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42课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db5HjSrXuXli4IPdkMm0Q

提取码:pd3o

本课重点

往生仪轨

(一)第二段念诵:祈祷上师无量光佛修“舍(ཧྲཱིཿ)”字法往生

1、念诵

1)藏文

2)汉文

2、释义及分析

1唉玛吙

感叹词,表示太稀有了

2境为自现了义密严刹

将自己居住的地方观为自现的密严刹土。

密严刹土一般有五种解释,比如清净刹土、自性刹土等,都可以。

3百倍信心彩虹萦绕中,皈处总集根本之上师,身非庸俗而为清澈身

A. 释义

在这样的刹土中,在自己所观想的金刚瑜伽母的头顶上,有一团自己以百倍的信心织成的金刚帷幕,如彩虹萦绕一般,就在这团光芒中,安住着一切皈依的总集——自己的根本上师。

B. 观想要求

a. 对哪一位上师最有虔诚的信心,本体就是他。

b. 上师的身体并非由庸俗的血肉骨骼组成,而是清澈之身,内外透明,就像彩虹一样。

4吉祥无量光佛本体住

本体是根本上师,但在显现上是阿弥陀佛。

5当以强烈敬信而祈祷,现前往生圣道祈加持,趋入密严刹土祈加持,愿获法身法界之佛地

愿我在这一座上,能够现前往生法圣道的成就,祈求上师阿弥陀佛赐予加持!愿我依此趋入密严刹土(即极乐世界),祈求上师阿弥陀佛赐予加持!愿我获得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的法身法界之佛地!

3、念诵之要求

1)信心

一边观想,一边以强烈的信心祈祷。因为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以后,便可于一生当中,以菩萨的形象圆满一切地道功德,并最终成佛。

2)用藏文、汉文念都可以

能用藏文念最好,观想的意义可以提前对应好。用汉文念也可以,这样念诵和观想都比较容易。

4、念诵方式

1字融入无量光佛

将以上全文完整地念诵三遍之后,再从当以强烈敬信祈祷到结尾念诵三遍,然后将末尾愿获法身法界之佛地这一句念诵三遍,在这些时候一定要满怀对上师怙主无量光佛的诚挚敬信,一心专注在觉性自心所依的舍(ཧྲཱིཿ字上。

A. 自己修

自己观为金刚瑜伽母,心专注在将自己的心识所观成的舍(ཧྲཱིཿ字上。

B. 为他人念

观想亡者以金刚瑜伽母的形象来站着,并将他的心识观想作舍(ཧྲཱིཿ,一边祈祷,一边专注在字上。

2)修舍(ཧྲཱིཿ字法

A. “舍(ཧྲཱིཿ字融入阿弥陀佛心间

舌头抵住上腭念诵五遍舍(ཧྲཱིཿ,同时观想觉性自心所依的红色字,随着淡绿风团明点而起伏波动并且越来越高,最后从头顶梵净穴出来,与此同时念一声贺嘎,观想这一舍(ཧྲཱིཿ字如同勇士射箭般融入无量光佛心间。

B. 贺嘎

又如前一样明观心间字,专注所缘并诵七遍或二十一遍贺嘎

a. 观想上:虽然其他宗派有念时观想上升、念时下降的传统,但自宗并没有观想下降的传统。

b. 遣疑:若有人问:“‘字已经融入阿弥陀佛的心间了,如果不观想下降,怎么样再次地修呢?实际上,修炼只是对这个修法进行训练,不一定是把真实的心送上去了。

C. 念诵祈祷文等

念完以后,再如前一样念诵顶礼供养……”祈祷文并尽力念修字法,接着再念顶礼供养皈依世尊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怙主无量光佛七遍或三遍。

 

(二)《入草往生法》

1、何时念

修完上述修法以后念诵。

2、《入草往生法》简介

竹庆派所传下、伏藏大师日月佛所造。

3、念诵偈颂

1)藏文

2)汉文

4、释义

1根本传承师引道,加持修成往生法,依此捷径趋空刹

祈求本传所有的传承上师引领修持,加持自己修成往生法,并在临终时依此捷径修法趋往空行密严刹土——极乐世界。

2吾等从此命终时,加持速生极乐刹

A. 如果是自己在修炼,就念吾等从此命终时……”

B. 如果是帮着活着的人修颇瓦,就念汝等(或此等、某某)从此命终时……”

C. 如果是超度亡人,在尸体面前念颇瓦,那就念亡者(或此等、某某)从此命终时……”

5、念诵的方式

这一祈祷文的末尾一句加持速生极乐刹念诵三遍。再如前一样尽力念修字法。随后也像前面那样念诵顶礼供养皈依……”

