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课

本课重点

一、学习前行的要求

(一)要求

1、听闻:圆满传承

明白《大圆满前行》从头到尾到底讲了什么,每个词句的含义是什么,它所表达的意义自己能否做到,以闻思通达逐字逐句的内容。

2、修行:调伏自心

要修持《大圆满前行》,把它的内容贯穿于心,通过修共同加行和不共加行来调伏自己,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修行人。

(二)如何实现这两个要求

1、发大心、发大愿

发大心、发大愿,心要坚强,克服一切困难。

2、祈祷三根本和三宝

时时以虔诚的信心祈祷本传上师、三根本及三宝:“请赐予我加持,愿我学这个法传承圆满,自相续与法完全相应,与往昔持明传承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

3、思想要开放

(1)学习过程中,不要束缚于“这是藏传佛教的法,我们汉传佛教的没必要学”或“这是宁玛派的法,其他教派的人不用学”等宗派之见,须知各宗派的教义互不相违。

(2)很多上师对各大教派的法义均能融会贯通。

A. 蒋扬钦则旺波既是宁玛派的也是萨迦派的,一生中接受了藏传佛教的各派传承,被公认为“七大教派之传承祖师”。

B. 法王如意宝对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宁玛派的教法,也都闻思过、修行过。

 

二、法王如意宝之序言

(一)《前行》涵盖了各宗派之教义

1、涵盖藏传四大教派的修法引导文

萨迦派的《三显三续引导文》、格鲁派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噶举派的《解脱庄严论》、宁玛派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2、也包含了汉地不同宗派的教义

如以《弥陀经》为主的净土宗、《华严经》为主的华严宗、《金刚经》为主的禅宗、《法华经》为主的天台宗,其教义也包含在这里面。

(二)《大圆满前行》的教法圆融

对一个佛教徒而言,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积累福慧二资、最后现前色身和法身,这方面任何教派都没有什么差别,所有纯洁清净的教法在究竟观点上是圆融的。

 

三、题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

(一)正标题

题目释义

(1)大圆满

A. 谁能通达轮涅所摄的万法摄于自己心中,光明的心与空性的心无二无别,谁就证悟了大圆满。

B. 名称:大圆满的境界又称为“明心见性”、“无二智慧”、“大手印”等等。

(2)龙钦宁提

A. 大圆满的分类之一,是将布玛莫扎的《布玛心滴》、莲花生大士的《空行心滴》归纳起来的甚深窍诀。

B. 摄集《四心滴》、《七宝藏》的一切精要,是藏传佛教真正的如意宝。

(3)前行

趋入正行前必须具备的最初前导。

(4)引导文

A. 何为引导文

要想修持前行法门,则需依靠本论文字作指引,通过学习它的词句和内容,找到真正的解脱方向。

B. 本引导文具殊胜加持

a. 传播范围广,具殊胜加持

《大圆满前行》的传播范围非常广,在国内外请购数量都非常大,就连汉地很多人,对它的信心也特别大,这就是作者和传承上师的加持。

b. 谁看谁得益

(a)《前行》的内容是华智仁波切以殊胜智慧立成的文字,谁看了,都能得到不可估量的利益。

(b)金旺堪布:“且不论《大圆满前行》的所有法句,哪怕是短短一页内容,无论是依止上师、轮回痛苦,看起来虽是普普通通的语言,但其法义的加持不可思议,看后定会融入你的心,令你的相续迅速转变。”

c.谁修谁得益

(a)正面

Ⓐ 喇嘛罗珠和法王如意宝都视前行为终生最重要的功课,其传承下的老弟子,在任何违缘和障碍面前,都不会随随便便地改变。

许多长期在法王如意宝前听法的老弟子有比较扎实的基础,虽然他们表现得很谦虚,但实际上他们内心的修证深不可测,正行的境界也全部证得了。

Ⓑ 意科喇嘛十分注重让弟子修加行,对不重视加行的弟子严厉批评,被批评过很多次的人,最终证悟境界比较高。

(b)反面

有些上师直接传讲大圆满正行,通过直指让弟子体悟心性。依靠上师的加持,有些弟子似乎通达了密法或禅宗的最高境界,但由于没有稳固的前行基础,尤其是缺乏共同加行中的看破今世,以至于处处贪图暂时的名闻利养,这样下来,修行并不长久,最后有些出家人还俗了,有些居士生邪见了,很容易误入歧途。

 

(二)副标题:普贤上师言教

1、释义

(1)普贤上师

华智仁波切对自己的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有极大信心,认为上师与普贤王如来无二无别。

(2)言教

此引导文是依如来芽尊者口传教言,不增不减记录下来并汇集成文,是前行教言的一个备忘录。

 

2、想开悟,有捷径

只要将传承上师的加持与自己的祈祷相结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开悟。

 

四、顶礼句

(一)总顶礼

1、内容

顶礼一切具无缘大悲之至尊上师!

2、释义

(1)解释一:华智仁波切的所有上师具足通达一切万法的智慧与利益一切众生的大悲,于这样的上师足下恭敬顶礼。

(2)解释二:“无缘大悲”代表观世音菩萨,这些上师与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作者对他们恭敬作礼。

(二)顶礼三大传承上师

1、顶礼句

如来密意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人中成善缘,循胜士迹究竟二利者,三大传承上师前敬礼。

