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27课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正式讲课

一、分析暇满人身之因

(一)正说

(二)教证

二、如何使用暇满人身

(一)树立见解(对应闻思)

(二)实地修持(对应修行)

(三)修行之果(对应果)

三、劝诫:没有生起人身难得定解前,务必精进修持

总结偈

 

展开分析

一、分析暇满人身之因

(一)正说

1、略说

2、详说

(二)教证

1、教证及解释

2、例说:出家并非巧合

3、如何做

二、如何使用暇满人身

(一)树立见解(对应闻思)

1、应舍之行为

1)因的角度

正说:无恶不作,比恶趣众生还下劣

A. 略说

B. 详说

a. 造恶角度:和恶趣众生对比

b. 行善角度:毫无造善业能力

公案:米拉日巴尊者和猎人怙主金刚

A. 公案内容

B. 旁述:应该看《米拉日巴尊者传》

例说:上师自身为例,说明小小的故事有时能改变人的一生

C. 劝诫:应多观修人身难得

a. 正说

b. 原因

a1. 略说:许多人不像一个人

a2. 详说:

c. 结论

为什么:佛教敏锐的智慧没有发现享乐的亮点

2)果的角度

正说:人身更容易成为恶趣坠石

例说:三武一宗

A. 具体阐述

B. 结论

a. 果的角度:一生所造弥天大罪非常可怕

b. 因的角度:

消归自心:正面说/反面说/如何做

2、应取之行为

1)今生角度

说明道理

A. 正说:行善造恶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遣疑/例说

B. 教证: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

应如何做

A. 正面说:应惜此身行善法

B. 反面说:未行善法的过患

补充:

2)来世角度

说明道理

应如何做:从来世过患角度说明现在应努力

(二)实地修持(对应修行)

1、侧重修的角度

1)正说:以三殊胜摄持

2)别说:正行无缘

因的角度:要长期串习(人身难得)

果的角度:对世间厌恶(产生厌世心)

2、侧重行的角度

屡次观修并付诸实践

(三)修行之果(对应果)

1、界限:例说——金厄瓦格西终生未眠

2、消归自心

1)正说:高标准/低标准

2)分说:

高标准:一生念九亿遍心咒

低标准:

A. 正面说:要很精进,不偷懒

B. 反面说:完全不睡也不行

三、劝诫:没有生起人身难得定解前,务必精进修持

 

总结偈:

一、偈颂

二、偈颂解释

三、劝诫: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本课难点

为什么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今生是决定永善或永恶的关键。……大家要深深思索:如果今生没有依靠人身得到坚固地(佛果),来世很难再获得这样的人身,一旦转生于恶趣中,到时根本没有正法光明,对取舍之处也懵然不懂,则很难从恶趣中出来,只会越来越向下堕入无边深渊,故从现在开始就必须百般努力。

几句简简单单的话,仔细思索起来却十分恐怖。为什么一旦堕入恶趣就很难再成为人了呢?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生活在野外或者海中,生前有吃肉的习惯,转生为旁生时也会变成食肉动物,杀害别的生命,以此恶业死后只会继续下堕到地狱饿鬼;如果转生为食草动物,经常面临着被啖食的恐怖,被吃掉时会生起极大的嗔恨心,以此原因会继续下堕;如果是家养动物,要经常感受被奴役的痛苦,年老一无是处的时候往往被无情的抛弃或宰杀,也不会转生到善趣。

一旦堕入饿鬼道,每天都在贪求食物而不得,饥渴交迫,甚至为了抢夺一口痰互相打的头破血流,如果投生为空游饿鬼,每天都想着伤害其他生命,在恍恍惚惚中始终怀有害心,这样的状态,死后必定下堕地狱。而在最轻的复活地狱中,每天不间断的互砍互殴,一日之内,万死万生,在恐惧和嗔恨中度日,又怎么可能有机会转生善趣呢?

除了各种条件造成的恶性循环外,三恶趣众生自身的不懂取舍是难以出离的关键因素。生而为人,我们可以选择吃素或者吃肉,可以选择行持善法或者行持恶业,但是你能对一只老虎讲杀生的过患吗?能对饿到极点接近崩溃的饿鬼讲布施安忍持戒吗?在地狱惨叫的众生能有心情听你说哪怕一个偈颂吗?

