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辅导
法师辅导 ——智诚堪布
名词解释
原文
大概十岁时,有一个叫班玛丹增的修行人,他是一位佐钦派的法师,对三宝信心很大,对佛理也很精通,他送给我一个很小的度母像。从小学、中学、师范到出家,我一直将这个度母像带在身边。
佐钦派
在宁玛派当中,有敏竹林派、多吉扎派、噶陀派、佐钦派、白玉派、协庆派等六大传承、六大主寺。
——《前行广释》生西法师辅导
原文
在二十一度母中,第一尊叫做奋迅度母,她的身体为红色或者黄色,右手结救护众生的胜施印,左手持莲花,花上有右旋海螺。
胜施印
右手往外平伸的就叫做胜施印。
——《二十一度母赞释》生西法师辅导
原文
度母的历史来源是什么呢?偈颂中说,“三域怙主莲花面,花蕊绽放从中现”。“三域”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域怙主”就是指三界的怙主观世音菩萨,“三域怙主莲花面”是形容观世音菩萨的面容就像莲花一样圆满,“花蕊绽从中现”是说度母是从观世音菩萨的泪水中出现的。
欲界
三界之一。淫欲食欲二欲强有情所住之处,名为欲界。上自六欲天为始,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八大地狱是也。俱舍论八曰:“地狱等四及六欲界,并器世间,是名欲界。”又曰:“欲所属界,说名欲界。”俱舍光记三曰:“欲界欲胜故但言欲。”。
——《佛学大辞典》
色界
三界之一,谓身体与宫殿国土物质的物,总为殊妙精好,故云色界。色界四禅有十八天。【参见: 四禅天及三界】。【又】十八界之一,青黄赤白等眼根所对之色境。自持体与他法差别,故名色界。
——《佛学大辞典》
无色界
三界之一。此界无一可谓为色法之物质,亦无身体,无宫殿,但存识心,而住居于深妙之禅定,故谓之为无色界。此无物质之世界,虽不能定其方处,而姑就果报之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但谓为色体实无者,有部宗之义也,依成实之义,则就无粗色而谓为无色,非谓全无色也。此界中分四地,自下而上言之,则第一为识无边处,第二为空无边处,第三为无所有处,第四为非想非非想处也。既为无质,故不能以居处分之,但依其禅定寿命等之胜劣而立差等。俱舍论八曰:“无色界中都无有处,以无色法无有方所。(中略)俱异熟生,差别有四:一空无边处,二色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如是四种,名无色界。此四非由处有上下,但由生故,胜劣有殊。复如何知彼无方处,谓于是处得彼定者,命终即于此处生故。复从彼处没,生欲色时,即于是处中有起故。”又曰:“于彼界中色非有,名为无色。所言色者,是变碍义,或示现义。被体非色,立无色名。”
——《佛学大辞典》
笔记整理:定解B16
笔记审核:定解B01
档案编号B07154-定解B16-004
法师辅导
一 教理方面的重点、难点
(一)课前教诫的重难点
1、赞叹的意义
(1)广说赞叹的意义
A、可以让其他有情对所赞叹的对境产生信心,通过赞叹,大家就可以见贤思齐,对矫正自己的发心和行为有利益。
B、通过赞叹的方式来做顶礼:语顶礼就是通过赞叹的方式来做顶礼。
C、赞叹也是祈祷:边赞叹边祈祷来得到加持,通过赞叹的方式和所赞叹的对境相应。
D、和圣尊、和实相相应:赞叹度母和殊胜的佛菩萨,主要还是和圣尊、和实相相应。
(2)特说赞叹度母的意义
