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30课

学习笔记链接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FlBS_rewChslWag78i9pQ

提取码:nhth

本课重点

顶礼支

(一)求法者要随学上师行仪

1、略说

我们依止上师的目的,就是要观察上师身语意的行为,进而效仿随学。

2、详说

1)跟上师学什么

A. 身:上师的身体调柔

B. 语:上师的语言善巧

C. 意:上师相续中有无量的大悲与智慧;有深刻的出离心;上师在度化众生时,充满了坚忍与勇敢,每一个行为又都具足善巧方便;上师在世出世间法上圆融无碍。

2)随学之方式:模仿

一切事情即模仿,模仿之中能生巧。

3)结果上:当取受上师之功德

A. 理说

自相续取受上师所拥有的一切外内密功德。

B. 喻说

这种取受也应当像泥塔小像从印模中取出来一样。

4)特说法王传承之弟子

A. 当向法王随学慈悲与智慧

法王如意宝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B. 做到什么程度

不要做口头上的小擦擦,而是要从恭敬心开始,追随模仿上师的功德。

(二)小结顶礼支

1、当顶礼的理由

1)三宝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是最殊胜的对境。

2)作为凡夫,本来就业力深重,今生也是无恶不造。

3)身体是有漏的,在舍弃它之前,如果用它作顶礼、行善法,这是最好的利用方法了。

2、顶礼的重点

1)方法很多

顶礼的方法也有多种多样,各个地区的顶礼方式也并无定法。

2)重点是恭敬心

不管怎样顶礼,都是在表达内心的恭敬。

3、当舍弃不如法顶礼

不恭敬的顶礼在行为和姿态上都会表现出来:投机取巧或者摆出傲慢自居的架势应付一下的顶礼,就像交税一样勉强。

4、如法顶礼支功德

1)教说

A.《佛说灌顶经》云: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若未终时礼拜十方诸佛。命终之人所生之处常得值佛。千劫万劫亿万劫数。重罪之殃无不得脱。

B.《毗奈耶经》云:他这样顶礼一次,将获得自己身下所压面积,直至金刚大地以上所有微尘数量的转轮王位,然而,这还不能达到其顶礼功德的边际。

C.《业报差别经》:礼佛一拜,从其膝下至金刚际,一尘一转轮王位。

D. 经中说:佛陀的无见顶相,就是从恭敬顶礼应敬之上师士夫中得来的。

2)例说

《杂宝藏经》:一长者妻子仅生前远远地顶礼了佛陀一次,以此功德,死后转生到了三十三天。

5、教诫顶礼

1)以菩提心摄持

在发无上菩提心的基础上修持顶礼的功德肯定无法衡量。

2)依靠团体的力量共修

A. 如果能与僧众一起共修,这个善根的力量更大。

B. 只是靠自力很难持续行善

3)福慧双修,中道而行

世俗善根很重要,所以诵经、念咒、磕头、供养等该做的,都不要断。与此同时,有能力的也可以观观胜义空性,修修无上密法。

 

供养支

(一)修法

1、供养的心要清净

1)所取

将自己实际拥有的财富,以正规、如法、清净的方式摆放整齐。

2)所断

心应该远离、吝啬的束缚,不是为了做表面文章,同时也要毫无卖弄之心,不要到处宣扬。

2、以普贤云供而供养

1)观想供品

A. 供什么

观想鲜花、薰香、酥油灯、香水、神馐等,以及无量殿、地方豪宅、经堂、轮王七宝、八吉祥徽、十六金刚天女等轻歌曼舞,弹奏特有的乐器,将天上地上琳琅满目的一切人天供品

B. 重点

最重要的是观想:没有这个能力,只能是真实地摆放,有什么供什么;有一定禅定或心力的人,可以尽量观想。

2)以普贤云供的方式供养

A. 自观为普贤菩萨

观想自己的身体变成普贤菩萨。

B. 普贤云供

自己心间放射出等同于百千俱胝无量佛刹之微尘数、五颜六色的光芒,每一光端又化现出一尊与前面相同的普贤菩萨,他们每一位的心间,也都放射出与前面一样的光芒,并且光端又幻现出无数不可思议的普贤菩萨,他们每一尊也都以不可思议无量无数的供品,供养十方佛及佛子。