2、释义三大传承

(1)如来密意传:佛陀以无言语、无表示的方式传授诸法,使如海眷属现前了实相密意,断证功德与本师成为无别。

(2)持明表示传:持明上师不通过语言、文字来传法,仅仅以身体的表示,比如直指虚空等,就能使弟子证悟法性,上师的境界全部融入弟子心中。

(3)补特伽罗耳传:莲花生大士来到藏地之后,依靠语言、文字来口耳相传,令弟子领受法义,依此实修而成就。

3、当对三传承上师生信心

自宗传承清净、圆满,后学者当对三传上师生起信心。

(1)自宗传承清净、圆满

A. 如来芽尊者曾说:“除了我之外,我以上的传承上师全部都是佛和菩萨的真实化现。”

B. 法王如意宝也说过:“除了我之外,我以上的传承上师都是住于持明果位的大成就者。”

(2)当对传承上师有感恩心

A. 传承上师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今生的快乐,而且是生生世世的快乐,有远见、有智慧的人要有强烈的感恩之心。

B. 磕头时应该把上师观为三大传承上师的总集来顶礼。

(三)顶礼无垢光尊者(龙钦巴)

1、顶礼句

法性界中证法身密意,光明界中见报身刹土,所化者前现化身利众,遍知法王尊者前敬礼。

2、释义

(1)“法性界中证法身密意”

从法身的角度,在无可言表的法性界中,无垢光尊者早已证悟了诸法不生不灭的法界密意。

(2)“光明界中见报身刹土”

从报身的角度,在显现的光明界中,无垢光尊者现见了具有五决定的圆满报身刹土。

(3)“所化者前现化身利众”

从化身的角度,在所化众生面前,无垢光尊者示现普通出家人形象,通过闻思修、讲辩著的方式度化无量有情。

(四)顶礼智悲光尊者

1、顶礼句

明智照见一切所知性,大悲光明现于所化界,开显深道顶乘教法者,持明无畏洲师前敬礼。

2、释义

(1)“明智照见一切所知性”:尊者的智慧,对一切世俗法和胜义法通彻无碍。

(2)“大悲光明现于所化界”:尊者的大悲光明,普现于一切所化众生界。

(3)“开显深道顶乘教法者”:尊者以其不共能力,开创了甚深密法的顶乘深道——“龙钦心滴”。

(五)小结

1、要经常祈祷上师

如果你没有其他祈祷文,可以念诵这几个顶礼偈,不断地祈祷三大传承上师、无垢光尊者、智悲光尊者。

2、祈祷之功德

相续中的烦恼通过上师加持即可遣除,智慧和大悲无形中会自然出现。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1001-定解B09-009

 

 

本课难点


一、圆满传承的必要性

(一) 缘起

1、缘起的规律

(1) 听法的过程中因为违缘而随便中断传承的危害

A. 即生中很多事情不能成功。

B. 生生世世也经常遇不到佛法,纵然遇到了,又会频频出现违缘。

(2) 举例说明

有些人很想圆满学一部法,但往往中间出现违缘不得不半途而废,这就是前世中断闻法留下的等流果。

2、 创造一个好的缘起

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要斩断中断闻法的相续:首先要再三地考虑闻法过程中如何避免和战胜违缘;做出闻法的决定后,不要轻易改变。

(二) 法王如意宝的宗风

1、 法王如意宝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法王如意宝一辈子听过无数法,不管在什么样的上师前听,从来没有中断过。

2、索达吉堪布

不管是听哪一部法,从来没有因打瞌睡而断了传承,只要上师传过肯定有圆满的传承。尽管中间身体不好或是有各种情况,但因为自己(索达吉堪布)把法看得很重,什么样的疾病、烦恼、违缘都没有中断过传承。

 

(三)断传承的缘起到底是有多不好

1、总说

(1)为来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2)在相续中种下不好的习气种子。

(3)增上罪业、增加痛苦。

2、有头无尾过患重重

(1)等流果和士用果

A. 等流果

所谓“等流果”,是指前世喜欢怎么样,后世也喜欢如此。断传承的恶习将感召来世也将屡屡退失誓言的等流果。

后世这种习气也会一直延续下去,乃至生生世世都很难遇到佛法;即使遇到了,每一次也会因各种违缘而断传承。

B. 士用果

士用果会使罪业不断增长。

上师如意宝说:“故意断一个传承,相当于毁坏一百座佛塔。”诸高僧大德也有这种说法。可见,这种罪业的士用果相当严重,将会招致罪业不断增长。

(2)异熟果

A. 异熟果会因罪业的严重程度,分别堕入三恶趣。

B. 即使获得人身,也会感受极其难忍的痛苦。

(3)他业卑劣

因为中断了这个法,其他修法也很难成功。

比如你在一个上师面前中断了闻法的传承,然后到另一个上师那里接受灌顶,虽然灌顶的功德不可思议,对自相续的加持也非常大,但因为前法的缘起被破坏,以致这个法的加持也难以获得。

(4)闻法之果卑劣

A. 闻法的果报十分善妙,但因为中断了传承,所以果报不一定成熟。

B. 即使成熟,时间也极为漫长,效果不太理想,根本不如圆满听受一部法的功德大。

(5)即生中圆满传承难以善终

A. 断了传承以后,如果想再接上将会十分困难,常因各种违缘而拖延,即生中不一定再有这个机会。

B. 一件善事没有圆满,其他善事也无法善始善终,终将一事无成。

 

二、各宗派的教义明明不一样,为何互不相违?