 

(三)《天法往生法》

1、《天法往生法》的简介

由白玉派传下的仪轨,是一个伏藏法,在藏传佛教中,念诵修持它的人特别多。

2、念诵偈颂

1)藏文

2)汉文

3、释义及分析

我等一旦出现死亡时,加持神识往生极乐刹

1)自己念修时,就是我等一旦出现死亡时……”

2)给别人念时,就是汝等(或此等、某某)一旦出现死亡时……”

3)超度亡人时,就是亡者(或此等、某某)此时出现死亡时……”

4、念诵的方式

末尾一句颂词(加持神识往生极乐刹)同样重复三遍,接着再像前面一样念修字法——“贺嘎贺嘎贺嘎,之后再念五个啪的

 

修炼往生法收座

(一)入定

反反复复地修炼,临近最后收座时,为了印持于五身法界而念诵五次啪的(ཕཊ,并于离戏实相的境界中入定。

念诵五次啪的(ཕཊ之目的:就像用钉子把板子钉牢一样,有一种印持的作用,让我们的心不会返回来,一直住于上师阿弥陀佛的心间,与上师的心无二无别。

(二)融入

之后观想头顶上的诸位传承上师融入三位主尊中,二位菩萨也融入无量光佛当中,无量光佛化为光融入于自身。

(三)念诵长寿咒

1、自身变成无量光佛

1)自己变成无量光佛

由此自己一刹那间变成世尊怙主无量寿佛。

2)身相

身红色,一面二臂,双足以金刚跏趺安坐,双手以等印托着充满无死智慧甘露的长寿宝瓶、瓶口以如意树严饰,周身由报身十三种服饰装点。

2、念诵长寿咒

1)念诵长寿咒

一边观想自己是长寿佛,一边念诵一百遍长寿咒。

嗡啊玛RA讷则弯德意梭哈或者其他的长寿咒

2)长寿咒的功德

使寿命不受损害;凭借缘起谛实力也可以消除寿障。

3)何时不要念诵长寿咒

在超度亡灵或者临终者,或者自己死亡的时候千万不能念修长寿法。

 

修往生法的验相

(一)验相

论典中说:头上出黄水,插入草等相。

1、如果有了能够插入吉祥草,或者出黄水、疼痛等,都是修成往生法的相。

2、真正修成了,开顶以后头盖骨中间是有缝的。

(二)详说验相

1、出验相并不难

1)这种验相,有些人修个六、七天就能出现。

2)大恩上师曾经带着二十来个人修往生法,七天后有一半的人都已经开顶了,插吉祥草也很容易。

2、别关注错重点

1)认真修的话草入于梵净穴很容易

只要在七天中很认真地修了,一直念贺嘎贺嘎,也观想字从这里运行、迁移,这样到了最后,草入于梵净穴是很容易的。

2)能否插入吉祥草并不重要

确实是有往生法修成之后,梵净穴能插入吉祥草的现象,但对上师三宝、对往生法有信心的话,草能不能插入也不重要,这也不是关键。

 

回向

结尾回向善根时,应当念诵广的《极乐愿文》、《愿海精髓》、《略极乐愿文》等都可以。

 

结文偈

(一)结文偈颂

自尚未度超度诸亡灵,自不实修巧言如撑伞,我与如我狡诈种姓者,愿能精进修行祈加持。

(二)分析

1、这个偈颂就是对我们说的。

2、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悲心:如果有虔诚的信心,也有大悲心,就一定会饶益亡者。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7142-定解B09-009

 

本课难点

 

对教派不偏不倚

(一)宗教及佛教宗派

1、世界上的宗教

在这个世界上,有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四大宗教,小的宗教则不胜枚举。

2、佛教宗派

汉传佛教有净土宗、禅宗等八大教派;藏传佛教有宁玛、萨迦、格鲁、觉囊等教派。

(二)避免不如法的言行

1、有何种不如法的言行

1)总说

本来藏传佛教的教义圆融无碍,没有任何隔阂,可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很多持宗派见者,往往对异已见解产生分歧,然后互相排斥和攻击,甚至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2)详细举例

A. 藏传佛教内部

a)在藏地,包括拉萨、青海以及康区,一些寺院的大德显现上除了自宗以外,基本不接受其他教派,更不会予以赞叹。弟子若修学了其他宗派,这些上师就会特别不悦,并示现忿怒相。

b)藏传佛教的有些教派,不论在印度还是其他国家,内部排挤都比较厉害。

c)甚至有些教派的寺院住持近年来明确表态:我们所管辖区域的老百姓,只能由我们教派的人来传法,除此之外,其他教派一概不准进入。甚至其他教派的格西和堪布未经他们同意,是不能对该寺院附近的老百姓传法的。

