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祈祷对境生信
(一)上师的本体
吉祥怙主殊胜上师是一切坛城主尊黑日嘎的本体,圆满具足灌顶。
1、不是所有上师都可以称为真正的吉祥怙主殊胜上师
不论是得灌顶也好,密法的修持也好,再加上智慧、悲心的境界,以及深得传承上师的密意等,方方面面,都是超越了凡夫肉身的境界,这样的上师才是一切坛城的主尊黑日嘎之本体,才能被称为吉祥怙主殊胜上师。
2、黑日嘎
(1)黑日嘎是法界与智慧无别双运之意
(2)也是主尊的名号:密宗“百位本尊”中的五十八尊是忿怒本尊,位于他们中间的主尊,就是黑日嘎。
(二)见闻念触皆上师均是解脱因缘
1、理说:不同根基者见闻忆触上师均得利益
(1)极利根者:有可能当下解脱。
(2)中根者:自此不会堕入恶趣。
(3)下根者:至少也在相续中播下了解脱种子,而这个种子,必将为他摧毁轮回。
2、教说
(1)《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具德上师即法王,住于何处等诸佛,令凡见闻念触者,悉皆摧毁诸轮回。”
(2)《最上瑜伽大教王经》云:“如佛观想于师已,彼一切罪皆解脱,弟子若具如是德,即能生长诸福聚。”
(三)上师恩德过佛
1、利根者
上师开示一生一世能成熟解脱的深道,完全通过大悲加持、强力方便将自己安置在金刚持地。
2、其他人
(1)依于上师值遇解脱法门以后,虽然现在仍身处轮回,但在不久的将来,也必定会被迅速安置于解脱之地。
(2)如果不是佛陀的教法甘露,任何众生都无力破开无明、获得解脱。而诸佛智慧与大悲的光辉,只能透过上师的传授与传递才能进得了我们的相续。
(四)上师的功德不可测
1、密意广大如虚空:上师的任何行为都有很深的意义。
2、智慧无量如大海:不管是甚深的空性见解,还是善巧的世间法智慧,上师的智慧都如大海一样广大无边。
3、悲心猛烈如湍流:上师对所有的众生都有着强烈而不中断的救度之心。
4、自性坚固如山王:上师在一生乃至多生累世的弘法利生过程中,不论见解还是行为,一切的一切都极为坚固。
5、视众平等如父母:上师对天下无边的所有生命,全都一视同仁,平等地当作父母一样对待。
虔诚祈祷
(一)念诵祈祷文及莲师心咒
1、念诵祈祷文
(1)意、身
心里意念:“我依止上师如意宝您,希求您的果位,唯一修持您。”满怀感恩戴德之心,禁不住泪流满面。
(2)语
A. 藏文
B. 汉文
2、念诵莲师心咒
要通过虔诚祈祷来打动他的心,唯一就是精勤念诵莲师心咒:嗡啊吽 班则格热班玛斯德吽。
3、要点:祈祷者的表情和内心都非常非常重要
(1)祈祷时要将自己诚心而彻底地托付给上师
“从现在开始乃至生生世世,弟子我在轮回中需要感受何等苦乐,乃至一切的一切,都请上师您来做主,您来支配。如果您觉得我该受苦,那请您惩罚我,让我生病受苦;如果您觉得我该享乐,那也请您赐予吃、穿及安乐……”
(2)祈祷时,信心、恭敬心是得受加持之关要
在祈祷时,如果能感动自己,你所祈祷的佛菩萨的心也会被感动。如果你能全心信赖并且虔诚祈祷,就一定会获得垂顾。
(二)祈求悉地
1、何时
每当念一百遍时,中间又像前面一样念诵“至尊莲花生大士……”。当莲师心咒念诵到一半的时候,再祈求悉地之际,每念一百遍莲师心咒中间通过念诵和观想祈求悉地
2、如何祈求悉地
(1)念诵
(2)得受四灌顶
A. 时机:在祈求悉地的时候,要观想得受道位四灌顶。
B. 如何得受
(3)入定
一边念诵一边观想,最后自己的凡夫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而入定。
此处修法与法王上师瑜伽稍有差别:这里是上师放射四光融入自身以后,就入定;在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中,是上师化为五光之明点融入自己的心以后,才于此境界中入定。
(三)收座
1、念诵
(1)藏文
(2)汉文
(3)要点:发自内心的祈祷。
2、观想
满怀深深的恭敬、虔诚的信心而观想:莲花生大士和颜悦色、慈眉善目、饱含悲悯的眼光注视……心间发射出热乎乎、金灿灿的红光,接触到自己所观想的金刚瑜伽母心间,她立刻变成了豌豆大小的光团,最后就像火星消失一样,伴随着“踏哥”声向上飞窜融入莲花生大士的心间,在这种境界中入定。
(四)出定与回向
1、作意: 将一切显现观成上师的游舞。
(1)如何理解“上师的游舞”
并不是说“全是上师”,而应该是指:一切都是上师的化现。
(2)为何能观成“上师的游舞”
一切显现本体就是这样,自己的心跟上师的智慧本来就无二无别,所见所闻也的确都是了义上师的化现。,并非将不清净的硬观成清净。
2、回向念诵
(1)选择一
A. 藏文
B. 汉文
(2)选择二
或者念诵铜色吉祥山发愿文。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33-定解B09-009
见闻念触皆解脱,躺着就能成佛吗?
