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26课

学习笔记链接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_WwI6IuDEOHyhWm__TmXPA

提取码:ycxi

本课重点

整个修道离不开善知识

(一)初

1、略说

要想修行一门正法,首先必须寻找一位具足一切法相的真正善知识,这在学佛修法的历程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2、详析

1)即便是利根者也需要依止善知识

善财童子:尽管善财童子是利根,且已通达许多内外法门,但在修持上还需要指点。所以,文殊菩萨还是让他参访、依止善知识。于是他一路南行,相继依止了五十三位上师。

2)依止对境当为具相善知识

A. 何者不是观察善知识的标准

a. 外相不是:很好看、很可爱、很慈祥等外相不是观察善知识的标准。

b. 自己的分别念:凭着有缘无缘的分别念,也不能判定是否为具相上师。

c. 他人介绍:根据别人的介绍、上师的自我介绍,就认定他是真正的上师,这也不见得合理。

B. 何者是观察善知识的标准

a. 来自哪里。

b. 依止过哪些善知识。

c. 是否具有经论中所讲的上师的法相。

(二)中

1、略说

视师如佛

2、详析

1)对上师生不起真佛想之因

这就是先前不观察的结果:依止前没有仔细观察,依止后越观察越觉得有问题、不理解。

2视师如佛不是藏传佛教独有的修法

A. 汉传佛教里也有

《金刚顶经》云:恭敬阿阇黎,等同一切佛,所有言教诲,皆当尽奉行。

B. 藏传佛教让这种教义成为了传统

上师以自己为例:从有缘依止法王如意宝那天起,直到今天为止,从未想过上师是凡夫。不过常常会有的感觉是,上师的密意我确实不懂,这是常有的现象。但在所有的时候,我对上师只有一种理解:上师与佛陀无二无别。

3)视师如佛的必要性:视师如凡夫则不得加持

阿底峡尊者说:大乘功德的成就,完全依赖于上师才能生起,你们藏地的人把上师看作凡夫,这样怎么能得到加持?怎么能获得殊胜成就呢?

如理依止善知识

(一)正面

1、当具信心

经中说:胜义谛是依靠信心而证悟的。

2、当依师闻法并生报恩想

阿底峡尊者曾说:诸位法友,在没有获得菩提之前需要依止上师,因此要依止殊胜善知识;在没有证悟实相之前需要闻法,因此要谛听上师的教授;一切安乐均是上师的加持,因此要报答上师的恩德。

A. 善知识的范围

只要能为你传讲四句以上的佛法,就是你的善知识。

B. 依止上师最重要的是依师闻法

a. 在未证悟实相之前,还应该听闻佛法。

b. 如果了解闻法的重要性,就会去推别的事情,而不是佛法。

c. 应该发愿: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中,依止善知识,精进闻法。

d. 对上师当生报恩想

若能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中,依止善知识,精进闻法,则必定能获得世出世间、暂时究竟的一切安乐。而这些,也都是来自上师的加持。所以,要时时感恩上师,想着报答上师的恩德。

3、当了知世出世间的成就均来自于善知识

噶当派的喀喇共穹格西说:必须认识到,上师是世间、出世间一切成就的作者。

1)世间成就来自于善知识

省庵大师云: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

2)出世间成就来自于善知识

即使是出世间的开悟,来自传承的加持始终是决定性的因素;离开世间师承的话,也不圆满。如永嘉大师看《维摩诘经》开悟以后,还要六祖来印证。

(二)反面:不敬上师则无所收益

1、喀喇共穹格西

即使精通三藏,但如果不恭敬上师,对上师没有诚信及感恩戴德之心,也不会有所收益。

2、《水木格言》

不敬上师之人,纵通百论无义,水中枯树百年,不会生出绿叶。

 

上师瑜伽是最深的修法

(一)上师瑜伽之超胜处

1、上师瑜伽超胜一切生圆次第

密宗金刚乘的一切道法中,唯独上师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而所有续部中都讲述了上师瑜伽的修法,并且指出这一修法比观修一切生圆次第更为殊胜。如续部中云:何人俱胝劫,修十万本尊,不如一刹那,忆念上师胜。

2、大圆满依上师瑜伽而证悟

A. 大圆满之外的宗派如何抉择及证悟

a. 下乘:显宗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要凭借因明、中观的伺察推理等方式,来抉择甚深意义。

b. 下续部:事部、行部、瑜伽部

要先获得共同八种悉地之后,才能取证究竟的殊胜佛果悉地。

c. 上续部: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要通过智慧灌顶的喻智慧来直指义智慧。

B. 大圆满依靠上师的加持力就能使自相续中生起证悟

a. 依靠上师的加持使自相续生起证悟

a)所依

唯一依止一位传承如纯金丝线未沾染破誓言之锈一般、具有殊胜证悟的上师。

b)能依

将这位上师看成真佛,以坚定不移的虔诚信心与恭敬心猛烈祈祷。

c)果

使自己的凡夫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也就是说,依靠上师的加持力,就能使自相续中生起证悟。

b. 要点

a)所依

对上师的要求

传承及誓言清净,又具有证悟。如果不具有证悟,只要传承未被破坏,在他面前听法也是可以的。

自宗传承上师清净

我们的传承上师中,像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以及法王如意宝等,他们在传法时常讲:我的传承清净无垢,在我的传承上师与我之间,从未被破誓言的晦气所染。

b)能依

依止具有证悟的上师,视其为佛陀,通过上师瑜伽的修法一心祈祷,自然会现前证悟的。

c)小结:证悟的必经之路

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具证上师之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

