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16课

本课重点

真实念修金刚萨埵

(一)如理忏悔则必定能忏悔清净

1、教说

《金光明最胜王经》云:若人百千劫,造诸极重罪,暂时能发露,众恶尽消除。

2、例说:提违舍弃自焚修十善

(二)金刚萨埵修法中的所依对治力

1、明观金刚萨埵

1)时间: 在忆念四种对治力之后,进入真正念修金刚萨埵的阶段。

2)安坐庸俗而住:不将自身观作本尊。

3)观月轮

在头顶上方一箭(即一尺许)左右的虚空中,观想一朵千瓣白莲花,它的上面有一轮圆月。

4)观种子字

再观想月轮上有一个光闪闪的白色字。

5)观金刚萨埵

一瞬间,字就变成了本体为三世诸佛的总集、无等大悲宝藏具德根本上师;形象是报身的本师金刚萨埵主尊[1],他的身色洁白,宛如十万个太阳照耀在雪山上一般,一面二臂,右手在胸前握持表示明空无二的五股金刚杵,左手依于腰际部位握着代表现空无二的金刚铃,双足金刚跏趺坐,身上以十三种报身服饰庄严。

6)双身与单身的问题

A. 何人观双身像

a.密宗根基的话,对本尊有无比信心的修行人,可以直接观双身像。

b. 金刚萨埵与白慢佛母无二双运,身体现而无自性,现空犹如水月或镜中现影像一般了了分明。

B. 何人观单身像

对密宗空乐无二的智慧没有信心,甚至将佛父佛母视作世间男女,观修时,心里也始终有种不清净的欲望或意念,那就最好修单身的金刚萨埵,不一定非要观双身像。

7)面向

自己头顶上圣尊的面向,与自己的面向是相同的。

2、观想要点:显而无自性

1)从显现的角度而言:应将主尊佛父佛母,包括双目黑白的颜色在内,都互不混杂地观想得清清楚楚。

2)从空性的侧面来说,又没有一丝一毫实质身躯的血肉、内脏等,就像空中显现的彩虹,或者无垢水晶宝瓶一样。

(三)厌患对治力

1、祈祷

1)发出声音的祈祷或在内心忆念。

2)自己诚心忆念:

与大恩根本上师无二无别的怙主金刚萨埵,您以大慈大悲垂念我与一切众生,我自己从无始以来迄今为止,身语意所造的十不善业、五无间罪、四重罪、八邪罪,违犯外别解脱的律仪、内菩萨乘的学处以及持明密乘三昧耶戒,背弃世间的盟誓、说妄语、无惭无愧等等凡是能直接回忆起来的一切罪业在上师金刚萨埵面前,满怀惭愧、畏惧、追悔之情以至于心惊肉跳、毛骨悚然,发露忏悔,此外自己想不起来的,在无始流转轮回的生生世世中肯定也积累了许多罪业,这一切罪业在此不覆不藏一并发露忏悔,请求宽恕,但愿这所有罪障就在此时此地急快荡然无存全部清净,以上观想是厌患对治力。

2、所忏罪业

1)十不善业

2)五无间罪

真正的不一定有,但相似的可能会有。比如,侮辱父母、对圣者不恭敬等,这些都是。

3)四重罪

A. 居智者之首位;

B. 享用密咒师的财产;

C. 居比丘顶礼之前;

D. 享用修行人的食物。

4)八种邪罪

A. 诽谤白法;

B. 赞叹黑法;

C. 对行善者积累资粮从中作梗,减少他们的资粮;

D. 对修善的信士,说难听之语而扰乱其心;

E. 已入密宗金刚乘坛城以后,在会众行列中发起争斗、恶语相骂、争吵不休,背弃上师;

F. 已入密乘者远离本尊;

G. 已入密乘者脱离道友;

H. 已入密乘者舍弃坛城。

5)别解脱戒

6)菩萨戒

7)共同密乘和不共密乘的三昧耶戒

8)背弃世间盟誓

9)无惭无愧等做人方面的各种缺陷

3、发露忏悔,不覆不藏

1)心:发自内心地忏悔。

2)行:一边念百字明,一个一个地发露忏悔。

A. 《涅槃经》云:若覆罪者,罪则增长;发露惭愧,罪则消灭。

B. 《大方等大集经》云:若能于佛世尊前,忏悔发露一切罪,是人远离于邪见,能到生死之彼岸。

(四)返回对治力

1、如何作意

发露以后,心里默想:我以往因为不懂取舍因果、烦恼深重、业障现前,在学佛前、学佛后,皈依前、皈依后,在家、出家,造下了无数罪业。如今,依靠大恩上师的慈悲,我已懂得利害,所以从今以后,即使遇到生命危险,我也决不再造那种罪业了。

2、念诵宁提派前行仪轨

1)藏文



1)藏文

2)汉文:

念修百字明

(一)观想咒轮

1、观想月轮和种子字

于金刚萨埵佛父佛母无二无别的心间,观想一轮明月,大小就像压扁的芥子,月轮的上面有一个白色字,宛如毛发写成的一样。

2、观想百字明咒轮

1)百字明:

一边这样观想,一边念诵百字明: 嗡班扎萨埵萨玛雅、嘛努巴拉雅、班扎萨埵底诺巴底叉、知桌美巴哇、苏埵卡约美巴哇、苏波卡约美巴哇、阿努日阿埵美巴哇、萨哇斯德玛美扎雅叉、萨哇嘎嘛色匝美则当、协央格热吽、哈哈哈哈吙、班嘎哇纳、萨哇达他嘎达、班扎嘛麦母杂、班扎巴哇、嘛哈萨玛雅萨埵啊。

2)咒轮观想要点

百字明好似竖立的兽角一般互不抵触,旋绕着字。之后自己的口中以祈祷的方式念诵百字明。

(二)以祈祷方式念诵百字明

1、最重要的是心

祈祷念诵时,可以双手合掌,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内心里的祈祷,祈祷上师金刚萨埵作加持,清净自己相续中的一切罪业。

2、忏悔是否得力与四外前行有密切关系

1)寿命无常:

有了无常观,忏悔也就有了动力。

2)轮回痛苦、因果不虚:

一失人身,罪业一定会跟随着去往后世,那时就只有痛苦,而且是永无出期地感受无量痛苦。因为忆念了这些修法,人就会精进起来,尽量地忏悔罪业。

(三)观想降下甘露

1、如何观想

1)观想疾病、业障、魔障等排出体外:

观想好咒字以后,现在再观想:从所有的咒字中,犹如寒冰被火融化形成水滴一样,源源不断地降下智悲甘露,通过身体从佛父佛母双运的密处流出,由经自他一切众生的头顶流入,使体内的所有疾病变成脓血,所有魔障变成蜘蛛、青蛙、鱼、蛇、蝌蚪、虱子等小含生的形象,所有罪障变成烟汁、炭汁、灰、烟、云、气的形态,这一切的一切,犹如飞泻的洪水冲走尘土一般,全部被甘露流毫无阻碍地冲走,从足底、肛门、所有毛孔的部位,黑乎乎地排出体外。

2)观想冤亲债主:

再观想,自己下方的大地裂开,无始以来的所有男女冤家债主,围绕着死主阎罗王,它们全都是张着口、伸着手、张着爪来盛接,上面的脓血等,全部冲到它们的口、手、爪中。

3)观想偿清宿债:

最后,观想居于地下的死主阎王等,所有冤家债主全部心满意足,至此已经化解了宿怨,偿清了业债、清净了罪障。这时,阎罗王等也都闭上了它们的口、手、爪,裂开的大地又恢复到原状。

2、观想不离开念诵:

一边这样观想,一边念诵百字明。

1)如果能一次性地明观一切所缘境,那就这样观想。

2)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时而专心致志观想金刚萨埵的身体、颜面、手臂以及金刚铃杵等来念诵;时而全神贯注地观想主尊的璎珞、飘带等服饰来念诵;时而观想甘露流洗涤魔障、罪障而专心念诵;时而以悔前戒后的心理来念诵。

3、乔美仁波切的窍决修法

先在自己的头顶上观想金刚萨埵,然后,从金刚萨埵发出无量金刚萨埵,住于每一个众生的头顶上,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着的,所有众生的顶上都安住一尊金刚萨埵。尽力念诵百字明后,自每一尊金刚萨埵降下甘露,消除了自他一切众生的业障。再念一百零八遍百字明后,金刚萨埵化光融入自他一切众生。最后,所有众生都于片刻中安住空性。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16-定解B09-009

本课难点

所依对治力的要点

(一)依止力

1、外依止力

观想金刚萨埵。

2、内依止力

出离心、菩提心、大悲心以及对三宝的信心。

(二)明观金刚萨埵

1、观想金刚萨埵

1)身色洁白

在法界的缘起中,世间中显现的种种颜色都有特定的因缘。密宗中很多事业也相应于世间的颜色或物质本身的作用,安置相应法界的修行。在密宗的四种事业息增怀诛中,白色表示息业,息灭罪业、清净障碍。

2)位置:头顶上方一箭处。一箭,即一尺许,约33.3厘米。

3)本体:三世诸佛的总集、无等大悲宝藏具德根本上师。

4)形象:遍知一切的报身金刚萨埵主尊。

5)法器:五股金刚杵。五股代表佛的五种智慧,金刚杵表示明空无二,明是智慧,智慧和空性无二无别。

金刚铃。表示现空,显现和空性无二无别。

2、为什么不直接观上师的形象?

1)凡夫的疑心

凡夫的疑心使我们很难做到真的视师如佛。

2)缺乏观察的智慧

上师是否是佛也需要观察。若视上师为平常人,会觉得上师是否可以了知、清净我的罪业。

3)隐藏的习气

平时我们习惯于在上师面前极力表现,不会行为不端,如果上师真的都知道又会觉得尴尬,可能会想有所隐藏。这也让我们培养对上师强烈的虔敬心或视上师为佛,变得更加困难。

4)仪轨的加持

有些修法中说,如果对上师信心够大,形象也可以直接观作金刚上师。但此处按照仪轨,需观形象是报身的金刚萨埵主尊。

3、观想不清?

