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32课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课前开示

一、学习《前行》应善始善终

二、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教法和上师

三、不要懈怠,修学佛法要精进

四、长期的信心是我们希求的目标

丁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

一、 科判分析

(一)略说

(二)详说

二、思维劫的增减修无常

(一)略说:劫的增减也是无常迁变的性质

(二)详说

(三)结论

三、观察四季变迁也是无常

(一)了知道理

(二)结论

 

展开分析

课前开示

一、学习《前行》应善始善终

(一)现状:学习《前行》应善始善终

(二)劝诫

1、了知道理:两三年若不能将《前行》学圆满,何况三个阿僧祇劫

2、应如何做:上师和弟子都发愿圆满

二、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教法和上师

(一)教法:各大教派都可以接受《前行》

(二)上师:并不要求非祈祷某一个上师,但要观想具足法相的上师

三、不要懈怠,修学佛法要精进

(一)现状:有些人精进,有些人只是挂个名而已

(二)劝诫

1、略说

不能太懈怠,觉得什么都是压力

2、详说

1)了知道理:凡夫做善法很困难

2)应如何做:要把佛法融入于心

四、长期的信心是我们希求的目标

(一)对上师的信心:十几年后道心不退蒸蒸日上是希求的目标

(二)对法的信心:修加行即使效果不明显但肯定有利,道心不退很重要

 

丁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

一、 科判分析

(一)略说

(二)详说

1、例说比喻

米拉日巴尊者八种比喻,对观无常起很大作用

2、修无常的必要

1)正说:世间人懂得无常很有必要

2)别说:以感情为例,说明修无常的必要

二、思维劫的增减修无常

(一)略说:劫的增减也是无常迁变的性质

(二)详说

1、初劫变如今

2、如今变十岁

别说:饥馑劫、疾疫劫、战争劫

1)疾疫劫

2)战争劫

3)饥馑劫

4)三劫后的景象

3、十岁变八万岁

4、往返十八次,人寿无量岁

(三)结论

1、了知道理

1)闻法者:以上道理如实了知有一定困难(例说)

2)法所阐明的道理:万法不离无常本性

推理步骤1:贤劫最终杳无踪影,不离无常本性

推理步骤2:万法(器世界/有情世界)不离无常本性

教证说明:《方广大庄严经》

2、应如何做

1)自利角度:对无常产生定解靠个人努力

2)他利角度:在自己懂得的基础上随时传给有缘人

必要:给他人讲无常法的意义

补充:能救护众生的只有佛法/应如何做

三、观察四季变迁也是无常

(一)了知道理

1、四季无常

1)详说:

夏天

秋天

冬天

2)结论:前前季节的一切显现都会变成另一番情形

2、时间角度:万法时刻迁变,并非恒常稳固

3、人的角度:人的兴衰离不开无常本性

(二)结论:

1、教证:若能观想一切内外法,乃为指示寿命无常书

2、例说:(内情众生)

1)学会道友更替

2)泰姬陵的故事

3)萨达姆的兴衰

3、结论:一切法皆为指示无常的善知识


本课难点

哪里有什么恒常稳固

本课中以劫的变迁,季节的交替让我们体会万事万物的不稳定性。其实四季的变迁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还用特意拿出来说吗?关键在于,虽然无常就在眼前,但是我们却往往执为常有,觉得今年过了还有明年,今年的春天和明年的春天没什么不同。而此处我们需要体会的是:例如初劫人类具有光芒的高大身躯,看起来很稳固,但是它也会消失不见,变成了如今的矮小身躯;如今的人类身体,也会变成了一肘高的,难以想象的大小;夏天郁郁葱葱的美景,手触摸花朵的感觉,呼吸着混杂青草香的湿润空气,一切都那么实实在在的给你带来了美好感受,可是转眼间这些就都消失了,被瑟瑟的秋风代替,想问它们消失去了哪里?连个去处也没有就那样原地不见了。不管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万事万物就是这样一刻不停的变化着,想留住什么,就像猴子捞月一样一无所得。

观察我们自身及周围,也不难发现,小时候的身体和环境,现在早已无影无踪;前几年的梦想和想法,如今也换了多少次;即使是昨晚上的想法和决定,一觉醒来可能也全变了;无论是我们的身体、想法、还是周围环境,无时无刻都在不断的变化消失,这样不稳定的状态,我们反而一直觉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而所有的稳定感,只不过是我们的错觉而已。

现代人的寿命真的增加了吗?

