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教的核心在于?(单选题)
A.形象。
B.心。
C.法。
D.菩提心。
2.人在死亡的时候,父母、兄弟、妻子、僮仆、财产等一切都不会跟随,什么会伴随他的轮回之路?(单选题)
A.白业。
B.黑业。
C.善法。
D.恶法。
3.讲闻佛法的功德有?(多选题)
A.远离生老病死的痛苦。
B.心专注在善法上。
C.生生世世墮恶趣。
D.得生人天。
E.生生世世遇佛法。
F.增长陀罗尼智慧。
4.发菩提心的功德有哪些?(多选题)
A.堪比以十方珍宝供养无量诸佛。
B.没有供养佛陀大量财物的功德大。
C.即使犯戒堕入恶趣,也可以很快解脱。
D.是具有无上功德的对境。
E.是成佛之因。
F.是诸佛菩萨生出一切安乐之因。
G.能不生邪念。
H.消除业障。
5.怎样才是真正的弘扬佛法?(多选题)
A.一心建造精美的佛像。
B.提供共修道场,让更多的人有闻法的机会。
C.接灌顶。
D.系统学习慈悲观、断恶行善的理念。
E.办各寺院、各高僧大德的皈依证,结上缘。
6.发菩提心的频率,哪样比较好?(多选题)
A.最好每日六次。
B.昼夜六时。
C.最起码一天要一次发菩提心。
D.心中有佛就行。
E.随缘发心。
F.小乘修行人发心三次即可。
7.佛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多选题)
A.诚信三宝。
B.慈悲观。
C.闻思修。
D.断恶行善。
E.菩提果。
F.脱离三界轮回。
G.弘扬佛法。
8.为什么要当下立即修持善法?(多选题)
A.佛法难闻。
B.人身无常。
C.种善因得善果。
D.行持善法的因缘无常。
E.罪业力量强大,如果恶业习气现前,会随恶业而转。
9.为什么要舍弃吝啬心、懈怠心,尽量积极去讲法?(多选题)
A.必须听上师的,得让上师欢喜。
B.否则可能生生世世变成愚笨的人。
C.也能像周利槃特讲法后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D.否则有因果的果失。
E.否则犯菩萨戒。
F.让一个人懂得佛法也有无量功德。
G.可以获得名声名誉和尊重。
1
佛教的核心在于?(单选题)
【答案】C.法。
【解析】法本P136。
佛教的核心在于法。如果一个人对法没有兴趣,就根本没办法获得解脱。
从弘法利生来说,关键也在于法,而不在于外面的形象。你搞的活动再热闹,花了多少万元,买了多少鞭炮,派了多少辆车,形式上如何都不重要。关键是要让正法融入人心,即便一个人能生起善心,这就是在弘扬佛法。
2
人在死亡的时候,父母、兄弟、妻子、僮仆、财产等一切都不会跟随,什么会伴随他的轮回之路?(单选题)
【答案】B.黑业。
【解析】法本P142。
《大宝积经》中有一个很好的教言:“父母兄弟及妻子,朋友僮仆并珍财,死去无一来相亲,唯有黑业常随逐。”如果一个人生前一直造恶业,当他离开世间的时候,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仆人以及珍宝财产都不会跟随,唯有造的恶业会如影随形般跟随着他。这是一种必然的规律。
3
讲闻佛法的功德有?(多选题)
【答案】
A.远离生老病死的痛苦。
B.心专注在善法上。
D.得生人天。
【解析】法本P137、P140。
讲闻佛法的意义极大。通过传讲、听闻佛法,可以远离生老病死的痛苦,趋入究竟的涅槃。如经云:“听闻正法后,广弘之智者,远离诸老死,转生无上处。”所谓无上处,暂时指人天善趣,究竟指菩提果位。”
我很喜欢跟佛友们共同闻思,因为依靠大众的加持,自己不得不专注在佛法上,在这个时候,除了个别情况以外,一般都不会生起恶心。我讲一个小时的课,不敢说自己的心完全安住于善法,但贪、嗔等烦恼基本上不会出现。备课也是如此,备课过程中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就像太阳出来了一样,内心的黑暗基本上都没有了。大家一起念经、参加法会也是同样,那时相续中的无明黑暗也都不会存在。
4
发菩提心的功德有哪些?(多选题)
【答案】
C.即使犯戒堕入恶趣,也可以很快解脱。
D.是具有无上功德的对境。
E.是成佛之因。
F.是诸佛菩萨生出一切安乐之因。
G.能不生邪念。
H.消除业障。
【解析】法本P145-P148。
