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4课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课前开示

一、科判位置

二、如何修行才能成功

(一)理性角度:要下一番苦功

(二)感性角度:不能离开信心和悲心

(三)圆融理解:既要下苦功,又要有信心和悲心

 

丁一、思维本性闲暇

一、科判解释

(一)总说

暇满难得的“暇”:指闲暇。没有生于八无暇处,而有空闲修持正法,就叫做闲暇。

(二)分说

(三)旁述

二、略说八无暇

(一)总说

“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

(二)分说

(三)总结

 

展开分析

课前开示

一、科判位置

二、如何修行才能成功

(一)理性角度:要下一番苦功

1、略说:前行文浅意深,必须将其内容反复贯穿于心,下一番功夫才能生起定解

2、详说:

1)心态:了知道次第的重要性

总说:打牢基础,修行才不会颠倒

公案:

A. 利他角度:阿底峡尊者传授道次第予仲敦巴尊者

B. 自利角度:金厄瓦尊者对普穹瓦尊者的回答

2)行为:了知重要性后如何做

正说:应通过修行引生定解

原因:和大德相比/和烦恼相比(为什么要修行)

如何做:怎样(通过修行)引生定解

A. 总说:前行字面简单,关键要产生定解

B. 分说:

a. 正面说:定解通过背诵产生

aa. 公案:堪布阿琼背诵《前行引导文》

ab. 案例:藏传佛教很多修行人可以背诵《前行引导文》

ac. 案例:学院堪布/上师自身对《前行》非常熟悉

b. 反面说:很多人重视程度不够

ba. 现状:很多人不会花功夫在《前行》上

bb. 重视《前行》的原因:很多人不能一下契入法义(为什么不能不花功夫)

3、补充:遵循道次第才能获得成就

● 遣疑

1)疑:为什么道次第没有创新

2)遣:往昔无数众生经此获得圣果,今后也是

3)结论:要遵循道次第才能获得真实成就

 

(二)感性角度:不能离开信心和悲心

1、信心:祈祷上师必不可少

2、悲心:应对众生生起强烈悲心

 

(三)圆融理解:既要下苦功,又要有信心和悲心

1、只有苦功,没有信心和悲心:即使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弘法利生的事业不一定能展开

● 补充:内心寂静调柔,到哪里都可自利利他

2、有信心和悲心,也要修过加行:

1)反面说:人身难得都没忆念过,想利益众生是天方夜谭

2)正面说:加行修的非常成功,上师也可以担保

 

甲二(所讲之法)分三:一、共同外前行;二不共内加行;三、往生法

解释科判:共同和不共的几种差别

一、显密不共

二、大小乘不共

三、与其他教派不共

四、各个教派基础修法和本派窍诀性修法不共

 

共同外前行

乙一(共同外前行)分六:一、暇满难得;二、寿命无常;三、轮回过患;四、因果不虚;五、解脱利益;六、依止上师。

一、暇满难得

丙一(暇满难得)分四:一、思维本性闲暇;二、思维特法圆满;三、思维难得之比喻;四、思维数目差别

丁一、思维本性闲暇

 

一、科判解释

(一)总说

暇满难得的“暇”:指闲暇。没有生于八无暇处,而有空闲修持正法,就叫做闲暇

(二)分说:

1、什么是真正的无暇(相合于“没有生于八无暇处”)

1)惯常认为

2)真正无暇

2、如何实修人身难得(相合于“而有空闲修持正法”)

(三)旁述

1、补充:汉传佛教也有宣说八无暇

2、劝诫:寺院应起到弘法利生的作用

1)现状:汉地出家人不知忙什么

2)劝诫:

道场角度:寺院应有闻思修道场

法师角度:寺院应培养讲法传统

二、略说八无暇

(一)总说

“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

(二)分说

1、地狱

2、饿鬼

具体解释:为什么饿鬼没有机会修法/教证

3、旁生

4、长寿天

● 补充:转生的因/为什么长寿天没有机会修法/教证

5、边地

● 补充:

1)总说:有些城市就是边地

2)例说

反面说:儿女出家感到耻辱是边地/教证

正面说:放弃一切出家还是很伟大

6、持邪见者

● 补充

1)外道(别说断见派)/教证

2)佛教徒(别说有邪见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7、佛不出世

● 补充:对比说明/教证

8、喑哑

● 补充:教证说明

(三)总结

1、正面说:教证说明具足修法闲暇十分稀有

2、反面说:很多无暇是自己业障深重造成的

 