按照佛经所说,现在正处于减劫时期,也就是每隔一百年人类寿命减一岁,目前是人寿75岁时期。这和很多人以为的,随着医疗水平提高,人类寿命在增长是相悖的。有的人说,古人寿命短,有多短呢?平均27岁。这样短的寿命,连爷爷的称谓都不会有吧?现代非洲贫困落后地区的人均寿命都是50岁,为什么中国古代平均只有27岁的寿命?笔者查了一下资料:其实很多人说的古人寿命短只是文字游戏而已,是把战争中死亡的人数也算入在内,所以拉低了。如果现代人把战争、堕胎的数量也算入我们的平均寿命,那么现代人的寿命也不会超过25岁。而据可靠历史记载,不管哪个国家,处处都是7080岁以上的,甚至有90多岁的。

例如:尧舜禹的寿命——

尧:《史记》中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意思就是说尧当了70年的联盟首领得到了舜,又过20年觉得自己老了,把行政大权交给舜,舜在位28年驾崩,70+20+8=98。尧至少活了98岁。加上尧年少未当首领的十几年,至少是一位百岁老人。

舜:《史记》中记载,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50岁开始当联盟首领,在位58年驾崩,50+58=108岁,舜活到了108岁。

禹:61岁即位,在位45年退位,又过了7年驾崩。61+45+7=113岁。

另外,从《古代名人生卒年表》中可以看出:老子的寿命是100岁,孔子73岁,墨子92岁,孟子、庄子83岁,祖冲之71岁,孙思邈101岁。

另外,东汉末年,中国人口只剩了90万,到西晋初年,人口就达到了三千五百多万,这四十倍人口怎么增长出来的?平均27岁的寿命,有可能做到吗?

反过来看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究竟有没有寿命增长?百岁老人、90岁以上很罕见,医疗条件再好,大部分老人的寿命都在7080岁左右,再加上各种饮食环境的恶化,有目共睹的是,中青年阶段生大病的越来越多,这样的现状,我们怎么好意思自欺欺人的说,我们的寿命在增加?

编写师兄:定解B09、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7,定解B06

档案编号B0232-定解B06-001



本课窍诀

 

观想的上师一定要具足法相

以前我用过一个比喻:倘若绒草和太阳之间没了火镜,绒草便无法燃烧,同样,我们与佛陀之间如果缺少了上师,就不能得到佛陀的真实加持。当然,这个火镜必须是真品,若是假的,则无法吸收太阳光,同样,按照续部和《毗奈耶经》的观点,上师也一定要具足法相,只要是具相上师,不论他是汉地人、藏族人、蒙古人,甚至其他国家的人,都没什么不可以的。有些人认为:某民族的上师才好,我们本民族的不好。这是孤陋寡闻的一种表现,其实上师不分民族和国界,只要对众生有悲心、对空性法门有理解,都可以作为如来传承的补处。

 

凡夫人做善事就像爬山一样困难

我经常想,凡夫人做善事就像爬山一样困难,哪怕是磕十五分钟的头,也频频看,希望时间快点到。但假如是造恶业,或者住于无记状态中,十五分钟一晃就过了,根本没有什么感觉。好比你跟朋友聊天或打电话,不要说十五分钟,两三个小时也一下子就过了。所以,宝贵的时间在无意义中空耗,对我们来讲轻而易举,而把时间用在佛法上,对自他而言相当困难。以前大城市里的许多人,对佛法教理一窍不通,如今虽然有点明白了,但也不要留在文字上或口头上,一定要融入自己的心。一旦佛法融入于心,就会融入生活当中,行住坐卧皆不离佛的慈悲加持。