胜义俱生智慧,依两点而证悟:积累资粮、净除罪障;具有证悟之上师的加持。

c. 教诫:要想方设法让上师的教言入心

a)上师的教言入心则可随时自取悉地

萨哈尊者说:师言入于何人心,犹如现见手中宝。

上师的教言入于何者的心里,那他就像将如意宝掌握在手里一样,何时求取悉地都随欲自在。

b)如何才能使上师的教言入心

当取

珍视上师的教言

一个视师如佛的弟子,自然会珍视上师的每一句教言,用于自己的修行。

了解上师的意趣和密意

上师的某些教言是有密意的,是为摄受不同众生宣讲的。

当舍

上师的每一句话他都看不惯,常常生一些不好的分别心,甚至放弃甚深教言,这就是一种魔障。

 

(二)上师瑜伽超胜之理

1、道超胜

1)道超胜于生圆次第

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在《虚幻休息》中说:依靠观修生圆次第各道本体不能解脱,因为它们还需要依靠行为及助缘等。唯以此上师瑜伽自道本体,才能使自相续中生起实相的证悟,而得解脱。所以说,一切圣道中,上师瑜伽最为甚深。

2)修持上师瑜伽时直接观上师的形象

A. 为何直接观上师形象

按《虚幻休息妙车疏》的观点,修上师瑜伽时,一定要观想上师的形象,上师的形象不能改变。这样观修,可以迅速获得解脱。

B. 根据自身情况而行

a. 具信弟子:直接观上师的形象

b. 不具信心弟子:转变成佛菩萨的形象也可以

3)教诫:修行要稳重

如果在二十年前修这部法,二十年后、三十年后还在修这部法,那这种稳重的人,他的相续一定会得到改变的。

2、果超胜

1)暂时:祈祷上师一遍功德无比

《誓言庄严续》云:十万劫中勤观修,具相随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师胜,念咒修法千万遍,不如祈师一遍胜。

2)究竟:修上师瑜伽一生成佛

A. 藏地一位大成就者说:每天至少作十几次祈祷上师,若无感应,就算我胡说。

B. 第四世班禅大师曾说:一生成佛法,具相上师尊,一心诚祈祷,是深密法集。

C.《阿底庄严续》中说:观具恩上师,于头顶心间,或于手掌中,千佛之成就,彼人亦可得。

(三)修持上师瑜伽中的诸多问题

1、座上

a. 最好能每天不间断地修上师瑜伽,要常常观想上师放光融入自心,自心与上师无二无别。

b. 早上起来念一遍上师瑜伽,中午、下午以及晚上睡前,也都各念一遍。

2、座下

在后得位,能了知一切现象均是上师的游舞幻变,并在行住坐卧中以此摄持,即将一切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观为上师的加持。

3、会得何种果

在上师的幻变游舞中行持下去,自然而然会现前证悟的。

4、念大成就者的祈祷文

1)一定要念大成就者的祈祷文

祈祷大成就者,与祈祷一般的上师,这种差别,就像对如意宝和对普通宝物祈祷一样,效果是完全不相同的。如果是一位大成就者,你修他的上师瑜伽,加持一定是不共的。

2我不是法王如意宝的传承,念他的祈祷文会有利益吗?

就上师的加持本面而言,传承不是障碍。就像天空中的月亮,不论水器放在哪儿,它的影像自然会映现其中。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26-定解B09-009

 

本课难点

上师瑜伽

(一)何为上师瑜伽

1、瑜伽:出自印度梵文,意为相应。

2、上师瑜伽:就是与上师相应的修行。

(二)修上师瑜伽之必要

1、与三宝和实相相应

上师具有很多不共的功德,通过上师瑜伽修法,以恭敬心、欢喜心、信心祈祷上师,可加持我们的相续尽快成熟。早日清净迷乱,与三宝、实相相应,显现本具的佛性。

2、唤醒内在佛性

内在上师是我们的佛性,外在上师是我们本来佛性的外显,显现成上师的形象帮助我们唤醒内在的佛性,让内在的上师完全地显现出来。

3、捷径证悟法

唯有上师瑜伽自道的本体不需要依靠其他的助缘、行为,仅靠上师瑜伽就可以在相续中生起实相的证悟而获得解脱。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让自己生起清净的信心、恭敬心,非常强烈地去祈祷。

 

视师如佛

(一)寻找真正的善知识

1、依止具足法相的上师

经详细观察上师是否具备法相后:

1)自己有信心就可以依止。依止后,只能观功德,不能挑过失。

2)如果不具备足够的条件,最好只是以恭敬心去请教问题或结缘。

2、为什么有时候觉得上师不对?

