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39课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课前开示

一、了知道理

(一)略说

(二)详说

二、应如何做:应再三阅读前辈大德的金刚教言

正式讲课

一、观修无常开启一切修行之门

(一)博朵瓦格西的教言

(二)帕单巴尊者的教言

二、观修无常消除恶缘

三、生起无常观的验相和界限

四、总结文

 

展开分析

课前开示

一、了知道理

(一)略说

1、正说:观无常十分重要,是高僧大德的亲身体验

2、劝诫:修加行,打好基础很重要

(二)详说

1、总说:修行最关键的要诀就是遵循大德教言,打好基础

2、别说:基础法中无常最关键

1)教证:《菩萨璎珞经》:未修无常的过患

2)例说:有些人未懂得无常,盲目贪执放逸

二、应如何做:应再三阅读前辈大德的金刚教言

 

正式讲课

一、观修无常开启一切修行之门

(一)博朵瓦格西的教言

1、提问:如果专修一法,修什么法最重要

o   补充

2、回答

1)无常可作为进入佛法之因,中间作为勤修善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诸法等性之助伴

长行文

解释

A. 最初

a. 正说

b. 公案

a1. 内容:牛圈生婆罗门和七位国王立即出家

b1. 结论:应以最快速度行持善法

B. 中间

C. 最后

2)无常最初作为断除此生绳索之因,中间作为舍弃贪诸轮回之缘,最后作为趣入涅槃圣道的助伴

长行文

解释

A. 最初

B. 中间

C. 最后

a. 正说

b. 例说:有了无常观,就会十分精进

旁述:修行要趁早(老年人角度/年轻人角度)

3)无常最初作为生起信心之因,中间作为精进之缘,最后作为生起智慧的助伴

长行文

解释

A. 最初

B. 中间

C. 最后

4)无常起初成为求法之因,中间可作为修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法性的助伴

长行文

解释

A. 最初

B. 中间

C. 最后

例说:居士闻思修的初中后,了知无常也是一种开悟

5)相续中生起无常观,最初作为擐甲精进之因,中间作为加行精进之缘,最终成为无退精进的助伴

长行文

解释

A. 最初

B. 中间

C. 最后

结论

3、总结:如果真的生起了无常观,许多修行境界自然而然会获得

(二)帕单巴尊者的教言

1、相续生起了无常观,开始可作为步入正法的因,中间作为精进的鞭子,最终获得光明法身

1)长行文

2)解释

最初

A. 正说

B. 例说

中间

最后

A. 正说

B. 例说

2、若未生起不加改造的无常观,仅仅在表面上求求法、修修法,只能成为佛教油子之因

1)长行文

2)解释

名词解释:什么叫不加改造(有改和无改的对比)

公案:未生起无常观的过患

A. 内容:国王执着王妃痛不欲生,后被上师调化

B. 结论:没有无常的基础,表面的修行起不到任何作用

3、西藏的修行人,没看见一人有死亡的念头,……累积财产难道是要供养阎罗王吗?……

1)长行文

2)解释

补充:上师对于尊者此番教言的补充

引申:上师说明汉地不合理现象

4、谁具广闻我慢高,修行好者积财宝,谁依静处多散乱,谁离故乡无羞愧,彼为形象修法者。……

1)长行文

2)解释

3)结论

正说:无常修不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修行人;无常修的好,什么法都会成功

例说:

A. 出世间:大悲心依靠观无常而生

B. 世间

a. 例说:美国妇女拜见第二世敦珠法王,修无常治愈重病

b. 结论:接受死亡无常反而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总结:观修无常能开启一切修行之门

 

观修无常消除恶缘

(一)长行文:博朵瓦格西消除恶缘的教言

劝诫:上师要求把这个教证和下面如来芽尊者的教证背下来

(二)解释

1、第一步

2、第二步

3、第三步

(三)总结:观修无常、悲心、空性需次第而修

生起无常观的验相和界限

(一)验相

1、正说

2、教证:如来芽尊者的教言

3、消归自心

(二)界限

1、案例

1)喀喇共穹格西一直未砍洞口荆棘丛

2)智悲光尊者沐浴水池未修阶梯

2、结论

1)了知道理

反面说:有些修行人对于修行一拖再拖

正面说:应珍惜眼前的时光,努力修无常

2)应如何做:具足三殊胜,勤奋修持

总结文

(一)偈颂

(二)解释

补充:生起无常观的必要

(三)祈祷文

果位:修无常远离死亡畏惧

 

