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一)密宗的殊胜之处
1、教说
(1)教证
《三相灯论》云:“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
(2)详析
A. 与显宗的共同之处:“一义”
指密宗与显宗在究竟成佛的目标上没有差别,都承认通过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积累二大资粮,最后能现前色身与法身双运的佛果。
B. 密宗的超胜之处
a. “不昧”:见解方面不愚昧
(a)抉择胜义:密宗如实抉择光明如来藏的本体,而显宗只是依中观理论承认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
(b)抉择世俗:密宗通达一切显现是五智、五佛身的本体,而显宗只是承认万法如幻如梦、显而无自性。
b. “不难”:行为方面不难
密宗依靠殊胜的直指方法,可将五种妙欲直接转为道用,不舍烦恼的同时证得菩提,地道顿时获得圆满。
c. “方便多”:修行方面具诸多方便
密宗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生圆无二大圆满等许多不共修法,生起次第又分有相、无相之别,圆满次第又有风、脉、明点的观修方法,同时,上师们的窍诀开示也不胜枚举。
d. “为利根”:根基方面是利根
(a)如果对上师和密法有强烈信心,弟子当下即可开悟.
(b)“根”分为涅槃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其中最根本的是信根。
C. 排斥密宗的不合理
a. 与禅宗有相似之处
禅宗的许多特色跟密宗相似,因为禅宗也承认依靠师父的指示、法本的加持或者参话头,利根者当下能明心见性,获得圣者果位,这一点跟密宗是相同的。
b. 密宗揭示的是显宗的隐藏义
若不借助密宗的窍诀,很难以揭示《华严经》、《妙法莲华经》等显宗甚深经典的隐藏义。
c. 当依靠闻思遣除怀疑
(a)当依靠闻思遣除怀疑
若对密宗不甚了解,或者接受不了密宗“即生成佛和烦恼转为菩提”的道理,可以找精通密宗的法师进行交流。
(b)不要信口诽谤
Ⓐ 千万不要信口毁谤,甚至排挤、舍弃密宗,造下特别可怕的恶业。
Ⓑ 至少也要懂得:显宗的一些经典其实跟密宗观点无二无别,但密宗有许多殊胜的窍诀和能力。
2、理说
(1)密宗入门的途径多之又多。
(2)积累资粮的方便也不乏其数,还有不需要历尽千辛万苦就能现前圣果的甚深方便。
(二)密宗殊胜之处的安立之基:转变意乐
1、安立之基:转变意乐(清净观)
(1)甚深方便安立于清净心之上
密宗的这些甚深方便,归根到底依赖于转变意乐——观清净心。
(2)何为观清净心
所谓的观清净心并不是将本来不清净的东西观为清净。
《定解宝灯论》云:“假设未知此法理,认为轮回不清净,同时观为净天尊,亦如吐物瓶涂香。”
(3)为何能观清净心
A. 显密都承许万法本来清净
a. 密宗
一切万法本来清净:万法没有一个是不清净的,包括我们的贪心、嗔心,一旦反观它的本体,也完全是智慧的妙用。
b. 显宗也如此承许
(a)《维摩诘经》:在螺髻梵王眼中,释迦摩尼佛的刹土清净无垢,宛如自在天宫。舍利子不相信,后佛陀以脚趾压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庄严无比、极其清净,呈现出无量的功德。对此,佛陀说:“我此佛土恒常清净,只不过你没有见到罢了。譬如天人享用同一食物,由于各自福德不同,所感受的味道千差万别,同样,众生因为业力有异,有些人见不到此土功德庄严。心清净的人,才能见到诸法清净。”
(b)《华严经》说:“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
B. 清不清净由心决定
a. 教说
(a)密宗
《文殊根本续》说:“诸法即缘故,住于意乐上。”
(b)显宗
Ⓐ《圆觉经》云:“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
Ⓑ《摩诃止观》说:“魔界即佛界。”
b. 理说
万法本来是清净的,我们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自己的心有问题。