《二十一度母赞》通过对二十一度母所具有的功德如实地宣讲而赞叹度母。
A、最主要是觉悟心性:在觉悟心性的过程当中,祈祷度母帮我们遣除违缘,具足顺缘。
B、遣除不吉祥,具足吉祥:每天缘度母做恭敬、赞叹、祈祷、顶礼等等,不顺慢慢就会越来越少,顺利吉祥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佛法方面的闻思修、戒定慧、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等,通过度母的加持也会逐渐具足所有顺缘。包括让修法生起觉受的很多顺缘,逐渐也都会具足。
2、如何得到度母的加持
(1)关键因素
信心
(2)缘起
通过信心——该祈祷的要祈祷、该赞叹要赞叹、该念诵的要念诵等,这样就能得到度母的加持和摄受。
(3)得到加持的方式
A、依靠仪轨和咒语
a、念什么
(a)《二十一度母赞》。
(b)简略的、四句话的简单赞颂——麦彭仁波切有四句话的对度母的赞叹。
(c)度母心咒。
b、念多少
每天念七遍或者念三遍,甚至念一遍也可以,或者至少每天一百遍度母心咒。
c、自利利他
我们要了解度母,也要劝其他人对度母生起信心,念度母赞、度母心咒等。
B、依靠度母像
a、做一些度母的挂件给别人挂。
b、家里供度母像、二十一度母的唐卡。
3、佛菩萨悲心无偏私
(1)大悲为所有众生而发
佛菩萨、度母、包括莲师等,都是给修行者或者善根已经成熟或即将成熟的人赐予加持的圣尊,能使他们修行的所有因素逐渐齐全。他们的大悲智慧是不偏袒的,对所有的众生都开放。
(2)那些善根即将成熟的人会更容易得到加持
为了帮助那些善根成熟了、但还有很多不自在的修行者尽快获得修行方面的成就,或者自利利他的功德,佛菩萨们也发了很多愿,他们的智慧眼主要看着这些人,谁祈祷的话,因缘齐全之后,他们就会把加持传递给这些人。所以说,从说法的侧面来讲,可以说佛菩萨的悲心对这些人更加强烈一点,这是一种表示的方法。
4、如何理解上师在说的“文殊菩萨是一切诸佛的智慧总集,观音菩萨是一切诸佛的大悲总集,度母是一切诸佛的事业总集。”
(1)佛菩萨形象和了义智慧之间的关系
A、凡夫人无法缘诸佛菩萨的智慧、悲心
智慧是大无为法的自性,它不是眼根、耳根的对境,一般人讲缘不了。
B、为了便于凡夫人修行,故将佛菩萨的智慧、悲心等具体化
为了让凡夫人能够接近诸佛菩萨的智慧、悲心,专门把他们的智慧显现成一个圣尊的样子,让我们眼根可以缘、耳根可以听,有一个具体化的观修形象。
C、虽然形象不了义,但有其必要性
这些形象只是智慧的一个影像,但是依靠这个影像的指引,我们可以深入或者现前真实的智慧。虽然它不了义,但没有这个方便是不行的,我们根本缘不了诸佛智慧。
(2)如何理解“度母是一切诸佛的事业总集”
A、诸佛的事业
诸佛的事业是遣除众生的痛苦,将众生安置于安乐之地,获得佛果的觉悟也是诸佛的事业。
a、离的苦:有粗大的苦,也有细微的苦。
b、得的安乐:有世间的安乐,还有解脱的安乐;还有取名为安乐、其实是真正智慧的大乐心。
成佛的安乐是一种什么乐:不是说成佛真的非常快乐,这种乐受是没有的。因为乐受是一种有漏的心所,这在圣智里是不会出现的。如果在圣智里面还有很快乐的乐受,那就不是真正的圣智。虽然安立一个快乐的名称,但那种所谓的乐其实是一种超越苦乐的境界,是智慧的本体。
B、度母如何加持我
a、度母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够直接加持,直接提供。
