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44课

思维导图下载

Xmind文件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ynjG4A4IvWKvg444kKzyA 

提取码:555c

JPG文件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_oRlp8VZckyfh0W7rOxLg 

提取码:d5i4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课前开示

一、科判位置

二、听闻不等于修行(反面说/正面说)

三、发心人员不要因个人原因影响他人闻法

(一)通过对比指出问题

(二)劝诫不要随意断课

正式讲课

一、孤独地狱痛苦之公案一

(一)果的角度

(二)因的角度

二、孤独地狱痛苦之公案二

三、孤独地狱痛苦之其他公案

四、总结与劝诫

 

展开分析

课前开示

一、科判位置

二、听闻不等于修行(反面说/正面说)

三、发心人员不要因个人原因影响他人闻法

(一)通过对比指出问题

1、正面说:

1)上师角度:在法王毕生事业中,讲经说法与听闻佛法始终是最重要的环节

2)弟子角度:上师/四众弟子重视学习佛法

2、反面说:学会个别负责人因为自己事情影响他人学法

(二)劝诫不要随意断课

1、主观角度

1)对比

正面说:上师从不会无故断课

反面说:学会个别人随心所欲

2)补充:学院法师把传法放首位

2、客观角度

1)法的角度:《前行》法珍贵,珍惜闻法机缘

2)人的角度:

弟子角度:横向对比,出家人也并不轻松(在家人忙出家人也忙,主要看意乐)

上师角度:此次传讲是有史以来最广的(抓住难得机缘认真听闻详细思维)

 

正式讲课

孤独地狱痛苦之公案一

(一)果的角度

1、正说:公案

1)生平介绍:唐东加波尊者生平介绍

2)公案内容:尊者所见石头内的青蛙前世是做血肉供养的上师

2、别说:血肉供养

1)血肉供养及为亡者杀生不得利益

案例:

A. 古代:莲师及华智仁波切反对血肉供养

B. 现代:

a. 藏地:有些藏区又恢复杀猪供神及为亡人杀生

b. 汉地:有些地方仍然为亡人杀生

结论:

A. 正说:为亡人杀生无利有害,务必断绝

B. 例说:

a. 举例:成都郫县某户人家为亡人宰杀公鸡

b. 劝诫:应尽量纠正,不要做对亡人有害之事

2)血肉供养及为生者杀生不得利益

公案:《法句譬喻经》中佛陀制止国王为病重母后杀生供神

结论:

A. 正说:为长寿健康杀生适得其反

B. 理证:世间人/佛教徒长寿者吃素

C. 教证:《入楞伽经》《涅槃经》等

劝诫:凡夫应努力调伏身心

A. 教言:米拉日巴师徒集市上遇到被宰杀的山羊,惹琼巴深深生起强烈厌离心

B. 对比:

a. 正面说:高僧大德遇到一件事往往改变一生

b. 反面说:凡夫善法易忘对贪嗔痴却兴致勃勃

C. 结论:凡夫应维护自己,尽心尽力调伏身心

(二)因的角度

1、总说:藏地应逐渐接受素食

1)现状:古今藏地吃素的习惯确实欠缺

2)劝诫:

弟子角度

A. 总说:入藏求法的道友不必非学会吃肉

B. 分说:

a. 来学院求法的弟子要长期吃素

b. 其他藏地上师的弟子应再三斟酌

上师角度:很多藏地上师完全吃素比较困难/劝诫

2、别说:具体描述吃肉的形象

1)藏地:华智仁波切描述吃肉喇嘛的形象

2)汉地:汉地饭馆吃肉的人也一样

3、结论及劝诫

1)结论:肆无忌惮的享用血肉,后世用身体偿还血债

2)劝诫:

在家人角度:尽量断肉茹素

出家人角度:

A. 谨慎信财

a. 正说:不仅不能接受血肉供养,还要谨慎信财

b. 公案:修行不好的禅师以身肉偿还供养施主

c. 劝诫:

a1. 接受财物供养时观察:一定要看享用是否合理(正面说/反面说/结论)

a2. 进一步观察:自己是否正命养活

b1. 避免两个极端:正面说/反面说

b2. 生活应清净如法:对自己和众生负责,做到来世不堕恶趣

B、断肉吃素:应多学习教言,尽心尽力观察利弊

 

孤独地狱痛苦之公案二

(一)公案:大堪布具德护法超度圆木中的青蛙

(二)如何做:寺院如何管理财产

1、财产分清:供僧、供佛像、供佛经等财物应分清

2、僧众决定:

1)反面说:有些寺院随便让一个和尚决定

2)正面说:要把信财用在三宝方面,僧众的财产由僧众决定

例说:

正面说:上师如意宝强调动用财物必须先经僧众商量

反面说:个别上师或方丈把寺院的钱当成自己的一样

(三)结论:有权势的法师,官员应小心谨慎,改掉血肉供养和乱用信财等过失

别说:汉地某些地方的血肉祭祀无利有害,应断除

(四)劝诫:每个人应好好忏悔

1、了知道理:很多道友学佛前造了不少恶业,应好好忏悔

2、应如何做:

1)如何忏悔:通过和学术研究完全不同的修行反观自心(才能真正想忏悔)

2)如何修行:

对比:

A. 正面说:高僧大德都有控制能力

B. 反面说:凡夫人总会恢复成老样子

劝诫:修行依靠自己

A. 正说:依止上师的时间有限,无论长短应令法入心

B. 补充:有时依止时间长也不一定成就快

孤独地狱痛苦之其他公案

(一)屠夫晚上守戒之果报

(二)邪淫者白天守戒之果报

(三)五百比丘午饭争执之果报

总结与劝诫

(一)总结:以上讲述了十八层地狱

(二)劝诫

1、略说

1)正面说:应深入了解地狱状况,生起悲心并竭力使自他不堕地狱

2)反面说:浮皮潦草的闻法而不修行,只会变成傲气佛教油子之因

2、详说

1)正说:要注意因果,踏踏实实去修持

2)例说:

佛教公案:傲慢比丘说不出十八地狱名称

世间故事:东北人没有吃过菱角不懂装懂

3)结论:愚者学问挂嘴上,智者学问藏心底


本课难点

改变到底有多难

本课中,上师讲到血肉供养的时候同时提到了现代人的常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而杀生,或者为了病人痊愈,杀生炖汤给病人喝。虽然我们早已熟悉各种肉类滋补的理念,但是通过实际例子以及教证等,足可以说明素食的好处和杀生的过患。最近上映的卡梅隆导演的《游戏改变者》纪录片,就实打实的从运动员、医生以及古罗马角斗士等各个角度证明素食完胜于肉食。

尽管事实如此,但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素食往往并不是因为不懂其理,而仅仅是掩耳盗铃。所以上师紧接着举出了米拉日巴尊者在集市上遇到被杀害的羊,惹琼巴尊者深深生起厌离心的教言。

上师告诉我们,看到了一只可怜的羊,对一位高僧大德的改变是巨大的。而普通凡夫看到一只可怜的羊会怎么样呢?有的人当时会觉得好可怜啊!,但事情过了也就过去了,日子还是照样过;甚至还有的人看到众生的肠子被掏出来也面不改色,还会想这个羊肉到底怎么做才好吃……这就是巨大的差距。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在于他的善根习气非常薄弱,他在乎的只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别人的痛苦不仅视而不见,甚至为了维护自己,可以牺牲别人。只要自己身体好,那些生命又算什么呢。正是这颗极度自私的心,才是对素食视而不见的罪魁祸首。

而这样的极度维护,非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把自己迅速地推入更深的深渊。从道理上了知这点后,即使再一万个不情愿,但是为了自己好,也应尽量理性的按照正确指示去做。脱离原有的轨迹需要巨大的福报,而这种改变也依靠我们自己。

