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丨《藏传净土法》第41课

1.下例描述正确的是?(多选题)

A.佛陀因地为圣友比丘提供油灯,被如来授记未来成为释迦牟尼佛。

B.要长期行持供灯等出世间善法,避免“一阵风”行为。

C.金幢王子见殊胜庄严佛像而获殊胜成就的因缘是定自在比丘的善巧度化。

D.应在自家或道场多陈设、张贴佛像,可让自他众生种下善根。

E.每个上师的像都可以供奉,功德都很大。


2.如何学习佛经中的公案?(多选题)

A.认真思维并牢记心中,可增上对善法的信心。

B.佛经中的公案太多,有些公案了解就可以。

C.业力深重的人,对世间法记性好,对出世间法记性差。

D.牢记一些窍诀对修行非常有利。


3.为何远离痛苦违缘,必须积资净障?(多选题)

A.离祸得福的根本是精进积资净障。

B.往昔没有积累福德,唯一造恶业,恶业成熟必将感受痛苦。

C.为了暂时的消灾免难,而作厌胜、降伏、驱魔、火施等各种佛事很难遣除。

D.《影尘回忆录》里上海人程某的公案说明虽然修善仍无法避免恶业的成熟。

E.往昔恶业一旦成熟,必须以自己亲身感受痛苦来偿还。佛经说:“业力犹如河主流,瞬间岂能挡业瀑?”所以,积资净障无法远离全部痛苦违缘。


4.为何获得幸福安乐,必须要积资净障?(多选题)

A.有些人没有供品,仅对着一个空空的坛城呼天招龙,不可能增长福禄。

B.如果不需积累资粮便可增福,那唯一利他的诸佛菩萨早就使一切众生都具有福运了。

C.自己的供养能力有限,可以不用供养。

D.如果不积累福报,诸佛菩萨和护法神也帮不上忙。

E.可以用“意幻供养”代替真实供养。


5.在现实中想远离痛苦、拥有安乐的两种人各是什么结果?(多选题)

A.以苦得乐的人以善业力而使往昔的恶业提前成熟,今生遭受病痛恶缘等微小的痛苦,来世会得到永久的安乐。

B.在精进修行中感受一些痛苦是有期限的,假使没有修行,将会在轮回中一直感受痛苦。

C.寂天菩萨:“吾今修菩提,此苦有限期,如为除腹疾,暂受疗割苦。”

D.以乐得苦的非法之人现在享受微少安乐,未来将永远感受无边痛苦。

E.行持善法走向光明;行持恶法走向黑暗。

F.《宝积经》:“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6.为后世的长久安乐而精勤积累资粮的话,需要有什么见解和行为?(多选题)

A.深信因果,相续中真正体会到因果不虚,做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B.严格按佛法来约束自己,言行举止非常如法。

C.大力推广佛教教育,培养佛教徒的因果观念。

D.缺乏佛教的教育,佛教徒和寺院就只是形象而已。

E.《涅槃经》中说:“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F.在短暂的人生里精进积资净障,除了往昔造的弥天大罪果报成熟以外,其他人死后必定会感受快乐,并以积资净障力立即往生极乐世界,以后生生世世会永享安乐。


7.在极乐法会中实地修持供养支注意事项?(多选题)

A.在前方虚空中观想福田与前面顶礼支观想方式相同。

B.观想供养三十七堆曼茶罗中,将仪轨中的“供养大恩具德诸根本以及传承殊胜上师……”略加改变为“供养怙主阿弥陀佛及十方诸佛菩萨众,愿自他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祈请为利有情,悲愍接纳、赐予加持。”

C.在念供养咒语时,要伴奏乐器或者播放音乐,同时内心观想以普贤供云来供养福田。

D.暂停偈“我以无有烦恼清净心,正法财物供养善逝尊,依此供养以及二资道,愿诸众生获得正觉果。”是对供养支的总结,平时作完供养后,可念这个偈颂回向发愿。


8.以下属于以苦得乐的是?(多选题)

