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06课

本课重点

 

法施

(一)定义

§  所谓的法施,就是为他众灌顶、传法、念传承等,想方设法令他们相续奉行善法之举。

 

(二)讲闻佛法的功德

§  何人可以讲闻

1)严格来说

说法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法相,而且最好是出家人。

2)可以开许讲闻之人

如果找不到出家人,自私自利心不强的居士也可以。传法不是为了自己,法义也能明白十之八九,这样的人以清净心去讲法,不但没有过失,而且有很大的功德。

§  有何功德

1)《摩诃僧祇律》:百千阎浮提,满中真金施,不如一法施,随顺令修行。

2)《大宝积经》:用七宝供养三千大千世界的诸佛,比不上受持及宣说一个偈颂的功德大。

 

(三)佛法的真实利益

§  调伏非理作意

好的教言或教证都是具有无比加持的金刚语,如果能背诵,或者多读几遍,这些种子将来必定会有成熟的因缘,使邪知邪见或非理作意自然消退。

§  逆境转为道用

真正的修行人在病重时,一生的修行成果体现得淋漓尽致。阿秋法王示现病重时,慈诚罗珠堪布、丹增活佛和大恩上师前去祈请法王长久住世。但在祈请过程中,法王根本不提身上的病痛,要么讲一些大圆满觉性,要么讲怎样共同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四)传法者的资格

§  传法者的资格

严格来讲,传法者必须是登地菩萨,或者要有一定的境界。

§  如此要求的原因

1)从听法者角度看:真正能转法轮的是佛陀。假如没有佛的境界,一地菩萨以上,也可以断除众生相续中的烦恼,将自相续中的正法之轮,转入他相续中。而凡夫人传法,只能给别人种下善根,相似性地压服他们的烦恼,但不可能彻底根除。

2)从传法者角度看:没有从根本上尽除私心,就算表面上成办利他之事,也只是影像罢了,不能真正利益众生。

 

(五)法施者资格和时机

§  大德教诫

1)阿底峡尊者的教诫

A. 何时方可摄受眷属

a. 何时可以

证悟了空性并具足神通时,方可摄受眷属。

b. 分析

《大圆满禅定休息》:当今时恶众蛮横,静处自修尤重要,如翼未丰不能翔,不具神通难利他。

B. 何时方可行利他之事

a. 何时可以

自私自利之心断尽时,方可行饶益他众之事。

b. 分析

这是利他的最高标准,我们现在还做不到,但要想利益众生,可以事先观察自己是否有自私自利之心。

C. 何时才可超度亡灵

a. 何时可以

获得见道之后,方可超度亡灵。

b. 分析

a)遣疑:我们凡夫人助念是否有利益

可以利益他人:即使不能完全超度,也可以帮助他脱离恶趣、得到人身,这方面有极大的利益。

也可以检验自己的修行:有些人若是自认为修行很好,好像证悟无我了,现在完全没有私心,统统都是利他心,那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检测一下。

