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丨《藏传净土法》第56课

1.什么样的人容易说恶语?(多选题)

A.种姓高贵、相貌端严等傲慢之人。

B.人格太低劣的人。

C.素质低的人。

D.身份低劣的人。

E.家境好、学历高的人。


2.忏悔的作用?(多选题)

A.当下获得解脱。

B.缩短受苦时间。

C.减轻受苦程度。

D.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忏悔对即生命运没有影响。

E.令恶业有清净的机会。

F.跟佛陀的一种常用联络形式。


3.转生为毒蛇的老比丘能快速解脱的原因是?(多选题)

A.佛陀住世是一种殊胜的因缘,业果可以迅速成熟。

B.佛陀亲自作了加持。

C.生前长期闻思修行佛法。

D.哭着向年轻比丘作顶礼和忏悔。

E.哭着向佛陀作顶礼和忏悔。

F.老比丘是佛陀为度化众生而化现的。

G.辩论的功德远大于口业的过患。


4.下列关于造善业的说法中,描述正确的有?(多选题)

A.造一点点恶业的果报那么可怕,造善业没有什么用处,干脆完全不造善业了。

B.因为造恶业会受苦,所以更要精进行持善法。

C.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行持善法上,死后应该有解脱的机会。

D.说一句恶语会堕落到三恶趣,行持善法没有多大用处。

E.经常行持善法,大多数时间不会有恶趣中受苦。


5.作为法王的传承弟子,我们应该怎样修行?(多选题)

A.铭记法王教言。

B.随时随地要有求生极乐世界之心。

C.随学法王修持大圆满法。

D.断恶行善积累往生资粮。

E.证悟空性。

F.朝拜圣地。


6.如何看待学佛过程中的辩论?(多选题)

A.辩论是学习佛法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辩论得出正确结论。

B.辩论能遣除对正法的怀疑和邪见。

C.辩论可以获得检验学习成果,能在辩论过程获得尊重。

D.贪嗔之心辩论时口出恶语,有严重过患。

E.辩论可以遣除相续中的增益和损减。

F.辩论过程可以驳斥他宗观点。

G.如果造严重口业,即生就会感受现报。


7.不提倡怎样的辩论方式?(多选题)

A.有贪嗔之心。

B.没有传承。

C.口出恶语。

D.没有发愿往生净土。

E.声音太大,太过激烈。

F.维护观点和立场,互不相让。


8.以嗔恨争斗很容易恶语,其根本之因是什么?(多选题)

A.在家人为了“受”而争论。

B.在家人为了“想”而争论。

C.在家人为了“识”而争论。

D.在家人为了“名色”而争论。

E.在家人为了“想”而争论。

F.在家人为了“识”而争论。


1

什么样的人容易说恶语?(多选题)

【答案】

A.种姓高贵、相貌端严等傲慢之人。

B.人格太低劣的人。

C.素质低的人。

【解析】法本P331。

什么人容易说恶语呢?一般而言,那些种族高贵、相貌端严、青春美满、地位显赫、财产富足、广闻博学的傲慢之人容易以恶语侮辱他人。当然,有些人的学问、财富等并不圆满,但因为人格太低劣,也经常说各种恶语。所以,这主要还是看人的素质。如果是素质高的人,即使别人强迫自己,也不会说很难听的话;如果是素质低的人,只要一开口就是不堪入耳的粗言恶语。

2

忏悔的作用?(多选题)

【答案】

A.当下获得解脱。

B.缩短受苦时间。

C.减轻受苦程度。

E.令恶业有清净的机会。

【解析】法本P333。

柳氏造的业虽然很重,但因为及时忏悔,所以挽回了舌根糜烂的命运,可见,只要能忏悔,恶业也有清净的机会。因此,忏悔的确非常重要,本来要在恶趣感受无边的痛苦,通过忏悔,有些众生当下便可解脱,有些虽然不能当下解脱,但受苦的时间也会缩短,程度也会减轻。

3

转生为毒蛇的老比丘能快速解脱的原因是?(多选题)

【答案】

A.佛陀住世是一种殊胜的因缘,业果可以迅速成熟。

B.佛陀亲自作了加持。

C.生前长期闻思修行佛法。

【解析】法本P338。

为什么老比丘堕落后很快能解脱?答案是这样的:佛陀住世是一种殊胜的因缘,那时业果可以迅速成熟,加上佛陀也亲自作了加持,因此老比丘转为毒蛇后,并没有在恶趣中感受很长时间的痛苦,很快就清净了恶业并转生到天界。

当然,老比丘堕落后能迅速解脱,这与他生前长期闻思修行佛法也有关系。

4

下列关于造善业的说法中,描述正确的有?(多选题)