本课难点

懂了无常,才懂什么是修行

无常,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了解。世间人遇到突然变故,也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真是太无常了!有些人听到佛法中也讲无常,便以为自己在生活中认识到的无常,就是佛法中讲的无常,认为自己即使不修道也已在道中。

其实,如果你认为,生活是苦乐参半的,有一段苦然后有一段乐,这样交替进行;或者大部分时间是平静的,无常是偶尔出现的,类似于这样的心态,都属于没有真正体会到无常的含义。如果真正对无常有一些感受时,就像圣天论师说的: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会清楚的认识到纯苦无乐的现状。此时能够体会到,不论何时,哪怕是岁月静好,也是刹那刹那变化,暗暗涌动危机;不论何地,哪怕是天堂,也没有针尖大小的安乐之地。如果生起了这样的心态,等于从心里彻底封闭了向往轮回的大门,连一丝幻想也不会有,义无反顾、没有退路的走上解脱道。

在这种心态的促使下,熄灭了一切以往种种希望,唯一的依靠,唯一的希望就是依靠永无欺惑的佛法,此时修任何法都是迫切的,背水一战的,深度和力度和抱有多种希望的人有着天壤之别。从最初开启解脱门,中间精进鞭策修行,都全部依靠对无常的深刻认知。因理解了细微无常,看众生如动水月而不自知,一定会生起极大的悲心;以细无常作为趋入空性的方便,空性智慧也会依靠无常而具足。有的人最初对心性是有所认识的,但是因为没有坚定的出离心,没有体会到无常的严峻性和危险性,故很难再再串习,最初的那点认识也很快会消失殆尽。

所以,如果没有真实的对无常有了深切的认识,所有的修法都只是玩玩而已。

未曾反转颠覆,不足以谈无常

我们都不愿做形象修行人。于是我们很认真的闻法,修法,这样做是否就不属于形象上的修行人了呢?不一定。其实,不论闻思修时多么认真,最初的目的和想法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对无常有所认识,闻思修学佛法,往往会落在让自己减轻痛苦、过的更有保障这个目的上,如果是这样的心态,即使再努力,也并不属于解脱道。

我们从生下来就被教导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好好生活。这种理念已经浸透骨髓,它是共识,是潜意识,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围绕它。而无常这柄利刃,如果你真的敢运用,它足能让自己的人生、世界彻底粉碎,碎成粉末,让你突然失去了所有的目标而不知所措。可是有多少人真的敢呢?很多人只是把无常的剑挂在墙上做装饰,却不敢真的挥一挥——挥向熟悉的一切人和事,挥向自己多年建立起来的一切。如果只是把无常作为收藏品,装饰了自己的客厅,即使天天早起供佛、勤勤恳恳地做功课,所有人都夸赞你是个好修行人——那又怎样?依然没有真正的趋入解脱道。依然对这世界抱有幻想,就无法开启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犀利的教言,足可以颠覆整个人生,彻底反转一切认知,如果未曾体会过颠覆与反转,那说明这柄剑还没有真正运用起来,对于无常的体会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而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编写师兄:定解B12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2039-定解B06-001



本课窍诀

 

若想修有所成,要抓住关键要诀

短暂的人生中,大家若想修有所成,首先要找到最关键的要诀。如同屠夫杀动物时,必须先找到命根所在一样,我们作为修行人,务必要依止有经验的大德,并遵循他所讲的教言。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高僧大德对弟众非常慈爱,犹如母亲对待孩子般,会将毕生中最有意义的教言传给他,以令其获得暂时、究竟的利益。那么,最有意义的教言是什么?就是修行不能从最高境界慢慢下来,必须从基础一步一步次第上去。因此,我们打好基础特别重要。

 

应以最快的速度行持善法

因此,行持善法一决定下来,最好不要再拖,否则很可能出现违缘。……所以,要造恶业的话,我们应该尽量拖延,明日复明日地一直拖下去;但若是行持善法,则应以最快的速度去行持。

 

学习佛法要趁早

前段时间,有些老年人感慨万分地说:我们学佛太晚了,什么道理都记不住。如果年轻时就觉悟过来,那该多好啊!确实,他们说得很有道理,故我们应劝年轻人尽量学佛,他们若能早点醒悟,知道轮回的真相,肯定会认真修行,这样到了老年时,心里也有一定把握。否则,等人生都过一半了,才开始接触佛法,想想以前所造下的无数恶业,势必会后悔莫及。诚如《入行论》所云:放逸我未知,死亡如是怖,故为无常身,亲造诸多罪。

