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31课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课前开示

一、道的角度:要重视前行

二、果的角度:应有何转变

丁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一、天界尊主无常

(一)总说:天神和仙人不能摆脱死亡

(二)分说:

二、人间尊主无常

(一)印度

(二)藏地

(三)汉地及其他

三、结论

(一)了知道理

(二)应如何做

 

展开分析

课前开示

一、道的角度:要重视前行

(一)总说:劝诫实修

(二)分说:如何实修

1、要重视修行次第

1)加行与其他密法相比:先把加行修圆满

2)共同加行和不共加行相比:先要修共同加行

2、要重视修行质量

1)例说:慈诚上师修了16次加行

2)结论:真正有感觉才能起到作用

3、劝诫:尽量坚持,务必重视修持前行

二、果的角度:应有何转变

(一)上师角度:讲者确有感觉和信心

(二)弟子角度:今生应有大的转变并对生生世世有利

如何做:先修好加行

 

丁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一、天界尊主无常

(一)总说:天神和仙人不能摆脱死亡

1、略说:有生老病死就需要佛法(举例&比喻)

2、详说:

1)横向角度:无论哪里的众生都需要佛法

2)纵向角度:任何地位的众生都需要佛法

3、结论:不需要佛法的众生一个也没有,只不过有些暂时不接受

(二)分说:

1、天神不能摆脱死亡

1)正说:天神免不了一死

2)公案:帝释天命终时皈依三宝证果

3)结论:天王难逃一死,死亡离我们并不遥远

2、仙人不能摆脱死亡

1)正说:天人及仙人无法逾越死亡(教证)

2)公案:《法句譬喻经》中四位有神通的兄弟试图逃避死亡

3)结论:

了知道理:寿命已尽的人,即使佛陀也无计可施,何况医生

例说:琉璃王屠杀释迦族时,佛陀也无法改变业力

消归自心:要认真思维,联系自身(正面说/反面说)

二、人间尊主无常

(一)印度

1、了知道理

1)最初:转轮王和众敬王

别说:什么是众敬王

2)古代:净饭王及其他国王

3)近代:甘地等人道主义者

2、消归自心:一切已成历史,很容易了解无常

(二)藏地

1、了知道理

1)最初:肩座王(除盖障菩萨的化身)

2)古代:

总说:藏地的历代帝王

分说:

A. 兲赤七王

B. 地贤六王

C. 中德八王

D. 初赞五王

E. 幸福十三代

F. 极乐五代

别说:这些国王的功绩

A. 松赞干布的领土

B. 赤松德赞的领土

C. 赤热巴巾的领土

2、消归自心:尽管他们曾拥有如此威力,现在也成了历史

(三)汉地及其他

1、了知道理

1)汉地:各朝皇帝无常

2)学者:各个学者无常

3)家族:一代代人更替

2、消归自心:要有深刻的无常观

三、结论

(一)了知道理

1、相比之下,自身所拥有的更加脆弱

1)正说:与仙人国王相比,自身所拥有的简直成了蜂巢一样

2)例说:

举例:有些人修完房子特别开心,但这些并不坚实

原因:

A. 反面说:凡夫人无常观太差

B. 正面说:

a. 知玄禅师观无常

b. 灵裕禅师观无常

结论:对比说明,如果我们也像这些大德一样把无常刻在心中,修行就会容易

2、除了修行佛法和利益众生,世间欲妙没有任何意义

1)例说:澄观大师的十大愿

2)结论:除了修法利众,世间欲妙无意义

(二)应如何做

1、自身角度:应深深思维,加以观修

2、他力角度:应经常祈祷上师三宝,让无常的境界尽快生起

例说:有了无常动力,修行才会主动

 

本课难点

是选择吃王母娘娘的仙桃,还是喝下佛法的妙药

小时候每次观看《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总是会心生羡慕,觉得孙悟空太厉害了,能吃到天上最美味的王母娘娘的仙桃,还可以因为仙桃的法力获得长生不老上万年,简直是太棒了……现在看来,那时的孩童之心,实在可笑幼稚,但是世间之人,又有哪个没有这般痴妄的想法呢?在这三界之中,纵观历史,不论是天上地下,不论是地位高贵的世间尊主们,哪怕是天天都能吃到仙桃的帝释天王,都会妄想着能长生不死?但是在这轮回之中,他们最终都会纷面对死殁的痛苦。翻过来再想想红尘中的我们,最多只有百年寿命的肉身,不论怎样地努力,获得如何的金钱、名誉、地位,哪怕这些努力背后,要经历太多的现世痛苦与挣扎,也还是会沉陷其中不能自拔,这不都像是在吃所谓的仙桃一样吗?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被世间所谓的颠倒价值观迷惑住了双眼,看不到世间万法无常的真相,到头来除了蹉跎了岁月,妄负了一生甚至是生生世世,对于解脱出这无尽的轮回苦海没有一点益处,这样的仙桃,你还愿意再吃吗?