C. 供云咒

a. 怎么念

纳摩RA纳扎雅雅 纳摩巴嘎哇得 班匝儿萨RA抓玛儿达呢 达塔嘎达雅 阿儿哈得桑雅桑波达雅 达雅塔 嗡班贼儿班贼儿玛哈班贼儿 玛哈得匝班贼儿 玛哈波雅班贼儿 玛哈波德泽达班贼儿 玛哈波德曼卓巴桑札玛纳班贼儿 萨儿瓦嘎儿玛阿瓦RA纳波效达纳班贼儿娑哈。

b. 干什么用的

在没有等持的情况下,通过咒语加持,将供品增多了以后,也同样能实现很大的修行。

c. 有什么功德

能遣除违缘;能将供品变成无数等等。

3、念诵

尽己所能地作意幻供养,同时念诵偈文:

(二)供养的功德

1、教说

《华严经》云:供养一一佛,悉尽未来际,心无暂疲厌,当成无上道。

2、例说

《贤愚经》:宝天比丘在毗婆尸佛住世时是一穷人,想供养僧众,但没有宝物,于是就找来一些白色的石头,观想成金银珠宝,抛洒于空中供养僧众,并发下大誓愿。以此功德,他九十一劫中福报无量,多具财宝,衣食自然。而这一世成了最后有者,值遇释迦摩尼佛,并且出家证阿罗汉果。

(三)日常之行持

1、当重视供养

1)自宗传统:法王在世时,四众弟子都很重视供养的修行。

2)念供云咒供养:最好能把供云咒念熟或者背下来,在经堂里、自己的佛堂里,常常陈设一些供品,念念供云咒。

2、放心去供

1)可以供养的物品无量无边

凡是世间界中的有主物、无主物,应有尽有的人天受用,我们都可以观想拿来作供养。自己有多大的观想能力,就幻化多少来供养。

2)只要你能供,佛菩萨就能享用

只要自己具备供养的能力,那么诸佛菩萨肯定具有享用的能力。

3)以幻供养与实物供养无差别

A. 二者无差别

从圆满资粮的角度来说,意幻供养与真实财物供养没有丝毫差别。

B. 为何无差别

a. 供品没有差别。

b. 所供养的对境没有差别:你心里观想的佛陀,与真实的佛陀是一样的。

c. 灭罪生福的功效也相同:因为一切本来如幻。

4)想起来可以随时随地供

A. 只要有心,随时随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资具,或者当你亲眼看见美好的事物时,心里就可以首先观想:供养三宝!供养根本传承上师!

B. 见到路边涓涓流淌的清清小溪,或者遍满鲜花的一方平原等任何赏心悦意的事物,都要意念供养三宝,这样观想在不知不觉当中顺便就可以圆满资粮。

 

忏悔支

(一)修法

1、以四种对治力发露忏悔

痛心疾首地发露忏悔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迄今为止自己能回忆、不能回忆所造的堕罪,也就是身语意三门所造的十不善、五无间、近五无间罪 、四重罪 、八邪罪 以及掠夺三宝财物等一切罪业,痛下决心从今以后永不再犯……

2、观想净罪

观想一切罪障在自己的舌头上汇集成黑团,通过福田(皈依境)尊众的身语意放射光芒照耀,由此就像洗涤污垢一样净除了罪障。

3、念诵

1)偈文

2)释义

光明法身中忏悔:一切身口意三门所造的不善业,全部在光明法身中忏悔。也就是说,能忏、所忏、忏悔皆不成立,完全以三轮体空的方式摄持而忏悔。

(二)功德

1、必定清净罪业

《业报差别经》云: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2、生起修法的境界

1)理说:净除罪障以后,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任何修法的验相才能呈现,诸佛菩萨的境界也才能现前。

2)教说:《圆觉经》云: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销灭,佛境便现前。

(三)教诫

1、一定要常忏悔

阿底峡尊者那么了不起的大班智达,但即使走在路上,一发现自己心生恶念了,便马上坐下来,用随身带的木制曼茶罗,供曼茶忏悔,我们凡夫更不用说了。

2、忏罪不能拖延

《涅槃经》云: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

3、不能故意多犯同忏

《百喻经》公案:一个愚人死了一个孩子,为了送去殡葬的时候能保持平衡,就亲手杀了另一个孩子,两个一起送去殡葬。

对应意义:有些人被要求忏悔时,认为反正要忏悔,不如多犯一些,然后一起忏悔,于是又破戒,并且造了更多的不善。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30-定解B09-009

 

本课难点

如何调伏烦恼

(一)你认识烦恼吗?