因为不懂,所以傲慢

地狱我们已经学习完了,在本课的最后,华智仁波切告诉我们,深入了解地狱状况,并对地狱有情生起悲心,竭尽全力使自他从此不堕地狱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心态。而仅仅是浮皮潦草地听一听佛法,便置之不理,而没有脚踏实地去修行,只会变成傲气十足的佛教油子之因,成为圣者呵责、智者羞辱之处。

尊者提出的这种标准,其实很多人都达不到。修行的基础是闻思,如果不深深地了解地狱众生的数目、寿量、痛苦,转生原因,就无法生起十分切实的同理心,无法感同身受。可是合上书本,又有多少人能够清晰的记得每个地狱的具体情况呢?很多只是笼统的知道大概而已,而这种不扎根内心的认识是不足以令人思维体会地狱之苦的,闻思不到位,又如何引导修行呢?

就像公案中的那位比丘,觉得自己通晓了佛法,但是就连最基本的十八地狱的名词也说不完整,我们在大笑之余,是否觉得这个公案和自己无关呢?其实不仅是这位比丘,包括我们,学是学了,但是一旦突然发问,很多人还是说不上来的。

很多人的闻思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甚至表面的闻思都不到位,即便如此,也正因为如此,往往这些人会生出我学了佛法,我和一般人不同的傲慢心来,觉得自己是佛法的行家了。就像上师在最后说的那个东北人吃菱角的故事,为了维护自己的人设,硬充自己懂行,反而令自己十分

傲慢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有真正脚踏实地学了,才能逐渐远离它。

编写师兄:定解09 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6 B07

档案编号B02044-定解B06-001



本课窍诀

 

种其因得其果

佛陀告诉国王:人们想要得到谷子,就应先耕田播种;想要富贵,就应力行布施;想要长寿,就应心存慈悲;想得智慧,就应努力学习,这四件事都是种其因得其果。而你却背道而驰,以邪法为正,想要借由杀生获得长寿,这不可能有真实的利益。

 

讲这样的轮回痛苦时,大家首先要认认真真地听。听了以后,千万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认为字面上理解了,修行也就到位了,这种想法不合理。看看前辈大德的传记和历史,他们在修行过程中,哪一位不是一步步次第修持?而哪一次的修持不是满怀欢喜?他们那样重视修行和次第,确实让人极为钦仰。

 

讲经说法与听闻佛法始终是最重要的环节

上师如意宝一生的行持,为我们作出了极好的表率。在上师毕生的事业中,讲经说法与听闻佛法始终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一点,我们作为传承弟子,务必要铭记于心。虽然现在因为众生福报浅薄,上师在这个所化世界示现了圆寂,但他的丰功伟绩仍留存于人间,让我们后学者可以去学习和效仿。

大恩上师本人而言,自接受这个传承的教法以来,也始终把学习佛法和修行佛法作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

 

共修和传法不应轻易中断

个别组长、辅导员或负责人,不要以自己的事情,而耽误大家学法:有些人今天要参加一个会议,就放弃了组里二十几个人的学习;有些人因为要出差,就让大家自学一个月,其他什么安排都没有……这种现象,在个别负责人的身上比较多。如果你确实有特殊原因,我们也不会一概而论,所有的事情都不准许。但你们要想想,即使是一天的课受影响,过失也相当大,可以说断了人家的慧命。

若是我决定今天不讲课,首先要看是不是为了私人的事;如果不是,而是为了去放生,以更多地利益众生,那我会暂时取消当天的课。除此之外,因为自己的小事,或身体有点不舒服,我从来也不会缺课,这是历来的一贯原则。在我的记忆中,我每次若要下山,要么是身体实在不行了,不看病就会倒下去,要么是有其他非常特殊的原因,作了一定观察后才出去的,此外从不会无故断课。

但菩提学会的个别人,对安排好的课程,好像上也可以、不上也可以,想什么就做什么,全由组长一人决定,这样不太好。如果是世间的一件事情,比如你去上班,只要领导不扣工资、不批评,你过一天算一天也可以,但学习佛法并非如此,还是有极为重要的因果在里面。

