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略分析
课前开示
一、简述科判位置
二、闻法的重要性
(一)总说
教证说明
(二)分说
(三)结论
己一、海居旁生
一、数量和身量
(一)正说
(二)别说:身量(世间/佛经)
二、海居旁生的痛苦
(一)现在痛苦:互相啖食/暗无天日
(二)未来痛苦:愚昧无知并不知取舍
己二、散居旁生
一、闻法的角度(了知旁生痛苦)
(一)总说:散居旁生的痛苦
(二)分说:
1、龙类众生
2、无主旁生
3、有主旁生
二、思的角度(了知后如何做)
(一)总说:旁生痛苦难以想象,应与人类同等对待。
(二)分说
三、修的角度(以上道理如何修持)
本品总结
一、了知道理:了知三恶趣的痛苦
二、应如何做:了知后如何自利利他
三、引生下文
展开分析
课前开示
一、简述科判位置
二、闻法的重要性
(一)总说
教证说明
(二)分说
1、由闻知诸法
2、由闻遮诸恶
3、由闻断无义
4、由闻得涅槃
(三)结论
1、总说
2、遣疑
1)疑:只要修行就可以,不需要闻法
2)遣
① 钝根者:多数人是次第根基
② 利根者:闻法不会成为障碍
3)总结劝诫
己一、海居旁生
一、数量和身量
(一)正说
(二)别说 身量(世间/佛经)
二、海居旁生的痛苦
(一)现在痛苦:互相啖食/暗无天日
(二)未来痛苦:愚昧无知不知取舍
己二、散居旁生
一、闻的角度(了知旁生痛苦)
(一)总说:散居旁生的痛苦
(二)分说
1、龙类众生
1)正说:龙类众生的痛苦
2)补充:龙是存在的
① 从各个角度说明
A. 教证说明:佛经/古籍
B. 理证说明:遣疑(遣除没有看见就认为不存在的疑惑)
C. 案例说明:
a. 飞机上抓拍的西藏龙
b. 成都某小区物管保安部拍摄的飞龙
c. 贵州出土的龙化石
② 结论:龙是真实存在的,应了解它所遭受的痛苦
2、无主旁生
1)总说:无主旁生的痛苦(互相残杀,遭人类捕杀)
2)别说:遭人类捕杀的痛苦
① 正说:人类捕杀的手段非常残忍
②. 原因:遭人类捕杀的原因
A. 总说:例说/教证
B. 分说:
a. 痛苦角度:侧重无主旁生痛苦
a1. 例说:每年夏季丹麦举行“杀鲸大会”
a2. 消归自心:应反观自身学佛前的思想行为
b. 原因角度:侧重被杀原因
人类被虚假广告诱导而杀生,动物的身体反而成送命之因
3、有主旁生
1)总说:有主旁生的痛苦(愚痴呆笨,被人役使)
● 补充:马戏团精彩表演的背后充斥着残忍(另一种被人役使)
2)别说:被人役使的痛苦
① 有用时的痛苦:伤痕累累仍被强迫劳动
② 无用时的痛苦:年老力衰后被结果性命
● 例说:青海一带和甘孜州对待家畜对比
二、思的角度(了知后如何做)
(一)总说:旁生痛苦难以想象,应与人类同等对待
(二)分说
1、世间角度
1)正说:人道主义,素食主义角度-源引自《动物解放》
2)劝诫:应阅读此书,改变我们理念和行为
2、佛法角度
1)因的角度:应思维旁生为父母想/自身想
补充:这样的观修非常重要
2)果的角度:
① 他人角度:对旁生生起悲心,保护它们(令我们发菩提心/原因)
② 自身角度:了知旁生转生因缘,提醒自己不要造罪
● 补充:转生旁生的五种因
三、修的角度(以上道理如何修持)
本品总结
一、了知道理:了知三恶趣的痛苦
(一)正说:苦果难忍/难逃苦因
(二)对比:人类与旁生对比说明,堕入恶趣解脱难
二、应如何做:了知后如何自利利他
(一)自身角度:努力忏悔,绝不再犯
(二)他人角度
1、回向善根:将自己三世一切善根回向恶趣众生
● 劝诫:每次做善法都要回向恶趣众生
2、精进修行:刻苦求法精进修行,将来接引恶趣众生到清净刹土
● 劝诫:常常这样思维非常重要
3、祈祷加持:祈祷佛菩萨等加持令自心生起悲悯之心并回向善根
三、引申下文
选择蓝药丸,还是选择红药丸
我们在旅游观光时,常常会把野生动物作为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不管是海底成群的五彩斑斓的鱼,还是窗外的长颈鹿,乃至房间外的狮子,都是昂贵酒店费用的一部分,欣赏它们优雅姿态的同时,我们并没有觉得它们有多么痛苦。但实际上,它们每天面临的痛苦确实如本课所说,吃一口食物都不得安稳,随时面临被猛兽突袭,被人类捕杀的生命危险。试想人类自身,再穷困也不至于吃一顿饭都要担心自己被别人当做食物吃掉吧,更何况还有挨饿受冻,生病了没有治疗等等这一系列的“适者生存”。
