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7课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课前开示:这次《前行》传讲比较深广,劝诫认真闻思

 

己二、环境圆满

一、总说

二、分说一:地界中土

(一)总说:什么叫地界中土

(二)分说

三、分说二:佛法中土

(一)定义:什么叫佛法中土

(二)分析印度

(三)分析藏地

(四)总结劝诫

 

展开分析

课前开示:这次《前行》传讲比较深广,劝诫认真闻思

一、闻者角度:《前行》传讲久一点,应认真思维修持,不要生厌烦心

二、讲者角度:此次传讲会阐明《前行》甚深意义,多花些时间慢慢来

三、劝诫:不要着急赶进度,要以强烈的渴求心谛听

 

己二、环境圆满

一、总说

二、分说一:地界中土

(一)总说:什么叫地界中土

(二)分说

1、解释:南瞻部洲

2、解释:金刚座

1)总说:为什么叫金刚座(两种原因)

2)分说:

原因1:空劫时也不毁坏,宛如悬桶般存留

A. 为什么空劫时金刚座仍不坏(公案/结论)

B. 遣疑:金刚座会不会变成常法

原因2:金刚座是贤劫千佛成就的地方

补充:我们该如何做(未来:发愿;现在:朝拜)

3、解释:菩提树

1)缘起:有人供养上师菩提树叶

2)历史:菩提树的几次被毁

阿育王

阿育王王妃

一位国王

3)现在:原树分枝移植到斯里兰卡,又取枝移回

4、解释:地界中土

三、分说二:佛法中土

(一)定义:什么叫佛法中土

补充:拣别其他说法

(二)分析印度

1、略说

2、详说

1)过去:印度佛教被回教毁灭

例说:藏汉文化大革命

2)现在:印度佛教现在兴盛源于藏地大德入驻

(三)分析藏地

1、必要:了解藏地历史的必要性

2、藏地的几个时期

1)人类繁衍

人类寥寥无几:佛陀出世时期

人类开始繁衍:圣者化身纷纷应世

旁述:藏地(国王)在弘法利生方面和其他地方差别很大

2)拉托托日年赞时代——正法的开端

正说

别说

A. 三宝所依的来源

a. 《红史》中记载三宝所依的来源

b. 《藏密佛教史》中记载三宝所依的来源

B. 和印度、汉地年代对照

C. 国王生平简介

3)松赞干布时代——开创正法的轨道

阶段一:囤弥桑布扎创立藏文,将玄秘神物翻译成藏语

阶段二:迎娶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将两尊释迦牟尼佛像等三宝所依迎请到藏地

阶段三:白山羊背土填湖,修建大昭寺及多座寺院

旁述:

A. 事实验证了当时观察的准确性

B. 当时的建筑非同小可,诸佛菩萨的发愿加持不可思议

、总结

4)赤松德赞时代——佛法繁荣昌盛

总说:佛教最兴盛的时代

分说:

A. 迎请莲师及108位班智达入藏

B. 建立身语意所依

a. 身所依:建造桑耶寺

b. 语所依:翻译经续论

c. 意所依:预试七人僧团

5)总结:尽管几经沉浮,但佛法经久未衰,藏地是名副其实的佛法中土

(四)总结劝诫

1、正说:我们是否属于环境圆满(藏地求学/常去寺院)

旁述:举报信佛家人的人,十分可怜

2、劝诫:应在佛法兴盛的地方尽可能久住

 

本课难点

特殊的时代,特殊的人

佛法中土,是指佛陀教法、证法的所在地,尤其要有讲经说法、闻思修行,以续佛慧命。藏地虽然不是地界中土,却是名副其实的佛法中土,本节课上师详细的讲述了藏地佛法兴盛的历程。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佛法的兴盛不是一朝一夕行成的,从开始的拉托托日年赞时代,到国王松赞干布时代,再到赤松德赞时代,国王、大臣、公主、班智达、译师、护法神……以及无数不知名的建造寺院的工人,乃至背土填湖的白山羊……这么多人一代代的努力,才形成了今日藏地佛法如此兴盛的局面。