b)对于圣者教言要有善巧的智慧

经论以及大德们的教言,是针对不同众生、不同场合而言的,理解它必须要有善巧的智慧。

D. 末法时代传法者当致力于何处

a. “如今五浊之恶世,非为装模作样时,乃为策励精进时。

但修行人不应装腔作势,只图人前好看,而应该时时策励、劝勉自己,日日夜夜精进修行。

b. “非为寻求高位时,乃为置于卑位时。

c. “非为摄受眷仆时,乃为依止静处时。

d. “非为调化弟子时,乃为调伏自心时。

e. “非为随持词句时,乃为思维意义时。

f. “非为到处游逛时,乃为安住一处时。

2)仲敦巴格西的教诫

A. 初学者

a. 初学者是哪些人

对没有任何验相及证悟。

b. 不能传法

以正法饶益众生,也不会有什么益处。

他们的加持犹如倾倒空器一般,从中不会得到任何加持;他们的窍诀就像没有经过按压的酒糟酿出的薄酒一样,没有任何纯酿的滋味。

B. 胜解行修行人

a. 胜解行修行人是哪些人

获得了暖相、但尚未稳固。

b. 不能传法

以好心好意去传法,对别人会有利益,但确实占用了自己的时间,也影响了自己的修行。而且别人得到的,可能只是部分利益,这是他们传法的不足。

a)喻说:他们的加持犹如倾倒满瓶一样,使别人满满充盈,自己却变成空空如也;他们的窍诀如同将火炬传递给别人一般,使他人光明通亮,自己却成为漆黑一片。

b)教说

《大庄严论经》:譬如盲执灯,照彼自不睹。

Ⓑ《华严经》:常欲利众生,不求自安乐。

C. 得地菩萨

能传法:能真正成办利益众生之事。

他们的加持犹如妙瓶的成就,既能成熟他众,也不会使自己空空荡荡,而始终满满当当;他们的窍诀就像酥油主灯一样,既能点亮其他油灯,也不会使自己有所障蔽。

§  未调伏自相续而行法施之过失

1)首先当调伏自相续

末法时期作为凡夫人,还是应尽量在寂静处修慈悲心、菩提心,此时不是直接饶益众生的时候,而是遣除自己烦恼的时候。

2)没有真修实证行持法施之过失

A. 无法利益他人:自己没有真修实证而为他人讲经说法,对他人起不到什么作用。

B. 伤害自己:如果依靠传法而谋取利养,那就成了印度单巴仁波切所说,将正法变成恶趣之因。

a. 教诫不要用佛法换取利养

大德事迹

有一次,法王去新龙传法,因传法前产生了一个可能会得到供养的分别念,故自那一次起,法王传法再没有接受过传法所得的供养。

教证

《大宝积经》:汝当观利养,犹如于粪秽,无以利养垢,染污清净心。

《佛说华手经》:若人以利养,为大众说法,依于世利故,则为法所害。

 

§  归摄行法施之资格、时机

1)未断自利前之前行法施

在自私自利的心没有断尽之前,不要急急忙忙去利益他众,此时可在自己念经诵咒、读诵佛经论典等时发愿:但愿白法方面的鬼神们听到这些后,相续得以解脱。在念诵水施、施身等仪轨的结尾时,也要念: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唯一作这种法布施,就可以了。

2)断尽自私后行法施

一旦自己的私心杂念完全断尽,一刹那也不要处在安闲寂乐的状态中,这说明主要一心一意利益他众的时刻已经到了。

 

无畏施

(一)定义

§  所谓无畏施,就是解除众生的怖畏与恐惧。

(二)功德

§  世尊:一切有为的善法中,救护有情的生命,功德利益最大。

§  《大智度论》: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三)忏悔杀生之建议

§  悬挂印有金刚萨埵心咒的经旗,或印有观音心咒的经旗。

§  念诵金刚萨埵心咒和百字明。

§  杀过什么动物就多放生什么动物;如果自己没有太多钱,也可以劝别人放,数量上尽量超过你所杀害的数目。

(四)教诫

§  有权势之人:下令禁止渔猎。

§  没有权势之人:随心随力救护某些被带到屠宰场即将被杀的羊只以及濒临死亡的鱼儿、虫蝇等等。

有时候放生也不需要钱。比如下雨了,路上有几条蚯蚓,或者天气燥热时,有些小虫马上要被晒死了,这时你把它们放到清凉安全的地方,这也是一种放生。

§  小结:不管在任何场合,只要看到一个生命受到危害,就应想方设法去救护它,这是大乘佛子应有的责任。

 

参考资料:《前行广释》第一百零六课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5106-定解B09-009

 

本课难点

 

坚持修学 利益有情 勇拓大乘气象

 

(一)在家人是否有资格传法?

