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喜对治哪种烦恼?(单选题)
A.悭贪。
B.我慢。
C.嫉妒。
D.愚痴。
2.圣者所造的善根属于哪种?(单选题)
A.有漏善根。
B.无漏善根。
C.人天福德善根。
D.世间善根。
3.见到别人做善事时,我们应如何做?(多选题)
A.尽量生随喜心。
B.这只是他机缘巧合,我得创造机会做的比他更好。
C.即使生不起随喜心,也不能生嗔心、嫉妒心。
D.不要去制造违缘、摧毁别人的善根。
E.找些纰漏之处,不能让他人气太高。
F. 快去套近乎抱大腿,没准这是菩萨。
4.以下对随喜描述正确的哪些?(多选题)
A.应让别人随喜自己的功德,而自己的功德是不会因此而减少的。
B.以清净心随喜可获超胜的福德。
C.三千须弥可称量,随喜善根无法量。
D.既然随喜的功德这么大,那我只要随喜别人的功德就可以了,什么都不用做了。
E.随喜他人所做善法将获同等福德。
F.随喜无需费力,仅以分别心就可获得广大福德。
G.只能随喜见闻的一切善法善根。
5.大乘的善根是指哪些?(多选题)
A.在菩提心推动下所作一切善根。
B.无有自私自利心所作的一切利益众生的善事。
C.为获名利等而做的事。
D.为自己今生来世过得更好而做的事。
E.修大乘佛法的人所做一切善根。
F.一切诸佛广利有情的善根。
6.真正的随喜,需具备下面哪些条件?(多选题)
A.对别人做善法生起欢喜心。
B.只要有随喜的念头的就可以了。
C.自己要有想真正参与的意乐。
D.表面随喜功德,忽略内心的分别念。
7.一些人看到僧人有问题就对僧宝生不起信心,我们应该如何做?(多选题)
A.看问题不要只看反面。
B.看到僧众中有很多凡夫也能利益众生,随喜他们善根。
C.个别人出问题不代表所有僧人都不好,应观清净心。
D.只对佛宝和法宝生信心就可以了。
8.以下关于随喜的做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A.断除嫉妒心,恒时随喜他人功德。
B.见到别人行善法时,因不能成办而惭愧,因对方做善法而随喜。
C.发自内心地随喜别人所做的善法。
D.随喜对方功德,但害怕自己的功德有损而不让对方随喜。
E.在别人行持善法时,缘他们的善根发自内心的生起欢喜心,还要有真正想参与的意乐。
F.有人力、物力、财力、分别心等的随喜能获得广大福德。
1
随喜对治哪种烦恼?(单选题)
【答案】C.嫉妒。
【解析】法本P34-35。
对治嫉妒之随喜支。对于修持大乘佛法的人来说,应该彻底抛弃一切嫉妒心。
2
圣者所造的善根属于哪种?(单选题)
【答案】B.无漏善根。
【解析】法本P43。
善根分为无漏和有漏,圣者造的善根属于无漏善根,凡夫造的善根属于有漏善根。《俱舍论》中说,无漏善根不会漏于三界,它可以直接导致获得圣者的果位;而凡夫造的是有漏善根,如果没有被随解脱分摄持,这种善根将在轮回中成熟有漏的果报。
3
见到别人做善事时,我们应如何做?(多选题)
【答案】
A.尽量生随喜心。
C.即使生不起随喜心,也不能生嗔心、嫉妒心。
D.不要去制造违缘、摧毁别人的善根。
【解析】法本P41。
今后在见到别人做善事时,我们要尽量生随喜心,即使生不起随喜心,也不能生嗔心、嫉妒心,更不要去制造违缘、摧毁别人的善根。有些经典中说,菩萨在利益众生时,如果有人以恶心制造违缘,这个罪业是很难清净的。以后大家要小心:谁是利益众生的大菩萨,凡夫的肉眼很难分辨,所以自己最好随喜他人的功德,没有必要制造违缘。
4
以下对随喜描述正确的哪些?(多选题)
【答案】
A.应让别人随喜自己的功德,而自己的功德是不会因此而减少的。
B.以清净心随喜可获超胜的福德。
C.三千须弥可称量,随喜善根无法量。
E.随喜他人所做善法将获同等福德。
F.随喜无需费力,仅以分别心就可获得广大福德。
【解析】法本P35-39、P44。
我们不仅要随喜别人的功德,也应该让别人随喜自己的功德。虽然修行人不能炫耀自己的善根,但是以好心让别人随喜是可以的,自己的功德不会因此而减少。在《四十二章经》中,对此道理有很好的宣说。佛说:“看到别人行持善法时,如果自己产生欢喜心,可以获得很大福德。”有弟子问佛:“那行善者的善根会因此而穷尽吗?”佛说:“譬如一个燃烧的火炬,成百上千的人分取它的火来做饭、除暗,这个火炬依然如故。随喜福德也是如此(并不会减少)。”我们举行传灯法会时,一盏灯、两盏灯……这样依次传下来,最初的那盏灯并没有损失;与此相同,别人随喜自己的功德后,自己的功德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如果以特别清净的心随喜他人的善法,可以获得与对方同等甚至超胜的功德。