c. 例说
国外有个牧师对玫瑰花过敏,有一次其讲课时发现旁边有两盆玫瑰花后立即就出现了过敏反应,结果管理人员告诉他这两盆玫瑰花是塑料的。
2、转变意乐之具体方法
(1)略说
在闻法时,不管对传法的上师、听法的道友,还是传法的处所,都不能看成是平庸不净的显现,而应当明观五种圆满。
(2)详说
A. 按照显宗法门来来说
a. 第一转法轮——四谛法门
(a)处圆满: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印度鹿野苑。
(b)本师圆满: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
(c)眷属圆满:闻法眷属观为五比丘与八万天子。
(d)时圆满:闻法时间观为佛陀成道四十九天后。
(e)法圆满:所传之法是第一转法轮——四谛法门。
b. 第二转法轮——般若法门
(a)处圆满: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印度灵鹫山。
(b)本师圆满: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
(c)眷属圆满:闻法眷属观为舍利子目犍连等五千比丘、众生主母等五百比丘尼、给孤独施主等优婆塞、萨嘎玛等优婆夷及其他无量众生。
(d)时圆满: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十二年中。
(e)法圆满:所传之法是第二转法轮——般若法门。
c. 第三转法轮——分别法门
(a)处圆满: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广严城、王舍城、人间天界等不定地方。
(b)本师圆满: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
(c)眷属圆满:闻法眷属观为共同和不共的天龙夜叉等无量众生。
(d)时圆满: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三十二年中。
(e)法圆满:所传之法是第三转法轮——分别法门。
B.按照密宗法门来说
a. 处圆满、本师圆满和眷属圆满
(a)方式一
Ⓐ 处圆满:把传法之处观想为远离一切戏论、无法用语言描述、诸法自性清净的密严法界宫。
Ⓑ 本师圆满:传法上师观为一刹那获得证悟的法身普贤王如来。
Ⓒ 眷属圆满:闻法眷属观为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的勇士勇母及男女本尊之自性,把他们观为宝生佛、不动佛、白衣佛母、法界自在母等如来密意传的圣尊,或喜金刚、文殊友、布玛莫札、嘉纳思札、莲花生大士等持明表示传的圣尊,以及男女本尊的自性。
法圆满
(b)方式二
Ⓐ 处圆满:将说法之处观成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
Ⓑ 本师圆满:传法上师明观为邬金莲花生大士。
Ⓒ 眷属圆满:闻法的眷属观想成八大持明、君臣二十五尊及勇士空行的自性。
(c)方式三
Ⓐ 处圆满:住处圆满为东方现喜刹土。
Ⓑ 本师圆满:本师圆满为报身金刚萨埵。
Ⓒ 眷属圆满:眷属圆满观想成金刚部的尊众——勇士勇母的自性
(d)方式四
Ⓐ 处圆满:将处圆满观为西方极乐世界。
Ⓑ 本师圆满:本师圆满明观成无量光如来。
Ⓒ 眷属圆满:眷属圆满观想成莲花部的尊众——勇士勇母、男女本尊的自性。
b. 法圆满:无论是以上哪种明观方式,法圆满都是大乘法。
c. 时圆满:时间圆满都是本来常有相续轮。
(a)何为本来常有相续轮
是密宗不共法语,意为永不间断。
(b)本来常有相续轮如何成立
Ⓐ显宗中
从显宗的角度讲,释迦牟尼佛已示现涅槃,佛法终有一天会隐没消失。
Ⓑ 密宗中
ⓐ 理
佛陀没有出世与涅槃,正法也没有兴盛与隐没,一切都是恒时存在。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只是度化众生的方便,而实际上佛陀永不涅槃,恒时住于世间说法。
ⓑ 教证
《妙法莲华经》中说:“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藏文《妙法莲华经》中说:“佛陀无涅槃,正法无隐没。”
ⓒ 例证