A.受持读诵《金刚经》后为人轻贱。

B.刚刚失恋,去酒吧一醉解千愁。

C.出家修行后,经常生病违缘重重。

D.想要闻思时,混身难受静不下心。

E.工作压力太大,吃吃吃买买买。

F.癌症病人化疗后恢复健康 。


1

下例描述正确的是?(多选题)

【答案】

A.佛陀因地为圣友比丘提供油灯,被如来授记未来成为释迦牟尼佛。

B.要长期行持供灯等出世间善法,避免“一阵风”行为。

C.金幢王子见殊胜庄严佛像而获殊胜成就的因缘是定自在比丘的善巧度化。

D.应在自家或道场多陈设、张贴佛像,可让自他众生种下善根。

【解析】法本P96-98。

很久以前,有一位如来出世,当时有一个圣友比丘在三个月中向如来供灯。他每天到城中向居士们化缘灯芯、灯油。当时我生为国王的公主,见到圣友比丘不辞辛劳地供灯,生起了敬信心,便发心为他提供供灯的物品。后来,以此供灯的功德,…佛便授记她未来成为释迦牟尼佛。

世间有些部门执行政策就像一阵风,上级刚下达文件时搞得轰轰烈烈,但风头一过就没有消息了。做出世间的善法绝对不能这样,善法能带来今生来世的安乐,我们要长期行持善法,不能上师刚强调时都去做,过一阵子都停下来。

当时有位比丘名叫定自在,他为了度化金幢王子,就告诉王子:“佛塔中有一尊佛像,以众宝严饰,极为庄严可爱,你可入塔观看。”王子入塔观看后,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

为了让自他众生种下善根,我们应该在自己家里或者在一些道场多陈设、张贴佛像。但现在有些人喜欢陈设上师的像,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观察:如果你的上师是真正的大成就者,供奉他的像当然没什么可说的;但如果不是真正的大成就者,仅仅出于私人感情而将上师的像供起来,这就不一定有意义了。

2

如何学习佛经中的公案?(多选题)

【答案】

A.认真思维并牢记心中,可增上对善法的信心。

C.业力深重的人,对世间法记性好,对出世间法记性差。

D.牢记一些窍诀对修行非常有利。

【解析】法本P98。

其实这方面的公案在佛经中有许多,大家应该多看一些,以便增上自己对善法的信心。在学习这些公案时,大家不要走马观花,满足于泛泛了解,应当认真思维其中的意义,并且要牢牢记在心中。

这些人也许是业力深重,不然为什么对世间法的记性那么好,而对出世间法记性那么差呢?今后道友们一定要牢记学过的佛法。如果能牢记所学的佛法,这对自己的修行非常有利。

3

为何远离痛苦违缘,必须积资净障?(多选题)

【答案】

A.离祸得福的根本是精进积资净障。

B.往昔没有积累福德,唯一造恶业,恶业成熟必将感受痛苦。

C.为了暂时的消灾免难,而作厌胜、降伏、驱魔、火施等各种佛事很难遣除。

D.《影尘回忆录》里上海人程某的公案说明虽然修善仍无法避免恶业的成熟。

E.往昔恶业一旦成熟,必须以自己亲身感受痛苦来偿还。佛经说:“业力犹如河主流,瞬间岂能挡业瀑?”所以,积资净障无法远离全部痛苦违缘。

【解析】法本P98-102。

我们不管是想遣除痛苦违缘,还是想获得幸福安乐,都必须从根本上下手,也就是说,必须精进积资净障,方能离祸得福。

在当今时代,许多人为了暂时的消灾免难,而作厌胜、降伏、驱魔、火施等各种佛事,可是因为这些人往昔没有积累福德,唯一造恶业,以此感召了讨债的损耗鬼等恶魔跟随自己,这种业果以厌胜、焚烧等怎么能遣除呢?