§  圣者示现在家人形象弘法

1 举例

A.维摩诘居士为很多出家人讲法;

B.南北朝时梁武帝迎请傅大士讲法,宝志禅师等许多出家人都在场;

C.六祖惠能禅师以居士形象得法、传法,直到后来才示现出家;

D.《华严经》提到善财童子所依止的善知识中有许多示现在家相的,例如胜热婆罗门、明智居士、无厌足王、婆须蜜多女、贤胜优婆夷等等。

2 教证

《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云: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  在家凡夫也可以讲法

1)不看形象看修证

《时轮金刚》里记载,在家人和出家人的修行境界一样高没区别时,上座说法、主持开光等佛事活动,应该是出家人去做,在家人没有资格。但若在家人实际修证比较高,虽然出家人的身份稍微高一点,说法、开光等其他的佛事活动,还是应该由在家人主持。

2)佛陀开许在家居士可以做法布施

上师仁波切在《闲谈问答录》里说: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讲传法者的法相时,讲了很多凡夫人的相。如果说凡夫人没有资格传法,那佛陀只要在经中规定一地菩萨以上才可以传法就很简单了,没必要讲那么多上师的法相。

3 教证

A.《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云:在家菩萨若在村落、城邑、郡县、人众中住,随所住处,为众说法。不信众生,劝导令信;不孝众生,劝令孝顺;若少闻者,劝令多闻。悭者劝施,毁禁劝戒,嗔者劝忍,懈怠劝进,乱念劝定,无慧劝慧。贫者给财,病者施药。无护作护,无归作归,无依作依。彼人应随如是诸处,念行是法,不令一人堕于恶道。

B.《妙法莲华经》云: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若在僧坊,若空闲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

 

(二)白衣说法是末法时期的象征?

白衣说法是末法的象征与在家人可以讲经说法,两者不矛盾。

§  应断

这种说法佛经里确有记载。指的是自己不修行、不持戒、无修证,不努力闻思修,甚至连因果正见也不具足,完全跟世俗普通人一样生活、工作,却讲佛理指导别人修行,这对自他毫无利益。甚至欺凌出家人,这是末法时代的象征。

§  应行

如果在家人发心完全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利,纯粹是为了弘扬佛教和利益众生,自己也有一定的佛教知识和修证,这样讲法没有太大的问题。

如藏地的瑜伽士,很多都是在家人的身份。平时几乎没有做赚钱、养家糊口这样的事,几乎都是在做灌顶、闭关、主持法会等这方面的事。

 

(三)凡夫讲法需具备的条件

§  发心清净、法义明了

严格意义上讲,说法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法相,而且最好是出家人,这种界限很高。但从现实角度来看,这个世间需要善知识,如果找不到出家人,自私自利心不强的居士也可以。当然,完全断除自私自利,在凡夫阶段是很难的,但若传法不是为了自己,法义也能明白十之八九,这样的人以清净心去讲法,不但没有过失,而且有很大的功德。

§  提前备课

倘若没有俱生功德,课前做好准备是必需的,否则,一堂课下来,只是浪费别人的时间而已。要知道,时间是很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有限,他们也不是没事干,如果在你的课上没有收获,那还不如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  随学上师

我从来不敢耽误大家的时间。上课期间,除了特殊情况以外,一般不会掺杂私人的事情,或其他分别念。而且对于所讲的内容,我提前至少也要看一两遍,否则,连看都没有看,上课时只是照本宣科,就太不负责任了。

§  传讲密法需要证悟

密宗中的最高窍诀,比如大圆满的直指法,假如没有证悟一定的境界,不能随便给别人讲。就像一个老师没有学过物理的话,很难给别人讲物理课。同样,我们若一点境界、觉受都没有,给别人传讲密法也不太合理。

§  这样清净的发心你有没有?

有些白天发心时要利益众生,晚上下班后就不利益众生;有些心情好的时候愿意利益众生,心情不好时就不愿意利益众生;有些要吃好喝好才能度化众生,否则就不能干;有些人的发心有时间限制,即在一两年中利益众生;有些认为其余时间可以利益众生,而礼拜天一定要好好休息;有些认为自己做的事一定要让别人知道,否则默默无闻做下去不值得;有些人还找各种借口,比如我已经尽力了,意思是我没有这个能力,而不愿度化众生。诸如此类的发心都是不清净的发心,因为真正发菩提心的人是不谈任何条件的,他们何时何处都利益众生。

佛可以任运利益众生,不需要任何勤作,也不必承受各种压力。而我们现在是凡夫,利益众生肯定很辛苦,但我们要坚强承受各种压力,要给自己打气,以各种方式激励自己,否则很可能会从发心的行列中退堕下去的。

 

(四)什么情况下需要讲法?