(一) 根正苗红

在藏地雪域,有八大修传教派、十大讲传教派等,这所有教派都是同一位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二)各派异同分析

1、总说

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为适应不同众生的根器、意乐等,而宣说种种法门、宗派及解脱之道,诸教派虽暂时抉择的方法、修行的仪轨等不相同,但究竟之密意皆成一趣,因为各派大师实则同一故。

2、 详细分析

(1)祖师均是同一化身

A. 如宁玛的莲师、格鲁的宗喀巴大师、噶当的阿底峡、噶举的达波瓦、萨迦的萨班更嘎嘉村等皆为同一化身。

a.四世班禅乐桑曲坚说:“大智成就莲花生,化身具德燃灯尊(阿底峡),又化罗桑扎巴华(宗喀巴),我无其余皈依境。”

b.二世达赖格邓江措大师说:“成就持明莲花生,五百顶饰阿底峡,金刚持佛宗喀巴,异身游舞吾顶礼。”

c.文殊化现慈氏贡唐仁波切说:“雪域开创佛法莲花生,彼义如理修持阿底峡,于彼遣除邪说宗喀巴,三者无二以教量成立。”

d.《莲花生大师传》云:“能仁授记多康山,阿底峡化罗桑扎,彼士出世藏得乐。”

e.《无偏佛教史》引述夏嘎措周让卓之语说:“于前弘时期由释迦佛授记之化身莲花生大士照耀佛法明灯,后弘时期莲师化现燃灯尊者,其化为具德上师乐桑扎巴等出世无数化身。”

f.赛仓洛藏华丹所著《格鲁史略》亦有如是记载和详细论说。

g.大智者土官在智慧品书中说:“阿底峡尊者、无等达波瓦和法王宗喀巴,皆为莲花生大士之化身。”

h.《莲花生大士略传》云:“尔时上地名萨迦,父名文殊母度母,其二所生吾化身,子名更嘎嘉村者,彼将重建吾神殿。”此语授记萨迦班智达,是莲花生大士之化身。

B. 藏土诸大德皆证萨迦班智达和宗喀巴及龙钦巴(无垢光),三者皆为文殊菩萨化身。

华智仁波切亦说:“五明通晓开显萨班尊,显密善说之源宗喀巴,一切佛法教主龙钦巴,雪域三大文殊我顶礼。”

(2)祖师们所抉择之法要无有差异

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大威德及明心见性等在已证显空无别的瑜伽士面前无有差异的。

A. 全知刚夏让卓尔云:“大手大圆中观等,智者之前同密意,愚者对此舍法也。”

B. 麦彭仁波切的《定解宝灯论》云:“有说自宗大圆满,超胜大手印等法,未证无有道名言;倘若真实已证悟,则于同一之密意,无有合理之分类。”彼云:“远离戏论大中观,自性光明大圆满,义同名称不相同,此外无有更胜见。”

C. 三世噶玛巴自生金刚云:“远离戏论大中观,远离伺察大手印,此乃诸聚大圆满。”

D. 密勒日巴在《胜乐金刚明释》中云:“心性明空无别者,大手印谓无分别,大圆满谓法界性,波罗蜜多谓空性。”

E.《明心见性论》云:“大圆满之前半彻却修法,三空相印,即禅宗之见性,其后半之妥嘎,身化虹光,即禅宗之向上,得禅宗唯靠自力修证,无甚方便接引,收效甚慢,而密宗除自力外,复得佛加持力,并且方便接引,收效急速等。”

F.《般若经》云:“不可言思智慧到彼岸,不生不灭虚空之体性,各别自证智慧之行境,顶礼一切三世如来母。”

(3)诸派、诸祖师不离大圆满

此诸多甚深法要还与修行者前世因缘亦有关系,但很多宗派的祖师大德均与大圆满有密切因缘。

A. 诸祖师与大圆满有密切因缘

a. 庆哲王修之见歌云:“我学的是萨迦教典,而精通的是宁玛密法,此前世因缘真稀奇。我修习是密咒道果,而证悟是自现大圆满,此前世因缘真稀奇。我祈祷的是瑜伽自在,而唯有莲师赐予加持,此前世因缘真稀奇。”

b. 宗喀巴大师在宁玛大成就者业金刚前听闻大圆满,此事《闻录恒河》中有记载,而大师所著阐明大圆满见修之《甘露妙药》,如今在宗大师著作全集中。

c. 觉囊派、噶举派等诸大德听闻大圆满之经历,在各自传记及《格扎佛教大史》里均有详尽记述。

d. 尤其目前以汉地为主,国内外众多高僧大德、有识之士对一生能成就之无上密法大圆满生信且修持者日见增多。

B. 诸宗皆不得离开密法

如日本《密教纲要》引弘法大师空海白帝语云:“诸宗皆好,各有优点,但均离不开密,离密即无诸宗,以密乃诸佛心印,离佛心何有诸宗,故密实集诸宗之长,为最完善、最方便、最迅捷的法门,为三世诸佛成道必由之径。”

 

(三)我们怎么办

1、切不可以凡夫之分别心妄加揣测、偏袒、诽谤

汉地佛教有禅、净、华严等八宗或十宗之分,藏土亦有宁玛、格鲁等八个派别,而仅宁玛又分嘎多、竹庆、白玉等支派。但无论如何区分,都是释迦牟尼佛和普贤王如来等亲传续经之究竟观点,并经各派传承上师如理修持,时至今日仍有不断成就之大德,故我等切不可武断认定为一真一假进而一取一舍。若他宗教法与自己想法稍有不同时,不可轻易诽谤,因为凡夫不能直接衡量诸佛菩萨深奥善说之义。

(1)佛菩萨示现种种,凡夫人难以测度

A.《神变经》云:“嗟!如来子,为成熟诸有情。如来现示众多方便,依众生种种根基而说法。有众生以菩萨能调伏,有以声闻,有以缘觉,有以天人,有以龙王,有以神变,有以国王,有以禅定,有以闻法,有以神通能调伏”等如是广说其义。

B.《华严经》云:“善逝幻变即无量,为调伏一切有情众,现示彼色形色等。”

(2)若妄加诽谤、偏袒则有造下舍法罪、谤法罪等危险

以自己少有某方面的微劣理智,增上傲慢,贪执自宗,嗔恚他宗,互为嫉妒,显露痴暗,诋毁圣法,造罪无边,唯有堕入金刚地狱,故应谨慎。

A.《宝性论》云:“何者依止恶友嗔恚佛,杀害父母罗汉破僧合,彼若思维法性必解脱,何人意嗔圣法无解脱。”

