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链接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54ikP2hkTFA3Wh67sSo0A
提取码:n1f9
详说所观福田
(一)明观莲花光宫殿
1、应行
观想自己居于莲花光宫殿:莲花光宫殿也叫莲花宫,是莲花生大士的居所,圆满具足一切庄严,光明遍照十方。
2、应断
修法时不能认为现在住的是一个小木屋、水泥房,或者娑婆世界中的一般居室。
(二)行者对自己的观想方法
1、自本体:观为益西措嘉空行母
(1)本体观为益西措嘉空行母
在这座莲花宫的中央,将自己的本体观为益西措嘉空行母。
(2)如此观想之因——殊胜缘起
A. 堪为灌顶法器
莲花生大士传授所有甚深密法时,就是传给以益西措嘉为主的堪为法器、合格以及具缘的弟子们。
B. 生起空乐智慧
按照密宗灌顶的意义,自己观为明妃,上师观为莲师,能自在生起不可思议的空乐智慧。
C. 令上师欢喜摄受
益西措嘉空行母、金刚降魔等大弟子都是被莲师作为心子摄受的,故这样观想,也会令上师欢喜。
2、自形象:观为金刚瑜伽母
(1)所观形象
A. 形象
a. 身色鲜红,一面二臂三目,周身赤裸,佩带六种骨饰、花鬘悬垂。
b. 右手:在空中摇动能唤醒无明愚痴睡眠的髅鼓——即手鼓。
c. 左手:在腰际部位执着根除三毒的弯刀。
B. 神态
以急切专注眼神盯着上师心间。
“急切的表情”:指的是就像一见到上师无比欢喜、十分匆忙充满信心与恭敬的神态。
C. 图示
(2)观想金刚瑜伽母之要点
A. 显而无自性、宛如空中出现的彩虹一样。
B. 庄严。
(三)观想主尊莲花生大士
1、本体是上师 形象是莲师
(1)莲师安住于何处
瑜伽母头顶一箭的上方虚空中,有莲花垫,它的上面是日轮,日轮的上面是月轮,在月轮上面安坐的是莲师。
(2)本体及形象问题
A. 本体:三世诸佛的总集、无等大悲宝藏具德根本上师,也即自己最有信心的上师。
B. 形象:莲师。
C. 遣疑:在其他的上师瑜伽中,要求直接观想自己的根本上师,形象不改变;但修宁提派的这个修法时,一定要将本体观为根本上师、形象观想为莲师。
2、莲师的穿着
(1)穿着
莲花生大士的身色白里透红、光滑润泽,一面二臂,双足以国王游舞式而坐,身着大氅、法衣和咒士衣。
(2)穿着的来源及表义
A. 大氅
a. 来源
莲师以前在萨霍国示现神通时,萨霍国王赐给他的。
b. 表义
表示怀柔摄受世间的国王、各种人及非人等。
B. 法衣
即袈裟,表示别解脱戒律丝毫无染。
C. 咒士衣
表示密乘戒律极为清净。
D. 内衣——在其他修法仪轨中讲到的
表示菩萨戒圆满。
(3)教诫:不要误解或曲解圣者的装束
A. 喻说
古代的国王:对他们的装束也不能轻易诋毁。而且,从世间法的角度来看,其中的每一件,也都是有所象征和表示的。
B. 理说
佛菩萨的任何形象都是利益众生的显现,圣者们的装束有甚深的密意。
C. 教诫
a. 应行:应该观清净心,并尝试了解其中的意义。
b. 应断:不能因为不符合现在的着装,就认为毫无意义。
(4)图示
3、莲师的冠冕
(1)莲师的冠冕有三种不同类型
A. 莲花苞帽:部主标帜的冠冕
莲师是于顿生觉性中诞生,并证悟了现有本基圆成。诸位空行母赐予作为他部主标帜的冠冕。
B. 鹿耳帽:功德标帜的冠冕
莲花生大士曾于印度八大尸陀林行持密宗禁行,无取无舍,行为远离善恶之边。当时,诸位空行母赐给作为他功德标帜的冠冕。
C. 莲花见解脱帽:萨霍国王敬献之冠冕
又叫具瓣五部帽。莲师在萨霍国被活活燃烧时,金刚身不受火大灾害侵袭,安坐莲花中央,国王被调伏后敬献之冠冕
(2)此处所观莲师的冠冕
莲花见解脱帽
(3)莲花见解脱帽的形象及表义
A. 内外双层:表示生圆次第双运。
B. 顶端三尖:表示法、报、化三身。
C. 五种颜色:表示以五身来利益众生。
D. 日、月:表示智慧与方便。
E. 蓝边装饰:表示三昧耶无边无际。
F. 金刚宝顶:表示三摩地如如不动。
G. 鹰鹫的顶翎装饰:表示见解证悟到极点、修行已达究竟。
(4)莲花见解脱帽的功德
无论谁见到这顶帽子,都会在相续中种下解脱的种子。
4、莲师的手印及装饰
(1)右手:在胸前,以契克印持着纯金的金刚杵。
(2)左手:平托着装满无死智慧甘露的长寿宝瓶,瓶口用如意树严饰。
(3)左腋下:明妃曼达绕瓦空行佛母以隐蔽式持着卡张嘎——天杖。
A. 卡张嘎的顶端三尖:表示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三者。
B. 干湿旧三种头骨:表示法、报、化三身。
C. 九个铁环:表示九乘次第。
D. 五种彩绸:表示大圆镜智等五智。
E. 装饰着死人与活人头发:表示在八大尸林中以禁行来摄受所有鬼女、空行母。
5、莲师周围
五光网眼的范围当中彩虹旋绕,中央有印度八大持明、藏地君臣二十五尊等,浩瀚如海的三根本、护法神。他们都是超凡入圣的形象。
上师瑜伽的三种观修方法
(一)重楼式——如修皈依时
在莲师头顶上,明观一切大圆满传承上师以重楼式而坐。
(二)总集珍宝式——如念修金刚萨埵时