【答案】

B.因为造恶业会受苦,所以更要精进行持善法。

C.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行持善法上,死后应该有解脱的机会。

E.经常行持善法,大多数时间不会有恶趣中受苦。

【解析】法本P338。

现在有些人经常说:“既然造一点点恶业的果报都那么可怕,那造善业还有什么用呢?干脆完全不造善业了。”这种说法非常愚痴!正因为造恶业会受苦,所以更要精进行持善法,绝不能因为造恶业会受苦就不再行持善法。大家在这方面要有分析的智慧。有时候,我也很担心:以前自己造了那么多恶业,死后会不会堕入恶趣?但有时候又有一种安慰感:这么多年以来,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行持善法上,死后应该有解脱的机会。这个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以住在学院三个月看,在此期间自己可能会造一些恶业,但大多数的时间都在行持善法,因果是公平的,不可能我造恶业的时间短、造善业的时间长,反而在恶趣感受痛苦的时间长、在善趣感受快乐的时间短。同样的道理,虽然在座的很多人是凡夫,在生活中难免要造一些恶业,但只要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行持善法,就一定会有解脱的希望。前面格西转生为驴头鬼的公案也要这样理解,不能看到他说一句恶语堕落了,就怀疑他出家行持善法没有用,从长远来看,正是因为他出家行持善法,所以他在以后的大多数时间不会在恶趣中受苦。

5

作为法王的传承弟子,我们应该怎样修行?(多选题)

【答案】

A.铭记法王教言。

B.随时随地要有求生极乐世界之心。

D.断恶行善积累往生资粮。

【解析】法本P327。

法王如意宝曾经说:“对我来说,一生中所修持的就是无上大圆满,临终时最主要的修法就是往生极乐世界,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修法。”作为法王的传承弟子,我们应该铭记法王的教言,随时随地都要有求生极乐世界之心,同时还要以断恶行善来积累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

6

如何看待学佛过程中的辩论?(多选题)

【答案】

A.辩论是学习佛法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辩论得出正确结论。

B.辩论能遣除对正法的怀疑和邪见。

D.贪嗔之心辩论时口出恶语,有严重过患。

E.辩论可以遣除相续中的增益和损减。

G.如果造严重口业,即生就会感受现报。

【解析】法本P332-337。

如果造了非常严重的恶业,不要说来世会感受果报,甚至即生中就会感受舌根糜烂等现报。

在恶语之中,有一种情况需要格外注意:本来辩论是学习佛法的一种方法,通过辩论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能遣除对正法的怀疑和邪见,所以佛教特别提倡如理如法的辩论,但如果以贪嗔之心进行辩论,并且辩论时口出恶语,则过患相当大。

大家一定要记住:辩论佛法虽然是好事,可以遣除相续中的增益和损减,但千万不要在此过程中造口业!法王如意宝以前多次说过,年轻的时候,为了建立宁玛派的观点,他曾经驳斥过格鲁派、萨迦派的观点,也造过一些口业,晚年时对此感到很后悔。学院的老常住应该有印象,显现上法王晚年经常忏悔这些口业,并一再叮嘱弟子们在辩论时要小心。

其实,各大宗派的祖师都是佛菩萨的化现,他们的究竟密意没有任何相违,只是为了强调自宗的不共观点,才在显现上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因此,作为后学者,千万不要随便诋毁其他宗派的祖师。

7

不提倡怎样的辩论方式?(多选题)

【答案】

A.有贪嗔之心。

C.口出恶语。

【解析】法本P334。

在恶语之中,有一种情况需要格外注意:本来辩论是学习佛法的一种方法,通过辩论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能遣除对正法的怀疑和邪见,所以佛教特别提倡如理如法的辩论,但如果以贪嗔之心进行辩论,并且辩论时口出恶语,则过患相当大。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年轻的比丘和一位老比丘辩论佛法,他们辩论得越来越激烈,最后恶语相讥,互不相让。那位年轻的比丘对老比丘说了许多粗言恶语,结果老比丘气愤地回到自己的住处闭门不出,最终气死在屋里,死后转生为一条毒蛇。

一般辩论到中间,尤其周围有很多旁观者时,双方都不会轻易相让,即便知道自己的观点不合理,也会坚决维护自己的立场,在这种情况下,辩论者很可能因丧失理智而口出恶语。

8

以嗔恨争斗很容易恶语,其根本之因是什么?(多选题)

【答案】

A.在家人为了“受”而争论。

E.在家人为了“想”而争论。

【解析】法本P340。

在一切争论之中,在家人为了妻儿、财产、名声、地位而辩论,这是为了“受”而争论,出家人为了宗派的观点而辩论,这是为了“想”而争论。如佛经中说:“在家众为受争论,出家者为想争论。”《俱舍论》中也说:受、想是争论之根本和流转轮回的因。(不过现在有点奇怪,出家人为“想”争论的不多,而在家人为“想”争论的却比较多。)但不管为佛法(想)说粗语,还是为轮回琐事(受)说恶语,都是嗔恨争斗的根源,所以大家都需要小心谨慎。

审核:定解E12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