B.《日藏经》云:“宁可吾身碎,不应谤善法。”

C.《月灯经》云:“若于赡部洲,毁坏所有塔,何人诽谤法,此过较其大。若于恒沙数,杀害阿罗汉,何人诽谤法,此过较其大。”

D.《般若八千颂》云:“造五无间罪,不及谤法像。”

E. 经云:“谁人诽谤法,俱胝千万年,感受地狱苦,又生旁生界,生人盲卑劣,诸根不具足,不闻三宝名。”

3)若妄加诽谤、偏袒则有毁坏佛法之过失

麦彭仁波切之《三戒一体论》云:“自他偏袒之说法,即如有一父二子,其二子执为异父而诤论。”由此吾等作为佛教徒,纵然无力成办弘法利生之广大事业,但不能故意摧毁诽谤释迦佛传下的甘露妙法。

(4)与其出诽谤之言,不如闭口默言更好

如萨迦班智达说:“虽无能力弘佛法,而不应理损害法。”与其出诽谤之言,不如闭口默言更好。

(5)当发愿未来通达

《胜乐金刚续》说:“众生根基既无边,如来幻化亦无边,若于自宗不相同,即时不能作诽谤,应当发愿将来知。”

2、当观清净心

《父子相会经》云:“如来显现魔王形象来救度众生。”因此诸佛菩萨之化身在何处,吾等凡夫不可了知,故于一切恒时当观清净心。

3、以修学自宗为要

大恩上师法王晋美彭措亦经常向藏汉两地及国外众弟子引教证、理证,讲授诸教派互不相违之理,并谆谆教诫各宗派之观点虽不相违,但闻思修行时应以自宗为主,如此有传承加持。否则东奔西跑无有定准而行,始终不可获得究竟深妙之正见。

参考资料:《入行论广释》《不忘》《胜乘妙梯》

 

编写师兄:定解B17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7139-定解B19-008

 

 

 


讲记脉络

 

一、修前行有何必要

(一)现象

藏传佛教中,在学习、修持最高的密法之前,都有修加行的传统。

(二)原因

1、从弟子的根基来看

解脱必须依靠修行次第,极个别利根弟子和具超越功德的上师二者因缘聚合时,不经地道当下便可开悟,但绝大多数普通修行人要依照传承上师常用的规矩次第修行。

2、传承上师重视加行

(1)自宗上师重视前行

宁玛巴了不起的大证悟者华智仁波切及其传承弟子纽西龙多、堪布阿琼、堪布根华、托嘎如意宝、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等传承上师,都对加行法门非常重视。

A. 华智仁波切

a. 修行:依照无垢光尊者《大圆满心性休息》的次第修行共同、不共同加行。

b. 撰著《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在如来芽尊者面前听了二十多次加行,最终才汇集出这部《前行引导文》。

B. 顶果钦哲仁波切

顶果钦哲仁波切在《成佛之道》中说:“不要以为前行法是某种比较初级、属于初学者的简单修持,或者不如大手印、大圆满等法门深奥。事实上,前行修持之所以放在最开头,就是因为它具有关键的重要性,是一切修持最重要的基础。如果直接就去做所谓的‘主要修持’,而没有以前行来做预备,这对我们一点帮助也没有。因为我们的心尚未准备就绪,就像在一个冰冻的湖泊上建筑漂亮的房屋一样,根本无法长久,天气一暖和必将毁于一旦。”

(2)诸地大德均重视前行

尼泊尔、印度、藏地的大德门下弟子都有一种超胜的特点——任何违缘也不能毁坏他们的修证,各方面验相均证明其境界非常高深。

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之后,并没有传甚深的法门,而是到处宣讲前行法。

3、前行是成为合格的修行人的保障

(1)理上对比而说

A. 成为合格的修行人,获得甚深的证悟境界,必须要下一定的功夫才有收获。

B. 如果把修行想得特别简单,没有证悟就怨天尤人,甚至对佛法和上师生起邪见,最后自他皆会堕落。

(2)例上对比而说

意科喇嘛是华智仁波切的弟子,依止其的弟子在前两三年中就是反复修加行,结果其弟子在十年浩劫期间显得尤为坚强,几乎没有一个改变初衷。而那些停留于表面闻思的人,纷纷退失信心、毁谤佛法。

(3)喻上对比而说

A. 比喻:如果刚开始不会b、p、m、f等拼音,学后面的语法就会特别困难。

B. 意义:前行的基础打好了,学起来才会游刃有余。

(4)当今之怪现状

A. 弟子:有些人刚刚学佛就想马上开悟,找到一个具法相的上师后,让上师今天灌顶,明天讲引导文,后天就让自己成就,要求特别高。

B. 上师:不需要弟子修加行,甚至不需要灌顶,就给弟子传最高的法。

4、教诫

(1)要依靠次第而修

要看自己的根基能不能与法相应,如果没有相应,到时候你很可能对佛法生起邪见,最后修什么也不会成功。

(2)佛法珍贵,当使其融入自心

A. 佛法的这种伟大精神、不可思议的理念,任何学说均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一切事物最初的发展与兴盛,乃至最后的衰败与灭亡,完全是诸法无常、高际必堕的实证。懂得佛法的人遭遇挫折痛苦时,根本不会一蹶不振、怨天尤人。

B. 佛陀伟大的修行证悟境界,纵然只沾到沧海一粟,也会终生受用不尽。

C. 为了让它在自相续中永远存留,必须要下一番功夫——修加行。

 

二、遣除普遍之疑虑

(一)疑虑一:“为什么不修持其他的法,而单单选择修加行呢?”