观想一切根本传承上师集于上师金刚萨埵一身中。
(三)垒环式——如修上师瑜伽时
观想大圆满诸位传承上师以及一切浩瀚如海的三根本护法神全部围绕在邬金莲师周围,犹如众人集会般安坐。
念修上师瑜伽
(一)随文入观对境之念诵
(二)祈祷之念诵
(三)观想融入
念诵完以后,紧接着观想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一切所依及能依尊众(即所有智慧尊者)真实降临,就像水注入水中一样融入自身——所观想的誓言尊者(金刚瑜伽母)中,成为一体。
总结及教诫
(一)归摄修法
1、《前行》中的修法
在头顶上方观想自己的根本上师,并将上师的形象观为莲花生大士,自己观为金刚瑜伽母而诚心祈祷。
2、生起次第的修法
从吉祥山迎请莲花生大士,融入于自己顶上的莲师。祈祷之后,再观想莲师等全部化光,融入自己的身体。
(二)修法关要
1、理说
信心:很多分别念的障碍,相续还未成熟者很难修成。
2、例说
无畏盔甲(智悲光尊者弟子)自幼对莲师很有信心,其小时候在放羊时,对着一座莲师修行过的山洞猛厉祈祷、念诵莲师心咒及《七句祈祷文》,借此其得以现见莲师并当下体认了心性的本体。从那时起,他在修道及弘法利生事业中,就没有出现过违缘。
编写师兄:定解B23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28-定解B23-009
修上师瑜伽观想自己时的要点解析
(一)本体观为益西措嘉空行母
1、见解
将自己的本体观为益西措嘉空行母,是清净实相的自性。原本的血肉之躯已不存在,连同庸俗的分别念都观为空性,唯有大无为法的实相。
2、为什么要这么观想
(1)堪为灌顶法器
益西措嘉空行母在依止莲花生大士求灌顶时,是完全成熟的灌顶法器。不圆满意味着业障重,将自己观为如此圆满的法器,相应于本性状态中修行,越容易得到加持。
(2)生起空乐智慧
空乐是智慧与空性无二无别的证悟,益西措嘉空行母是非常清净圆满的法器,越清净越容易得到加持。
(3)令上师欢喜摄受的殊胜缘起
益西措嘉空行母是莲师非常殊胜的弟子,如此观想,是被上师欢喜摄受的缘起。
(二)形象观为金刚瑜伽母
除了本性观想为清净的佛母,形象也观为清净的金刚瑜伽母,更容易相应清净实相。
1、为什么要这么观想
如果观为普通人,就会带有普通人的邪见,如对上师不好的看法等,对修法造成障碍。将自己观想为金刚瑜伽母,由于缘起的关系,则可断除这些障碍。
2、法器佩饰的密意
(1)髅鼓
髅鼓由两片天灵盖相反做成,天灵盖代表无明、轮回。摇动髅鼓意味唤醒,从无明愚痴睡眠中清醒,相应于实相。
(2)弯刀
弯刀表示实相,可以根除贪嗔痴三毒。有了实相的智慧就没有无明,三毒不生。
(3)周身赤裸
通过赤裸来表示一切万法究竟的实相,没有执著、二取、分别、垢染。
(4)骨饰
骨饰代表各式各样的庄严,如清净五毒作为庄严。以骨头为装饰,表示不需要舍弃任何一个东西,本性都是完全清净的。
3、观想要点——显而无自性
虽然显现,但非实有,是空性智慧的体性,究竟的实相。
4、观想为是报身还是化身
通常益西措嘉空行母是示现化身来到人间,金刚瑜伽母的唐卡中的装束有些时候可以理解为报身形象。
观想主尊莲花生大士的要点解析
(一)观想的缘起殊胜
密宗特别强调对金刚上师的信心。虽然诸佛菩萨时刻都在加持我们,但由于金刚上师在这一世给我们传法、灌顶,与我们有极深的法缘,更亲近一些,所以观想莲师的本体为金刚上师可以比较快速地成就。
(二)具体观想与理解涵义
1、莲师的身色
白里透红、光滑润泽,没有褶皱等,寓意圆满,是令人悦意的形象。
2、国王游舞式
左脚内屈盘起来,右脚外伸,是国王在看戏、休息时的坐姿,意味很殊胜,很游戏的样子。
3、顿生觉性中诞生
从觉性中诞生,顿生觉性中本来就没有迷惑过。证悟现有,显现上面已经证悟了现有的一切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本基圆成,一切都是圆满的清净的自性。
4、莲花见解脱帽
莲花见解脱帽又称具瓣五部帽,五部指报身五部佛。
五色,表示以五身利益众生。中央毗卢支那佛,为蓝色;东方金刚不动佛,为白色;南方宝生佛,为黄色;西方无量光佛,为红色;北方不空成就佛,为绿色。
5、莲师天仗的三尖
表示本体、自性、大悲。每个众生的佛性都具备这三个特质,本体是空性的,自性是光明的,二者无二无别是大悲周遍的,三尖表示我们的本性如来藏。
6、在八大尸林中摄受所有的鬼女、空行母
尸陀林当中调伏了很多外道和世间的空行母。空行母有世间和出世间的,出世间空行母是诸佛菩萨化现的证悟者,世间、外道空行母是真正的众生,有时嗔心也很大。有些可以在空中行走的女鬼也叫空行母。
7、莲师周围的五光网眼
五色的光放射出去,互相交织,就像一张大网一样。五光浮现交织相应非常庄严,光网中有网眼,彩虹旋绕。可以观为具足五色的网状光芒。
观修上师瑜伽
(一)念诵仪轨有什么目的
提醒我们该如何观想。如果念时不观想,虽然不是没有任何加持,但已失去了最主要的意义。
(二)观想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念诵后,能依所依尊众降临