所观本尊的特点要专门地观出来,可以让我们相续当中对金刚萨埵生起信心,更加有助于我们猛烈地祈祷。观想不清则应努力串习和具足虔诚与信心。

1)精进观修

无始以来,我们所造罪业无数又深重,即使刚开始观想不清楚,也必须以勇猛之心,依靠正确的方法、仪轨精进修持。开始可以看佛像,或细节或整体,直到观想清晰。

2)具虔诚心

对于实在观想有困难,只能观观模糊、抽象的概略形相者,如果对上师、法道与咒语的效力具有真正的虔敬心且深信不疑,也可获得一切共通与殊胜的心灵成就。

3)具信心

以信心观想真正的金刚萨埵就在头顶上,本尊与咒语之无二无别,如果有真实的信心,也可以清净罪业,比观得清楚却没信心要强。

(三)显而无自性

1、从显现角度,应观清楚

观想时清楚分明,甚至双目的黑白颜色。

2、从空性角度,毫无实质

显而无自性,不是实质血肉之躯,是智慧本体。对金刚萨埵的本性不能执为实有,因为所有的执实都是凡夫的分别念。

犹如水月,水中找不到真实的月亮,却清楚地显现;犹如镜影,镜中清楚显现容貌,却非实有;犹如彩虹,显现绚烂,没有本体;犹如无垢水晶宝瓶,显现形象,无自性。

3、是智慧身,非实质物体

应该是立体的、透明的。

4、是智慧本体,非无情物

应观想为真正的金刚萨埵。

 

厌患对治力的要点

() 所净之罪业

1、时间方面

无始以来迄今为止所造所有的罪业,能忆起不能忆起的自性罪和佛制罪,在金刚萨埵面前忏悔。

对能回忆的罪,要回忆是在哪年、哪月、哪天自己作的、教他作的,或者见他人作自己随喜过,逐条回忆。对身口意所作的任何恶业都不覆藏,在惭愧、后悔、恐怖的心态中发露忏悔。

2、动机方面

忏悔以贪嗔痴所作的一切罪业。

3、依造业方面

忏悔以身口意所作的一切不善业。

4、依自性方面

自性罪的十不善和无间罪等,与佛制罪的外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密持明密乘戒相违的一切罪业。

5、依对境方面

忏悔缘轮回或涅槃所造的罪业,比如毁谤常乐我净的涅槃功德等。

6、依作用方面

忏悔导致今生短命多病、贫穷、多怨、受到怨敌威胁、多魔障的罪障,也忏悔导致后世堕入恶趣,成为诸如此类之因的一切堕罪。

() 所忏悔之罪业

1、五无间罪

1)五种罪业: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2)可能会造的

后三种现在不容易犯。现在佛的色身不住世,不可能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只在佛住世时会出现;阿罗汉在佛教果期比较多,现在已经非常少了。现在能造的无间罪就是杀害父母,世间对自己恩德最大的就是父母,杀害他们的过失也极其严重。

3)近五无间罪

近五无间罪也是比较重的罪业,是分支的或者相似的五无间罪。

如:曾对父母生起种种恶念:诅咒、杀念、吵架、打骂等等,是相似的容易造的部分。

4)过去世的也要忏悔

按《大乘经庄严论》注释讲:如果是大乘种姓造了五无间罪,因种姓故,不会立即成熟。如果延迟成熟,相续中还是可能有五无间罪的,也要忏悔。即使过去造完了也已经成熟完了,因为种子还在,没有彻底清净的,也要发露忏悔。

2、四重罪

1)居智者之首位

智者指出家人、上师、长者老师等具有很多功德的人。我们在不同场合应把握自己身份的分寸,做相符之事。

如:应比高智者坐得低;特殊位置、主位等是尊贵或有德者才能坐,自己不具备相应功德,贸然坐上去可能会有过失。

2)享用密咒师的财产

以烦恼心享受密咒修行人的财产,如果自己不具备功德可能消受不起。

3)居比丘顶礼之前

A. 站在其前面

比丘等于自己的殊胜对境,在顶礼时,自己以烦恼心故意站在他面前,显现上好像成为被他顶礼的对境。自己不具备足够的功德,也消受不起。最好是不管谁顶礼,都不要站在别人前面,成为他顶礼的对境。

B. 从前面走过

如果只是正常经过,没有故意等发心,且无法避免,比如自己在绕坛城,有人对坛城顶礼,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是极为殊胜的对境,比如上师等在顶礼,除非特别开许,不要从前面穿过。

4)享用修行人的食物

享用修行人的食物。这里并不是指所有修行人的食品,但如果某个修行人心里决定期限依靠此食品我在这个月里修行,假设享用了他那寥寥无几的食品中的一点儿,那么在他所想的期限里,饮食就不足了。