B. 西方和东南亚

西方和东南亚的中心和传承,显得非常拘谨呆板。

C. 净土宗

净土宗学人除了依止自己的本传上师,学习几部经典的教义之外,对其他教派从来不闻不问。

D. 禅宗

禅宗除自己宗派的传承以外,对于别的教法也漠不关心。

2、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从宏观以及整体格局的视野来看,这是一种极其狭隘的思想保护主义。他们给佛教徒自身设置障碍,作出诸多限制。这种固步自封、排挤他宗的现象,长期以来都是存在的。

3、此类言行、心态有何过失

1)舍法罪、转生恶趣

有些人虽然对佛法有所了解,但了解得不全面、不深入,以贪心、嗔心进行破立,着重维护自宗、破斥他宗,对宗派产生贪嗔同时也造了很多舍法罪,一定是转生恶趣的因。

A. 有些人对其他宗派一概不承认,不仅自己舍弃正法,还口口声声对别人说:这个宗派没有解脱道那个宗派是旁门左道学密宗容易走火入魔,等等。

B. 有些僧人一味偏袒自己的宗派,以贪嗔的心态说:我们是新派、你们是旧派、你们是苯波教、我们是噶举派之类的话。

C. 对于相续中有正法的持教大德,本无过失却无中生有,或者本有功德却加以抹杀,进行诽谤,多番恶语攻击,这也是舍法罪。

2)染污密乘戒——犯第六条根本戒

A. 续中说:自宗或他宗,谤法第六条。

B. 古大德说:不仅仅是诽谤入道的声闻缘觉、大道的大乘宗派等正道佛教,就是诽谤寻道的外道,都犯第六条根本戒。

3)障碍往生

想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再没有比舍法罪更严重的业了。

(三)对于宗派异同的正确见解

1、见:藏传各派圆融不违

1)理说

A. 真正说起来,藏地雪域的所有佛法,全部都是大乘。

a. 如果讲中观,大家一律是中观应成派,没有一个人说我是自续派的

b. 就密宗而言,大家统统是实修无上续部的人。所以,知道一切教派并不相违极为重要。

B. 萨迦派、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竹巴派、达波派等诸大智者的说法,真正从究竟意义上看,连只言片语也没有差别。就传讲方式和法语而言,有一些不同之处。

C. 以前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宁玛派的智者们,相互之间有非常精彩的辩论,然而,我们有些人不知道其必要性,认为他们的观点是完全抵触的相违。如果谁认定他们就像内与外一样针锋相对,那就是在造漂泊无边恶趣的舍法罪。

2)教说

A. 班禅大师曾说:我们佛教各派如果统一,会对总的佛教及民族文化等做出贡献。

B. 法王如意宝说:我们佛教各派一方面没有好坏之分,同时也没有一丝一毫的相违。如果你觉得有相违,那是你自己不懂。

2、行:宗派之间要团结和合

1)团结和合,清净戒律

藏地雪域有八大修传教派、十大讲传教派等。这所有教派都是同一位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因此,各派要团结和合,清净戒律。

2)不要争执不息

对任何法都不要有邪见,要以恭敬虔诚的信心,修自己有缘的本尊。当今依靠个别了不起的持教大德的恩德,雪域不同以往,宗派之间的冲突有所减少,但仍没有从根本上杜绝,所以各派之间不要争执不息。

3)要利益众生

大家如果齐心协力,哪怕对佛教起到一点点作用,能使它变得更清净、更完善,就是利益众生,那是再好不过的。

(四)自宗的修学原则

1、对自宗

1)对自宗要以定解坚固自己的信心

A. 作为一名佛教徒,不管学哪宗哪派,对自己的宗派要有牢固的定解,对自己有缘的法和有缘的本尊,要有坚固的信心。

B. 麦彭仁波切说:我今世转生于莲花生大士的教法中,感到十分荣幸,对自宗有着不共的诚信。

2)一门深入、主次分明

A. 理说

a. 只有信心还不够,还必须长期修行。对于自宗,无论是所学的理论、所诵的仪轨心咒、所修的道次第及窍诀的运用,都要做到了如指掌。

b. 有时间也可以去学习研究其他宗派,但重点要放在自宗上。

B. 教说

a. 麦彭仁波切说:不应把所有的法混为一谈,而应一心专注,将与己最有缘分的宗派作为终身修行之所依。

b. 自宗的传承上师说:这一世生在宁玛派教法下,也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宗的修持和弘扬上,在此基础上,再无偏地学习和弘扬各宗各派。