1)认真就输了

凡夫因种种喜好、习气,所见到的缺点未必真是过失。

2)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当自己的智慧未能理解上师的密意时,应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

3、观师之过唯增过失

如果你认为只有佛陀才完美无缺,一味地观察上师的不足,那只是徒造恶业而已。

(二)视师如佛与依法不依人不矛盾

1、 依师=依法

1)视师如佛是佛经所说,依师即是依法。

2)如《金刚顶经》云:恭敬阿阇黎,等同一切佛,所有言教诲,皆当尽奉行。

3)上师是鲜活了义的法

上师的身语意都安住、相应于实相,上师本身就是法鲜活的代表,无论走路、说话、接触到或无形中,都能利益无量众生,依止这样的上师没有违背依法不依人的原则。

2、依师=依佛

上师的内在具足佛的功德,是三宝总集,依师即是依佛。

3、二者的不同侧面

一个是从法的角度讲,一个是从知识的角度讲。

1)依法不依人是指我们在证悟方面,要依靠佛法。

2)依止上师是指在到达证悟之前,要依止上师。

3)如:我们在大学读书,书的内容相当于佛法,内容很重要,但要学到书中的内容,需要依止教授,就相当于上师。

A. 一方面,上学的时候,老师很重要,就要依人

B. 另一方面,读大学不是光靠老师,自己要学知识,就是依法

 

如何做到视师如佛

(一)了知上师是佛

1、不了义的观点:上师是化身

1)上师是佛为了利益众生,以大悲、愿力、所化众生的福德力,如水月般以缘起而显现。

2)世尊也说过上师是佛陀的幻现,上师成立为佛是显宗密宗共同的观点。

2、不共了义的观点:上师是法身

1)上师的意,深明无二的基住智慧,是本体本来清净的佛陀、永恒稳固无迁无变的无为法佛陀法身。

2)上师色身的本体是法身,法身的现象是色身。

3)内在所表义智慧是上师意法身,能表示法身的能表相的上师显现身语意相。

(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

1、共同事业

有息、增、怀、诛四种,又分为世间与出世间两种。

1)世间的事业

如果上师做世间的法官,用世间法来解决纠纷、调解不和等等,就要想到那是息业。

如果上师积累财物、收割庄稼、建造房屋、经商谋利等等,要想到这一切都是增业。

当上师勾招男女等,哪怕是每一天都带着一百个女人,也要看成是怀业。

即使上师挑起争端、发起争斗、兴起动乱,每一天宰杀一百只牲口,也要把这看作是诛业。

2)出世间的事业:

观想上师放射白光,是能消除疾疫、刀兵、饥馑等八大灾难或十六大难的息业。

放射黄光,是增上福寿荣华财产受用等六种圆满的增业。

放射红光,是通过怀柔三界等的四种信解进行的怀业。

放射出墨绿色光,杀伤、驱逐、毁灭一切怨敌魔障,诸如此类的一切都要看待成是诛业。

2、殊胜事业

为一切所化众生指示三菩提解脱之道,把他们安置在解脱与遍知果位。

(三)了知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

1、过去诸佛未能调化

我们这些身处五浊恶世的众生,没能被过去的诸佛所调化。为了摄受刚强难化的我们,金刚持佛以大悲关照,显现人相降临于世,尽管上师的断证功德与诸佛平等,可是对于我自身来说,上师恩德远远超过佛陀。

2、今生的殊胜恩德

上师给我们的利益,父母、亲友、世间尊主等谁也未曾办到:

1)上师教我弃舍不善的道理,而封闭了恶趣的门闩。

2)他教我奉行善业的方法,而树立起善趣与解脱的梯子。

3)上师让我发殊胜菩提心,从而播下了遍知佛性的种子。

4)上师为我直指觉性法身,实是赐予了究竟法身的传家宝。

所以,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对我们来说,上师的深恩厚德胜过佛陀。

(四)上师是一切皈依处的总体

1、外三宝归集在上师中

师的身体是僧宝,语言是妙法,意是佛陀。

2、内三根本的本体是上师

上师的意是法身,语是报身,身是化身,功德是财神,事业是护法神。

3、上师是一切皈依境散摄的总体

如海的皈依境,向外也是由上师的大智慧中散射的,向内也回归到上师的大智慧中。

(五)证悟唯依上师

所有皈依境集于上师一身,如果把上师视为真佛,满怀恭敬信心,如同拉弓一般不松不紧虔诚祈祷,无需依靠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其他道的外缘,就能在相续中生起证悟的智慧。

 

让上师瑜伽成为最深的修法

(一)你心里的上师是一位什么样的上师?

1、小乘

上师是声闻缘觉圣者,或者是有功德的凡夫。

2、 菩萨乘

上师是大资粮道以上有功德的菩萨、住地大圣者、佛的化身。

3、密乘大圆满

上师是佛的法身。

(二)梳理一下你需要从上师瑜伽中得到什么

1、小乘

1)证悟的途径

声闻、缘觉,起初寻找具足一切法相的亲教师或轨范师,以出离心的意乐驱使受别解脱戒,实修珍贵的胜道三学,从而证得解脱果位。

2)证悟的关键点

A. 道的本体是智慧。

B. 戒律和禅定二者作为从属。

C. 实修道谛及从属内容。

D. 没有说仅仅是依靠对上师亲教师、轨范师有信心就能得到声闻、缘觉阿罗汉果位。

2、 菩萨乘

1)证悟的关键点

A. 依靠外摄持的上师善知识。

B. 修行内摄持的慈悲菩提心。

2)承许的观点

A. 认可对上师有信心能圆满广大福德资粮。

B. 损害上师、退失信心会积下弥天大罪。

C. 没有提及仅依靠视师如佛的信心就可以证悟。

3、密乘外三续

1)如果与上师金刚阿阇黎发生矛盾,就成了悉地的障碍。

2)并没有提到如果不发生矛盾而以把上师视为佛陀的方式虔诚祈祷就能在相续中生起证悟的智慧。

4、密乘内三续

1)玛哈约嘎

A. 如果与上师金刚阿阇黎发生矛盾,就会成为一切悉地的障碍,今生今世中屡屡遭受短命多病等不幸,后世转生到难以解脱的金刚地狱受苦。

B. 如果把上师金刚阿阇黎看成佛而虔诚祈祷,能得到证悟的智慧、殊胜的悉地,但是并没有强调性地说明这一点。

2)阿努约嘎

A. 主要宣说重点修圆满次第,凭借手印的增进而现前义智慧。

B. 没有说仅仅依靠对上师的恭敬诚信就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C. 如果和上师、金刚道友不发生矛盾,具备将上师视为佛陀的虔诚恭敬信心,即便没有修生圆次第,也能在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