§  《梵网经》菩萨戒第三十九应讲不讲戒规定:而菩萨应为一切众生,讲说大乘经律。

§  第四十五不化众生戒规定:是菩萨,若不发教化众生心者,犯轻垢罪。

§  《瑜伽菩萨戒》规定:若菩萨......,贫苦众生,无所依怙。来求索者不起悲心,给施所求。有欲闻法,吝惜不说,是名第二波罗夷处法。

(五)担心讲错不敢发心怎么办?

§  讲错了怎么办?

1)发心最重要

如果连基本的正见和发心都没有,还是少说为佳。

如果发心清净,即使个别地方说错,也不会有大失,但如果你是故意乱说,或者是为了利养而说法,那后果就可怕了。

2)可能会讲错一点

上师仁波切在《闲谈问答录》里说:不可能所有的都讲错了吧!而且,谁说讲错一点就不能开口?佛经里没有这么要求。具足各方面法相,就可以给别人传法。

3 讲得好但没修证

退一步说,由于佛法的功德不可思议,即使有些人不具法相、相续没有调柔,可是如果讲得特别好,就像聋子弹琴可以取悦众人一样,也可以用佛法利益无量的众生。

§  解释佛经观点有错误,过失大不大?

无心犯下的过失,称为错误;

故意去做的坏事,称为罪恶。

讲经说法时,若非存心讲错,只是有时理解有误,过失应该不大;但若明明不懂,还望文生义地随便解释,那就不一样了。

在传讲佛法时,没有依据千万不要乱讲,现在有些法师、居士总是我觉得如何如何,这样传法还是很可怕的。修行人因答他人大修行人不落因果而五百世堕在狐身,因果是绝对不虚的。故为他人讲法者,万万不可胡乱指点!

 

(六)弘法利生是家务事,你是不是爱家的人?

§  护持正法是每个人的责任

比如有一百个人,每人手里都持着一盏灯,那所在地方的黑暗就容易被遣除;如果只有一个人拿灯,那想照亮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大家千万不能想,护持佛法是出家人的事情,或某某大德的事情,或某某有能力、有钱财、有智慧、有势力的居士的事情,而要明白这是每位佛弟子应有的责任。

§  培养弘扬佛法的意识

如果我们佛教徒,乃至所有社会上的人,从来不管他人,只顾自己,那身边发生任何一件事情,恐怕都看不到。

如果我们有这个意识,有这个意向,就会经常觉察到身边有什么样的人,并在因缘成熟时用适当的方法来点化他们。甚至动物界、整个自然,也需要大家以佛教的理念来维护。

人生很短暂,即生遇到佛法不容易,自己应该认真修行;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作为一位负责任的佛教徒,对自己的宗教应该有一种使命。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一颗心,其光芒就能遣除重重黑暗,这样佛教的未来也会有希望的明天。

§  善巧方便弘扬佛法

1)如果我们身边有很多年轻知识分子,就应跟他们辩论,虽然有时会失败,但为了佛法失败多少次也不要紧,慢慢他们就会了解佛法。

2)如果遇到一些老年人,也要再三以净土法门、观音法门等来度化他们。

3)如果遇到一些孩童,也要让他们相续中生起正知正见,因为他们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再过几十年,整个社会都要由他们掌管。如果一个人影响一个小孩,一百个人就会影响一百个孩子。而且从小的影响非常深刻,因为人在一到十七岁之间吸收能力非常强,任何一种经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所以,哪怕我们给他们讲一个佛教的故事,他们长大之后也不会排斥佛法。

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可怜人,一定要有帮助的心。只要发心不退,在这一辈子中,至少劝一个人皈依佛门应该没问题。

 

