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22课

本课重点


正文脉络

贡品洁净

(一)使用供品的具体要求

1、物品:不可使用下等供品

1)对不同人是否可以使用下等供品有不同开许

A. 对何者开许可以供养土粉、瓦砾等

a. 一贫如洗、没有供品的穷人。

b. 真正能够观想一尘中有尘数刹而作意幻供养的那些利根者。

B. 对何者不开许使用下等供品

a. 对有财心吝啬者不开许

本来拥有万贯家财,却舍不得用来上供下施,反倒摆出诵咒、观想等种种相似的理由,而自以为是的那些人。

b. 为何有如此要求

a)从供养者发心角度来分析

这种懒惰、愚痴的行为,不但骗自己,还骗他人,是非常不合理的。

b)从供养者能力角度来分析

这些人不具备观想自己吃了就能解除饥渴的能力。

c)从供养功德角度来分析

供养曼茶罗是对诸佛菩萨供养的最佳方便方法,通过供养,即生、来世都能得到无量无边功德。

《华严经》云:供养能尽一切苦,供养必得诸佛智,此应供处供无等,是故欢心供养佛。

《本事经》云:施三宝福田,名最胜施者,所在常安乐,后当证涅槃。

2)经论、大德对供品有明确要求

A. 诸续部及窍诀

诸续部及窍诀中明明说清洁美妙之供品,以及配制清洁欲妙供,而并没有说肮脏污秽之供品

B. 噶当派诸大德

切切不要自己享用新鲜的部分,而将发霉的油饼、发黄的菜叶等供养三宝。将有辣味或腐败的酥油等作为神馐,或者做成酥油灯来供养,而自己食用新鲜的酥油。

2、食子:以符合标准的食子做供养

1)对食子的要求

在做神馐、食子等时,软硬程度一定要做成与自己食用的一样,不能考虑简便易行而做成软软绵绵的食子团。

2)如此要求之因

A. 理说:太硬了根本没办法做,太软了消福报。

B. 教说:阿底峡尊者曾经亲口说过:西藏人是不会富足的,因为人们做的食子团软软塌塌。

3、供水:以净水及庄严形象做供养

1)供水就可以积累广大功德

A. 只要自己能够精进,在藏地、汉地以供养清净的水来积累资粮,也会得到想象不到的功德利益。

B.《普贤行愿品》中说:如是最胜庄严具。无论是哪一种供品,甚至摆放、罗列的形式都要做到美观庄严,使人舒心悦意。这样,依靠恭敬诸佛菩萨之因,便可圆满自己广大的福德资粮。

2)供水的要求

A. 供杯

要将七个供水杯等供器认认真真擦得干干净净,排列的时候要整齐,间距也要适度,不可有过窄过宽、东倒西歪等现象。

B. 水质

水中不能混有谷类、灰尘、含生等杂质。

C. 供量

水器中的水也不能满满当当或极度不满,供台上不可有溢出的水流等。

D. 时间

每天供七杯净水。如果实在不行,供几天以后撤也可以。

E. 总的原则

一定要做到精致美观,令人赏心悦目。

(二)供养关键要有清净的心

1、理说

诸佛菩萨并没有干净、肮脏的执著分别念,只要供养就能积累非常广大的资粮,即便在自己穷得叮当响、实在无能为力等情况下,以一颗清净的心,供养肮脏的残汤剩饭、低劣物品等也未尝不可。

2、公案说明

1)贫女仲涅玛供养世尊酥油灯之公案

2)麻风女供养大迦叶尊者米汤之公案

3、教诫

1)《诸法集要经》云:是心能作罪,亦能修福业。

2)供养曼茶罗时以清净意乐尽己所能做成纯净悦意的物品而供养,是殊胜的要诀。

 