本课难点

修行的“成功术”,上师在本课已经和盘托出了

闻法方式已经讲完了,从这节课起,我们开始学习“所讲之法”。在正式开始讲课之前,上师花了大篇幅讲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一个问题:怎样修行才能成功。依靠这几页的“成功术”,绝对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修行人。

如果把要点归纳起来的话,就是“苦功+信心和悲心”,两者缺一不可。苦功:我们要先了知次第修行的重要性,明确后要通过闻思修行的途径引生定解,而上师特别强调的是,到量的闻思是要把《前行引导文》背诵下来,就像堪布阿琼那样,即使已经有了出离心和菩提心,上师也说若不经反复串修,还是容易退失。就算不能完全背诵下来,至少也要对《大圆满前行》内容特别熟才行,如果仅仅浮皮潦草的看一遍,是远远不可能引生定解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法本看到什么程度,这里面的标准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当然,除了把法本谙熟于心之外,对上师的信心,对众生的悲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以一种竞争心,争强好胜的心,或者自私自利的发心为出发点,即使把法本背的滚瓜烂熟,考试拿第一,到最后弘法利生的事业也不一定展得开。因为佛法不是学术研究,佛法是心与心的传递,如果没有这颗赤诚的真心为基础,学到的“佛法”也仅仅是皮毛而已。所以,如果真的牢牢记住这两点,并贯彻始终,那么你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修行的“成功人士”。

得到容易的未必是容易得到的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出门堵车、到哪里都人挤人,在13亿人口的大国里,从来没觉得人身有多么难得,生而为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甚至有时候还会觉得做人太苦,没什么意思。直到听到佛法说,人身有这么宝贵的价值,原来自己以前根本没意识到。

本课中略说的八种无暇,实际上是众生的难处,困难之处。一旦投生为其中一种,是根本没有能力修持佛法的,连念一句观音心咒都不可能,更别提听一部论典,进一步修持了。我们没觉得自己会变成一条鱼,变成鬼,在地狱里受苦,回忆不起自己曾经做过这些角色,想象不出如果不把握住今生,以后仍然会继续变成这样。

今生为人,没有变成这八种中的任何一种,并遇到了佛法,遇到了具德上师,种种因缘一时间全部俱全在此时此刻,可以说比登天还难。把时间轴拉长看,今生遇法的情景在漫长轮回中可以说是电光火石的一刹那,甚为稀有。可是人往往容易忽视自己已经拥有的,不知道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是多少众生求之不得的无价宝,依靠这个人身完全可以永远地、彻底地改变命运。我们要仔细的思维其中的含义并用心体会,以求现在真的能认识到机缘在此一瞬,千万不要后知后觉,等失去时才后悔万分。

编写师兄:定解B09、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7、定解B06

档案编号B01014-定解B06-001

 

 


本课窍诀

获得定解,需要下一番功夫

我再三强调过,《前行》文字上虽然简单,但其内容相当甚深,必须要下一番功夫,才能生起稳固定解。这样的定解,修任何法都必不可少。所以,大家应将其内容反反复复贯穿于心。

这个道次第,对每个人而言非常重要。现在藏地、汉地的很多上师,依靠各种善巧方便摄受弟子,弟子的爱好、意乐虽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怎么样,都应先把佛教的基本知识搞懂,只有打下牢固扎实的基础,一辈子的修行才不会颠倒。

 

只看一遍《前行》,恐怕无法得到真实加持

然而,很多人对前行的重视度不够,只是把法本供在佛堂上,或者看过一遍就不看了。还有些人就像看《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一样,躺在床上用一个晚上把《大圆满前行》全部翻完,然后将法本放入书架,永远再也不看了,这是绝对不行的。像堪布阿琼那样的大成就者,都要花功夫把《前行》背下来,那我们这样的凡夫人,若对此法不予与关注,恐怕无法得到真实加持,许多境界不一定生得起来。

 

对上师的信心决定能否开启智慧之门

在藏地,具信弟子一般都不敢直呼上师尊名,比如,很多辩论场中把无垢光尊者称为法身龙钦饶降,竹钦派堪布嘉贡贤嘎的弟子称上师为金刚持贤嘎仁波切。因此,对传承上师有诚挚信心很重要,否则,像看小说一样对待《前行》,从来也没有祈祷过传承上师,这样无法开启智慧之门。

 

弘法利生离不开信心和悲心

在佛教中,始终强调信心和悲心不能离开……以这两种心来闻思或者修行,自相续会逐渐滋润调柔。反之,假如没有对诸佛菩萨的信心和对六道众生的悲心,纵然刚开始学佛时,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说得明明白白,可是到头来,弘法利生的事业不一定能展得开。

 

内心寂静调柔,到哪里都能自利利他

内心的境界可从外在的身语意上表现出来,倘若一个人内心寂静调柔,那身语也会呈现出宁静的姿态。无论住在宁静的寺院里,还是喧嚣的闹市中,若一直保持这种心态,生活上会如行云流水般洒脱,不论到哪里去,都不会被红尘中的障垢所染污,诚如《华严经》所言: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那个时候,哪怕是深居山林,以老虎、豺狼为伴,或者身入红尘,到了茫茫人海中,你怎么做都是在饶益众生,因缘成熟时可为众生开演殊胜妙法。

 

观修时应参考哪些资料?