3、八种邪罪

八邪罪:如云:诋毁白法赞黑法,减低行善之资粮,扰乱信士之内心,舍弃上师尊道友,脱离坛城对治八。

1) 诽谤白法

认为善法善业没有功德,说做这些没有用,诽谤善法白法。

2) 赞叹黑法

认为造恶业好,赞叹恶业黑法。

3) 对行善者积累资粮从中作梗,减少他们的资粮

如:对别人的闻思修制造违缘,令其中断。或者别人在放生,制造违缘让放生不圆满。

4) 对修善的信士,说难听之语而扰乱其心

对于修善法的人故意扰乱、影响他的心,让他的心波动,不高兴等。

5) 已入密宗金刚乘坛城以后,在会众行列中发起争斗、恶语相骂、争吵不休,背弃上师

进入密乘后,做如:争吵、扰乱上师心、背弃上师等等罪业。

6) 已入密乘者远离本尊、脱离道友、舍弃坛城

已经进入密乘的修行者,舍弃自己的本尊,舍弃道友、坛城。

4、其他罪业

1) 违犯外别解脱的律仪

如八关斋戒、居士戒、沙弥或比丘等戒律,受戒后有违犯,无论根本还是支分,都要发露忏悔。

2) 内菩萨乘的学处

菩萨乘学处,主要是严禁恶行戒,有18种根本戒和4种根本戒,还有分支戒律。摄善法戒:该做的不做;饶益有情戒:该饶益的不饶益。如有违犯,应发露忏悔。

3) 持明密乘三昧耶戒

得灌顶后就获得了密乘戒,必须要守护14条密宗根本戒律。如果得了之后不知道或者违犯了,会有很大的过失,应发露忏悔。

4) 背弃世间的盟誓

违背了在世间当中所发誓言、承诺等等,或诅咒,如:我绝对没做,否则如何如何……

5) 说妄语

在世间当中有些妄语,是属于自性罪方面的妄语。

6) 无惭无愧

世间中人品不好,做人的各种缺陷,罪业和过失。

 

念修百字明

(一)现行对治力

通过仪轨,具足几个对治力,进行忏悔。念修百字明属于现行对治力。

(二)观想

1、应观想细致

在观心间如毛发写成的吽字时,初修者觉得太小观不清楚,不方便。但观想细致化可以让我们精神集中,特别专注,心不容易散乱。散乱之后念咒时心可能就跑了,所以应细致观想。

2、应观具体形象

观想时要具体化、形象化,如咒字中不断地降下智悲甘露

1)相应根基

很多人修法时,观想越形象细致,越容易相应。尤其是刚修的人,喜欢有形象有表示的心里才踏实。觉得带有具有金刚萨埵愿力、智慧、慈悲,净罪能力的甘露流下来,就可以像洗衣服一样把罪业冲走,身体里就干净了。

2)相应实相

这里甘露即是金刚萨埵的本身,代表实相。我们的罪障本来就是虚幻的,是无明、我执、颠倒所形成的幻相,所以甘露流进来后罪业无法抵挡。这样观想是在相应实相。

3、观金刚萨埵佛父佛母

观想佛父佛母,好像是有两个,但这是无二双运,一体一味的。佛母表示我们内心中的空性,佛父表示大悲或方便。以此表示金刚萨埵是具有智慧和空性的本体。

4、冤亲债主都住在地下?还喜欢吃青蛙?

这里是观想、表法。不一定是所有冤亲债主都在地下等候,这里是为了表示我们还债了。

障碍我们修行的称为魔障,所有的魔障是我们自心当中的,显现成青蛙、蜘蛛等形象,不是一个真实的有情。只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清净,罪障也是如此。

为了对治诸如怎么给他们这种东西?他们喜欢吗?等等分别念,有些仪轨中也说,这些东西到他们手中就变成他们喜欢的东西,种种食物,所欠的东西,钱、感情等。就是一种方便法,让我们在忏罪的时候,真正觉得能够清净了。

总结四种对治力

(一)令金刚萨埵修法见效的关键因素

1、对金刚萨埵可以凈化自己的能力所深具之信心;

2、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一切恶行之真诚忏悔;

3、永不重蹈那些恶行之坚定决心;

4、对修持之力的坚定信心。

(二)四对治力的本体

外所依对治力的本体是信心;厌患对治力的本体是悔心;返回对治力的本体是戒后心;现行对治力的本体是对正法产生希求心。

(三)如何令四对治力具足

以皈依、发心具足依止力;以思惟过患和诚心发露具足破恶力; 以立誓防护具足恢复力;以持念密咒具足对治力;以回向使忏悔功德增长无尽。

(四)忏悔了又犯?

作为凡夫,虽然我们发誓要痛改前非,决不再造,想彻底不造罪是不可能的。如果平时在有意无意当中,造作了种种恶业,就要随时忏悔。如果是发现自己造罪,要立即断除,以四对治力,一次性至少念诵108遍百字明以行忏悔,这样就基本上能清净当下所造的罪业。

厌患对治力——具体诸罪(请参见《净障修法文》)

(一)应忏罪业

(详情请参见《净障修法文》或115课隐藏窍决)

(二)立誓防护

今后对于上师,三宝,菩萨,父母等具大力田,宁舍生命也不侵损,傲慢,轻毁,忿恚,厌背。并发愿恭敬上师,菩萨,道友,对父母尽孝。

参考资料:

智悲研讨论坛、《前行广释生西法师辅导》《前行备忘录》《慧灯之光》《前行修持指引》《净障修法文》等。

编写师兄:定解B13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5116-定解B13-006

讲记脉络

 整理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阅读建议:请使用电脑打开以获得较好阅读体验。

 科判定位

 甲一、闻法方式

 甲二、所讲之法

 乙一、共同外前行

 乙二、不共内加行

 丙一、皈依

 丙三、念修金刚萨埵

 丁三、真实念修金刚萨埵

 丁四、念修百字明

 正文脉络

 一、关于法本翻译的问题

 (一)上师翻译的原则

 1、要么干脆不译,要译,就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不要在别人的译本上修改,然后当成自己的作品。

 2、都是用自己的理解来译的。只不过,偶尔碰上某句话、某个教证不好译的时候,我也会翻翻别人的译本,看看他们是怎么解释的,怎么翻译的。

 3、上师翻译的,都是从上师们那里得过的法;而且翻译时,也很少着力于华丽辞藻,只是以自己的一种风格,将圣者们的语言原原本本译出来而已。

 (二)胜劣翻译之差别

 1、教说

 荣索班智达说:“以前,在印度佛教完整未衰落之时,前辈的译师们,是凭自己的智慧,将诸佛菩萨的金刚语作清净抉择以后,原原本本翻译下来的;但现在的个别译师,却是在前辈大德的译文上,作种种转变之后,自我赞叹,说自己译得最好、最可靠,但实际并非真实之义。而现在,我们这些遵照佛语来翻译的人,和他们是不一样的……”

 2、理说

 二者有六点差别:施主的差别,翻译地点的差别,译师的差别,大班智达的差别,供养的差别,法的差别。

 

 二、真实念修金刚萨埵

 (一)如理忏悔则必定能忏悔清净

 1、教说

 《金光明最胜王经》云:“若人百千劫,造诸极重罪,暂时能发露,众恶尽消除。”

 2、例说

 提违舍弃自焚修十善

 提违想要灭罪,一婆罗门告诉其可以通过布施、焚烧自己来清净罪业,提违准备如是而行时,辩才比丘为其和五百眷属讲解忏罪之理“起罪之由,出身口意……是为十恶,受恶果报。今当一心丹诚忏悔:若于过去,若于今身,有如是罪,今悉忏悔;出罪灭罪,当自立誓,从今已往,不敢复犯……”又教她们行持十善。从此之后,提违和五百眷属到处宣讲十善法,度化了无量众生。

 (二)金刚萨埵修法中的所依对治力

 1、明观金刚萨埵

 (1)时间

 在忆念四种对治力之后,进入真正念修金刚萨埵的阶段。

 (2)安坐

 庸俗而住:不将自身观作本尊。

 (3)观月轮

 在头顶上方一箭(即一尺许)左右的虚空中,观想一朵千瓣白莲花,它的上面有一轮圆月。

 “圆”是指,明月的所有部分完整无缺,就像十五的月亮一样,毫无弯弯曲曲,而是圆溜溜的。

 (4)观种子字

 再观想月轮上有一个光闪闪的白色“吽”字。

 (5)观金刚萨埵

 一瞬间,“吽”字就变成了本体为三世诸佛的总集、无等大悲宝藏具德根本上师;形象是报身的本师金刚萨埵主尊[1],他的身色洁白,宛如十万个太阳照耀在雪山上一般,一面二臂,右手在胸前握持表示明空无二的五股金刚杵,左手依于腰际部位握着代表现空无二的金刚铃,双足金刚跏趺坐,身上以十三种报身服饰庄严。

 A.十三种报身服饰,也就是绫罗五衣与珍宝八饰。

 a.绫罗五衣:冕旒、肩披、飘带、腰带、裙子;

 b.珍宝八饰:头饰、耳环(左右二者算为一个)、项链、臂钏(左右二者算为一个)、璎珞、手镯(左右二者算为一个)、指环(所有的指环算为一个)、足镯(左右二者算为一个)。

 (6)双身与单身的问题

 A.何人观双身像

 a.密宗根基的话,对本尊有无比信心的修行人,可以直接观双身像。

 b.金刚萨埵与白慢佛母无二双运,身体现而无自性,现空犹如水月或镜中现影像一般了了分明。

 B.何人观单身像

 对密宗空乐无二的智慧没有信心,甚至将佛父佛母视作世间男女,观修时,心里也始终有种不清净的欲望或意念,那就最好修单身的金刚萨埵,不一定非要观双身像。

 (7)面向

 自己头顶上圣尊的面向,与自己的面向是相同的。

 2、观想要点:显而无自性

 (1)略说

 A.不是观想成扁平的,应该是立体的。

 B.不是像土像、金像那样,有实质的物体自性。

 (2)详说

 A.从显现的角度而言:应将主尊佛父佛母,包括双目黑白的颜色在内,都互不混杂地观想得清清楚楚。

 B.从空性的侧面来说,又没有一丝一毫实质身躯的血肉、内脏等,就像空中显现的彩虹,或者无垢水晶宝瓶一样。

 (三)厌患对治力

 1、祈祷

 (1)发出声音的祈祷或在内心忆念。

 (2)自己诚心忆念:与大恩根本上师无二无别的怙主金刚萨埵,您以大慈大悲垂念我与一切众生,我自己从无始以来迄今为止,身语意所造的十不善业、五无间罪、四重罪、八邪罪,违犯外别解脱的律仪、内菩萨乘的学处以及持明密乘三昧耶戒,背弃世间的盟誓、说妄语、无惭无愧等等凡是能直接回忆起来的一切罪业在上师金刚萨埵面前,满怀惭愧、畏惧、追悔之情以至于心惊肉跳、毛骨悚然,发露忏悔,此外自己想不起来的,在无始流转轮回的生生世世中肯定也积累了许多罪业,这一切罪业在此不覆不藏一并发露忏悔,请求宽恕,但愿这所有罪障就在此时此地急快荡然无存全部清净,以上观想是厌患对治力。

