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丨《藏传净土法》第47课

1.培养对佛法的意乐和信心,要做什么重要事情?(单选题)

A.找到具德上师。

B.做皈依。

C.明白佛法的功德。

D.发菩提心。

E.有善道友互助同行。


2.盗用了三宝财物,如何清净罪业?(单选题)

A.重新受戒。

B.念80万金刚萨埵心咒。

C.找上师忏悔。

D.翻倍做供养。

E.努力证悟空性。


3.下列哪些属于中不与取?(多选题)

A.盗窃、掠夺、摧毁一般人的财物。

B.盗取父母的财物。

C.从旁边菜地里顺两个西红柿。

D.以买通关系而获得财物。

E.掏鼢鼠的人参果。

F.采蜂蜜。

G.用单位小金库买个手机。

H.借的图书一直没还。

I.开公务车送儿子上学。

J.以次充好卖东西。

K.把放生的的钱先给大寮买食材。

L.用八两秤。

M.做假账。


4.按《大智度论》观点,下列哪些属于不与取的条件?(多选题)

A.产生了偷盗的念头。

B.把财物取出来。

C.使财物离开了原来的地方。

D.心中生起“这个财物已经属于我”。

E.不知道是别人的财物。

F.已使用。


5.下列哪些属于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多选题)

A.即使得到人身也将转生为乞丐、佣工等贫穷之人。

B.钱财遭非人鬼神损耗。

C.没什么钱却经常碰上小偷、飞车党。

D.转为旁生也会变成爱偷盗的老鼠、狗。

E.丢了好几个手机。

F.花销跟记的账经常对不上。

G.住在破窑洞里,饥一顿饱一顿。

H.养的母鸡一直不下蛋。

I.一直找不到稳定工作。


6.为什么要培养学习佛法的意乐和信心?(多选题)

A.无论学习任何法门,前提都是要培养意乐和信心。

B.学习佛法与世间法一样。

C.明白佛法的功德。

D.了知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

E.学习佛法,哪怕只听一堂课也有无量的功德。

F.对今生来世有利益。

G.有兴趣就会有信心,就会不惜代价去做。

H.有佛经论典的教言记录了闻法功德。


7.下列哪些属于盗取三宝的财物?(多选题)

A.把佛像贴金的钱先拿去放生牦牛。

B.盗取僧众共有的钱财。

C.经过僧众同意喝一碗酥油茶。

D.私自吃了僧众的一餐饭。

E.将食用酥油与佛像前供灯的酥油对换。

F.把供斋款发给僧众。

G.住持在斋堂打饭给父亲吃。


8.社会上为何有不择手段捞钱的现象?(多选题)

A.前世当过盗贼的习气。

B.有权力能用是福报。

C.家人也是众生,应该让他们过好日子。

D.缺乏佛教见解。

E.没有戒律约束。


9.哪些属于大不与取?(多选题)

A.偷盗数额过大。

B.上师不用的东西拿回家供起来。

C.曼扎盘里拿颗宝石做纪念。

D.拿老爸的衣服寄给灾区。

F.腊八节去寺院喝到了粥。

G.法会发的荟供品。

H.流通处免费结缘的法本。

I.师父把地藏殿的苹果给我吃。




1

培养对佛法的意乐和信心,要做什么重要事情?(单选题)

【答案】C.明白佛法的功德。

【解析】法本P201。要对佛法有意乐和信心,首先要明白佛法的功德。

2

盗用了三宝财物,如何清净罪业?(单选题)

【答案】D.翻倍做供养。

【解析】法本P211。如果有人以前享用过三宝的财物,就要像哲·白莲大师那样多倍作赔偿。比如偷了一斤供灯的酥油,为了清净这个罪业,就要用两斤或者三斤酥油来供灯。《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如果盗用了三宝的财物,以后必须翻倍作供养,这样才能清净自己的罪业。

3

以下哪些属于中不与取?(多选题)

