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49课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戊四(人类之苦)分二:一、三大根本苦;二、八支分苦

己一(三大根本苦)分三:一、变苦;二、苦苦;三、行苦

课前开示

一、科判解释

二、劝诫:应细致思维

(一)总说:应细致思维

(二)分说

三、补充:唯有佛法才能治疗三苦

(一)了知道理:唯有佛法才能遣除三苦

(二)应如何做

庚一、变苦

一、快乐自身角度:所有的快乐必将灭尽

(一)什么是变苦

(二)变苦的周遍性(所有的快乐必将灭尽)

二、痛苦众多角度:快乐会被各种苦中断

(一)正说:快乐时也许被怨敌赶走了家畜、大火烧毁了房屋、病魔缠身、听到别人恶语中伤等

(二)例说:汶川大地震(侧重于根本想不到会发生何种苦)

(三)结论

三、了知道理后如何做:生出离心

(一)正说:应对轮回生起出离心

(二)劝诫

庚二、苦苦

一、什么是苦苦

(一)定义:所谓苦苦,指前面的痛苦还未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来

(二)例说

(三)补充:汉地慧远大师对苦苦的解释

二、苦苦的周遍性/如何做

庚三、行苦

一、什么是行苦

(一)定义:看起来好像没有亲身受苦,但实际上没有摆脱痛苦之因

(二)补充及劝诫

二、举例说明

(一)总说:以茶叶和糌粑为例,说明行苦之理

(二)分说:茶叶

1、茶叶的角度

2、兑换物的角度

 

展开分析

戊四(人类之苦)分二:一、三大根本苦;二、八支分苦

己一(三大根本苦)分三:一、变苦;二、苦苦;三、行苦

课前开示

一、科判解释

二、劝诫:应细致思维

(一)总说:应细致思维

(二)分说

1、低标准:稍加思维会认同佛陀所说

2、高标准:真正思维修行并非轻而易举

三、补充:唯有佛法才能治疗三苦

(一)了知道理:唯有佛法才能遣除三苦

(二)应如何做

1、上师:很想将佛法教义,传播到每个人心里

2、弟子:

1)正面说:有能力应分享给有缘众生

2)反面说:若自己未成熟不急于度化

3)结论:既要想到利益众生也要保护自己

庚一、变苦

一、快乐自身角度:所有的快乐必将灭尽

(一)什么是变苦

1、定义:拥有的片刻快乐转眼就会变成痛苦

2、例说:

1)古代公案:《金色童子因缘经》中的妙耳商主

2)现代案例:家中变故,带孩子四处流浪的女人

(二)变苦的周遍性(所有的快乐必将灭尽)

1、正说:变苦是每个人无法摆脱的规律(教证/例说)

2、消归自心

1)外在:一切都会灭尽

2)内在:

佛教徒:能坦然接受

世间人:会怨天尤人

二、痛苦众多角度:快乐会被各种苦中断

(一)正说:快乐时也许被怨敌赶走了家畜、大火烧毁了房屋、病魔缠身、听到别人恶语中伤等

(二)例说:汶川大地震(侧重于根本想不到会发生何种苦)

(三)结论

1、正说:暂时拥有的安乐幸福没有丝毫恒常稳固(终究离不开痛苦)

2、教证/例说

1)教证:道歌/《正法念处经》

2)例说:富豪/地产大亨投资失败自杀

3、劝诫/必要

1)劝诫:应思维以上道理真正体会人间痛苦

2)必要:生起体会的必要(正面说/反面说)

三、了知道理后如何做:生出离心

(一)正说:应对轮回生起出离心

补充生起出离心之因:《四百论》云:于此大苦海,毕竟无边际,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

(二)劝诫

1、世间人:有些对无意义的生活有所领悟/ 有些人无动于衷

2、佛教徒:应好好思维轮回痛苦,发自内心有所认识

庚二、苦苦

一、什么是苦苦

(一)定义:所谓苦苦,指前面的痛苦还未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来

(二)例说

1、现代案例:东北一户人家连遭横祸

2、古代公案:《贤愚经》中的微妙比丘尼

1)内容:微妙比丘尼在家时先后失去了所有家人

2)消归自心/劝诫:我们平时能感受很多,认同后比较好面对

(三)补充:汉地慧远大师对苦苦的解释

二、苦苦的周遍性/如何做

庚三、行苦

一、什么是行苦

(一)定义:看起来好像没有亲身受苦,但实际上没有摆脱痛苦之因

(二)补充及劝诫

1、补充

1)解释:行苦的其他解释方法

2)特点:行苦很难体会

2、劝诫

1)教证:生老死对应三大痛苦

2)劝诫:应经常观察这些道理,切实了解轮回皆苦

二、举例说明

(一)总说:以茶叶和糌粑为例,说明行苦之理

(二)分说:茶叶

1、茶叶的角度

1)各个环节隐藏的痛苦罪业

种植环节的痛苦和罪业

补充:茶是生活一部分,看起来美好(看不出罪恶)

A. 反面说:现在上市的茶叶名不副实

B. 正面说:阿底峡尊者进藏时享受茶的美好

运输环节的痛苦和罪业(人/畜)

补充:相比古代,现代运输先进,但造的罪业并未减少,只是省略了有些过程

经销环节的痛苦和罪业

2)了知道理后如何做

了知道理:

A. 总说:仔细分析后,要了知一切快乐的背后有无数痛苦或痛苦之因

B. 分说:

a. 痛苦:迁流变化即是痛苦(教证)

b. 痛苦之因:加工厂,市场可以感受到痛苦之因

应如何做:

A. 应舍之行为:修行差的原因是不思维这些道理

B. 应取之行为:要对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涉及的人和物多观察

2、兑换物的角度

1)总说:茶叶要用绵羊毛、羊羔皮兑换

2)分说:

绵羊毛背后隐藏的痛苦和罪业

羊羔皮背后隐藏的痛苦和罪业

3)结论和补充

结论:喝一口茶也成了恶趣之因

补充:现在用的是钱来买茶叶,要分析钱的来源


本课难点

人生没有赢家

变苦是人生三大根本苦之一。所谓的变苦,是指快乐并不可靠,转眼就会变成痛苦。想必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本来好好的生活突然间被各种倒霉事打乱的状况,所以对于变苦,没什么不能认同的。

但是更深的意义并不止于此。

承认快乐会转瞬变成痛苦,这并不稀奇。重要的是,是否仔细思维过它的决定性、周遍性。也就是快乐必定变成痛苦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没有意外,没有侥幸,必定发生。彻底地死心。

本课中上师特意谈到了这两个问题。看到别人身上发生了变苦,我们会觉得他可真倒霉,但潜意识中往往认为自己不会这样,通过我怎样怎样地努力和规避,调整心态,可以一直维持着快乐,躲避痛苦。可是从古至今,未曾有一例试验成功的,你确定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

第一,所有的快乐,它自己就会消失,就像手中的沙无法驻留。享受美食的快乐,吃完立即消失,转而被肠胃负担、体重增加的痛苦代替;考上大学的快乐,转眼就被新的挑战带来的压力代替;更不要说健康的身体,必将被衰老疾病代替;再好的亲友相聚,终究会被各种方式的离开而代替……而这些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变苦,更不要说那些猛烈的、突如其来的、想都想不到的意外灾祸,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打乱你的生活。

第二,幸福只有一种,而痛苦却有千万种。归纳而言,幸福的感觉总是相似的,身心快乐。身心快乐其实很难达到,需要你的身体、家庭、工作、钱财、孩子、饮食等等诸多因素都没有出现问题时你会感受到那么一些些的快乐。而毁掉这种快乐的事情却多如牛毛,让你防不胜防,甚至无法算得清能被多少种倒霉事打断。看起来一切都很好,可是一杯烫口的咖啡,一句不得当的话,一只蜜蜂的叮咬,突如其来的一个电话,就足以毁了整个快乐。可是人啊,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按下各种葫芦各种瓢,为了那达到平衡的一瞬间快乐倾其一生地努力,最终却还是要舍弃一切独自离去。

那些目前看起来还好的人们,被定义为人生赢家——眼下他们没有被痛苦追上,仅此而已。比如富豪,他有没有实现财务自由?既然钱多得几辈子都花不完,为何还会资产缩水、卧轨自杀或者锒铛入狱?那么多有钱人都有可能保不住自己,你又为何以为追求到财务自由就是终身保障呢?

对人生的基本认知如果错了,整个方向就错了。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向你兜售如何保持快乐的秘诀,诸如如何保持和伴侣的新鲜感?”“不服老的新潮奶奶此类的话题,也许这些是你爱听的。可是只有佛陀,唯有佛陀,告诉你苦才是人生,告诉你那么多人走的路前提就是错误的,告诉你其实还有另一条路可选,而真正接纳、并懂得的人寥寥无几。有多少人生赢家,认为佛法是说给倒霉蛋听的,自己是登上了人生巅峰的胜利者,不需要这个。可是所有的自以为是,终会被变苦的滚滚洪流所淹没。

细致思维变苦的决定性和周遍性,有助于我们打破任何侥幸,舍弃整个幻想,彻底关闭轮回世界的大门。其实我们失去的,仅仅是错误的观念,一错再错的恶性循环带来的恶果;而得到的,却是崭新的,前所未有的人生。

难以领会的行苦

如果说变苦让我们知道所有的快乐就像蓝布上的小白点,终究摆脱不了痛苦的底色,那么学习了行苦,就彻底打碎了仅存的那点安乐幻想。为什么看起来清净美好的事物全部是痛苦的本性?本课从两个角度阐述。

主要的角度是从快乐是痛苦之因来说的,这个角度相对于另一个更容易理解。杀生吃肉表面是快乐的,但是所造的罪业足以让自己感受五百次被杀的痛苦,这个谁都明白;但是即使是吃素的,所享用的素食也并非清净无染,所以本课举了一个茶叶的例子。

茶,清香美好,养身养心,谁也不会把它和罪业联系起来。可是仔细分析后确实发现,无论是茶叶的种植、运输、销售的整个环节,都充斥着痛苦和罪业;包括买茶的钱,也掺杂着无数痛苦罪业。我们享用的每一杯茶,都和这些罪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样的世界上,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仅有的那点快乐,反而成了罪业痛苦之因,想想是不是太悲催了呢。