(一)解脱的标准
1、 解脱一定要开悟
2、如果不开悟的话,吃再多的甘露丸,或者佩戴再多的佛经,也是不会解脱的。
(二)见闻念触起什么作用呢?
吃好的甘露丸,佩戴一些佛经,如系解脱之类,它们的作用是促进我们快速证悟。
是否我们吃了一颗甘露丸,然后什么都不做,就能解脱?恐怕也不是这样。只是说这些甘露丸或者佛经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证悟,我们自己还是需要努力的。这两个要一起进行,一方面自己努力;另一方面有这些帮助,就会更加有力量,就可能离解脱越来越近。
(三)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1、消除过去的很多罪业
2、增长福报
3、为我们的开悟创造非常好的条件
(四)显宗的说法
1、举例说明
比如,当我心里特别烦恼、特别生气的时候,看到了一尊佛像,即使只是眼睛瞄了一下这尊佛像,也给我播下了解脱的种子。
(1)我看到佛像也不是无因无缘的,是因为我有福报,所以我看到了;
(2)看到了以后,它就给我播下了一种非常好的能量,或者说一颗种子;
(3)这颗种子会成熟,会开花结果,这样就会消除我的很多罪业。
2、显宗经典可以作为依据
密法中的闻解脱、见解脱、系解脱等,在《般若经》《妙法莲华经》和《涅槃经》等经典中也找得到依据,只不过显宗所讲的喻义比较简略,而密宗却引用丰富的教证、理证来进行阐述。
(五)佛陀为我们操碎了心
“尝解脱”的甘露丸、“见解脱”的佛像等,都是佛度化众生的善巧方法,尤其是度化一些末法时代的众生。
我们现在这个年代,让大家花更多的时间去修,确实很难,所以,佛就想了各种各样善巧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让我们逐渐地证悟。
上师知道我在祈祷他吗
(一)用不着知道
1、愿力无勤任运自成
诸佛菩萨发愿利益众生,不管他知不知道我们是否在祈祷,愿力都会自动成熟。在我们有求的时候,他的加持就会到来。
2、分析原理
如果上师看到有人求他才去帮助,他是没有办法满足所有人的愿望的。因为这种方法需要时间、空间的限制。对比分析:
(1)我想帮这个人,就帮助不了那个人;我在为这个人着想的时候,又顾不上另外一个人。
(2)上师就像日月在空中出现时,无论你在地球上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没有东西遮挡,光自然就有。
(二)不用特意知道也能知道
上师是遍知,不需要有“知道有人在求我”等念头,他不是用这种方法去了知的。
关于遍知,这是一个比较深奥的话题。简单地说,这是一个自动化的程序,有人去求,佛的加持就会出来,所以他知道、不知道都没关系。当然,因为上师是遍知的,所以他是知道的。
灌顶简介
(一)灌顶的内容
1、什么是灌顶
灌顶在藏文中叫“旺”,梵语里叫“阿比肯扎”。
2、灌顶有两层意义
(1)第一层——灌输或者洗涤、洗掉
也就是给我们灌输将来的解脱,如果没有灌输这种力量,依靠自己的能力,很难展现出如来藏的本来面目。本来我们的佛性相当于已经沉睡一样的,但通过灌顶之后,很快的时间当中,它就可以开发。
(2)第二层——摧毁
通过灌顶,慢慢摧毁我们相续当中的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很多的障碍,增上的智慧就可以开发。
(二)灌顶的来源
显宗和密宗当中都有
1、按照印度习俗,灌顶就是授权太子登上王位。
2、佛教中有这么一个缘起,通过沐浴、缘起物授权你真正能接受这种法。
也就是说,你没有太子的能力的话,你没办法授这个权;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密法的这个因缘的话,那你以后没有办法修行。
(三)为什么要保密
密法需要保密,不是因为它有不可告人的过失,是因为密法的一些甚深的道理,一般的没有基础的人无法接受。大家都知道,我们世间当中也是,最高最机密的一些文件,高层次的人才可以接受。五百斤重的东西,可能
(四)灌顶的分类
1、按照《大幻化网》,外密有十种灌顶,内饶益的灌顶有五种,秘密甚深灌顶有三种,总共有十八种灌顶。
2、大圆满无上密法的灌顶有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和句义灌顶四种。
灌顶的作用
(一)宝瓶灌顶
1、允许受灌者听闻、修学与生起次第有关的密宗续部和论典。