野生动物如此,被人类养殖的动物更是雪上加霜。我们见过和没见过的对动物的虐待数不胜数,人们只关心餐桌上的肉好不好吃,从不关心这些肉的背后,哪一条生命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滋补的鸡汤”“正是吃蟹的季节”“动物蛋白必不可少”这些话,短短一句,轻而易举的就在人们脑海中植入了观念,加上温馨的广告画面,高大上的包装,一切的痛苦罪恶就这样被粉饰,你的钱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流到商家口袋里。
就算是被主人饲养的宠物,看起来有人照顾,但也多是身体健康时被当做玩意儿,一旦生病或不喜欢了就被抛弃,看看被遗弃在宠物医院里的,还有街边的流浪动物有多少就知道了。它们的命运也完全不由自主。
现在我们面临的,就像《黑客帝国》中尼奥面对的那两颗红蓝药丸,要么吃下蓝药丸,回归过去的生活,享受无知的幸福。或者服下红药丸,直面残酷的真相,清醒地面对痛苦。如果你选择红色药丸,那么可以看一看《动物解放》这本书,《从农场到冰箱》这部片子,直面以前不想面对的阴暗隐蔽,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走出了第一步后,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如果说愿意设身处地的体会动物的痛苦无助,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展现自己爱心的好途径,那么一旦知道了这些被你奉献爱心的动物,曾经真的就是生你养你的母亲这样的事实,那种爱心和道德高尚感立刻就会被羞愧、痛彻骨髓的无力感代替,你所提供的帮助不会再是生活的锦上添花,而是你这一生必须要做的事情。
可怕的不仅是果,而是不断的造因
人们常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堕入恶趣很可怕,不管堕入哪一道,都会感受无比剧烈的痛苦,不说地狱饿鬼,以我们现量可见的旁生道,它们所感受的痛苦都是人类无法相比的。如果说今生感受完果报后这一切能够结束,那这些苦尚且可忍,可是现实情况中最可怕的是,因为在感受痛苦的过程中根本不会有取舍的概念,连一点善行都很难造下,所作所为都是堕落的因,一旦开始了这种循环模式就无法停止了,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被推着一步步走向深渊,到了那个时候,又该以什么因缘从恶趣中出离出来呢?
比如说,前世为人喜欢吃肉,转生为旁生的时候也会延续这种习气,变成豺狼虎豹等食肉动物,愚痴残暴,是不会有“我吃肉会造恶业,会下堕,我不能杀生”这样的概念的,它只会延续自己的本能填饱肚子,等它死后,以杀生的恶业会继续下堕成饿鬼或地狱众生,感受痛苦的同时又不断的生起贪嗔之心,永无出头之日……即使以偶尔的因缘转生成人,也因为感受等流果而感受短命多病,所处的外境也是破烂不堪,又因相续中恶趣习气浓厚,贪嗔痴遍满,仍然难以行善,所以往往刚刚转生为人很快又堕回恶趣……
所以,当我们有能力取舍,遇到了佛法能够行持善法的时候,务必要抓紧时间认真对待忏悔,把相续中埋藏的恶业种子再再清理,并对已经堕入恶趣的母亲们生起悲心并精进修行。
编写师兄:定解B12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3048-定解B06-001
闻法的四种功德
1、“由闻知诸法”:通过听闻佛法,能知道取舍法与非法,通达世出世间的一切知识。在这个世间上,即便是一个普通的真理,也要学习很长时间。当今时代,各国如是重视教育,也足以说明听闻相当重要,否则,一个人从小对知识一无所闻,将来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既然世间学问对听闻尚且如此重视,那更为甚深的佛教教义,不听闻就更不能了知了。
2、“由闻遮诸恶”:听闻佛教的许多经论后,就会明白如何取舍,进而遮止自己的不善业。比如,以前你没有闻思之前,不懂杀生的过患、行善的功德,但通过听闻之后,就会清楚自己不能做坏事,至少不可以害众生等等。
3、“由闻断无义”:通过听闻佛法,可断除诸多无义散乱。散乱有外、内两种,外散乱指整天跟人说闲话,做些无聊琐事;内散乱则是内心经常掉举、昏沉,在无意义的状态中耗尽时光。依靠听闻,便可以遣除这些。
4、“由闻得涅槃”:通过闻法,了知暂时、究竟的利害关系之后,可对治烦恼而现前无我智慧,获得诸佛菩萨的圣果。
如何破解“只要修行,不必闻法”的论调?