D. 若将上师修为本尊的本体,成就近在咫尺,速得加持。

3) 阿底约嘎——自宗大圆满:

如果怀着将上师看成佛陀的恭敬信心虔诚祈祷,相续中就能生起证悟智慧。

(三)以教证说明自宗的观点

1、如云:无动敬信修六月,获得金刚持果位。

2、又云:五地十道之境界,于师敬信岁月成。

(四)总结

自宗大圆满,修持上师瑜伽尤为重要,此法既不需要逻辑推理,也不靠气脉明点的修法,也不强调生起次第。在所有加行修完之后,最后要证悟空性的关键就是依靠上师的加持。

 

上师瑜伽修持要点

(一)与上师相融的训练

1、修法心要

1) 核心要点

将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心相融是上师瑜伽修法的核心要点,包括我们的身语意。

2)具体修持的时候

尝试将自己的每一部分都与上师相融,从身分、身相、音声直到嗅觉与味觉,都应如此。

2、本自一体的道理

1)实相的见解

虽然从现象角度而言,似乎有两个分离的个体要被融合,然而外在的上师即是自己虔诚心的反应。外在、内在、秘密的上师即是我们的心性。心性本空,所有现象的本性也是如此。所以自心与上师的心从未分离,从未有一个所谓上师的分离个体,可以与自己的心相融。

2)初学者的次第

初学者需要由一个外在的上师启发引导自己,逐渐将自己与内在、秘密的上师相融合,之后会了悟外内密的上师与自己从未分离。

3)摆脱错误见解的束缚

但若修持中一直执着自己与上师是分离的个体相融,这个概念会把我们束缚在二元分别上。

3、日常修持

令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心相融,可以在各种日常中进行。如在电梯上、赶火车时、电影院中,都尽量将自己与上师的心相融在一起,直至自己的心离开为止,之后也很容易回到当前正在做的事上。将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心相融后,花点时间观照那种无别一体

1)怎么理解无二无别?

无二无别,不是指上师的智慧与我的凡夫心混在一起,而是上师的智慧融入后,自己凡夫的心瞬间就消亡了,因为有为法和法性不可能并存。上师的智慧一降临,凡夫的境界就没有了,自然会安住在和上师相应的状态中,得到上师的加持。后面当我们信心非常坚固的时候,融入后完全与上师无二无别,以上师相续中实相的智慧显露我们本性的如来藏。

2) 生起稳固定解的要素

A. 信心

视师如佛,首先要有非常虔诚的信心,完全相信上师和佛一样。

B. 不退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形下,都坚定不移。

C. 到量的标准

真实的信心经的起各种考验,即使上师显现打骂或无端冤枉你偷东西、破戒等等,也毫不动摇,达到这样的信心离证悟就非常近了。

3)训练方法

A. 通过修上师瑜伽,祈祷上师加持,生起师即是佛的稳固信心。

B. 在此基础上,再祈祷就可以生起证悟。

C. 然后以非常殊胜的恭敬猛烈的祈祷,使自己的凡夫心与上师的智慧无二无别。

编写师兄:定解B13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6126-定解B13-008



讲记脉络

整理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阅读建议:请使用电脑打开以获得较好阅读体验。

科判定位

甲一、闻法方式

甲二、所讲之法

乙一、共同外前行

乙二、不共内加行

丙五、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

丁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

 

正文脉络

一、品前顶礼

(一)偈颂

首先依止胜师如教行,中间百般苦行而实修,最后密意无二得师传,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二)顶礼对境

上师如来芽尊者。

(三)上师之功德

1、初

依止极为殊胜之上师,并依教而行。

2、中

又百般苦行,一一实修上师所传的法要。

3、后

自己的心识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尽得上师的密意与传承。

(四)随学作者的顶礼方式

1、所依对境

(1)真正的善知识

这些善知识,就像如来芽尊者一样,在依止上师时,也是依教奉行、百般苦行、尽得密意,不愧为上师的亲传上座弟子。

(2)不如法“上师”

别有用心,打着佛教旗号谋取私利。

2、教诫依止之方式

(1)首先当观察。

(2)观察后当如理依止,即在依止以后,至少不再寻找上师的过失。

 

(二)、上师瑜伽之重要性

1、整个修道离不开善知识

(1)初

A.略说

要想修行一门正法,首先必须寻找一位具足一切法相的真正善知识,这在学佛修法的历程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B.详析

a.即便是利根者也需要依止善知识

善财童子:尽管善财童子是利根,且已通达许多内外法门,但在修持上还需要指点,所以,文殊菩萨还是让他参访、依止善知识。于是他一路南行,相继依止了五十三位上师。

b.依止对境当为具相善知识

(a)何者不是观察善知识的标准

Ⓐ外相不是:很好看、很可爱、很慈祥等外相不是观察善知识的标准。

Ⓑ自己的分别念:凭着“有缘”、“无缘”的分别念,也不能判定是否为具相上师。

Ⓒ他人介绍:根据别人的介绍、上师的自我介绍,就认定他是真正的上师,这也不见得合理。

(b)何者是观察善知识的标准

Ⓐ来自哪里。

Ⓑ依止过哪些善知识。

Ⓒ是否具有经论中所讲的上师的法相。

c.寻找善知识的态度

对世间合作尚且谨慎观察,出世间的师徒因缘更要谨慎对待。

(2)中

A.略说

视师如佛。

B.详析

a.对上师生不起真佛想之因

这就是先前不观察的结果:依止前没有仔细观察,依止后越观察越觉得有问题、不理解。

(a)与佛无别的大成就者,他的行为,一般人无法企及;而他的威德,也不是来自于自我标榜。

(b)有些上师只能靠对弟子施压的方式来保持权威,如对弟子说“你怎么能这样对我?我就是佛!你不能对我生邪见,否则你破誓言!”