你们在学习的时候,应当把《大圆满前行》所讲的内容,结合《前行备忘录》的修法及《心性休息大车疏》的教证和理证,认认真真地专注修持,若能如此,相续中定会生起牢不可破的定解。

 

最稀有的,是行持善法的机会

佛陀所说的八种无暇,实际上是众生的难处,若能远离这八无暇而具足闲暇,修法一点危害也没有,这在世间上确实稀有。现在有些人说:这个人今年赚了一百万,很稀有!”“那个人变成了市委书记,很稀有!这些没什么稀有的,最稀有的是什么?就是原来你是城市里忙忙碌碌的犯人,连一个小时的修法机会也没有,而现在放下一切,每天无忧无虑地行持善法,这种快乐可以说是极为稀有、也极其难得的。

 

编写师兄:定解B06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5014-定解B06-004

 

 

本课名词

 

道次第

道次第菩提道次第的简称。对藏传佛教而言,它并非泛泛之称,而是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专门术语,意指由阿底峡尊者力倡,其后主要由噶当及格鲁派大德加以继承和发展的一种佛教学说和修行体系。该体系以三士说为理论框架,主张自下士而中士而上士的修行次第,在显密关系上则坚持先显后密的原则。统计表明,仅自宗喀巴大师以来,道次第方面的著作就有约300余部,其流衍之广、影响之巨可想而知,对它进行全面研究的难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出自:百度百科

 

五明

古印度的五种学术,即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论理学的因明、宗教学的内明。

——出处《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五通

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和他心通。

——出处:《藏传佛教辞典》(中华佛典宝库编)

 

八大悉地

诸悉地中,有八大悉地:

一者剑。依法修剑,成就之后,持此剑临阵,可不为敌者所败。

二者眼。依法修眼药,成就之后,用以涂眼,能见天人、龙族等,由是可将其调伏,作为自己的护法。

三者足。依法修药,成就之后,用以涂足,则能疾行千里而不倦。

四者隐形。依法而修,成就之后,结印持咒即能不为人所见。

五者长生药。依法而修,成就之后,服之可以长生,此药又能用以点金。

六者空行。依法而修,成就之后,凭意念即可凌空飞行。

七者丸。依法而修,成就后能缩人、象、马、牛、犬、驴、驼、水牛、狼等成丸。又可持咒令之复原。

八者发现伏藏,如是即可得古代珍宝。

——出处:《藏传佛教辞典》V1.1(中华佛典宝库编)

 

相续

因果次第而不断绝也。有为法无一常住,世人但认因果连续为常住耳。俱舍论四曰:何名相续,谓因果性。

——出处:《佛学大词典》(丁福保编)

 

八关斋戒

斋之梵语为upos!adha,巴利语uposatha,乃佛陀为在家弟子所制定暂时出家之学处。受者须一日一夜离开家庭,赴僧团居住,以学习出家人之生活。又作长养律仪、近住律仪、八戒、八支斋戒、八分斋戒、八戒斋、八斋戒、八禁、八所应离。

指持八种戒,即闭之意,有防非止恶之作用。能持八戒,可防止身口意三业之恶行,便可关闭恶道之门。八戒中前七支为戒,后一支不非时食为斋,合之称为八关斋戒。此八法,佛陀制定于每月六斋日受持,即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如以中国农历算,小月可改作二十八日及二十九日)。佛教虽有出家与在家弟子,但佛法以出世解脱为目的,更以出家为上,受持八关斋戒,令在家学佛者熏习长养出世善根,故称长养律仪。又因受此八戒,一日一夜远离家居,近于僧伽或阿罗汉而住,故又称近住律仪。八关斋戒为八种斋戒法,即: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以华鬘装饰自身,不歌舞观听;(七)不坐卧高广华丽床座;(八)不非时食。又受八关斋戒者,因一日一夜持不淫戒,故得称为净行优婆塞或净行优婆夷。[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五、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四、俱舍论卷十四、大智度论卷十三]

——出处:《佛学大词典》(丁福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