在我们学院,就算有再大的事情,法师一般也不会断课,除非是病得实在太厉害,可能请一两天假,此外,他们永远把传法摆在首要位置上——这就是上师如意宝的加持和传承。所以学院里的辅导和学习,希望要继续保持这一良好传统;而外面大城市里的人,即使不能跟学院一模一样,也要尽力去做。据我了解,有些小组还可以,一学期中一堂课也没有缺,好多道友都是如此;而有些小组可能是因果正见不够,或者是定力不足,总是随自己的意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得有头无尾,这种现象比较危险。

所以,我今天在此特别强调,提醒大家珍惜闻法的机缘。

 

高寿和弘法顺利的缘起

前两天我讲过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他活了256岁,一直都是吃素的。而在我们佛教徒中,有些人特别高寿,弘法利生也非常顺利,多是因为两种缘起:一是心怀慈悲,不会为自己杀害任何众生,甚至不损害众生一根汗毛;二是不食众生肉,所享用的食品非常清净,以此不会沾染上各种疾病。

 

寺院管理财产时的注意事项

按《毗奈耶经》的观点,供养僧众、供养经堂、供养佛像和供养佛经的财物,都应该分清楚。听说有些寺院接受供养后,随便让一个和尚做决定,这是特别可怕的事!我们在座很多道友,以后肯定有当大法师、大方丈、大知客的,到时候你一定要把信财用于三宝方面,千万不能私自处置,或者赠予亲朋好友。戒律中一再强调,僧众的财产,要由僧众决定。如果你想挪用任何财物,先要经僧众共同商量,而你个人再有权力,也不能自作主张,否则会感受因果报应。

 

修行和学术研究的区别

所谓的修行,并非只是外在形象,而要在内心获得一种滋润、柔和。这跟学术研究不一样,学术研究只要了解到那个层面就可以了,而修行的话,最注重的是反观自心,看到一段文字,不能只停在书本上,而要把它的内容与自心对照:我以前犯过这种错误没有?犯过的话,要想办法忏悔得以清净。以后还会不会再犯?若有可能再犯,那该怎么样制止它?……”如果这样去观察、去调伏自心,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愚者学问挂嘴上,智者学问藏心底

故萨迦班智达云:愚者学问挂嘴上,智者学问藏心底,麦秸漂于水面上,宝石沉没于水底。愚者常把学问挂在嘴上,似乎什么都懂,而智者却把学问默默藏在心底。正如麦秸总是漂在水面上,宝石却自然会沉没到水底。

 

编写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2044-定解B06-004

 

名词解释

 

慧命

(术语)法身以智慧为寿命。智慧之命夭伤,则法身之体亡失。盖慧为法身之寿命,故曰慧命。四教仪曰:末代凡夫于佛法中起断灭见,夭伤慧命,亡失法身。【又】尊称比丘曰慧命。博闻强识,以慧为命之义也。又曰慧寿。新译曰具寿。犹言慧命须菩提等。行事钞下三曰:毗尼母云:下座指上座为尊者,上座指下座为慧命。胜鬘宝窟中本曰:慧命者,以广大甚深之慧为命故,名慧命也。如经言慧命须菩提,慧命舍利弗也。资持记下三之二曰:慧命谓博闻强识以慧为命也。

——《佛学大词典》(丁福保编)

 

气脉瑜伽

即无上瑜伽气脉点修法,无上瑜伽气脉点修法为无上部密法的圆满次第,以修气、脉、明点为主。这在一般无上部法中,须在修生起次第本尊瑜伽成就的基础上修习。在空乐大手印及大圆满法系中,气脉点修法只被作为进入正行的前行,可以直接修习。气脉点修法有宝瓶气、金刚诵、拙火定、欲乐定等,在圆满次第中被作为现证心光明的秘密门径。

——《密乘止观》

 