2、对他宗

1)接纳不同的观点

A. 我们的传承上师秉持包容的心态,无论何人、有无信仰,都一视同仁;而且,没有设定任何闻法限制,完全是无条件地欢迎并接受有缘、有意乐的所有众生,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在传法过程中,还常引用藏传、汉传、南传佛教等各教各派祖师大德们的教言,也乐于在机缘成熟时与其他宗教建立对话。

B. 珠巴根拉大师说:我遇各种胜法理,每一窍诀皆结缘。大师遇到过各个教派的法要,他对所有的法都生起恭敬心和欢喜心,在主修自宗法要的同时,也和其他教派的窍诀结上了善缘,大家也应该这样做。

2)不做跑跑修行人

不论出家人还是在家居士,都不要整天到处乱跑,参观寺院、参访各种人士,这样到头来会一无所得,白白浪费宝贵的光阴。

3)以清净心看待他宗

学佛的人要抛弃狭隘的心态,要像全知麦彭仁波切所说的那样:即生中应该着重学修和自己有殊胜因缘的自宗,同时也要对其他教派及其祖师大德生起无偏的清净心,要认识到内道各教派都是佛陀传下来的清净宗派,凡是如法学修者都能直接或者间接获得解脱。

A. 佛陀曾说:住于中间者,舍法我未说。

意思是,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佛法,如果既不赞叹也不诽谤,自心安住于中道,则不会造下舍法罪。

B. 弥勒菩萨曾说:意过自性恶,于色不应嗔,况于怀疑法,故中立无过。

嗔心是自性罪,对柱子、瓶子等色法都不应生嗔,更何况对尚存怀疑的佛法呢?所以应该让自心保持中立,这样就不会有过失。

C. 《经庄严论》中说:恶意自性恶,不善不应起,况移于善处,应舍大过故。

嗔心是自性罪,对有过失的对境尚且不应生嗔心,更何况对无过失的对境呢?

 

教法和证法

(一)佛教的精髓

1、《心性休息》:一切佛法分二种,……”

一切佛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教法,一种是证法。

2、世亲论师: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持教法者唯讲经,持证法者唯修行。

(二)教法

1、什么是教法

教法包括显宗的经典,密宗的续部,这些意义显现为经典文字的相。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文字相都是教法,汉文、藏文、英文、蒙古文、韩文、日文,不管是什么文字相,经典和续部里面的意义都可以通过它显现,这个是真正的教法。

2、教法的分类

教法有因法和果法两种。

1)因法

显宗十二部经,并不是指《华严经》《楞严经》《涅槃经》等十二部经典。而是说,佛陀在宣说佛经真理的时候使用了不同的方式,当然本来是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或形式,但总的来讲有十二种。十二部经典是说有十二种不同的描述方式。

2)果法

A. 果法实际上是密法。果法的一切续部归纳起来有六种,包括外续和内续,也叫做六大续,六大续的内容显现为文字相和书籍相。

a. 外续

有事续、行续、瑜伽续三种,这叫做苦行续。因为它是通过苦行——清洁、沐浴等来修行,非常着重身体的清洁和外在的形式,所以叫做苦行续。

b. 内续

有父续、母续、无二续,这三种续叫做内密瑜伽。内密瑜伽不需要特别大的苦行,通过内在智慧和方便的观修就能获得成就。

a)按照格鲁派的一些讲法,有《密集金刚》《时轮金刚》《喜金刚》等,是这样来分的。

b)按照宁玛巴的分法,密法分为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这三种。玛哈约嘎以方便为主,阿努约嘎以智慧为主,阿底约嘎以无二为主。这个道理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后面的第九品、第十品当中也会涉及到。

B. 现在所谓的藏密,大多数讲的都是内密当中的一些修行方法;唐密是外密,即事续和行续里面的一些密法。

(三)证法

1、什么是证法

五道十地的所有境界,以及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境界。

还有成千上万修行次第的、甚深的心的境界——见道、修道的境界,以及一般凡夫人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修大悲菩提心、出离心、无二慧等,这些甚深的心的境界全部属于证法。