b.“视师如佛”不是藏传佛教独有的修法

(a)汉传佛教里也有

Ⓐ《金刚顶经》云:“恭敬阿阇黎,等同一切佛,所有言教诲,皆当尽奉行。”

Ⓑ《华严经》:处处提及。

(b)藏传佛教让这种教义成为了传统

上师以自己为例:从有缘依止法王如意宝那天起,直到今天为止,从未想过上师是凡夫。不过常常会有的感觉是,上师的密意我确实不懂,这是常有的现象。但在所有的时候,我对上师只有一种理解:上师与佛陀无二无别。

c.视师如佛的必要性:视师如凡夫则不得加持

阿底峡尊者说:“大乘功德的成就,完全依赖于上师才能生起,你们藏地的人把上师看作凡夫,这样怎么能得到加持?怎么能获得殊胜成就呢?”

d.视师如佛是可以培养的

Ⓐ藏地:藏地修行人最初也不太懂如何依止,对上师的信心、恭敬心都不足。但因为阿底峡尊者等众多大善知识的教化,在密法的修持传统中,弟子对上师开始有了信心和恭敬,甚至“视师如佛”也成了最基本的依止标准。

Ⓑ汉地:还是缺乏这种意识。对自己的皈依师表面上是有些恭敬,但如果让他将师父当作佛,或者至少是出世间的大成就者,那可能谁都生不起这种信心。

2、如理依止善知识

(1)正面

A.当具信心

经中说:“胜义谛是依靠信心而证悟的。”

B.当依师闻法并生报恩想

阿底峡尊者曾说:“诸位法友,在没有获得菩提之前需要依止上师,因此要依止殊胜善知识;在没有证悟实相之前需要闻法,因此要谛听上师的教授;一切安乐均是上师的加持,因此要报答上师的恩德。”

a.善知识的范围

只要能为你传讲四句以上的佛法,就是你的善知识。

b.依止上师最重要的是依师闻法

(a)在未证悟实相之前,还应该听闻佛法。

(b)如果了解闻法的重要性,就会去推别的事情,而不是佛法。

(c)应该发愿: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中,依止善知识,精进闻法。

c.对上师当生报恩想

若能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中,依止善知识,精进闻法,则必定能获得世出世间、暂时究竟的一切安乐。而这些,也都是来自上师的加持。所以,要时时感恩上师,想着报答上师的恩德。

C.当了知世出世间的成就均来自于善知识

噶当派的喀喇共穹格西说:“必须认识到,上师是世间、出世间一切成就的作者。”

a.世间成就来自于善知识

省庵大师云:“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

b.出世间成就来自于善知识

即使是出世间的开悟,来自传承的加持始终是决定性的因素;离开世间师承的话,也不圆满。如永嘉大师看《维摩诘经》开悟以后,还要六祖来印证。

(2)反面:不敬上师则无所收益

A.教说

a.喀喇共穹格西说:“即使精通三藏,但如果不恭敬上师,对上师没有诚信及感恩戴德之心,也不会有所收益。”

b.《水木格言》中说:“不敬上师之人,纵通百论无义,水中枯树百年,不会生出绿叶。”

B.教诫

a.要懂得饮水思源

(a)上师对法师们的教诫

“对于有过法恩的上师,不要觉得你已经超过他了,不要心存傲慢,不要不恭敬,否则,你的行为本身就说明你不懂佛法。在这方面,以后一定要注意。”

(b)上师对自己的提醒

就算表面上稍微超越了某些上师,特别是有过恩德的上师,我都会立即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傲慢!否则,这种心态不符合佛法教义不说,眼前暂时的成功,也会因此而迅速消失的。”

b.甚至于世间老师都要恭敬

从佛教的传统及价值观来看,师承是我们获得佛法的基础。如果把这一点推广来看,就算是给我们世间学问的任何一位老师,也都应该恭敬。

3、上师瑜伽是最深的修法

(1)上师瑜伽之超胜处

A.上师瑜伽超胜一切生圆次第

密宗金刚乘的一切道法中,唯独上师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而所有续部中都讲述了上师瑜伽的修法,并且指出这一修法比观修一切生圆次第更为殊胜。如续部中云:“何人俱胝劫,修十万本尊,不如一刹那,忆念上师胜。”

即使你在千万劫中修十万本尊,也不如在极短的一刹那中,忆念你的根本上师殊胜。比方说,你就念一声“喇嘛钦”,同时心里也作意、观想并祈祷你的根本上师,就这么一个简短修法,已经胜过你修十万本尊的功德。

B.大圆满依上师瑜伽而证悟

a.大圆满之外的宗派如何抉择及证悟

(a)下乘:显宗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要凭借因明、中观的伺察推理等方式,来抉择甚深意义。