现在有些人常说:“只要修行就可以,不需要闻法。”这种说法也许对极个别人有利,但就大多数人而言,由于自己的根基使然,必须要按次第来修行。退一步说,就算你是利根者,闻法也不会有任何障碍。真正能障碍你的,是世间种种非法行为,而听闻诸佛菩萨、高僧大德的教言,只会让你的信心、悲心、智慧日益增上,绝不可能将你的功德一扫而光。
如何破解“动物反应迟钝,杀它没有关系”的论调?
现在许多学校的课本中,都声称动物跟草木一样,虽然能动,但大脑结构不像人的那么发达,故对痛苦的反应很迟钝,几乎不知道什么是痛苦……假如说动物大脑反应慢就该杀,那么人中也有特别迟钝的,读书时每个班里成绩好的连三分之一都没有,按照这种论调,那另外三分之二的孩子都该被杀掉了,但这肯定是不合理的。
看到任何动物,应让它发菩提心
《梵网经》云:“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口念心言:汝是畜生,发菩提心。”我们平时无论看到什么动物,都应该心生悲悯,心里想着让它发菩提心,口里也这样说出来,这是大乘行人时刻要记住的事情。
转生旁生的五种因
《辩意经》中讲了转生旁生的五种因,如云:“有五事作畜生:一犯戒私窃;二负债不还;三杀生;四不喜听受经法;五常以因缘艰难斋会。”
编写师兄:定解B2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3048-定解B06-004
掉举
是心往外散的随眠烦恼,属于一种心所。身掉举,是身体一点控制都没有,经常东奔西跑,一刹那也无法安住;语掉举,指语言漫天胡扯,想说什么就胡说八道,经常喜欢说是道非;心掉举,是昏沉的违品,指心往外散乱,不能摄伏。当身口意处于这种不能内收的无自在状态时,千万不要随烦恼而行,理应如树而安住。
——《入行论广解一正知正念品》
“举”是上扬的状态,比较亢奋的状态。“掉”是不安定的意思。所谓掉举即是不安稳的状态,它是比较外扬的一种侧面,比如我们的心胡思乱想,外散得很厉害,就叫掉举。掉举从内心的状态来讲,很像我们坐在一个地方胡思乱想,即便不是胡思乱想,但心总是往外驰求,非常散乱,没有安住,但也没有内收,这样的状态就叫做掉举。掉举是烦恼引发的一种心所,所以它会给我们的修行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听法时胡思乱想是一种掉举;观修时心不听话,动来动去、想东想西,也属于掉举。
—— 《智诚堪布一入行论57课》
1、佛经中云:“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3册P48)
“由闻知诸法”:通过听闻佛法,能知道取舍法与非法,通达世出世间的一切知识。
“由闻遮诸恶”:听闻佛教的许多经论后,就会明白如何取舍,进而遮止自己的不善业。
“由闻断无义”:通过听闻佛法,可断除诸多无义散乱。
“由闻得涅槃”:通过闻法,了知暂时、究竟的利害关系之后,可对治烦恼而现前无我智慧,获得诸佛菩萨的圣果。
2、《大宝积经》云:“多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3册P48)
多闻才会解了佛法的意义,多闻才会不造恶业,多闻才会舍弃无义琐事,多闻才会获得涅槃。
——《前行广释》第111课
3、《大毗婆沙论》所言:“增上愚痴身语意恶行,往彼生彼,令彼生相续,故名傍生趣。”(3册P50)
4、《佛说十二游经》中则说:“鱼有六千四百种,鸟有四千五百种,兽有二千四百种。”(3册P50)
佛陀在《十二游经》中讲了旁生的类别:鱼类有六千四百种,鸟类有四千五百种,兽类有两千四百种。这部经典译于东晋。现在世间的说法是,有很多物种已经灭绝,但也有个别物种逐渐兴盛。
——《大圆满心性休息广释》第十五课
5、《大楼炭经》云:“海中有大鱼,身长四千里者,八千里者,万二千里者……三万二千里者。”(3册P52)
6、《大宝积经》云:“有诸傍生,若生、若长、若死,皆在暗中不净粪尿垢秽之处。或时暂明,所谓蜂蝶蚊蚁蚤虱蛆虫之类。自余复有无量无边,生长常暗。由彼先世是愚痴人,不听经法恣身语意,贪著五欲,造众恶事,生此类中受愚迷苦。”(3册P52)