2、生圆次第

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是整个修道过程当中不能离开的,是密宗特殊的修行方法。

3、五道

1)资粮道

初学者进入这个境界的时候,先广大地积累资粮,这叫做资粮道。

2)加行道

接近见到万法真相的时候,那种修行叫做加行道。资粮道和加行道是凡夫地。

3)见道

所有的见断全部断除了,现见万法的实相,获得一地菩萨的果位,这叫做见道。

4)修道

二地到十地之间的修行过程叫做修道,断除了一切修断,现前从二地到十地之间层层的功德。

5)无学道

得了无学的佛地。

4、十地

1)十地的境界全部属于证法。一到十地的菩萨是三宝里面的僧宝,所有菩萨相续当中的境界和功德属于证法。

A. 一地叫极喜地,圆满布施度。

B. 二地叫无垢地,圆满戒律度。

C. 三地叫发光地,圆满安忍度。

D. 四地叫焰慧地,圆满精进度。

E. 五地叫难胜地,圆满静虑度。

F. 六地叫现前地,圆满智慧度。

G. 远行地叫第七地,圆满方便度。

H. 之后是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分别是力度圆满、愿度圆满和智度圆满。

2)关于十一地、十二地

A. 因乘(显宗)的观点

十地圆满了之后叫十一地,即普光地,实际上就是无学地——佛陀的果位。

B. 密宗的分法

密宗有十二地、十三地等,而且还有一些不同的分类,比如说,密宗当中的十二地是莲花地,十三地是金刚地;其他有些经典里面讲,十四地是大乐地,十五地是等持地,十六地是无上智地,还有很多分法。

(四)总结

1、十二部经典和六大密续这些经续,即因法和果法的教法,五道十地所摄的所有证法。

2、就像太阳具有光芒,可以遣除世间的黑暗;同样的,教法和证法的智慧光芒能遣除众生无始以来非常黑暗的心灵的愚痴。所以教法和证法堪称为佛教的精髓。

 

 

如何将佛法融入生活

(一)佛法离不开出离心和菩提心

1、佛法融入生活的判断标准

1)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

2)虽然我们不能断然否定这也是佛法融入生活,但假如心里没有慈悲利他心和出离心,这样的爱心与慈悲心外道也有,社会上的好心人也有,这只能算是做好事,而不是佛教特有的行为。

2、得心里有法才涉及到佛法融入生活的问题

要想将佛法融入生活,首先心中要有佛法,如果心里根本没有佛法,那拿什么去融入到生活当中呢?根本没有办法。所以首先要有正知正见,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样才能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二)以佛法搞定日常生活的祸害

1、三个祸害

1)贪欲心

贪财、贪名、贪所有世间的东西,终日为名缰利锁所捆缚,这都叫做贪欲心,这是我们流转轮回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2)自私心

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损人利己,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3)执着

对任何事物都患得患失,执持不放。

2、三个祸害的危害性

正是因为这三个祸害,才让我们流转轮回无法解脱。而对治这三个问题的法门,才是真正的佛法。

3、对治烦恼哪家强

1)贪欲心的对治是出离心

有了出离心就可以断除或控制贪欲心。

2)自私心的对治是菩提心

有了菩提心就可以减少或消灭自私心。

3)执着的对治是证悟空性

证悟空性以后,包括贪欲、自私、执着在内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证悟空性是最关键的。

(三)佛教徒理想的生活模式

不堕两边——也就是不陷入两个极端,是指太艰苦和不知满足的两种生活方式。

1、两边之一——太艰苦的生活

就是故意过非常贫穷、非常困窘的生活。

1)凡圣有别

A. 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的成就者,贫穷不但不是修行的逆缘,反而是修行的顺缘。

B. 一般人如果太贫困,就会经常为生活考虑、操心,就不会将精力放在出离心、菩提心、解脱的修法上。

2)日子过得苦不一定有出离心

A. 真正的出离心,是要寻求解脱。

B. 仅仅因为感受到痛苦而生起生活没有意义、活着没有意义、人间不值得等念头,并不是真正的出离心,这种人也不一定会去寻求解脱。

C. 只有精通佛法,并将其融入自心的人,才有可能具备出离心。

3)外道的苦行无法解脱

A. 印度有些外道的生活很艰苦----不穿衣服、不吃饭、不洗澡等等,有各种各样的戒律,他们认为这样苦行就会获得解脱。

B. 有些外道非常崇尚五火----四周燃起熊熊大火,再加上空中的烈日。他们认为,修行人应该跳到五火中被焚烧,在肉体烧坏之后,就有可能得到解脱。

C. 有些外道宗派认为精神和肉体都是轮回的因,其中任何一个受到破坏,都有可能解脱,可以摆脱轮回。

D. 有的外道又认为,在恒河里面洗澡可以获得解脱。

4)轮涅依于心,改造身体不好使

A. 身体不是轮回因

佛教认为,众生流转轮回的因不是身体,而是业力,如果业力存在,即使肉体一再地消失、完结也没有用!