法王朝拜灵鹫山时,在山下说:“六世达赖喇嘛来到此处时,见到此山堆满了经书,我现在所看见的一切都是光明,真正现前了佛经中所说的‘佛陀无涅槃,佛教无隐没’的境界。”
3、转变意乐的功德
(1)理说
通过这种方式闻法,自相续肯定得到圆满加持。
(2)例说
米拉日巴尊者曾教诫弟子说,“我是谁的化现并不重要。即使我是三恶趣众生,但如果你把我看作金刚持如来而祈祷,同样会得到金刚持如来的加持。”对此,乔美仁波切说:“......就算给你传法的人是地狱、饿鬼中转来的,若把他观作普贤王如来、莲花生大士等圣尊,同样也能得到圣尊的加持。”
4、教诫
(1)将上师观为莲师不观待上师所属的宗派
只要你有信心的话,可把对自己法恩最大的根本上师观为任何圣尊,然后在他面前祈祷。
(2)观清净心不观待对境
如果只能对公认的成就者观清净心,而对普通法师无法观清净心,那么即便是真正的莲花生大士来到面前,你也不一定观清净心。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1004-定解B09-009
一、菩提心的利益及其重要性
(一)菩提心的利益
1、菩提心能解决一切自他二利的问题
(1)有了菩提心才能够救度众生,菩提心是我们唯一的依处。
(2)若没有菩提心,不要说世间所谓的圆满,就是出世间声闻、缘觉等小乘修法,都是不究竟的。
(3)比如刚刚发起菩提心的人,虽然没有证悟的境界,但是仅仅依靠菩提心的能力,也能给予众生极大的利益。
所以,只有菩提心才能够挽救自他一切众生,只有菩提心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2、菩提心可以圆满一切
(1)有了菩提心,能于一刹那间清净无始以来的罪业,犯别解脱戒和密乘戒的罪过也能清净;
(2)有了菩提心,能圆满众多资粮,这是菩提心自身所具备的能力。也就是说,即使既没有单独修金刚萨埵等忏悔的法,也没有单独修曼茶罗等积累资粮的法,仅仅依靠菩提心,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所以,如果有菩提心,一切就都可以圆满。
3、教证说明菩提心的利益
《经庄严论》中说:有菩提心的人,即或造了堕地狱的业,也不可能在近期内堕落,此业在很久以后才会成熟;堕入地狱后,他所能感受到的痛苦也很轻微,历时很短,不同于其他的地狱众生;在感受这些痛苦的同时,他也从未舍弃过利益众生的决心;而且此念一出,他就像从梦中苏醒过来一样,地狱苦报便会立即结束。
(二)只修菩提心不行吗?为何还要积资忏罪?
1、没有菩提心时,这些修法可以帮助我们发起菩提心。
2、有了菩提心后,再加上积资忏罪之法,则修法的进步会更快、更圆满。
(三)发不发菩提心的利害
1、没有发菩提心的凡夫
从无始以来始终只为自己打算,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可是至今仍然一无所得,依然在轮回中受苦。
2、发无上菩提心的佛陀
虽然没有希求自己的解脱,没有希求自己的幸福,只是一心一意地投入了度众生的事业,但是他早已成就,圆满了一切功德。
二、你真的了解密宗吗
(一)“密”字何解?
1、 “密”字含义有广有略
关于“密”字,《大幻化网》里面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有二密、三密、四密等等的说法,也即从两个方面、三个方面或者四个方面去解释密字。
其中任何一个解释都是对的,只是广略有点不一样而已,实际上并不矛盾。
2、“二密”的意思
其中比较简单的,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也即“二密”:
(1)第一个意思是隐藏。
(2)第二个意思是保密。
(二)为何要保密
1、教证说明
续部中说,并不是因为密宗有不可告人的过失,而是因为它特别珍贵、稀罕,许多人对此无法接受。
2、比喻说明
如金子饰品或一大笔钱财,不可能在大众场合中到处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而一定会小心翼翼地藏起来,以免被人偷走、抢走、骗走。
3、总结
密宗对我们自己极为珍贵,但对别人有时也不一定有利,故应采取保密的态度,这样所得的利益和加持才是无上的。
因此,学习密法的人,自古以来保持隐秘的态度,原因也在这里。
(三)什么人可以学密?
