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当如何依止上师?(单选题)
A.看不惯上师的行为就舍弃。
B.遇到更好的上师时可以舍弃以前的上师。
C.以信心依止后,就不要变来变去。
D.就像交朋友一样。
2.具备哪种行为,可以说明已经依止了这位上师?(单选题)
A.顶礼过的。
B.多次供养过的。
C.有上师签名照的。
D.以信心求过法的。
E.经常一起吃饭的。
3.有传言说你的上师不好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多选题)
A.无风不起浪,可能真的有问题。
B.切莫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C.以智慧观察再下结论。
D.传言这么多,暂时放弃学佛吧,以后再说。
E.重新依止一位声誉好。
4.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相貌丑陋、愚笨无知的人,我们应怎么看待?(多选题)
A.这些人没有福报,需要指出他们的问题。
B.不要指责他们,守护好自己的语言。
C.一点善根也没有,离他们远一点。
D.人的内在境界和智慧难以衡量,也可能是具功德者。
E.努力帮他们改变现状。
5.我们应如何看待身边的小动物?(多选题)
A.对旁生也不能随便测度。
B.菩萨也会化现为旁生的形象度化众生。
C.动物是恶业所感召。
D.应该普遍地观清净心。
E.名字特别的旁生是佛菩萨化现。
F.对旁生也不能侮辱诽谤。
6.在一切诽谤罪中,诽谤哪些对境最为严重?(多选题)
A.上师。
B.道友。
C.旁生。
D.僧众。
E.妓女。
F.屠夫。
G.乞丐。
7.应依止怎样的上师?(多选题)
A.相识已久的。
B.有信心的。
C.诚实可靠的。
D.戒律清净的。
E.法相庄严的。
F.始终慈悲温和的。
G.弟子众多的。
1
应当如何依止上师?(单选题)
【答案】C.以信心依止后,就不要变来变去。
【解析】法本P250,阿底峡尊者曾说:“切莫诽谤一切人,于谁生信当依彼。”凡夫没有智慧眼,很难测度别人内在的真实境界,即使你看不惯某些人也没必要诋毁,如果你对哪位上师有信心,你就好好依止这位上师。依止上师以后也不要变来变去。现在有些人是这样的:今天依止这位上师,明天把他甩了,然后又依止一位上师,然后再舍弃……个别人的行为很可怕,他们根本没有依止上师的观念,把依止上师当做世间交朋友。这样是不行的,只要依止了一位上师,无论如何都不能舍弃、诽谤他。
2
具备哪种行为,可以说明已经依止了这位上师?(单选题)
【答案】D.以信心求过法的。
【解析】法本P249,如果以信心在某人面前求得佛法,结上了法缘,说明自己已经依止了他,以后即便亲眼看到对方有过失也不能诋毁。
3
有传言说你的上师不好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多选题)
【答案】
B.切莫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C.以智慧观察再下结论。
【解析】法本P253,我们万万不可听到别人说某人是坏人就盲目跟从。如果有人说你的上师或者道友不好,你应该以智慧观察再下结论。智者有观察的能力,而愚者没有观察的能力,总是不经观察就随声附和。
4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相貌丑陋、愚笨无知的人,我们应怎么看待?(多选题)
【答案】
B.不要指责他们,守护好自己的语言。
D.人的内在境界和智慧难以衡量,也可能是具功德者。
【解析】法本P257,佛经中说:“丑陋愚笨无利养,纵然理应轻蔑责,人之界行难知故,切莫鲁莽指责彼。”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一些相貌丑陋、愚笨无知、没有利养的人。以常情而论,可以轻蔑、指责这些人,但人的内在境界和智慧难以衡量,说不定他们是真正的具功德者,所以我们不要指责他们,这样自己不会有任何过失。今后在见到乞丐、残疾人等低劣之人时,大家应该看自己能不能守护语言?
5
我们应如何看待身边的小动物?(多选题)
【答案】
A.对旁生也不能随便测度。
B.菩萨也会化现为旁生的形象度化众生。
D.应该普遍地观清净心。
F.对旁生也不能侮辱诽谤。
【解析】法本P258,P260,我们不仅不能对人妄加衡量,甚至对旁生也不能随便测度。
在旁生中都有佛菩萨的化现,所以对任何众生都不能侮辱诽谤。的确如此,佛菩萨经常以各种形象度化众生,所以我们应该普遍地观清净心。
6
在一切诽谤罪中,诽谤哪些对境最为严重?(多选题)
【答案】
A.上师。
D.僧众。
【解析】法本P260,在一切诽谤罪中,以诽谤上师和僧众最为严重。
如果评论上师智慧的深浅、见解的高低,这不仅会诽谤上师,还会对正法造成诽谤,因此有极大的过患。
7
应依止怎样的上师?(多选题)
【答案】
A.相识已久的。
B.有信心的。
C.诚实可靠的。
D.戒律清净的。
F.始终慈悲温和的。
【解析】法本P249,对求法者来说,如果能依止以为相识已久、具有信心、诚实可靠、戒律清净的上师,自己不会上当受骗,对方也不会轻易改变。真正的修行人始终保持慈悲、温和的本色,不会遇到一点小事就变来变去,我们应该依止这样的上师。
编辑:定解D52
审核:定解D06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