那天我看了一下菩提学会的学员年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几乎没有。年轻人总是忙于工作、家庭、名声、感情,认为这些是最重要的,根本不明白人活着是为什么。直到自己学佛或出家后,回顾以往的经历,才会突然如梦初醒,知道那个时候特别迷茫,所追求的无有任何意义。因此,大家一定要找准人生目标,在学佛的过程中,务必要好好观无常。

 

什么是不加改造的无常观

何为不加改造呢?法师给你讲无常的时候,你觉得对对对,下课后看器世界、有情世界也都是无常的,这是一种勤作观修的无常观。而你什么时候自然觉得一切都是无常,地位也好、财富也好、别人的评论也好,均无实在意义,对这个虚幻的世界不会贪执,就像大圆满的修行人一样,境界中是愣然、明然、恍恍惚惚的感觉,这才对无常之理有了一定体悟,生起了不加改造的无常观。

 

大悲心依靠无常而生

尤其是大悲心也依靠观无常而生,若能明白《入中论》中所说的众生犹如动水月,刹那刹那都在无常变迁,离不开痛苦的本性,大悲心自然而然就会生起。圣天论师亦云: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但凡具无常性的法,肯定是痛苦的本质,没有什么快乐可言。

 

直面生死往往能够产生奇迹

索甲仁波切说,诸如此类的例子,他听过许多许多,有些人到了绝症晚期,只剩下几个月可活,但当他们闭静潜修,真正面对死亡时,竟然治愈了。这告诉我们什么?接受死亡无常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发现生死之间的微妙关系,如此一来,很可能产生戏剧化的治疗效果。

 

观修要从无常开始修起

因此,观修无常、悲心、空性这三者,是博朵瓦格西给我们留下的教言。但这些一定要有次第,否则,你先受密法灌顶而修空性,然后再观悲心、修无常,这样次第就不对了。所以大家应该注意:必须要从无常开始修起。

 

如何实地修持无常

当然,我们修的时候,必须要具足三殊胜:首先为了众生发菩提心,闭着眼好好祈祷诸佛菩萨、空行护法,加持自己一定要生起无常观;然后通过理论也好、实修也好,用各种方法调整心态观无常;最终生起无常观之后,要将此善根回向一切众生。总之,务必要追循圣者前辈的足迹,尽心尽力、勤奋努力地修持。

 

编写师兄:定解B2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2039-定解B06-004

 

名词解释

 

擐甲精进

当听到往昔诸圣者前辈、诸佛菩萨的事迹行为以及为求正法历尽苦行的历史传记等如何如何时,不能认为因为他们是佛菩萨才能做到那样苦行,我们怎么能够做到呢,进而懒散、懈怠。而应当思维:他们就是这样修行而获得成就的,我作为他们随者,虽然不能胜过他们,但必定能获得同等的成就。如果他们也需要经历那样的苦行策励精进,那么我们这些为深重恶业所迫、无始以来未曾修持过正法的人为何不需要苦行与精进呢?所以我们要在心里想,如今已获得暇满人身、有幸遇到了具足法相的上师、听受了甚深教言、具有如理修持正法的缘分,此时此刻怎么能不历尽苦难、肩负重担,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诚心诚意来修持正法呢?一定要立下这样的誓愿。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加行精进

虽然心里有求法修法的念头,但一直在明日复明日中耗尽人生岁月,我们必须断除这种怀着修持正法的愿望而虚度人生的现象。如哲白莲大师说:人生犹如屠场畜,过一瞬间死亦临,今复明日久蹉跎,终于榻中呼号矣。因此,我们一定要刻不容缓地修持正法,就像懦夫怀里钻进蛇或者美女头上着火一样急不可待,彻底放下、完全舍弃今生世间的一切琐事,毫不迟疑地致力于佛法。否则,红尘的琐事没完没了地接踵而至、此起彼伏,犹如水的波纹一般,始终空不出一个修法的时间。一旦自己下定决心放下世间琐事,也就是琐事完结的时候。正如全知无垢光尊者说:世间琐事死亦无完时,何时放下即了乃规律。又说:所作所为如儿戏,做无终了放则了。所以说,当生起想修正法的心念时,要以无常来激励自己,一刹那也不能懒懒散散、拖拖拉拉,一定要当机立断修持正法。这以上讲的就是加行精进。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本课教证

 

1、《菩萨璎珞经》:人不计无常,贪著三界荣,如风吹落叶,流转随所趣。2 P262

我们若没有好好观修无常,必定贪恋三界的荣华富贵,这样结果会如何呢?就像被秋风吹动的落叶飘无定所一样,随业力之风流转于六道轮回中,感受各种各样的痛苦。

 

2、寂天论师: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2 P262

如果认为自己今天不会死,从而放逸度日,不励力修行,这是不合理的。

 