另一个角度理解起来更难一些。只要是变动迁流的事物,即是一种痛苦。《入中论》说:众生犹如动水月’”,从而对其产生悲心。what?我这样结实的一百多斤,怎么会是水中的月影,毫无实质?如果没有空性理论的基础,不太容易理解这样甚深的观点。但如果有了一定的领会,哪怕并没有证悟,也会不由自主地对众生生起悲心。

行苦在圣者看来就像眼中的毛发一样,痛苦十分明显;而在凡夫眼中,就像手上的毛发一样毫无知觉。在目前阶段,我们其实并不能真正领会行苦的意义,但是尽可能地理解快乐背后隐藏的种种痛苦罪恶,并推知一切美好均是如此,是眼下能够做到的。细细思维后,你忽然明白,整个轮回中,连针尖大小的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一心想彻底逃离,这个时候你会更加懂得了出离心的含义。

诸受皆苦,将其转为道用最有意义

通过学习三根本苦,我们更加深切地懂得了,在有漏的轮回中,不论生于何处,都会感受一个接一个的痛苦,甚至连一刹那的安稳、快乐的机会都没有;诚如《法华经》所说的一样: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表面看,有些人可能拥有暂时片刻的安宁与快乐,因为是有漏的有为法,所以处处隐藏着靠不住的无常,可谓瞬息万变,就能将这份安宁转眼变成痛苦。关注新闻的人,应能看到近期一名很年轻的台湾艺人,在拍摄现场因过劳而瘁死于录制现场,包括他及他家人在内,在事故的前一天绝不会相信,他这一去将会奔赴黄泉路,感受失去生命及亲人的痛苦。曾经有名誉光环、曾经的财富地位、曾经拥有那么多粉丝的喜爱,在面对人生中的生老病死时,又是那么地无能为力,可是当它光临时又有谁能坦然接受它呢?

作为修行人,倘若你从内心深处能真正认识到三界轮回的真相时,理应以诸法药,救疗三苦。应从佛法究竟的意义上去寻求解脱痛苦的方法,学会看破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权财地位、包括自己的美貌青春,无有一处是可以给你带来幸福的,唯有学会放下,才能获得自由;然而作为学习大乘佛法的我们而言,除了看破放下表面绚丽多彩的事物,接受不断来袭的挫折和变化,并在自己遭受痛苦时更应发愿:愿众生的所有痛苦都加于我身上,以此善根,消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是将痛苦转为道用最有意义的方法!

编写师兄:定解B17 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6 定解B07

档案编号B03049-定解B06-001



本课窍诀

 

三根本苦唯有佛法妙药能遣除

《法华经》云: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我们这些众生以苦苦、变苦、行苦,在生死轮回中受尽了折磨。那么,依靠什么方法才能遣除这三苦呢?唯有依赖于佛法甘露。世人都想趋吉避凶、离苦得乐,为此有人寻找灵丹妙药,有人追求钱财,有人渴望感情,有人寻求地位……可是真正能让我们快乐的,只有依靠佛教精神。如果佛法融入于心,则定可解除一切痛苦,就好比重病缠身的患者,必须依止妙手回春的良医,病痛才会彻底消除。

 

学法容易修行难,难在哪里?

所以,平时思维相当重要,这次大家共同修加行,不能只从文字上划下去。虽说这些内容很简单,只要你粗通佛理、懂得专用名词,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不过真正去思维、去修行,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像看一两本书并不难,但把书中内容通过再三串习,让它自然在心里浮现出来,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了。因此,古大德一再强调学法容易修行难,原因也在这里。

 

既要想到利益众生,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在当今时代,要想断除人们内心的剧苦,佛法是必不可少的妙药。因此,已发大乘菩提心的你们,不应对旁边的人置之不理,只顾自己独享佛法美味。一旦你有了能力、智慧、悲心,就应分享给有缘众生。当然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倘若你自己还没成熟,就贸然跑到城市里度化众生,很容易被环境所染污,结果不但度不了别人,反而自己也卷进去了。

 

真正认识到苦的本性,修行才能成功

倘若你能从心坎深处认识到世间一切不离痛苦,没有一个安乐永恒不变,从而熄灭对世间万法的贪著,乃至对整个轮回都生起恐怖心、厌离心,那你的修行肯定会成功。否则,不了解三界轮回的真相,只是表面上用些高深莫测的术语维护自己、安慰自己、赞叹自己,恐怕没有多大意义。

 

当痛苦出现时我们该如何做?

人间的这些痛苦,我们不但要从文字上了解,观修时也要有所体会,了知轮回中无论生于什么地方,都会一个痛苦接着一个痛苦,这个痛苦还没消失,那个痛苦又出现了,连一刹那安安稳稳、快快乐乐的机会也没有。此时,我们应当祈祷上师三宝,发愿代受所有众生的痛苦。就像《修心七要》中所言:当我遭受痛苦时,愿众生的所有痛苦都加于我身上,以此善根,但愿消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是将痛苦转为道用的最好方法!

