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重点
课前开示
(一)《二十一度母赞》的弘扬状况
1、古印度和藏地
(1)藏地
A. 藏文《大藏经》中有这部佛经。
B. 度母法门非常兴盛,许多大德都造有度母仪轨,信仰的人很多。
C. 不管哪个寺院都念度母,平时课诵也好,给施主念经也好,僧人们都要念度母经咒。
(2)印度
A. 度母法门非常兴盛,许多大德都造有度母仪轨,信仰的人很多。
B. 龙猛菩萨、龙菩提尊者、寂天菩萨、阿底峡尊者等大德经常得到度母的授记和加持。
2、汉地
(1)汉文《大藏经》中有这部佛经。
(2)度母法门基本上没有得到弘扬,法类比较少,只有一些简单的仪轨和咒语在流传,译本也很少。
(二)度母的功德
1、度母是一切诸佛的事业总集
具足圆满的智慧、悲心、威力
2、依靠度母的迅速、猛厉加持
一方面可以遣除修行中的障碍(遣除众生的痛苦),同时也可以增上智慧和福德(将众生安置于安乐)。
正文内容
(一)经名:《圣度母赞》
1、《圣度母赞》的内容
宣说了二十一尊度母,每一尊度母都以一个偈颂进行赞颂。
2、《圣度母赞》归属于何处
(1)阿底峡尊者
《二十一度母赞》属于事续
(2)日藏大师
《二十一度母赞》属于瑜伽续
(3)后来的个别大德
《二十一度母赞》既属于事续,也属于瑜伽续
(4)圆融
从究竟意义上讲,《二十一度母赞》可以按照无上密法解释,但根据所化众生的根机,也可以按照事续和瑜伽续解释。
3、关于所祈祷的对境——度母
(1)本体
二十一尊度母的本体都是一个。
(2)是佛显菩萨像
度母实际上是佛,暂时她以菩萨形象度化众生。
4、为何要祈祷度母
(1)度母的含义
让众生度越痛苦
(2)度母的功德
能遣除世间的各种灾难和痛苦。
(3)为何要祈祷度母
A. 末法时代依靠自力远离痛苦很困难
末法时代,如果没有本尊、空行、护法神的加持,想靠一己之力远离痛苦是非常困难的。
B. 具足度母的助缘能应对浊世风浪
依靠具足智慧、悲心的圣尊,违缘的烈火一瞬间就会熄灭。
5、听闻要求
要对度母产生信心和欢喜心。
(二)总顶礼
1、顶礼内容
“嗡 顶礼至尊圣度母”
2、释义
(1)“嗡"
呼唤词;与诸佛菩萨的身口意相应的一种咒语。
(2)“至尊”
对圣者度母的尊称。
(3)“嗡 顶礼至尊圣度母”
在具足智慧、悲心、清净戒律、利益众生等功德的圣者度母面前,我恭恭敬敬地顶礼。
3、分析
(1)在印藏两地,顶礼度母是传统
在古印度的传统中,即使是不信仰佛教的人,念诵度母、顶礼度母者也特别多。
藏地度母像特别多,每一座寺院,基本上都有度母像和唐卡。在藏族人当中,几乎没有不念度母经咒的。
(2)度母无偏私
A. 佛菩萨加持无偏私
有清净的信心就能获得诸佛菩萨的加持。
B. 有信心者必能得到度母加持
知道度母的不共功德,就会产生虔诚、清净的信心,就会恭敬、顶礼、供养度母,这样就会得到度母的加持。
(三)赞颂奋迅度母
1、偈颂
“顶礼奋迅救度母,目如刹那闪电光,三域怙主莲花面,花蕊绽放从中现。”
2、释义
(1)身相
A. 身色:为红色或者黄色
B. 手印:右手结救护众生的胜施印,左手持莲花,花上有右旋海螺。
(2)“奋迅度母”的释词
A. “奋”:勇猛。
B. “迅”:迅速
C. “奋迅度母”:度化众生极其勇猛、迅速。
3、分析
(1)奋迅度母的功德——“目如刹那闪电光”
度母的智慧眼能一刹那照见器情世界、世出世间的一切所知。
(2)度母的历史来源——“三域怙主莲花面,花蕊绽放从中现”。
A. 以偈颂方式宣说
a. “三域怙主莲花面,花蕊绽放从中现”。
(a)“三域”:欲界、色界、无色界。
(b)“三域怙主”:指三界的怙主观世音菩萨。
(c)“三域怙主莲花面”:形容观世音菩萨的面容就像莲花一样圆满。
(d)“花蕊绽放从中现”:度母是从观世音菩萨的泪水中出现的。
B. 以历史宣说
a. 佛经记载一
很早以前, 慧月公主对鼓音如来和僧众做了了百千万年的供养,并发愿以女身每天度化无量众生、于观世音菩萨眼泪中化生,分担观世音菩萨度众事业。后愿力成熟,于观世音菩萨眼泪化现的莲花中出现绿度母和白度母,这两尊度母又显现为二十一尊度母,协助观世音菩萨广度众生。