1、修持共同前行的必要性

(1)共同前行的目的——生起出离心。

(2)修持四外前行的必要性

A. 人身难得:如果没有这种理念,人身的定位就没有把握好。

B. 寿命无常:虽然觉得人身很难得,但若没有观无常,不精进修行也没用。

C. 因果不虚:光是观无常还不够,还要知道人死后随业力而转,造恶业堕入三恶趣,行持善法转生三善趣。

D. 轮回过患:无论转生善趣还是堕入恶趣,统统是轮回,而不是解脱,故应当从中出离。

(3)修持四外前行的结果

A. 一定要修

a. 诚如禅宗所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b. 佛法的意义要真正去修,没有修的话,表面上说得再漂亮,一旦生老病死降临到头上,完全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若真正通过修行,使佛法融入自心,虽然外表上没什么超胜之处,但他面对死亡和违缘挫折时,相当坦然、相当安详。

B. 修行之结果

一定会断除对今生和来世的贪执,真实生起出离心。

2、修持不同前行的内容及必要性

皈依:进入佛门的标志。

发心:区别大小乘的分水岭,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修行。

念修金刚萨埵:无始以来在轮回中所造的自性罪和佛制罪,一定要通过“念修金刚萨埵”得以清净。

供曼茶罗:成佛需积累广大福慧二资,这就要“供曼茶罗”。

上师瑜伽:依靠上师加持,遣除相续中的所有障碍,现证诸法的实相境界。

(二)疑虑二:“每个加行为什么要修十万遍呢?”

调柔自相续之必要:这是传承上师们规定的,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保质保量地修完加行,但至少也要圆满十万遍的数量,这样自相续才会调柔。

 

(三)疑虑三:“修加行是藏传佛教的传统,与汉传佛教有很大差别吧?”

1、略说

加行的内容在汉传佛教中全部都有,只不过没有系统地归纳过、强调过罢了。

2、详说

顶礼:虽然有些动作稍有不同,但在汉传佛教中,没有哪一部经论说不需要顶礼。

皈依:皈依不是办个皈依证、上师认定一下就可以了,必须要反反复复在上师三宝面前念皈依偈。

发菩提心:凡是学习大乘、承诺利益众生的人,不可能不必念修发心偈。

忏悔:汉地也有那么多忏悔文,念百字明的功德在续部中不计其数。

供曼茶罗:汉地供养诸佛菩萨时也有各式各样的供品。

 

三、前行之修行次第

(一)共同加行

1、条件具足当入座修

(1)倘若各方面因缘具足,应将琐事全部放下来,通过入定的方式修行。

入定并非是什么都不想。

(2)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出入定达到任运时,走路、吃饭都可以修,但刚开始的时候还是要座上修。

2、四座而修

有条件的话,每天最好能修四座:早上一座、上午一座、下午一座、晚上一座,每座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左右。

上班族至少也要保证早上一座、晚上一座。

3、具体如何修

(1)入座的准备

A. 行:在入座之前,首先要杜绝一切散乱之因,把电话拔掉、手机关掉,乱七八糟的事情处理好。

B. 心:内心要下决心:“我要入座半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什么事情都不管。”

(2)入座的观察修

先要皈依、发心,然后一直思维所观的内容。

(3)结座回向

结座出定时,不要忘记作回向。

(4)小结

最初皈依、发心;中间一心一意地修持;出座时看自己修得好不好,不好的话谴责自己,好的话就随喜自己,之后开始回向善根。

4、修量要求

《前行实修法》中有五十几个引导文,一个引导文修三天的话,起码也要修好几个月。

 

(二)不共加行

1、传统

从皈依开始修。

2、我们的安排

(1)如何安排

从“上师瑜伽”修起:磕头和上师瑜伽一起修,一边念上师的祈祷文一边磕头,修不共加行时先圆满上师瑜伽,然后再修其他法。

(2)为何如此安排

修加行也好、正行也好,全部要靠上师的加持,若没有上师加持而仅凭自己的能力,想成就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每个人应先祈祷上师加持自己修加行圆满。

3、教诫要坚韧

运动员为了争得金钱或名誉,每天都要刻苦锻炼,那我们为了究竟解脱,修持顶礼辛苦一点也有必要。

 

四、磕头之具体修法

(一)不同的顶礼方式

可以按照《前行》中的皈依境来观想,也可如乔美仁波切所说,把自己的上师观为所顶礼的对境。

(二)详说磕头的具体修法

1、观想皈依境

(1)皈依境的选择

选择自己很有信心的本尊。

(2)皈依境本体无差别

把水晶放在不同颜色的布上,它会映出不同颜色。同样,把上师观为与莲花生大士无别,莲花生大士的加持就会融入自心;把上师观为与释迦牟尼佛无别,释迦牟尼佛的加持会融入自心;

(3)抓住皈依境的根本

最关键的就是把上师观为所皈依的对境。

(4)明观皈依境

A. 观如意树

先将自己周围观想成清净悦意的佛刹,正前方有一棵具五个树枝的如意树。

B. 如意树不同位置的观想

a. 略说

中间与前方是佛宝,左右两边是僧宝,后方是法宝,此皈依境即是三宝所依。

b. 详说

(a)中间的树枝上:本体为根本上师,形象是邬金莲花生大士,双足以国王游舞式安坐,所有服饰等都非常圆满庄严。

(b)右边的树枝上: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金刚手菩萨、除盖障菩萨等八大菩萨为主的大乘圣众;