 

居士经商应尽量不打妄语

现在很多居士经商,觉得不打妄语没办法做生意,不做生意,就没办法生活,他们为此非常苦恼。这个问题,是佛教因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我们也找不到两全其美的方法,只能回答:尽量真实一点,别的办法可能也没有了。

 

要经常对自身所涉及的人和物做观察

我们平时修行比较差,原因也是从不思维这些道理。比如住在一所房子里,从来不想房子的来源是什么?用着信众的血汗钱,从来不想有没有对不起众生?一天换一件漂亮衣服,什么白的、红的、黑的、绿的、花的、上白下黑……虽然特别快乐,却从不想它的背后是什么?甚至只吃一顿简单的饭,也从不想这些柴米从哪里来?其实,思维这些就是修行,若能经常这样串习,即是很好的修行人。所以,我们平时要对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涉及的人和物多作观察,否则像精神病人那样只顾自己,对眼前、未来、过去的一切从不分析,那对修行不会有任何帮助。

 

编写师兄: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3049-定解B06-004

 

名词解释

 

献新

在饮食前用指拈少许向空弹撒敬神。

——《藏汉佛学词典》

 

本课教证

 

1、《法华经》: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3P64

我们这些众生以苦苦、变苦、行苦,在生死轮回中受尽了折磨。

 

2、《无量寿经》:以诸法药,救疗三苦。3P64

对有信心、智慧、善根、因缘的人而言,佛法不可不学,因为它能治疗人类的三大痛苦

 

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世间诸乐,必归坏尽,缘合缠忧,俱名坏苦。3P66

世间的所有快乐,最终还是归于一种痛苦状态当中。

——49课视频

 

4、道歌:美色,宛如夏天的鲜花;财富,好似秋天的白云。3P67

[秋天的白云]三界无常迁变就如秋天的白云。……这些云瞬间就出现了,瞬间又消失了。

——《前行广释》第32

 

5、道歌:安乐如毛发般细微、脆弱,什么时候断掉,谁也无法确定。”3P67

 

6、《正法念处经》:于生死中,多诸过患,无坚无常,变易破坏。”3P67

【轮回中的痛苦、不顺多之又多,安乐、幸福、愉悦却少之又少,就算偶尔有一点,也是不坚固的,刹那间就会变成痛苦。】

生死轮回中财富、快乐、美好、庄严等,没有一个经得起考验,就如空中鲜花或阳焰水一样现而不实,瞬间即逝。

——亲友书讲记 15

 

7、《维摩义记》:从苦生苦,故名苦苦。”“苦上加苦,故名苦苦。3P71

一个人在众多业力的激发下,种种痛苦层出不穷,从苦中又产生苦,或者苦上又加苦,此即为苦苦。

 

8、《修心七要》:当我遭受痛苦时,愿众生的所有痛苦都加于我身上,以此善根,但愿消除一切众生的痛苦。3P71

 

9、《入中论》:众生犹如动水月3P72

众生像水中月影般动摇不定、毫无实质,不由自主地随因缘变化,不可能有真实的快乐,所以要对其生起悲心。

 

10、《菩提道次第广论》:又如热痈,俱未触会二触之时,有漏舍受,为诸粗重之所随逐,故名行苦。3P72

就像生了疮没有去碰它一样,当时虽然没有感觉,但只要这个东西在,痛苦就会随时到来。因此,行苦虽然暂时没有表现出来,但它始终以一种隐藏的方式存在着。

 

11、《心经幽赞》:诸有漏法,性堕迁流,逼迫不安,皆名行苦。3P75

有漏法不离迁流变化,这就是行苦

 

编写师兄:定解B23 定解B30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3049-定解B06-003

 

 


第一次阅读参考

 

三根本苦与我们密切相关

三根本苦在六道中普遍存在,但人类对此感受更为明显,也就更容易认识到三根本苦。如果没有前世的善根,观想能力又不足,那么对三恶趣的痛苦是不容易观修起来的,然而生而为人,对本科判中所提到的痛苦会感同身受,通过上师们的教言,会对生活有一个新的认识。一定要对本科判的内容深入思维,否则只把道理停留在口头上,则理解不到实义,所以古大德说:学法容易修行难。特别是一些初学者会反过来想,既然苦乐是相对的,如果快乐是痛苦的因,那么痛苦也是快乐的因,这种想法肯定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生起轮回的本质是痛苦的定解。

 

只有佛法才能真正饶益众生

(一)修行人是最快乐的人

从根本上谴除众生痛苦的唯一妙药就是佛法,有智慧和远见的高僧大德都会通过佛法饶益众生,《无量寿经》云:以诸法要,救疗三苦。《大集经》中,佛陀嘱咐弥勒菩萨:我灭度后,你一定要像十方三世诸佛一样以佛法饶益众生,以佛法布施众生,而不要单以财宝、衣物、饮食等布施众生,因为这些只能暂时遣除众生的痛苦,只有佛法才能从根本上救度众生。佛陀说,我用右手发光就可以让众生得到衣食和财富的满足,但我没有只用光去满足众生所愿,因为财富的满足不能遣除根本的痛苦。人间佛教,例如慈善只是暂时接引众生的手段,究竟还是要以佛法来利益众生。真正认识了轮回痛苦的人,不但不会消极,还会去追求真实的安乐,通过遣除对轮回的执着和业惑,我们会成为最快乐的人,修行人是最快乐的。

(二)老喇嘛自在往生的例子

学院有一位老喇嘛,一生中做过很多善法,在念诵和观修方面特别下功夫,年纪大了以后唯一修上师瑜伽,并再再赞叹上师瑜伽修法,时时安住在与上师相应的境界中。在即将开法王如意宝法会时,喇嘛说希望在法会上往生,结果在法会最后一天的下午四点,喇嘛无有任何恐惧的自在往生了。