 2、所忏罪业

 (1)十不善业

 (2)五无间罪

 真正的不一定有,但相似的可能会有。比如,侮辱父母、对圣者不恭敬等,这些都是。

 (3)四重罪

 A.居智者之首位;

 B.享用密咒师的财产;

 C.居比丘顶礼之前;

 D.享用修行人的食物。

 (4)八种邪罪

 A.诽谤白法;

 B.赞叹黑法;

 C.对行善者积累资粮从中作梗,减少他们的资粮;

 D.对修善的信士,说难听之语而扰乱其心;

 E.已入密宗金刚乘坛城以后,在会众行列中发起争斗、恶语相骂、争吵不休,背弃上师;

 F.已入密乘者远离本尊;

 G.已入密乘者脱离道友;

 H.已入密乘者舍弃坛城。

 (5)别解脱戒

 (6)菩萨戒

 (7)共同密乘和不共密乘的三昧耶戒

 (8)背弃世间盟誓

 (9)无惭无愧等做人方面的各种缺陷

 3、发露忏悔,不覆不藏

 (1)心:发自内心地忏悔。

 (2)行:一边念百字明,一个一个地发露忏悔。

 A.如此之功德

 a.《涅槃经》云:“若覆罪者,罪则增长;发露惭愧,罪则消灭。”

 b.《大方等大集经》云:“若能于佛世尊前,忏悔发露一切罪,是人远离于邪见,能到生死之彼岸。”

 B.每日念诵之功德

 《庄严藏续》中说:若依靠上师金刚萨埵,每天念21遍百字明,即可加持堕罪,令堕罪不增长;若能念诵十万遍,那即使是破誓言等罪业,也都能清净,而究竟也必定成就清净的本性。

 

 (四)返回对治力

 1、如何作意

 发露以后,心里默想:“我以往因为不懂取舍因果、烦恼深重、业障现前,在学佛前、学佛后,皈依前、皈依后,在家、出家,造下了无数罪业。如今,依靠大恩上师的慈悲,我已懂得利害,所以从今以后,即使遇到生命危险,我也决不再造那种罪业了。”

 2、念诵宁提派前行仪轨

 (1)藏文

 (2)汉文

 

 三、念修百字明

 (一)观想咒轮

 1、观想月轮和种子字

 于金刚萨埵佛父佛母无二无别的心间,观想一轮明月,大小就像压扁的芥子,月轮的上面有一个白色“吽”字,宛如毛发写成的一样。

 2、观想百字明咒轮

 (1)百字明:一边这样观想,一边念诵百字明: 嗡班扎萨埵萨玛雅、嘛努巴拉雅、班扎萨埵底诺巴底叉、知桌美巴哇、苏埵卡约美巴哇、苏波卡约美巴哇、阿努日阿埵美巴哇、萨哇斯德玛美扎雅叉、萨哇嘎嘛色匝美则当、协央格热吽、哈哈哈哈吙、班嘎哇纳、萨哇达他嘎达、班扎嘛麦母杂、班扎巴哇、嘛哈萨玛雅萨埵啊。

 (2)咒轮观想要点

 百字明好似竖立的兽角一般互不抵触,旋绕着“吽”字。之后自己的口中以祈祷的方式念诵百字明。

 (二)以祈祷方式念诵百字明

 1、诵咒的几种方式

 (1)祈祷式、安住式、降伏式[1]等,这里用的是祈祷式。

 (2)祈祷念诵时,可以双手合掌,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内心里的祈祷,祈祷上师金刚萨埵作加持,清净自己相续中的一切罪业。

 2、忏悔是否得力与四外前行有密切关系

 (1)寿命无常:有了无常观,忏悔也就有了动力。

 (2)轮回痛苦、因果不虚:一失人身,罪业一定会跟随着去往后世,那时就只有痛苦,而且是永无出期地感受无量痛苦。因为忆念了这些修法,人就会精进起来,尽量地忏悔罪业。

 不要盲目乐观:带的业太多了,往生恐怕也很困难的。

 (三)观想降下甘露

 1、如何观想

 (1)观想疾病、业障、魔障等排出体外:观想好咒字以后,现在再观想:从所有的咒字中,犹如寒冰被火融化形成水滴一样,源源不断地降下智悲甘露,通过身体从佛父佛母双运的密处流出,由经自他一切众生的头顶流入,使体内的所有疾病变成脓血,所有魔障变成蜘蛛、青蛙、鱼、蛇、蝌蚪、虱子等小含生的形象,所有罪障变成烟汁、炭汁、灰、烟、云、气的形态,这一切的一切,犹如飞泻的洪水冲走尘土一般,全部被甘露流毫无阻碍地冲走,从足底、肛门、所有毛孔的部位,黑乎乎地排出体外。