积资之理

(一)出世间成就源于积累资粮

1、反说

1)教说

A. 续部中说:未积资粮无成就,沙子不能榨出油。

B. 佛在经中也说:未曾积累资粮欲得成就,好似搅拌水想得油;积累资粮欲得成就,恰似搅拌乳想得酥油。

2)理说

如果没有圆满福慧资粮,就无法获得具备二种清净的佛果。

2、正说

1)教说

A. 龙猛菩萨也亲口说:此善愿诸众,圆满福慧资,获得福慧生,殊胜之二身。

B. 《菩提道灯论》里讲:福德智慧二资粮,圆满佛位之因也。

C. 《中观宝鬘论》云:诸佛之色身,由福资所成,法身若摄略,由慧资所生。

2)例说

A. 汉地

a. 赵州禅师是得道高僧,但依旧通过扫地的方式来净除内心的分别念。

b. 百丈禅师提倡农禅并重,立下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誓言,其后代禅僧每天都要劳动,以培养福德。

B. 印度

很多藏传佛教的大寺院的僧众都自己干活。

C. 学院

一位曾是美国留学生的尼僧为僧众搬煤炭。

 

(二)世间成就也源于积累资粮

1、不积累资粮,依靠精勤不得财富

1)理说

暂时的世间成就,也都来源于圆满资粮。如果自己从来没有积累过资粮,那么无论下多大的功夫,也无济于事。

2)例说

有些人依靠以往积累资粮作为后盾,不费吹灰之力自然而然财源滚滚。可是有些人整个一生都是千方百计、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经商务农等,结果却没有芝麻许收益,最终竟然落得个饿死的下场。

A. 个人:上师家乡有一个人,上师小的时候,他家就很穷,到这个人快死的时候,他家里还是很穷。

B. 国家:藏地有一位国王开展了三次均贫富的运动,但后来富贵的照样富贵,贫穷的照样贫穷。

2、不积累资粮,依靠护法神不得财富

1)理说

如果自己没有往昔所积累的布施果报,那么想通过修财神、护法神等得成就、获财富也是不能实现的。

2)例说

A. 单坚护法神以油脂作为悉地:一位修行人观修单坚护法神已经达到了人与人交谈般的境界,但因为其以前布施的果报一分一毫也没有,所以护法神赐予其的悉地只是在其乞讨得到的粥里落入一块油脂。

B. 有一世的噶玛巴承诺其侍者可以得到第二天所有的供养,但第二天只有一个人供养了一块干牛皮,上师跟他说:可能你前世只积累了一块干牛皮那样的福德,而我前世积累的福德多一点。

3)总结

A. 理说

a. 正说:不具布施因则财神也不能遣除贫穷

b. 反推:诸佛菩萨会在众生无因的情况下降下一切受用妙雨

B. 教说

a. 古大德说:精勤如山王,不如积微福。

b. 《诸法集要经》中讲:若人不行施,如无灯求光,舍离于善业,何能有乐报?

c. 《格言宝藏论》云:若依福德成诸事,如同阳光不依余,若依精勤成事业,如同灯光仍依余。

编写师兄:定解B24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22-定解B24-009

本课难点

为何要做上等的供养

(一)为什么要供养最好的东西

1、把我执揪出来

在佛的境界中,一切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但凡夫的二元对立分别心,使我们无法做到黄金等同于牛粪,供养最好的就很有必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最好的供养给佛,我们也必将由此积累极大的资粮。

2、以此因缘而达到修心的目的

若对金银珠宝有贪心和执着,会使我们沉溺在轮回里不得解脱,而将最好的上供,则会逐渐减轻执着,这就是积累资粮的成效。

但对经济条件不允许,买不起金银珠宝、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人,粮食就是最珍贵的,那么供养粮食,从修心的角度来说是一样的。

(二)如何体现上等的供养

1、只随发心意差别,不以价值论高低

善根的大小不取决于外在供品档次的高低,而是随发心的高下而增减的。

在确实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只要发心清净,即使是沙子也开许代替供品。如果财力允许,却因吝啬而供养下等的供品,不但不能积累资粮,反而会有过失。

所以在供品和曼荼罗的选择上面,都有一定的讲究,尽量采用好的原料,才是明智之举。

2、勤快一点

如果条件允许应每天更换新鲜、清洁的粮食,若因懒惰懈。

3、最好的发心就会供最好的供品

若我们有最好的发心,就一定会抉择出适合自己当下条件最好的供品。

 

积资之理

(一)福德是什么

1、何为福德?