观想莲花光宫殿一切能依所依尊众真实降临。所依是刹土器世界,能依是所有智慧尊者。
2、能依所依尊众融入自身
所有智慧尊者,即莲花光宫殿真实降临的圣尊。融入自身,即融入所观想出来的誓言尊者金刚瑜伽母中。
3、迎请融入
虽然我们之前已经观想了莲师,佛菩萨是智慧身,在哪里观想就在哪里显现,但为了断除莲师是自己观想出来的、不是真实的怀疑,所以迎请莲师。
4、像水注入水中一样融入
如果不会观想,可以观想下雨时湖面的水完全融入到一起了,或者如一碗水倒入另一碗水中一样,成为无二无别。在观的时候,了知如梦如幻,多观想现而无自性,实执弱一点,就会容易观。
(三)修法时应持的行为
1、忆念上师
念诵祈祷文时,尽己所能长时间专注于观想上师,以最大的信心和虔诚心忆念上师。
2、修法疲厌时
在念诵或观想中感到厌倦,心涣散而在找寻新目标时,可以一再地转换专注的观想点,逐一观想。如明观莲花光宫殿、自己本体和形象的观想、莲师身色、服饰等等……
3、座下的修持
可以想象处处都是莲师,遍满每一寸的虚空。周围的每一个人都转化为莲师,山河大地外器的一切也都转化为莲师的身相,甚至微风,也成为莲师的化现。每件事,都与莲师无二无别。
参考资料:智悲研讨论坛、《前行广释.法师辅导》《前行备忘录》《慧灯之光》《前行修持指引》等。
编写师兄:定解B13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6128-定解B13-008
整理师兄:定解B23 审核师兄:定解B01
阅读建议:请使用电脑打开以获得较好阅读体验。
科判定位
甲一、闻法方式
甲二、所讲之法
乙一、共同外前行
乙二、不共内加行
丙五、上师瑜伽
丁二、上师瑜伽实修法
戊一、明观福田
正文脉络
一、课前开示
(一)凡夫修行之致命障碍及对治
1、致命障碍
心力不够。
2、最有效对治
祈祷上师三宝、常供护法、念莲师心咒及遣除违缘偈颂等可以帮助自己的闻思和修行善始善终。
(二)强调“专业学修”的意义及方法
1、一般学者
闻思修停留在求福报及简单念修上。
2、专业学者
(1)行为:靠向专业,学修五部大论,掌握佛教细微层面的甚深含义。
(2)用意:稳固成熟信心、出离心及菩提心。
(3)方法:不把听法当儿戏,以正法为依处,坚持通过理析及实修串习二种途径来持续修行很重要。
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之明观福田
(一)略说能观、所观
1、所观
(1)上师瑜伽修法
所明观的福田,则是莲花生大士及其广大刹土等。
(2)不同修法种的所观福田不同
A.修皈依:皈依境
B.修金刚萨埵:金刚萨埵
2、能观
要观修佛的刹土,实际上是广大心力的境界。
(二)详说所观福田
1、明观莲花光宫殿
(1)应行
观想自己居于莲花光宫殿:莲花光宫殿也叫莲花宫,是莲花生大士的居所,圆满具足一切庄严,光明遍照十方。
(2)应断
修法时不能认为现在住的是一个小木屋、水泥房,或者娑婆世界中的一般居室。
(3)观想参考资料
《一世敦珠法王自传》《莲师刹土云游记》。
2、行者对自己的观想方法
(1)自本体:观为益西措嘉空行母
A.本体观为益西措嘉空行母
在这座莲花宫的中央,将自己的本体观为益西措嘉空行母。
B.如此观想之因——殊胜缘起
a.堪为灌顶法器
莲花生大士传授所有甚深密法时,就是传给以益西措嘉为主的堪为法器、合格以及具缘的弟子们。
b.生起空乐智慧
按照密宗灌顶的意义,自己观为明妃,上师观为莲师,能自在生起不可思议的空乐智慧。
c.令上师欢喜摄受
益西措嘉空行母、金刚降魔等大弟子都是被莲师作为心子摄受的,故这样观想,也会令上师欢喜。
(2)自形象:观为金刚瑜伽母
A.所观形象
a.形象
(a)身色鲜红,一面二臂三目,周身赤裸,佩带六种骨饰、花鬘悬垂。
(b)右手:在空中摇动能唤醒无明愚痴睡眠的髅鼓——即手鼓。
(c)左手:在腰际部位执着根除三毒的弯刀。
b.神态
以急切专注眼神盯着上师心间。
“急切的表情”:指的是就像一见到上师无比欢喜、十分匆忙充满信心与恭敬的神态。
c.图示
B.观想金刚瑜伽母之要点
(a)显而无自性、宛如空中出现的彩虹一样。
(b)庄严。
(c)不论男、女,都可以这样观想。
3、观想主尊莲花生大士
(1)本体是上师 形象是莲师
A.莲师安住于何处
瑜伽母头顶一箭的上方虚空中,有莲花垫,它的上面是日轮,日轮的上面是月轮,在月轮上面安坐的是莲师。
B.本体及形象问题
a.本体:三世诸佛的总集、无等大悲宝藏具德根本上师,也即自己最有信心的上师。
b.形象:莲师。
c.遣疑:在其他的上师瑜伽中,要求直接观想自己的根本上师,形象不改变;但修宁提派的这个修法时,一定要将本体观为根本上师、形象观想为莲师。
(2)莲师的穿着
A.穿着
莲花生大士的身色白里透红、光滑润泽,一面二臂,双足以国王游舞式而坐,身着大氅、法衣和咒士衣。
B.穿着的来源及表义
a.大氅
(a)来源
莲师以前在萨霍国示现神通时,萨霍国王赐给他的。
(b)表义
表示怀柔摄受世间的国王、各种人及非人等。
b.法衣
即袈裟,表示别解脱戒律丝毫无染。
c.咒士衣