2、让气脉明点当中的脉,以及身、口、意当中的身转化为佛身。当下没有证悟的人借助于灌顶所给予的力量,以及生起次第的修法,就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快速成熟,并转化为佛的身体。
3、断除身体所造的罪业。
4、播下化身种子,并令化身成熟。
(二)秘密灌顶
1、允许受灌者听闻、修学与初级的圆满次第(也包括前面的生起次第)有关的密宗续部和论典。
2、当下没有证悟的人借助于灌顶的力量及生圆次第的修法,可以让自己的语言快速成熟,并转化为佛的语言。
3、断除气脉明点当中气的障碍。
4、清净语言所造的罪业。
5、播下报身种子,从而快速成就报身。
(三)智慧灌顶
1、允许受灌者听闻、修学与后期的圆满次第有关的密宗续部和论典。
圆满次第分前后两个级别:
(1)前面的圆满次第,在第二级灌顶以后,就可以修。
(2)诸如像时轮金刚之类的高级圆满次第,则需要在第三级灌顶以后才可以修。
2、让气脉明点当中的明点,以及身、口、意当中的意转化为佛的智慧。
3、当下没有证悟的人借助于灌顶所给予的力量以及生圆次第的修法,就可以让自己的意识快速成熟,并转化为佛的智慧。
4、断除意识所造的罪业。
5、得到法身的种子,并令法身成熟。
(四)句义灌顶,也即大圆满的灌顶
1、允许受灌者听闻、修学与大圆满法最低境界相关的部分密宗续部和论典,譬如大幻化网等等。但还不能修所有的大圆满法,宁玛巴的大圆满,必须得到大圆满法自己的灌顶才行。
2、给受灌者心里播下快速得到佛的自性身的种子。
法身和自性身,是佛的不共同功德的两个方面:
(1)其光明的一面,叫做法身。
(2)如来藏空性的一面,叫自性身。
3、断除气脉明点的综合障碍,包括细微的所知障与烦恼障在内。
4、可以消除阿赖耶识上的身、口、意共同制造的罪业。
参考资料:《吃了“尝解脱”甘露丸,躺着就能成佛吗?》《般若摄颂浅释》《祈祷上师时,上师能够知道吗?》《慈诚罗珠堪布:如何接受灌顶》《2015年金刚萨埵共修开示:如何接受灌顶》
编写师兄:定解B19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6133-定解B19-008
整理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阅读建议:请使用电脑打开以获得较好阅读体验。
科判定位
甲一、闻法方式
甲二、所讲之法
乙一、共同外前行
乙二、不共内加行
丙五、上师瑜伽
丁二、上师瑜伽实修法
戊三、专心祈祷
正文脉络
一、适合现代人的上师瑜伽
(一)广修
《大圆满前行》中的上师瑜伽引导。
(二)略修
《开显解脱道》的上师瑜伽——简单殊胜:明观福田、七支供、猛厉祈祷,之后是上师放光、融入自心以及受四灌顶,最后是回向。
(三)最略
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窍决性修法:没有七支供,也没有受四灌顶等,修起来用时短,很适合现在这样的快餐时代,有信心的可以每天修。
二、专心祈祷
(一)于祈祷对境生信
1、上师的本体
吉祥怙主殊胜上师是一切坛城主尊黑日嘎的本体,圆满具足灌顶。
(1)不是所有上师都可以称为真正的吉祥怙主殊胜上师
不论是得灌顶也好,密法的修持也好,再加上智慧、悲心的境界,以及深得传承上师的密意等,方方面面,都是超越了凡夫肉身的境界,这样的上师才是一切坛城的主尊黑日嘎之本体,才能被称为吉祥怙主殊胜上师。
(2)黑日嘎
A.黑日嘎是法界与智慧无别双运之意。
“黑”是法界,“嘎”是智慧,“日”是无二双运。
B.也是主尊的名号:密宗“百位本尊”中的五十八尊是忿怒本尊,位于他们中间的主尊,就是黑日嘎。
2、见闻念触皆上师均是解脱因缘
(1)理说:不同根基者见闻忆触上师均得利益
A.极利根者:有可能当下解脱。
B.中根者:自此不会堕入恶趣。
C.下根者:至少也在相续中播下了解脱种子,而这个种子,必将为他摧毁轮回。
(2)教说
A.《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具德上师即法王,住于何处等诸佛,令凡见闻念触者,悉皆摧毁诸轮回。”
拜见真正的大成就者——与佛陀无二的上师,的确是一种福气,一种缘分,一种善根。
B.《最上瑜伽大教王经》云:“如佛观想于师已,彼一切罪皆解脱,弟子若具如是德,即能生长诸福聚。”
弟子如果能够视师如佛,也就能积聚起一切的福德。
3、上师恩德过佛
(1)利根者
上师开示一生一世能成熟解脱的深道,完全通过大悲加持、强力方便将自己安置在金刚持地。
(2)其他人
A.依于上师值遇解脱法门以后,虽然现在仍身处轮回,但在不久的将来,也必定会被迅速安置于解脱之地。