(c)左边的树枝上:是目犍连、舍利子为主的小乘圣众。

(d)前方的树枝上:是释迦牟尼佛为主的十方三世诸佛。

(e)后方的树枝上:是大圆满续部为主的经函。

2、观自己

(1)顶礼者都有谁

把自己的身体观为无量身体,每一个身体前面是害自己的怨敌、大仙儿、魔等,左侧是今生的母亲,右侧是今生的父亲,周围是浩瀚无边的六道众生。

(2)如何顶礼

大家一起面向莲花生大士为主的皈依境双手合掌,身口意三门毕恭毕敬,幻化为无量无边的身体顶礼。

3、合掌

(1)合掌方式

A.当取

a.双手如《大解脱经》所云:“如莲花待放,合掌于顶上。”

b.应如莲花苞一样空心合掌。

B.当舍

合掌时不可仅仅以两手的指尖接触,也不可掌心毫无空隙地并拢。

(2)合掌于三处

A.首先:在心间一合掌

表示对诸佛菩萨的恭敬之情。

B. 第二:合掌在头顶发旋处

a. 观想对佛陀金刚身顶礼。

b.依此自己无始以来身体所造的一切罪业得以清净。

c. 获得佛陀金刚身的加持。

C. 第三:合掌在喉间

a. 观想对佛陀金刚语顶礼。

b. 依此自己无始以来语言所造的一切罪业得以清净。

c. 获得佛陀金刚语的加持。

D. 第四:合掌在心间

a. 观想对佛陀金刚意顶礼。

b. 依此自己无始以来内心所造的一切罪业得以清净。

c. 获得佛陀金刚意的加持。

E. 合掌后

三门合掌之后,观想得到三门清净的功德,遣除三门一切罪业。

4、五体投地顶礼

(1)长头短头都可以

可以磕长头,也可以磕短头,在佛经中均有记载,但如果你身体比较好,最好还是磕长头。

(2)五体投地

A.站起来时身体要挺直,伏下去时五体投地——前额、两手掌、两膝盖这五个部位接触地面。

B.观想清净五毒,获得五身,以及得到佛陀身、语、意、功德、事业五种加持。

(3)五体投地之后的合掌

有些人磕长头时,趴下去后在顶上一合掌,然后再起身,这样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

(三)教诫

1、顶礼当如法

(1)应舍

在磕头的过程中,不要一边顶礼一边身体东张西望,口中胡言乱语,心里也是心不在焉。

(2)应取

应该身体恭敬作礼,磕一个头口诵一遍祈祷文(磕完十万个头,刚好祈祷文念了十万遍),心中尽量把皈依境观想得清清楚楚,若实在观不起来,也要对皈依境有清净的信心、恭敬心。

(3)不如法顶礼之过失

华智仁波切:“除了自己的身体白白受累以外,没有任何实义”。

“没有任何实义”:只不过是低劣加否定[1]而已,实际上是功德很小的意思。

(4)如法顶礼之功德

A. 顶礼一次,将获得身下所覆盖的面积直至金刚大地以上所有微尘数的转轮王位,或者得到佛陀无见顶相的功德。

B. 把上师观为本尊或莲花生大士,然后一边顶礼一边祈祷,如此哪怕是一刹那的忆念,也远远胜过千百万劫中忆念本尊、修持本尊的功德。

2、顶礼当坚忍

在修行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违缘,各种情况都会出现,但对坚强的人来讲,任何困难都可以面对,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修加行一定会圆满的!

(1)学院好几个道友已经修三四次加行了

(2)很多人由于缺乏精进心,比较散乱懈怠,再加上遇到各种违缘,有意义的法总是修不完。比如,有些人尽管皈依了一二十年,一遍加行都没修完。

 

五、再再教诫加行的重要性

(一)普通修行人要从加行次第起修

1、确认自己的根基

佛教中虽有个别“特殊人物”能一闻千悟,但你没有出现这种成就验相时,应该把自己看成普通人。

2、普通人就要次第起修

高深的境界暂时不要谈,必须先从基础打起。

(二)修行要有毅力和决心

只要有强大的心力,要修五十万加行,总有一天会圆满的。

(三)前行法是一生修行的保障和基础

1、例说

(1)大恩上师自己:对《前行》的法义有极强烈的希求心,一部分内容也融入了自相续,以此见解引导,在出家团体中一直没有退下来。

(2)与大恩上师一起出家的很多道友:因为没有学过这部论典,对佛法的定解不稳固,以至于现在要么还俗了,要么有种种情况发生。

2、理说

这次修五加行,对今生乃至生生世世是最好的开端。

(四)修法过程中要祈祷上师加持

在修行过程中,一定要始终祈祷上师三宝,尤其是祈祷法王如意宝。

1、法王加持大

在末法时代法王的加持非常强。

2、回报上师恩德的唯一方法

在末法时代,法王以慈悲之手,把我们从轮回苦海中捞了上来,安置于解脱的岸边,用其他方式根本无法回报法王的恩德,只有祈祷上师如法修行,才能回报上师之恩德于万一。

(五)要数量也要有质量

1、不仅仅是数量上完成,同时还要保质保量,每一项最初以菩提心摄持,最后将善根回向一切众生。

若能做到这一点,诸佛菩萨的加持会逐渐融入你的心,慢慢瓦解一切自私自利,利他心进而日益增上。

2、发心上要把握住

磕头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利益众生!

 

编写师兄:定解B16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100A-定解B16-002


名词解释


原文:我这次讲《前行》有两个要求:一、希望大家在学习期间善始善终、圆满传承,明白《大圆满前行》从头到尾到底讲了什么,每个词句的含义是什么,它所表达的意义自己能否做到……这些方面详详细细去思维。

传承:更替继承。

——《汉语词典》

 

原文:学习的时候,若能时时祈祷三根本及三宝:“请赐予我加持,愿我学这个法传承圆满,自相续与法完全相应,与往昔持明传承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

三根本:佛教密宗说上师、本尊和空行三者为三尊。 

——《藏汉佛学词典》

上师:

总摄法、报、化三身为一体的根本上师。

—— 《佛学词典》

受法于金刚上师,此上师即是自己的“上师”。最亲近的上师,能传予法要者,即“根本上师”。                             

——《密宗百问》(谈锡永著)

本尊:

(术语)梵语曰娑也地提嚩多。此译本尊。本有而于出世间为最胜最尊,故名本尊。又于诸尊中以其尊为本而尊崇之,故名本尊。大日经本尊三昧品于本尊说字印形之三种。字者,等之种子也,印者,金刚杵罥索等之三昧耶形也,形者,相好具足之尊形也。大日经疏二十曰:“本尊者,梵音娑也地提嚩多,若但云提嚩多者直所尊之义也。尊亦云自尊,自所持之尊也。”演密钞十曰:“诸圣随行者本所宗主,故名为本尊。”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护法:

(术语)护持自己所得之善法也。又拥护佛之正法也。俱舍论二十五曰:“护法者,谓于所得善自防护。”无量寿经上曰:“严护法城。”佛菩萨觉世济人之道,无大有力者护之,则道将灭。故上自梵天帝释八部鬼神,下至人世帝王及诸檀越,皆保护佛法之人,称之曰护
法。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原文:我还要强调一点,大家在听受《前行》时,思想一定要开放,不要认为“这是藏传佛教的法,我们汉传佛教的没必要学”,或者“这是宁玛派的法,其他教派的人不用学”。这种观念非常狭窄,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当今世界各国都在以开放的心胸,彼此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如此才有进步的机会。我们佛教各宗若闭门造车、画地为牢,实为不智之举。从历代传承上师的传记中看,很多上师对各大教派的法义均能融会贯通。例如麦彭仁波切的上师蒋扬钦则旺波,他既是宁玛派的也是萨迦派的,一生中接受了藏传佛教的各派传承,被公认为“七大教派之传承祖师”。包括我们法王如意宝,对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宁玛派的教法,也都闻思过、修行过。所以,各宗派的教义是互不相违的,对此大家务必要注意!

宁玛派:

藏传佛教派别之一。公元八世纪中,土蕃王赤松德赞时由印度传入西藏,印度佛学家莲花生加以弘扬。俗以此派所穿袈裟僧帽为红色,故称为红教。该派自称传承宏扬吐蕃时期所译的旧密咒为主。

—— 《佛学词典》

萨迦派:

十一世纪中,款.衮却杰波首建萨迦寺,创立以道果论为法要的藏传佛教一派系名。后经萨钦等五代祖师弘扬,兼有僧俗两系传承。至十二世纪萨班、八思巴叔侄与蒙古皇帝缔结法缘,萨迦法王因以统治全藏。百余年间禀承皇旨,法王兴作法事,颁布政令,本钦等则执行政令,至十四世纪中叶失去政权。

—— 《藏汉佛学词典》

格鲁派:

1. 在十五世纪由宗喀巴.洛桑扎巴创立,1409年(明永乐七年)宗喀巴创建噶丹寺,标志着该派的形成。“格鲁”,意为“善律”,故又称善律派。又因建噶丹寺故又名噶丹派。俗以此派所著袈裟和僧帽均为黄色,又称之为黄教。2. 宗喀巴的信徒。

—— 《佛学词典》

噶举派:

“噶”意为“佛语”,“举”意为“传承”,“噶举”意为“口授传承”。由于这一派重视口授伟承,所以称为噶举派。这一派从最初起就有两个传承:由琼波南交传出者,名为香巴噶举;由玛尔巴传出者,名为达波噶举。 

——《佛学词典》

 

原文:《大圆满前行》译成汉文之后,法王专门为其写过一个“序”。他老人家在序言中说,此《前行》涵盖了藏传四大教派的修法引导文——萨迦派的《三显三续引导文》、格鲁派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噶举派的《解脱庄严论》、宁玛派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这些道次第的内容皆可归摄于此。不仅如此,广弘于汉地的显宗各派,如以《弥陀经》为主的净土宗、《华严经》为主的华严宗、《金刚经》为主的禅宗、《法华经》为主的天台宗,其教义也包含在这里面。

净土宗:

又名莲宗,或念佛宗,主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中国以晋时慧远大师为初祖。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华严宗:

依华严经而立宗,故名华严宗。此宗乃以陈隋间杜顺和尚为始祖,后来因为贤首国师所发扬,故又名贤首宗。此宗论一切万法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一切互不相碍互相融入。修法界观,以高度平等的眼光,体察万事万物,凭此证入一真法界,即得佛智。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禅宗:

以禅那为宗的宗派。因此宗偏重于修心,以心传心,直传佛祖的心印,故又名“佛心宗”。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天台宗:

隋智者大师所立,因居天台山,故即以山名其宗,此宗以法华经、涅槃经、大品般若经、大智度论等为主,明一心三观的妙理。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原文:拿我们五明佛学院来说,各教派的四众弟子都在不断地学修《前行》。

五明:

(名数)西域内外学者,必宜学习之处,有五明,故云五明处:一、声明Śabdavidya,明言语文字者(见声明顶)。二、工巧明Silpakarmasthānavidyā,明一切工艺技术算历等者。三、医方明Cikitsāvidā,明医术者。四、因明Hetuvidyā,明考定正邪,诠考真伪之理法者,所谓论理学也。五、内明Adhyātmavidyā,明自家之宗旨者。前四明与自他同;内明之一,与自他各学异。婆罗门以四吠陀论为内明,佛教以三藏十二部教为内明,明者阐明之义,各开阐其理而证明之,故曰明。又明为智之异名,各依其学而得其智,故曰明。西域记二曰:“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大论:一曰声明,释诂训字,诠目疏别。二曰工巧明,伎术机关,阴
阳历数。三曰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针艾。四曰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伪。五曰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菩萨地持经三曰:“明处者有五种:一者内明处,二者因明处,三者声明处,四者医方明处,五者工业明处,此五种明处菩萨悉求。”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原文:大圆满:是藏传佛教中至高无上的法。谁能通达轮涅所摄的万法摄于自己心中,光明的心与空性的心无二无别,谁就证悟了大圆满。在其他教派中,这种大圆满的境界又称为“明心见性”、“无二智慧”、“大手印”等等。