表示密乘戒律极为清净。
d.内衣——在其他修法仪轨中讲到的
表示菩萨戒圆满。
C.教诫:不要误解或曲解圣者的装束
a.喻说
古代的国王:对他们的装束也不能轻易诋毁。而且,从世间法的角度来看,其中的每一件,也都是有所象征和表示的。
b.理说
佛菩萨的任何形象都是利益众生的显现,圣者们的装束有甚深的密意。
c.教诫
(a)应行:应该观清净心,并尝试了解其中的意义。
(b)应断:不能因为不符合现在的着装,就认为毫无意义。
D.图示
(3)莲师的冠冕
A.莲师的冠冕有三种不同类型
a.莲花苞帽:部主标帜的冠冕
莲师是于顿生觉性中诞生,并证悟了现有本基圆成。诸位空行母赐予作为他部主标帜的冠冕。
b.鹿耳帽:功德标帜的冠冕
莲花生大士曾于印度八大尸陀林行持密宗禁行,无取无舍,行为远离善恶之边。当时,诸位空行母赐给作为他功德标帜的冠冕。
c.莲花见解脱帽:萨霍国王敬献之冠冕
又叫具瓣五部帽。莲师在萨霍国被活活燃烧时,金刚身不受火大灾害侵袭,安坐莲花中央,国王被调伏后敬献之冠冕
B.此处所观莲师的冠冕
莲花见解脱帽
C.莲花见解脱帽的形象及表义
a.内外双层:表示生圆次第双运。
b.顶端三尖:表示法、报、化三身。
c.五种颜色:表示以五身来利益众生。
d.日、月:表示智慧与方便。
e.蓝边装饰:表示三昧耶无边无际。
f.金刚宝顶:表示三摩地如如不动。
g.鹰鹫的顶翎装饰:表示见解证悟到极点、修行已达究竟。
D.莲花见解脱帽的功德
无论谁见到这顶帽子,都会在相续中种下解脱的种子。
(4)莲师的手印及装饰
A.右手:在胸前,以契克印持着纯金的金刚杵。
B.左手:平托着装满无死智慧甘露的长寿宝瓶,瓶口用如意树严饰。
C.左腋下:明妃曼达绕瓦空行佛母以隐蔽式持着卡张嘎——天杖。
a.卡张嘎的顶端三尖:表示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三者。
b.干湿旧三种头骨:表示法、报、化三身。
c.九个铁环:表示九乘次第。
d.五种彩绸:表示大圆镜智等五智。
e.装饰着死人与活人头发:表示在八大尸林中以禁行来摄受所有鬼女、空行母。
(5)莲师周围
五光网眼的范围当中彩虹旋绕,中央有印度八大持明、藏地君臣二十五尊等,浩瀚如海的三根本、护法神。他们都是超凡入圣的形象。
(三)上师瑜伽的三种观修方法
1、重楼式——如修皈依时
在莲师头顶上,明观一切大圆满传承上师以重楼式而坐。
2、总集珍宝式——如念修金刚萨埵时
观想一切根本传承上师集于上师金刚萨埵一身中。
3、垒环式——如修上师瑜伽时
观想大圆满诸位传承上师以及一切浩瀚如海的三根本护法神全部围绕在邬金莲师周围,犹如众人集会般安坐。
(四)念修上师瑜伽
1、随文入观对境之念诵
2、祈祷之念诵
3、观想融入
念诵完以后,紧接着观想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一切所依及能依尊众(即所有智慧尊者)真实降临,就像水注入水中一样融入自身——所观想的誓言尊者(金刚瑜伽母)中,成为一体。
(五)总结及教诫
1、归摄修法
(1)《前行》中的修法
在头顶上方观想自己的根本上师,并将上师的形象观为莲花生大士,自己观为金刚瑜伽母而诚心祈祷。
(2)生起次第的修法
从吉祥山迎请莲花生大士,融入于自己顶上的莲师。祈祷之后,再观想莲师等全部化光,融入自己的身体。
2、修法关要
(1)理说
信心:很多分别念的障碍,相续还未成熟者很难修成。
(2)例说
无畏盔甲(智悲光尊者弟子)自幼对莲师很有信心,其小时候在放羊时,对着一座莲师修行过的山洞猛厉祈祷、念诵莲师心咒及《七句祈祷文》,借此其得以现见莲师并当下体认了心性的本体。从那时起,他在修道及弘法利生事业中,就没有出现过违缘。
参考资料:《前行广释.第一百二十八课》
【档案编号B06128-定解B23-002】
对上师的恭敬心是修上师瑜伽获得成就的重中之重
如何得到上师的意传加持或上师相续中的功德
1、上师以心传心
佛陀的教言可以通过文字流传下来,而佛法的真谛只存在于上师心里。如果我们想证悟佛法的真谛,想在很短的时间里成就佛果,它的传承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以心传心。通过真诚祈祷,修上师瑜伽,我们就会开发出和上师相续中证悟智慧无二无别的智慧。
2、为什么以心传心就能得到上师的意传加持或者上师相续中的功德
(1)自身本具功德
上师的证悟功德并不是我们相续中本来没有,不是需要在成佛的时候需要从其他地方搬到我们身上的(如同盖经堂时,需要从很远的地方搬来石头,才能逐渐建造经堂一样)。通过学习二转般若空性法门我们了知,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空性中又有大无为法的恒常显现。这个大无为法就是如来藏的功德,任何时间或者任何空间都不会发生变化。
(2)凡夫人如来藏的功德无法外显
每个众生都圆满具足如来藏功德,只是被自己无始以来的无明烦恼所障蔽,所以无法在心相续中显现出来。
(3)佛性显现为上师