3、博朵瓦格西:如果想专修一法,无常最为重要。为什么这样讲呢?倘若修行死亡无常,首先可作为进入佛法之因,中间可作为勤修善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诸法等性之助伴。2P263

最初:一个人若无常修得好,首先可以趋入佛法。

中间:倘若无常修得好,这会成为勤修善法的助缘,不管是想修慈悲心、菩提心、皈依、禅宗境界,马上就会修,不会拖拖拉拉。

最后:修了无常之后,最初入佛门很恳切,中间修行特别精勤,最终证悟法性也不会有困难。

 

4、博朵瓦格西:倘若修行无常,最初可作为断除此生绳索之因,中间可作为舍弃贪诸轮回之缘,最后可作为趣入涅槃圣道的助伴。2 P265

最初:修了无常,首先会断除对今生的贪执。

中间:修了无常,就不会希求轮回的安乐,不愿转生到天界去,只会一心一意地希求解脱。

最后:修了无常,趣入解脱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你懂得一切皆是无常,无常皆是痛苦,而解决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依止菩提妙道,获得无上涅槃,故必定会为此而努力。

 

5、博朵瓦格西:观修无常,最初可作为生起信心之因,中间可作为精进之缘,最后可作为生起智慧的助伴。2 P266

最初:刚开始因为修无常,了知一切皆无实义,临死时唯有上师三宝能救护自己,因而对其产生无比的信心。

中间:为了获得解脱,特别精进地修持正法。

最后:通过这样的努力,在相续中定可生起无我的智慧,或是禅宗明心见性的境界。

 

6、博朵瓦格西:如果观修无常,并且能在相续中真正生起的人,起初可成为求法之因,中间可作为修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法性的助伴。2 P267

最初:如果生起无常观,不可能天天耽执世间琐事,必定会抛弃一切,前往寂静地方依止善知识,认真求法。

中间:不断精进修行。

最后:必定获得证悟。

 

7、博朵瓦格西:倘若修行无常,并且能在相续中生起无常观,则初始可作为擐甲精进之因,中间可作为加行精进之缘,最终可成为无退精进的助伴。2 P267)

最初:懂得诸法皆为无常之后,就像战士入沙场前先要披上盔甲一样,自己定会披上精进的盔甲,发誓从今以后一定要好好修行。

中间:在实际行动中,必定会真正去行持,而不只是口头上说说。

最后:这种精进永不退转,不像有些人那样,开心就去做做,不开心就完全放弃,因自己的心情、忙碌而改变。

 

8、《中阿含经》: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2 P265

对世间一切无常诸法,不应该去希求耽著,我们要了知它的本质,对其产生厌恶心而舍弃,唯一追求解脱之道。

 

9、《入行论》:放逸我未知,死亡如是怖,故为无常身,亲造诸多罪。2 P266

我一向非常放逸,根本不知道死亡竟是如此恐怖,为了短暂而虚幻不实的身体造作了种种罪业。

——《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解第25

 

10、帕单巴尊者:如果相续中生起了无常观,最开始可作为步入正法的因,中间可作为精进的鞭子,最终也能获得光明法身。2 P266

最初:如果自己生起了无常观,最开始可以步入佛门。

中间:一个人没有无常观的话,天天都会懈怠散乱,而一旦观修过无常,就像有条鞭子在抽打自己一样,修行始终不敢放松下来。

最后:通过修持无常,很快就能获得光明法身。

 

11、帕单巴尊者:在西藏的修行人中,没看见一人有死亡的念头,也没发现一人遗留在世。

身着僧衣的人累积财产,难道是要供养阎罗王吗?收藏一切奇珍异宝,难道企图暗地里贿赂阎罗卒不成?目睹这些西藏修行人,会让人禁不住仰天哈哈大笑!2 P217

这是一个比较夸张的说法,不可能在这么多修行人当中一个也没有。……但是相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很少有人生起无常念。难道不生起无常念的人会有可能留在世间吗?不会有一个人留在世间。人们常常觉得自己不会死,会执著自己能活很长时间。即便如此执著,但照样会死。

……这句话主要对象是指出家人,对于在家人也是一样的。因为当时有些出家人累积了很多财产,单巴仁波切就指出,作为僧人累积这么多财产,难道是死后要去供养阎罗王吗?很明显这是在讽刺。死亡时什么也带不走,在家人积累财产也是一样。

很多人习惯收藏奇珍异宝,是不是死亡之后暗地里要贿赂阎罗狱卒,让他们不要来抓自己?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业力到了,该死还是要死。在死亡时如果对财产或者奇珍异宝非常耽着,就会产生贪执生起烦恼的因。