b、你自己必须要走的、要做的,度母会加持你具备获得安乐的因缘。比如有些时候她化现成一个善知识,或者加持你能够遇到和你有因缘的善知识,在他面前听闻这些取舍的教言等等。
(3)我能不能只念一个圣尊的名号或者心咒
A、从某个侧面来说
莲花生大士也是遣除违缘的,祈祷莲花生大士就够了,度母就不用念了,可以这样安立。
B、对凡夫而言
各圣尊加持力不同,缘起不同,如果可能,各本尊都修一点,这样可以从不同侧面成熟我们修法的缘起,是有必要的。
C、观察自己是不是只是懒的借口
说时间不够或者念得太多等等,只是借口而已。
(二)法本开显中重难点
1、经名:《圣度母赞》
(1)关于名称
原名叫《圣度母赞》,因为讲的是二十一尊度母的赞颂,所以普遍称《二十一度母赞》。
(2)归属
有些说是事续的,有些说是瑜伽续的,但这里没有要求必须得到灌顶之后才能学、才能念,里面文字也没有提到必须得灌顶,虽然属于事续部等,但严格来讲也算是比较开许的殊胜修法。
(3)解释“圣度母”
“圣度母”:它属于一种圣法。圣就是圣尊,度母是圣者,所以叫圣度母。
A、"圣":藏地翻译的有些经典里,都有“圣”字,比如《圣般若摄颂》,意即此为圣法或正法,这是法宝的等流。
B、"度母":度母是能让众生度越苦难的圣尊,显现上是一个女性,所以叫度母。虽然显现女身,但是佛菩萨发愿变成的女身不会有任何的痛苦。
a、所依:度母
(a)度母是稳定的皈依境:我们一次性地皈依了她(三宝),她(三宝)永远不会欺惑我们,帮助我们是没有期限的。因为度母(三宝)的自性是稳定的。在她修行的过程中,所有让心性变化的因素都去掉了,剩下的就是非常稳定、圆满、清净的大悲,以及伴随着大悲的智慧和能力,是很完美的依靠者。
(b)麦彭仁波切:在末法时代,男性本尊中文殊菩萨的加持最快,女性本尊里面度母的加持最快。
b、度者:所有正在感受痛苦的众生。
(a)自己:自己有问题了,真心诚意地祈祷。
(b)他众:如果其他人遇到问题,但是他不信仰或不懂得祈祷度母,我们也可以祈祷度母去帮助他们。如果因缘聚合,就可以得度母的加持、度越种种痛苦。
c、以何来度:通过信心来祈祷、修行度母。
(4)正确认知度母
A、二十一尊度母满足众生不同所需
二十一度母是由一个本体化现的二十一种不同的事业,针对众生的二十一种不同需求分别予以满足,或者遣除众生的违缘。
B、二十一尊度母是一个本体
二十一度母其实是一个本体,虽然从图片上看,绿度母坐在中间,其他度母分散在周围,但那只是一种表现方式,实际上不管在哪个位置,二十一度母里每一位度母都和中间绿度母的本体一模一样。
C、总集是绿度母
《度母赞》里有二十一尊度母,她们的总集或本体就是绿度母。
如果是一尊度母,很多地方就放绿度母,也有放白度母的。
D、本体是佛
度母是功德圆满的佛陀的自性,以菩萨的形象度化有情。
(5)得受度母加持的因缘有哪些
A、信心
我们在遇到违缘时要依靠圣尊的帮助,一方面是自己的信心,一方面是圣尊的力量,如果这些因缘齐全,那么具足智慧、悲心的圣尊的加持力就会降临,清净掉我们所有或部分的违缘。
a、信心是关要
(a)信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怀疑会让你得到加持的路不顺畅,如果想真正得到最圆满的加持,要尽量消除自己的疑惑心。
(b)有些世间人虽然平时不修学,但是当他遇到麻烦时,跪在度母像前或者跪在观世音菩萨面前,诚心哀求、祈祷,那时他得受加持的通道是畅通的,还是可以得到加持。有人会认为,难道观世音菩萨会加持造恶的人吗?只要祈祷者的心是清净善良的,这种善心就可能感召到加持。观世音菩萨等圣尊的加持一直是开放的,只要当时把你的心调整到相应的状态,就能得到。