如佛经云:嗟乎有为法,其性皆无常,生已死随至,智者应深知。佛陀在此宣讲了解救众生脱离苦海的真理之法,如妙药一般能遣除世人的三毒病疾,此时的我们,即已获得了暇满的人身,而且值遇了佛法妙药,更是获得了如大医王般的上师善知识的指点与引领,这样的妙药是不是应该好好服用呢?前辈大德以毕生追求精勤修行,不图名利为人们示现,我们也应该随学他们,只要如理如法地奉行定能获得究竟的解脱与安乐!最后,以根登群佩在《修行教言》中的教证来提策自己:无常之身体无有丝毫实质,今当勤修精藏胜妙法。

冲的再高又怎样

大城市中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就是一个不断往上冲的过程,人们施展各自解数,百般努力,期望能够实现怎样一个人生高度,然后从此一切问题得以解决,功成名就,实现财务自由后心满意足。可是,我们再努力,能达到世界财富前TOP10吗?能达到这些帝王将相的哪怕几分之一吗?

像他们那样的人,地位,财富,谋略令人望洋兴叹,没有财务自由不自由的问题,可是就是这样的人,又真的为自己谋求到了什么真正的保障吗?古往今来,有多少曾经锦衣玉食的帝王到最后被饿死,在监狱中郁郁寡欢而死,有多少曾经的富豪一夜之间一贫如洗,过的还不如一个普通人?我们付出了所有精力,孜孜一生不断追求的,可能还达不到他们的一点,他们都没法保障什么,我们又何必费劲呢?

人们都以为,随着自己年龄增长经验成熟,在这人生中得到的会越来越多,财富在积累,人脉在积累,以一种加法的心态过生活,孰不知,我们的生命却在岁月蹉跎中不断老去,很快就到了尽头。最宝贵的时间没有用来修持真正有利的正法,却用来追求没有真正意义的东西,实在是太可惜了。

编写师兄:定解B17、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5031-定解B06-001



本课窍诀

 

重视前行,重视共同加行

当然,修前行跟修其他密法不同,很多人喜欢修拙火定,做火供、会供,还有一些其他仪式。尽管这也是密宗行为,你若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境界,这样修持也有功德,但我希望大家最好先把加行修圆满。

修加行的时候,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过,首先要修共同加行,这个基础若没打好,后面的不共加行很难修起来;如果不共加行没有修好,密宗更深的境界则不可能出现。所以,藏地很多智者和成就者,对共同加行确实非常重视。

 

佛法是任何众生都需要的

不管在天界还是人间,寿命长达数劫、威德圆满的诸位天神和仙人,也不能摆脱死亡,最终都要面对生老病死。其实,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需要佛法。就好比对病人而言,不论他是什么人,病了都必须吃药,同样,不管是日本人、中国人、美国人,还是天界或地狱里的众生,若想摆脱轮回中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佛法。所以从理论上观察,不需要佛法的众生,一个也没有,只不过有些众生暂时不接受而已。

 

皈依三宝、了悟无常的功德

佛陀从三昧中出定后,赞言:善哉,天帝!你能在临命终时,皈依三宝,以此功德,罪业已灭,不再受苦。佛又讲了一些无常的道理。帝释天听后欢喜奉受,当下证得须陀洹果。

深刻体会到了无常,会非常勇敢

大家在修行过程中,要从道理上认真思维。虽然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很多人由于无常观的不好,从未与自身联系起来,不管死亡落在自己身上或者亲友身上都非常痛苦。如果深刻体会到了死亡无常,那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觉得这理所当然,以心平气和的心态去面对,根本不可能如是痛苦。所以,学过大乘佛法,尤其是观过无常的人,在死亡面前确实很勇敢。而一般的世间人,就算学识渊博、无所不知,离开人间时也会手足无措,出现种种悲哀的状况。

 

很多人常执坚固,对无常视而不见

一代一代就这样更替,如花开花落一样,无常就在我们眼前。然而,很多人身边虽有春夏秋冬、白天黑夜的迁变,可相续中存在坚固的常有之心,根本不明白无常的真相。所以,大家必须要有深刻的无常观,噶当派很多大德认为无常观如果修得好,一切法皆不在话下,原因就在于此。

 