1、烦恼是错误认知的产物

基于错误感知或错误理解,就会产生烦恼。包括:

1)本来是无常的,却视之为永恒。

2)本来是由很多的零件和粒子组成的,却视之为完整一体。

3)事物本来是相互依存的,却视之为各自独立的存在。

4)事物只能短暂存在,却认为它有个坚固的自我

2、烦恼的本质

在究竟意义上,烦恼的本质恰是智慧。

比如挑剔,有时候让人讨厌,但在有时候这样的人对细节有着一丝不苟的关注。

再比如嗔恨,如果应用恰当,可以成为明镜般的智慧。

(二)为什么要调伏

1、业和烦恼是轮回之因

2、烦恼是修行中最大的障碍

(三)调伏烦恼的方法

1、声闻乘的方法

以压制、拆解与劝阻,来舍弃烦恼。

2、菩萨道的方法

转化烦恼,不必舍弃它,但也不允许随意地任其出现。

《六祖坛经》也说:烦恼即菩提。

3、金刚乘的方法

了知一切烦恼的本质,单纯地只是觉察它。

即不顺从于情绪,不对烦恼生起厌恶,也不以转化而舍弃或矫正。

密咒乘的方式是不造作。在无造作的境界中,只是单纯地去认知。

(四)具体如何修持

1、声闻乘

按照小乘的观点,当你生起强烈的贪心时,最好是修白骨观。静下心来去思维时,就会慢慢明白,自己特别执著的任何人,实际上只不过是一具臭皮囊,对其皮肤、肉、骨头、内脏一一剖析,值得贪恋的一点一滴也没有。最后就会领悟到,所爱之人的身体,还不如一张白纸干净,自己对其无比贪执,完全是一种颠倒执著。

2、菩萨乘

对于嗔心,《入菩萨行论》专门有一品用来对治它。

比如,当你正在发怒时,可以观察这个嗔心的颜色、形状、本体是什么样的?它是从外在的敌人身上来的,中间的虚空中来的,还是自己体内的某一处来的?它到底在哪里?这样一剖析就会发现,嗔心犹如虚空,当下便消失了。

诚如《净业障经》所言:诸烦恼即是佛法……一切烦恼同虚空性。

3、密乘

任何时候当贪欲或其它情绪生起时,只要看着它,别做任何事情——不要造作。当你注视情绪的那一刹那,它就会消失。初学者会发现情绪很快会再次出现,这不要紧,重要的是,当你开始看着自己情绪的瞬间,它们立刻就会消失。即使只消失了一瞬间,情绪消失的这个事实,便意味着智慧的曙光在片刻之间出现了。了知所指的就是认知此赤裸的觉性。

 

上师的一切都要模仿吗?

(一)所模仿的上师

1、找啥样的上师

一定要是具相上师,之前已经讲过上师的法相。

《四法宝鬘论》中说:依止具相上师极关要,众多功德由彼而引生。

2、具相上师的功德

只要如理依止具有法相与功德的上师,相续中的贪嗔痴等烦恼劣意必定会清净无余,以上师的方便,三界可怜众生皆能远离身口意的罪业黑暗。

(二)能模仿的我

1、信心

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替代上师,谁也无法与上师相提并论。如果没有上师开示出世的妙道,我们将始终在轮回中漂泊,从而感受无量的痛苦。

2、恭敬心

《四法宝鬘论》中说:当以极大恭敬而依止,由彼将生无量无边德

我们当以极大的恭敬心来依止上师,由此能产生无量无边的功德。有了恭敬心,上师相续中浩如烟海般的功德才能融入自己相续,否则,表面上再虔诚,相续中充满了傲慢或不清净,上师的意传加持也不会融入自己的心海。

3、清净心

《金刚帐续》也有类似的教证,云:未来末世时,我现凡夫相,现种种方便,上师金刚持,勿观为别体。

意思是说,在未来的末法时代,金刚持将示现凡夫相,以种种方便来度化众生;凡夫肯定不是十全十美,肯定有贪嗔痴等烦恼过患,因此上师显现上也会有各种示现,但我们千万不要把他看作凡夫,实际上他跟金刚持如来没有任何差别。

(三)怎么模仿

1、模仿的前提

具备信心、恭敬心、清净心的弟子,依止具相上师。

2、模仿哪些方面?