汉地由于种种原因,佛法并不兴盛,看看我们周边的人就知道,尤其大城市中,大家都忙着吃喝玩乐,了解佛法道理的人微乎其微。然而正是因为上师的慈悲,让我们这些没有条件去藏地求学的人,在这样的边地中听闻了珍贵的佛法,懂得了取舍的道理。每个星期,我们在一起讨论佛法,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小小中土。

我们能够享受现在的一切,和佛法在藏地的兴盛过程一样,离不开很多人的支持,上师、法师、负责人,组长、道场主、护法神……乃至于家人、运输法本的工人,方方面面的因缘都在保证我们的闻思修。同样,就像藏地佛法兴盛离不开许多不知名的普通人一样,汉地佛法的兴盛也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处于因缘之网中,每个人的努力都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好的影响或者坏的影响。上师曾经说过,我们是特殊的时代,特殊的人,这句话饱含深意。我们不应再抱怨家人的不理解,佛教徒的稀缺,正因为佛法在这里不兴盛,我们才更有责任去做那个拓荒者;越是看到不如法的现象,越是看到不知取舍的众生,就越感觉到佛教徒存在的必要。佛法的兴盛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让佛法在我们的相续中生根发芽,让佛法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生根发芽,这个地方就会变成佛法中土。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7 定解B06

档案编号B0117-定解B06-001



本课窍诀

 

一、有足够的思维,才能获得利益

这部《前行》的法义,我每天介绍的内容不是很多,讲的篇幅不大,你们可有充足的时间好好思维。它不像理论性的讲法,需要通过剖析、研讨、辩论来领会,而是只要认真地思维,过后进行修持,即可体会到其中奥义。所以,我讲《前行》可能稍微久一点,以便大家有足够的时间思维,如果没有思维,想真正获得利益很困难。

 

二、应发愿成为佛的侍者,广弘他们的事业

法王在金刚座造的《愿海精髓》中发愿道:玛嗡南珍格嘉格杰哲,央德温仓嘉沃策敦才,达德雅庄涅内巧德杰,拉钦春利贝沃特托效。意即未来九百九十六尊佛来此刹土成佛时,愿我变成他们的侍者,广弘他们的伟大事业。所以我们每天发愿时,也应发愿将来在那里成佛,即使以后得了圣者果位,也要发愿在其他佛面前闻法,做他们的侍者。

 

三、有闻思修,才叫佛法中土

有人认为《无量寿经》的所在地是佛法中土;有人说凡有寺院就叫佛法存在……但实际上,真正的佛教是闻思修行,光凭一部经典就说是佛法中土,恐怕无法成立。假设一个城市里谁都不信佛,即使信也是表面上的,但那里有几本《无量寿经》,这算不算佛法中土呢?我觉得很困难。只有教法、证法兴盛不衰,才是佛法中土,而无有此二者的地方,只能是边地。

 

四、很多历史都是普通人在他们的理解范围内写的

现在许多介绍雪域的光碟、书籍,讲得比较多,但有时讲得太过分。有些学者和记者不懂佛教的神秘,遇到一点甚深道理,就用自己的语气来改造,致使原本的真实性都扭曲了。我们有时看电视、看光碟,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这是佛教徒看非佛教徒写的历史所感觉到的那种不合理

 

五、要长期居住在佛法兴盛的地方

要知道,永远住在佛法兴盛的地方很重要。有些人虽然暂时出了家、受了居士戒,但以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的影响,在种种违缘潜移默化的侵染下,很可能慢慢变成非佛教徒。因此,我们务必要选择好环境和道友,这一点十分关键。

编写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117-定解B06-004

 

本课名词

 

金刚座

1、释迦牟尼成正等觉时的坐处,在中印度摩竭陀国佛陀迦耶菩提树下,其处为一块平圆大石,释迦牟尼佛即于此处成正等觉。

——《佛学词典》

2、在印度佛陀迦耶的大菩提寺中,传说释迦佛曾在此座上成道,故而得名。菩提寺在今印度比哈尔省伽耶地方。

——《土观宗派源流》

 