我们有缘见到殊胜的具德上师其实就是我们内心佛性的显现,此时如果满怀信心地去祈祷上师,就可以得到上师以心传心的智慧功德。所以,功德不是从外面求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地去掉烦恼障碍,扔掉修行路上那些该扔的包袱,最终我们本具的佛性功德就能开显出来。
让自己成为合格的法器是第一步
根据莲花生大士的教言,大圆满修行人根器锐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视师为佛,具有坚定的信根。
对自己的根本上师生起他就是法身佛这样的定解,对上师有坚定的信根。如果我们不能肯定这一点的话,那么不管自己的行为如何殊胜,平时如何用功、努力,也不一定会很快获得成就。
2、不畏惧金刚乘的广大行为,具备精进根。
不管自己是修行哪一乘,都需要精进修法。也就是说,对法要有希求心、好乐心,如此才能通过修法让自己的内心得益。
3、能证悟金刚乘甚深见解,具有超卓的慧根。
首先对金刚乘如等净无二等的甚深见解不要惧怕。由往昔世和今世中所积累的深厚福德资粮、智慧资粮作为支撑,使修行人的智慧达到了一定程度,能够接受金刚乘非常殊胜的甚深见解。
4、能严守三昧耶戒,具戒根。
进入密乘之后,如果三昧耶戒守持得好,就会如同竹筒中的蛇一样,一条路往上走;而如果破了三昧耶戒并且没有诚心诚意进行忏悔的话,就只有下堕到金刚地狱当中去受苦了。
合格法器条件中,最重要的是恭敬心
1、最重要的是对上师具有恭敬心
任何佛法都是从恭敬心中求来的:如果上师具有殊胜的证悟功德,是具相上师,我们对他生起恭敬心,当然会得到无形的强烈加持。即使是一位非常平凡的辅导员或者一位很不起眼的上师给你传授佛法,你也要恭恭敬敬地把他的语言当成佛陀的语言来对待。
2、具足对上师的恭敬心则会自然成就三种功德
如果我们想获得悉地或者天眼通、天耳通等神通,或者想对众生切实生起无量的大悲心,具足了对上师的恭敬心之后,想获得这些成就并不是很困难。也就是说,在强烈的恭敬心和信心下不断祈祷上师,修非常殊胜的上师瑜伽修法,弟子的相续当中就能很快获得证悟。
如何培养视师如佛的甚深恭敬
1、见
(1)上师的心安住于佛智中永不动摇
上师的心如如不动,从他的境界中所流露出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法界实相。如果我们能够了知他甚深的心意,我们就会发现,他已经净除了所有的过患,已经领悟到一切所能领悟的,他在各方面及功德上都与佛是平等的。
(2)自己智慧不够故不能看到上师的功德
A. 上师要求弟子做一些看起来与佛法无关的事,比如盖房子,比如乞讨,有些要求看起来甚至非常不合理,我们会产生疑惑、不解。而合格的弟子,因为对上师怀着强烈的信心,所以上师怎么吩咐就怎么做。
B. 作为成就者的上师,他时时刻刻安住在实相境界中,所流露出来的语言都是谛实语。上师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去做,这是断除罪业、断除我执的方便方法,只是自己智慧不够不能了知。
2、行
(1)借鉴大成就者夏嘎巴大师忆念上师的方式而行
A. 见一切征兆而思忆上师
a. 从北方,一朵纯白色的孤云自山巅涌现而来——白如满溢之奶。见此,忆起上师之慈悲。
b. 见草原中百花齐放,忆起真实上师之面貌。当时仍能亲见师,得激励;而今却无缘。再三思忆,上师充满我心。
c.听布谷鸟温柔鸣叫,忆起真实上师之声音,低沉而和谐。当时仍能亲闻师之悦耳声,而今却无缘。再三思忆,上师充满我心。
d. 见太阳四处绽放光芒,忆起真实上师之智慧与慈悲。当时温柔地照顾我;而今不复在。再三思忆,上师充满我心。
B. 随时思忆上师
不论走向何方,思忆上师;不论身处于何隐秘处,思忆上师;不论见何征兆,思忆上师——永远,随时,思忆我真实上师。
(2)以晋见上师为例说明恭敬心
A. 心
a. 希有想
拜见上师时要有一个正确的思维,应该了知,见到上师和遇到上师是千载难逢的殊胜机缘,非常难得。但这种想法,很多人既做不到也想不到。
b. 难得想
本来,我们应当有见一次上师的尊容、听一次上师的言教就如同亲睹佛陀的金颜、亲聆佛语一般极为稀罕难得的想法。如果没有这样想,那就是一大错误。
c. 欢喜想
能见到上师尊容或聆听上师言教,像亲见具足相好的如来、亲闻佛陀谛实语一般,在心中生起一种极为稀罕难得的欢喜心情。
B. 行:晋见前应观察
a. 应取
(a)如果自己有教言上的疑问要请教或者有事汇报,需要去晋见上师前,就必须搞清楚上师此时是否在百忙之中,是否心情愉悦,在上师悠闲自得、舒心悦意时可以小心谨慎地前去讨教。
(b)在上师事务繁忙、上师特别忙、心情也不太好,那你最好立刻离开,万万不可莽撞去打扰,不要去打扰上师,因为即使你去询问,上师也不一定会仔细回答,这样一来,你回去之后可能会说:“今天上师都没理我,真是个坏人……”
b. 应舍
(a)在未得到上师的开许之前,自己不管三七二十一大摇大摆地来到上师面前,由于根本不知晓此刻上师是否心情很好,倘若正巧赶上上师心情不好,那么就会导致对上师不敬以及扰乱上师的心这两种极其严重的过失。这对自己非常不利。在拜见上师前,一定要仔细观察。