如理如实地得到上师的意趣,最后自己的相续也能像上师一样具足智、悲、力的功德。

3、如何做上师的小擦擦

真正的依止是用上师相续中的慈悲心和智慧充实自己,自己最后真的就像擦擦小像一样,所有的花纹跟模子一模一样的,上师相续中的大悲心、智慧和利他的力量等等自己原原本本地具足,这就是真正的依止善知识。上师的模子是什么样,出来的弟子至少有部分相似的花纹。

 

你愿意参加共修吗?

(一)共修的功德

1、不容易退失

上师教诫:如果参加共修,中间不容易倒下去,如果不共修,很多人刚开始时非常精进,中间无法自律,最后销声匿迹,这样的现象是很多的。这次学习,是我们多生累劫中难值难遇的机缘,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共修,否则,我担心你未来的闻思修行不一定能持续下去。

2、得巨大的功德

《俱舍论》中说:军兵等为同一事,一切人均如作者。三个人一起杀生,每人都得到一个人杀生的果报。同样,如有三个人共念心咒3亿遍,等同每人都获得了3亿遍的功德。由此,共修的威力可见一斑。

华智仁波切说过,意思是:共修的加持,像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个人行持善法的加持,就像小小的火星。所以我们集体发愿共修的功德非常大。有一种算法,比如说:我们有两万个人,大家一起一天念两万遍《心经》的话,每个人每天都可以得到两万遍《心经》的功德。这是前辈大德们异口同声公认的。

(二)你怎么还是不想共修

1、信心不够

有些人本来在佛教道场中修行得很好,参加共修、自己学习等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后来因为被魔干扰,就欺骗管理人员说要去看病或办事,结果致使自己的修学不能圆满。

2、懒惰习气

少部分人以种种借口或一点点事情就不参加共修,比如:这次头痛、下次咳嗽、再下次家里有事情、再下一次单位有事情……

3、喜欢闭关不见人

有些人并未生起视三界轮回如火坑的厌世出离心,只是因为性格孤僻,跟谁都合不拢,在任何团体中,总与众人格格不入,不管是亲友还是其他人,全部视为怨敌来对待,以致谁都不愿跟他接触。这种人天天闭关不见人,并不是出离心特别强,只不过是性格太差了,这也是放逸所导致的。

4、老得到处跑

1)有些人认为修了加行就什么都可以了,然后离开组织,跑这个跑那个,现在很多人叫做跑跑居士

2)有些所谓的佛教徒,只是图个虚名、求个皈依证,跟这个上师跑跑,跟那个上师转转。这种跑跑居士不要说佛教真正的见修行果,恐怕连一部论典的传承也没有从头到尾真正圆满过。

3)有些佛教跑跑居士,听也听不到什么法,学也学不到什么法,每天只是做一点供养,最后供品也完了,供养的钱也没有了,精力也没有了,然后跟金刚道友吵架,返回去借一点钱后就又开始到各个地方去,又一边吵架,一边供养,一边不好好学法。

 

不能理解意幻供养怎么破?

(一)见解

1、远离吝啬、愚痴,以信心如法供养

2、意幻供养是心性如意宝的现相,因此更为超胜。

3、意幻供养是藏传佛教独有的说法吗?

意幻供养是佛经中的记载。

1)佛在《善巧方便经》中说:真正具有善巧方便的菩萨,以慧心摄取十方所有的鲜花、花鬘、妙香、涂香、山河大地等无主之物,供养诸佛,有无量功德。

可见,释迦牟尼佛在大乘佛经中也这样亲口宣说过。

2)《宝云经》中,佛告诉诸位眷属:善男子,应以三千世界所有花果等无主物之供品,于昼夜六时中,在十方诸佛菩萨前意幻供养三次,此举具有无量功德,应回向于一切众生。

(二)你离真正的意幻供养,可能只差一个证悟

对真正证悟的瑜伽士而言,真实供养和意幻供养二者没有任何差别,因为外境不存在实质,所以意幻供养与实物供养没有两样,只要自己有观想的能力,诸佛菩萨就有取受的能力。

(三)没有证悟也不影响

不过佛陀并没有说,意幻供养必须要获得一地菩萨的等持。

只要发心清净,通过心里观想所有的供品全部供养十方诸佛菩萨,我们同样会得到福德,得到资粮,意幻供养的功德,跟我们真实供养的功德没有什么差别。

 

忏悔拖延症

(一)你是否中了规模效应的招?