修持无常法,要依靠自力和他力

自身角度:对于以上道理,大家应该深深思维,并加以观修。根登群佩在《修行教言》中也说:无常之身无丝毫实质,今当勤修精藏胜妙法。我们这个身体无有丝毫恒常性、稳固性,因此一定要利用它,精进修持最甚深的妙法。这对每个修行人来讲非常重要。

他力角度:同时,还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让无常的境界尽快在相续中生起,若能如此,对世间法就不会有兴趣,对佛法也不会天天找借口推脱。

 

编写师兄: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5031-定解B06-004

 

名词解释

 

拙火定

西藏佛教密宗所修定法之一。即利用类似气功原理之苦修苦练(练气、脉、明点等生理作用),以达抗御饥寒之功用。迦尔居派以此为传承大法中之基础行法而教授之。据传迦尔居派之密勒日巴即修拙火定而得成就者。

——出处:《佛光大辞典》

 

缘起次第

 

复次缘起次第,略有四种。一、牵引次第,二、生起次第,三、受用境界次第,四、受用苦次第。无明缘行,行缘识;是牵引次第。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是生起次第。六处缘触,触缘受;是生起已,受用境界次第。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是受用苦次第。

——出处:《佛学大词典》

 

生起次第

 

为求净治四种习气,解脱凡庸的见、闻、觉知束缚,现见本尊、真言、智慧本性而修习的瑜伽。

——出处:《白玛邓登尊者传》

依凭修习时之生、死、中有三身的修定法,从三力门庸俗贪知中皈依到密宗之路上来。详见无上密乘典籍。

——出处:《红史》

由观想外境成诸本尊之皈依境,行者遂能清净执土石为自性实有而显现之遍计执性。由观想诸有情成男女本尊,行者乃能清净我执而离爱憎。由观想己身之蕴、界、处成本尊蕴、界、处自无始以来即已如是,行者遂有无数利益,此中包括将罪障清净为色身、圆满积集福德资粮,及得三摩地(定)。

——出处:《藏传佛教辞典》

【中华佛典宝库 编】

 

圆满次第

 

于金刚身严守要窍,凭借有堪能性风、脉、明点,以四空现证光明,以四喜现证俱生慧的殊胜智。

——出处:《藏汉佛学词典》

获得圆满生起次第或者曾有体验的众生,对自己的身体各部位关穴加以修炼,使得风驻于头顶三穴的密宗之道。详见无上密乘典籍。

——出处:《红史》

能对生起次第观修之少许执着,及观修时对观诸法如幻之少许执着,悉皆清净无余。由能离一切戏论,甚至连如是之概念亦离,遂能清净法身之障蔽、圆满不可思议之止观,及智慧(资粮)之积集。由于将心专一观于任何所缘,行者乃住于乐、明、无念之境界,以此而证悟内智实相,即大手印,即圆满次第之体性。为见如是之真实自性,于体证本始根基之自性、金刚身之自性及心性之胜义自性后,行者复观修此真实之性。

圆满次第修习分依自身及依他身等二种。依于自身之修习为有作意之六种瑜伽:拙火、幻身、睡梦、光明、中有及迁识。此乃不依他力而成正等觉之圆满次第修习。依他身之修习即精通脉、气、明点瑜伽之行者,以修为道。

——出处:《藏传佛教辞典》

【中华佛典宝库 编】

 

帝释天

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天者梵语提婆,诸天神之通名。帝释者,天主之别名。

——出处:《佛学大词典》

 

须陀洹果

见道之终,即第十六心之位,对于前之向位而称为须陀洹果。声闻乘四圣位中正果初位之位也。

——出处:《佛学大词典》

 

转轮王

又作遮迦越罗,转轮圣王,转轮圣帝,转轮王,轮王。此王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曰转轮王。又飞行空中,故曰飞行皇帝。在增劫,人寿至二万岁以上,则出世,在灭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时乃出世。其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如其次第领四三二一之大洲,即金轮王为四洲,银轮王为东西南之三洲,铜轮王为东南之二洲,铁轮王为南阎浮提之一洲也。俱舍论十二曰:从此洲人寿无量岁乃至八万岁,有转轮王生。灭八万时有情富乐寿量损减众恶渐盛,非大人器,故无轮王。此王由轮旋转应导,威伏一切,名转轮王。施设足中说有四种,金银铜铁轮应别故,如其次第。胜上中下逆次能王,领一二三四洲。东方忽有金轮宝现,其轮千辐,具足毂辋,众相圆净如巧匠成,舒妙光明来应王所,此王定是金转轮王。

——出处:《佛学大词典》

 