 

能不能真正理解无常,要靠个人努力

无常的道理在文字上很简单,但你们内心有没有对此产生定解,这要靠个人努力。虽然大家同时听受无常的法义,但由于每个人的缘分和接受能力不同,得到的利益也有千差万别。以前我读书时亦是如此,一个老师上同一堂课,下面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尽相同,甚至有些人不但没有学到什么,反而对老师生嗔恨心,各种各样的情况都会有。

 

根据自己的能力懂得佛法教理

放眼当今时代,唯一能救护众生的妙药就是佛教,如果依靠佛教调伏自己身心,确实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大家平时要懂得佛法教理,尤其是有智慧、有能力的人,应该对佛教更细微、更深奥的理论进行研究。假如你没有这么广大、深邃的智慧,至少也应掌握生存的基本原则,以及能获得解脱、不堕恶趣的基本窍诀。

 

泰姬陵故事的启示

贾汗的无常:从最初的三王子,到继承王位称为世界之王,最后被儿子篡位关进监狱郁郁而终。

芭奴的无常:贵为国王的王妃,备受国王宠爱,最终却因难产死于军营里。

子女的无常:两人婚后18年里,共生育14个子女,存活的只有四男三女。

感情的无常:沙贾汗最初也曾经试图夺其父的王位但未成功,后其父死后称帝(亲怨无常);一生挚爱芭奴,芭奴生前感情甜蜜,去世后痛不欲生(苦乐无常);最后却被和最爱的女人生下的孩子要了性命(亲怨无常)。

 

编写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232-定解B06-004

 

名词解释

 

三阿僧祇劫

为菩萨修行成满至于佛果所须经历之时间。又作三大阿僧祇劫、三劫阿僧企耶、三阿僧企耶、三僧祇、三祇、三无数大劫、三无数劫、三劫。阿僧祇,梵语asam!khya,意为无量数、无央数;劫,为极长远之时间名称,有大、中、小三劫之别。三度之阿僧祇大劫,即称三大阿僧祇劫。于三大劫中,释迦佛值遇无数佛。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七八载,于初劫之时,逢事七万五千佛;第二劫之时,逢事七万六千佛;第三劫之时,逢事七万七千佛。

——出处:《佛学词典

 

天台宗

又作法华宗、天台法华宗等。我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六朝时,智顗大师栖止天台山,倡立一宗之教观,世称天台大师,遂以所立之宗称为天台宗,或台教。天台宗之僧徒,即被称为台徒;天台宗之道法,称为台道。又此宗依法华经以判一代时教,且最尊崇法华经,故又称法华宗。本宗即是以天台智者大师为开祖,以法华经教旨为基础判立五时八教之教相,提倡三谛圆融之理,依观心之法以期速疾顿成之大乘宗派。

——出处:《佛学大词典》丁福保编

 

净土宗

以往生极乐净土为目的之宗派。我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净土乃指清净国土、庄严刹土,即清净功德所庄严之处所。又称莲宗,盖东晋慧远在庐山结白莲社,取义生西方净土者皆由莲花所化生,而极乐国土亦名莲邦。本宗特别以称念佛名为主要修行法,藉弥陀本愿之他力,祈获生于西方极乐净土,故又称念佛宗。

——出处:《佛学大词典》丁福保编

 

华严宗

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我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之妙旨,以唐代杜顺禅师(557640,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华严经系如来成道第二七日,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位菩萨所宣说之自内证法门。佛陀入灭后七百年顷,龙树于龙宫中见此经有三本,以上、中二本非凡力所能持,乃诵下本十万偈四十八品(或谓三十八品),流传印度民间,且作大不思议论十万偈以释其文义;复作十住毗婆沙论,以注释华严经十地品之一部分,此即华严释论之滥觞。至佛陀灭度后九百年顷,世亲作十地经论,解释十地品;金刚军、坚慧等诸论师亦先后作十地品之释论。