规模效应——生产10件产品与100件产品所需要的生产准备时间、各生产环节间的转换时间是一样的,因此一次生产的产品越多,分摊到每件产品上的准备时间和转换时间越少,单位生产效率越高。

这个按道理告诉我们,应尽量集中处理性质相同的事务性工作,如一次性处理具有相同性质的所有文件,一次性打完所有的沟通电话,一次购齐所需的生活用品,一次性做完所有家务、还有一次性忏悔……

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工作的熟练程度,又能通过批量作业减少准备工作和中间环节占用的时间,从而达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但是这种应用于忏悔罪障方面,是十分危险的。

(二)攒一堆不好么?

1、你的记性真好

由于没有及时忏悔而事后忘记忏悔的事你确定没发生过?犹如弘一大师那样的大德,发现了错处,以教理对照,都及时忏悔。我们还得瑟什么!

2、不是吓唬你

以前造的恶业如果没有及时忏悔,因缘具足的时候痛苦就一定会出现在我们身上:

1)为了亲友生起强烈的嫉妒心,这种罪业相当可怕,假如没有及时忏悔,很可能会转生在旁生当中。

2)如果造了非常严重的恶业,不要说来世会感受果报,甚至即生中就会感受舌根糜烂等现报。

3、忏悔是有时间限制的

对于密宗的十四条根本戒,如果犯了支分戒,通过会供等方式都有清净的机会;但犯了根本戒后,如果没有及时忏悔,超过一定的时间就无法清净。

续部中说,犯了密乘根本戒后要立即忏悔,最好不要让罪业过夜,如果过了一天、一月、一年、两年……时间拖得越长,罪业越难以清净,超过三年就再也没办法清净了。

《誓言庄严续》中说:如果弟子和金刚上师发生了矛盾,在三年内可以忏悔,罪业有清净的机会。如果超过三年还没有忏悔,就根本没有清净的机会了。即使在上师面前忏悔,上师也不能接受忏悔,否则师徒都会下金刚地狱,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

法王如意宝说,文革期间藏地有些人批判上师、诽谤上师,文革后这些人很想忏悔,可是因为超过了忏悔的时间,所以即生中再也不可能清净罪业了。

4、士用果你应该学过

比如,现在造的罪业,如果不忏悔,它时时刻刻都会增长,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这叫士用果。

士用果的是士夫的意思,士夫就是有力量的人;就是作用。一个有力量的人拿了一些物品,从此处挪到彼处。因为他是很有力量的,所以就像士夫的作用一样,业因也会辗转的增长广大,它力量很大,不断的增长,有这种作用,叫做士用果。

就如同把钱存在银行里,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一样,我们造了恶业之后,倘若没以忏悔来尽快对治,那么随着时间流逝,成熟的果报将与日俱增,痛苦会世世代代辗转蔓延。

 

参考资料:《宗萨仁波切:关于烦恼、抑郁、孤独》《佛教消除烦恼的理论与方法》、《藏传净土法》《五加行开示及<开显解脱道>传讲》《四法宝鬘》略义、《2010年极乐共修开示:往生的重要性》《现观庄严论》《二规教言论》《修莲师法遣除违缘》《维摩诘经》《莲师的修法》《入行论讲记》《前行备忘录》《慧光云聚》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30-定解B09-006



讲记脉络




隐藏窍诀

 

观想供养更为重要

 

(一)原文出处

所摆放的供品,可以是五供:鲜花、熏香、酥油灯、香水、神馐。没有的话,观想也可以。还可以观想无量殿、豪宅、经堂、轮王七宝、八吉祥徽、八瑞物,十六金刚天女等轻歌曼舞,弹奏特有的乐器,将天上地上琳琅满目的一切人天供品,全部以观想来供养。这里最重要的是观想。