【答案】

A.盗窃、掠夺、摧毁一般人的财物。

B.盗取父母的财物。

C.从旁边菜地里顺两个西红柿。

D.以买通关系而获得财物。

E.掏鼢鼠的人参果。

F.采蜂蜜。

G.用单位小金库买个手机。

H.借的图书一直没还。

I.开公务车送儿子上学。

J.以次充好卖东西。

K.把放生的的钱先给大寮买食材。

L.用八两秤。

M.做假账。

【解析】法本P204-P207。中不与取是指盗窃、掠夺、摧毁一般人的财物,或者在经商时以短斤少两等手段骗取他人的钱财。

中不与取的情况非常普遍。有些农民在田地的界线上搞小动作,通过打乱田地分界的标记、破坏田地篱笆等手段来窃取田地,或者偷邻家的一把禾秸以上的东西。有些牧民偷盗绳子、牛奶等东西。

除了盗取人的财物,盗取旁生和非人的财物也属于不与取,这也有很大过失,我们也不能盗取它们的财物。

在藏地,人参果是一种高档的食物,它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牧民在草地上挖的,还有一种是挖鼢鼠洞,盗取鼢鼠储藏的人参果。在汉地,燕窝和蜂蜜是很好的滋补品,有很多人采集燕窝和蜂蜜。其实,人参果、燕窝、蜂蜜虽然是旁生的财物,但也是旁生辛勤积累的,而且它们将其执为我所,如果盗取也有过失。

此外,以买通关系而获取财物也属偷盗。还有些官员利用职权贪污,这也属于偷盗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不与取,即不具戒律、无有闻思修行之人,以谄曲奉承、装腔作势等狡诈行为获利。

这以上讲的是中不与取。通过上述分析,大家要知道不与取的情况很复杂。《律藏》中也说:有些人依靠权力偷盗,有些人以狡诈的手段偷盗,有些人通过搞关系偷盗,有些人借东西后不还,等等。

4

按《大智度论》观点,下列哪些属于不与取的条件?(多选题)

【答案】

A.产生了偷盗的念头。

B.把财物取出来。

C.使财物离开了原来的地方。

D.心中生起“这个财物已经属于我”。

【解析】法本P208。《大智度论》云:“不与取者,知他物,生盗心,取物去,离本处,物属我,是名盗。”这里讲到了不与取的五个条件:一、知道是别人的财物;二、产生了偷盗的念头;三、把财物取出来;四、使财物离开原来的地方;五、心中生起“这个财物已经属于我”的心态。凡具足这五点的行为都属偷盗。举一个例子,比如知道别人的银行卡里有钱,自己对此产生了贪心,想把这笔钱据为己有,之后通过一些手段将别人卡里的钱取出,然后存入自己的卡中,最后心里生起“这笔钱已经归我了”的念头,这时候就犯了盗戒。

5

下列哪些属于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多选题)

【答案】

A.即使得到人身也将转生为乞丐、佣工等贫穷之人。

B.钱财遭非人鬼神损耗。

C.没什么钱却经常碰上小偷、飞车党。

E.丢了好几个手机。

F.花销跟记的账经常对不上。

H.养的母鸡一直不下蛋。

I.一直找不到稳定工作。

【解析】法本P209-211。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是:即便得到人身也转为乞丐、佣工等贫穷之人;或者虽然有微量财物,也遭到强者抢夺、弱者盗窃,最终遗失亏损、毁尽无余;或者自己的钱财不得不与天人鬼共享而无有自主权。

如今很多人为贫困所迫,这都是在承受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报。有些牧民虽然有很多牦牛,但却不产牛奶、乳酪和酥油,他们的饮食也不具有营养。有些农民的庄稼遭受锈病、霜雹或者被虫害所毁。还有些人在学校读书时就很穷,长大后到社会上还是很穷,乃至临死之前从来没有富裕过。总之,如果往昔做过不与取,即生再怎么努力都摆脱不了贫穷。

不与取的同行等流果是生生世世喜欢行窃、诈骗,若转生为旁生也会变成爱偷盗的老鼠、狗等。

不与取的增上果是转生于土地贫瘠、饥荒频发的地区。

6

为什么要培养学习佛法的意乐和信心?(多选题)