1、“信根”为上
密宗所要求的上根利器,不一定是早已经为成就者的先天慧根,而是佛教中共同的涅槃五根(信、精进、念、定、慧),而其中又以信根为主。
尤其密宗的即生成就,对上师的信心极为重要。
2、教证说明
(1)《时轮金刚》云:“三时多劫中,供养诸三宝,放生百万众,即生不成佛,若于恩师前,起信令欢喜,即生定获得,共不共成就。”
(2)蒋扬钦哲旺波说:“修密法的上根,是指信根上等,也就是对佛法和上师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人。”
(四)入密修行的通行证
1、引用教证说明
华智仁波切说:在没有出离心、菩提心的前提下,即使闭关九年修大圆满,也不能播下解脱的种子。
2、总结
学密的人必须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是显、密的共同基础,是趋入一切修行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
(五)密宗修学五次第
荣森班智达是宁玛巴一位杰出的成就者,他将修学密宗者从开始发心到最后获得成就的过程分成了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依止密宗金刚上师
2、第二阶段是入密宗坛城接受灌顶
3、第三阶段是接受密宗戒律
4、第四阶段是闻思
5、第五阶段是学成后到静处修行。
(六)以教证说明诽谤密宗的过患
1、《空边平等续》云:“若于胜密之密法,何人舍弃并诽谤,则彼舍弃佛胜密,永时远离解脱道。”
2、《意护续》云:“若谤普贤密意法,乃至虚空之边际,死后堕入金刚狱。”
3、《金刚萨埵灌顶续》云:“曼殊室利,未来有诸恶业深重之有情,于此理不起深信……彼云此法非佛陀之说,彼等损毁自他二众,吾言彼等之人,定无密宗之成就也。”
(七)末法时代,密法加持极大
1、教证说明
(1)《诸天积聚续》中说:五浊越炽盛,时代越趋末法,无上密法的加持就越强烈。
(2)法王如意宝的《忠言心之明点》中说:在五浊黑暗极为深重的末法时代,前八乘犹如星光,很难遣除众生的烦恼,而大圆满则如丽日中天,最善对治众生烦恼。
2、通过感受推理
通过自己的修行实践也可了知,当烦恼生起时,其他许多对治法不能直接断除,而以密法的最深窍诀,不需勤作,直观心的本性,一切烦恼顷刻消散于法界中。而这些殊胜窍诀,也只有对上师生起正信的人才能运用自如。
3、总结
进入密乘后只要自己没有退失信心、并严持密乘戒律,纵然今生没有证悟,以听闻的加持力也能尽快成就。
三、转变意乐——观清净心
(一)为什么万法是清净的
1、教证说明
《大幻化网》中讲:因为诸佛菩萨现量见的缘故。
2、分析
如果诸佛菩萨的量不正确,而凡夫的量正确,这谁也不会承认,因为以有垢的识根本无法违害无垢的智慧。
(二)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并不清净
万法本来是清净的,我们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自己的心不清净。
(三)为什么要观清净心?
拉雪堪布说:一切万法本来清净,可众生因无明烦恼所覆盖,见不到一切万法的真相,所以要观清净心。
(四)何谓观清净心?