——出处:《佛学大词典》丁福保编

 

无记

三性之一。一切法可分为善、不善、无记等三性,无记即非善非不善者,因其不能记为善或恶,故称无记。或谓无记者因不能招感异熟果(善恶之果报),不能记异熟果,是故称为无记;但此种解释仅适用于有漏法,并非一般通说。成为无记之法,称无记法;对此,成为善或不善之法,称有记法。无记分为有覆无记与无覆无记二种。()有覆无记,以其无记,故不引生异熟果,但能覆圣道、蔽心性,故为不净者,例如上二界之烦恼,及欲界之烦恼如身见、边见俱属此。()无覆无记,又作净无记,即纯粹之无记,绝不覆圣道,蔽心性,故不属不净。欲界之无覆无记心分为四:(1)异熟无记,即指异熟生心、报生心。依前世业因招感果报之心。(2)威仪无记,又作威仪路无记。即威仪心、威仪路心。引起行住坐卧之威仪动作或缘此动作之心。(3)工巧无记,又作工巧处无记。即指工巧心、工巧处心。为身语工巧(工作、绘画、诗歌等)或缘此之心。(4)通果无记,又作变化无记。即指能变化心、变化心、通果心。起入定得神通自在作用之心。以上四无记更加自性无记(如山河大地之色香味触)与胜义无记(虚空及非择灭之二无为法),并有覆无记,合谓七无记。同时,唯识宗将所有之无记法分为如下四无记:能变无记(心、心所)、所变无记(色法与种子)、分位无记(不相应行法)与胜义无记等。成实论卷八称隐没无记性烦恼为无记。

——出处:《佛学词典

 

由旬

梵语yojana 之音译,巴利语同。意译合、和合、应、限量、一程、驿等。又作踰阇那、 踰缮那、瑜膳那、俞旬、由延。为印度计算里程之单位。盖梵语yojana 附轭之义,由语根 yuj 而来的名词;即指公牛挂轭行走一日之旅程。另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一由旬指帝王一日行军之路程。

有关由旬之计数有各种不同说法:()就由旬换算拘卢舍而言:印度之国俗系采取四拘卢舍为一由旬。于佛典中,亦有以四拘卢舍为一由旬者,如方广大庄严经卷四现艺品、摩登迦经卷下明时分别品等为其例;然佛典大多以八拘卢舍为一由旬,如有部毗奈耶卷二十一、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俱舍论卷十二等所载皆是。()若配合我国之里数亦有异说: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旧传之一由旬可换算为四十里,印度之国俗为三十里,佛教为十六里;慧苑音义卷下载为十六或十七余里。另据义净之有部百一羯磨卷三之夹注载,印度之国俗为三十二里,佛教为十二里。

——出处:《佛学词典

 

贤劫千佛

指贤劫出现之千佛。或就因位而言,称为贤劫千菩萨。即自过去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释迦牟尼之四佛,及当来出现之慈氏、师子焰乃至楼至等千佛,称为贤劫千佛。有关千佛出世之本缘,或谓此千佛乃转轮圣王之千子,或千手观音之化现,或以为千佛各别出生等,经论中所说各异。据大宝积经卷九密迹金刚力士会载,过去久远世有一无量勋宝锦净王如来,时有转轮圣王勇郡,有一千子,王与千子共诣如来所,发无上道心。勇郡即过去之定光如来,其千子即贤劫之千佛,第一子即拘留孙佛,第千子即楼至佛。

——出处:《佛学词典》

 