 

(二)观想供养

1、意缘供养

(1)释义

指心中缘取真实物作供养。看到一个非常好的物品,或者一朵美丽的鲜花,心里首先缘取这个外境,然后再进行供养。

(2)举例

A. 无主物

比如,看到美丽的山川、湖泊、森林、田野或者天上飞的吉祥的鸟等,觉得赏心悦目,很美好,就可以观想拿来进行供养。

B. 有主物

例如,我觉得面前的这辆车非常高档,就可以将其供养,虽然这辆车是属于别人家的,我们可以在心里作意把这辆车幻化成无量无边来进行供养。

 

2、意幻供养

(1)释义

是以心意幻化、观想无量无边的供品作供养,虽然不一定有真实外境存在,但也有如是的功德。

(2)此种供养之必要

A. 实物供品匮乏时

有的时候我们羞于掌中没有供佛的供品,但没有实物供品没有关系,可以用幻化的方式来进行供养。

B. 福报不够大时

虽然自己有供养的财物,但由于前世没积累广大的资粮,所以即生中福报不够,根本无法买到须弥山、四大部洲、所有的大海湖泊,不像以前的转轮王,现在我们再怎么富裕,恐怕也没有这个福气。

(3)意幻供养更超胜

A. 是心之现相

意幻供养是心性如意宝的现相,因此更为超胜。

B. 迅速圆满资粮

a. 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供养,顺便就可以圆满资粮,这是一个窍诀性的修行方便。

b. 关键要记住两点

(a)要时时刻刻能忆念到三宝和三宝的总集上师。

(b)要时时刻刻意幻供养上师三宝。

C. 实现恒时供养

我们是可以通过意幻方式恒时对十方诸佛菩萨作供养的。

 

(三)观想供养的原理是什么

1、佛菩萨周遍虚空

实际上,佛菩萨的法身周遍虚空,只要我们当下有供养的心,在自己心里幻化出殊胜的供品供养诸佛菩萨,诸佛菩萨就一定能够接受得到。虽然我们自己的肉眼看不到,但是功德已经在我们心上积累了。

2、万法唯心造

既然万法唯心造,那外境中存在的实物其实也是心的幻化,如果专注心念观想某种东西去供养诸佛菩萨,与实物供养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当然,这必须要有一定的观想能力,诸佛菩萨才可以接受你的供品。

 

(四)详说十二种意幻供养

1、沐浴

(1)释义

用旃檀薰染的浴室散发出扑鼻的芳香,水晶地晶莹剔透,光彩夺目,打扫得十分清洁。光芒闪烁、各种珍宝的柱子上悬挂着闪光珍珠装点的华盖。在此,已备好盛满涂香配成的悦意香水、鲜花的许多金等宝瓶,伴随着歌声乐音而请一切善逝及佛子沐浴。

(2)遣疑

A. 疑问

有些人可能想:诸佛菩萨需要洗澡的话,那他们的身体是否也不干净呢?

B. 回答

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般若经》、《现观庄严论》中说,得到了一地菩萨的果位,身上的不净部分,如污垢、尘垢、虱子等小含生全部都没有了,更何况是佛陀了。之所以作这样的沐浴,实际上是为了清净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因为佛陀是一切功德圆满的智慧身体,如果把他作为对境,以清净心来作沐浴的话,所有的资粮就会得以圆满,所有的罪业就会得以清净。

2、擦拭

等待诸佛菩萨沐浴之后,用妙香薰染、清洁柔软、无与伦比的衣物(浴巾)擦拭他们的身体。

3、妙衣

擦拭完毕以后,对于出家装束的佛菩萨,供上袈裟等适合出家身份的芬芳妙衣;对身着在家装束的尊众,献上色彩各异、柔软飘逸的妙衣。

4、饰品

以成百上好的冠冕等装饰品庄严现见真谛而成为圣者的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自在菩萨、金刚手菩萨、弥勒菩萨等根据所化众生的根基而持在家相的诸位大菩萨。

5、妙香

《俱舍论》中云:“四大部洲与日月,须弥山王及欲天,梵天世界一千数,许为小千之世界,彼之千数承许为,二千中千之世间,彼之千数三千界。”在这样的所有三千世界等无量刹土中恒时飘散着阵阵的芳香,遍及各处,以如此殊胜的妙香涂敷宛如纯金般熠熠发光的佛身。

