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丨《藏传净土法》第93课

1.贪恋什么是修行人解脱的最大障碍?(单选题)

A.亲友。

B.财产。

C.食物。

D.法本。

E.怨敌。

F.无常。


2.哪些是正确的闻法心态?(多选题)

A.欢喜心。

B.恭敬心。

C.利他心。

D.满足心。

E.清净心。

F.厌倦心。


3.不贪执亲友的正确做法是?(多选题)

A.对亲友冷漠、不关心。

B.视亲友如怨敌。

C.对经常出现在梦里的亡者做不净观。

D.怀着感恩心去关心上师、父母、亲友等于己有恩者。

E.将亡人执著的东西供养僧众做超度。


4.修行人对待自己财物正确的观点是?(多选题)

A.提前供养、布施。

B.临终时内心舍弃它们,不去想。

C.临终时作意将其供养诸佛菩萨,或布施一切众生。

D.藏到一个别人都找不到的地方。

E.财物如同梦幻泡影,没有什么可执著的,应该彻底放下它们。

F.交给寺院处理。


5.怎样做对亡者有利?(多选题)

A.嚎啕大哭、倾诉不舍、声声呼唤名字、摇动抱紧亡者身体。

B.人死后应马上念经、念佛。

C.请有能力、有修行境界的上师作超度。

D.将亡者生前执著的东西供养僧众,请僧众作超度。


6.以下对待饮食、身体、容貌正确的观点是?(多选题)

A.民以食为天,为了一日三餐而奔忙、活着。

B.为了断除对饮食的贪著而不吃不喝。

C.什么都可以舍弃,唯独火锅是我生命中的最爱。

D.身体、容貌是革命的本钱,每天化妆打扮要几个小时。

E.修行人应追求内在的寂静,心思应放在利益众生、修行佛法、获得解脱上。

F.充满业惑与不净物的幻身,对自他不会带来什么利益。

G.饮食能维持身体运转就可以了。


7.无贪有何益处?(多选题)

A.无贪者的生活轻松、快乐而满足。

B.佛法融入了自相续,贪执的疙瘩解开了。

C.痛苦自然熄灭。

D.不贪执了,自然就对一切都没了兴趣,生活没有动力、方向,索然无味。


8.以下关于贪执的过患正确的说法是?(多选题)

A.对亲友、财食的贪执会障碍修行,障碍往生极乐世界。

B.如果不舍弃对亲友、财食的贪执,只能生生世世在轮回中感受无量痛苦。

C.人活着的时候贪执什么,死后神识还会缠着不放。

D.贪欲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E.若不舍弃贪执,即生中也会很痛苦,无有自在。

F.临终的一念贪执可能会毁坏一辈子的修行,而导致多生累世沉溺于轮回中。


9.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法、对待公案?(多选题)

A.公案都很简单,就像是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一样,不必重视。

B.应重视公案,其中的意义深远,要真正做到其中的义理很难。

C.应以恭敬心、欢喜心、利他心、清净心听受。

D.不应以厌倦心、满足心听受,更不应有傲慢心。

E.公案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明了甚深的法义。


1

贪恋什么是修行人解脱的最大障碍?(单选题)

【答案】A.亲友。

【解析】 法本P219。即生中的人、财又有什么可贪执的呢?如果不舍弃这些,只能生生世世在轮回中感受无量痛苦。

如果贪恋亲友,死后将转生为他们身边的魔鬼、旁生等可怜众生。对修行人来讲,亲友是解脱的最大障碍,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贪执这些解脱的怨敌。

2

哪些是正确的闻法心态?(多选题)

【答案】

A.欢喜心。

B.恭敬心。

C.利他心。

E.清净心。

【解析】法本P216。希望大家以欢喜心、恭敬心、利他心听法。如果具足这些心态,依靠无欺的缘起力,上师三宝的加持自然而然会融入你的心中。一旦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学法也好,修行也好,做什么事都很容易,你的心念会逐渐调柔,烦恼会逐渐息灭,智慧会逐渐增上,获得解脱也就不困难了。