B. 轮回依赖于业和烦恼

我们的阿赖耶识上的习气成熟的时候,肉体随时都会产生。只要阿赖耶识上有业力,再怎么折磨肉体也无济于事。

C. 真正的苦行

真正的苦行,是要有耐心,有精进心,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不畏艰险地认真修行,这才是苦行的意义。

2、两边之一——不知满足地享受奢侈生活

修行人应该知足少欲

1)知足少欲是佛教徒的生活法则和原则

《亲友书》: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

2)过平常人的正常生活

A. 过平常人的正常生活,该有的不能缺少,但不能欲望太强,以致超过一定的界线。譬如,名牌衣服、名车、洋房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不需要的。

B. 欲望没有尽头、无休止、无止境地无限膨胀,永远不会有满足的时候。不管任何人的身边,总是会有人超过自己。如果因为不甘落后而去奋斗,就会没完没了,一辈子都在物质追求当中虚度年华,直至生命结束。贪得无厌的下场,就是永远也不会幸福!

3)平时善加观察

关于这些,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找到很多事例,无论是观察自己,还是观察其他人都一样,所以,少欲知足是很重要的。

3、应遵循的理想生活模式

1)保持正常生活水平

佛教徒应以自己所处时代的普通生活水平为准绳,既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这就是真正的正常生活。

2)轮回没有绝对的幸福

佛教不排除轮回里存在相对而暂时的幸福,但不认为有绝对的幸福,总的来说痛苦的比例占了绝大多数,这个观点也许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接受了。只有懂得怎样生活,才会在轮回当中获得相对的幸福。

3)不忘佛教徒的最终目标

对没有信仰的人来说,这个目标很短浅;但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现有的机会,好好地修行,更好地服务一切众生。

 

 

参考资料:《维摩诘经讲义》《不忘》《藏传净土法》《心性休息广释》《慈诚罗珠堪布:佛法融入生活》、《慈诚罗珠堪布: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幕布链接:https://mubu.com/doc/1gegqV0YF0

编写师兄:定解B1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7142-定解B19-008



讲记脉络








本课窍诀

 

再来复习一次中阴的诀窍

 

(一)临终中阴

1、修法时机

当隐没次第出现之后,就可以确定自己即将死亡。此时要抓住临终中阴的诀窍。

2、诀窍

1)要断除所有对世间的留恋

不论是对亲人、财产或其他世间妙欲的留恋,都要完全断除。因为这些贪恋会牵引我们再入轮回,而且再回来时,也不一定投生到人间,而是在六道中轮转。所以,我们首先必须要断除所有世间的牵连。

2)要忏悔以往所造的罪业

如果是没有受过戒的人,这一生中所犯的就是一般的罪业;如受过戒,则不论是别解脱戒、菩萨戒还是密乘戒,任何违背戒律的罪业此时都要忏悔。

3)对一生中所造的罪业不能有后悔心

如果此时对过去的罪业心生后悔,则会畏惧死亡,以致使后来要修的一系列法都受到影响,甚至被破坏。所以,这时对过去所造的罪业不能看得太重,只需在心中轻描淡写地带过就够了,不能因此而后悔,更不能对死亡产生恐惧。

4)两点发心

A. 提醒自己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得到解脱,对即将面对的死亡心生欢喜。

a. 一般人恐怕难以达到这个境界,但修行人,或修行到一定层次的人,或对中阴解脱有相当把握的人就做得到,因为对这些人来说,死亡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可以得解脱的修行机会,这在平时是不可能有的。既然对死亡无所畏惧,且能欢喜面对,自然就能安心地修接下来的法。

b. 修法的具体内容如下:我们应当思维:自己从无始以来到现在,虽然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死亡,但却一直没有利用死亡的机会来提升自己的修行,所以到如今仍没有解脱。但这次却不一样,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临终的诀窍,所以,自己一定要抓住死亡的机会,依靠这个诀窍而得到解脱,这是第一个发心。

B. 二是要极度渴望往生到极乐世界或其他净土

生前发愿要往生莲花生大士的刹土,或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的人,此时就要发起猛厉的渴望心。

5)修自己平时所修之法

发心之后就修自己平时修的法,然后在这个修法中停止呼吸,能这样做是最好的。

如果平时是修菩提心,此时也不要改变,就修自他相换等法;如果平时是修本尊法,如金刚萨埵或上师瑜伽,此时就照样修,然后在修法中自然停止呼吸。若不能停止呼吸,就要反复地修,直到呼吸停止。