6、美花

在堪为殊胜福田的一切佛像等前供上令人感到惬意、香味沁人肺腑的曼陀罗、莲花以及青莲花等所有天花,还有用这些美花及珍宝等精心穿成五颜六色悦意的花鬘、宝鬘。

7、香云

殊胜合意的妙香洋溢各方,结成香云,旋绕遍布空中,这些也都供养佛菩萨。

8、神馐

敬献上白糖、核桃汁等花样繁多、味道鲜美的神馐。

9、宝灯

井然有序排列着的金莲花中安放有各式各样光芒闪闪的宝灯也供养给诸佛菩萨。

10、地面

香水涂敷的地面上,遍满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朵,以此作供养。

11、宫殿

具有庄严等功德的无量宫殿,传颂着天子天女们所吟唱的悦耳动听的赞歌,各种珍珠宝珠串悬垂的饰品将宝幢等严饰得光彩炫目、光芒万丈,遍布虚空界,成为虚空庄严的这些装饰品也都供献给大慈大悲的诸位尊主。

12、宝伞

周围有珍珠等饰品严饰的悦意金柄高高撑起珍宝组成、造型美观、令人见而生喜的胜妙宝伞,也恒时供养一切如来。

 

(五)大乘修行人在供养时最好具足的六种条件

1、是为了获得佛果而供养

不管供养什么东西,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身体健康,一定要为得佛果而去供养。

2、要为利益有情而作供养

噶当派的大德曾说:“以前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凡夫人的行为,现在必须要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所以,改变以前的心态是很重要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要端正心态,应该为一切有情作供养。

3、供品应该洁净庄严

不能供养有垢染、不清净、脏乱差、腐坏的东西,一定要将最喜欢、最好看、最庄严、最清净的物品陈设在佛像和圣尊面前。

4、三轮清净

所供养的对境、能供养的自己、所供养的物品,这三者均以空性见解摄持,在何者皆不缘的境界中供养。这对凡夫人而言是很困难的,若实在做不到的话,那么就想:一切都是空性的,但世俗中我还是要作如幻的供养。这样也可以。

5、无有违品的垢染

在供养的过程中,最好是以清净心摄持,不要有嗔恨心、贪心、嫉妒心等,如果有人对上师供养,自己觉得不平衡,非要供养个更大的,这种竞争心也不好。还有,不能有吝啬心,我们在布施的时候,给十块钱实在舍不得,拿五块钱也可以,不管怎么样,发心一定要清净。

6、功德回向

是将供养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回向无上的大菩提,这一点相当重要。

 

参考资料:《前行备忘录》《入行论广解》《普贤上师言教浅释(希阿荣博堪布)》等

幕布链接:https://mubu.com/doc/30AHS3QW40

 

编写师兄: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30-定解B11-010

 

名词解释

 

原文:佛陀的无见顶相,就是从恭敬顶礼应敬之上师士夫中得来的。

无见顶相

佛三十二相中乌瑟腻沙相中之好也(相为大相,好为小相)。佛顶上有肉块隆起为髻形,谓为乌瑟腻沙相,顶上肉髻相等,于此相中有一切人天不能见之顶点,故名无见顶相。

——《佛学大辞典》

 

原文:忏悔时,要痛心疾首地发露忏悔,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迄今为止,自己所造的能回忆、不能回忆的堕罪,也即身语意三门所造的十不善、五无间、近五无间罪 、四重罪 、八邪罪 以及掠夺三宝财物等一切罪业……

堕罪

由作恶事而堕诸恶趣的犯戒过失。

——《佛学词典》

 

原文:这个偈颂的意思是,一切身口意三门所造的不善业,全部在光明法身中忏悔。也就是说,能忏、所忏、忏悔皆不成立,完全以三轮体空的方式摄持而忏悔。

光明法身

佛地所证空乐智。

—— 《佛学词典》

三轮体空

就布施言,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谓之三轮,行施后,此三轮相,不存于心,名“三轮体空”。

——《佛学常见辞汇》 (陈义孝 编)

 

    编写师兄:定解B16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6130-定解B1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