尤其是往昔与众生结下恶缘,欠了众生的命债,这些恶业一旦成熟时,必须以自己亲身感受痛苦来偿还,作再多的厌胜、焚烧等佛事也不一定见效。佛经中也说:“业力犹如河主流,瞬间岂能挡业瀑?”

人们遇到的违缘是各种因缘导致的。如果是偶尔的因缘,像四大不调或者鬼神不高兴而罹患疾病,这些可以通过作佛事遣除;如果是往昔的罪业成熟,这些违缘即使作佛事也很难遣除。

4

为何获得幸福安乐,必须要积资净障?(多选题)

【答案】

A.有些人没有供品,仅对着一个空空的坛城呼天招龙,不可能增长福禄。

B.如果不需积累资粮便可增福,那唯一利他的诸佛菩萨早就使一切众生都具有福运了。

D.如果不积累福报,诸佛菩萨和护法神也帮不上忙。

【解析】法本P102-104。

有些人说是要增长福禄,可是连十盏酥油灯、十个神馐的供品也没有,只是对着一个空空的坛城呼天招龙。如果不需积累资粮,仅仅以此便可增福的话,那唯一利他的诸佛菩萨早就使一切众生都具有福运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今后大家要拿出实际行动,根据自己的条件尽量作供养,即使自己有少许糖果,也应该先供佛再享用。

如果自己不积累福报,诸佛菩萨和护法神对这样的人也帮不上忙。

有些人甚至以“意幻供养”为自己开脱,其实,如果自己明明有真实供养的条件,却因为懒惰或者吝啬而不供养,这也是不合理的。

5

在现实中想远离痛苦、拥有安乐的两种人各是什么结果?(多选题)

【答案】

A.以苦得乐的人以善业力而使往昔的恶业提前成熟,今生遭受病痛恶缘等微小的痛苦,来世会得到永久的安乐。

B.在精进修行中感受一些痛苦是有期限的,假使没有修行,将会在轮回中一直感受痛苦。

C.寂天菩萨:“吾今修菩提,此苦有限期,如为除腹疾,暂受疗割苦。”

D.以乐得苦的非法之人现在享受微少安乐,未来将永远感受无边痛苦。

E.行持善法走向光明;行持恶法走向黑暗。

F.《宝积经》:“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解析】法本P104-106。

以苦得乐是这样的:有些人虽然精勤上供下施、清净罪障、广行善法,但以善业力而使往昔的恶业提前成熟,今生遭受病痛恶缘等微小的痛苦,来世会得到永久的安乐。我们在精进修行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感受一些痛苦,但这个痛苦是有期限的,假使我们没有修行,将会在轮回中一直感受痛苦。寂天菩萨曾说:“吾今修菩提,此苦有限期,如为除腹疾,暂受疗割苦。”

以乐得苦是这样的:有些人以非法经商、狩猎杀生等造恶业的途径获得财食,虽然在现世中似乎很幸福,但必将乐极生悲,不可能始终享乐。换句话说,非法之人现在享受微少的安乐,未来将永远感受无边的痛苦。

许多兄弟姊妹都是这样的,小时候过着同样的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嬉戏,在同一父母关怀下成长,可是长大以后,他们的人生之路却截然不同:有的行持善法,走向光明;有的行持恶法,走向黑暗。

纵使经历许多大劫,往昔所造的业也不会失坏,一旦因缘聚合时必定会感受果报,如《宝积经》云:“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6

为后世的长久安乐而精勤积累资粮的话,需要有什么见解和行为?(多选题)

【答案】

A.深信因果,相续中真正体会到因果不虚,做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B.严格按佛法来约束自己,言行举止非常如法。

