀的真容,可以说福德浅薄,但从另一方面看,佛法还没有彻底隐没,还能见到三宝所依和佛陀般的传承上师,我们还算是有福报的。
所以,现在值遇这些殊胜对境之时,大家千万不要错过机会,应该以这些对境来积累资粮,只要自己的心清净,就可以积累巨大的福德。
为了方便积累资粮,今后大家无论到哪里,最好随身携带一尊佛像,每天在佛像前磕头、供水、供灯。这样每天都可以作许多功德,依靠这些功德,暂时自己会获得广大的福禄,死后将转生于善趣或往生清净刹土。这些供养不是凡夫无法企及的玄妙境界,只要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只要自己有供养的心,谁都能做到这些事。
7
具足福德表现在哪些方面?(多选题)
【答案】
A.做慈善既有人力又有财力。
B.让众生心想事成还毫不费力。
D.今生来世获得安乐。
【解析】法本P90-92。
有了福德,就会像如意宝那样,无勤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
有福报的人和没福报的人差别非常大,有福报的人能够轻而易举做许多善事,而没有福报的人费尽力气却连一件善事也无法成办。
若能修造福德,今生来世都会获得快乐。
编辑:定解E01
审核: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