b. 佛经记载二
无垢光比丘得到了十方如来的灌顶而成为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又获得了五方佛的灌顶,然后他的心间出现了度母。
C. 小结
度母与观世音菩萨一本体
度母是从观世音菩萨的眼泪或者心间化现的,实际上他们就是一个本体,所以祈祷度母和祈祷观世音菩萨是相同的。
(四)顶礼赞颂白度母
1、偈颂
“礼月色白度母,秋百满月聚集脸,成千群星同汇聚,尽放威光极灿然。”
2、释义
(1)身相和名字
七只眼睛,双脚掌、两手掌各有一只眼睛,脸上有三只眼睛,所以也叫做七眼佛母。
(2)偈颂解释
秋天的月亮远离了尘埃、云雾,白度母的面容犹如一百个秋天的满月聚在一起,她的身体放出灿烂的威光,犹如成千上万的群星汇聚,从光芒中降下甘露,遣除一切众生的热恼。
3、分析
(1)白度母的本体和功德
A. 白度母和妙音天女是一个本体:如果妙音天女法修得好,能极大地增上智慧,在写诗词、辩论方面会有不共的能力。因二者一个本体之故,所以,修白度母也可以开发智慧。
B. 长寿佛的幻化:白度母是长寿三尊之一,所以祈祷白度母可令自他长寿。
(2)藏地度母的化身
在藏地历史上,尼泊尔的赤尊公主是白度母的化身,汉族的文成公主是绿度母的化身。
(3)祈祷度母可以所求满愿
A. 遣除命难
陈那论师的位弟子通过祈祷度母、念诵度母心咒,使德吞食人和动物的毒蛇生起慈心,返回大海,不再伤害众生。
B. 长寿、平安、快乐、发财、求子等
只要诚心祈祷度母,念诵度母经咒,除了个别业力深重者,自己想要的一切悉地都会得到。
(五)顶礼赞颂紫磨金色度母
1、偈颂
“顶礼紫磨金色母,莲花庄严其妙手,布施精进苦行静,安忍禅定行境性。”
2、释义
(1)身相
身黄色,右手结胜施印,左手持莲花,花上有能遣除贫穷、赐予财富的如意宝,以这样的莲花和如意宝庄严她的妙手。
(2)特点
以六波罗蜜多度化众生:布施、精进、苦行寂静(持戒)、安忍、禅定、行境性(智慧)。
3、分析
(1)功德
A. 理说
增长智慧、福德、寿命,遣除痛苦、愚痴、灾难。
B. 例说
a. 裸体度母满足乞女所求之公案
烂陀寺附近有一个乞女向月官论师乞讨女儿的嫁妆,为满足乞女的乞讨,月官论师向度母像祈祷,结果度母像变成一个美女从墙上走下来,并将身上的丝绸衣服和饰品脱下来送给乞女作为女儿的嫁妆。
b. 上师出家
上师出家时遇到了很多违缘,拼命祈祷度母后,所有的违缘都奇迹般地消失了。
(2)教诫祈祷度母
A. 当祈祷度母
a. 月官论师曾说:“度母对所有无私的祈请都会即时应现,其它的祈请则可能要等久一些。”
b. 为了遣除道障,成办一切所愿,大家以后要经常祈祷度母。
B. 如何祈祷
最好是没有自私心,完全为众生的利益而祈祷。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7154-定解B09-009
本课难点
啥是缘起
(一)缘起的含义
“缘”和“起”若分开来讲,则“缘”是物质诞生所需要的所有条件。
比如,苗芽的产生,就需要种子、空间、时间、温度、湿度等等。当诸多条件具备的时候,从这些因缘当中,就会产生果,这叫做“起”。如果没有“缘”,就不会有“起”。
“起”观待于“缘”,这就是“缘”和“起”的概念。
(二)缘起的分类
缘起分胜义缘起和世俗缘起
1、世俗缘起
(1)含义
指万事万物都是依靠因缘而起,因缘聚合而不起的法,或不是因缘而生的法,在这个世界是没有的。
(2)引用经论详说缘起
A.《缘起经》——其整个内容都是直接讲缘起。
经中讲一切事物从因缘当中产生、存在、毁灭的过程,叫做缘起。缘起初,也即缘起的开始。
现实生活当中包括精神、物质等一切,都是依此生故彼生的。
无论物质还是非物质,所有的东西都是相互观待、相互对立的。有一个东西的存在、诞生,就有另外一个东西的产生,这就是《缘起经》中关于缘起的定义。