《汇集经》中说:“三千须弥可称量,随喜善根无法量。”
很多经中对随喜的功德都有宣说。这并不是佛教的传说,实际上随喜确实有非常大的功德。可惜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窍诀,否则可以轻而易举获得无量的善根。要发自内心地随喜别人的功德。
有些人有点过头了,他们认为只要随喜就可以了,一点实际行动都不用。看到别人放生时,只是口头上说:“你们去放生吧,我随喜就行了。”这样的“随喜”不会获得什么功德。所谓的随喜,不仅是对别人做善法生起欢喜心,自己也要有想真正参与的意乐。可是有些人什么善根都不愿意做,只是以“随喜”两个字来搪塞,我担心他们不会得到功德。
在随喜时,不一定要亲自看到、听到别人做善法,也可以观想十方三世的一切善法,然后对此进行随喜。
5
大乘的善根是指哪些?(多选题)
【答案】
A.在菩提心推动下所作一切善根。
B.无有自私自利心所作的一切利益众生的善事。
F.一切诸佛广利有情的善根。
【解析】法本P44、P50。
于发无上菩提心,广利有情皆随喜。
一切诸佛最初发了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中间以清净意乐于无数劫以六度万行成熟众生的相续,究竟了圆满、成熟、清净三种功德后现前圆满正等觉果位,然后示现十二种相,广利俱胝那由他刹土的无数众生。这些在《经庄严论》、《释迦牟尼佛广传》中都有详细宣说,我们应该随喜诸佛的这些善根。
我们应该随喜大乘的善根,也就是要随喜佛陀、菩萨以及凡夫在菩提心推动下所作的一切善根。大家要记住:凡是无有自私自利心所做的善事都是利益众生的,这就是大乘的善根;凡是以自私自利心做的善事都不是为众生做的,这不属于大乘的善根。对于大乘的广大善根,我们一定要好好地随喜。
6
真正的随喜,需具备下面哪些条件?(多选题)
【答案】
A.对别人做善法生起欢喜心。
C.自己要有想真正参与的意乐。
【解析】法本P45。
所谓的随喜,不仅是对别人做善法生起欢喜心,自己也要有想真正参与的意乐。
7
一些人看到僧人有问题就对僧宝生不起信心,我们应该如何做?(多选题)
【答案】
A.看问题不要只看反面。
B.看到僧众中有很多凡夫也能利益众生,随喜他们善根。
C.个别人出问题不代表所有僧人都不好,应观清净心。
【解析】法本P49。
虽然有些人出问题了,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出问题,可是他天天对出问题的人生邪见,从来不随喜没有出问题的人,这样不太好。在僧众里面,当然会有个别不如法者,但这不代表所有的僧人都不好。如果一个坏人能代表所有的人,那整个人类都没有好人了。所以还是应该观清净心。虽然僧众中有许多凡夫,可是这样的凡夫也能利益众生。看问题不能只看反面。
反面。
8
以下关于随喜的做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答案】
A.断除嫉妒心,恒时随喜他人功德。
B.见到别人行善法时,因不能成办而惭愧,因对方做善法而随喜。
C.发自内心地随喜别人所做的善法。
E.在别人行持善法时,缘他们的善根发自内心的生起欢喜心,还要有真正想参与的意乐。
【解析】法本P35、36、41。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说:“不应嫉妒,但生随喜,若能如是除贪嫉者,是名菩萨持心净戒。”如果能断除嫉妒心等烦恼,恒时随喜他人的功德,这种人就是守持清净戒律的菩萨。
随喜不需要任何人力、物力、财力,仅以分别心就可获得广大福德。所以当见到别人在做善法时,要对自己不能成办这样的善法感到惭愧,对他人做这样的善法感到欣喜。平时我们要经常想:别人能做这样的善法,这多么令人欢喜啊!
我们不仅要随喜别人的功德,也应该让别人随喜自己的功德。佛说:“譬如一个燃烧的火炬,成百上千的人分取它的火来做饭、除暗,这个火炬依然如故。随喜福德也是如此(并不会减少)。”……与此相同,别人随喜自己的功德后,自己的功德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要发自内心地随喜别人的功德。
所谓的随喜,不仅是对别人做善法生起欢喜心,自己也要有想真正参与的意乐。可是有些人什么善根都不愿意做,只是以“随喜”两个字来搪塞,我担心他们不会得到功德。
编辑:定解D07
审核:定解D05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