 

变苦

(一)变苦的本性

有人生经验的人会知道快乐不是长久不变的,有些人的前半生美满幸福,而后半生幸福就消失了。麦彭仁波切是通过生灭来解释变苦的,生时是快乐的,安住时也是快乐的,灭时产生痛苦。快乐不会永恒安住,会迁变,有坏灭的相,也就是变苦的破坏相,破坏的时候变成了痛苦的本性,这是关键的窍决。

(二)以教证说明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中说:世间诸乐,必归坏尽,缘合缠忧,俱名坏苦。世间的一切安乐,最终必归于坏尽。我们因缘和合时享受并贪执安乐,担心快乐会烟消云散,当快乐真正消失时就会感受到痛苦。当快乐现前时,我们会再再贪执,贪执的越深,快乐消失时承受的痛苦也越深,所以乐是苦因。

(三)修行人与世间人不同

 

在功成名就或财物富足时,往往会出现变故,没有修行境界的世间人就会难以接受。如果没有佛陀的教法,我们就会在轮回中贪执快乐感受变苦,有了佛陀的传承,就会认识有漏的安乐,不会过分追求,修行人在快乐时不去贪执,就不会有太多痛苦。

(四)认清轮回本性,对变苦早做准备

1、从理论上认识。世间有一句成语叫做乐极生悲,正当我们感受快乐时,可能会遭遇怨敌抢夺钱财、大火烧毁房屋、自己病魔缠身、被恶语中伤等等变故,这些都是坏苦的本性。这时,世间人会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感到无法生存,而修行人会坦然面对,知道痛苦是快乐的本性,并通过行持善法和祈祷上师将违缘转为道用。

2、从比喻中认识。美色宛如夏天的鲜花,财富好似秋天的白云,安乐如毛发般细微脆弱。法王如意宝在《无常道歌》中说过:白云堪为贤良的厌世教言,因为堆积如雪山般厚密的白云,会在刹那间消失的无影无踪。现实中财富美色等富有如多闻天子也没有依靠之处。白云瞬息万变,很快会消失于虚空中。

3、从公案中认识。《譬喻经》中,佛陀为了让胜光王对轮回本性有所认识,给胜光王讲了一个公案:无量劫前,有一个人游于旷野中,突然遇到一头狂象,他为了躲避狂象抓住了一条垂入井中的树根跳入井中,树根上有黑白二鼠啃噬树根,井边有四条毒蛇,吐着信子看着他,井底盘着一条恶龙,蜂蜜沿着树根一滴滴的滴进他的嘴里,他顿时忘了身处险地,因为香甜的蜂蜜而感到快乐。在这个公案中,六道众生在无明生死的旷野中被无常大象追赶着,抓着树根一样被黑白时间啃噬的命根,脱离不开毒蛇一样的四大,却品尝着五欲带来的蜂蜜般的快乐,最后都不免一死。我们看这个公案,会感叹这个人怎么这么愚痴,身处险地还在贪执蜂蜜的美味,然而这个愚痴的人,不就是我们自己吗。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轮回中安乐的本质,就会落得和愚人一样的境地。胜光王极其眷属听过公案后对轮回生起了彻底的厌离心。

4、从现实中认识。在过去的金融危机中,多少富豪的商业帝国倒塌之后承受不了现实最后自杀。

5、早准备早自在。我们不要等到痛苦真正来临时再去思维,应该在还处于安乐自在的时候及时趋入佛法,有了一定修行境界有了对轮回的认识后,承受痛苦的能力会很强大。要及时认清坏苦的本性,想方设法趋入善法,进入发菩提心利益众生的道路中。

(五)发愿利益众生

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轮回是痛苦的,但是很多众生对此还没有认识,我们可以发愿众生能够早日认识轮回的痛苦,愿自己以后可以真正的利益他们。这样发愿不仅可以和众生结上善缘,也能帮助我们积累资粮,让我们今后真正的利益到众生,让他们也认识到有漏皆苦的本质。

 

苦苦

(一)苦苦的本性

麦彭仁波切用生灭来形容苦苦,生时是苦,不生也是苦,灭时是安乐,感受痛苦时是痛苦的本性。例如爱别离苦,当感受亲朋好友别离时是痛苦。当然爱别离苦也可以放到变苦中解释,因为是迁变的,在与亲朋好友聚会时是安乐,别离时是痛苦。华智仁波切说,祸不单行,一苦未散时,另外一个痛苦又接踵而至,苦上加苦。

(二)苦苦无处不在

五浊恶世时,连一刹那安安稳稳、快快乐乐的机会也没有,例如汶川地震,风云突变,痛苦突然降临。如果有生之年不及时行善,谁也无法逃离共业,但及时行善修行,及时祈祷,就可以在共业中免难。

(三)三根本苦如何安立、对应和转为道用

三苦中的苦属于差别基,变、苦、行是差别法。在一个痛苦本基上就不同形象分别安立了变苦、苦苦和行苦,三大根本苦是同一个痛苦的差别基,就三种受分别安立了三种苦。在经典中将三种苦对应生老死,生属于行苦,老属于坏苦,死属于苦苦。我们要知恩、立誓和祈祷上师三宝,用窍决修自他相换,虽然我们在凡夫位时无法真实代受众生的痛苦,但我们可以在内心由衷的发愿,愿众生相续中感受的所有痛苦都由自己代受。

