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辅导 丨前行实修法第73修法:正行

辅导 第一次

辅导 第

法师辅导

法师带修

前行实修法73辅导-2018年02月04日.ppt

第73修法正 行

观修辅导

已二、正行

那么发完心以后我们一起观修第73修法:正行。在《心性休息》中,此修法是在前面七支供的基础上真实的在诸佛菩萨、金刚上师面前受持菩提心。

为什么首先要作七支供呢?因为修七支供非常有必要,一方面清净我们的相续,就像在清净的布上容易染上很好的颜色一样;同时也积累福德,福德果遍布法界虚空。所以修七支供能起到积资净障的作用。上师瑜伽中均有七支供、积资净障以后,真实的在诸佛菩萨面前受持菩提心。

一般来说,受戒时所依的对境,可以是真正的善知识;假如没有上师的话,也可以在佛堂、经堂里的三宝所依——佛像、佛塔、佛经面前受戒;假如这个都没有的话,可以观想虚空中有三宝所依,观想在三宝所依面前受戒。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在三宝所依面前恭敬合掌,观想我为了一切众生而发殊胜的菩提心,直至无一众生存留于轮回之间,精进的修学广大菩萨行。

(当然,轮回众生是不可能度尽的,我们发这个愿表示菩提心的广大微妙,表示愿力不可思议。《普贤行愿品》中的十大愿王,每一愿王都是虚空未尽、众生未尽,众生的业未尽,烦恼未尽,我的愿也是无尽。同样,发菩提心也应该有这么广大的愿力。)

然后,真实的念诵三遍下面的金刚语。

(这里是受持世俗的菩提心:愿行菩提心。为什么念三遍呢?这在《海岩经》中有教证:当念诵第一遍时,观想获得了愿菩提心;念第二遍时观想获得了行菩提心;念第三遍时是愿行菩提心得以更加稳固。

这段金刚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在上师三宝面前皈依。

2、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自己真正的生起菩提心,像往昔诸佛菩萨一样,他们如何发菩提心,我们也要随学:

未救度者救度之:往昔没有得到救度的众生,我要发愿救度他们,把他们从轮回的苦海里面救度出来。救度的含义:首先从恶趣中把他们救度出来,让他们获得暂时的人天安乐,最终把他们从轮回的苦海里面救度出来。

未解脱者令解脱:令众生从轮回中解脱或者是获得究竟的佛果,或者是从三恶趣中解脱,有不同的含义。

没有获得安慰的、孤独无助的、痛苦的众生,给予他们安慰;未获得究竟涅槃者,令他们获得究竟的涅槃安乐。)

下面发自内心的、真实的在上师三宝面前皈依、发心:

我某某(自己的法名或俗名),从今乃至菩提果之间,皈依诸大金刚持上师,皈依二足至尊诸佛出有坏,皈依离贪寂灭至尊正法,皈依诸众之至尊不退转圣者僧众,祈求摄受我为菩萨。

祈祷诸大金刚持上师、诸佛出有坏、住地诸大菩萨垂念我:如往昔诸佛出有坏、住地大菩萨为一切众生而发殊胜菩提心,我某某(法名或俗名)也自此乃至菩提果之间,为一切众生而发广大菩提心。未救度者救度之,未解脱者令解脱,未得安慰者安慰之,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

念第一遍后观想获得愿菩提心;念第二遍后观想获得行菩提心;念第三遍后观想自己的愿行菩提心得以稳固增上。

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习惯,每天最好至少受六次菩萨戒,或者做不到就受三次,或者至少每天要受一次。(我们每天上课前,都受菩萨戒。)

失毁菩萨戒最根本的一条是舍弃众生,例如某位众生你帮助他,他反而恩将仇报,有时心里会舍弃他,再也不帮助他了,这就是失毁了菩萨戒。只要舍弃一个众生,就是失毁了菩萨戒。这时应该先通过修七支供好好忏悔,积累资粮,然后在三宝所依面前,一边观想一边重新受戒。菩萨戒比别解脱戒殊胜,可以每天受。

以上的仪轨是受持世俗菩提心。诸大智者一致承认,胜义菩提心是由修持力获得的,不需要观待仪轨,通过修行获得清净法界的实相,一地菩萨获得胜义菩提心。

念诵三遍后,观想自己已经成为菩萨,成为人天的应供处。在《入行论》中讲:生起菩提心的刹那,名称上就叫菩萨,意义上成为人天的应供处。我们要真正的生起菩提心,平时讲“发心容易生心难”,尽量让自己生起菩提心。

怎样生起呢?首先是改造式的经常发,然后按照生起菩提心的方法,如七念法或“避苦求乐同,护他如护己”等《入行论》中的方法来修持,让自己相续慢慢生起菩提心,一旦生起了,功德是不可思议的,由此可以阻塞恶趣之门,正如《入行论》所讲:“菩提心如劫末火, 刹那能毁诸重罪。”