超度

《地藏经》称:初死的人如果生前多造恶业,死后又没人为他追荐,其神识就可能投生到饿鬼、地狱等恶道中去。在死者罪福未定的七七四十九天内,以善愿功德力回向死者,使他不投生于地狱等恶道而转生人天等善趣,俗谓之超度。超度之俗大约始于梁武帝所创的盂兰盆会。盂兰盆系梵语ullambana的音译,意为救倒悬,即解救沦落地狱、饿鬼中的众生的倒悬之苦。唐时民间已盛行超度。如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载:村人遂于陂中设斋超度。超度的具体内容包括念佛、诵经、营斋、做道场等。超度又有超升、超生、超拔、超幽等说法。

——《俗语佛源》(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

 

异熟果报

异熟(梵文Vipāka)佛教名词。旧译为果报。因过去善恶而得到的果报总名,谓果异于因的性质而成熟。异熟的解释有几种。

1)指变为,此的性质不同于的性质;有善有恶,而具有非善非恶的无记性。例如善业感乐果,恶业感苦果,但是乐果并不是善性,因此它是无记性的。所以非善非恶就是无记,对于善性之业可以叫异类,善性与无记性异类。

《俱舍论》卷二:或所造业,至得果时,变而能熟,故名异熟。果以彼生,名异熟生,彼所得果与因别类,而是所熟,故名异熟。

《俱舍论》卷六:异类而熟,是异熟义。

2)指必隔世而熟,或变异而熟;即业因必须在后世才能得到果报。

《成唯识论述记》卷二:言异熟者,或异时而熟,或变异而熟,或异类而熟。补注十一说:新云异熟,旧云果报。

——《中华词库》

 

圣果

(术语)菩提涅槃也,是依圣道所得,故曰圣果,此果为真正,故曰圣果。楞严经一曰:虽得多闻,不成圣果。净住子曰:三乘圣果。十地功德。

——《佛学大词典》(丁福保编)

 

涅槃

华译为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又译作灭度,灭是灭除见思、尘沙和无明三种惑,度是度脱分段和变易两种生死。合而言之,就是当一个人的智慧和德行都达到究竟圆满之领域,连生死和烦恼也都超越了、杜绝了,就叫做涅槃。这也是圣者所证得的不生不灭、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它也是芸芸众生最理想、最美丽的归宿。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信财

1、三宝财物、庙产、僧财。

2、施主信徒奉献的资财实物。

——《佛学词典》

 

本课教证

 

1、《地藏经》云: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2 P350

若为亡人造杀生恶业,不但对他无丝毫利益,而且危害性相当大。甚至即使他原本能转生善趣,但由于眷属为他造了这些恶因,他也不能自由自在投生,获得真实的快乐。

 

2、佛陀:若人寿百岁,勤事天下神,象马用祭祀,不如行一慈。2 P352

若在一百年中精勤侍奉天神,杀害象、马等众生作祭祀,不如行持一次慈心的功德大。

3、《中本起经》:杀生祠祀,不得其福,天神不食,杀者得罪。2 P358

以杀生来作祭祀,绝得不到丝毫快乐、福报,因为喜欢善法的天神不会享用这种供养,而杀者自己却因此造下无边罪业。

4、龙猛菩萨:即便见闻地狱图,忆念读诵或造形,亦能生起怖畏心,何况真受异熟果?2 P361

对于有善根的人来讲,就算见到地狱的绘图、听到地狱的痛苦、忆念地狱的情景、读诵地狱的描述,也会特别害怕,毛骨悚然,更何况是去亲自感受那些痛苦了?

 

5、萨迦班智达:愚者学问挂嘴上,智者学问藏心底,麦秸漂于水面上,宝石沉没于水底。2 P363

愚者常把学问挂在嘴上,似乎什么都懂,而智者却把学问默默藏在心底。正如麦秸总是漂在水面上,宝石却自然会沉没到水底。

 

编写师兄:定解G4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2044-定解B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