就算因为偶尔的善根种子萌发,恶趣众生也有转生为人的时候,但是由于同行等流果,他们往往依然吝啬、贪婪,嗔恨,由于感受等流果,即使转生为人也感受贫贱、多病等,虽然生而为人,但因外界的不如意以及自身的恶种子因缘聚合,再次行持杀生偷盗等恶业,死后依然会下堕回到恶趣中,这种难以打破的悲催命运要靠什么才能摆脱呢?

正如《入中论》所说:若时自在住顺处,设此不能自摄持,堕落险处随他转,后以何因从彼出?

前世的愿望,今生的使命

能够有条件修法的人身,并不是偶然侥幸得到的,如本课中所说,是多生累劫中积集福慧二资的果报。正如《前行备忘录》所说:要得到闲暇,需要守护清净戒律;要得到圆满,必须大量累积布施等福善。为了获得暇满人身,还要以清净的发愿来衔接……”

因为胎障,我们已经失去了前世的记忆,前半生随着世间而转,多造恶业,直到佛法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了想要修行的心。由果推因,我们必定曾经为了获得这个人身而百般努力,曾经多少次闭着眼睛默默发愿转生为人。如今终于梦想成真,并被善知识摄受,学习取舍的道理,可以说,投生为人,不为享受,不为事业,不为家庭,我们就是为了修行而来,这就是我们今生的使命。

以戒律和福善得到的人身,如此珍贵,如何使用它,能否充分利用它,让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认真对待,仔细思索的。人身是一柄锋利的宝剑,用得好可以斩断无量烦恼,用不好会伤及自身,如何取舍,就看我们自己的了。

编写师兄:定解B12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5027-定解B06-001



本课窍诀

 

暇满人身是如何得到的?

这样的暇满人身,并不是平白无故或偶然侥幸获得的,而是多生累劫中积集福慧二资的果报。正如《前行备忘录》所说:要得到闲暇,需要守护清净戒律;要得到圆满,必须大量累积布施等福善。为了获得暇满人身,还要以清净的发愿来衔接……”

 

小小的故事有时能改变人的一生

我病好上学以后,有一年夏天,跟同学索朗泽让去宗塔草原,那里遍地开满鲜花,非常美丽。我们先在河边洗了脚,然后坐在草地上,我给他讲了《米拉日巴尊者传》和一些故事,大概讲了一下午。他听着听着,眼泪就流下来了。虽然他成绩不太好,之后没能考上师范学校,但至今仍记得有些故事。去年他碰到我时,说:我们读中学时,你就给我传过法,我的印象还是很深,当时对佛法生起了很大信心。其实小小的一个故事,有时就能改变人的一生。我以前编《智海浪花》时,有些大学生读了米拉日巴的《传记》和《道歌集》后,开始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最终踏上舍俗出家之路,这种现象不乏其数。

 

佛教徒的所作所为影响着佛教的兴衰

禅师的这番话语,我们后学者不得不反思。现在有些出家人或修行人,知足少欲、生活简朴,行持真正的佛法,这很值得称道。但也有一部分人,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对社会和佛教没有任何贡献,反而引发世人对佛教的误解。作为一个佛教徒,倘若自己行持善法,对国家、社会会有非常大的利益,即使没能力做一些事,以清净心发愿的话,无形中也会给众生带来幸福安乐,这是毫无疑问的。反之,假如没有这样做,而是对钱财非常贪婪,从不守持清净戒律,行为也不如法,这种人泛滥成灾的话,确实给社会带来压力。所以,大家在了解人身难得的同时,对历史也有必要回顾,当前状况要跟以前佛教毁灭的因素进行对比。

 

未来快乐的钥匙,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一篇文章叫《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里面就说了,一个成熟的人能掌握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必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同样,未来快乐的钥匙,也握在我们手中,关键看自己选择什么样的方向。如果对因果循环深信不疑,则不会眼睁睁地跳入深渊,但有些人因为环境、业力等的影响,对恶趣痛苦半信半疑,这样一来,难免行为中会有一些偏差。

 

善加保护身体,依靠它做广大福德

虽然见身犹如怨仇是众苦之源,然也应善加保护,因为此身如果具足戒律长久存活,依靠它能作广大福德。如云: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因此,行持善法之人,在世上就算住一天,也有很大的利益;而天天造恶业的人,倒不如早一点离开好,即使变成旁生也比现在强,至少不会像人一样造恶业。

 

