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课从哪个角度宣讲持戒的违品?(单选题)
A.修持知足少欲。
B.邪淫、应断除一切邪淫。
C.守持一分以上清净戒律。
D.贪嗔痴烦恼炽盛。
E.看破世间。
2.下列哪些属于法王如意宝提出的佛教的三大要点?(多选题)
A.清净戒律是佛法的基础。
B.闻思修行是佛法的精髓。
C.精进实修是佛法的精要。
D.弘法利生是佛法的结果。
E.团结和合是佛法的保障。
3.在《长阿含经》中,持戒的五种功德是?(多选题)
A.诸有所求,辄得如愿。
B.因不放逸,得大财聚。
C.所有财产,增益无损。
D.所往之处,众人敬爱。
E.好名善誉,周闻天下。
F.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G.行住坐卧,龙天护持。
4.下面描述中对实语解释正确的是?(多选题)
A.口中所说的话和内心的想法相称。
B.实语是转生天界的因。
C.方便语可以说。
D.实语就像甘露一样。
E.不欺骗佛陀、不欺骗上师、不欺骗自己的语言。
F.听者可以信任的语言。
5.对于化怨的理解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A.化解怨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行。
B.发了慈悲心的大乘行者,一定要以菩提心去化解矛盾。
C.自己最好不要卷入其中,否则会难以自拔。
D.化解矛盾是很多佛经中的要求。
E.遇到大事小情都得管,否则会违犯菩萨戒。
F.以好心化解怨恨有很大功德,能转生天界。
G.对众生诤斗和痛苦佛陀不欢喜。
H.要保护好自己的相续。
I.见到有人不和,就主动去化解。
6.本课所讲的随喜的一大要诀,应该随喜什么样的善行?(多选题)
A.不是为了地位、财食而作调解。
B.不说妄语,说真实可靠的语言。
C.以好心化解他人的怨恨,平息战争和冲突
D.守持清净的戒律。
E.安忍苦、累、谣言。
7.殊胜十善中的戒律,我们如何守持?(多选题)
A.不论出家在家,都应守持一分以上戒律。
B.得到戒体应该护戒如目,不违犯一点学处。
C.守持淫戒。
D.要得到般若波罗蜜多境界,所以广闻博学比守持戒律重要。
E.持戒能看破世间,可以获得大彻大悟境界。
F.以戒律护持自相续,再以菩提心饶益众生。
G.持戒的基础上拥有甚深见解,能够获得弘法利生的成果。
H.相续中有戒律,才能转生善趣获得解脱。
1
本课从哪个角度宣讲持戒的违品?(单选题)
【答案】B.邪淫、应断除一切邪淫。
【解析】法本P71。
此处所谓的持戒,主要从邪淫的违品而言的。
2
下列哪些属于法王如意宝提出的佛教的三大要点?(多选题)
【答案】
A.清净戒律是佛法的基础。
B.闻思修行是佛法的精髓。
D.弘法利生是佛法的结果。
【解析】法本P66。
法王如意宝向僧众提出佛教的三大要点,清净戒律是佛法的基础、闻思修行是佛法的精髓、弘法利生是佛法的结果。
3
在《长阿含经》中,持戒的五种功德是?(多选题)
【答案】
A.诸有所求,辄得如愿。
C.所有财产,增益无损。
D.所往之处,众人敬爱。
E.好名善誉,周闻天下。
F.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解析】法本P72。
在《长阿含经》中,世尊宣说了持戒的五种功德,诸有所求,辄得如愿、所有财产,增益无损、所往之处,众人敬爱、好名善誉,周闻天下、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4
下面描述中对实语解释正确的是?(多选题)
【答案】
A.口中所说的话和内心的想法相称。
B.实语是转生天界的因。
D.实语就像甘露一样。
【解析】法本P76-P77。
《大方等大集经.·宝女品》中说:“菩萨摩诃萨有三种实。何等为三?一者不诳诸佛,二者不诳己身,三者不诳众生。“所谓的实语就是不欺骗诸佛,不欺骗自己,不欺骗一切众生。
《大智度论》中说:“实语第一戒,实语升天梯,实语小而大,妄语入地狱。”讲得很清楚:实语是转生天界之因。
《因缘品》中说:“实语如甘露,实语乃无上,住于实义法,佛说为诚实。”
5
对于化怨的理解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答案】
A.化解怨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行。
D.化解矛盾是很多佛经中的要求。
F.以好心化解怨恨有很大功德,能转生天界。
【解析】法本P78-P80。
今后见到不和时,我们一定要尽量调节。很多人以前都没有这样做,旁边的人一直在吵架、大家,明明自己有能力化解,可是却一笑置之,根本不管,这样很不好。
《梁皇宝忏》中说:“菩萨摩诃萨,救苦为资粮,解怨为要行,不舍众生。“因此对大乘菩萨来说,化解怨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行。
《增一阿含经》中说:“无斗无有诤,慈心愍一切,无患于一切,诸佛所叹誉。“诸佛所赞叹的就是没有诤斗、没有怨恨,所以我们身边出现诤斗和怨恨时,作为发了菩提心的大乘行者,一定要以慈悲心去化解矛盾,不要让人民因为不和、摩擦产生痛苦。
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总考虑自己不要惹麻烦,自己要当一个好人,不肯为众生付出一点行动,这就落入声闻乘的修行了。因为声闻乘修行者希求的就是避免烦恼,只要保护好自己的相续就可以了。
化解矛盾是许多佛经中的要求。《大般涅槃经》中说:“不和合众,能令和合。“
《正法念处经》中说:“亲朋与好友,相互不和睦,何人极调解,转生于天界。”
6
本课所讲的随喜的一大要诀,应该随喜什么样的善行?(多选题)
【答案】
A.不是为了地位、财食而作调解。
C.以好心化解他人的怨恨,平息战争和冲突。
【解析】法本P78。
不是为了地位、财富或者名声,而是以好心化解他人的怨恨,平息战争和冲突,这样做有极大的功德。这是随喜的一大要诀(即一个随喜这种善行)。
7
殊胜十善中的戒律,我们如何守持?(多选题)
【答案】
A.不论出家在家,都应守持一分以上戒律。
B.得到戒体应该护戒如目,不违犯一点学处。
F.以戒律护持自相续,再以菩提心饶益众生。
G.持戒的基础上拥有甚深见解,能够获得弘法利生的成果。
【解析】法本P66-67,P73-74。
《亲友书》中说:“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戒律就像大地一样,如果没有大地,万物都不能生存,如果一个人相续中连一分戒律都不具足,要想转生善趣或者获得解脱也是非常困难的。
所谓持戒,在此处而言,则是指不但不邪淫,还要守持梵净行。
不管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应该精进持戒,最起码要守持一分以上的戒律。
得到戒体之后,就要全力以赴、如护眼目般认真持戒,一点学处都不能违犯。
守持清净的戒律比表面上的广闻博学重要得多。
要想真正持戒,必须有看破世间的境界。
如果能看破世间,在此基础上守持戒律、坚持修行,即使没有大彻大悟的境界,也没有在虚空中飞来飞去的神通,但在值遇难逢难遇的佛法之时,这也是极其可贵的。
如果在持戒的基础上,再有一个甚深的见解,那不管在寂静的深山修行,还是在繁华的城市弘法利生,肯定都会获得成功。
首先要以戒律守护自相续,然后以菩提心或者证悟的智慧饶益众生。
编辑:定解D53
审核:定解D02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