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念上师、父母恩德者____。(单选题)
A.亲友欢喜。
B.有可能成为成就者。
C.招致护法神的惩罚。
D.诸事顺遂。
2.____是世间最大的善德。(单选题)
A.勤劳善良。
B.知恩图报。
C.美丽大方。
D.吃苦耐劳。
3.听经闻法时要以____和____摄持。(多选题)
A.菩提心。
B.调柔心。
C.嗔恨心。
D.欢喜心。
4.《世间正士庄严》中说圣者的法相是?(多选题)
A.悲悯无依无怙者。
B.恒时精进修行者。
C.承事值得恭敬者。
D.不忘于己有世出世间恩德者。
5.本课中讲到的不孝父母的恶行有哪些?
(多选题)
A.人前孝顺,人后奴役。
B.不管吃喝。
C.不赡养。
D.逐出家门。
6.子女应如何尽孝心?(多选题)
A.经常沟通。
B.勤打电话。
C.只汇些钱。
D.多些陪伴。
1.不念上师、父母恩德者____。(单选题)
【答案】C.招致护法神的惩罚。
【考察点】明白不念恩德者的严厉果报。
【原文出处】法本第162页。
现在有些人天天祈祷供养护法神,可是护法神不但不帮忙,反而给他制造违缘。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并不是护法神不讲道理,实在是因为这些人的心态、行为过于下劣了,所以才招致护法神的惩罚。”
法本第167页。
如果连一颗善良的心都没有,想现前圣者的果位是不可能的。现在有些恶人宣称自己有高深莫测的境界,这只是欺人之谈,绝对不会是事实。实际上,世间的成功者都需要具足良好的品德,更何况说出世间的成就者呢?
2.____是世间最大的善德。(单选题)
【答案】B.知恩图报。
【考察点】知恩图报是世间最大的善德。
【原文出处】法本第159页。
“知恩图报的确是世间最大的善德,中国人常说:“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3.听经闻法时要以____和____摄持。(多选题)
【答案】
A.菩提心。
D.欢喜心。
【考察点】如理听闻佛法的条件。
【原文出处】法本第154页。
“我们做任何善法都要以菩提心和欢喜心摄持,如果自己的心处于这种清净的状态,外在的繁杂环境会显得宁静,自相续的粗大分别念也会逐渐调柔,最终自己所作的一切善事都会吉祥圆满。”
4.《世间正士庄严》中说圣者的法相是?(多选题)
【答案】
A.悲悯无依无怙者。
C.承事值得恭敬者。
D.不忘于己有世出世间恩德者。
【考察点】圣者的法相。
【原文出处】法本第156页,
“《世间正士庄严》中说:“承事应敬者,尤悯无怙众,不忘报恩德,乃是圣者行。”这里讲到了圣者的三个法相:一、承事值得恭敬者。二、悲悯无依无怙者。三、不忘于己有世出世间恩德者。”
5.本课中讲到的不孝父母的恶行有哪些?
(多选题)
【答案】
A.人前孝顺,人后奴役。
B.不管吃喝。
C.不赡养。
D.逐出家门。
【考察点】了知不孝父母的恶行后尽力忏悔,改过自新。
【原文出处】法本第163-164页。
“当今时代,有些卑劣之人仅仅是因为在人前顾及面子而没有直接杀害父母,可是他们在父母尚有劳动能力期间,像对待奴隶一样指使父母做事。”
法本第164页。
“还有些儿子媳妇在父母的家业上毫无羞耻地坐享其成,自己享用的是美食暖衣而父母则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天好日子都过不上。等父母老得不能做事时,这些人就把父母撵到城郊或者寺院附近使父母流浪乞讨,最后冻饿而死,这些人就像无有悲心的罗刹一样。”
6.子女应如何尽孝心?(多选题)
【答案】
A.经常沟通。
B.勤打电话。
D.多些陪伴。
【原文出处】法本第166页。
“对子女来说,也要趁着父母在世时多尽孝心,平时要多和父母沟通,如果有些人不能天天陪伴父母,也要经常和父母通电话;否则,如果每天因为忙着挣钱而失去了对父母的关爱,那挣钱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