(七)上师对居士法师的教诲

§  应行

不违背上师所讲教言,不违背教证、理证,以善巧的语言跟大家沟通。

§  应断

完全是自己的分别念,根本不符合教义,这就不太好。若辅导员自己是学设计的,就讲很多设计的名词;自己是学工程的,就讲很多工程的术语,这没有必要。关键是把所学的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清楚。

§  希望

上师仁波切在《佛教的未来需要你我》讲到:现在发心人员很难找,好像大家根本不知道护持正法的功德一样。

在《如何寻找大乘的方向》说:居士法师在辅导时,一定要好好辅导。对大家都比较认可的辅导员,我还是希望长期辅导,因为以后弘扬佛法,居士知识分子责任重大。很多人都建议让学院派法师,但我也派不出那么多法师,因为汉地出家人本来就很少,再加上学院里面的汉族出家人,有些当法师,有些发心,有些修行,有些根本不愿意出去,所以我也无能为力。如果是在藏地,这是可以的,因为出家人的比例占总人口的20%。所以,希望居士们自己培养帮助他人的智慧、悲心、能力。

§  赞许

很多发心人员,在发心过程中,即使遇到家人的误解,身边人的排斥,乃至在人力、财力等方面遇到种种困难,也觉得大乘佛教徒应该有长远的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为了一个众生的暂时安乐,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

 

新时代佛教徒修行与弘法中的五个相应

 

(一)相应修行

§  我们所学到的佛法,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不管学什么法门,都要尽量融入自心,对治内心的烦恼,提升自己的智慧。

 

(二)相应科学

§  如今是一个崇尚科学的时代,我们所学的佛法要尽量相应科学,有科学的依据。否则,佛法的道理与科学相违、不能被证实,要弘扬佛法可能会非常困难。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法,从究竟上讲,不仅不违背科学,而且在很多方面对现代科学有更深入更细致的阐释。因此,我们要学会用科学来论证佛法、用佛法来解释科学。

 

三)相应经论

§  不论是自己修行还是给别人传讲的内容,如果经典、论典、续部中都没有,完全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不管说它多么高深,也未必是正道。我们所修学和弘扬的佛法,一定要有经论的依据,要与祖师大德们的窍诀相应。

 

(四)相应生活

§  现在的人们非常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任何一门学问,如果跟自己的生活不能挂钩,就觉得它没有意义。如果我们所学的法与生活完全不相应,甚至背道而驰、南辕北辙,即便我们自己认为它多么殊胜,也不会得到世人的认可。其实佛陀的教言都是利乐有情的,既能满足人们暂时的希求,也能让人获得究竟的安乐。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用智慧和悲心把这些作用开发出来、弘扬开来。

 

(五)相应时代

§  虽然佛法很殊胜、教言很微妙,但如果与现代人的心丝毫不相应,则将难以得到人们的认可。当今时代,人们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倡导的理念和价值观,与以往任何时代完全不同,而且这个时代变得特别快,不论是科学技术、物质世界,还是人们内心的想法、情绪都是瞬息万变。这种情况下,我们修行的佛法和弘扬的真理要尽量相应现代人的心态,跟上时代的变化。当然,也不能把佛法与世人的分别念混为一谈,否则无法调伏人们的烦恼。我们随顺众生、相应众生,是为了度化众生,而不是毫无主见地随他而转。

 

公案解疑

 

(一)获得见道之后,方可超度亡灵。这里的见道指的是什么?

§  一般为证悟空性或登地菩萨果位。

(二)证悟空性、断尽自利、超度亡灵都是见道或登地菩萨才能做?

§  在凡夫地(资粮道和加行道)也有某种程度的证悟以及神通,同时也会有非常纯熟的菩提心。

(三)暖相和胜解性修行人是什么意思?

§  暖相

修行的验相、感应、修行获得的体验等。就像接近火会感受到温暖一样,靠近成就的时候也会获得暖相。

§  胜解行修行人

尚未登地的修行人,包括资粮道、加行道都可以属于胜解行地。

 

(四)中等者传法使他人光明通亮自己却成为漆黑一片怎么理解?