1、总说
所谓的观清净心,并不是将本来不清净的东西观为清净,而是万法本来即是清净的。
2、以教证说明
(1)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云:“假设未知此法理,认为轮回不清净,同时观为净天尊,亦如吐物瓶涂香。”
(2)意思是,假如认为轮回本不清净,却非要把它观为清净,这就如同把装有呕吐物的瓶子,使劲观为清净一样,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3、以比喻说明
如同眼翳者所见海螺虽为黄色,但对其真正的白色本质应生起确信一样。
(五)观清净心只是密宗的说法吗
1、汉传佛教的经典有许多观清净心的教言。
2、如《华严经》、《维摩诘经》、《入楞伽经》等显宗经典的观点,跟密宗所提倡的观清净心完全一致。
3、《维摩诘所说经》云:“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身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六)如何使清净的境界快速显现
1、显宗没有这种方法。
2、而密宗却有生起次第的修法。修生起次第的意义就在于此。
参考资料:《密宗断惑论》《慧灯之光》《慈诚罗珠堪布:菩提心略修法》等
编写师兄:定解B16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 B01004-定解B02-006
一、传讲《大圆满前行》之目的
(一)给大家打下坚实的佛教基础。
(二)令皈依多年的人在一两年中尽量修完五加行。
(三)使那些对密法有成见、有邪见的人,通过这次学习,对密法生起纯洁的信心。
二、闻法方式之发心:显宗的发菩提心
(一)闻法、修法时当以菩提心摄持
1、闻法时应断之发心
(1)无记心或不善心。
(2)善心中希求自我解脱的出离心也是应断之发心——向往解脱的部分并不是所断,要断除的只是想着自己这部分。
2、闻法时应取之发心
利益众生的菩提心。
(二)日常生活中也应以菩提心尽心尽力地利益身边的人
1、众生之痛苦
对生活的执著、感情的执著、万事万物的执著特别强烈,连最简单的前世后世、善恶因果,也是一窍不通。看到阳焰般的生活向自己招手,他们拼命地往前奔、往前赶,最终把宝贵的人生都耗尽了,来到人间除了造下如山般的恶业,什么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也没有做。
(1)汉地:人那么多,分别念那么重,文化又如是复杂,很多人身心的痛苦极为强烈,即便是为了一顿饭,一辈子也会杀害成千上万个众生。
(2)藏地:某些年轻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一直不断地跟着潮流跑,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都用于虚无缥缈的潮流。
2、唯有正法能解除众生的痛苦
(1)唯有正法能让众生得到快乐
A.反面:若没有佛法的甘露妙药,不要说来世的解脱,纵然是今生的生活,也很难以面对。
B.正面:唯有佛法才能拯救众生,唯有佛法才能让他们真正快乐
(2)当发菩提心以正法去救护众生
A.在短暂的人生中,一定要竭力把佛法传授给别人。
每个人要以自身的力量发一点光,哪怕劝一个人皈依佛门、发菩提心、行持善法、终生不造恶业,这个贡献也非常大。
B.自受益也要与众生分享
a.比喻:就好比有一种新药,我吃了对身体很好,便想把它介绍给别人,建议别人也服用。
b.意义:我们修学佛法多年之后,的确感受到它对众生的利益不可估量,但千千万万的众生与之擦肩而过,因而我们愿意站出来唤醒大家,这也是修持菩提心的行为。
(三)菩提心的力量不可思议
利益众生不一定非要智慧超群,也不一定非要能力卓越、财产富足,只要真有一颗善心,因缘成熟时必定可以利益众生。
法王如意宝座下的很多弟子,虽然当时出名,但后来出现各种情况,没有利益众生就圆寂了;有些当时虽然不出名,但发心的力量非常强,正因为如此,后来在世间饶益了无量众生。
(四)菩提心是修出来的
1、菩提心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菩提心不是口头上说说就可以了,而务必要实地修持。
2、实修菩提心会得到的利益和功德
得到加持,尤其是对释迦牟尼佛的不退转信心、对上师的感恩之心,会永远铭刻在自己心中,同时也愿意跟众人分享。倘若继续一层层地努力,证得圣果也会指日可待,利益众生的境界更会妙不可言。
三、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一)密宗的殊胜之处
1、教说
(1)教证
《三相灯论》云:“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
(2)详析
A.与显宗的共同之处:“一义”
指密宗与显宗在究竟成佛的目标上没有差别,都承认通过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积累二大资粮,最后能现前色身与法身双运的佛果。
B.密宗的超胜之处
a.“不昧”:见解方面不愚昧
(a)抉择胜义:密宗如实抉择光明如来藏的本体,而显宗只是依中观理论承认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
(b)抉择世俗:密宗通达一切显现是五智、五佛身的本体,而显宗只是承认万法如幻如梦、现而无自性。
b.“不难”:行为方面不难
密宗依靠殊胜的直指方法,可将五种妙欲直接转为道用,不舍烦恼的同时证得菩提,地道顿时获得圆满。
c.“方便多”:修行方面具诸多方便
密宗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生圆无二大圆满等许多不共修法,生起次第又分有相、无相之别,圆满次第又有风、脉、明点的观修方法,同时,上师们的窍诀开示也不胜枚举。
d.“为利根”:根基方面是利根
(a)如果对上师和密法有强烈信心,弟子当下即可开悟.