B.如果不是佛陀的教法甘露,任何众生都无力破开无明、获得解脱。而诸佛智慧与大悲的光辉,只能透过上师的传授与传递才能进得了我们的相续。
4、上师的功德不可测
(1)密意广大如虚空:上师的任何行为都有很深的意义。
(2)智慧无量如大海:不管是甚深的空性见解,还是善巧的世间法智慧,上师的智慧都如大海一样广大无边。
(3)悲心猛烈如湍流:上师对所有的众生都有着强烈而不中断的救度之心。
(4)自性坚固如山王:上师在一生乃至多生累世的弘法利生过程中,不论见解还是行为,一切的一切都极为坚固。
(5)视众平等如父母:上师对天下无边的所有生命,全都一视同仁,平等地当作父母一样对待。
5、以五种了知而修“视师如佛”
(1)了知上师是佛——显宗密宗的共同观点
A.即使按照不了义的观点,真正的上师也是佛的化身,是为了利益所化众生,如水月一般以缘起而显现于世间。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B.上师其实是佛陀的幻现:经云:“阿难莫忧伤,阿难莫哭泣,末法五百世,我现善知识,饶益汝等众。”
(2)了知上师的共同事业和殊胜事业都是佛陀的事业
A.共同事业
a.息业:上师调解是非、平息不和。
b.增业:上师积累财富、做生意赚钱、造房子。
c.怀业:上师勾招男女,摄受很多人。
d.诛业:上师显现上杀害一百个众生也是诛业。
B.殊胜事业:为一切所化众生指示三菩提解脱之道,把他们安置在解脱与遍知果位。
(3)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
A.我们无缘见佛:虽然过去已有众多的佛出世,现在也有释迦牟尼佛来到人间转法轮,但我们都无缘得见,未蒙度化。
B.师恩胜过世间师长、贤圣:上师教我弃恶从善,树立善趣与解脱之梯;上师教我发菩提心,为我播下菩提的种子;上师以密法引导我,赐予究竟解脱。
(4)上师是一切皈依处之总集
A.外三宝完全集聚于上师:上师的身是僧宝,语是妙法,意是佛陀。
B.内三根本——上师、本尊、空行的本体,也是上师:上师的意是法身,语是报身,身是化身,功德是财神,事业是护法神,乃至是浩瀚如海的坛城、皈依境的总体。
当某位修行人在上师与本尊之间,选择本尊赐予灌顶时,结果本尊全部融入了上师,未得到灌顶。
(5)如果能虔诚祈祷,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
确信上师是一切三宝的总集体以后,如果将上师视作真佛,在恭敬与信心当中发自内心地猛厉祈祷、时时祈祷,那么上师的密意与意传自然入心,不需要依靠生圆次第等其他道的外缘,便能在自相续生起证悟智慧。
(二)虔诚祈祷
1、为何要祈祷
依靠祈祷上师,随时随地祈祷,也可以在无勤中获得梦寐以求的一切悉地。
2、如何祈祷
(1)念诵祈祷文及莲师心咒
A.念诵祈祷文
a.意、身
心里意念:“我依止上师如意宝您,希求您的果位,唯一修持您。”满怀感恩戴德之心,禁不住泪流满面。
b.语
(a)藏文
(b)汉文
B.念诵莲师心咒
要通过虔诚祈祷来打动他的心,唯一就是精勤念诵莲师心咒:嗡啊吽 班则格热班玛斯德吽。
C.要点:祈祷者的表情和内心都非常非常重要
a.祈祷时要将自己诚心而彻底地托付给上师
“从现在开始乃至生生世世,弟子我在轮回中需要感受何等苦乐,乃至一切的一切,都请上师您来做主,您来支配。如果您觉得我该受苦,那请您惩罚我,让我生病受苦;如果您觉得我该享乐,那也请您赐予吃、穿及安乐……”
b.祈祷时,信心、恭敬心是得受加持之关要
(a)在祈祷时,如果能感动自己,你所祈祷的佛菩萨的心也会被感动。如果你能全心信赖并且虔诚祈祷,就一定会获得垂顾。
(b)如果自己毫无感觉,信心、恭敬心发不起来,那你不论念什么咒语或祈祷文,佛菩萨的加持也不一定会迅速到来。
c.由信心引发的身语、表情等法反应也很重要
由诚挚的信心引发,汗毛竖立、泪流满面,甚至整个身体都有强烈的反应,那这样祈祷是最适合的。通过这样的祈祷,上师的加持一定会迅速入于你的心。
(2)祈求悉地
A.何时
每当念一百遍时,中间又像前面一样念诵“至尊莲花生大士……”。当莲师心咒念诵到一半的时候,再祈求悉地之际,每念一百遍莲师心咒中间通过念诵和观想祈求悉地
B.如何祈求悉地
a.念诵
b.得受四灌顶
(a)时机
在祈求悉地的时候,要观想得受道位四灌顶。
(b)如何得受
c.入定
一边念诵一边观想,最后自己的凡夫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而入定。