(b)下续部:事部、行部、瑜伽部

要先获得共同八种悉地之后,才能取证究竟的殊胜佛果悉地。

(c)上续部: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

要通过智慧灌顶的喻智慧来直指义智慧。

b.大圆满依靠上师的加持力就能使自相续中生起证悟

(a)依靠上师的加持使自相续生起证悟

Ⓐ所依

唯一依止一位传承如纯金丝线未沾染破誓言之锈一般、具有殊胜证悟的上师。

Ⓑ能依

将这位上师看成真佛,以坚定不移的虔诚信心与恭敬心猛烈祈祷。

Ⓒ果

使自己的凡夫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也就是说,依靠上师的加持力,就能使自相续中生起证悟。

(b)要点

Ⓐ所依

对上师的要求

传承及誓言清净,又具有证悟。如果不具有证悟,只要传承未被破坏,在他面前听法也是可以的。

自宗传承上师清净

我们的传承上师中,像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以及法王如意宝等,他们在传法时常讲:“我的传承清净无垢,在我的传承上师与我之间,从未被破誓言的晦气所染。”

Ⓑ能依

依止具有证悟的上师,视其为佛陀,通过上师瑜伽的修法一心祈祷,自然会现前证悟的。

Ⓒ小结:证悟的必经之路

“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具证上师之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

胜义俱生智慧,依两点而证悟:积累资粮、净除罪障;具有证悟之上师的加持。

(c)教诫:要想方设法让上师的教言入心

Ⓐ上师的教言入心则可随时自取悉地

萨哈尊者说:“师言入于何人心,犹如现见手中宝。”

上师的教言入于何者的心里,那他就像将如意宝掌握在手里一样,何时求取悉地都随欲自在。

Ⓑ如何才能使上师的教言入心

当取

珍视上师的教言

一个“视师如佛”的弟子,自然会珍视上师的每一句教言,用于自己的修行。

了解上师的意趣和密意

上师的某些教言是有密意的,是为摄受不同众生宣讲的。

当舍

上师的每一句话他都看不惯,常常生一些不好的分别心,甚至放弃甚深教言,这就是一种魔障。

(2)上师瑜伽超胜之理

A.道超胜

a.道超胜于生圆次第

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在《虚幻休息》中说:“依靠观修生圆次第各道本体不能解脱,因为它们还需要依靠行为及助缘等。唯以此上师瑜伽自道本体,才能使自相续中生起实相的证悟,而得解脱。所以说,一切圣道中,上师瑜伽最为甚深。”

b.修持上师瑜伽时直接观上师的形象

(a)为何直接观上师形象

按《虚幻休息妙车疏》的观点,修上师瑜伽时,一定要观想上师的形象,上师的形象不能改变。这样观修,可以迅速获得解脱。

(b)根据自身情况而行

具信弟子

直接观上师的形象。

不具信心弟子

转变成佛菩萨的形象也可以。

c.教诫:修行要稳重

如果在二十年前修这部法,二十年后、三十年后还在修这部法,那这种稳重的人,他的相续一定会得到改变的。

B.果超胜

a.暂时:祈祷上师一遍功德无比

《誓言庄严续》云:“十万劫中勤观修,具相随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师胜,念咒修法千万遍,不如祈师一遍胜。”

b.究竟:修上师瑜伽一生成佛

(a)藏地一位大成就者说:“每天至少作十几次祈祷上师,若无感应,就算我胡说。”

(b)第四世班禅大师曾说:“一生成佛法,具相上师尊,一心诚祈祷,是深密法集。”

(c)《阿底庄严续》中说:“观具恩上师,于头顶心间,或于手掌中,千佛之成就,彼人亦可得。”

(3)修持上师瑜伽中的诸多问题

A.座上

a.最好能每天不间断地修上师瑜伽,要常常观想上师放光融入自心,自心与上师无二无别。

b.早上起来念一遍上师瑜伽,中午、下午以及晚上睡前,也都各念一遍。

B.座下

在后得位,能了知一切现象均是上师的游舞幻变,并在行住坐卧中以此摄持,即将一切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观为上师的加持。

C.会得何种果

在上师的幻变游舞中行持下去,自然而然会现前证悟的。

D.念大成就者的祈祷文

a.一定要念大成就者的祈祷文

祈祷大成就者,与祈祷一般的上师,这种差别,就像对如意宝和对普通宝物祈祷一样,效果是完全不相同的。如果是一位大成就者,你修他的上师瑜伽,加持一定是不共的。

b.“我不是法王如意宝的传承,念他的祈祷文会有利益吗?”

就上师的加持本面而言,传承不是障碍。就像天空中的月亮,不论水器放在哪儿,它的影像自然会映现其中。

参考资料:《前行广释.第一百二十六课》

幕布链接:https://mubu.com/doc/1WY7opd_k0

【档案编号B06126-定解B09-002】


隐藏窍诀


论坛问答

笔记整理:定解B22    笔记审核 :定解B01                                                                                                                                                           

原文:

《大圆满前行》中,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解脱利益、依止上师,这些共同加行已经讲完了;不共加行中,皈依、发心、修金刚萨埵、积累资粮也讲完了。从今天开始,讲上师瑜伽。

问题1

【有道友提问】:阿弥陀佛!请问我们在”共同外前行“中学到“依止上师”部分,这与即将学习的“上师瑜伽”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法师慈悲开示

正见C1法师开示:

个人理解,前者有时侧重在平时亲近、依止上师,依教奉行等等的行持。 后者有时侧重某种修法,比如在座上、座下观修、祈祷等等。

问题2

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

上师瑜伽的修法有两种:一个是莲师的上师瑜伽,一个是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请问法师,如果我们选择修的话,可否只是专修莲师的上师瑜伽?另一个问题是作为我们2012届的学员,是否也一定要修上师瑜伽吗?第三个问题是磕头时修了上师瑜伽,磕头完了以后没有坚持修上师瑜伽,有什么过失?该如何弥补?