贤劫千佛

现在的住中劫,名叫贤劫,在此中劫的二十小劫中,有一千佛出世,始自拘留孙佛,终至楼至佛,是名贤劫千佛,本师释迦牟尼佛,为其中之第四尊佛。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四大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四大所造,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空劫

四劫之一,即此世界坏灭之后,二十中劫间,只有虚空的时期。

——《佛学常见辞汇》 陈义孝编

 

三摩地

1、定、等持,梵音译作三摩地。略作三味。于所观察或于所缘,一心安住稳定不移的心所有法。

——《萨迦世系史续编》

2、或译定或止,为一切禅定之总括,谓令心一境性为体与静虑略有不同。

——《词义宝藏论》

3、即入定,心定于一处而不动的境界。

——《藏传佛教萨迦派》刘立千著

4、梵语,译为等持,指修定时意识高度集中而不散乱,达到最极宁静的境界,即所谓入定。

——《土观宗派源流》

 

烦恼障 所知障

烦恼障:世人由于不知我空,执著有我,有我而有贪嗔痴等烦恼,于是障碍涅槃的显现,故称为障。二障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所知障:二障之一。世人由于不知法空,而执著诸法,产生种种错误的知识,障碍菩提的生起,故称为障。经云:法执不除,生所知障,障碍菩提。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根据麦彭仁波切的教言,这两大障碍可从三方面来分析:

1)二障之:佛于《楞伽经》中说,以我执产生的执著为烦恼障,以三轮法执产生的分别心及习气为所知障。

2)二障之本体:弥勒菩萨于《宝性论》中云:三轮执著心,许为所知障;吝等恶分别,许为烦恼障。六度之违品皆为烦恼障的本体,此外的三轮执著皆为所知障之本体。

3)二障之作用:小乘《俱舍论》云:主要对获得暂时解脱作障碍的同类恶心,皆为烦恼障。大乘《俱舍论》云:对获得一切智智之究竟解脱作障碍的同类执著习气,皆为所知障。

——《入行论广解·智慧品》索达吉堪布

 

中阴身

又名中有,即人死后尚未投胎之前,有一个微细物质形成的化生身来维持生命,此化生身即是中阴身。此中阴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每七天一生死,经过七番生死,等待业缘的安排,而去投胎。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本课教证

 

1、《大唐西域记》云:贤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刚定,故曰金刚座焉。1P284

贤劫千佛在成佛之前,皆要坐于此处入金刚三摩地,摧毁三界的烦恼障和所知障而大彻大悟,由于入金刚定的缘故,此地称为金刚座。

 

2、下极金轮,上侵地际,金刚所成,周百余步。(1P284

周围大概一百步这个范围,下面是金刚,上面是大地,因为是金刚钻石组成的,所以空劫的时候也不会毁坏。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第17课视频

 

3、中阴法门云:嗟,善男子!所谓具足无碍之力,是谓汝身之功德。而今汝已消尽质碍之身,故可任意穿越山河大地、房屋木石、岩壁洞穴。汝今已完备此种无碍穿行之力,唯除母胎、金刚座无法穿行而过,除此之外,穿山越洞之力汝亦任运具足。此乃进入转世中阴之征兆。1P285

中阴身在云游各方时,除了不能穿行母胎与金刚座,山河大地乃至器世间万物皆能穿行无碍。究其原因,不能穿行母胎,是因众生的业力所系,一经入胎就无法出去;不能穿行金刚座,则与仙人的发愿力有关。

 

4、《愿海精髓》:玛嗡南珍格嘉格杰哲,央德温仓嘉沃策敦才,达德雅庄涅内巧德杰,拉钦春利贝沃特托效 1P285

(未来导师九百九十六,于此刹中示现成佛时,恒时随行愿成胜弟子,愿获广弘事业威猛力。)

未来九百九十六尊佛来此刹土成佛时,愿我变成他们的侍者,广弘他们的伟大事业。

 

5、佛曾于经典中授记:红面罗刹之地,未来湖泊渐渐消退,有人类产生之后,佛法将在那里弘扬。

红面罗刹的地方,将来把这个湖渐渐隐没,在人类形成之后,佛法将在那里开始弘扬。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第17课视频

 

编写师兄:定解G1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117-定解B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