此处修法与法王上师瑜伽稍有差别:这里是上师放射四光融入自身以后,就入定;在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中,是上师化为五光之明点融入自己的心以后,才于此境界中入定。
(3)收座
A.念诵
a.藏文
b.汉文
c.释义
一旦我的寿命终结时,愿于自现境界中,自然呈现莲师的铜色吉祥山双运化身刹土,在此刹土中,我的身体变成金刚瑜伽母。与此同时,在晶莹剔透的光团当中,明观至尊莲花生大士,您与正等觉佛陀无二无别,您自在显现空乐双运之神变,于广大智慧的游舞中自在放光度化众生,令三界一切有情无一余留地成就最殊胜的引导者及商主——佛陀之果位。衷心诚挚地祈祷您至尊莲师,赐予一切众生如是之悉地与安慰。
d.要点
发自内心的祈祷。
B.观想
满怀深深的恭敬、虔诚的信心而观想:莲花生大士和颜悦色、慈眉善目、饱含悲悯的眼光注视……心间发射出热乎乎、金灿灿的红光,接触到自己所观想的金刚瑜伽母心间,她立刻变成了豌豆大小的光团,最后就像火星消失一样,伴随着“踏哥”声向上飞窜融入莲花生大士的心间,在这种境界中入定。
(4)出定及回向
A.作意
将一切显现观成上师的游舞。
a.如何理解“上师的游舞”
(a)并不是说“全是上师”,而应该是指:一切都是上师的化现。
(b)如何理解化现:所看到的一切色相,其实是上师幻化的色相;所听到的一切声音,是上师幻化的声音;所有的起心动念,也是上师幻化的意识或智慧,虽然在你面前呈现了种种显现,但是归根结底,这一切的本体全部是上师,是上师幻现了这一切。
b.观成“上师的游舞”有何功德
(a)生起清净心:值遇不悦意对境时生起清净心。
(b)违缘转化为助缘:将生病等违缘转化为增上修行的助缘。
c.为何能观成“上师的游舞”
一切显现本体就是这样,自己的心跟上师的智慧本来就无二无别,所见所闻也的确都是了义上师的化现。,并非将不清净的硬观成清净。
B.回向念诵
a.选择一
(a)藏文
(a)汉文
b.选择二
或者念诵铜色吉祥山发愿文。
(三)实修小窍决:
入睡前念个上师瑜伽,当念到上师智慧与自心无二无别之处时,将上师的智慧与自己的心融入一体,入定,之后作个简单回向,就开始入睡。在入睡的过程中,也是一边念上师的祈祷文,一边观想上师的智慧与自心无别,就在这样的境界中入眠。
参考资料:《前行广释.第一百三十三课》
【档案编号B06133-定解B09-002】
大好夜晚,别白白睡过去呀!
(一)讲记原文
藏地的老修行人在入睡前,都要念个上师瑜伽。当念到这里时,将上师的智慧与自己的心融入一体、入定,之后作个简单回向,就开始入睡。在入睡的过程中,也是一边念上师的祈祷文,一边观想上师的智慧与自心无别,就在这样的境界中入眠。
(二)乐于睡眠的过患
1、懈怠懒惰
你若喜欢睡觉,闻思修行什么都不行,每天早上也想睡,中午也睡,晚上就更不用说了。
2、身体沉重
喜欢睡觉的人身体很笨重,不爱睡觉者身体轻快。
3、颜色憔悴
很多人都认为睡觉能美容,自己会越来越漂亮,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睡得特别多,你会变得越来越丑。
4、增诸疾病
5、食不消化
6、体生疮疱
7、增长愚痴
8、智慧羸劣
9、非人不敬
10、皮肤暗浊
很多人说睡觉是漂亮的根本因,美人都是睡出来的,倘若睡觉这么养人,那老猪肯定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好看的了,因为它每天的工作就是睡觉,此外根本没有其他事情。
11、憎嫌精进
12、烦恼缠缚
(三)睡多少
1、中医这么说
(1)总原则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2)具体来说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3)有点看不懂
晚上:21:00-23:00点之间睡觉。
早上:5:00-7:00之间起床。
2、佛法里这么说
(1)晚上
应该分成三时,上夜行持善法而度过;中夜可以入眠;下夜要早一点起来修行。(初夜是指天黑至11点、中夜指11点至3,后夜指3点至7点。)
即使睡得再多,也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实在不行的话,可以睡八个小时,再不要睡下去了,否则肯定对修行有障碍。
(2)白天
对修行人而言,白天最好不要睡,麦彭仁波切和有关经论中都说,白天睡觉对身体有损害,会使记忆力衰退。除了白天不要睡以外,早上也要早一点起来,因为早上做事的效率非常非常高。
(四)不能怎么睡