福德,可以让我们获得听闻、思维、修持佛法的能力。

2、福德的重要性

从声闻、缘觉到圆满大菩提之间的所有果位,不积累福德资粮都不会获得。

(二)缺乏福德的体现

1、出世间

1)无缘见到真正的上师

因缺乏福德,使我们不能遇到伟大的上师;或是即使上师像个天使,你也会找到批评他的理由,因而无法从此缘中受益。

2)无缘听到佛法及领纳实义

因缺乏福德,使人们无缘聆听佛法,或是心散乱根本没听到,或是无法专注聆听,或是不懂思维,或是无法理解佛法中真正所表达的内容。

2、世间

有些人在作慈善方面很有兴趣,愿意建学校、修桥、筑路,但对供养僧宝福田却没有兴趣,这就是福报不够的表现。如果吝惜钱财,不愿意作供养,舍身后会转生到饿鬼中受苦。

(三)于闻思修中的作用

1、 领纳法义

以最大的专注与决心,认真供养几次曼茶后,对法义要点的理解和精准度会不同。一旦开始聚集福德,理解就会变得较深入而细微。

如:拥有极少福德的人,认为无常即是死亡、衰败或四季的变迁。若有一些福德,即使在体验快乐时,也能理解无常,还能观察到自己情绪的各种变化。这样的观察,使你可能感受到的任何失望与期待都变得不再那么强烈。

2、修行体验

供养一些曼茶后,回到先前令你感到厌倦的老师那里去领受教法,体验将会完全不同。

3、领受上师的加持

具有足够的福德,你就能在上师生病、打哈欠或表现出愤怒时,以有益的方式来理解他的示现。也能将遇到的许多强大恼人的障碍视为上师的加持。这需要很多的福德,幸运的是,佛法提供了我们供养曼茶的法门,这是所有积聚福德中最深奥的方法。

(四)福德于世间成就中的作用

1、致富

致富必须要有福报。

如果前世没有积累资粮,再聪明能干也没有用,甚至连饭碗都找不到。而前世积累过资粮的人,即使不是很聪明能干,也照样能发大财。

2、值遇殊胜福田

贫女以毫无吝啬之心,对圆满正等觉的佛陀作了供养,末法时代要值遇这样的对境很困难,但僧众也是非常殊胜的福田,供养僧宝福田能够生出巨大的功德。而具有福报者才会值遇殊胜的福田,没有福报者很难值遇,即使遇到了也不一定会生起信心。

(五)福慧二资

1、获得二身果位

以有现福德资粮作为近取因,以无现智慧资粮作为俱有缘,获得佛陀色身。

以无现智慧资粮作为近取因,以有现福德资粮作为俱有缘,获得佛陀法身。

2、二资是助缘

佛陀三身的一切功德,虽不需外寻原本圆满具足,然不依二资的外缘就不会现前,但二资粮并不是产生二身的真正因,而是缘。

3、福慧要双运

圆满有缘福资粮而获佛之色身,圆满无缘慧资粮而获佛之法身。不积福资粮不能证悟空性,若无慧资粮,仅积福资粮也不能成佛。

4、凡夫如何积累智慧资粮?

以空正见、三轮体空摄持可积累相似的智慧资粮。

(六)听传承上师的话,每天供养曼茶罗

1、乔美仁波切简修曼茶的窍诀

供曼茶罗,不仅是五十万加行中的一个修法,平时也应多修。

比如,每天最好都能供三十七堆曼茶罗;如果做不到,那每天供一百遍三身曼茶罗;这个也做不到,每天供一百遍七堆曼茶罗;连这一点都困难的话,那至少也得念一百遍咒语。

可见,供曼茶罗应该是每天都有的修行。

2、藏传佛教的修行传统

即使修完加行,供曼茶罗也很重要。藏地的很多老修行人每天坚持供曼茶罗。

 

参考资料:智悲研讨论坛、《藏传净土法》、《前行备忘录》、《慧灯之光》、《前行修持指引》等。

编写师兄:定解B13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6122-定解B13-006



讲记脉络 



隐藏窍诀

 