正见C1法师开示:

如果你是参加学会的加行班,那么在顶礼与上师瑜伽合修的过程当中,需要完成法王祈祷文10万遍的念诵,在这个前提之下,观修方式可以有多种。   如果你是学会学员,在完成学会所安排的学修任务的基础上,有能力修持各种法门都很随喜(各种上师瑜伽都可以修持),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你每天都修上师瑜伽,对自己的修行会有很大的帮助。 即使磕头完成之后,还是尽量坚持修上师瑜伽,不仅仅是磕头,修行很多法门都需要上师的加持, 总之尽量去做吧。


原文:

在找到具相善知识以后,你应该依教奉行,对上师生起真佛之想,诚心诚意祈祷上师,这一点十分重要。不过,对某些人而言,要视某些上师为佛,好像也很难:“我对这个上师,实在生不起‘佛陀想’。不说‘佛陀想’,就连‘菩萨想’也不行。上师的言行, 我现在越来越不理解了,越来越觉得他有问题,您一定要多加持我,不然我马上要生邪见了......”实际上,这就是先前不观察的结果。如果你观察过,也决定依止他了,那无论如何,都应该这样观想。 也就是说,依止以后,要视师如佛,将上师作真佛想。

问题1

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对依法不依人还没有理解通透,如何圆融理解依止上师?

正见E法师开示:

请参考上师仁波切的开示:

问:显宗佛教讲依法不依人,但是藏传佛教的教言却说要将上师当作佛一样看待,这两种说法有冲突吗?(艺术周刊)

答:视师如佛并不是藏传佛教独有的说法,《华严经》里面也讲过视师如佛,这个观念与依法不依人的区别,我在《苦才是人生》后面的问答里面讲过,他们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说的。

依法不依人是因为我们在证悟上面,是依靠佛法来证悟,但在到达证悟之前,你要依止一些上师。我以前举过一个例子,好比我们在大学读书,书的内容相当于佛法,这个内容很重要,但是你要学到书的内容,你需要依止一个教授,就相当于上师。依法不依人视师如佛两句话,一个是从法的角度来讲的,一个是从知识的角度来讲的。分开来说,上学的时候老师很重要,就要依人,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读了大学就不光天天靠老师,你要学知识,就是依法

视师如佛这种观念,在密宗里面只不过是更加进一步的说法,因为密宗里面不仅上师是佛,我们的道友,所有的众生,也都是佛,这些显宗也讲过。视师如佛不过是从对上师的恭敬程度上来讲的,实际上显宗和藏传佛教都说一切众生本来具有佛性。前一段时间我在社科院演讲的时候说,从广义上来讲,所有的众生都是佛教徒,没有一个非佛教徒,为什么呢?因为众生都具有佛性,具有佛性的话肯定就是佛教徒了。所以不光是将上师看成佛,连蝼蚁都可以看成佛,不仅仅是视师如佛,而是视众生如佛。从本性上来讲,众生的本体都具有如来藏的佛性,从这个层面说,视师如佛依法不依人也是不相违的。(上师仁波切)

问题2

请问法师:怎样算“视师如佛”

正见B2法师开示:

可以按阿琼堪布在《前行备忘录》中的五种了知

◎ 以五种了知而修“视师如佛”

这样的见地,如何修持才能生起来呢?要以《前行备忘录》中所讲的五种了知而修。

第一、了知上师是佛:

第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包括共同事业和殊胜事业:

第三、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

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一切皈依处之总集:

第五、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以后,如果能虔诚祈祷,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


原文:

上师瑜伽是最深的修法尤其是,在密宗金刚乘的一切道法中,唯独上师

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而,所有续部都讲述了上师瑜伽的修法。 我也再再讲过,不管你是闭关,还是平时修法,最好能每天不间断地修上师瑜伽。早上起来念一遍上 师瑜伽,中午、下午以及晚上睡前,也都各念一遍。 如果是修行好的人,除了这些规律性的念诵以外,平常生活中也会时时祈祷上师,甚至像前辈大德一样, 一切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观为上师的加持。这样的话,在上师的幻变游舞中行持下去,自然而然会现前证悟的。

问题

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请问既然这一课中说到上师瑜伽是最甚深的法,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只修上师瑜伽,但不闻思修、不念诵经文呢?