C.大力推广佛教教育,培养佛教徒的因果观念。

D.缺乏佛教的教育,佛教徒和寺院就只是形象而已。

E.《涅槃经》中说:“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F.在短暂的人生里精进积资净障,除了往昔造的弥天大罪果报成熟以外,其他人死后必定会感受快乐,并以积资净障力立即往生极乐世界,以后生生世世会永享安乐。

【解析】法本P107-108。

如果严格按佛法来约束自己,言行举止非常如法,则善业会不断增长;如果平时没有任何约束,言行举止不如法,那么恶业会不断增长。最后离开人间时,自己必定会随一生所造的业前往后世。

大家要认真思维这些佛经中的金刚句,一定要对这些道理产生定解,只有相续中真正体会到因果不虚时,才称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如果不相信因果,肯定会肆无忌惮地造恶业;而诚信因果者,即使给钱也不会造恶业。因此大力推广佛教的教育,培养佛教徒的因果观念非常重要。

我始终认为:如果缺乏佛教的教育,佛教徒和寺院就只是形象而已,实际上起不到任何作用。

如果没有三世因果的观念,在世时不造善业,肆意行恶,在浑浑噩噩中虚度人生,也许死后苦果现前时才会醒悟,但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涅槃经》中说:“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如果在短暂的人生里精进积资净障,除了往昔造的弥天大罪的果报成熟以外,其他人死后必定会感受快乐,并以积资净障力立即往生极乐世界,以后生生世世会永享安乐。因此想到后世的长久安乐,现在大家一定要精勤积累资粮。

7

在极乐法会中实地修持供养支注意事项?(多选题)

【答案】

A.在前方虚空中观想福田与前面顶礼支观想方式相同。

B.观想供养三十七堆曼茶罗中,将仪轨中的“供养大恩具德诸根本以及传承殊胜上师……”略加改变为“供养怙主阿弥陀佛及十方诸佛菩萨众,愿自他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祈请为利有情,悲愍接纳、赐予加持。”

C.在念供养咒语时,要伴奏乐器或者播放音乐,同时内心观想以普贤供云来供养福田。

D.暂停偈“我以无有烦恼清净心,正法财物供养善逝尊,依此供养以及二资道,愿诸众生获得正觉果。”是对供养支的总结,平时作完供养后,可念这个偈颂回向发愿。

【解析】法本P108-110。

首先在前方的虚空中观想福田(与前面顶礼支的观想方式相同),接着观想供养三十七堆曼茶罗,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将曼茶罗仪轨中的“供养大恩具德诸根本以及传承殊胜上师……”变为“供养怙主阿弥陀佛及十方诸佛菩萨众,愿自他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祈请为利有情,悲愍接纳、赐予加持。”

在念供养咒语时,要伴奏乐器或者播放音乐,同时内心观想以普贤供云来供养福田。

最后是暂停偈:“我以无有烦恼清净心,正法财物供养善逝尊,依此供养以及二资道,愿诸众生获得正觉果。”这是对供养支的一个总结,平时大家在作完供养后,可以念这个偈颂来回向发愿。

8

以下属于以苦得乐的是?(多选题)

【答案】

A.受持读诵《金刚经》后为人轻贱。

C.出家修行后,经常生病违缘重重。

D.想要闻思时,混身难受静不下心。

【解析】法本P104-105。

“有些人虽然精勤上供下施、清净罪障、广行善法,但以善业力而使往昔的恶业提前成熟,今生遭受病痛恶缘等微小的痛苦,来世会得到永久的安乐……同样的道理,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可能会违缘重重,但这也是消除业障的表现,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最终一定会有苦尽甘来的时候,不能因为暂时的痛苦而退道心、生邪见……有些人在家的时候身体很好,出家以后却经常生病,每天要吃很多药,也许这就是在消除堕入地狱的业。我生病打针时经常想:虽然打针很疼,但很可能以今生感受针刺的痛苦,而避免了来世在地狱中感受刀砍斧斫的痛苦。我认为修行人在面对痛苦时,应该这样如理作意。”

编辑:定解G16

审核: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