 

行苦

(一)行苦的本性

麦彭仁波切解释行苦,在受产生时,痛苦不明显,安住时痛苦不明显,消失时痛苦也不明显,表面上看我们在安乐时好像是没有亲身受苦,但安乐的背后是恶业的因,这就是行苦的本性。

(二)以比喻说明

生了疮,在没有热触和冷触时疮是不会痛的,但这并不代表没有生疮,一旦有了疮病复发的诱因就会感受到痛苦,就如我们的行住坐卧都没有脱离行苦的本性。例如吃一碗米饭,在此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罪业。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说:众生如动水月。众生的五蕴如水中摇动的月影般刹那生灭,以此而感得的必定是痛苦的本性。

(三)行苦的范围非常广

行苦存在于五蕴当中,在不共方面非常微细,在共同方面范围非常广,乃至于苦苦、变苦都可以包含在行苦当中。虽然在苦、乐、舍三种感受中都有行苦的存在,但是为了让我们认识到行苦不共的本性,本书就抛开容易察觉的苦受和乐受,从不容易察觉的舍受上去分析行苦,进一步认识到只要还有有漏的身心存在,就会感受到五蕴带来的行苦。

(四)以公案说明

《大般涅槃经》经中有一个公案说:譬如有国王把四种毒蛇盛在一个盒子里让人好好的饲养。如果有人让一条蛇不高兴我就将他杀掉。于是养蛇的人听到国王的命令而心中恐惧弃盒而逃。国王这时又让五个护卫拔刀追赶,此人见到有人追所以拼命逃跑。这时五人用计谋藏起刀来,偷偷的派遣一人假装亲善告诉他说:你可以回来。那人识破了计谋转而投奔一个乡村打算隐居,但四处看不见人,所碰触的器具也都是空然无物,既不见人又求物不得,只好坐在地上。此时听闻空中有声音说:你这男子,此地空旷没有居民,今夜会有六大贼来,你要遇到就会没命,怎么可能幸免呢?此时那人恐怖只好离去,路遇一河,河水湍急没有渡船,他因为害怕追兵就用草木作筏,心想我如果留在这里肯定会被毒蛇和五旃陀罗以及六大贼所害,如果渡河的筏不可依靠就会没水而死,我宁可没水而死也不能被那些蛇贼所害。就把草筏推入水中,抱着筏子截流而渡,到达彼岸后才安然无患,心中泰然,怖恐消除。我们的四大如四条毒蛇却比毒蛇更毒,五蕴如五个刽子手却比刽子手的危害更大,刽子手只会夺取一世的生命,依靠有漏的五蕴造业却可以让我们生生世世堕于地狱中。但是用解脱道摄持,善用五蕴身心,也可以转违缘为道用成为解脱的助伴。

(五)为什么要认识三苦

不认识三苦的本性就无法真正趋入大乘菩萨道的修行中,认识苦苦可以引发对于痛苦的出离心,认识坏苦可以引发对于有漏安乐的出离心,认识行苦可以引发对于有漏五蕴的出离心。

 

要谨记安乐背后的行苦并时时回向

喝茶、吃素、穿衣(例如羊毛制品)等这些我们自认为比较清静的行为,其实背后都隐藏着罪业,有无数人付出了辛苦的劳作,可能还存在着杀生、妄语等恶业。所以我们应当惜福,时常怀着惭愧之心将所做善法做回向,不要觉得这些福报都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次阅读参考

 

课前开示

(一)佛法是成佛之法

1、学习佛法首先要学佛法方面的教义(理论、基础知识)。之后,我们还要通过这些教义努力调伏自心,让心和法相应,使我们成为一个真实的佛弟子。如果只是皈依而没有学修佛的教理、没有真正通过佛法调伏自心,那只能算是一个名相上的佛弟子。

2、如果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佛法的整个次第和义理,就会知道真正的佛法是能让我们成佛的一种。如果有这种接受能力和善根,就应该把心往觉悟和成佛的方面去引导。如何引导呢?通过不断地学修法义。《前行引导文》就是让心如实趋入于成佛之道,如实安住于实相的真正的法理,这就叫做佛法。

(二)要让自心和佛法相应

1、在我们学习掌握了很多佛法知识,消化了一个又一个佛法概念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佛法引向内心,一定要使自心和佛法相应。心和佛法一旦相应,我们的心就会改变,负面的东西或心性上面的一些渣滓等逐渐会消失,纯洁的心性、明清的自性就会显露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获得觉悟。而且不单单是自己觉悟,也引导众生学习这个觉悟之法。

2、我们准备的过程会非常长,但证悟就是一刹那。为了这种觉悟、为了真正从凡夫到圣者的蜕变,需要做很多准备。当方方面面都准备好了,罪障清净得差不多了,福德也很深厚了,信心、资粮都具足了,一刹那就会证悟。

3、世间的很多困难和阻碍,有些来自于外部,有些是来自于自己的相续,但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心。如果知道修行佛法、证悟心性的必要,同时生起兴趣,那外部的因素是没办法阻碍修行的。