从安乐之善趣至安乐之善趣。即是说相续中有了善根,乃至获得菩提果之间不断增上,这个也非常殊胜。

以此成办广大的利他的事业,成为诸佛之子。菩萨是佛之意子,可以很快获得菩提佛果。

所以真正生起菩提心,抬高自心,生起欢喜:从今天开始,我已经成为众生生存的根本,也成为佛子菩萨,以后不畏三有轮回,而是精勤的利益众生,使我的人生真正具有实义!这样了知功德后,生起欢喜心。

最后善根回向一切众生早日成就佛果

第73修法 终

法师带观修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真实发心之正行

观修内容分三:

一、观想发菩提心的所依

二、正式发心

三、修欢喜心

一、观想发菩提心的所依

于三宝所依前合掌,观想我为一切众生发殊胜菩提心,直至无一众生存在于轮回中之间,精进修学广大菩萨行。

当然,轮回中一个众生都没有,这倒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发心时要这样想,说明了菩提心的广大微妙之处。《普贤行愿品》中的十大愿王,每一愿王都是虚空未尽、众生未尽,众生的业未尽,烦恼未尽,我的愿也是无尽。同样,发菩提心也应该有这么广大的愿力。

受的时候,并没有要求在上师面前,而是在三宝所依面前。你们佛堂里若有佛像、佛经、佛塔,就可以在这面前受戒;没有的话,则可观想三宝所依,比如观想一尊佛像、一座佛塔,以及《般若摄颂》、《入行论》、《大幻化网》、《真实名经》、《上师心滴》等经续。

观想完了以后,再正式发心。如果没有发心,那你永远都是凡夫人,而一旦发了菩提心,从此就成为菩萨了。

二、正式发心

接着,念诵三遍此金刚语:(这里是受持世俗的菩提心:愿行菩提心。为什么念三遍呢?这在《海岩经》中有教证:当念诵第一遍时,观想获得了愿菩提心;念第二遍时观想获得了行菩提心;念第三遍时是愿行菩提心得以更加稳固。

这段金刚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在上师三宝面前皈依。

2、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自己真正的生起菩提心,像往昔诸佛菩萨一样,他们如何发菩提心,我们也要随学:

未救度者救度之:往昔没有得到救度的众生,我要发愿救度他们,把他们从轮回的苦海里面救度出来。救度的含义:首先从恶趣中把他们救度出来,让他们获得暂时的人天安乐,最终把他们从轮回的苦海里面救度出来。

未解脱者令解脱:令众生从轮回中解脱或者是获得究竟的佛果,或者是从三恶趣中解脱,有不同的含义。

没有获得安慰的、孤独无助的、痛苦的众生,给予他们安慰;未获得究竟涅槃者,令他们获得究竟的涅槃安乐。)

发自内心的、真实的在上师三宝面前皈依、发心:

“我某某(法名或俗名)从今乃至菩提果之间,皈依诸大金刚持上师,皈依二足至尊诸佛出有坏,皈依离贪寂灭至尊正法,皈依诸众之至尊不退转圣者僧众,祈求摄受我为菩萨。

祈祷诸大金刚持上师、诸佛出有坏、住地诸大菩萨垂念我:如往昔诸佛出有坏、住地大菩萨为一切众生而发殊胜菩提心,我某某(法名或俗名)也自此乃至菩提果之间,为一切众生而发广大菩提心。未救度者救度之,未解脱者令解脱,未得安慰者安慰之,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

念第一遍后观想获得愿菩提心;念第二遍后观想获得行菩提心;念第三遍后观想自己的愿行菩提心得以稳固增上。

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习惯,每天最好至少受六次菩萨戒,或者做不到就受三次,或者至少每天要受一次。(我们每天上课前,都受菩萨戒。)

失毁菩萨戒最根本的一条是舍弃众生,例如某位众生你帮助他,他反而恩将仇报,有时心里会舍弃他,再也不帮助他了,这就是失毁了菩萨戒。只要舍弃一个众生,就是失毁了菩萨戒。这时应该先通过修七支供好好忏悔,积累资粮,然后在三宝所依面前,一边观想一边重新受戒。菩萨戒比别解脱戒殊胜,可以每天受。

诸大智者一致承认,胜义菩提心,是由有相修持力而得,不需要观待仪轨。而以上所讲相当于是仪轨,所以,依靠这个,胜义菩提心不一定生得起来,只能生起世俗菩提心。

三、修欢喜心

念诵三遍后,观想自己成为菩萨,成为人天等世间之应供处,阻塞由业力堕入恶趣之门,从安乐之善趣至安乐之善趣,成办广大利他事业,成为诸佛之子,速获菩提。因此,应当抬高自心(生起佛慢等),生起欢喜。

后行:回向善根

第73修法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