b、信心可以培养
(a)得到、增上信心的方式
信心有时通过祈祷可以得到,有时通过学习得到,有时通过不断地积累
(b)持续地积累会增上信心
Ⓐ 每天积累生起信心的因:刚开始信心可能并不明显,不断地做,每天都祈祷、供养、赞叹、顶礼、转绕等,每一个因素都在累积让你生起一个大信心的因,积累到一个临界点的时候,因缘成熟了,信心就生起来了。
Ⓑ 靠着“佛系”的方式,等不来信心:如果不去做因缘,空想是不行的。所谓的因缘到了,就是首先你做了因缘,没因缘是不行的,因为你创造了因缘,因缘一成熟,的确就可以了。
B、相信因果
a、要相信因果法则
一定要对因缘法则、因果缘起,有清醒的了知,了知后就知道,我们做的每一个顶礼、每一次供养、每一个赞颂、念诵的每个咒语都不会唐捐,每一次都在加固它的力量,都是让果成熟的催熟剂。只要慢慢去做就会成熟,如果不做也就停滞了,就不会有成熟的因缘。持续去做,到了一定时间,所有的因缘成熟了,整个相续就会变,身体会变、心也会变。
b、利用因果法则尽量让善根清净:
(a)不要掺杂不清净的因素:
Ⓐ 一边修一边疑惑,就相当于你的种子里加了一些脏东西,这个善根就变得不太清净了,种子就变成了既有善的部分也有染污的部分,染污的部分就会拖后腿,即便成熟了,也是不圆满的善根。
Ⓑ 发心没有用在一生成佛上,因里夹杂了很多轮回的思想,想通过善根让你的家庭美满、身体健康、升官发财,夹杂了这些东西导致你的善根做是做了,但全都没和一生成佛的果相应。
(b)加入增上善根作用的因素:
Ⓐ 用菩提心来摄持,或者至少用出离心来摄持,或者用三轮体空的方式摄持,这些都是让善根增长稳固、清净广大的善因。如果你经常做很纯净、力量大的善因,因很强劲,那肯定果就很快。
Ⓑ 非常干净的出离心、非常干净的菩提心、非常干净的空正见才能让你的法器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谈一生成佛,资粮才能圆满。
C、非常想得到度母的加持
2、总顶礼
(1)顶礼句
嗡 顶礼至尊圣度母
(2)释义
A、“嗡”:是呼唤词,是和诸佛菩萨身口意相应的咒语、一个种子字,很多咒语前都有嗡字。
B、 “顶礼至尊圣度母”
a、“至尊":是对度母的尊称,在所有尊贵的对境中,她是最为尊贵的。因为她是佛的本体,是一切诸佛事业的总集,所以她是非常尊贵的自性。具足所有的殊胜功德,最圆满的大悲和智慧,相续中没有丝毫垢染。
b、"顶礼":有时在度母像面前做礼拜,有时赞颂度母,有时内心中祈祷度母,都属于对度母的顶礼,这里是通过语言念诵恭恭敬敬地顶礼至尊圣度母。
c、"圣度母":基本所有度母的手势都是一样的,右手往外平伸的就叫做胜施印。左手在胸间持莲花,莲花上放的东西不一样,有些莲花上放海螺,有的放如意宝。
(3)分析
A、有很多非常殊胜的度母像
a、菩提伽耶的度母像:菩提伽耶大塔的墙上有很大、很著名的度母像,有些小房间里也有很多殊胜的度母像。
(a)度母在不同时期显现她们的功德——显现说话、显现劝阿底峡尊者发菩提心等。
(b)法王如意宝去印度金刚座时,把他的一串红念珠供养给度母了。几年之后,那串红念珠又在法王房间里出现,相当于度母又把这串念珠拿回来了。
b、藏地的寺院也有很多著名的度母像:很多地方都有很著名的度母像,加持力很大,有人专门去念诵、赞叹、供养、祈祷。
(a)拉萨附近阿底峡尊者涅槃的聂塘寺,那里有阿底峡尊者自己修的一尊很小的度母像,也可以朝拜。
(b)昌都寺有一尊说话度母。
(c)还有一些上师们自己修持过的度母像的也特别多。
B、可以将度母像挂在身上