7、《正法念处经》云:“观龙世界雨热沙苦,以何业因,而受斯报?即以闻慧,知此众生,于人中时,以瞋恚心,焚烧僧房,聚落城邑。如是恶人,身坏命终,堕于地狱,受无量苦。从地狱出,生于龙中,以前世时以火烧人村落僧房,以是因缘受畜生身,热沙所烧。”3册P53
降临热沙雨:每天固定的时间自然而然地下热沙雨降临在它们身上,感受非常难忍的痛苦。
——生西阅读参考48课
8、《山海经 大荒东经》云:“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3册P53)
[应龙]
根据《述异记》的描述:
“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应龙称得上是化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
9、《史记 夏本纪》云:“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3册P53)
一日,其雌龙忽死,累潜醢此龙,调和烹进。孔甲食之,其味甘美,即封累为御龙侯。遂入朝谢恩。一日,孔甲思食前味,命使再着累雌雄龙醢进。累接旨大怖,自思死者可醢,生者何敢近去杀之。只得把两句闲言支吾,使臣去了,遂连夜逃于鲁县河南鲁山。
——孔甲好龙的故事 (源于一个历史故事,在《史记 夏本纪》和《左传》中都有提及。它讲述了夏朝后期的一个国君孔甲养龙的事情。)
10、《淮南子》云:“夫蛟龙伏潜于川而卵剖于陵,其雄鸣上风,其雌鸣下风,而化者形,精之至也。人不见龙之飞,举而能高者,风雨奉之也。”(3册P53)
11、《亲友书》所言:“有因珍珠有因毛,血肉骨皮而遭杀。”(3册P56)
原文:“有因珍珠有因毛,血肉骨皮而遭杀,毫无自由受人打,鞭抽铁勾等役使。”
散居旁生分为两类:一是有主人的家养旁生,一是没有主人的野生旁生。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因自己身上的骨、肉,成为狩猎者的目标,自己的身体反而成了送命之因。比如,贝与蚌就是因为自身的珍珠而被破壳;蚕因为蚕丝要做绸缎而丧命;牛羊猪等因为肉而被宰;大象因为骨头、牙齿而遭杀……
作为没有主人的野生动物,由于互相吞食、被猎人捕杀,时刻处于恐惧当中,甚至一见到人就跑。而作为主人所饲养的动物,一点自由都没有,被杀也不知道逃避,始终被控制着、束缚着,牛马等遭人脚踢、用鞭子抽,大象被铁钩和铁丝做成的鞭子殴打。尤其是马戏团里的动物,为了驯服它们以取悦游客,驯兽员天天强迫它们训练,把它们打得遍体鳞伤,之后才能表演一些精彩的节目。由此可见,旁生无一不遭役使、饱尝苦痛。
——《亲友书讲记》 第十七节课
12、《心性休息》亦云:“因肉皮骨而遭杀,感受痛苦无边际。”(3册P56)
也有很多动物因自身的肉、皮、骨头而遭杀,感受了无边无际的痛苦,但其中大多数是因为肉而遭杀的。
——《大圆满心性休息广释》第十五课
13、《梵网经》云:“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心念口言:汝是畜生,发菩提心。”(3册P60)
我们平时无论看到什么动物,都应该心生悲悯,心里想着让它发菩提心,口里也这样说出来
14、《大宝积经》所云:“傍生趣者无量无边,作无义行,无福行,无法行,无善行,无淳质行。”(3册P60)
【作为旁生愚昧无知,没有福德,没有善根,没有行持善法的机会,始终处于愚痴的状态中,非常可怜。】
15、《辩意经》:“有五事作畜生:一犯戒私窃;二负债不还;三杀生;四不喜听受经法;五常以因缘艰难斋会。”(3册P60)
[斋会](行事)会僧而施斋食,故名斋会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著)
编写师兄:定解B14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3048-定解B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