出离心和信心是修行中关键的要点

诚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言:无人山谷岩洞中,恒具出离厌世心,上师乃为三世佛,强烈坚信永不离。我非常喜欢这个偈颂。米拉日巴在无人的岩洞里,并不是一两天,而是恒时对轮回一切毫无兴趣,就像男女感情破裂后,觉得整个世界没有意义一样,始终有种厌离心;同时,坚信上师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不是今天看见上师特别高兴,过两天就舍弃上师、诽谤上师,而是对上师的强烈信心永不退转,这是修行中特别关键的两个要点。

 

有了办大事的理念,就不容易睡懒觉

像金厄瓦格西那样从来都不睡觉,对我们来讲非常困难,但即使没有这种境界,也要尽量生起人身难得的定解。假如这个理念非常强,确实不容易睡懒觉,比如你明天一早要办大事,要去北京、香港、美国,肯定想睡也睡不着;如果一点感觉都没有,便会睡得很香,人身难得修得越不好,睡的时间就越长。所以说,现在很多人特别贪睡,主要是因为修行特别差,这个一定要想方法解决。

 

祈祷是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其实祈祷很重要。《前行备忘录》后面对四种观修专门有祈祷和发愿,没有好好祈祷的话,光是想一想绝对不够。你们修的时候,一定要合掌念诵,闭着眼睛忆念:依靠上师诸佛菩萨加持,让我生起暇满难得的境界。对此要有强烈的希求心,对上师也要有不可思议的信心,在这种状态中开始观修,修行势必会成功。否则,以无所谓的态度随便想想,不可能生起任何境界。

 

编写师兄:定解B2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5027-定解B06-004

 

名词解释

 

智慧资粮

所谓无缘的智慧资粮,指能取所取等一切执著消于法界的般若空性,它是三轮体空的无缘智慧,一旦证悟了空性,就有无缘智慧资粮。而对高僧大德、诸佛菩萨以虔诚恭敬的信心所积累的,叫做有缘的福德资粮。这两种资粮是智慧与福德双运,若没有圆满这二资,想要摄受别人、给别人传法有点不现实。如果有了智慧也有了福德,看到天下众生将不实的东西执为实有,就有能力给他们讲述佛法的空性道理。

——出处:索达吉堪布——《入菩萨行论》第190

 

福德资粮

二种资粮之一。为福德庄严之异名。谓修持六度中之前五度,如布施、持戒等善行,以为证佛果之资粮。而六度中之智慧,即称为智慧资粮。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大四五·三六六上):复有二因能得二果,如大乘经庄严论说:福德、智慧二资粮,菩萨善修无边际,乃至勇猛疾归德海岸。

——《佛学大词典》

 

瑜伽士

瑜伽的意思是相应。与什么相应呢?与自性相应。瑜伽士,指修习与自性相应之法的人,包括资粮道、加行道上已对自性有悟解的修行者,以及现量证悟了自性的一地及以上的菩萨。地上菩萨又被称为大成就者。广义的瑜伽士包括大成就者,狭义的瑜伽士则特指资粮道、加行道层面上悟自性的修行者。可以是在家形象,也可以是出家形象。

——出处:希阿荣博堪布《透过佛法看世界》

 

因明

梵语hetu-vidya^。音译作醯都费陀。为五明之一,乃印度之论理学(逻辑学)。因(梵 hetu ),指推理的根据、理由、原因;明(梵vidya^ ),即显明、知识、学问。因明,意指举出理由而行论证之论理学。吾人思索事物时,天生具有一种推演能力,即根据已知事件以比较推演出未知事件。然此种比较推演之过程,若因思路混乱,界说不清,每易导致结论之偏差、颠倒,故须将此类比较推演方法,加以整理归纳,方可论究语言之过失、思索之正偏,从而导入正确之推论,此即为因明之根本要义。

——《佛学大词典》

 

心识

心与识之并称。小乘俱舍宗主张心与识为同体异名,大乘唯识宗则以心、识二者为别体,而有一识、二识,乃至无量识之别。

——《佛学大词典》

 

佛果

指成佛。又作佛位、佛果位、佛果菩提。佛为万行之所成,故称佛果,即能成之万行为因,而所成之万德为果。亦即从修行之因到达佛果之位,又指从声闻、菩萨之位至无上正等正觉之位。证得佛果之因,称为佛因,即指一切万行之善根、功德。[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经卷十五、正法眼藏诸恶莫作]