如果没有圆满福慧资粮,就无法获得具备二种清净的佛果。

(一)略说因果

1、果从其正因中出生

1)观察得果之因

果一定会从其正因中出生,而不是从非因中出生。比如青稞的果一定是来自于青稞的种子,而不来自于小麦的种子。

2)欲得如是果需种如是因

要想得到西瓜,之前就要种下西瓜的种子,最后才能得到西瓜的果。

3)如幻显现亦遵循因果

虽然万法是如梦如幻的,但是如梦如幻的因果,会在我们凡夫人面前如梦如幻地显现,平时也能看到从青稞种子中可以生出青稞的苗芽。

 

2、果的产生依赖因缘

1)观察得果之缘

果是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呢?比如我把一粒青稞种子一直放在铁箱子里,它来年是不是能生果了呢?不能。需要依赖因缘,青稞才能够产生。万法都是在因缘和合的情况下产生的,比如青稞能够生长,需要具足阳光、水、土、养分等因缘。

2)以教说明

《入中论》云:诸法非是无因生,非由自在等因生,非自他生非共生,故知唯是依缘生。

所有法不是无因而生的,也不是自己产生自己,也不是由他法而生自己,也不是自他二者和合的共生,而是因缘和合时,在我们凡夫人眼识前无欺而生的果。

3)因和缘的区别

因是主要的,缘是次要的。

 

3、非因不能生果

1)因果不会错乱

比如,我们想要得到的是青稞的苗芽,但在稻田里播撒的却全是稻子的种子,正常人都知道从中不可能得到青稞的苗芽。同样,不如法的行为不会产生安乐的果,如同稻子种子一定不会产生青稞的苗芽一样。

2)受果应念其因

当我们遇到各种危难、违缘时,也不用去抱怨别人,要明白这是由于自己往昔没有种植善因,故现在感召不了快乐的果。因此,要想从困境中走出来,扭转当下的局面,就要不断积累资粮,缘殊胜对境做上供下施,这样的话,我们一生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4、因生果是缘起力

 

积累资粮(因)和获得成就(果)之间是相应的,如是因生如是果,因是正因,所产生的果也一定是正果。

1)正说

一个人的资粮培植得越丰厚,获得的成就越多、越高、越顺利。例如,某人的事业看上去发展得很顺利,或者他在修行道路上一帆风顺,实际上都是因为他的福德资粮积累得深厚;他的智慧资粮也在慢慢地不断积累,所以在他的相续中很少有烦恼,每天都是快快乐乐的;他每天都能沿着正法修行,任何事情都不能对他的修行构成障碍,这也能证明他相续中积累的资粮是很丰厚的。

2)反说

如果资粮积累得少,获得的成就相应也会小,做事会很困难。所以,如果我们处处遇到难办的事情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观察自己的资粮是否积累圆满了,还有哪些欠缺。把因找准了,从资粮方面入手,把因种圆满了,因缘和合时,果一定会结得圆满、丰厚。

 

5、解释因果现象

1)未种因

有时我们辛辛苦苦地努力了,奋斗了,也流血、流汗、流泪了,但最后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是因为之前没有种植善因。

2)已种因

我们看到有的人被点拨之后,显现上当下就开悟了,实际上他并不是无缘无故就开悟的,之前一定已经累积了非常多开悟的因素。

3)由此明白的道理

我们想要获得的果如果没有出生,不用去其他地方找原因,而要看自相续中是否培植了这样的福报,之前是否种植过这种善因,如果没有,那么现在得不到所希求的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6、成佛亦如是

任何一个果法都依靠因缘和合而生,乃至最后得到见道位或者佛果,都是因为前面积累了相应的因。

 

(二)成佛必须圆满福慧资粮

1、成就佛果之因

作为近取因的福德资粮,以无现智慧资粮作为俱有缘,成就佛陀色身;而获得佛陀的法身,是以无现智慧资粮作为近取因,有现福德资粮作为俱有缘。要圆满福慧两种资粮才能够得到无上正等觉的佛果。