a、现在有很小、很精美的度母像,可以请了之后,装藏开光,经常带在身上求加持。
b、上师老人家也有一尊小小的度母像,带在身上很长时间,通过度母像遣除了很多违缘。
C、要好好祈祷度母
了知度母功德之后,对度母生起了信心,有信心就应该让它进一步演化成祈祷、修行、念诵,这样信心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
3、顶礼赞颂奋迅度母
(1)偈颂
顶礼奋迅救度母,目如刹那闪电光,三域怙主莲花面,花蕊绽放从中现。
(2)释义
A、奋迅度母
就是非常勇猛的意思,合起来解读就是度化众生的事业非常迅速。
B、“目如刹那闪电光”
(a)“目”:智慧眼,可以一刹那间了达一切所知。
(b) “闪电光”:度母的智慧眼能一刹那照见所有的器情世界,照见世间出世间的一切所知。
Ⓐ 所有度母都具有这个功德,能在一刹那中了知一切所知,所以一切众生同时祈祷,她的智慧都可以完全了知。
Ⓑ 有些圣者是有神通,也有能力,但是可能不是恒时、不是一刹那就能了解,比如说阿罗汉不入定就没有这个神通。一个传记里说,有一位阿罗汉正在打座,他的一个弟弟遇到违缘了,就开始呼唤他,而他在打座不知道。一个护法神听到后就告诉他,有人在祈祷你去帮助他,然后他才过去。但度母一刹那间就可以照见所有的所知、所有众生的祈祷,哪怕最微细的起心动念都能够清楚地了解并作加持,不分出入定。
C、“三域怙主莲花面”:就是讲她的历史。
(a)"三域":三域是三个区域,欲界、色界、无色界,整个三界叫做三域;有些地方三域是讲三个地方;三地是就天上、地上和地下来讲的。有些地方讲天境、人境、龙境,也有这些针对性的讲法。这里就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解释。
(b)“三域怙主”:观世音菩萨。
(c)“莲花面”:是说观世音菩萨的面容像莲花一样,非常清净、圆满。因为观世音菩萨的悲心、善法已经圆满了,所以身像圆满。
众生也是,如果业很清净,那么业所体现出来的样子就会很庄严。如果业不好,就可能会丑,或者就是平庸。
D、“花蕊绽放从中现”
观世音菩萨的泪水变成莲花,度母从莲花花蕊里显现出来。
其他度母历史的说法:《极乐愿文》的颂词里也有阿弥陀佛的身体化现成莲师、观世音、度母的说法。
4、顶礼赞颂白度母
(1)偈颂
顶礼月色白度母,秋百满月聚集脸,成千群星同汇聚,尽放威光极灿然。
(2)释义
A、“秋百满月聚集脸”
白度母的脸像秋天的满月。在整个四季当中秋天的天空最干净,秋天的一百个满月表示特别庄严,远远超胜了一般月亮的光明,而且是非常纯净的状态。
B、“成千群星同汇聚”
a、白度母的身体发射出灿烂的威光,好像成千上万的群星汇聚的光明一样,从光明里降下甘露遣除众生的热恼。
b.、“威光”:救度众生的光明,也是度母事业的光明,她通过光明的方式普照众生,遣除众生种种的痛苦。
(3)分析
A、度母会做我们生生世世的护佑
现在我们祈祷度母,如果造的罪业成熟,可能会堕落旁生、饿鬼,甚至地狱。但是因为修过度母、祈祷过度母的缘故,她的救护力在堕落之后还会继续起作用。比如在饿鬼中,通过度母的加持可以很快解脱饿鬼;或在地狱当中,通过度母的加持,痛苦很快消除,从地狱中解脱出来。
B、白度母的功德
a、白度母和妙音天女是一个本体
(a)妙音天女有时候作为文殊菩萨的佛母,有时候作为能很迅猛增长智慧的圣尊。如果祈祷妙音天女,能增上很多的智慧。《文殊语狮子修法》中的佛母就是妙音天女。
(b)把白度母、妙音天女作为一个本体来祈祷也可以有这个功德。
b、长寿三尊之一