§  这里提到的漆黑不是讲法本身的功德导致,而是因为自己的懈怠等等没有善加行持所致。

§  中等者以善心讲法对别人会有利益,是有功德的,但因此占用时间影响了修行,未能圆满修持所以给别人的只是部分利益是很可惜的。因此要努力让自己的心与法相应,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积极讲法。

布施(补充知识点)

 

(一)布施的功德

§  功德

依靠财布施可圆满福德资粮,依靠法布施可以圆满智慧资粮,因为自己无有吝啬之心而不会转生饿鬼界,直接利益他人令其获得财富。

§  教证

《持世请问授记经》中云:依财施圆满福资,依法施圆满慧资,此二者乃遍知佛果之因。

 

(二)法布施的分类

§  《持世请问授记经》中云:何为法施?施笔、墨、书函即是小法施;根据机缘传讲声闻、缘觉、无上妙法为大法施;令持无上菩提并且传授如虚空般不可思议之法为极大法施。

如法放生·具足六度

 

(一)布施

§  无畏布施:

1)放生本身是无畏布施,但要成为真正的无畏布施,还需要观察环境是否适合放生,若有人再度捕杀会造极大罪业,应尽力避免。

2)放一些很久以后才会被杀的生命,也属于放生,但从屠刀下救待宰的生命,不仅功德很大也是真正的无畏布施。

3)若放生后活不了很久也还是要放生。因为没有一个能一直不死的地方。先使它们远离死亡的怖畏,其他的事再尽量做到。

§  法布施:

1)放生时的注意事项:

A.

要念佛号、咒语、经文,让施放的每一个生命都能听到。

B.

喂来源清净的甘露丸。

不清净的,如伪伏藏师、魔为害众生造的假甘露丸、经由犯密乘戒人之手或由他们做的也是不清净的甘露丸,这些甘露丸不但没有功德,可能还会对解脱造成障碍。如果不清楚其来源,只念佛的圣号就可以了。

C.

将系解脱等加持品在施放生命的头上加持。

2)答疑:

A.放生不念佛号和念佛号不放生间如何选择?

一定是选择后者,长远看法布施更为重要。放生只能免去一次死亡的痛苦,但以后它们去干什么很难说,若是肉食动物可能还会造更多恶业,不如在听闻佛号后死去,还中下了解脱的善根。念咒、喂甘露丸等才能真正利益它们。

B.遇到待宰生命,条件不允许购买怎么办?

以清净心为它们念佛、喂清净的甘露丸等。佛号、咒语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念了一定会对它们有利。

C.放生是小而数量多好?还是体积大好?据说大的可能是龙子、鱼王!

应以平等心、清净心放生。有生之年放生越多越好,没钱也可赞叹、劝别人放生,不给放生制造违缘。放生如牦牛、绵羊等众生功德也很大,因为身体越大,死时痛苦越大,《俱舍论》中也讲过。譬如杀一只蚂蚁和一头牛,小虫子死的痛苦,相对而言没有牦牛被杀的痛苦大,所以,杀害它们的罪过相对而言也要大一些。

§  财布施:

发心清净,力所能及的购买放生物命。

 

(二)持戒

§  持守小乘不伤害众生的戒律

放生过程中轻拿轻放,尽量不要让动物受伤,给动物带来很大恐慌使其精神受到伤害,也会导致我们下一世可能成为精神不正常的人。

§  持守大乘利益众生的戒律

放生的时候,尽量不要伤害那些放生的动物或是其他人的心,这就是利益众生。

 

(三)忍辱

§  放生时安忍身体上的一切艰难困苦,如严寒酷暑、身体劳累、蚊虫叮咬等。可作消业想或修自他相换,以此积累很大的资粮。遇到别人制造违缘,也不能生嗔恨心与人争吵,要忍受别人的无理取闹。

(四)精进

§  精进是对修法有欢喜心。在放生时每个人应该对放生有欢喜心。

 

(五)禅定

§  放生、念经的时候,一心一意去想,认认真真去放。禅定是心平静下来的一种状态。放生时,一心祈祷佛陀或对这些生命发慈悲心,就是禅定。

 