2、区分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

1)以六度而分

A. 布施与持戒

能使受用圆满的布施及能获得人天身所依圆满的戒律这两者是福德资粮。

B. 安忍

耐受害忍、堪受苦忍二者是福德资粮,谛察法忍归为智慧资粮。

C. 精进

作为众生耕田经商等助伴的精进是福德资粮,依止善知识、闻思修妙法等的精进归为智慧资粮。

D. 禅定

以世间的四禅四无色定及无漏禅定利益众生归为福德资粮,依靠禅定而修无分别等持,归为智慧资粮。

E. 智慧

智慧度是智慧资粮,因为证悟诸法为空性不被烦恼所染。

F. 前五度

布施等五度为获得遍知智慧普皆回向、以不缘三轮的智慧摄持均成为智慧资粮。

2)其他分法

A. 福德资粮

忏悔罪业、随喜资粮、请转法轮是福德资粮,布施、持戒及修行——福德三事等也属于福德资粮。

B. 智慧资粮

以依止、承侍善知识及闻法(因缘证悟智慧)归为智慧资粮。

3、成佛的直接因(最殊胜资粮)

以无缘(全部以三轮体空之智慧摄受)产生的布施等五波罗蜜多,是随着万法之实相无误智慧而转的,可以说是成佛的直接因,因为万法本不存在,于不存在的境界中安住符合万法实相。

 

(三)那本具佛性又怎么解释呢

1、本具佛性指自性清净

每个众生的相续当中都具足如来藏。如来藏的自性清净,指一切功德在如来藏上不是先无后有,障碍也不是先有之后通过修道遣除,而是如来藏本身的自性本自清净,功德原本具足,从来没有过缺失,不会因为证得佛果而增加一分,是一种不可思议自性清净的大光明分,也根本不需要观待任何因缘,非因缘造作而生,完全超越了凡夫分别心的境界,也不是由虚妄分别心改造而引发如来藏的清净本体。

 

2、通过修行成就佛果是指离垢清净

1离垢就是远离了垢染而获得清净。

在不清净位,通过对治,可以帮我们一步一步地远离垢染、获得清净。凡夫位是不清净位,烦恼障和所知障在凡夫众生的相续中周遍充斥。在现前登地之前,凡夫相续中充满了障碍。这些障碍如同云聚忽然间产生增长,如果以修持智慧对治,就会如虚空当中的云一样忽然间消尽。

2)如何现前离垢清净

A. 在世间胜解行地

可以压制一些粗重的烦恼,如同用石头压住草,草就不容易长出来,或者长得不那么茂盛。

B. 在世间第一法位

凡夫相续中粗大的烦恼障、所知障可以完全压制,因为相续当中具有了智慧、福德的缘故。

C. 到出世间见道位

二障的一切遍计种子可以全部断除。也就是说,烦恼障和所知障的遍计分在见道位时可以全部断除,但没有断除俱生分。当见道位的福德资粮、智慧资粮积累圆满的时候,就获证见道位的果,断除了二障的遍计种子。

D. 到了二至十地的修道位

以随念见道位境界的方式安住修行,以至于相续中对治的智慧妙力逐渐增强,二障的俱生种子和习气也逐渐断除。也就是说,在二至十地的每一地,都会不断地断除二障的俱生分,圆满了该地功德的时候,他就获得了这一地的果位。通过修道,最终可以帮助我们净除二障,成就佛果。

 

(四)结论

如果想产生出安乐的果、解脱的果乃至成佛的果,就要不断的积累资粮。

 

参考资料:《普贤上师言教 ·浅释(希阿荣博堪布)》《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中观庄严论解说》等

幕布链接:https://mubu.com/doc/S7WlMO2e0

 

编写师兄: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4122-定解B11-008

 

名词解释

 

原文:我们绝不可以将自己的残汤剩饭等肮脏不堪的物品作为供品,或者好的青稞留给自己吃,渣滓作为供物或磨成做神馐食子的糌粑等。

神馐

供神的食品。

——《藏汉佛学词典》

 

食子

食子是藏传佛教中,以糌粑或熟麦粉作成,用以供养佛菩萨、本尊或诸神施食众鬼的食品。又称朵马、多玛

 

——《藏密的特别法器》

朵玛:由糌粑捏成以供神施鬼的食品。

——《萨迦世系史续编》

 

原文: 我觉得,汉地禅宗丛林之所以要出坡,也是为了培养福报。

出坡

也称为普请。即普遍邀请禅众劳作的制度。唐代的百丈怀海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规定寺院僧众,无论职位高低,都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以求生活的自给,凡耕作、收获、打柴、采茶都实行普请。

——《网易佛学》

 

编写师兄:定解B20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6122-定解B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