B.《稻秆经》——是以稻秆为喻,揭示世间万物都如同稻种产生稻芽一样,一切都在因果当中,都离不开因缘或缘起。
《稻秆经》讲,法性就是自然规律。自然规律与佛的出现和不出现是没有关系的。这也是佛教与外道最大的区别。
(3)世俗缘起的分类
起主要作用的叫做因,起次要作用的叫做缘。
A. 外因
前前为因,后后为果。如果没有种子,则芽不会产生。因缘和合的时候,种子就会产生苗芽。这叫做外在的因相应。
B.外缘
地、水、火、风、空、时六界都具备的时候,外在的因缘法就已经具备。
地界不会想:我能够持种子,不让它掉落。水也不会想:我能润泽种子。因为地、水、火等六界,都是物质,没有情感的无情物,它们永远不会去思考问题。但在因缘具备的时候,即使它们没有这样的意思,其结果仍然会产生。
其中种子是主因;地、水、火、风等等都是外缘。虽然在种子发芽的过程中,它们没有起到最根本的、最主要的作用,却起到了必不可少的次要作用,所以叫做外在的缘。
C. 内因
就是十二缘起法。在因缘合和的时候,有了无明,就会产生行。因为有行,识也就会产生。十二缘起支,前前都是因,后后都是果。到了最后的老和死以后,又从第一缘起的无明开始,就这样周而复始、轮转不息,轮回永远不会停止,这就是内在的因。
D. 内缘
所谓地水火风空识界等和合故。此处讲的地水火风,是指人的肉体上的地水火风,与外界没有关系。
地永远不会认为:我能够阻碍其它的物质,我可以让身体坚硬。它只是一个没有意识的物质。同样,水、火、风、空等等也没有这样的意识,但在地水风火等所有因缘都具备的时候,就形成了我们的身体。
当因缘具备的时候,我们就一定会随着业力而投生到该去的地方,凡夫永远不会有选择的自由。
E. 总结
在内外所有的因缘当中,没有一个是因缘自己去思考、设计、创造出结果的。所有的因缘,都没有这样的意识,但在因缘聚合的时候,不管任何人希望产生果,还是不希望产生果,果都会产生。
2、胜义缘起
所有因缘而起的法在胜义中远离四边八戏等相状,而这就是万事万物的本性。
(三)缘起对于修行的意义
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一切法都是空性。每一个人内心的本性,都是光明。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虽然我们心的本性是光明,但我们自己却不知道。是佛陀发现并告知了我们,然后指引我们去修行,让我们证悟空性光明。简言之,虽然心的本性与佛的出现没有关系,但我们的证悟与解脱,却缘于佛的深恩厚德。
(四)佛陀所有教义中缘起法是最殊胜的
1、缘起是世出世间最不共的道理
佛陀所说的法中,依靠自己的能力完全宣说了缘起空性的甚深意义,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位智者、大德、学者,都没办法讲述这么甚深的道理。所以佛陀宣说的缘起道理,谁也不可能宣说,谁也不可能证得。
2、缘起是诸佛最究竟的密意
八万四千法门全部归纳起来,中心意义就是缘起法门
万法都是因缘的假合,即世俗中如梦如幻。胜义中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的境界,虽然此境界我们用语言也没办法说,用思维也没办法想,但万法的本性确实如此,而它就是三世诸佛的密意,也是大圆满、大手印的究竟本义。
3、教证说明
《方广大庄严经》中也讲:“深入缘起,觉悟真实。”
(五)附说缘起咒和缘起偈
1、咒语
平时我们经常在念“诸法从缘起……”等偈子,它的梵文,就是缘起咒:“嗡耶达日玛黑德巴尔巴瓦 黑敦得堪达塔嘎多哈雅巴达 得堪匝友呢若达 诶旺巴德玛哈夏日玛纳耶索哈。”
2、装藏必备
佛陀非常赞叹缘起咒,《缘起经》中说: 哪怕建一个非常小的佛塔,塔里面没有任何其他装藏的东西,只有一个缘起咒装在里面,这个塔也能变成非常殊胜的积累福报的依处和福田。
无论是佛像、佛塔、佛经,只要念诵七遍缘起偈或缘起咒,就会变成殊胜的福田,就可以算是一种简单的开光。
3、缘起偈讲的是什么?