早上起来时像牦牛从圈里爬起来一样,晚上睡觉时如同老猪倒下就睡,平时除了吃吃喝喝,从来不念咒语、不参禅、不修行,说出来的话跟佛教没有任何关系,世间废话满口都是,这种生活真的没有意义。
(五)要怎么睡
1、身体姿势
(1)推荐姿势
A. 身
睡眠时,应如佛陀涅槃的姿势一样,朝着希望的方向右胁而卧(狮子卧势)。
头朝什么方向都可以,只要是吉祥卧就行。
右侧下卧,以足压足,右手垫在右脸颊下,左手放在左腿上。
B. 心
正知并决志,觉已速起身。
入睡前应保持正知正念,并下决心:醒后立刻起来。
(2)推荐理由
A. 推荐狮子卧之理由
睡时身体非常放松。我们采用狮子卧式睡眠,身体各部分都会很放松,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睡时不失正念。狮子在睡眠中不会失去正念,不会散乱。我们依此卧式而睡,不会忘失修持善法的正念。
狮子睡后,不会入于酣睡、深度昏沉之中,而是处于清明而警觉的状态。我们依此也能如是,不会被痴睡迷乱蒙蔽。一般人睡着后,立即就会如昏迷一般,自己是死了还是活着都不知道,好像沉在很深的泥潭中一样。
狮子睡后,不会做恶梦。我们依此而睡,也不会做恶梦、迷乱之梦,而会经常做吉祥梦、清净梦。
B. 睡前正知正念推荐之理由
a. 保持正知正念
正知正念是要求我们保持明觉忆念正法,做一定的观修。若能保持正知正念,睡眠中也能保持清明的正知正念。
b. “决志,觉已速起身”
有些人早上醒不过来,闹钟再闹也不能起作用,你们应在睡前在心中坚定地存想:明早一定要在几点钟醒过来。心的力量不可思议,明天早上一定会准时醒过来。
2、详说梦的修法
(1)梦是怎么产生的
具有习气的意识,自阿赖耶识生起,在风的鼓作推动下,进入身体各部位经脉网络中,从而开始作梦……
印度仙达薄日大师讲到梦的产生时说:“于此增相阿赖耶,唯生意识即成梦。”这颂偈词是说,阿赖耶识中生起意识是梦形成的基础。而意识包括无分别意识和分别意识两种。无分别意识是产生梦境现象的基源,它不存在任何辨别;分别意识是在无分别意识上生起现象之后,加以是非判断。不论无分别意识还是分别意识,在形成梦时,往往带有习气成份。要形成梦,虽然也需要其它因素,但产生的主因就是迷乱的习气。
那若巴大师指出:“昼依外境迷乱心,夜依习气而迷失,中阴依业现错乱。”这个意思是讲,我们白天的迷乱不能排除习气与业力的作用,但主要是受外部诱惑;夜晚的迷乱同样不能排除外境与业力的作用,但习气起主导作用;同理,中阴的迷乱也不排除外境与习气的作用,但主要是受业力牵引而扰乱自心。
(2)梦有没有价值
A. 有些有价值有些没价值
a. 有些没价值
(a)初夜所作之梦
习气起到主导作用。这里所说的习气,包含了白天在衣食住行所作所为过程中,所积聚的习惯性成份,潜匿在梦中表现出来。它包括当天的习气、昨天的习气……上个月或前几年的习气,甚至前世所积累的习气,都有可能在当晚梦中显现。但是这类梦况,对先知先觉与预言来说,没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b)中夜所作之梦
一般都受到非人鬼魅活动的影响。这一时间阶段所作之梦,都不适合观察。
(c)身患疾病时之梦
若身体患有某些严重疾病,就会作梦纷杂或者引生噩梦。同样,在精神上受到刺激,内心痛苦不安之时,也会作噩梦……出现这类情况,是不适宜观察梦境的。
(d)思虑过度时之梦
如果白天对某人某事思虑过度,极有可能当晚作些相关之梦……这种梦境,也没有预测价值。
(e)醒了就忘之梦
梦中景象,纷纭模糊;梦境时间过短,或者醒来之时,几乎忘记……这类梦境不具有观察的实质意义。
b. 有些有价值
一般来说,最适合观察梦的时间是后夜阶段(3点至7点)。所作之梦,既不受浓厚习气的支配,也未受非人鬼魅的干扰,是相当清晰的境状,为深入分析梦境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我们应该努力把握这一有利机会。
B. 有何种价值
a. 梦提供了窥视自己阿赖耶识的窗口
储藏、压抑在阿赖耶识中、在醒觉时难以觉察的烦恼,会在梦中浮现,通过梦境,可以判断净化自心、自主其心的程度及修行的阶位,发现自己隐藏的烦恼症结。有无梦、梦境如何,是鉴别烦恼多少、修行进度、是否入定和证果、成佛的一个标准。
b. 梦兆可以占知修行进度
有些梦可以具预兆性和能反映修行进程。
(3)如何修梦(利用梦)
A. 将睡眠转换为善法、不做噩梦之方法
临睡的时候应作狮子卧,观想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发光融入自己,或按密宗上师瑜伽的修法,忆念把自己的头躺在上师怀里:“上师您好好给我加持,我睡觉了啊!”