白度母也是长寿三尊之一,长寿三尊的主尊是长寿佛,一边是白度母,一边是尊胜佛母,所以白度母是能让自己、高僧大德长寿的因缘。
5、顶礼赞颂紫磨金色母
(1)偈颂
顶礼紫磨金色母,莲花庄严其妙手,布施精进苦行静,安忍禅定行境性。
(2)释义
A、“顶礼紫磨金色母”
a、“紫磨金色”:是紫磨纯金,金黄色的。
b、"紫磨金色母":她的特点是以六度度化众生。
B、“莲花庄严其妙手”:她左手拿莲花,上面有如意宝庄严她的手。
a、地藏王菩萨、财神、黄财神等,他们的手上要不然是吐宝兽,要不然是如意宝,都是满足众生财富方面的愿望。
b、度母非常迅猛的加持力也是为了满足众生财富方面的需求,也是一种示现。
C、“布施精进苦行静,安忍禅定行境性”
a、“苦行静”:就是持戒度。因为持戒需要一定的苦行,需要寂静调柔的环境,以及寂静的身语。
(a)"苦行":守戒要经过一些苦行,因为戒律所断除的很多东西都是我们有兴趣、喜欢做的事情,但是以强制性的规定让你不要做。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获得身心寂静或不沾染罪业。
(b)“静”
Ⓐ 寂静的环境:如果环境太复杂就容易犯戒律。
Ⓑ 一定的身语的寂静:有些地方讲持戒时要守护六根,守护六根就是让身心寂静的方式。六根有色根,还有无色的心方面的意根。守摄六根就是让你的心清净,不要乱看、乱听、乱想,这样寂静之后就会容易守戒。
b、“行境性”:智慧度,就是自己的智慧缘行境(对境)的本性而入于万法的实相中,所以叫行境性。
(3)分析
紫磨金色母的功德
一方面她圆满了六度,一方面她通过六度的方式来利益有情众生。所以修持、祈祷紫磨金色度母相应于六度,也可以让众生获得智慧、福德、寿命、布施、持戒、安忍等功德,这也是度母殊胜的功德。
二 实修引导
(一)如何祈祷度母
1、心态
(1)一心一意。
(2)把自己调整到比较放松平静的心态中。
2、观想
(1)观想度母的像
有一些特殊的度母像,加持力很大,可以在这些度母像前祈祷。或者仅作观想也行。
3、祈祷
认认真真地祈祷,相应度母的悲心、忆念度母的功德等等,一心一意地祈祷度母来帮助我。
(二)契合意义去做观想
1、三宝(度母)是生生世世的依靠处
(1)在思维皈依三宝的时候,不欺惑这一点特别重要。皈依的时候说:“我生生世世皈依三宝。”这样发了誓,对三宝承诺了。承诺之后,作为皈依的对境——三宝会生生世世会利益我们,没有过期作废之说,直到我们的相续成熟,变成非常优秀的修行者,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修行正法就可以很快成佛,所以一定是生生世世依靠的。
(2)现在我们认真祈祷,今生各种违缘逐渐就少了,在下世中祈祷的威力还会继续发挥作用,这就是三宝的事业。
2、契合意义去观想力量强劲
在皈依的时候,念诵“乃至菩提果之间皈依”,或者“乃至生生世世之间皈依”,一方面要这样念,一方面要这样想,契合它的意义去观想作意,力量就很强劲。如果只是念一下,可能也起作用,但是力量弱一些。
使用建议:
大部分上师讲记中的内容在法师辅导中没有呈现,建议您配合本课的“讲记脉络”笔记一起使用本内容。
使用说明:
本笔记参考生西法师《二十一度母赞释》辅导笔录梳理、整理而成,若希望阅读法师辅导笔录原文请自行在网络搜索。
编写师兄:定解B23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7154-定解B2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