(b)“根”分为涅槃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其中最根本的是信根。
C.排斥密宗的不合理
a.与禅宗有相似之处
禅宗的许多特色跟密宗相似,因为禅宗也承认依靠师父的指示、法本的加持或者参话头,利根者当下能明心见性,获得圣者果位,这一点跟密宗是相同的。
b.密宗揭示的是显宗的隐藏义
若不借助密宗的窍诀,很难以揭示《华严经》、《妙法莲华经》等显宗甚深经典的隐藏义。
一个人如果只精通显宗,不可能解释得了密宗;但一个人如果精通密宗,肯定能把显宗讲清楚。
c.当依靠闻思遣除怀疑
(a)当依靠闻思遣除怀疑
若对密宗不甚了解,或者接受不了密宗“即生成佛和烦恼转为菩提”的道理,可以找精通密宗的法师进行交流。
上师说自己二十多年的时间,我都用在闻思修佛法上了,其中学习密宗占了一半,自己对密法越研究,就越起信心。
(b)不要信口诽谤
Ⓐ千万不要信口毁谤,甚至排挤、舍弃密宗,造下特别可怕的恶业。
Ⓑ至少也要懂得:显宗的一些经典其实跟密宗观点无二无别,但密宗有许多殊胜的窍诀和能力。
2、理说
(1)密宗入门的途径多之又多。
(2)积累资粮的方便也不乏其数,还有不需要历尽千辛万苦就能现前圣果的甚深方便。
(二)密宗殊胜之处的安立之基:转变意乐
1、安立之基:转变意乐(清净观)
(1)甚深方便安立于清净心之上
密宗的这些甚深方便,归根到底依赖于转变意乐——观清净心。
(2)何为观清净心
所谓的观清净心并不是将本来不清净的东西观为清净。
《定解宝灯论》云:“假设未知此法理,认为轮回不清净,同时观为净天尊,亦如吐物瓶涂香。”
(3)为何能观清净心
A.显密都承许万法本来清净
a.密宗
一切万法本来清净:万法没有一个是不清净的,包括我们的贪心、嗔心,一旦反观它的本体,也完全是智慧的妙用。
b.显宗也如此承许
(a)《维摩诘经》:在螺髻梵王眼中,释迦摩尼佛的刹土清净无垢,宛如自在天宫。舍利子不相信,后佛陀以脚趾压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庄严无比、极其清净,呈现出无量的功德。对此,佛陀说:“我此佛土恒常清净,只不过你没有见到罢了。譬如天人享用同一食物,由于各自福德不同,所感受的味道千差万别,同样,众生因为业力有异,有些人见不到此土功德庄严。心清净的人,才能见到诸法清净。”
(b)《华严经》说:“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
B.清不清净由心决定
a.教说
(a)密宗
《文殊根本续》说:“诸法即缘故,住于意乐上。”
万法依靠因缘而生,因缘又住于意乐之上,心清净则一切皆清净,心不净则一切皆不净。
(b)显宗
Ⓐ《圆觉经》云:“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
Ⓑ《摩诃止观》说:“魔界即佛界。”
对分别念较重的人来讲,魔王波旬的世界不可能与佛陀的世界同日而语,然而在究竟义中,万法在胜义中远离戏论,世俗中是清净平等的。
b.理说
万法本来是清净的,我们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自己的心有问题。
c.例说
国外有个牧师对玫瑰花过敏,有一次其讲课时发现旁边有两盆玫瑰花后立即就出现了过敏反应,结果时候管理人员告诉他这两盆玫瑰花是塑料的。
外境中不存在实有的不清净,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在作怪,心可以把真的当作假的,也可以把假的反认为是真的。
(4)教诫
A.首先要懂得转变意乐
要明白现在的所见所闻,全是清净刹土的游舞或显现,只是自己以无明烦恼不能照见,就像胆病患者把白色的海螺看成是黄色的一样。
B.如何转变意乐
依靠善知识的教言,于一切威仪中观清净心,密宗的见解自然而然会生起来,如此才能接受、理解佛教的真正观点是一切法皆清净、烦恼皆为菩提。
2、转变意乐之具体方法
(1)略说
在闻法时,不管对传法的上师、听法的道友,还是传法的处所,都不能看成是平庸不净的显现,而应当明观五种圆满。
(2)详说
A.按照显宗法门来来说
a.第一转法轮——四谛法门
(a)处圆满
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印度鹿野苑。
(b)本师圆满
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
(c)眷属圆满