(三)修行要持之以恒

1、心是有为法,对它投进什么因缘,就会朝这方面去改变。如果在心上投入很多佛法因缘,而且每天不断地串习加强力量,一段时间之后,心就会逐渐变化。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障碍、习气,但是法有可以调伏心的作用。法是善因缘,在法上多观修、串习、修行,心受到佛法因缘的影响,逐渐就会改变。

2、修行过程中的低迷与相应都是暂时现象。低迷的时候不用过于沮丧,有一点小相应时也不要过于高兴,这都是无常的。关键要保持平常、守恒的状态。

3、如果看不到利益就停下来,那以后就永远没有利益了。相反,每天围绕目标不断奋斗、积累,一旦力量成熟,首先自己的心可以调伏,之后就可以自在地引导众生。有不放弃的心态,就一定会有收获。

4、每一位高僧大德、佛菩萨修行过程当中都会出现一些障碍或违缘,没有一个是顺顺利利就修成的。即便是佛陀授记弥勒菩萨成佛时不需要像佛一样苦行,加持的当晚就能成佛,但不等于弥勒菩萨当凡夫的时候没有苦行过。

5、其实,修法就是每天重复,看似在念经、修曼扎、磕头、听课,好像每天做这些,没有什么新奇可言,但我们的心慢慢调伏了。修行就是这样每天单调地重复,如果能够习惯这种单调、枯燥,我们就能在这个状态当中进步。

6、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已经习惯了追求新奇的东西,所以总是想一修习佛法马上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马上有个大的改变。总是希望这些,容易失望。因为第一,可能目标不太对;第二,资粮不够,条件不成熟。希望出现的没出现,慢慢兴致就低了,然后就准备退失,所以不要盯着这些。

7、法本当中讲的是高质量的加行,很多大德也在提倡没有质量的加行还不如不修。其实如果能够提高质量,尽量按照高质量的修;如果实在不行,先完成数量,这对我们来讲也算是个小小的成就。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质量就可以了。

 

总说三大根本苦

1、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其实三大根本苦遍于六道,不过有些地方可能只有苦苦。比如地狱没有变苦,行苦也非常不明显。所以地狱当中最根本、最主要的还是苦苦,且是最严重的。饿鬼道、旁生道也有三大痛苦,但是此处就人道而言。

2、佛陀讲法主要对人道而讲,所以让我们来思维三根本苦,从而对人道的痛苦产生一个非常清楚、全面、正确的认知。

3、有些苦我们在感受,为什么要观修呢?因为我们在感受时没有什么感觉。感受苦的时候,要么根本不认识;要么感受到了,就被动承受,或者努力想要扭转痛苦的自性。为什么在苦中还要观想苦?因为这时的观想带了目的:要主动把人道的痛苦弄清楚,主动承认它具有苦,而且想要出离这种苦。带有想要出离的目的去观修是不一样的。

4、《前行》中讲的苦和《广论》及麦彭仁波切在《四法印》中讲一切诸受是苦时讲的三大苦,侧面不一样,但总体差不多。

 

变苦

(一)总说变苦

1、一般人对苦的认知比较狭隘,只把苦苦(苦的感受)认知为苦,而其他方面的苦并没有了知。佛法中的苦是以三大苦为基础而讲的。

2、三苦中第一个就是变苦,变苦的自性就是快乐。快乐是苦,看似矛盾。它主要是从变的、毁坏的侧面安立为苦。变化本身就是一种苦相。

3现在的人们所拥有的片刻快乐,也是瞬息万变的。可以说转眼间,就会变成痛苦。这句话就概括了变苦。

 

(二)以例说明

1、举例

1)吃饱喝足、心情愉快的时候,没想到胃肠里生了寄生虫,突然染上了严重的浪踏病。

2)正当快快乐乐的时候,忽然间,怨敌赶走了家畜。

3)大火烧毁了房屋。

4)病魔缠身。

5)听到别人的恶语中伤。

2、释理

1)人道就是有这样的痛苦,因为前世既造了很多善业也造了很多恶业,这两种业夹杂在今生交替成熟时,遇到快乐或遭受痛苦就非常正常。只要没有解脱,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周而复始地在我们身上上演。

2)观想这些是为了下决心彻底改变,否则我们总是会抱有某种幻想,不愿意下决心真正把身心投入到修道中去,总觉得这个难关可以渡过,只要渡过就好了。

3)当然从现世的角度来讲,在短暂的人生中我们应该坚强,不管怎样问题出来都应该解决。但从宏观的侧面来讲,要从轮回到解脱道,所以要观想很多无尽的轮回。从整个全局来考虑这不是解决之道,真正的解决之道是从根本上解决,那就只有修解脱道。这就是观修变苦本身。

3、观修窍决

1)观修时除了要思维单个痛苦之外,一定要和整个轮回的苦连起来观想。整个六道的痛苦要合起来再观修,这时效果就要强得多。否则只是观局部的话可能达不到明显的效果。

2)为什么第一次观修会没感觉?当然不会有感觉,因为得到的东西太少了。整个一系列观完之后再回头观第二遍就不一样了。对于整个轮回的苦有个总的思想概括,了知整个轮廓后再来观想局部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其它的法连起来。