(六)智慧

§  具足以上五点就具备了智慧。再完善一点,放生时要观三轮体空,要知道自己、被放的生命、放生的活动这三个都是如幻如梦的。

§  这样放生就具备了六度。如果能以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回向菩提的三殊胜摄持,放生就是非常殊胜的善行。

 

参考资料:智悲研讨论坛、《闲谈问答录》、《离幸福很近》、《藏传净土法讲记》、《大乘经庄严论》开示、《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前行备忘录》、《慧灯之光》等。

 

编写师兄:定解B13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5106-定解B13-006

 

 

 


隐藏窍诀


法布施功德远超财布施

(一)解释布施

1、为何称为布施

梵语“达那”,译谓布施,“达”是贫穷之义,“那”是舍离之义。令舍离贫穷就称布施,因为以布施受用使接受者离开今生的贫穷,布施者他世获得永不贫乏的受用而舍离贫穷。

2、布施度的详细分析

(1)布施之本体:即无吝啬心。

(2)布施之因:即清净舍施心。

(3)布施之果:即身体受用获得圆满。

(4)布施之具足:即布施也无别具足无悭吝。

(5)布施度的四种法相

A.断除违品悭吝,即无有悭吝是等起。

等起可分两种:

a.能等起,谓‘思之心所’为生起一切之因;以其能引生身语二业,并于第二刹那以后即与彼身语业同时俱存。又可细分为因等起与刹那等起两种。

(a)因等起,谓造业时,意业在前为因;以能引生业,又以对应于其后所生之果,故称之为因。

(b)刹那等起,谓造业时之心、心所与业同一刹那而起。

(c)此外,或称因等起为‘转心’,称刹那等起为‘随转心’。

b.所等起,指由某一法而引生之另一法。如‘等起善’系由自性善、相应善等而引生身语之善业,‘等起不善’则由相应不善、自性不善而引生身语之不善业。

B.助伴是具足不分别三轮的智慧,因为证悟了人无我与法无我而不缘施者、所施之物与受者的自性。

C.布施能满足受者的一切所愿。

D.布施的作用:以布施摄集而相合众生各自的种姓将他们成熟至声闻、缘觉与大乘道中,最终安置于三种果位。

(6)、布施之分类

A.不误传讲经典句义的法布施

B.施舍内外事物的财布施

C.救离国王、盗贼、水火等怖畏的无畏施

3、布施度的七种违品

(1)资财著,贪著受用物不愿布施是违品,断除它就是未贪著受用。

(2)慢缓著,乞讨者来时,不立即施舍而耽搁延误时间是违品,断除它,就是不贪著迟缓。

(3)偏执著,比较可爱的部分的愿意给予布施,而不可爱或者讨厌的众生现前时不愿意给予(也有的解释为不能完全满足对方的需求)。

(4)报恩著,贪著于求得布施的回报是违品。

(5)果报著,有人听说今生好好布施,来世能圆满财富,为了将来变成一个大富翁于是布施给对方,并且祈祷诸佛菩萨一定要加持自己发财。

(6)障碍著,就是内心对布施之物还有一些贪著烦恼。

(7)散乱著,就是耽著小乘,归根结底是还有自利心,当然小乘也并不是不好,但是因为小乘只是为了自己获得解脱,如果我们布施还带有“我要成佛”、“我要如何如何”,并没有想到利益众生,其实这就是一种散乱。


(二)、法布施超胜财布施

1、《大智度论》中讲到佛说财法二施以法布施更为殊胜的原因

(1)财布施的果报在欲界中,法布施的果报或在三界或出三界。

(2)财布施有量,法布施无量。

(3)财布施有尽,法布施无尽。

(4)财布施果报清净少、染污多,法布施果报染污少、清净多。

(5)做大财施要观待很多力量,法布施只要从心中流现,不必观待其它,所以,极为方便。

做大的财施要具足很多的因缘,有可能造很多业,才能得到很多财富。但如果明白这个法要,为众生宣讲佛法,念诵经咒等,这样特别容易。

(6)财布施能让四大诸根增长,法布施能令具足无漏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

(7)财布施不论佛陀是否出世,世间常有,而法布施唯佛出世才有。

从法布施中能出生财布施和声闻、缘觉、菩萨、佛陀四圣果位。

若有法布施,则能分别诸法——有漏法、无漏法、色法、无色法、有为法、无为法、善法、不善法、无记法、常法、无常法、有法、无法,一切诸法实相清净不可破不可坏,这林林总总的诸法略说是八万四千法藏,广说无量无边。这些法都是从法布施而分别了知。