(b)怀有不敬之心,口出非礼之词说“不管上师开不开许都要去见”便径直而入,这是对上师的最大不敬。
(c)不管见哪一位上师,一定要首先请求开许,千万不要扰乱上师的心。否则未得到上师开许,或者将上师看作普通道友那样对待,这是绝对不合理的。
(d)自己只是私下认为拜见上师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于是趾高气扬地直入其内,这种草率举动恰恰将他无有将上师视为真佛的清净观之内相暴露无遗。
(e)如果根本不理会上师是否繁忙、心情是否愉快而冒然出现,一味地将上师当作普通人一样看待,那已经完全表露了他对上师没有信心的一种心态。
c. 比喻
弟子对待上师就应该像小马驹或小狗崽对待母亲那样。一般来说,母马在草原上吃也吃饱了、喝也喝足了,心情特别愉快的时候,小马会很快发现并且立刻前去吸吮奶汁;如果母马正在吃草饮水或者心绪不佳,那小马根本不会接近它。藏族有种说法:小马比小孩子还聪明。因为小马非常善于观察母马的情绪,小孩子却没有这样的本事。
参考资料:《山法宝鬘论讲记》《普贤上师言教 ·浅释(希阿荣博堪布)》《苦修大师夏嘎巴尊者略传》等
编写师兄: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28-定解B11-010
原文: “法衣”,也就是袈裟,表示别解脱戒律丝毫无染。
别解脱戒
又曰别解脱律仪。三种戒之一。依受戒之作法,受五戒乃至具足戒,身口恶业别别解脱之戒法也。
——《佛学大辞典》
原文: 蓝边装饰,表示三昧耶无边无际;金刚宝顶,表示三摩地如如不动;
三昧耶
不可逾越的金刚誓词。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
系密宗戒律。三昧耶者,即是欲得果者不应违越之事,随顺本尊所喜身语意行,进趣善法遮不善为相。
——《佛学词典》
三摩地
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新称三么地、三昧地;译曰定、等持、正定、一境性。
——《佛学大辞典》
原文:五种彩绸,表示大圆镜智等五智;装饰着死人与活人头发,表示在八大尸林中以禁行来摄受所有鬼女、空行母。
五智
显教转八识而成就四智,以立为究竟之报身如来。密教于此加第九识所转之法界体性智而为五智,以为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
一、法界体性智,是转奄摩罗识所得。法界有差别之义,诸法差别,其数过于尘沙,是为法界。法界体性即六大也。大日住于此六大法界之三昧,名为法界体性智,主方便究竟之德。
二、大圆镜智,是转阿赖耶识所得。显现法界之万象,如大圆镜之智也。
三、平等性智,是转末那识所得。成诸法平等作用之智也。
四、妙观察智,是转意识所得。分别好妙诸法而观察众机,说法断疑之智也。
五、成所作智,是转眼等之五识所得。成就自利利他妙业之智也。
——《佛学大辞典》
原文:在皈依时,将皈依境中的上师观想成重楼式,也就是在莲师头顶上,明观一切大圆满传承上师以重楼式而坐。
重楼式
佛家资粮田观想方法之一,观想主尊顶上虚空之中历传诸师顶踵相接重叠而坐。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修上师瑜伽时,观想成垒环式,也就是,大圆满诸位传承上师以及一切浩瀚如海的三根本护法神,全部围绕在邬金莲师周围,犹如众人集会般安坐。
垒环式
佛家资粮田观想法之一。观想主尊高居中央,请神菩萨环坐围绕,座次环环相套,中高外低,垒成半球体形状。
——《佛学词典》
编写师兄:定解B20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6128-定解B20-004
笔记整理:定解B22 笔记审核 :定解B01
原文:
在不同修法中,所明观的福田也不同:修皈依时, 明观的福田是皈依境;修金刚萨埵时,明观的福田是 金刚萨埵;而现在修上师瑜伽,所明观的福田,则是 莲花生大士及其广大刹土等。
问题
2、“福田、恩田、悲田、功德田”等的对境有重叠之处吗?如上师三宝是否即是福田、同时又是功德田,父母等长辈是否同时是福田与恩田?
3、面对不同的对境而行持善法(如上供下施)时,除了以三殊胜摄持之外,我们在发心上还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4、如果可以,恳请法师开示“福德”与“功德”的异同,我们分别应如何去积累“福德”和”功德“?
正见C1法师开示:
1,总体来说,都是能够让我们产生福德的对境。
2,可以有重叠。
3,信心和悲心都很重要。
4,要看具体的语境,有些时候是一个意思,有些时候有特别所指。
原文:
有心力的人,在修上师瑜伽时,首先要观想莲花光宫殿。莲花光宫殿也叫莲花宫,是莲花生大士的居所,它圆满具足一切庄严,光明遍照十方。
问题
阿弥陀佛!顶礼师父!念莲师心咒时明观福田莲花宫殿用观的非常细吗?还是大概作意一下?
