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丨《藏传净土法》第89课

1.发清净愿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一切受用供养上师三宝,愿自他都能获得佛果。

B.一切善根回向给众生,愿自他一切有情往生极乐世界。

C.一切善法回向给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获得佛果。

D.一切福德资粮回向给众生,愿自他一切众生早日往生净土。


2.从佛法的角度看当今时代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单选题)

A.金钱和能力。

B.才能和学历。

C.智慧和福报。

D.慈悲和关爱。


3.往生净土有哪些层次?(多选题)

A.上辈往生、中辈往生及下辈往生。

B.上辈往生需要舍欲出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C.中辈往生不需要出家,但要发菩提心、一心念佛、积累资粮。

D.下辈往生不需要其他因缘,但要发愿并专心念佛。

E.上辈往生生时会梦见阿弥陀佛授记亲自前来接引往生净土的时间。

F.中辈往生临终时阿弥陀佛的化身前来接引往生净土。

G.下辈往生临终时梦见阿弥陀佛并往生净土。


4.哪些是正确的发愿?(多选题)

A.要以平等心发愿:凡是与我有缘者,愿他们都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

B.愿我和与我结缘的众生在临终时,无量光佛的化身以及比丘眷属们降临在面前。

C.愿我的亲朋好友能够往生,怨敌不要往生。

D.文殊菩萨如何发愿我亦如是发愿。

E.诸佛菩萨如何发愿,传承上师如何发愿,我亦如是发愿。

F.愿自己的财富增长,家人幸福安康,声名远播。

G.愿与我结缘的一切众生清净恶业的迷乱显现,面见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并顺利往生净土。

H.依靠清净的善愿,一定要断绝相续中的一切烦恼,有生之年精进行持善法。


5.死亡时的种种痛苦都有哪些?(多选题)

A.气息分解的痛苦。

B.显现迷乱习气的痛苦。

C.畏惧死亡却无法继续生存的痛苦。

D.对亲朋好友及财物依依不舍却不得不独自离开的痛苦。

E.呼吸马上要停止,身体的支节很快就会分离。

F.像赴刑场的犯人一样畏惧来世。

G.手指抓胸、嚎啕大哭、泪水盈眶、满心抱怨。

H.内心特别忧愁。

I.害怕得大小便失禁,以至于染污了自己的身体。

J.断气前见到阎罗狱卒的恐怖面容。

K.身体出现四大次第隐没。


6.为了临终顺利往生,生前可以做哪些事?(多选题)

A.多念佛号。

B.随时随地祈祷、观想阿弥陀佛。

C.遵照上师教言修行。

D.平时努力串习往生四因。

E.尽量断恶行善。

F.多皈依几位具德上师。

G.不断增上对净土法门的信心。

1

发清净愿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答案】B.一切善根回向给众生,愿自他一切有情往生极乐世界。

【解析】法本P149。

所谓发清净愿,就是将一切善根回向给众生,愿自他一切有情往生极乐世界。

2

从佛法的角度看当今时代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单选题)

【答案】D.慈悲和关爱。

【解析】法本P151。

如今是人与人互相合作、互相依赖、互相帮助的时代,人们最需要的就是慈悲和关爱。

3

往生净土有哪些层次?(多选题)

【答案】

A.上辈往生、中辈往生及下辈往生。

B.上辈往生需要舍欲出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C.中辈往生不需要出家,但要发菩提心、一心念佛、积累资粮。

F.中辈往生临终时阿弥陀佛的化身前来接引往生净土。

G.下辈往生临终时梦见阿弥陀佛并往生净土。

【解析】法本P152。

往生净土有不同层次。《无量寿经》中讲到了三种往生——上辈往生、中辈往生以及下辈往生:上辈往生需要舍欲出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如果能具足这些因缘,临终时阿弥陀佛会亲自接引其往生净土;中辈往生不需要出家,但要发菩提心、一心念佛、积累资粮,临终时阿弥陀佛的化身会接引其往生净土;下辈往生不需要其他因缘,但要发菩提心并专心念佛,这种人临终时梦见阿弥陀佛并往生净土。

4

哪些是正确的发愿?(多选题)

【答案】

A.要以平等心发愿:凡是与我有缘者,愿他们都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

B.愿我和与我结缘的众生在临终时,无量光佛的化身以及比丘眷属们降临在面前。

D.文殊菩萨如何发愿我亦如是发愿。

E.诸佛菩萨如何发愿,传承上师如何发愿,我亦如是发愿。

G.愿与我结缘的一切众生清净恶业的迷乱显现,面见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并顺利往生净土。

H.依靠清净的善愿,一定要断绝相续中的一切烦恼,有生之年精进行持善法。

【解析】法本 P152-165。

愿我和与我结缘的众生在临终时,无量光佛的化身以及比丘眷属们降临在面前,见到这些圣众之后吾等生起极大的欢喜心,于无有任何痛苦中安然往生净土。

要注意的是,如果只发愿带着亲朋好友往生净土,而舍弃了关系不好的怨敌,这就是世间的贪嗔之心,这种做法是不应理的。因此我们要以平等心发愿:凡是与我有缘者,不管是有法缘、财缘等善缘的众生,还是以抢夺财产、摧毁身心、病魔缠绕等方式结上恶缘的众生,愿他们都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

在座的各位都是发菩提心的人,因此平时或者在极乐法会中应该发愿:愿与我结缘的一切众生清净恶业的迷乱显现,面见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并顺利往生净土。