桑耶寺

西藏建造的第一座僧伽组织的佛教寺院。位于西藏札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临近吐蕃赞普冬宫所在地扎玛宫。由赤松德赞亲自主持奠基修建,赐名为贝扎玛桑耶每久尔伦吉主贝祖拉康,意译为吉禅红岩思量无际不变顿成神殿。据《桑耶寺志》记载,桑耶寺系卯年尊基,至卯年竣工;《布敦佛教史》作丁卯年奠基,已卯年竣工,历时十二年。其他史籍对建寺时间说法各异,大致在8世纪后半期。  

印度佛教僧人寂护和莲花生仿印度的奥坦陀布黎寺形制,设计修建此寺。主殿三层象征须弥山;四方有四殿,象征四大洲;四殿又各有两配殿,象征八小洲;主殿之南北两处又各建一殿,象征日、月二轮;主殿四角建有白、青、绿、红四色舍利塔,象征四大天王;外有垣墙围绕,象征铁围山。以佛教对世界结构的想象,具体化为寺院建筑的形式,这种建筑艺术,对西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殿为金顶三层楼阁,内部结构分别具有藏(下)、汉(中)和印度(上)三种建筑式样和雕塑风格,因此也有三样寺之称。这一特点反映了当时汉族地区和印度佛教势力并存和在文化上彼此吸收的历史事实。主殿内有塑像七十八尊,佛教画图十四幅,其他殿堂内的塑像和壁画也很多。该寺的建成,象征极力扶植佛教的吐蕃王室在与维护本教地位的旧贵族之间长期斗争的初步胜利,意味着吐蕃王室权力的加强。建寺后,由寂护任堪布,迎请高僧讲经传法,并剃度七名贵族子弟出家,史称七觉士,为吐蕃社会建立僧伽制度之始。随后王室又规定了对寺院和僧人的供养,制订教戒法规,更在寺内建立兴佛证盟碑,以誓文确定佛教的主导地位。建寺后不久即在寺内建立译场,由来自印度和汉地的高僧和藏族译师共同翻译大量时势显密经籍,译经事业甚为发达。据说《丹噶目录》即编制于这一时期。  

由于该寺是最早传播旧密法的寺院,藏传佛教宁玛派兴起后,该寺属宁玛派。后因萨迦派曾出资修复,寺政又由萨迦派掌管一部分。该寺原有多种造型的殿堂和佛塔,但因多次火灾及年久失修,许多殿宇已荡然无存,目前仅存建筑主体及遗址二十余处。

——出处:《佛学大词典》

 

本课教证

 

1、《功德藏》:梵帝自在转轮王,无法摆脱死主魔。2p139

《功德藏》中讲到梵帝,梵就是梵天,帝就是帝释天;自在就是大自在天;还有世间的这些转轮王有四等:金轮王统摄四大部洲,银轮王统摄三大部洲,铜轮王统摄两大部洲,铁轮王统治一个南瞻部洲。世间中的转轮王,无法摆脱死主魔的伤害,也还是要死亡的。

——生西法师31课辅导资料

 

2、《解忧书》:大仙具五通,能行于虚空,然而却不能,诣于无死处。2P139

具足五种神通的天人及仙人,虽依靠神变的威力可逍遥自在畅行空中,但是到了最后,他们也无法逾越死亡的命运。

这些仙人具足五通,能够自由自在地飞行于虚空中。但是这种五通仙不能够用他的神通诣于,即飞到不会死亡的地方。所以说不死的地方是没有的。

虽然仙人有神通,可以飞来飞去可以飞的很快,但是却飞不出三界和轮回。三界轮回是他自己的业形成的,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界限,不是说只要使劲练神通,飞的快就可以飞出三界,这个情况是没有的。三界是我们的习气形成的,只要你内心当中三界的因不断的话,再怎么样苦练神通也没有办法飞到一个不死的地方,这个是绝对不可能的。

——生西法师31课辅导资料

 

3、佛经中云:嗟乎有为法,其性皆无常,生已死随至,智者应深知。2P146

【有为法】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4、知玄禅师: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余一孕在,明日定随风。2P146

花开的时候,满树都是红红的,花落的时候,树枝全部空荡荡的,即使只剩一朵还开在树上,明天也一定会随风飘落下来。

引申而言,我们现在活在世间时,表面看起来很兴盛,可是死亡到来时,每个人都会离开,即使剩了一两个,其生命也不可能恒存,早晚有一天会撒手人寰。

 

5、灵裕禅师:今日做高堂,明朝卧长棘,一生聊已竟,来报将何息?2P147

 

6、《修行教言》:无常之身无丝毫实质,今当勤修精藏胜妙法。2P148

我们这个身体无有丝毫恒常性、稳固性,因此一定要利用它,精进修持最甚深的妙法。

 

编写师兄: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5031-定解B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