闻法眷属观为五比丘与八万天子。
(d)时圆满
闻法时间观为佛陀成道四十九天后。
(e)法圆满
所传之法是第一转法轮——四谛法门。
b.第二转法轮——般若法门
(a)处圆满
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印度灵鹫山。
(b)本师圆满
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
(c)眷属圆满
闻法眷属观为舍利子目犍连等五千比丘、众生主母等五百比丘尼、给孤独施主等优婆塞、萨嘎玛等优婆夷及其他无量众生。
(d)时圆满
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十二年中。
(e)法圆满
所传之法是第二转法轮——般若法门。
c.第三转法轮——分别法门
(a)处圆满
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广严城、王舍城、人间天界等不定地方。
(b)本师圆满
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
(c)眷属圆满
闻法眷属观为共同和不共的天龙夜叉等无量众生。
(d)时圆满
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三十二年中。
(e)法圆满
所传之法是第三转法轮——分别法门。
B.按照密宗法门来说
a.处圆满、本师圆满和眷属圆满
(a)方式一
Ⓐ处圆满
把传法之处观想为远离一切戏论、无法用语言描述、诸法自性清净的密严法界宫。
Ⓑ本师圆满
传法上师观为一刹那于自现获得证悟的法身普贤王如来。
Ⓒ眷属圆满
闻法眷属观为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的勇士勇母及男女本尊之自性,把他们观为宝生佛、不动佛、白衣佛母、法界自在母等如来密意传的圣尊,或喜金刚、文殊友、布玛莫札、嘉纳思札、莲花生大士等持明表示传的圣尊,以及男女本尊的自性。
法圆满
(b)方式二
Ⓐ处圆满
将说法之处观成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
Ⓑ本师圆满
传法上师明观为邬金莲花生大士。
Ⓒ眷属圆满
闻法的眷属观想成八大持明、君臣二十五尊及勇士空行的自性。
(c)方式三
Ⓐ处圆满
住处圆满为东方现喜刹土。
Ⓑ本师圆满
本师圆满为报身金刚萨埵。
Ⓒ眷属圆满
眷属圆满观想成金刚部的尊众——勇士勇母的自性
(d)方式四
Ⓐ处圆满
将处圆满观为西方极乐世界。
Ⓑ本师圆满
本师圆满明观成无量光如来。
Ⓒ眷属圆满
眷属圆满观想成莲花部的尊众——勇士勇母、男女本尊的自性。
b.法圆满:无论是以上哪种明观方式,法圆满都是大乘法。
c.时圆满:时间圆满都是本来常有相续轮。
(a)何为本来常有相续轮
是密宗不共法语,意为永不间断。
(b)本来常有相续轮如何成立
Ⓐ显宗中
从显宗的角度讲,释迦牟尼佛已示现涅槃,佛法终有一天会隐没消失。
Ⓑ密宗中
ⓐ理
佛陀没有出世与涅槃,正法也没有兴盛与隐没,一切都是恒时存在。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只是度化众生的方便,而实际上佛陀永不涅槃,恒时住于世间说法。
ⓑ教证
《妙法莲华经》中说:“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藏文《妙法莲华经》中说:“佛陀无涅槃,正法无隐没。”
ⓒ例证
法王朝拜灵鹫山时,在山下说:“六世达赖喇嘛来到此处时,见到此山堆满了经书,我现在所看见的一切都是光明,真正现前了佛经中所说的‘佛陀无涅槃,佛教无隐没’的境界。”
3、转变意乐的功德
(1)理说
通过这种方式闻法,自相续肯定得到圆满加持。
(2)例说
米拉日巴尊者曾教诫弟子说,“我是谁的化现并不重要。即使我是三恶趣众生,但如果你把我看作金刚持如来而祈祷,同样会得到金刚持如来的加持。”对此,乔美仁波切说:“......就算给你传法的人是地狱、饿鬼中转来的,若把他观作普贤王如来、莲花生大士等圣尊,同样也能得到圣尊的加持。”
4、教诫
(1)将上师观为莲师不观待上师所属的宗派
只要你有信心的话,可把对自己法恩最大的根本上师观为任何圣尊,然后在他面前祈祷。
(2)观清净心不观待对境
如果只能对公认的成就者观清净心,而对普通法师无法观清净心,那么即便是真正的莲花生大士来到面前,你也不一定观清净心。
(3)老修行人拉雪堪布的教诫