“诸法从缘起”,所有的法或事物,都是从它自己的因缘当中产生的。
“如来说是因”,释迦牟尼佛宣说了它们的因缘。
“彼法因缘尽”,当因缘结束的时候,果也会消失。
“是大沙门说”,因为释迦牟尼佛宣说了缘起,所以就是大沙门。
二十一度母,修哪位好呢?
(一)二十一度母的总集是谁
二十一度母的总集或本体是绿度母。
与其说是度母不同,不如说是众生的根基不同,众生信心不同,喜好不同,这才有不同身相、不同特点、不同作用、不同表现的度母。
(二)佛菩萨各显神通投其所好
我们可能对某位圣尊有信心,对其他圣尊无法生起信心。因而佛菩萨为了帮助我们成就,就会化成各种各样的形象。不管我们喜欢什么形象,佛菩萨都可以化现为任何形象来投其所好,因为真正的菩萨是无相的。但只有通过各种各样的化现,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攀附的机缘。
修行容易么我
(一)如何看待修行感应
1、同样是修行人,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在祈祷度母的过程中,有的人在修行或者生活中的感应都很快,但是有的人却经常得不到加持,也没有什么感应。
2、正确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了解缘起的道理
对于这一点,要用因果通三世或者因缘法来正确看待。
成办任何事情都需要因缘具足。虽然度母的加持力非常迅猛,但是我们能得到多少加持,也要看自己的因缘。如果信心纯净、稳定,那么得到的加持也是持久稳定的;如果信心不稳定,就很难接受到稳定的加持。
所以无论是在修行的过程中遇到违缘,还是显现上没有得到很明显加持,还是要通过比较稳定的信心持续地祈祷。清净信很容易,但是胜解信很困难,而真正的加持来自于稳定持久的信心。
(二)怎么增上信心
1、信心的来源
通过祈祷、学习、不断地积累,都可以产生信心。
2、不断串习
刚开始信心可能并不明显,但是通过不断地供养、祈祷、顶礼、赞叹、转绕,都是和度母结缘的方式。行持每一个善法都是在累积生起信心的因,自己的相续中自然而然会累积很多因缘。通过这些串习,到了一定的时候因缘成熟了,信心就生起来了。
(三)为什么积累福报那么难
1、福报离我有多远?
福报依赖于自身的基础,就像花钱一样,如果没有债务,则开始挣钱之后很快就能累积财富;但是如果有很多债务,那么虽然一直在积累财富,但只能使债务减轻。福报也是一样,可能暂时没有显现,但如果坚持下去达到一个临界点之后,就会在某一天突然对佛陀、度母、莲师的信心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如此福报也就开始显现了。
2、一切都遵循因缘法则
福报的积累也有助于我们信心的提升,这不是无因无缘的。因为我们修法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只不过这些因缘或者善法还处于种子的状态,还没有发芽。通过修行不断地积累因缘,会使修行的验相日趋明显。
因此我们一定要对因缘法则、因果缘起,有非常清醒的了知,要知道,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顶礼、每一次供养、每一个赞颂、念诵的每个咒语都不会唐捐。每一次修持都在加固它的力量,都是让果成熟的催熟剂。积累到一定时间,所有的因缘都会成熟,这个时候整个相续就会改变,身心都会和以前不一样。
参考资料:上师《缘起赞》讲记,慈诚罗珠堪布《缘起赞》讲记、生西法师本课辅导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7154-定解B19-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