2、佛在《六波罗蜜多经》中宣说法布施有三事超过财布施

(1)财布施有尽,法布施增长无尽,故法布施殊胜。

(2)财布施,受者仅限于现在得利益;法布施,受者现在、未来都得利益,无量世中恒时随逐,无人能夺,乃至无上菩提常不舍离。

(3)财布施,施者得利益,受者无利益;法布施,施、受双方都得利益,即受者通过闻法、发心,能速证无上菩提。

以这三种意义,法布施更为殊胜。再者,修行法布施,名称远闻,人天尊重恭敬。

3、摄义

总之,法布施是能含摄无量利益、无限深远利益的大总集布施。成办一切暂时、究竟利乐的方法都在佛法中,若能不颠倒并以清净意乐对有情布施圣法,则一个法布施中就能实现无量的自他二利,因此法布施最殊胜。


(三)、法布施的范围比你之前理解的可能要大

1、何为法布施

(1)略说

法施者,谓无颠倒开示正法,如理教诲工巧等明,世间无罪事业边际,令受学处。

(2)详说

A.无颠倒开示正法

a.法布施的条件是“无颠倒开示”

(a)意义不颠倒,如理如实。

(b)动机不颠倒,不求利养恭敬、不求回报、不求异熟、不求小乘涅槃。

b.颠倒开示的过患

(a)意义上,若不随顺真理而颠倒开示,则坏乱正法、瞎人眼目。

(b)动机上,若不以菩提心摄持,则非大乘的布施度。

B.如理教诲工巧明等世间无罪的事业

众生若想学习无罪过的世间作业,菩萨可以称合道理为他讲解。(所讲的意义必须正确。)

C.让有情受学学处

让有情受戒、学戒、持戒。

2、我是凡夫怎敢法布施?

(1)自私自利心不强的居士也可以讲法。

(2)并非只有坐在高大的法座上对人说法,才是法施。

(3)在和别人闲谈或者在某些非正式的情况下,能让众生的心转入正法,都算法施。

(4)古大德说:如果没有直接说法的对象,可以观想为众生说法而念诵经典,也能产生法施的功德。


参考资料:《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上)》、《<现观庄严论>总义讲记》

笔记整理:定解B11

笔记审核:定解B01

【档案编号B05106-定解B11-008】



本课名词


原文

哪怕你一天能明白一颂、一段或一层意义,当正见水滴慢慢汇聚成海,邪知邪见或非理作意也就自然消退了。

正见

正确的见解,亦即离诸邪知邪见的如实知见,为八正道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原文

在祈请过程中,法王根本不提身上的病痛,要么讲一些大圆满觉性,要么讲我们怎样共同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觉性

离一切迷妄之觉悟自性也。

【又】觉知之性。谓心识也。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原文

有些持明者常去尸陀林,尤其是夏天,睡在腐烂膨胀的尸体旁边,以此观察“我”的活动情况。

持明者

修持密乘,证得成就者,明谓密宗本尊大乐智慧,深入修持此者称为持明。

——《噶举教派史略》


原文

格西又说:“就算是获得了暖相、但尚未稳固的胜解行修行人,也不能行利益众生之事。他们的加持犹如倾倒满瓶一样,使别人满满充盈,自己却变成空空如也;他们的窍诀如同将火炬传递给别人一般,使他人光明通亮,自己却成为漆黑一片。”

胜解行者

指加行道菩萨。

——《佛学词典》


笔记整理:定解B16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5106-定解B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