A.要看破世间,世间没什么可留恋,一定要发起出离心。
B.现在芸芸众生非常可怜,要尽心尽力帮助他们,发起菩提心。
C.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一切万法本来清净,可众生因无明烦恼所覆盖,见不到一切万法的真相,所以要观清净心。
参考资料:《前行广释.第四课》
【档案编号B01004-定解B16-002】
原文:显宗虽然承认万法如幻如梦、现而无自性,但并没有像密宗一样,通达一切显现是五智、五佛身的本体。所以在这方面,显宗不如密宗。
五智、五佛身
密教开立大日如来之智体为五,称为五智,而以五智配当五佛、五部。此系菩提心论、秘藏记等所说。
(一)法界体性智,第九阿摩罗识从有漏转为无漏时所得之智,即世间、出世间等诸法体性之智。配列于中央大日如来与佛部。
(二)大圆镜智,第八识从有漏转为无漏时所得之智,即显现法界万象圆明无垢之智。配列于东方阿閦如来与金刚部。又作金刚智。
(三)平等性智,第七识从有漏转为无漏时所得之智,即具现诸法平等性之智。配列于南方宝生如来与宝部。又作灌顶智。
(四)妙观察智,第六识从有漏转为无漏时所得之智,即巧妙观察众生机类而自在说法之智。配列于西方阿弥陀佛与莲华部。又作莲华智、转法轮智。
(五)成所作智,前五识从有漏转为无漏时所得之智,即成办自他所作事业之智。配列于北方不空成就佛与羯磨部。又作羯磨智。
以上系就金刚界之情形而言;
若就胎藏界而言,则五智所配列者,次第为大日如来、宝幢如来、开敷华如来、无量寿如来、天鼓雷音如来。
——《佛学大词典》
原文:行为方面不难。密宗依靠殊胜的直指方法,可将五种妙欲直接转为道用,不舍烦恼的同时证得菩提,地道顿时获得圆满。
地道:五地十道为菩萨修证成佛中应当经历的阶段名称。
——《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著)
原文:我们在闻法时,不管对传法的上师、听法的道友,还是传法的处所,都不能看成是平庸不净的显现,而应当明观五种圆满。
五种圆满:法圆满、时圆满、导师圆满、处圆满、眷属圆满。
——《佛学词典》
原文: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印度鹿野苑,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五比丘与八万天子,闻法时间观为佛陀成道四十九天后,所传之法是第一转法轮——四谛法门。
四谛
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是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佛教把人们的现实看成是痛苦的,称苦谛;产生这些苦恼的原因,称集谛;要想解脱苦果,只有除烦恼,达到“寂灭的涅槃境界”,称灭谛;要达到“涅槃境界”就须修道,叫“道谛”。
——《佛学词典》
原文: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印度灵鹫山,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舍利子目犍连等五千比丘、众生主母等五百比丘尼、给孤独施主等优婆塞、萨嘎玛等优婆夷及其他无量众生,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十二年中,所传之法是第二转法轮——般若法门。
般若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为诸众生种种演说也。
——《三藏法数》 (明·一如等撰)
原文: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广严城、王舍城、人间天界等不定地方,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共同和不共的天龙夜叉等无量众生,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三十二年中,所传之法是第三转法轮——分别法门。
分别法门
三转法轮的最后一次。释迦牟尼在吠舍厘城等处为大乘种姓徒众所说以阐扬三法性为主的教义,如《入楞伽经》等。
——《藏汉佛学词典》
编写师兄:定解B21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1004-定解B21-004