正见B3法师开示:
这要看你的观修能力了,初学者刚开始想观的细也是很困难的。
原文:
在这座莲花宫的中央,将自己的本体观为益西措嘉空行母。
……
接下来,明观莲师的周围五光网眼的范围当中彩虹旋绕,中央有印度八大 持明、藏地君臣二十五尊等,浩瀚如海的三根本、护法神。他们都是超凡入圣的形象。
问题
顶礼法师!128课中,观想自己的本体为益西措嘉空行母以及把自己的形象观为金刚瑜伽母,这些分别是报身还是化身?明观莲师的周围五光网眼的范围所提到的“五光网眼”应如何理解?感恩法师
正见C1法师开示:
1,通常来说,益西措嘉空行母是示现化身来到人间,金刚瑜伽母的唐卡当中的装束有些时候可以理解为报身形象。
2,可以理解为具足五色的网状光芒。
原文:
自己的形象,要观想成至尊金刚瑜伽母,身色鲜红,一面二臂三目,以急切专注的眼神盯着上师心间。所谓“急切的表情”,指的是就像一见到上师无比欢喜、十分匆忙的神态。很多人最初见到上师时就是如此,十分欢喜,而且充满信心与恭敬。
这样观想好以后,再观想金刚瑜伽母的右手在空中摇动能唤醒无明愚痴睡眠的髅鼓,而左手则在腰际部位执着根除三毒的弯刀,周身赤裸,佩带六种骨饰、花鬘悬垂。就这样,将自己的身相观想成一个显而无自性、宛如空中出现的彩虹一样、庄严的金刚瑜伽母形象。
问题1
第一个问题:讲记第46页颂文中有“一面二臂红亮持刀盖”一句,个人理解是说金刚瑜伽母手持弯刀和托巴两种法器,但第39页及原文中说金刚瑜伽母手持髅鼓和弯刀。那么在所持法器上以哪个为准,还是都可?
第二个问题:讲记第47页颂文中有“头戴具瓣莲花鹿耳帽”一句,但讲记第44页及唐卡中均是莲花见解脱帽。那么以哪个为准,还是都可?
正见C1法师开示:
1,都可以。
2,此处鹿耳帽就是一种见解脱帽。
问题2
就是说,修的时候,刚开始莲师在自己前面,和自己面对面;后来在自己头顶,和自己同一个面向。
正见C1法师开示:
可以这样理解。
原文:
● 本体是上师 形象是莲师
接着再观想,在金刚瑜伽母的头顶一箭(或一肘) 左右的上方虚空中,有一个由奇珍异宝组成的十万瓣的莲花垫,它的上面是日轮,日轮的上面是月轮,在 月轮上面安坐的,本体是三世诸佛的总集、无等大悲 宝藏具德根本上师(你最有信心的上师),形象为邬金大 金刚持莲花生大士。
在其他的上师瑜伽中,像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要求直接观想自己的根本上师,形象不改变。但 在此处,修宁提派的这个修法时,本体观为三世诸佛 的化现——自己的根本上师,但形象一定要观想为莲花生大士。
问题1
顶礼法师!弟子请教128课上师瑜伽的有关问题:1、观想时,将莲花生大士观在自己的头顶一肘高的地方,是与自己同向吗?
2、平时修上师瑜伽,是念诵128课的仪轨还是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速赐加持的仪轨呢?感恩法师!
正见C1法师开示:
1,个人理解 ,此处可以观想面朝自己。
2,都可以。
追问:请问观想时法王是和我们同方向还是面对面?
正见E法师开示:
要看具体语境,如果是一般情况下的修上师瑜伽,通常是可以观想成面对面的方式。
还可以参考:【其实,当你明观上师的时候,不论观在头顶、喉间还是心间,随着意识的刹那刹那转变,上师莲师也会自在显现。因为莲花生大士无处不在,你观在哪儿,他就在哪儿。只是我们不观想而已,不观想的话,上师以及上师的加持,的确离我们很遥远。”】——上师仁波切。
问题2
弟子有一个问题向法师请教,以前我们学过法王的上师瑜伽,现在讲修莲师的上师瑜伽,二者有何区别?应该侧重哪个修法?如何圆融修持?
道友回复:师兄好!您可以参考之前法师的答复(末学分别念:二者的区别,可以看讲记):
问:在修上师瑜伽时,是否可将莲花生大士观为根本上师?
答:上师瑜伽有两种观想方法。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虚幻休息》中说:“修持上师瑜伽时,上师的形象无需改变,上师是什么样,就直接观想那种形象。”其他有些经论中则说,修持上师瑜伽时,可以观想本体为上师,形象为莲花生大士,或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
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要看自己对上师有没有如佛般的信心。如果有,就可以直接观想上师的形象;如果没有,最好是观想上师的形象为莲花生大士。(上师仁波切)
问:“开显解脱道”中的第四法境中:“自前如意宝树五枝上,……”皈依境与“法王如意宝皈依境”不同,在磕大头时应观哪一个皈依境?
正见B2法师开示:
如果磕头与上师瑜伽一起修,最好观法王如意宝。也可以观皈依境,中央上师的本体就是法王如意宝。
问:末字在修上师瑜伽时,对法王如意宝的信心没有对莲师的信心大,对莲师的信心很大。这样如何修。
正见B2法师开示:
可以修《开显解脱道》或《前行》中的上师瑜伽仪轨。
正见E法师开示:
随喜道友善妙回答!
原文:
一、莲花苞帽。邬金第二佛不是胎生,既不是由父因所生,也不是由母缘所成,而是在西南具乳海(今阿富汗一带)中的莲花花蕊间化生。当时,邬金国王恩扎布德正前往取宝,见到花蕊中的童子,便带回立为太子。其实,莲师是于顿生觉性中诞生,并证悟了现有本基圆成。当时,诸位空行母赐予作为他部主标帜的冠冕,就叫做“莲花苞帽”。
问题
顶礼法师!请教在128课中,“莲师是于顿生觉性中诞生,并证悟了现有本基圆成。”“顿生觉性”、以及“现有本基圆成”是什么意思?感恩法师!
