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丨《藏传净土法》第85课

1.柔和正直语和具义语的违品是?(单选题)

A.粗语和妄语。

B.粗语和绮语。

C.离间语和绮语。

D.绮语和粗语。


2.意的殊胜善业不包括?(多选题)

A.知足。

B.修慈悲心。

C.修菩提心。

D.行正法。

E.修平等心。

F.树立正见。

G.空性慧。


3.以下哪些语言属于方便语?(多选题)

A.对众生有利的语言。

B.对方喜爱的语言。

C.自利利他的语言。

D.对自己有利的语言。

E.无有染污的语言。

F.了义的语言。


4.根据《四分律》,哪些语言可以说?(多选题)

A.善法的。

B.如法的 。

C.慈爱的。

D.真实的。

E.柔和的。

F.悦意的。

G.有利的。

H.正直的。


5.修慈悲心的对境有哪些?(多选题)

A.恩人。

B.新闻里虐待孩子的家长。

C.杀父仇人。

D.绊倒自己的台阶。

E.追着咬自己的恶狗。

F.蚊蝇蟑鼠。

G.福布斯榜的名人。


6.行持正法的利益有哪些?(多选题)

A.今生后世皆快乐。

B.智慧像明灯。

C.魔众害不到。

D.相好庄严。

E.让有缘众生获得快乐。

F.财富具足。


7.如何做到少欲?(多选题)

A.了知财富来自福报,而不是贪求。

B.思维没有满足感的话,活得又累又苦。

C.认识财富无常不实的本性。

D.学会享受知足的快乐。

E.多体验,尝过味道自然就不贪了。

F.逃离北上广,选个安逸的小城过日子。

G.受三皈五戒。

H.去闭关或者短期出家。


1

柔和正直语和具义语的违品是?(单选题)

【答案】B.粗语和绮语。

【解析】法本P82。

语言的四种善业中,说实语和化怨也讲完了,今天开始讲粗语的违品——说柔和正直语以及绮语的违品——说具义语。

2

意的殊胜善业不包括?(多选题)

【答案】

A.知足。

C.修菩提心。

E.修平等心。

F.树立正见。

G.空性慧。

【解析】法本P92-96。

意的三种殊胜善业:少欲、修慈悲心和行正法。

3

以下哪些语言属于方便语?(多选题)

【答案】

A.对众生有利的语言。

C.自利利他的语言。

E.无有染污的语言。

【解析】法本P87。

有关经典中也提到,在对众生有利的情况下,佛陀也说过不了义的语言。所以适当的方便语是开许的。

如果你的语言对自己没有染污,对众生也有利无害,这样的语言才是方便语。如果你不是从众生的利益出发,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种情况下信口开河不是方便语,完全是妄语。

4

根据《四分律》,哪些语言可以说?(多选题)

【答案】

A.善法的。

B.如法的 。

C.慈爱的。

D.真实的。

G.有利的。

【解析】法本P88。

《四分律》中说:“善者便说,不善者不说。如法便说,不如法不说。爱言便说,不爱言不说。以实而说,不为虚诈。利益故说,不以无利。”讲到了五种该说和不该说的语言:善法可以说,不善法不可以说;如法的可以说,不如法的不可以说;慈爱的语言可以说,不慈爱的语言不可以说;真实语可以说,虚伪狡诈的语言不可以说;有利的语言可以说,无利的语言不可以说。

5

修慈悲心的对境有哪些?(多选题)

【答案】

A.恩人。

B.新闻里虐待孩子的家长。

C.杀父仇人。

E.追着咬自己的恶狗。

F.蚊蝇蟑鼠。

G.福布斯榜的名人。

【解析】法本P95-P96。

“如何修慈悲心呢?即对一切众生都无有害心,甚至对杀害父亲的怨敌都无有害心。”

“大家应该多修慈悲心,尤其要对恶劣众生修慈悲心,即便再恶劣的众生,也不要对他们有嗔心或者舍弃心。《十住毗婆沙论》中说:“若舍一恶人,则为背佛恩,是故恶众生,不应于中舍。”

6

行持正法的利益有哪些?(多选题)

【答案】

A.今生后世皆快乐。

B.智慧像明灯。

C.魔众害不到。

E.让有缘众生获得快乐。

【解析】法本P96-97。

如果一个人诚信因果,奉行、修持正法,则今生后世都会快乐。佛经中说:“修法之士得安乐。”

“大家要经常观察自己,像刚才经典中所说的那样——“善护身口意,正见恒相应”,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的智慧就会像明灯一样,成千上万的魔众都害不到你,任何违缘对你都无机可乘,而且你的智慧光芒放射出去,还可以照亮有缘众生的相续,让他们也获得无比的快乐。”

7

如何做到少欲?(多选题)

【答案】

A.了知财富来自福报,而不是贪求。

B.思维没有满足感的话,活得又累又苦。

C.认识财富无常不实的本性。

D.学会享受知足的快乐。

【解析】法本P92。

藏族有一句老话:有福不求亦得财,无福希求亦难得。福报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福报,即使你再追求也得不到财富;如果你有福报,不需要特别的勤作,自然而然就会得到财富。所以我们不要不知足,天天刻意追求,要做到随遇而安、知足少欲。

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要知足,如果始终没有满足感,自己会活得特别累。

短暂的一生就在不断贪求、攀比中度过,始终没有满足之感,这样的生活非常痛苦。

其实真正观察起来,财富只是欺骗愚者的假象,根本不会给人们带来快乐。《大宝积经》中说:“财物如幻亦如梦,愚痴众生被诳惑,刹那时得刹那失,何有智者生爱心?”财物是如梦如幻的,只有愚痴的众生才会被它诳惑,财物也是无常的,刹那得到、刹那又会失去,有智慧的人怎么会对它生起欢喜心呢?

在这个世界上,享受资具、受用之安乐的人很多,而享受知足少欲之安乐的人却非常罕见。寂天论师说:“享知足乐者,天王亦难得。”不要说人间的众生,帝释天王、大梵天也很难拥有知足少欲的安乐。有智慧的人应该追求这样的快乐。


编辑:定解E02

审核:定解D03

定解E07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