B. 修梦光明
a. 显宗
在睡前,观想卧室里充满光明,或者观想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光明照彻自己,于光明境中而安眠。
b. 密宗
训练梦境需要三个阶段,即认识梦境、改变梦境、光明梦境
(a)认识梦境
Ⓐ 前行
在白天之时,我们必须时常修习“醒时幻身法”。无论眼前所见环境场所,日常居舍,还是平时行住坐卧,待人处事,都要观知“这些都是梦境”。而且,在夜晚也要同样提醒自己——此是训练梦境修法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
Ⓑ 正式训练梦境
在夜晚睡觉时,要头朝北方,身体姿态当依狮子卧式:即身体右卧,右手侧放头下,左手平伸身上(有些特殊情况,例如,经常容易进入睡眠状态的嗜睡者,可采用坐睡方式)。然后,自观头顶前方,根本上师金刚跏趺坐,将自己头部观放于上师腿上。喉间观想显而无自性的莲花生大师,并且猛励祈祷莲师加持能够认知梦境。之后,意念不断反复提醒自己“要认知梦境”……依照这种步骤,渐渐进入睡眠状态。如此行之,我们是有可能认知梦境的。
在认知梦境过程时,首先是梦境会增多,然后梦境愈加清晰,最后成功认知梦境。假如未能认知梦境,在白天就应该有意识地强烈观知“一切皆是梦”。并且,依据窍诀中所提到的不同技巧,轮换使用,在一个月到三个月之内,应该能够认知梦境。
(b)改变梦境
在梦中,已能觉知自己正在做梦,此时,马上提醒自己:“我现在已经具备改变梦境的能力。”然后,自己可以变化成天人或者佛菩萨……这样,逐步训练自己达到随意变化的水平。为了提高改变梦境的能力,我们可以应用“交替变化法”。例如:将自己先变化成文殊菩萨的形象,随之又由文殊菩萨变成观音菩萨的形象,再由观音菩萨变回文殊菩萨。另外,从起初的自观一尊文殊菩萨到变化成无数尊文殊菩萨,再从无数尊文殊菩萨合为自身一尊文殊菩萨,也就是由一变多,由多变一。
依照这种修法,经过反复习用,修到一定层次,就可以去改变其它事物。例如:把火变成水,把水变成火;将虚空变成大地,将大地变成虚空……
我们要想扩大梦境训练范围,在梦中就可以到神山圣地和佛国刹土去观光朝拜。方法是在白天时,自己经常提醒自己这是梦。在临睡前将自己要去的地方或刹土观想在喉间,聚精会神地渐渐进入梦乡。在梦境中认知梦以后,提示自己:“光是认知梦是远远不够的,意形身应当离开血肉之身,到神山圣地或佛国刹土去。”自己专心一想,就很容易到达目的地。在观览朝拜之后,自己思量一下:“现在我应该回到家中神识入窍。”就这样,自己返回住处……
(c)光明梦境
Ⓐ 证悟光明
睡姿依狮子卧式,全身放松,呼吸平缓……“须根将象捆金桩,长柄宝石之鎯头,用作唤醒无明眠”……遵照此等甚深窍诀,专注心间,融入明空无别的境界入睡。进入这一境界的程序是,首先在似睡非睡假寐之际,保有虚空般的体受;其次,从地融入水至识融入光明为止,也同样保持此一境界……这样,完全进入“沉睡”状态,但没有一丝梦迹,处在彻底的光明境界。
这个修法成功的标志是,从表面观察,面部表情警醒清明,没有昏睡鼾声……修行此法若能成就,则在中阴阶段基光明出现之际,能立刻予以识别。
Ⓑ 觉受光明
如果证悟光明没能获得成功,那就有必要去修习觉受光明。
自己观想心间有尊通体光明亮晶的莲华光大师,藉此为所缘境(在其它修法引导中,是以一团光蕴为所缘境,此法根据《六中阴引导文》而出)。在识融入光明境界之前,要一直保有明莹状态。在深睡时,会刹那间出现无分别朗如虚空之态。然后,心间安住之莲师逐渐明现,由此境界将梦境取而代之。依次而现,自己身体如在白昼,清楚朗见……渐渐地,就连自己的寝室居所,周围环境,皆能清晰起来。
随着梦境练习的深入,我们就能发现觉受光明的特点:虽然外现是睡眠状态,但一切所见都十分清楚。看上去虽然如同白昼而感到未曾入睡,但仍有“苏醒”现象存在。
3、其他睡眠修行的方法
(1)观修无常
堪布根霍仁波切在讲义中,也讲了麦彭仁波切的修法窍诀:早上观想自己刚刚得到人身,是小孩;中午观想自己为壮年人;下午观想为老年人;晚上临睡观为临死中阴,已睡在做梦时观为法性中阴;早上醒时观想为下世。
(2)睡前磕三个头
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忘了磕三个头。