3)观想轮回时也可以和业因果、无常以及暇满人身连起来。现在得到暇满人身时不修解脱道,以后就是轮回。不管怎样要慢慢产生出离心,由出离心引导来修善法。

(三)归纳总结

1、所有的快乐真正观察起来没有稳固性、恒常性,终究会返回到痛苦这一点,要抓住这个核心去观察。

2、如果现在有安乐、幸福、名誉,要知道它是变化的本性,这样拥有时就不会过度耽执;如果没有这些,也不会过度执著。失去时知道本性就是如此,没有得到时可以处之泰然。得到了之后也不会飘飘然,尽量把这些财富、安乐用来修道。

3、为什么很多失败、破产的人会选择自杀呢?原因是这个反差承受不了,完全没有准备、突然之间就什么都没有,受不了就会选择极端。如果提前了知这个问题、训练过的话,虽然也会痛苦,但是早就有准备、有应对的方案,不会再加上心里的痛苦、无形之间扩大很多倍,会有承受能力。

 

苦苦

(一)苦苦的两种安立方式

1、在《前行》当中讲的苦苦就是苦上加苦的意思,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麦彭仁波切在《四法印》中讲苦苦的本性就是痛苦,就是真正的苦受安立为苦苦,是以苦受为苦的相。

(二)以例说明

1、举例

1)疾病接踵而来:麻风病还没有痊愈又生毒痈,毒痈还没有好转又生疮。

2)亲人相继离世:父亲不幸逝世,紧接着母亲又撒手离去。

3)人财两空:被怨敌抢劫一空又加上心爱之人命归黄泉。

2、释理

1)在这个轮回当中不管是转生在哪个地方,都是以苦上加苦的方式来消磨时光的。

2)并不是说一辈子从生下来到死之前全都是一个苦加一个苦。但在我们人生当中,要不然就是以快乐变化的变苦,要不然就是苦苦,要不然就是行苦,整个人生都是处于苦当中,只是苦的相不一样。

3)若能够观修三大苦,对苦的认知就会非常深刻,对三界火坑、三界火宅这个角度,就会体会的非常明显。

 

行苦

(一)总说行苦

1、行苦就是痛苦的因。

2、行就是迁流变化的意思,只要我们的五蕴、有为法的本体存在,它就是痛苦的因。虽然现在苦相不明显,但是现在的行为会成为以后受苦的因。

(二)五蕴即为苦因

1、因为不了知因果的原理,很多众生的行为,包括我们现在修行佛法的人的发心和行为并没有相应于因果的正道。当我们吃饭穿衣时都有可能成为造罪业的因:吃饭主要是杀生食肉、饮酒;穿衣服可能是皮草等,直接伤害众生生命,还有装饰、受用、住房等都有可能和众生生命有关。表面看起来没有多大的痛苦,但是其实已经埋下了痛苦的隐患。

2、佛法中经常讲: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有业果观念的话,不是说不苦,而是知道这是业因果,可以坦然接受,同时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个恶因不能造,那个恶因不能造,要造就造善因。

3、麦彭仁波切在《四法印》当中讲,变苦是以快乐为性:虽快乐但是变化,把这个安立为苦。第二个苦苦是以苦受为性,变苦是以乐受为性,第三个行苦是以舍受为性。舍受就是不苦不乐,叫做行苦。因为它是苦因,所以把不苦不乐安立为行苦。不苦不乐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的五蕴,只要五蕴存在,就会在这上面呈现出变苦和苦苦。

4、就像身上长了一个疮,遇到热水很疼痛,但是浇凉水就很舒适,或者换句话讲,皮肤很痒不挠很难受,挠了之后感觉很舒服。挠痒很舒服,就叫做变苦;痒的时候不挠就是苦苦,就很难受;皮肤本身就是行苦,是痒的难受以及挠痒之后会舒服的因。

5、只要没有真实地出离三界,有漏的五蕴没有消失的话,会不间断地感受苦果,但是永远不要堕入两个极端:讲功德感觉已经解脱在望了,讲罪业又觉得永远没有希望了。佛陀、上师都会把这些问题讲清楚,善法有功德,恶业有果报,不要忘记造罪的同时尽量减少罪业的程度和数量。平时多修善法对治,这样相续中的善法处于绝对领先的优势,能否做到还要看我们努力的情况。

(三)以例说明

1、举例

1)在茶叶种植、运输、买卖过程中的所造罪业。

2)剪羊毛和制作羊羔皮过程中所造的杀业。

2、释理

1)从比较宽泛的标准来看的话,素食属于清净的饮食。即便是素食,也不能说完全和罪业、和众生的生命不沾边。

2)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第一个,众生要生存;第二个,直接杀害众生和间接因为享用蔬菜、稻米等而在种植过程中让众生的性命受到了伤害,二者比较起来的话,还是有轻重差别的。再加上平时享用饭食的时候可以做供养,尽量做一些福德,然后忏悔。平常修法念经的时候,给这些和饮食相关的有情做回向发愿。这样的情况下,福德还是可以大过过失的。

3)把这些了知清楚之后没什么怕的,就是一心一意地修,尽量少造罪业、多修善法,这样就可以慢慢在道上去修行、行走。

 

编辑师兄:定解G09 定解B16 定解B27

审核师兄:定解B07

档案编号B03049-定解B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