看到这些修行人的情况之后,忍不住哈哈大笑,如此表面的修行是没办法真实得到利益的。

单巴仁波切是以印度修行者的身份和口吻,去呵斥当时西藏的修行者。

——《前行广释》第39课生西法师辅导

 

12、帕单巴尊者:谁具广闻我慢高,修行好者积财宝,谁依静处多散乱,谁离故乡无羞愧,彼为形象修法者。彼等喜爱造恶业,虽已见到他人死,然却不知自将亡,此等一切诸过患,皆由未修无常致。2 P272

看看如今的修行人,有些虽然广闻博学,学问超群,可是傲慢心非常重;有些自称为修行好的舍事者,是了不起的大成就者、大上师,但积累财产比一般人还厉害;有些虽然依止寂静地方闭关,却想尽一切办法召集很多人,或者天天听录音机,特别特别散乱;有些离开故乡之后,由于别人都不认识自己,故做事肆无忌惮,毫无惭愧之心。具有以上弊病的人,都是形象修行者。这些人喜爱造恶业,尽管天天见别人死亡,却从未想过很快就会轮到自己。这一切的过患,皆源于没有观修无常所致。

这也是一种讽刺的语言。谁具广闻我慢高,指一个人广闻博学,我慢却很高。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用无常来看破今生,不知道自身的广闻博学,名誉等都是没有意义的。

谁具广闻,觉得自己智慧渊博、听的多知道的多,缘这个产生傲慢。这是无常没有入心的缘故。

修行好者积财宝,还有一些表面上修行非常好的人很喜欢积累财宝,像这样也是无常没有入心的表现。

谁依静处多散乱,还有一些人依靠寂静处或在深山等地方修行,虽然身体依靠静处,但是内心非常散乱。也是因为内心没有生起无常观的缘故,不知道无常迅速要去真实的修行,不知道死亡时有力的正法。

谁离故乡无羞愧,离开故乡是一种修行人的标志,因为在故乡会有很多散乱的因,很多生起贪心和嗔心的因,对于散乱恶业有羞愧,离开故乡是想要修持正法。有些人虽然身体远离了故乡,但是内心并没有因此而生起羞愧感,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说,有些人离开故乡之后,因为家乡人不在没有熟人的缘故,就肆无忌惮地造恶业,也有这样的解释。

彼为形象修法者,这些都是形象修行者。

——《前行广释》第39课生西法师辅导

 

13、圣天论师亦云: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2 P272

出自《中观四百论》: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

无常法一定有坏灭损害,有坏灭损害则非真正的安乐,所以说凡属无常的一切法,皆是痛苦。

——《四百论广释》第二品

 

14、博朵瓦格西: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那利益有情也不是难事。倘若在此基础上,再多多修行诸法实相空性,而且在相续中已经生起,到那时清净迷乱也不会有困难。2 P274

 

我们修行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步:若再三思维死亡无常,真正生起无有改造的无常观,则断除罪业、行持善法没有丝毫困难。

第二步:在修无常的基础上,若常常观修众生沉溺在轮回中,非常可怜,从而生起无伪的慈悲心,那么利益有情也不会困难。

第三步:在修悲心的基础上,若再不断修持诸法实相,抉择一切都是空性、无我,那很容易斩断对万事万物的迷乱执著,生起密法中本来清净的殊胜境界。

 

15、如来芽尊者:我无论看见世间如何高贵、如何权威、如何富裕、如何俊美之人,也不会生起刹那羡慕之心,而唯一注重前辈大德的事迹。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自己生起了少许无常观的缘故。因此,我除了无常以外,再没有更殊胜的教言传授给别人了。2 P275

 

1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2 P276

出自明代钱福的《明日歌》

复:又。

何其:多么。这句说:明日是何等的多啊。

待:等待。

蹉跎(cuō tuó):光阴虚度。

如果天天只空等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日,一事无成。

——摘自古诗文网

 

17、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2 P277

出自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盛年:壮年。

及时:趁盛年之时。

勉励:激励。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摘自 古诗文网

 

18、总结文:无常现前反而执常有,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我与如我邪念诸有情,相续生起无常祈加持。(2 P277

无常明明就在眼前,不管是周围的万事万物,还是自己的身体寿命,皆为示现无常的善知识,但我却反而把这些执为常有;老年明明已经到来,可我还以为自己特别年轻。对于我和像我这般迷惑的众生,祈愿诸佛菩萨加持,一定要生起无常观。

 

编写师兄:定解B14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2039-定解B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