 (2)观想冤亲债主:再观想,自己下方的大地裂开,无始以来的所有男女冤家债主,围绕着死主阎罗王,它们全都是张着口、伸着手、张着爪来盛接,上面的脓血等,全部冲到它们的口、手、爪中。

 (3)观想偿清宿债:最后,观想居于地下的死主阎王等,所有冤家债主全部心满意足,至此已经化解了宿怨,偿清了业债、清净了罪障。这时,阎罗王等也都闭上了它们的口、手、爪,裂开的大地又恢复到原状。

 2、观想不离开念诵:一边这样观想,一边念诵百字明。

 (1)如果能一次性地明观一切所缘境,那就这样观想。

 (2)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时而专心致志观想金刚萨埵的身体、颜面、手臂以及金刚铃杵等来念诵;时而全神贯注地观想主尊的璎珞、飘带等服饰来念诵;时而观想甘露流洗涤魔障、罪障而专心念诵;时而以悔前戒后的心理来念诵。

 3、乔美仁波切的窍决修法

 先在自己的头顶上观想金刚萨埵,然后,从金刚萨埵发出无量金刚萨埵,住于每一个众生的头顶上,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着的,所有众生的顶上都安住一尊金刚萨埵。尽力念诵百字明后,自每一尊金刚萨埵降下甘露,消除了自他一切众生的业障。再念一百零八遍百字明后,金刚萨埵化光融入自他一切众生。最后,所有众生都于片刻中安住空性。

 参考资料:《前行广释.第一百一十六课》

 幕布链接:https://mubu.com/doc/3c0GCHAw00

 【档案编号B06116-定解B09-002】

 


隐藏窍诀

 

不只是圣尊,一法本质都是显而无性

(一)原文出处

总之,要观圣尊是显而无自性的。虽然显现上了了分明,但本体上却毫无实质,犹如水月、镜中影像、空中的彩虹、无垢水晶宝瓶,对有空性基础的人来讲,这样观想应该不难。

 

(二)何为显而无自性

1、佛之显现

我们心中所观具足相好庄严之灿然佛像,实乃因自心之一种串习力而现前。如是之佛身无所从来,亦无所而去,若善加观察即可明了,此种身相实无所有,内外均了不可得,完全是依赖于心,并通过长久修持等缘起力而显现。

2、佛之显现的本体无实有

若对佛的显现之来源——心,善加观察,即能发现里里外外均无心藏身之处,它原本就远离一切所依。既如此,无本之心所显现之形象又何能实有?因此,此等显现无有丝毫本性存在。

3、万法本质如佛一样

1)显现

正如如来显现一样,一切蕴、界、处所摄现有诸法,全都依凭种种因缘聚合而如幻显现,并被众生感知。

2)无实

此等诸法唯依赖各自因缘汇聚而能显现,若详加观察,任何一法都无微尘许自性可得,恰似如梦如幻之显现一样,诸法实无来去、无生灭。

4、教证

《智显庄严经》中云:恒无生法即如来,一切诸法似如来,执相凡夫愚痴众,世间无法反执实。

 

(三)建其理

1、胜义中万法无自性

1)释义

A. 胜义:胜义就是真相,圣者所见到的真谛、一切万法的本来实相叫做真实的所知。

B. 万法:自宗和他宗所说的一切万法。

C. 有自性:任何一法的本体于实相中存在。

D. 无自性:实相中不存在的意思。

E. 万法无自性: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2)立根本因

A. 真实立根本因

自他所说法,此等真实中,离一及多故,无性如影像。

B. 解释偈颂

在真实义当中,自宗和他宗所说的一切万法都不存在,远离一和多的缘故,如同影像一般。

C. 分析推理方式

对于小乘《俱舍论》所承认的蕴、界、处等一切有为无为的实有法,大乘唯识宗承许的心识实有以及他宗所承认的主物、自在天等,全部作为此处的有法进行抉择。这样的有法如果存在,必然是一体或者多体,然而,是的话就不是,是的话就不是,此二者互绝相违。

无论一体还是多体都同样经不起观察,此等一切法,真正在胜义中根本不存在,唯一在世俗中有一种假相存在。

2、世俗中万法仅是显现而已

1)认清显现许实空之世俗

A. 宣说世俗法性

这些法只是如同虚幻的马象一样,在未经观察时似喜而存在,这就是唯一世俗的法相。

 

B. 法性不会因不同承许而改变

a. 任何一个有实法的法性即是指它本身,并不会因为他人的承许而有丝毫改变。

a)比如幻化师幻变出来的大象、骏马等,实相上如果不是假的,无论怎么说它是假的都无有用处,同理,现在的柱子、瓶子等也是如此。

b)如果某一法不是无常,即使多少个人说它是无常也毫无作用,因为一切万法的法性谁也无法改变。

b. 佛经中说:佛陀出世也好未出世也好,一切诸法的法性本来如是安住。所以,并不是说:佛陀出世的时候说诸法空性,诸法空性就是存在的;诸佛没有出世的时候,诸法空性就是不存在的。并不是这样的。