胜解佛

是贤劫千佛中第二十中劫的胜解佛(楼至佛,即韦陀菩萨),护持完999尊佛后,将会是贤劫最后一尊佛。楼至佛(韦陀菩萨)生于农历六月初三日,常在娑婆世界,拥三洲大法轮,一十八世为将军身,五十四世为宰相,造亭接众一百二十所,开井一百三十口,造僧袈裟及碧树钵八百万,设僧尼浴池,砌大路四十八条,造佛寺四十六所。每世造旃(zhān)檀香佛一千尊,高丈六尺,每尊佛前造金宝塔一座,各高七尺;每世造《大藏经》一百藏。一十七世为真童身。宝华琉璃佛会上成道,号普眼菩萨;释迦佛会上,名真童身菩萨。手持金刚宝杵重八万四千斤,金刚不坏身,发大誓愿,佛佛出世拥护佛法。头戴凤翅兜鍪(móu)盔。足穿乌云皂履,身披黄金锁子甲。若人发愿造印图文一张,乃至千万张,无病延年,菩提心不退,功德无量矣!

——出处:《大藏经》

 

本课教证

1、《俱舍论》:先前有情如色界,而后渐次贪执味。2P154

在往昔初劫时,因福报所感,人们的生活非常快乐。那时候空中没有日月,所有人都是凭借自身的光芒照明,依靠神变行走空中,身体高达数由旬,以甘露为食,幸福美满可与天人相媲美。然而由于烦恼和不善业所致……后来众生福报日趋直下,人与人之间产生我所执,还出现了男女相,身上的光也自然消失,大地上开始产生庄稼等,逐渐变成了如今这种状况。

 

[有情] 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色界] 三界之一,在欲界之上,因此界的众生,但有色相,而无男女诸欲,故名色界,色界的范围包括初禅至四禅等一共十八层天。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2、《俱舍论》:劫以兵疾饥荒尽,次第七日月年止。2P155

在经过七日的刀兵劫、七个月零七日的疾疫劫、七年七月七日的饥馑劫之后,99%的人类都已经灭绝,许多地方徒留财产而无主人,处处是一片荒无人烟、人迹罕至的景象。

 

3、《弥勒下生经》云:坐龙华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华林园,其园纵广一百由旬,大众满中。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三大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弥勒佛既转法轮,度天人已,将诸弟子入城乞食。(2P156

 

4、《增一阿含经》云:尔时去雉头城不远,有道树名曰龙华。高一由旬,广五百步。时弥勒菩萨坐彼树下成无上道果……尔时弥勒初会八万四千阿罗汉,第二会有九十四亿人,第三之会九十二亿人民,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法弟子。2P156

 

5、《俱舍论讲记》中说:住劫总共需要经历二十个中劫。其中第一个中劫与最后一个中劫比较慢,中间十八个中劫则十分快速。第一个中劫是人寿下降,即初劫人寿为无量岁,这样下降到八万岁,再从八万岁下降到十岁;最终一个中劫是人寿上增,即从人寿十岁增至无量岁;中间则是人寿上增到八万岁,再下减到十岁之间为一中劫,如此往返十八次,也即十八个中劫。住劫共有二十中劫。同样,世间的形成、毁坏、灭空都是二十中劫。这样的八十个中劫,即称为一大劫。2P156

6、《方广庄严经》:三界皆无常,如秋日浮云。2P157

三界无常迁变就如秋天的白云

 

7三界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如观戏。2P157

三界中一切的一切,犹如秋天的云一样无常、不可靠,众生的生死就像我们欣赏节目一样,换了一出又一出。

——《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解第27

 

8、禅宗偈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2P160

意思是说,春夏秋冬四季有百花、凉风、明月、白雪等美景,但只有心里没有挂碍,才算是人间的好时节。或者说,虽然世俗当中有各种各样现而无自性的美丽对境,但只有心里没有挂碍才是真正的净土。所以,我们既要懂得世俗的世间法,还要懂得胜义的出世间法,即要通过积累福慧二种资粮来了解万法在胜义当中是空性,在世俗当中是如梦如幻的道理。

——汕头开示 现场问答

 

9、《无常道歌》中说:若能观想一切内外法,乃为指示寿命无常书。2P160

假如以智慧观察内外诸法,就会发现无论是外境的春夏秋冬,还是身边的亲友住宅,都是指示寿命无常的善知识。

 

编写师兄:定解G4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232-定解B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