在听法的过程中,大家不要有厌倦心、满足心,更不要有傲慢心,觉得这些法自己都懂,用不着再听了。傲慢心是最要不得的,前辈大德们经常说,人一旦有了傲慢心,功德之水不可能融入他的相续。因此,大家要以清净心来接受佛法的甘霖。

3

不贪执亲友的正确做法是?(多选题)

【答案】

D.怀着感恩心去关心上师、父母、亲友等于己有恩者。

E.将亡人执著的东西供养僧众做超度。

【解析】法本P216、P225-226。为了顺利往生净土,我们应该发愿:愿我不贪执饮食、财产、亲友等世间的一切。当然,一说不贪执,有些人容易走极端,从此以后不吃不喝,对亲友毫不关心,把他们看成怨敌一样。我觉得这也没有必要。贪执跟关心不能划等号。作为大乘佛教徒,要有感恩心、报恩心、孝顺心,如果这些都没有,连基本的人格都不具足了。感恩心并不是贪执心,对于上师、父母、亲友等于己有恩者,我们也应该去关心。

不过有些人对此一点都不执著,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也是不合理的。有些人生病,家里出现违缘,就是因为死人贪执活人不放。如果某人临终时一直贪执你,他死后一段时间里你经常梦见他,这说明他还在缠着你。这时你应该念烧施仪轨,或者请僧众为他作佛事。

一般来讲,人死后应该请有能力、有修行境界的上师做超度,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上师,应该将亡者执著的东西供养僧众,请僧众作超度,这对亡者非常有利。

4

修行人对待自己财物正确的观点是?(多选题)

【答案】

A.提前供养、布施。

B.临终时内心舍弃它们,不去想。

C.临终时作意将其供养诸佛菩萨,或布施一切众生。

E.财物如同梦幻泡影,没有什么可执著的,应该彻底放下它们。

F.交给寺院处理。

【解析】法本P226-227 。人活着时执着什么,死后神识就会缠在上面。在藏地,因为害怕亡者阴魂不散,寺院亡者生前喜欢的东西别人都不敢要,一般会送交寺院处理。

作为修行人,对于自己贪执的东西,要么生前处理掉,要么死时不想它,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临终一念之差也会导致多生累世沉溺在轮回中,那就太可怕了。

古人执著松耳石这类东西,现代人执著的是轿车、衣服、家具等,其实这些贪执对自己没有任何利益。《毗奈耶经》中说,一切财物如同梦幻泡影,没有什么可执著的,应该彻底放下它们。因此,如果我们有机会,要提前处理自己的财产,如果没有机会处理,临终时内心要舍弃它们,作意将其供养诸佛菩萨或者布施一切众生。总之,临终的心态很重要,如果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心,即使平时天天念佛,也可能因为一念贪执而毁坏一辈子的修行。

5

怎样做对亡者有利?(多选题)

【答案】

B.人死后应马上念经、念佛。

C.请有能力、有修行境界的上师作超度。

D.将亡者生前执著的东西供养僧众,请僧众作超度。

【解析】法本P226、229。一般来讲,人死后应该请有能力、有修行境界的上师作超度,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上师,应该将亡者执著的东西供养僧众,请僧众作超度,这对亡者非常有利。

按照佛教的传统,人死后亲人不能哭泣。按理来说,人死后应该马上念经、念佛,死者在这种声音中离去是很好的,如果一直哭喊,很可能像上面的公案一样,死者会变成亲友身体中的旁生。

6

以下对待饮食、身体、容貌正确的观点是?(多选题)

【答案】

E.修行人应追求内在的寂静,心思应放在利益众生、修行佛法、获得解脱上。

F.充满业惑与不净物的幻身,对自他不会带来什么利益。

G.饮食能维持身体运转就可以了。

【解析】法本 P221、228。其实,如果过于贪执饮食,人的内心是不会寂静的。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要追求内在的寂静,不应该贪执饮食。《正法念处经》中说:“若人常喜乐,知诸论中义,不贪着饮食,名寂意比丘。”如果喜欢闻思修行,了知经论的意义,对饮食无有贪执,只要能维持身体就可以,这样的出家人就叫做心态寂静的比丘。当然,这样的在家人也叫做心态寂静的居士。