参考资料:《入菩萨行论·善说海讲记》《亲友书讲记》《探索梦的奥秘(丹增嘉措活佛)》
幕布链接:https://mubu.com/doc/2PdPuO-hm0
编写师兄: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33-定解B18-010
原文:如果把上师执为实有相状的色身,并将上师视作平凡者,就不能成为自相续生起智慧之清净近取因,如《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近取因
因之一种。如由种生芽之因。主要在于能生自果实质之连续性。
——《噶举教派史略》
原文:就共同事业中的世间事业来说,如果上师调解是非、平息不和,这是息业;如果上师积累财富、做生意赚钱、造房子,这是增业;如果上师勾招男女,摄受多少多少人,这是怀业;即使上师显现上杀害一百个众生,也是诛业。
息业
息灭疾病邪魔危难之业。
——《藏汉佛学词典》
增业
增益福寿财富之业。
——《藏汉佛学词典》
怀业
怀柔调伏神天人鬼之业。
——《藏汉佛学词典》
诛业
1、以焚烧、镇埋、投掷等威猛之法诛灭制伏怨敌邪魔之业。
2、佛教中依威猛法事咒死怨敌的仪轨。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自己还是观成金刚瑜伽母,然后观想,从与上师无别的莲师白毫间,犹如水晶一般晶莹剔透的“嗡”字放射光芒,光芒从自己的头顶进入。依此净除杀生、不与取、邪淫三身业,以及能形成身体之脉的障碍;得受宝瓶灌顶。
白毫
释尊眉间有一白净光明之毫毛,右旋宛转,为佛三十二相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陈义孝 编)
宝瓶灌顶
内外续部共同传授的成熟灌顶。在彩粉、绘画的坛场之中,加授水和冠冕等事物于弟子身上,使身门诸垢清净,有权修习生起次第之道,于身心中留植证得果位身金刚化身缘分的一种无上密乘灌顶。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上师喉间宛如红莲花一般绚烂璀璨的“啊”字放光,光从自己的喉间进入。依此净除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四语业,以及可滋长语言之风的障碍;得受秘密灌顶。
秘密灌顶
三上毕竟灌顶之一。在上师双身世俗菩提心坛场中,为弟子语门灌顶,使语门诸垢清净,有权修习风脉瑜伽及念诵咒语,于身心中留植证得果位语金刚圆满报身缘分的一种无上密乘灌顶。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上师心间如天空般颜色湛蓝的“吽”字放光,光从自己的心间进入。依此净除了贪心、害心、邪见三意业,以及能增上意识之明点的障碍;得受智慧灌顶。
智慧灌顶
三上毕竟灌顶之一。在手印女坛场中,为弟子意门灌顶,使意门诸垢清净,有权修习圆满次第之道,于身心中留植证得果位意金刚法身缘分的一种无上密乘灌顶。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从上师心间的“吽”字中如流星般出现第二个“吽”字,与自心融为一体。从而净除三门所依阿赖耶的业与所知障;得受最高的句义灌顶。
阿赖耶
“阿赖耶”是古印度语,也叫普基识、藏识,或含藏识——因为它上面存积很多业,就像仓库一样。
——《大圆满心性休息广释》
所知障
烦恼习气及其自果事相分别之错乱分。能障碍证得一切种智的三轮寻思。
—— 《藏汉佛学词典》
二障之一。世人由于不知法空,而执著诸法,产生种种错误的知识,障碍菩提的生起,故称为障。经云:“法执不除,生所知障,障碍菩提。”
——《佛学常见辞汇》 (陈义孝 编)
句义灌顶
三上毕竟灌顶之一。在胜义菩提心坛场之中,为弟子身、语、意三门灌顶,以使三门诸垢及其习气完全清净,有权修习自性大圆圣道,于身心中留植证得果位智金刚自性身缘分的一种无上密乘灌顶。
——《藏汉佛学词典》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33-定解B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