以十方世界的珍宝供养无量的佛陀,这个功德当然非常大,但如果有人生起一次菩提心,这个功德已经远远超过前者了。
为什么发菩提心有这么大的功德呢?因为一切佛、菩萨、声闻的安乐都是由此出生的。如《华严经》云:“菩萨发心功德量,亿劫称扬不可尽,以出一切诸如来,声闻缘觉安乐故。”
如果以发菩提心来修炼自心,即便我们因宿业所感而堕入恶趣,也会因发心的善业而不产生邪念。如果能长期修持菩提心,一般来讲不会造恶业,即使因为往昔的恶业转生到恶趣,也会跟恶趣的其他众生不同,你相续中的善心不会退失,而且以恶趣的身份也可以净除业障。
发菩提心的人是具有无上功德的对境。本来,对于小乘阿罗汉乘坐的马车,佛陀用脚接触也是不合理的,更何况说真正去拉;但如果是初发菩提心之人乘坐的马车,那佛陀以头牵引也未尝不可。为什么呢?因为发菩提心是成佛之因。 佛经中说:“与受了小乘别解脱戒而获得解脱相比,受菩萨戒后破戒堕入恶趣更为殊胜。”为什么呢?因为发菩提心后,即使犯戒堕恶趣,也可以很快从恶趣解脱,之后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5
怎样才是真正的弘扬佛法?(多选题)
【答案】
B.提供共修道场,让更多的人有闻法的机会。
D.系统学习慈悲观、断恶行善的理念。
【解析】法本P134-P135。
即使不是寺院,只是一个家庭式精舍,如果里面有讲闻佛法,人们的相续中不断生起善心,这里就存在佛法,这就是真正的道场。
6
发菩提心的频率,哪样比较好?(多选题)
【答案】
A.最好每日六次。
C.最起码一天要一次发菩提心。
【解析】法本P145。
按严格的要求,大乘修行人一天要六次或者三次发菩提心,如果不能这样,最起码一天要一次发菩提心。这样相续中的菩提心会生起、增上乃至不退,有许许多多的功德。
7
佛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多选题)
【答案】
B.慈悲观。
D.断恶行善。
【解析】法本P134。
从历史上看,汉地和藏地的传统不太相同,汉地的许多寺院不像藏地的寺院那样开展闻思修行,出家人把精力一直放在塑佛像、搞建筑上,寺院完全成了一种形象。很多在家人也是如此,喜欢办皈依证、听受灌顶、修气脉明点,而对于佛法的核心——慈悲观、断恶行善的理念,却没有系统地学习。
8
为什么要当下立即修持善法?(多选题)
【答案】
B.人身无常。
D.行持善法的因缘无常。
E.罪业力量强大,如果恶业习气现前,会随恶业而转。
【解析】法本P140-P141。
现在有了这么好的修七支供的机会,大家一定要抓紧修持,千万不能拖延,如果一拖延,这个机会也许就没了。人身是无常的,行持善法的因缘也是无常的,我们应该当下立即修持,不要“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样最终什么善法都搞不成。
对凡夫人来说,由于长期串习,相续而存,罪业的力量非常强大,如果没有好好修持善法,一旦恶业的习气现前,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随恶业而转。正因为如此,佛陀在《律藏》中说:“应当速行善,制止罪业心,福德若耗尽,意将喜罪业。”意思是,修行人应当及时行持善法,制止罪恶之心,如果没有这样,一旦往昔的福德耗尽,自己就会喜欢造罪业,各种罪业也会自然而然出现。
9
为什么要舍弃吝啬心、懈怠心,尽量积极去讲法?(多选题)
【答案】
B.否则可能生生世世变成愚笨的人。
D.否则有因果的果失。
E.否则犯菩萨戒。
F.让一个人懂得佛法也有无量功德。
【解析】法本P137-139。
如果我们懂佛法,最好不要因为吝啬心或者懈怠而不传讲,否则生生世世会成为愚笨之人。
通过上述公案可见,作为法师和有智慧的人,不要把佛法藏在自己肚子里,一直舍不得给别人讲,否则在因果上是有过失的。从菩萨戒的角度来讲,这也是犯戒的行为。
有能力的人要这样考虑:如今佛法这么衰败,即便让一个人懂得佛法也有无量功德,我应该发心讲经说法。当然,说法不能为了名声、财产和地位,否则意乐就不清净了。说法的意乐清净非常重要,古德说过,“心善地道亦贤善”,如果能保证这一点,即使别人不理解,有这样那样的非议,也只是他们的事,自己不会有任何过失。
编辑:定解D03
审核: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