其实贪执充满业惑与不净物的幻身没有什么用处,人的身体就像涂抹着美色的不净物或者绫罗绸缎包裹的荆棘一样,对自他不会带来什么利益,贪执它没有任何意义。

7

无贪有何益处?(多选题)

【答案】

A.无贪者的生活轻松、快乐而满足。

B.佛法融入了自相续,贪执的疙瘩解开了。

C.痛苦自然熄灭。

【解析】法本 P224。无贪者的生活是很快乐的。为什么很多佛教徒活得轻松快乐?就是因为佛法融入了他们的相续,内心贪执的疙瘩解开了,所以痛苦也就自然而然息灭了。我觉得最好的心理妙药就是佛法。大家想一想:让每个人恒时处于快乐、满足中,世界上哪个医生、科学家和智者能做到?只有佛法才能做到。当然,个别烦恼深重者遇到佛法也不一定得到利益,《现观庄严论》中说:“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缘不获善。”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佛法的确是解除痛苦的殊胜妙药。

8

以下关于贪执的过患正确的说法是?(多选题)

【答案】

A.对亲友、财食的贪执会障碍修行,障碍往生极乐世界。

B.如果不舍弃对亲友、财食的贪执,只能生生世世在轮回中感受无量痛苦。

C.人活着的时候贪执什么,死后神识还会缠着不放。

D.贪欲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E.若不舍弃贪执,即生中也会很痛苦,无有自在。

F.临终的一念贪执可能会毁坏一辈子的修行,而导致多生累世沉溺于轮回中。

【解析】法本 P214-227。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是什么呢?除了舍法罪和五无间罪以外,还有对亲友、钱财、饮食、资具等的贪执。所以应当发愿不要对这些有强烈的贪执。如果我们特别贪执它们,甚至临死时还依依不舍,那肯定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话,自己学了一辈子的净土法即生没用上就太可惜了。

总之,一想到恶世的痛苦以及后世的痛苦,我们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呢?即生中的人、财又有什么可贪执的呢?如果不舍弃这些,只能生生世世在轮回中感受无量的痛苦。请诸位道友深思此理。

可见生前贪执什么,死后神识还会缠着不放。

贪欲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许多人刚开始觉得对人和物的贪执是一种快乐,可是这种快乐很快就会转变成痛苦。《坐禅三昧经》云:“诸欲初软乐,后皆成大苦,亦如怨初善,灭族祸在后。”

作为修行人,对于自己贪执的东西,要么生前处理掉,要么死时不想它,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临终一念之差也会导致多生累世沉溺在轮回中,那就太可怕了。

总之,临终的心态很重要,如果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心,即使平时天天念佛,也可能因为一念贪执而毁坏一辈子的修行。

9

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法、对待公案?(多选题)

【答案】

B.应重视公案,其中的意义深远,要真正做到其中的义理很难。

C.应以恭敬心、欢喜心、利他心、清净心听受。

D.不应以厌倦心、满足心听受,更不应有傲慢心。

E.公案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明了甚深的法义。

【解析】法本P216-217。希望大家以欢喜心、恭敬心、利他心听法。如果具足这些心态,依靠无欺的缘起力,上师三宝的加持自然而然会融入你的心中。一旦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学法也好,修行也好,做什么事都很容易,你的心念会逐渐调柔,烦恼会逐渐息灭,智慧会逐渐增上,获得解脱也就不困难了。

在听法的过程中,大家不要有厌倦心、满足心,更不要有傲慢心,觉得这些法自己都懂,用不着再听了。傲慢心是最要不得的,前辈大德们经常说,人一旦有了傲慢心,功德之水不可能融入他的相续。因此,大家要以清净心来接受佛法的甘霖。

为了说明贪执的过患,下面我们将宣讲一些公案。这些公案看似简单,不要说在座的一些知识分子,甚至小学一年级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听了以后都能重复,但其中的意义却很深刻,要真正做到其中的要求,不要说那些不修行的人,甚至多年在山洞、茅棚里闭关的老修行能否做到也不好说。因此,大家不要轻视这些公案,否则甚深的法义不可能融入你心中,这也是修行的一种违缘。前面我要求大家以恭敬心听法,原因也在于此。

编辑:定解D07

审核:定解E01

定解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