另外,如何理解一切安乐都是上师的加持上师是世间、出世间一切成就的作者

正见E法师开示:

到一定阶段,只修上师瑜伽也不是不行,但对于一般根基而言,在初期打好闻思修行、集资净障的基础是非常关键的。


原文:

按宁提金刚藏乘自性大圆满的观点,依靠上师瑜伽,便可获得证悟。

在下乘宗派中,要凭借因明、中观的伺察推理等方式,来抉择甚深意义;

在下续部中,要先获得共同八种悉地之后,才能取证究竟的殊胜佛果悉地;

在其他的上续部中,则要通过第三灌顶的喻智慧来直指义智慧;

但自宗大圆满的观点认为,唯一依止一位传承如纯金丝线未沾染破誓言之锈一般、具有殊胜证悟的上师,并将这位上师看成真佛,以坚定不移的虔诚信心与恭敬心猛烈祈祷,使自己的凡夫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也就是说,依靠上师的加持力,就能使自相续中生起证悟。

问题1

顶礼法师~

在第126课讲到大圆满依上师瑜伽而证悟,里面提到其他的上续部中,则要通过第三灌顶的喻智慧来直指义智慧,一般来说上续部包括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可《前行备忘录》里说阿底约嘎主要阐述的就是怀着将上师看成佛陀的恭敬心虔诚祈祷,相续中就能生起证悟智慧,那么是否法本里所指的其他上续部不包括阿底约嘎呢?阿底约嘎就是无上大圆满的修法吧,和法本提到的“按宁提(心滴)金刚藏乘自性大圆满的观点,依靠上师瑜伽,便可获得证悟”是指的同一个意思吧,或者说阿底约嘎就是金刚乘自性大圆满的观点呢?

感恩法师指导~阿弥陀佛~

正见C1法师开示:

1,法本当中提到的其他的上续部,指的就是阿底瑜伽以外的某些上续部。

2,阿底瑜伽就是大圆满。

问题2

顶礼法师,此宁提金刚藏乘自性大圆满的观点,既不是像下乘那样凭借伺察、推理等方式来抉择甚深意义,又不是像下续部那样依靠共同悉地而获得究竟殊胜悉地,也不是像其他上续部通过第三灌顶的喻智慧来直指义智慧,而是认为唯一依止一位传承如纯金丝线没有沾染破誓言的锈一样具有殊胜证悟的上师,将这位上师看成真佛,以坚定不移的虔诚信心与恭敬心猛烈祈祷,使自己的凡夫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也就是说依靠上师的加持力使自相续中生起证悟。

请问法师,唯一依止一位上师,我们如何理解。

正见C1法师开示:

个人理解,意思是只要依止一位具德上师,通过这位上师的加持就足以让自己证悟了。如果要依止多位善知识也可以。

问题3

阿弥陀佛!请问法师:前行126课中的共同八种悉地是什么。

正见B2法师开示: 

——《藏传佛教辞典》八大悉地 下三续部之中,有悉地法,所修均为世间事业成就之法。约而言之,与无上密续之息灾、增益、怀爱、诛灭(调伏)四事业法同,但详而言之,则性质甚不相同。如无上密修息灾,仅求可免于灾难,而下三续部之息灾法,则十分细致,分为免于官非、免于盗贼、免于为蛇犬所伤等等。举此一例,即知其分别。

诸悉地中,有八大悉地——

一者剑。依法修剑,成就之后,持此剑临阵,可不为敌者所败。

二者眼。依法修眼药,成就之后,用以涂眼,能见天人、龙族等,由是可将其调伏,作为自己的护法。

三者足。依法修药,成就之后,用以涂足,则能疾行千里而不倦。

四者隐形。依法而修,成就之后,结印持咒即能不为人所见。

五者长生药。依法而修,成就之后,服之可以长生,此药又能用以点金。

六者空行。依法而修,成就之后,凭意念即可凌空飞行。

七者丸。依法而修,成就后能缩人、象、马、牛、犬、驴、驼、水牛、狼等成丸。又可持咒令之复原。

八者发现伏藏,如是即可得古代珍宝。

《密宗名相》(谈锡永


原文:

就如前面所引用的:“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具证上师之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

问题

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

第126课里提到“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具证上师之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这里依止他法指的什么?一切行为都可以含摄在积资净障中,依止他法是否指依止外道?或者不纯正的发心行持善法?

阿弥陀佛~感恩法师~

正见C1法师开示:

某种角度可以这样理解。


原文:

此外,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也在《虚幻休息》中说:“依靠观修生圆次第(修本尊等)各道本体不能解脱,因为它们还需要依靠行为及助缘等。唯以此上师瑜伽自道本体,才能使自相续中生起实相的证悟,而得解脱。所以说,一切圣道中,上师瑜伽最为甚深。”

问题

顶礼法师!法王龙钦巴在《虚幻休息》中说:“依靠观修生圆次第等各道本体不能解脱,因为它们还需要依靠行为及助缘等。

请问上句中的“行为”和“助缘”指的是哪些?

正见C1法师开示:

你可以参照一下《前行备忘录》当中上师瑜伽的章节。详细内容如果以后有机会进入密法班可以了解。


原文:

此外,修上师瑜伽时,还要常常观想上师放光融入自心,自心与上师无二无别;如果在后得位,能了知一切现象均是上师的游舞幻变,并在行住坐卧中以 此摄持,那的确是一种殊胜的境界。

问题1

126课中说“此外,修上师瑜伽时,还要常常观想上师放光融入自心,自心与上师无二无别;如果在后得位,能了知一切现象均是上师的游舞幻变……”中“如果在后得位”是什么意思?

正见C1法师开示:

出定位、座下。

问题2

请问法师 126课 一切都是上师的游舞幻化怎么理解?

正见C1法师开示:

一切显现都没有离开心的游舞幻化,心的本性就是实相,就是法身,也就是上师。

问题3

请教126课最后一段:“在后得位,能了知一切现象均是上师的游舞幻变”其中,后得位,游舞幻变具体指的是什么?

正见B2法师开示:

后得位是指下座之后的座间时间。游舞幻变具体指的是:一切显现均是 上师的幻化,如:一切现象是上师的身幻化,一切声音是上师的语幻化,一切起心动念是上师的意幻化


【档案编号B06126-定解B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