3、归摄

上述内容,是华智仁波切讲的临终中阴诀窍。他认为,在这些要点中,最关键的就是强烈的希求心——一定要往生净土!能在临终中阴获得解脱的,必须是上等根基的人,因为只有在生前将大圆满修得很好,才有这种可能,所以这种人不多。

 

(二)法性中阴

1、临终中阴到法性中阴的过渡

1)临终中阴未解脱者的感受

没能在临终中阴获得解脱的人,就要看能否在后面的两个中阴获得解脱。临终中阴过后,就是法性中阴。

2)不知自己已经死亡

在临终中阴的光明中,又有意识或念头出现,开始时还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死亡,后来因为发现天空中没有太阳和月亮,脚踩在泥地上不见脚印,照镜时不见身影,才晓得自己已经去世。

3)不见日月

中阴时的天空,像秋天凌晨的天空,只微微地透出一点光,天上没有日月。因为人在脱离肉体以后,就离开了气脉明点,所以也脱离了中脉。中脉的上下两端有红白明点,而日月正是红白菩提(明点)的显现。人活着时能见到日月,就是因为有红白明点;而死后却不再有红白明点,所以就见不到日月。

4)进入法性中阴

因为此时能看到自己的尸体,看到亲友在哭泣,并看到自己生前住过的房间等等,所以才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已经死了。但有些人仍然会跑到亲友前高喊:你们不要哭啊!我在这儿!可是,因为亲友们都听不见,所以也不加理会,死者便会因此而生起瞋恨心。此时,法性中阴的景象就开始显现。

 

2、法性中阴的现象

1)现象

在法性中阴时,会出现地水火风四种恐怖的声音。水声像汹涌的海涛声,地声是如同整座山崩塌下来的巨大恐怖声,火声像大森林在燃烧的声音,风声是犹如一连串的巨雷声。然后出现红、黑、白三种悬崖,虽然这三种悬崖实际上是贪瞋痴的现象,但因为不能了知,所以会生起极大的畏惧。继而,又会出现寂静金刚、五方佛,最后是忿怒本尊。

2)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在活着时,呼吸的气不是在中脉,而是在左右二脉;在死亡以后,气就会自然回到中脉。当气回归到中脉以后,就会现前心的本性。心的本性有显空两方面,空的部分在生死之时都没有什么差别可言,但在显现上,死后就会有这些本尊的出现。

 

3、法性中阴的诀窍

1)要克服恐惧心态

如果不是学密的人,此时会极端害怕。就算是将五部大论学得再透彻,戒律再清净,平时闻思再精进,如果只学过显宗经典,而没有学过密宗的临终诀窍,此时仍然会非常惧怕。由于惊恐万分,就四处寻找依处,但始终找不到。法性中阴的过程就会在这样的惊慌中度过,而根本无法在其间掌握任何有用的时机。如果是学密的人,哪怕是最下等的根基,此时至少能认出这些都是常见的本尊,就不会太惊吓,也才有机会修习中阴法。因此,相对来说,修习密宗的人更容易把握在这个阶段获得解脱的机会。

2)要了知这些都是心的现象

当四个恐怖的声音、三种悬崖、四十二尊寂静本尊、五十八尊忿怒本尊出现时,首先绝不能惧怕,继而要了知这些都是心的现象,并且要知道这些声音和悬崖对自己不会有任何伤害,因为自己已经脱离了肉体,虽说有一个梦幻般的身体,但这个身体不会受到外在的影响,所以无需害怕。就是要这样安慰自己,从而断除恐惧。这是你心的本性现前,不是魔,所以你要放下所有的恐惧。

3)熟悉忿怒本尊的像容易认识

当本尊出现时,要认清他们只是本尊而已,没什么好怕的,这点极为重要。

经书中讲的诀窍就是生前要多看这些忿怒本尊的像,要认得这些忿怒本尊。譬如忿怒本尊中也有忿怒的五方佛,大幻化网则有一百尊本尊,这些都有唐卡可以请,对每一个忿怒本尊手中的法器、面相、身形都要熟悉。在中阴时,这些本尊一定会出现,因为他们都是自己内心的现象。

4)获得解脱

中阴时本尊的出现是必然的,而我们当前能做的,就是去认识他们,只有这样,在中阴见到本尊时,才不仅能认出,并且可以知道他们都是自己心的本性,然后祈祷本尊加持自己在中阴时能得到解脱,这是较低层次的诀窍;而高层次的诀窍,是了知本尊是自己心的本性,之后就安住在大圆满的境界中。外在本尊的现象此时会逐渐消失而融入心的本性之中,如同修金刚萨埵时,最后要化光融入空性一样,中阴时也会有这样的次第。以上是法性中阴的诀窍。