——《佛学大词典》





本课教证

1、《前行备忘录》:要得到闲暇,需要守护清净戒律;要得到圆满,必须大量累积布施等福善。为了获得暇满人身,还要以清净的发愿来衔接……”2P76

2、大智者称幢(札巴坚赞,译言称幢):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乃是积福果。2P77

我们能获得远离八无暇、具足十圆满的人身,并不是因为自己力量强大,也不是因为有地位、有钱财、有名声,而唯一是因为往昔多劫中积累过福报、做过善事。

 

3、宗颐禅师也作过检讨: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应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俭守真风。2P83

天上降下来的三武毁灭我们佛教,寺院和塔庙都被毁坏,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无家可归,但究其原因,也是因为昔日佛教备受推崇时,许多出家人不能安贫乐道,守持清净道风,以至于为今日种下了祸殃。

 

4、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2P84

我们这个身体若行持供灯、磕头等善法,它就是解脱之船,依此可离开烦恼和痛苦的生死大海,趋达解脱和涅槃的彼岸;这个身体如果造杀生等罪业,那么它就是轮回之锚,会让我们永远在恶趣中不能解脱。

暇满的人身如果是用来行善就是解脱舟,就可以获得解脱——能够解脱此岸的、轮回大海的一种解脱舟。

如果这个身体造恶业,就是一个轮回中的锚。抛锚就是这样的,如果要停下来,就要把锚抛下去。这个船就走不动了,是这样。所以说轮回锚意思就是说,你在轮回中抛锚之后你就永远出不了了,你就在轮回当中转,很难从轮回当中出离的意思。此身造恶的也是轮回的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身体,这个暇满人身就是一切善的、和一切恶的奴仆。

——生西法师 前行广释第27课辅导

 

5、《入行论》:故应惜此身,独为修诸善。2P85

我们之所以爱护身体,就是要借用它行持有意义的善法。

——《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解第60

 

6、如云: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2P85

虽然见身犹如怨仇是众苦之源,然也应善加保护,因为此身如果具足戒律长久存活,依靠它能作广大福德。

 

7、《入行论》: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2P86

我们获得了这么好的人身,如果没有修持善法,再没有比这更愚笨的了。

 

8、《大圆满心性休息》:今生具义来世果,皆自暇满人身生,故当数数生欢喜。2P86

即生闻到佛法、具有修法的机会,也是今生有意义、来世有殊胜果报的事。这些机会是从哪来的呢?由同类因而获得,就是我们前世获得过人身,而且当时供养过诸佛菩萨,积累过善法资粮。所以每当想到这些,应该情不自禁地数数生起强烈的欢喜心。

——《大圆满心性休息广释》第四课

 

9故赞暇满胜天身,已获人身当生喜。2P86

因此诸佛菩萨、高僧大德都赞叹暇满难得的人身胜过天身。

世间当中,天人的身体是最微妙的,但也只不过是好看而已——我们经常会说某个人如同天子、天女一般,但好看不一定有价值,我们也不是外貌协会的。而获得了人身才应该非常欢喜,因为在受持戒律、生出离心方面都胜过天人。

——《大圆满心性休息广释》第四课

 

10、米拉日巴尊者:无人山谷岩洞中,恒具出离厌世心,上师乃为三世佛,强烈坚信永不离。2P87

米拉日巴在无人的岩洞里,并不是一两天,而是恒时对轮回一切毫无兴趣,就像男女感情破裂后,觉得整个世界没有意义一样,始终有种厌离心。

同时,坚信上师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不是今天看见上师特别高兴,过两天就舍弃上师、诽谤上师,而是对上师的强烈信心永不退转,这是修行中特别关键的两个要点。

11、《入行论》:此筏难复得,愚者勿贪眠。

我们这个人身船筏,可渡过生死轮回的大海,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得,故愚笨的人不要天天睡懒觉。

 

12、萨迦班智:诸人寿短其一半,夜间入眠如死亡。

我们这个人身本来就短暂,如果一半都入于睡眠,则非常可惜。

 

13、总结偈: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

华智仁波切谦虚地说:虽已获得暇满人身,可修法上还是特别欠缺;虽然早就入了佛门,但仍耽著贪嗔痴所引发的种种非法行。对于我和像我这般愚痴的有情,祈愿诸佛菩萨、传承上师、护法神加持,一定要生起暇满难得的境界。

 

  编写师兄:定解G2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2027-定解B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