大手印:

为藏传佛教噶举派的最高修法。主要是把修中观而证得的空性见和依密教的方便道而引生的大乐二者结合而修,即得现证三身的一种法门。旧密所说究竟果位或殊胜成就,极无变异之乐,与第一刹那所得印证此乐之一切种色,无亏无盈,体性如初,乃至虚空未尽,常住常静,斯之谓印;断、证、心德三大具备,斯之谓大,故大手印。 

——《佛学词典》

 

原文:反之,若一开始就把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修得非常圆满,那么上上的功德——对三宝的信心、利益众生的菩提心、积累资粮、忏悔业障等,自然而然可以显现出来。

资粮:

(术语)资为资助。粮为粮食。如人远行,必假粮食,资助其身。欲三乘之证果,宜以善根功德之粮,资助己身也。最胜王经六曰:“具足资粮,超诸圣众。”唯识论九曰:“为趣无上正等菩提,修习种种胜资粮故。”同述记九末曰:“菩萨,因之初位资益己身之粮,方至彼果,故名资粮。”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业障:

(术语)恶业之障碍。恶业妨正道者。涅槃经十一曰:“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俱舍论十七曰:“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业障。”华严经世主妙严品曰:“若有众生一见佛,必使净除诸业障。”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原文:我们长期在法王如意宝前听法的老弟子,一方面自己修行很惭愧,但另一方面,可以骄傲地说,许多人有比较扎实的基础,今后一个个必定会获得不共的特殊修证。当然,修证的境界越高,越不会说“我今天看见什么”、“我现在证悟了什么”,把大圆满顿超直断的境界轻易显露出来。通常他们会表现得很谦虚,说自己只不过修了一点加行、观了一点无常,但实际上他们内心的修证深不可测,不但打好了加行的基础,正行的境界也全部证得了。

顿超:

不依次第,直接达到甚深不可思议的根本禅定。 《白玛邓登尊者传》

——《藏传佛教辞典》(中华佛典宝库编)

直断:

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云:
  依于本净空,以证悟离戏论之赤裸觉性,并将一切诸相融于法性空中,(是名且却)。

——《九乘次第论集》

 

原文:如来密意传:佛陀以无言语、无表示的方式传授诸法,使如海眷属现前了实相密意,断证功德与本师成为无别。就像密宗各大历史书中所说的一样,大圆满的十二大本师(最后是释迦牟尼佛、嘎绕多吉)对眷属进行意传加持,最终令其完全开悟。这种传承在显宗中也有,比如在佛陀时代,佛陀相续中的戒体,极个别特殊弟子自然而然得到,这也是佛陀以意智慧而传授的。如来密意传的佛陀亦是传承上师之一,倘若没有这个最初的传承,我们在释迦牟尼佛前顶礼无法安立。

戒体:

(术语)防非止恶之功能也。戒法授受之作法成就时,指防非止恶之功能,发现于受者身中者谓之戒体。此戒体旧译云无作,新译云无表。随顺此戒体而于身口意三业表现如法之所作,谓之戒行。论于戒之四科(戒)。楞严经一曰:“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原文:以前如来芽尊者曾说:“除了我之外,我以上的传承上师全部都是佛和菩萨的真实化现。”法王如意宝讲《前行》时也说过:“除了我之外,我以上的传承上师都是住于持明果位的大成就者。”尽管这些是自谦之词,但也足以体现这个法的殊胜性。现在这个法传到了我们这里,大家务必要重视——这方面我本想说很多话,但今天不多说了。

持明:

修持密乘、证得成就者。明谓密乘本尊大乐智慧,深入修持此智慧者,称为持明。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此颂从智、悲、力三个方面进行赞叹:尊者的智慧,对一切世俗法和胜义法通彻无碍;尊者的大悲光明,普现于一切所化众生界;尊者以其不共能力,开创了甚深密法的顶乘深道——“龙钦心滴”,并将此广弘于人间。在上师持明无畏洲面前,作者恭恭敬敬地顶礼。

世俗:

(术语)世有隐覆真理之义,可毁坏之义。俗有显现流世之义,显现顺于人情之义。世事即俗法,三界之事法,悉具此二义,故曰世俗。唯识述记一本曰:“世谓覆障,可毁坏义。俗谓显现,随世流义。”俱舍光记一本曰:“言世俗者,有遍之法隐障真理名世,事相显现随顺俗情名俗。又解,有遍之法可毁坏故有对治,故名为世,俗即世名俗。”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胜义:

又作第一义、真实。指胜于世间世俗义之最胜真实道理。即无相之所行,不可言说,绝诸表示,息诸诤论,超越一切寻思之境相。据《显扬圣教论》卷十九载,如圣道、涅槃、真如等,均为超越世间习俗的真理,故称胜义谛;反之,世间通俗的道理,则称为世俗谛。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原文:宣讲正式内容之前,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论前有许多顶礼传承上师的偈颂,字面上稍微有一点难懂,但这与获得传承加持、传承证悟有非常大的关系,故而不可轻易忽视。

偈颂:

梵语偈陀,此译为颂。梵汉双举云偈颂,吴音也。梵之偈陀如此方之诗颂,字数句数有规定,以三字乃至八字为一句,以四句为一偈。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原文:对一个佛教徒而言,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积累福慧二资、最后现前色身法身,这方面任何教派都没有什么差别,所有纯洁清净的教法在究竟观点上是圆融的。

色身:

(术语)三种身之一,自四大五尘等色法而成之身,谓之色身。楞严经十曰:“由汝念虑,使汝色身。”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法身:

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档案编号B01001-定解B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