 

(三)有中阴(轮回中阴)

1、有中阴的现象

1)中阴身的身体相状

A. 按照小乘《俱舍论》的观点

它与来世是同一引业,比如来世转生为天人的业,叫做引业,引业相同的缘故,中阴身与来世的身相相同。

B. 大乘论典和密宗说法

密宗说中阴如果有八天,人死后的前四天是人的形象,来世若转为天人,后四天就是天人形象。但这也不是特别固定的,因为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俱舍论自释》里,世亲论师也说:佛尊言,众生之业不可思议。所以,有些众生变成中阴身的刹那就变成来世本有的形象,有些中阴身一直是前世的形象。

2)中阴身的颜色

如果来世转生到地狱,则中有身如同被火焚烧的树干一样;旁生如烟,饿鬼如水,欲界天人与人类的中有身如金色,色界的中有身是白色,无色界不存在中有,因为无色界无有色法的缘故。

3)中阴身的体积

欲天与人类的中有身如五六岁的孩童,体积比较大,是中阴身五蕴聚合的一种形象。

4)中阴身的时间

《俱舍论自释》当中世友论师认为:中阴身的时间一般是七天。有部其他论师以及经部宗认为,中阴的时间不能固定,因为因缘未聚集之前,始终不能投生。有些中阴身在中阴界呆了几年,一直没有找到投生的地方。密宗当中也说,个别众生死亡三年了,还没有投生。

2、有中阴的来临

虽然很多人都能在法性中阴时得到解脱,但业障深重的人在这个阶段还是不能解脱,在五方佛及忿怒金刚等等都过去之后,就要开始投生,这就是有中阴或轮回中阴的开始。

3、有中阴的投生前兆

在有中阴时,会出现很多投生的前兆:四周像是在刮风下雨,又感到寒冷,并急于找一个可避雨的地方,这就是快要投生的征兆,而且是要投生到恶趣;或是看到楼阁亭台花园等,并想要进入,这就是投生到善趣的征兆。将要投生时,就会看到父母交合,如果要投生为男人,就会对母亲生贪心;如果要投生为女人,则会对父亲生贪心。

4、有中阴的诀窍

1)清净观

在有中阴的阶段,最关键的诀窍是持清净观。所谓的清净观,就是在看到他人的不足或短处时,心中不起邪见。譬如,在脸上有污垢时去照镜子,镜中就会显出污垢,但这些污垢不是镜子里有的,而是脸上的。因此,在看到他人有所不足时,也要思维是自心不清净,而不是他人有过失,并将这些人都观想为本尊、上师及大悲观世音菩萨,继而将他们观想在头顶并猛厉祈祷。

2)利用诀窍防止投生

在看到这些前兆时,就要持清净观,并利用诀窍来防止投生轮回:

A. 要将父母观想为上师佛父佛母,并向他们祈祷、顶礼、做意幻供养、求法。虽然这时已是中阴的后期,马上就要投生,但还是有可能防止投生而获得解脱;

B. 如果还未能防止投生,就把上师佛父佛母观想为任何本尊佛父佛母或大悲观世音菩萨,做意幻供养,并猛厉祈求以获得加持和成就;

C. 如果还未能防止投生,就要坚决断除对父母的上述贪心;

D. 如果还未能防止投生,就要了知所有中阴现象都是自己内心的幻觉,都是如梦的假象,所以不能执著;

E. 如果还未能防止投生,就要了知一切现象都是心的显现,心的本性本来清净光明,然后专注于光明的境界之中。依靠这五种诀窍,就一定能防止投生而获得解脱。

 

参考资料:《俱舍精钥 》《慧灯之光》等

幕布链接:https://mubu.com/doc/3EKat2gL50

 

编写师兄: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7142-定解B11-008

 

名词解释

 

原文:境为自现了义密严刹,首先将自己居住的地方,观为自现的密严刹土。

密严刹

解释:指以身语意三密所庄严,为如来所依止之真如法性自受用之净土。又作密严国、密严佛土、密严佛国、密严世界、密严道场。此净土乃修得之果圆满,远离诸过患,具足智慧、神通之观行者所依止之处。又此净土以如来藏无垢净识为体,密教特指为法身大日如来之净土,盖若以九识拟配五佛,则第九阿摩罗无垢识相当于大日如来,故此以无垢识为体性之净土为大日如来之住处。此净土为密严经所说金刚界、胎藏界二部法身之依处,亦相通于华严经所说之华藏世界、净土门所说之极乐世界。

——佛学大词典

 

编写师兄:定解B15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7142-定解B15-004

 

 


参考阅读(详细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