2)如何显现

A. 未察一似喜

a. 胜义中观察时,即使微尘许的法也得不到,但在世俗中没有经过详细观察时,唯一从这个角度来讲似乎欢喜,认为各种现象都是存在的。

b. 现在世俗中的一切显现法,如果真正去观察,全部如同水泡一样马上就会破灭。所以《中观二谛论》中也说:所谓的世俗最好不要观察,只要一观察,任何法都是得不到的。

B. 生灭之有法

有生有灭、因缘聚合的有法,是世俗谛的第二个法相。

C. 一切具功用

名言中火有火的热性、水有水的湿性等,每个法都具有它自己的功用,并非如石女儿、兔角一样,这就是世俗谛的第三个法相。

 

(四)摄义

1、佛、万法、我均无自性

佛之身相在心间显现时,根本无有本体可言,我们应了知万法均无有本体,我也无自性,所谓我之自性实乃如来自性,也即如来自性是一切诸法自性。

2、无自性也是戏论

1)真实胜义

一切万法的本体,在胜义中,暂时来讲是远离实有的空性,究竟来说远离一切戏论,是超离我们的语言、思维,是无法言说的圣者各别自证的境界。

2)无可否认

无论人们在心上如何承许,比如诸法空性,有些唯物论者不承认,虽然不承认,也不会改变万法空性的实相。

3、世俗中因果不虚

万法虽空,但在世俗当中,一切法都有它的自相。前世后世存在、业因果不虚,善有善报,恶有恶果的事实任何人以自己的分别念和遍计心也无法改变。

4、认清且行持

1)诸法源于分别念

诸法本性乃根源于自己之分别念,在分别念操纵下才产生所谓痛苦、快乐等感受。究竟实相中,死亡、痛苦等法丝毫许亦不存在,显现仅是如梦如幻,我们理应如是思维。

2)遵循因果

虽然万法本来就为无实空性,痛苦死亡等诸法本体即不成立,但如梦如幻之显现则并非断灭,如幻之善恶在尚未证悟空性之前必定感受果报。今生乃至成佛前一定要谨慎取舍因果。

参考资料:《中观庄严论解说》《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麦彭仁波切)》等

 

编写师兄: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16-定解B11-008

 

名词解释

 

原文:我自己从无始以来迄今为止,身语意所造的十不善业、五无间罪、四重罪、八邪罪,违犯外别解脱的律仪、内菩萨乘的学处以及持明密乘三昧耶戒,背弃世间的盟誓、说妄语、无惭无愧等,凡是能直接回忆起来的一切罪业。

十不善业

谓属于身者三,属于口者四,属于意者三,共有十种不善业。(出处:《藏汉佛学词典》)

五无间罪

弒父、弒母、杀阿罗汉、破僧和合、恶心出佛身血。(出处:《藏汉佛学词典》)

四重罪

又名四弃、四波罗夷罪等,即犯淫戒、犯盗戒、犯杀人戒、犯大妄语戒。(出处《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别解脱

持戒人自己从恶趣及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出处:《藏汉佛学词典》)

持明

()梵语dha^ran!i^。音译陀罗尼。真言之异名。大日经疏卷九称,持明者,梵云陀罗尼,即总持一切明门明行。

()谓受持传持真言陀罗尼。持即受持传持之义,明即真言之义。真言现于本尊之光明轮中,故称明。又真言之功力,以大慧光明照破无明,显现实智,故称明。  (出处:《佛学大词典》)

三昧耶戒

又作三摩耶戒、秘密三昧耶戒、佛性三昧耶戒、秘密戒、三世无障碍智戒、无为戒。略称三戒,即住于三三平等之理,以本有之净菩提心为戒体,法界无量万德为行相之秘密真言戒。此戒能成就如来清净之智,三世诸佛由此证得菩提。故又称三世无障碍智戒。其戒相为不应舍正法、不舍离菩提心、不吝悭一切法、莫不利众生行等四重禁。此戒系密教修行之指针,真言行者必须受持,入坛行灌顶之前先受此戒,方得入坛。(出处:《佛学大词典》

 

原文:这样发露忏悔后,因为没有覆藏心,所以有些罪业直接就被清净了。

覆藏心

已犯堕罪仍图掩饰隐讳之心。(出处:《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有人说:带业往生不就可以了吗?但是,到时如果带的业太多了,往生恐怕也很困难的。

带业往生

修行念佛法门者,若因缘条件具足,于命终时即往生净土,其宿昔所造之恶业、不净业无法现行,此即本宗之带业往生。(《简明净土宗词典》林克智 编著)

 

原文:这个观想非常重要!这样修持的时候,除了前世的定业以外,很多魔障甚至附体,都能消除。

定业

一定受报的业。定业有善恶两种,善的定业,定受乐果,恶的定业,定受苦报。(《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原文:这个观想非常重要!这样修持的时候,除了前世的定业以外,很多魔障甚至附体,都能消除。

 

编写师兄:定解B16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6116-定解B1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