佛经中记载,文殊菩萨曾经发过十种大愿,其中大多是发愿度化一切轻毁、侮辱自己以及对自己制造违缘的众生。作为大乘修行人,我们应该跟随文殊菩萨发愿。

今后大家到一些殊胜的道场时,要跟随上师、僧众们发断恶行善的大愿。如果自己实在不会发愿,可以这样想:诸佛菩萨怎样发愿,传承上师怎样发愿,我也如是发愿。

平时在念诵《普贤行愿品》、《极乐愿文》等愿文时,也要发自内心地想:愿文的功德太不可思议了,末法时代能遇到这么殊胜的法门,确实是不幸中的万幸,我要依此发下清净的善愿,一定要断绝相续中的一切烦恼,有生之年精进行持善法!如果长期这样发愿,自相续就会逐渐改善。

5

死亡时的种种痛苦都有哪些?(多选题)

【答案】

A.气息分解的痛苦。

B.显现迷乱习气的痛苦。

C.畏惧死亡却无法继续生存的痛苦。

D.对亲朋好友及财物依依不舍却不得不独自离开的痛苦。

E.呼吸马上要停止,身体的支节很快就会分离。

F.像赴刑场的犯人一样畏惧来世。

G.手指抓胸、嚎啕大哭、泪水盈眶、满心抱怨。

H.内心特别忧愁。

I.害怕得大小便失禁,以至于染污了自己的身体。

J.断气前见到阎罗狱卒的恐怖面容。

【解析】法本P154,P163-P164。

死后的去处是善是恶,主要观待临终时的心态,所以那时要尽量把心转到善法方面。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那些生前经常造罪业的人,死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罪业之相:心识迷乱,语无伦次,身体不由自主地瘫倒在屎尿之中,各种悲惨的恶相都会出现,在极度痛苦之中,体内的四大开始次第隐没。

所谓的死亡,对于舍弃今世的高僧大德而言,只是断尽寿命而没有其他痛苦,对于罪业深重的人来讲,那就苦不堪言了。他们会感受各种痛苦,如:气息分解的痛苦、显现迷乱习气的痛苦、畏惧死亡却无法继续生存的痛苦、对亲朋好友及财物依依不舍却不得不独自离开的痛苦,等等。

许多临终者就像赴刑场的犯人一样畏惧来世,他们对从前没有取舍善恶极其后悔,以致于手指抓胸、嚎啕大哭、泪水盈眶、满心抱怨,但那时后悔已经晚了,只能孑然一身、赤身裸体、两手空空地离开人间。

关于死亡的痛苦,在《教王经》等佛经中有详细宣说。《入行论》对此也有描述,如云:“因忧眼红肿,面颊泪双垂,亲友已绝望,吾见阎魔使。”有的人死时内心特别忧愁,双目红肿,泪流满面,亲友们也绝望地呜呜痛哭(不过有些亲友表面上哭,实际上心里特别高兴,一直在盘算怎么分遗产),如果是罪业深重的人,甚至还没断气就会见到阎罗狱卒的恐怖面容。又云:“忆罪怀忧苦,闻声惧堕狱,狂乱秽覆身,届时复何如?”罪业深重之人想起自己的罪业就忧苦不已,听到阎罗狱卒的恐怖声音害怕得大小便失禁,以至于染污了自己的身体,但那时害怕又有什么用呢?

6

为了临终顺利往生,生前可以做哪些事?(多选题)

【答案】

A.多念佛号。

B.随时随地祈祷、观想阿弥陀佛。

C.遵照上师教言修行。

D.平时努力串习往生四因。

E.尽量断恶行善。

G.不断增上对净土法门的信心。

【解析】法本P155-P163。

所以大家不要动摇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应该不断增上信心,这对自己的解脱才是有利的。

一个人能否现见佛陀,和平时的串习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如果修持就可以现见佛陀,否则就不可能现见。《莲宗宝鉴》中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因此,如果我们经常念佛、观佛,在临终、中阴或者梦中必定会见到佛。

言归正传,如果平时反复修持净土法,经常念佛、观佛,在临终或者中阴时,依靠生前修持的善习力,就会像儿子熟悉母亲一般认出阿弥陀佛。儿子即使久别母亲,一遇到母亲也能马上认出并直奔母亲的怀抱;与此相同,如果平时对阿弥陀佛有强烈的信心,临终时只要一见到阿弥陀佛就能认出,然后于安乐、明清、喜悦的状态中死去,不会有任何痛苦,死后会解脱于光明中。

临终之际很多人都束手无策,如果那时能遇到一位具德上师,亡者本人和家人将是何等喜悦啊,但如果自己平时精进修行,临终就会面见阿弥陀佛,那种欢喜之情就更是无以言表了,因此大家生前一定要精进修行。

现在我们串习什么样的善法或者恶法,在临终时都会现前,因此平时要努力串习往生四因,这一点至关重要。龙树菩萨在《养生篇》中说:“一切众生之功过,皆以串习为根本,习惯悉皆依自己,是故串习德最胜。”

现在我们懂得了佛法的道理,在以后的有生之年中要尽量断恶行善。当然,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今生前世的因缘不尽相同,有的人不一定能完全行持善法,但无论如何也要尽量行持。如果能养成行持善法的习惯,将来一定会成熟快乐的果报。

总之,生前串习什么,临终时就会现前什么,所以我们平时应多念佛号、观音心咒,多坐禅,到临终时自己就会这样做。

修行也是同样,上师要求我们多念佛、观佛,如果自己平时遵照上师的教言认真修行,临终时就好办了。

编辑:定解D05

审核:定解E10

定解E01

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