正见E法师开示:
与密法内容有关,日后进入密法班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原文:
那么在这里,莲师所戴的冠冕,就是这顶莲花见解脱帽,或者叫做具瓣五部帽。这顶冠冕内外双层,表示生圆次第双运;顶端三尖,表示法、报、化三身;五种颜色,表示以五身来利益众生;日、月,表示智慧与方便;蓝边装饰,表示三昧耶无边无际;金刚宝顶,表示三摩地如如不动;鹰鹫的顶翎装饰,表示见解证悟到极点、修行已达究竟。
问题1
请问:前行128课内提到的莲师所戴的冠冕,法本56页第一行,五种颜色表示五身来利益众生,此中“五身”所指哪五身?请赐教!
正见C1法师开示:
这五身可以理解为报身五佛:中央毗卢支那佛,为蓝色;东方金刚不动佛,为白色;南方宝生佛,为黄色;西方无量光佛,为红色;北方不空成就佛,为绿色。
问题2
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请问法师莲师所戴的冠冕具瓣五部帽是哪五部,在共修时有道友提出这个问题?
正见B2法师开示:
五部是指报身五部佛。
原文:
莲师的左腋下,明妃曼达绕瓦空行佛母以隐蔽式持着卡张嘎。卡张嘎的顶端三尖,表示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三者;干湿旧三种头骨,表示法、报、化三身;九个铁环,表示九乘次第;五种彩绸,表示大圆镜智等五智;装饰着死人与活人头发,表示在八大尸林中以禁行来摄受所有鬼女、空行母。
问题1
顶礼法师!在前行128课修上师瑜伽中,观莲师身像,服饰和手印等中,莲师的左腋下,明妃曼达绕空行佛母以隐蔽式持着卡张嘎。
弟子的问题是:莲师的明妃是曼达绕瓦空行母 ,但有些地方介绍说,益西措嘉空行母是莲师的意明妃,是五佛母之一。那益西措嘉空行母是莲师摄受的弟子,是不是莲师的空行母?阿弥陀佛!如问得有过失向上师三宝忏悔!
正见E法师开示:
是的。
问题2
正见C1法师开示:
开合不同,都是描述佛陀的境界。广说是五种,略说是四种。佛陀确实都具有这些智慧。
原文:
上师瑜伽的三种观修方法总的来说,修上师瑜伽有三种不同的观修方法: 一、在皈依时,将皈依境中的上师观想成重楼式,也就是在莲师头顶上,明观一切大圆满传承上师以重楼式而坐。 二、念修金刚萨埵时,观想为总集珍宝式,也就 是一切根本传承上师集于上师金刚萨埵一身中。 三、修上师瑜伽时,观想成垒环式,也就是,大圆满诸位传承上师以及一切浩瀚如海的三根本护法 神,全部围绕在邬金莲师周围,犹如众人集会般安坐。
问题1
前行第128课上师瑜伽有不同的观修方法中“重楼式”、“总集珍宝式”何解释?分别是什么意思?
正见E法师开示:
个人依据法本已表明观点,“重楼式”类似于皈依境的观想。“总集珍宝式”类似金刚萨埵的观想。
追问
感恩法师!“重楼式”就是讲有四凌支掌着,在中间有一物像;“总集珍宝式”就是指所有泥,沙制成的佛塔,和佛像。
组里师兄这么理解对吗?
答:
恐怕最好要有依据好些吧。
个人依据法本已表明观点,“重楼式”类似于皈依境的观想。“总集珍宝式”类似金刚萨埵的观想。
前行:在佛像、佛经、佛塔三宝所依前,摆放花香等供品,皈依、发心。
正行:于自己上方的虚空中,观想上师、三宝、本尊、空行、护法如云密集。
2 《前行广释》128课中,主尊莲花生大士是在自己的前上方,和自己面对面,还是和自己同一个面向。我理解是和自己面对面,对吗?
一、在皈依时,将皈依境中的上师观想成重楼式,也就是在莲师头顶上,明观一切大圆满传承上师以重楼式而坐。
二、念修金刚萨埵时,观想为总集珍宝式,也就是一切根本传承上师集于上师金刚萨埵一身中。
三、修上师瑜伽时,观想成垒环式,也就是,大圆满诸位传承上师以及一切浩瀚如海的三根本护法神,全部围绕在邬金莲师周围,犹如众人集会般安坐。
请问法师,这种垒环式的观修有具体的图片吗?因为没有图片,所以观想起来有些困难?
正见E法师开示:
1、可以参考:
问:比如第66座,我们是把文字在心中脑海一遍遍地思维?还是思维自己在顶礼?
答:可以观想自己在顶礼。 同时思维相关意义。也可以真实顶礼。(正见C1)
2、个人理解也是面对面。
3、还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前行备忘录》注解:“垒环式:主尊高居中央,诸佛菩萨环坐围绕,座次环环相套,中高外低,垒成半球体状。”
原文:
念诵完以后,紧接着观想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一切所依及能依尊众(即所有智慧尊者)真实降临,就像水注入水中一样融入自身——所观想的誓言尊者(金刚瑜伽母)中,成为一体。
……
若按生起次第的修法,也可以从吉祥山迎请莲花生大士,融入于自己顶上的莲师。祈祷之后,再观想莲师等全部化光,融入自己的身体。
问题1
正见C1法师开示:
可以有不同的观想方式,都可以观修。
问题2
正见B3法师开示:
这两种说法并不相违,一般来讲,可直接按上师所讲:观想铜色吉祥山所有智慧尊者真实降临,融入自身(金刚瑜伽母)中,成为一体。
而上师在这一课最后讲到的生圆次第的修习方便,便是另一种(广释8第64页):若按生起次第的修法,也可以从吉祥山迎请莲花生大士,融入于自己顶上的莲师。祈祷之后,再观想莲师等全部化光,融入自己的身体。
所以这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融入自身,一种是先融入自己所观的莲师,再融入自身。
【档案编号B06128-定解B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