【答案】

A.无论学习任何法门,前提都是要培养意乐和信心。

C.明白佛法的功德。

D.了知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

E.学习佛法,哪怕只听一堂课也有无量的功德。

F.对今生来世有利益。

G.有兴趣就会有信心,就会不惜代价去做。

H.有佛经论典的教言记录了闻法功德。

【解析】法本P200-201。

大家要珍惜学习的机会,要想到: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即便听一堂课也有无量的功德,我一定要好好听闻!如果是听世间的课,最多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些知识,此外没有其他的利益;而听闻佛法完全不同,除了能学到佛法的道理,还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以佛经论典以及传承上师的教言可以证成。现在我们无需费力,只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听一堂课,就能为今生来世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大家理应生起欢喜心。

其实,只要自己有信心和意乐,像古代大德那样的苦行求法,每一个人都是可以做到的。人的身语是随心而转的,如果对一件事情有兴趣,信心非常大,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做。无论学习般若、净土等任何法门,前提都是要培养意乐和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要对佛法有意乐和信心,首先要明白佛法的功德。法王如意宝传讲任何佛法时,都要广泛宣讲此法的功德。记得以前听法王传讲《中观庄严论》、《现观庄严论》、《般若摄颂》、《释迦牟尼佛广传》、《上师心滴》等法时,一听到上师讲这些法的功德,我很多天都处于极大的欢喜中。

7

下列哪些属于盗取三宝的财物?(多选题)

【答案】

A.把佛像贴金的钱先拿去放生牦牛。

B.盗取僧众共有的钱财。

D.私自吃了僧众的一餐饭。

E.将食用酥油与佛像前供灯的酥油对换。

F.把供斋款发给僧众。

G.住持在斋堂打饭给父亲吃。

【解析】法本P210-213。享用三宝财物的果报确实非常可怕。以前法王在讲《百业经》时,曾经再三强调过这个问题。今后大家在为三宝做事时要特别谨慎,凡是三宝的财物一定要用在三宝上面,绝对不能私自享用。

现在有些人不懂因果,经常将三宝的钱混用,把塑佛像、印经书、造佛塔的钱挪用做其他善事,或者分给僧众使用,这样做的后果非常可怕。

在盗用僧众财物中,尤其以盗用僧众食物的罪业更为深重。如果没有经过僧众开许,在家人仅仅吃一碗僧众的饭,或者喝一碗僧众的茶,这也有很大的罪过,将来会堕入地狱或者转生为病龙。我们学院有一个传统,在四大法会期间,开许居士享用僧众的斋饭。这是法王如意宝经过再三观察,并且学院的全体僧众一致同意之后才开许的 。可是有些寺院不是这样的,根本没有经过僧众的同意,住持和知客就把僧众的财物送给在家人,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很可怕的。

8

社会上为何有不择手段捞钱的现象?(多选题)

【答案】

A.前世当过盗贼的习气。

D.缺乏佛教见解。

E.没有戒律约束。

【解析】法本P206。为什么人们如此不择手段地捞钱呢?一方面是有些人前世当过盗贼,即生仍然喜欢捞取不义之财,另一方面是现在人缺乏佛教的见解和行为。如果学生的课本里有一些佛法的道理,孩子们从小树立佛法的见解,长大后肯定不至于贪得无厌。而且,如今的世人普遍没有戒律的约束,如果这些人能守持戒律,暂且不谈出家戒律,即便能守持居士五戒,也能断除很多不如法的行为,这个世界也会变得非常清净。

9

哪些属于大不与取?(多选题)

【答案】

B.上师不用的东西拿回家供起来。

C.曼扎盘里拿颗宝石做纪念。

D.拿老爸的衣服寄给灾区。

I.师父把地藏殿的苹果给我吃。

【解析】法本P204-211。不与取是指窃取三宝所依的物资、供养三宝的物品以及父母的财物。三宝和父母是严厉的对境,偷他们的财物过失非常大,果报也特别可怕。

在一切偷盗之中,最可怕的就是偷盗三宝物,不要说盗取大量的三宝物,甚至仅仅盗取微乎其微的供品或塑佛像、造佛塔、印经书的财物,也将堕入寒地狱或饿鬼中,即便享用针尖许的上师、三宝的财物也将堕入无间地狱。

编辑:定解E02

审核:定解E01

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